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纸红、网红,您怎么看?——浙报评论员刘雪松谈亲身经历与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20:5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眸2016年的新闻传播业,想起记者节前夜媒体朋友圈刷屏两件事。一件是“饿了么”公众号,发了篇极尽煽情的“社论”——记者节:但愿你心有所持,温和坚定。另一件是某个新媒体公号的追加“剧透”,北京曾经颇具影响力的一份都市类报纸,确认元旦停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饿了么”是一家因为掺杂了不少无证经营户、卫生不堪户,这一年被真正“心有所持、温和坚定”的媒体人追踪调查的快餐外卖平台。但更讽刺的是,记者节这天夜里,让“饿了么社论”刷屏的,恰恰是传统媒体人。可见记者在“雾霾”中对于“温暖”的极度渴求。也可见,传统媒体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很多时候,它正是出在媒体人本身的定力摇摆。

媒体人一旦只想守住一个饭碗,不再坚守新闻岗位的职责,不再坚持新闻理想的初心,那么,在日新月异的传播形态面前,在彷徨与纠结的心态之下,或被“温暖”所感动、或被未来所困顿的“泪流满面”,都有些莫名其妙。

坚守职责,是传统媒体不败的定律

我在《钱江晚报》工作了20多年,而今也是20余家国内著名网站、报社、电视、广播平台的专栏作家或特约评论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兼职教授。尤其这些年的新闻评论作品,都是以“跨界”的形式出现在传统媒体与各路新媒体中。实践证明,不论新媒体形态如何变化,但是对于新闻产品的高端需求,是与传统媒体别无二致的。而新媒体平台上,很多具有话语分量的“网红”,恰恰是纸媒等传统媒体上坚守着的“纸红”。
因此,我认为,“纸红”与“网红”之间,没有任何不可逾越的鸿沟。

报纸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练、沉淀并积累了一支具有生存和竞争能力的新闻专业队伍。但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其专业性、影响力,以及对于传统媒体的坚守,使纸媒至今依然有着新媒体不可替代的公信力。这也正是网络等新媒体,希望得到与传统媒体人更多合作,以期增加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的重要原因。
媒体人对于报纸的坚守,其实是对新闻公信力的坚守,对新闻事业在媒体传播生态多样化时代的一份职责坚守。

2015年9月,一篇《别让李嘉诚跑了》的奇文,在网上引发刷屏效应,在多元化的声音相持不下的舆论背景下,社会、包括境内外投资者,对中国投资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走向,更是产生了重重疑惑和疑虑。

同年9月22日,《浙江日报》头版刊发了我的评论文章《不信东风唤不回——也说李嘉诚撤资》,这是国内党报以旗帜鲜明的反对声音回应这场舆论风波的第一篇文章,不仅当时被各大网站关注并转发,而且获得了中国新闻奖。

《别让李嘉诚跑了》引发的舆论风波,是当今中国社会典型的一次价值观迷惘,体现主流媒体社会责任担当的案例。这篇评论在当时传递了三个方面的定力:对于焦虑中的外资外商,那种吃了定心丸的踏实感定力;对于焦虑中的百姓民众,那种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希望定力;对于处在舆论风波中的党和政府,那种可以通过党的宣传渠道、有公信力的传统媒体,传递正确、准确声音的传播定力。

当今一些媒体人错误地认为,报媒与新媒体,在新闻的产品上有着落后与先进之分,以为“网红”的作品就必须是“适合”网友阅读口味的特殊爆款文章。其实不仅不然,而且是对传统媒体产品的自我贬值。

新媒体中时常出现的10万+、甚至百万+爆款文章,真正在信息的准确性、观点的逻辑性等基本要素上做到准确到位的微乎其微,大部分爆款文章都缺乏时间、事实、规律的支撑。所谓的“适合”,实际上是迎合,而且其中不乏众多有意误导受众的因素在内。因此对于报纸、对于真正的新闻人来说,反而是树立传播公信力形象的机会,是拉开职业新闻人与网络写手职业素养的机会,是传统媒体及媒体人占据舆论高地、担当职责的机会。

2016年G20杭州峰会召开前夕,网上有一篇针对主办城市杭州建设指手画脚的“爆款”文章,文章称,杭州“满城脂粉,浓妆艳抹,挤眉弄眼”。文章歪曲杭州为了迎接G20峰会,劳民伤财泡沫化、赶跑人口空心化。文章中所有数据、事例,都缘自道听途说和凭空想象。

针对这篇所谓爆款文章,我在2016年7月21日《钱江晚报》上,以整版规模的篇幅,刊发了评论文章《大声地告诉世界:这才是G20峰会前真实的杭州》。评论以职业新闻人的视角展开分析与讨论,充分运用准确的事实与数据,以真相呈现,以杭州市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回应,最终得出结论,“杭州今天可以大声地告诉世界,杭州有能力、有实力,给世界一份别样的精彩”。这篇文章不仅在报纸读者中引起热议,而且被各大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

表面看来,类似的评论文章发表在浙报集团的报纸上,是对报社职业的忠诚、岗位的坚守,实际上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对于记者、评论员这份职责的坚守。这个职责就是,做真相、真理的挖掘者、呈现者、传播者,在当今泥沙俱下的信息时代发出真声音、好声音。从这个意义来说,传统媒体与媒体人,与其说坚守的是一份传统的报纸,不如说坚守的是一份职责。只要这样的相互依存、共同坚守的关系确立得牢固,优质报纸不仅不会死,反而会随着传播业规则的设计完善、随着受众辨识能力与品味的提高,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坚守理想,是新闻人久红不衰的定力

2016中国新闻年会上,我面对一些学界人士发言说,如果您还觉得新闻产品本身不会死亡、传播不会死亡,那么请不要在课堂上反反复复地跟学子们说传统媒体已死。请您告诉他们,媒体永远不会死,这个世界永远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有理想、有思想、有技术的新闻人。

这一届的中国新闻年会主题是“中国新闻学的未来发展之路”。众所周知,这个前瞻性分析与研究的命题背后,是新闻及传播业弥散不息的焦虑,甚或恐慌。它实际上试图破解的是,传统媒体新闻人,在渐次逼仄的空间中将何去何从的问题。

作为浙报集团传统媒体中坚守了20多年的一员记者、评论员,同时在网络与新媒体、电视、广播等全媒体领域年均上千篇新闻评论作品的生产者,我觉得有必要对于站在新闻传播学讲台上的人们呐喊——请你不要说什么“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记者”。这个世界永远需要真正能够发出真声音、好声音、理性声音的媒体人。不论他未来的新闻或者评论产品提供给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的这个饭碗永远会在,它永远青睐于有职业素养与专业精神的这支记者队伍。

这些年,除了各路新媒体平台的约稿,我在自媒体上总量以亿为计的阅读量文章,大部分都同时发表在报纸等传统媒体平台上。事实上,任何一个把自己称为“王者”的传播平台,都不可能离开内容生产这张“王牌”。即便今天在新媒体平台上活得风声水起、具有一定内容生产持续效应的“网红”,大都有过传统媒体的从业经历。这表明,报纸的竞争能力,首先是产品内容、生产能力的竞争。所以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既把报纸做大做强、又融合全媒体平台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传播效果,是顺理成章的。而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同时成为报纸的“纸红”与网络的“网红”,也是并不矛盾的,而且有着内在规律。但是,维系报纸全媒体融合效果、维系“纸红”与“网红”这根纽带的,是永远不变的新闻理想。

一件真正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是没有纸媒与网媒的平台之分的。2015年6月中旬以后,伴随着放眼一片绿色的中国股市背后,是境外唱空中国股市的各种声音。7月4日,我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发表评论《绝不让恶意做空中国股市者得逞》。这是国内媒体在这一轮股灾中,首次出现的“恶意做空”概念,并且明确提出了这是继唱空中国之后,“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恶意的操作”。这篇评论,在梳理了谁在恶意做空中国股市的同时,向决策者与监管者提出了核心观点:“对于恶意做空与恶意唱空的搅局行为,应该施重拳、下猛药,严厉打击在这场股灾中通过恶意做空而获利出局的既得利益者,给资本市场止损、止血,祛沉疴、树信心。”

评论发表后,成为各大传播平台争相重点推荐的观点,获得了社会更进一步的广泛关注。此后,由国务院主导的政府救市、打击恶意做空中国股市的风暴迅速掀起,中国资本市场秩序开展了延续至今的严厉监管与政策调整。

这是新闻理想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又一次推动与实践,也是新闻理想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发挥定力作用的一次融合与实践。这个新闻理想,还包括了对于理论的自信,对于传统媒体新闻人坚守理论阵地的自信,对于新媒体平台不拘地方性格局的价值自信。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融合,它必须做的是新闻理想的加法,而不是适应受众口味,在价值观阵地上做讨好、讨巧的减法。只有这样,才能盘活传统媒体队伍中的优质资源,做到“报红”“网红”的全面提升。


坚持创新,是媒体及媒体人转型的实力

这些年我穿梭在几乎各种形态的新老媒体平台,得到的一个深刻体会是,优质的内容生产,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我的许多10万+、百万+,甚至更高阅读量的评论作品,几乎都带着传统媒体的印记,以及媒体人的身份与思考问题的特征。这些作品,不论在选题上、还是在尺度上,都没有新老媒体的区别。大多数作品都是同时在报纸与新媒体平台上同步推送。唯一区别的是选题的把握、思考的维度、表达的形式上,努力寻求“原来评论还可以这么写”的受众阅读感受。

获得2015年全国省级晚报都市类报纸好新闻奖的《叙利亚的男童与范玮琪的娃》,是一篇取材很小、但立意深远的评论。9月3日这天,台湾艺人范玮琪将她晒娃的幸福生活照发布在微博上。这天正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国内不少网友认为,范玮琪在这样的日子晒娃,是对国家的不爱,对先辈的不敬。

而在这天,有一条与之并不相关的新闻同时出现。叙利亚人阿卜杜拉·库尔迪正在看他3岁儿子最后一眼。为躲避战火,3岁的叙利亚男童艾兰·库尔迪在偷渡途中溺亡,伏尸土耳其海滩。

我将叙利亚的男童与范玮琪的娃,两件不相干的事联系起来评说,告诉受众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大阅兵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民众的幸福与社会的祥和是美丽的。叙利亚人阿卜杜拉哭着说,我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孩子。范玮琪的孩子同样也是。所以,范玮琪的幸福生活,是中华民族今天分享和平安康生活的一个缩影。“让一代一代的孩子平安幸福,才是一个国家真正强大、一个民族真正爱国的情怀”。

这篇评论在《钱江晚报》及我的多路自媒体平台上收到热烈反馈。它表明,传统媒体的读者,与自媒体平台上的受众,并没有出现不同的三观,只要内容生产者坚持选题、表达等方面的创新思维,新闻从业人员个体、传统媒体整个在全媒体融合过程中就没有门槛、没有障碍。

类似日常的评论作品,是我这些年将个体与报纸一起,尝试进行全媒体融合的敲门砖。报纸的品质是个人作品品质的强大支撑,个人作品反过来又为报纸的品质增加了厚度和亮度。这些作品的累积,为我这些年摘得自媒体平台上“十大影响力评论”“年度名博”“年度自媒体百强”等荣誉奠定了基础,也为报纸在新媒体竞争与融合中创造了新的价值。
浙报集团新一轮全媒体传播与融合正在展开,评论作为内容的主打产品之一,其占领制高点的成功与否,关键看“纸红”与“网红”相对应的融合数量与质量。其他新闻产品也是如此。只要把发出真声音、好声音当成一份职责,秉持新闻理想的初心,坚持不懈地创新内容产品,一定会出现既能“纸红”又能“网红”的两栖生力军。
来源:京原路八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