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嘲笑《青岛晚报》啦,这些数字差错你碰到过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1:16: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立立 传媒评论
2016-08-19


8月17日,青岛晚报发布的新闻《青岛城镇人口达636.70万,城区面积扩至570万平方公里》,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直呼:“现今中国约960万平方公里,青岛这是要霸占大半个中国啊”。当天,青岛晚报通过新媒体发表致歉声明。全文如下:

8月17日,青岛晚报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多个环节把关不严,致使三版稿件和一版导读出现严重的差错,误将青岛建成区面积“570平方公里”表述为“570万平方公里”,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也损害了媒体的形象。

差错发生后,青岛晚报编辑部立即查明原因,层层倒追责任,按照相关规定,经有关会议研究同意,对总编辑、值班副总编辑、部主任、记者等作出了严肃处理,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在此,青岛晚报编辑部向广大读者和网友诚恳致歉,也感谢广大读者和网友对我们的批评和指正。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继续关心、支持、监督我们的工作。

                                                                                                        青岛晚报编辑部
                                                                                                          2016年8月17日





青岛晚报的这个差错属于数字差错。

新闻报道离不开数字,新闻中的数字有时可以直接衡量一篇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因为数字能直接、公正地反映客观事物,数字一旦不准确、用错了,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影响新闻的可信性和社会效果。青岛晚报的事例再一次证明了防范数字差错的重要性。

谈到见报差错,谈的最多的是政治差错和文字差错。编校人员也把工作的重心和主要精力投入到政治差错和文字差错的防堵上,忽视了对数字差错的警觉、核对和检查。其实数字差错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几年数字差错呈上升趋势。有研究数据表明,数字差错占全部报纸差错的17%。

数字差错,尤其是经济新闻数字差错,常常会造成误导,甚至让人造成决策上的失误。前些年,河北有家报纸,公布农产品价格信息,把张家口市场上芝麻价格每公斤6.00元错成60.00元。当时,承德县一位农民看到这条“好消息”后,在当地以6.40元一公斤的价格收购了一批芝麻,乘车赶到张家口出卖,结果亏了本,还白赔了往返车费。

湖北日报出版部的魏志刚、李云述曾经撰文,结合报纸校检工作的实际,对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数字差错进行梳理和分析。他们认为,数字差错有三个特点:

一是数量多。在当代的新闻报道中,几乎没有一篇新闻能离开数字,有的还是以数字为新闻主体,如公布录取分数线、股票信息、彩票号码、统计公报等。新闻报道中关于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数据日益增多,因而数字差错也呈上升态势。

二是影响大。数字能够直接、公正地反映客观事物,因而数字是否准确,关系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一个小数字,看似不起眼,有时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西南某报曾将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数字搞错,结果造成学生、家长、学校、教育机关和报社一片混乱,影响极大。

三是发现难。比起文字差错,数字差错的隐蔽性更强。数字在文中属于概念性内容,如时间类数字,有的可以推算,但大多数无法核实;数量类差错,交待完整的才能验算核查是否正确,有时即使发现了问题,也须经过采编人员才能改正;至于彩票号码,如果没有原稿,也就无法校对。

他们总结了数字差错的两大类型:

1.时间类数字差错

一是世纪和年代方面的差错。关于世纪,主要是把19××年误作19世纪。

二是年份、农历方面的差错。如把鲁迅的生卒时间写成“1818-1936年”,鲁迅岂不是活了118岁?他的出生年份是1881年,数字的颠倒便闹出大笑话。

三是月份和星期方面的差错。日报在时间表述上,很少出现月份,因此在转月时特别要注意,对于“30日”、“31日”,应加上月份。

四是日期和时分秒方面的差错。日期方面的差错较多,有的错得很荒唐。某中央级报纸一消息称:“工程将于6月31日完工。”看来这个工程永远难以完工,因为6月根本没有31日。

2.数量类数字差错

一是增加类数量。例:“年分红保险投保额由上任前的 10多万元上升为现在的 328万元,三年翻了 32番。”328是 10的 32.8倍,但不是 32番。以 10为基数,翻一番是 20,翻两番是 40,以此类推,翻五番是 320。所以应改为“三年翻了五番”。翻多少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翻倍,不能用简单的除法计算。

二是减少类数量。例:“与去年全年96.2%的投资增长速度相比,今年前5个月,国内过热的钢铁行业明显降温,投资增幅回落近22个百分点,达到76.6%。”简单地计算一下便知: 96.2-76.6=19.6。很显然是将“20”误写成“22”。

三是比例数、百分数和平均数。例:“全村700多人,其中老年人有260多人,占四成多。”就是全村只有700人,占四成比例也必须有280人。概数也要认真计算。

四是涉及万、亿的数量。例:“我市昨日发送旅客6.7人次。”这里很明显掉了一个“万”字。

五是数字失实、文内不一和不合逻辑的数量。例:“贵州、广西和云南3省(区)人口约1.7亿,目前贫困人口有250万。”后一数字明显有误,因为当时仅贵州省就有贫困人口800万。经查当天的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才知少了一个0,贫困人口数应为2500万。

数字出错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以下主要原因

一是有些采编人员对数字差错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对数字的使用不以为然,采编过程中不够严谨和认真。

二是采编人员轻信他人的数据,引用时没有认真核对、验算,再加上转抄或引用时粗心大意,使原稿潜藏数字错误,为后续环节留下隐患。

三是编校人员因时间紧,缺乏充裕的时间对数字进行思考和核对。

四是校检人员过于相信采编人员提供的数据,对数字的质疑度不高。即或对数据存有疑点,也因手头没有权威、丰富的数据,无法查阅核对而将疑点放过。

为减少数字差错,需要采编人员对数字数据要做到正确表述,认真对待稿件中的数字。记者使用的数据要验算核实,引用的数字、图表力求准确无误。编辑对数字要复核,力争在上游环节防止差错出现。编校人员要像对政治差错一样认真对待数字,大胆质疑,逐步培养对数字差错的职业敏感和解决能力。

综合整理:立立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Gsa#wechat_redirect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