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小朋:第三只眼看美国创新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6:5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更新时间:2012-09-01 00:23:48



罗小朋


  
  主持人:中国教育历史源远流长,自孔子在杏林开坛讲学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深厚的教育底蕴,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美国建国不足300年,现已经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这其中先进的教育体系功不可没。
  
  中美两国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有人认为中国教育重视打牢基础,而美国更注重学生创新和个性的发展。目前规模日益庞大的留美热潮以及美国在科技创新中的领头地位,说明了美国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罗小朋教授,他会以亲身感受,从独特的角度带我们领略美国创新教育的独到之处。
  
  在开讲之前,请允许我对罗教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罗小朋,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任特聘教授。1965年毕业于南昌二中,197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70年至1972年自愿到河南农村插队。 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社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积极参与了农村改革的政策研究。 1989年至1992年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访问,随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代表国际民间组织在贵州从事农 村扶贫。多年来一直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用中英文发表多篇有关中国经济和改革的文章。近期著作有《价格改革历史评述》,《中国政治改革新思路》和《中国经济 改革新思路》。
  
  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罗教授!
  
  罗教授:早上 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大家见面,和大家分享我在国外生活对美国的教育制度的观察和体验。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对你们的成长有点帮助。刚才主持人简单地介绍 了一下我,我们家跟南昌的渊源很深。虽然我的祖籍是在广东,但我的家里人告诉我,我们过去是在珠江三角洲上,是“豫章罗”,与南昌有关系。我父亲1961 年做官被贬到江西,我们家在1962年搬到了南昌。我的中学是在南昌度过的,后来又在南昌工作了很多年。我很大程度上是南昌人,会讲南昌话。
  
  在座的南昌大学同学们,南昌是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地方,但它的命运是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近代以来有一个衰落的趋势,但这个趋势正在走向终结。这块地方 在未来的中国会回到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呢?江西是少数水资源和环境资源最好的地方,经济区位又不是太差,在中部。我们希望我们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在新的 时代再创豫章辉煌。你们应该有机会为这个过程作出贡献,也有机会看见这一天。这就跟我们讲的主题有关系啦,教育是很重要的。
  
  “一个不珍惜传统的文明,不可能有创造力。”
  
  学校希望我重点讲下创新人才。美国教育制度我觉得在这方面很突出。为什么?我觉得首先是理念的问题。学校让我题字,我题的是“求真求是求诚,要做现代社会的好公民”。这跟创新人才有什么关系?美国教育制度第一位是培养现代社会的好公民。这一理念跟创新人才要打通。
  
  只有在公民社会里,才会出现创新人才层出不穷的局面。没有公民社会,就不会有真正的创新人才,或者说创新人才可能会走到邪路上去。我要强调这一点:理念错 了,创新会走向错误的方向。我举个现实的例子,就是现在的食品安全危机。“三聚氰胺”的发现和使用是一种创新,但不好好利用就会产生危害。我们培养的人才 如果都是这样创新的话,社会就会乱。
  
  ……
  
  我在波斯顿的时候,租房子住。找便宜的地方,找到一个很旧很脏,到处是蟑螂的。在那里我遇到一位美国青年,20多岁。我们有一次很深入的长谈,我第一次听 到美国青年对教育制度的批评。他说美国中学教育很失败,自己就是基础教育失败的受害者,他觉得自己的时间都被浪费掉了,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使他在后来的人 生选择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这是我最早知道美国的教育制度也有不好的一面。
  
  “这个社会并不会因为书读的不多而不给机会。”
  
  在大学里更多的表现为成功,失败则在于基础教育问题很多。他们有个词叫“social promotion”,什么叫“social promotion”?就是说你在小学中学里,不管学得好不好都得升级。跟着就走过来了,其实并没有受到很严格的知识训练,这是美国很大的问题。这一问题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边,应该说有了一定的改进。美国对这个讨论很厉害,布什总统受中国一个口号的启发,也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的启发,说不能让一个 孩子落下,开展了“No one left behind”的运动。他对美国基础教育做了很大的改革,其中包括,他不是考学生,而是考学校。他们发展出一套体系,如何考学校的教育水平,用了很大力量 想办法来测出学校教学的好坏,而且允许一些学校失败,你搞不下去就关门。这样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水平在过去的时间里有很大提高。
  
  ……
  
  每个在校学生都要注意,你学的是真的本事,还是说你用一个文凭把自己框住了。因为现在中国把正式的学位什么的看得很重。中国是一个官僚政治传统很强的社 会,很强调正式教育,官僚选拔与正式教育脱钩是不可能的。如果其他机会太少的话,会给正规教育带来误导,使大家的思维模式老是要符合官僚政治的需求,这是 很危险的。
  
  “我在中国算是知名的经济学者,在中国得过这个那个奖,也有了教授的地位。但在那里,你做学生就是学生。”
  
  ……
  
  讲讲体验。我通过了外语的考试,有中国的硕士学位,符合要求。我在中国算是知名的经济学者,在中国得过这个那个奖,也有了教授的地位。但在那里,你做学生 就是学生。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说,你要来读就和20多岁的学生一样,不能因为在中国有这个那个头衔就享受特殊待遇。我当时的一些同事,在中国也有各种各 样的光环,希望有特殊的待遇,不接受美国那套。这在美国不行,但在英国可以。我有个朋友在美国不干了,跑到英国去拿了学位。美国的文化是,你是什么角色就 做什么事情。我的教授比我年纪还小,但我是学生。
  
  “哈佛大学学生水平很高,但都让你不及格。”“教授们就是要让你知道,你差得远呢,不要翘尾巴,要知道学海无涯。”
  
  在教学理念上,各个大学是有很大差异的,它们各有特色。别的我不清楚,就说哈佛跟明尼苏达大学。哈佛是一流的,我那个大学是二流的。有什么区别呢?
  
  ……
  
  不过哈佛这种一流的大学,创造性的大学,并不重视成绩。而像我们学校这种二流大学,学生与哈佛的是不一样的,不是顶尖的人才,采用不同的方针,强调考试成 绩。尤其是博士资格考试,很难,对成绩要求很高。……相对而言,我们的论文要求没有哈佛高。在哈佛,考试混过来,论文就很难了,因为有名声的顾虑。不是一 流的人才到一流的大学里,风险很大,淘汰率很高。论文质量不好,砸的是导师的名声,导师不会让你这么容易就通过的。当然也不一定要拿学位。比如说比尔·盖 茨,他到哈佛一看不对头了,就不干了。他在中学没人比得过他,到大学后发现比他优秀的人太多了。在这个游戏里,他不会是最强的,于是退学做生意去了。
  
  美国重视高中在校的成绩
  
  在美国,初中高中的教育不是教你怎么考一流大学,而是教育你要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材料,选课时要搞清楚自己的长处。你选择的课程不适合自己,得了坏的成绩, 将来对你自己很不利。美国的大学,包括一流大学,录取时很看重你在高中里的成绩。可是有的高中好,有的高中不好。比如说在好的高中,你的成绩里是中等,在 不太好的高中肯定是上等。你就会说,我的学习实际上比不怎么好的高中的优等生是要强的。美国的大学注重学生在中学的成绩,不像中国,用统一的分数线来选。 大家觉得哪个更好呢?是按统一的选合理,还是按照在本校的成绩?这是两种不同的理念。
  
  ……
  
  我想告诉大家,在一个民主和法制的社会里,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是理想的。美国公立教育之所以付出很大代价,其中一个原因是公立老师都是参加工会的。工会很大 程度上保护了一些不好的公立学校老师。因为他们是工会成员,学校无法炒其鱿鱼。但在美国有个争论:教师这个职位应不应该有工会?这是立法的问题,工会受法 律保护。在民主法制国家,各种权利之间是有冲突的。美国为了保护工会的角色自由和权利,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很多穷人受教育的权利。
  
  不过,他们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补救。美国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是inner city。比如纽约、华盛顿,在这些黑人、有色人种集中居住的地区,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很差,差到什么程度?你想学都没法学,因为不想学的学生太多了。你 是一个好学生,其他不想学的孩子不让你学,逼着你和他们一起胡来。你结黑帮、吸毒,这没问题,但你想好好念书就不行。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讲难以想像。但美国 也有光明的一面,一些优秀的出身很好的人,会主动去学校当老师,就像我们去深山里支教一样。美国一个很有钱的青年到这样一个学校教书,可是被杀掉了。学生 跟他到家里,把他杀了,弄了些钱买了双耐克鞋。这是对黑人歧视的后果。就像在中国,对农民工的歧视也会产生不好的后果。美国直到今天都没有还清对黑人的 债,不过很多人都在不懈的努力。
  
  除了改革学校之外,还有一些charge school 。捐钱,去抢救那些黑人社区里想读书的人,想走出贫困的人。然而,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很难。比如说,回到家妈妈在吸毒、卖淫或者有一堆孩子,无法安心学 习。一些公益人士力量有限,只好去学校里抓阄。谁抓到了就被救出来了,去新的学校里,吃住全免费,对黑人区孩子来说这是命运的改变啊。抓到的很高兴,没抓 到的就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丑恶的一面。
  
  “美国有句话很出名:We are agree disagree。意思是我们都接受和赞同不同的观点,我们不会因为政治取向不同,就破坏社会的团结与和谐。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
  
  最后我讲讲感受比较深的,就是他们具体怎样教育孩子。他的教育是很活的,比方说这次大选,怎样培养独立的政治思想。有的家庭支持共和党,有的支持民主党, 家长的态度影响孩子。你们不知道文化大革命,我们是过来的,两口子因为派性不同炒得离婚的也有,一个是造反派,一个是保守派。美国大选时也是很不得了的。 怎样教育一个孩子在这种民主政治中间,尊重别人与自己不同的政治意见?美国有句话很出名。We are agree disagree。意思是我们都接受和赞同不同的观点,我们不会因为政治取向不同,就破坏社会的团结与和谐。这是中国人要学习的东西。
  
  我的女儿只有13岁。前段时间,老师都不能告诉学生支持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但并不反对学生来讨论这个话题。我的女儿支持共和党,她有朋友支持民主党。学校 没有放弃这个机会来教育孩子,他们除了很多题目,把两个党的候选人的各种经济政治政策编号排出来,的政策是民主党提出的,她的朋友也发现,很多支持的政策 都是共和党提出的。同学们就很困惑,这是为什么。我支持共和党怎么喜欢的政策都是民主党的。这种教育很有意义,就是说不要把政党的立场的选择与对政策的选 择混为一谈。他们更强调内容,而不是党派之争。
  
  ……
  
  主持人:感谢罗教授的精彩讲解,都说音乐无国界,教育也应无国界,只要正视自己的教育现状,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相信我们的教育也一定会更成功!
  
  下面到了我们的互动环节,大家可以尽情与罗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
  
  同学一:罗教授您好!通过您的 亲身经历使我们对美国的教育有个形象的了解。通过简介,知道您在中国社科院农业研究所工作过一段时间。在这期间,社科院有个学生,叫杨小凯。他因为写了 《中国向何处去》遭受磨难,也为人所知,您能否讲讲您所认识的他?另外,中国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内需主要依靠农村市场拉动, 根据您的研究您觉得中国的农村出路在哪里?是通过新农村建设,还是土地改革?农村的出路究竟在何处?
  
  罗教授:谢谢。很高兴你关心这个问题。有多少人知道杨小凯?我认识他,不过并不是很熟。他在文革的时候名字叫杨曦光,是湖南长沙一中的高材生。他的家庭背景与我有相似之处,父亲都是共产党,被错划为右派。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是个激进派,而我没有那么激进。
  
  ……
  
  杨小凯是一个有雄心的人。他的导师邹至庄劝告他不要搞那么多,专心做学问。他不愿只做这个,心里装的是“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型人物,以天下为己任。他做了很多事情,不仅是学习,还组建了第一个在美国的团体——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他还写了书,把在监狱里看到的事情写成英文版《牛 鬼蛇神录》。他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即不要轻易忘记苦难历史,忘记受苦受难人的遭遇,因为我们很可能会重复历史的错误。
  
  他还有其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对青年时代的激进和暴力的主张正式地忏悔。我们中国人讲,主张反省。孔子“吾日三省吾身”。如果没有自省的能力,是很糟糕的。 也就是说,你会变得很浅薄。作为整体来讲,会重复历史的很多错误。很不幸,他英年早逝,四五年前去世了。他的去世也与对中国的关心有关系。那时他的经济学 著作受到很高评价,成为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功成名就、衣食无忧。但他还是觉得没有完成使命。有年他去美国做访问学者,在哈佛图书馆拼命看书,一天看 十几个小时,把身体看垮了。十年牢狱对身体本身就有伤害,底子单薄,这样一折腾就得了癌症。
  
  他有很多见解,最有价值的观点是“后发劣势”。指一个落后的国家是有可能长久甚至永久的陷入一个落后的境地。很多经济学者信奉“后发优势”。因为后发国家 可以很快运用新技术,在赶超方面有优势。我个人更这倾向于“后发劣势”的警示。我们国家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就牵扯到第二个问题。
  
  我们过去三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个问题没解决。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还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包产到户之后,农民从集体农业中解放出来,极具活 力。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农民摆脱了贫困的命运。浙江南部很多农民脱贫甚至是富翁了。但总体来说,农民相对贫困的问题还没解决。绝对贫困人数是不到一千万 人口。什么是相对贫困?在中国相对贫困的人口有多少,有不同的统计。
  
  ……
  
  怎么样找到一个方略,一方面提升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提高社会权益与福利,同时保住中产阶级改革的财富,这是一个难题。从眼前来讲,一定要找到一个与解决眼 前危机和城乡二元结构统筹的安排。如果今天救房市,明天救农村,不统筹就会乱。当然现在有了改革开放30年的基础,也培养了一批真正有智慧的经济学者。真 正的挑战是找到一种办法把更多人的智慧调动起来,这是比较空洞的答案,但我相信答案就在这里。
  
  同学二:罗老师,您 好!据统计,包括今年待业的和明年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有600万人,人才需求上市场营销类的占到70%,但应聘营销类工作的却只有30%。我自己是市场营销 专业的,请问您能不能讲讲,美国的本科是怎样培养的,有没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与人才需求增大的矛盾如何解决。
  
  罗教授:我们的 就业形势很严峻,这需要大智慧,全世界都需要大智慧。这是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挑战的是常识,需要一种想象力。中国处境非常尴尬,我们自己很穷,有很多穷 人,但是我们的经济结构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我们现在不但向美国输出产品,还要送钱给美国人花。因为我们对出口形成依赖,如果他们不买我们的东西,农 民工的就业保障不了,所以是送钱让美国人来买我们的东西。我们输出多少购买力?我们一年输出的购买力要超过一万亿人民币,为什么不能把这些钱留在中国来创 造就业岗位呢?问题在于我们自己对自己人抠的太厉害。农民工叫他消费没钱,城里人成了房奴没钱,消费在中国的比重不断下降。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 重,70年代占60%。现在占不到40%,比例下降了,一定要提上来。我们生产的东西买不起,只好送钱让美国人花。这个局面要大智慧来扭转,包括财政政 策。你们要做好准备,有个“非常”的阶段,怎么样把城里的就业需求与农民工结合起来。
  
  我们今天的主题谈教育。有一条,就是说怎样利用这样一个经济危机调整整个教育结构,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青年的职业教育提升一个档次。现代化不能建立在一批 只会干粗活的人的基础上。我相信,市场营销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这一行业的理论知识其实不是那么重要。我的体验,在美国很大程度是与成长和性格有关系。我 一个亲戚的朋友,他学市场学到博士都找不到工作,市场营销是实践性很强的。
  
  在美国,我一位同学的老婆去了不久就发财了,他老婆没学过市场营销,但就有这个本事,卖保险卖的很成功。我们还是穷学生的时候,他们家就买新车了。市场营销这东西,看是不是适合做这个,不要太迷信理论。
  
  同学三:刚才您提到民族和国家珍惜传统的重要性。小的时候受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但很多人很小就被送到国外去,比如说您的女儿,这样会不会使他们对祖国不热爱?
  
  罗教授:这个问 题问的很好,在这方面我也有很多观察和体验。首先,我觉得中国人到海外去,或者说外国人到中国来是个无法避免的趋势。这里有很多悲喜剧,不能一概而论。一 个人的文化身份是不大容易改变的,因为文化身份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还有人家怎么看你的问题。你到国外去不一定能融入到主流社会,也不是那么容易接 受他们的文化。
  
  如果你成为了外国的公民,就有一个爱你所在之国的公民义务。爱中国和中国文化不影响,但是对身份是有约束的。对于出去的人,我看到了一些悲剧,最忌讳的就 是孩子半大不小的时候出去,他还没有完成本文化的社会过程,吃了文化的夹生饭。尤其是一些父母不懂英语,没有足够准备就把孩子带出去,自己天天忙着求生 活。孩子送到学校去,学了英语。但是在青春期遇到的问题无法跟父母交流。父母只能讲中文,而很多概念是英文的,不少后代陷入极大困境,有到黑帮去的,甚至 有自杀的。将来你们有机会去的时候要三思而行。
  
  正面也有很多,如果你的父母做了很多准备,能与孩子很好的交流,使之在两种文化下熏陶,这会相得益彰。我很幸运,我的孩子在美国长大,会讲中国话。而且你 会发现,最优秀的孩子都是拥有多种文化背景的,当你掌握一门以上的语言时,学别的更容易。女儿上的小学是双语学校,上午用一种语言下午用一种。她上的是英 语与西班牙语的。所以她会三种语言。他们的语言背景多了,学英语反而比本土的学生学的还好。文化交叉的优势,这个就是说不一定的。
  
  当然有个严峻的问题,你们将来会面临着一批海外华人与你们的竞争。这是很尖锐严峻的事实,需要大家深思。美国一位保守派的评论家,看见中国崛起后,很担 心,他到中国看了中国教育后说不是那么害怕了,因为他看到了我们教育的弱点,他说了句话,意思是说将来在国际竞争中间,要用他们培养的华人来打败我们的华 人,这是对我们的教育制度的真正的挑战。我见到不少华裔学生,在一流学校里,他们很关心中国。他们无法改变其华人身份,同时他们汲取其他文明的营养。将来 他们要和你们竞争,我希望在未来,你们在与他们的国际竞争中不要打败仗。
  
  主持人:最后,非常感谢罗教授为我们带来这场受益匪浅的讲座;同时也感谢大家前来倾听本期讲座。请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前湖之风”周末讲坛。如果大家对本次讲座意犹未尽,可以登陆我们的网站,更多精彩等着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6:52:15 | 只看该作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