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6586|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素养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17:50: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新京报:一些地方借“舆情监控”打击舆论监督
2011年06月17日 15:24:15  来源: 新京报
  



  在有些地方、部门的逻辑里,“舆情就是‘敌情’”,重视舆情监控变成了“重视控制舆情”,那无疑是执政水平不高的表现。  《人民日报》昨日发表评论《“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文章提出,媒介已来到双向交流的2.0时代,政府治理同样进入2.0时代,必须具备必要的媒介素养,不能只知打压甚至封堵舆论。“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政府一时难堪,但从长远来说,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  的确,正因为舆情的重要,现在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均很重视舆情监控,为此不但投入人力、物力不菲,还与时俱进,采用了各种技术手段,从传统的平媒、广电,到网络传播“新贵”微博,都尽力去监测。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重视监控舆情,既可以通过媒体这个大平台,获取更丰富、更细致、更全面的社会资信信息,增益自身对社会、民情的了解,从而减少决策失误,有针对性地落实“执政为民”理念;更可以通过披览舆论对政府、对职能部门政绩、决策的评价、针砭,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自我总结、反省和改进。  由此可见,如果能切实贯彻“重视舆情监控”的初衷,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就可以做到耳聪目明,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对自身形象、行政效率均有好处。但不能不看到,尽管初衷不错,但在具体贯彻、落实中,一些地方的政府和职能部门,有意无意地“念歪了真经”。  这些地方、部门同样不惜工本地去搞舆情监控,查完报刊查网络,查罢本地查外地,正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忙得不亦乐乎。可他们如此忙碌,并非单纯为了搜集民情,而是为了“灭火”,将清扫媒体上不利于自身的“负面信息”当作首要大事来抓。  在这些地方、部门的逻辑里,“舆情就是‘敌情’”,监测到的各种舆情、尤其负面舆情,不是用来提醒自己改进工作作风和行政效率,反思和调整各项政策,而是搞“大扫除”的线索和证据;他们也分析、也研究,但目的不在于学习、汲取,而在于顺藤摸瓜,寻找这些“不友善”的记者、媒体的“罪证”,甚至建立“黑名单”,通过封杀、告状等手段打击舆论监督。  这种行径名为舆情监控,实则是“舆情控制”;名为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实则是讳疾忌医,惟恐“负面新闻”坏了自家“好事”。  然而这种偷换概念、歪念舆情监控真经的行为,不仅说到底是自欺欺人,徒劳无功的穷折腾,且最终蒙上、堵上的不仅是公众、也是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信息时代,不想让民众看的、听的,民众未必看不到、听不见,却足以让决策者自己变成瞎子、聋子,看不见隐患和危机,正所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到头来损人不利己。  正如《人民日报》文章所说,“对待媒体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公众的态度,这是执政水平和执政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和检验。”政府职能部门重视舆情监控是对的,但如果变成了“重视控制舆情”,那无疑是执政水平不高的表现。  □陈在田(学者)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1-06/17/c_13935851.ht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09:58: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微博:提升媒介素养的新机遇
2011年10月28日10:32  《传媒》杂志  
  文/易 畅

  目前,微博已成为一个完全由用户参与构建的自媒体,每一个用户参与建立各自的圈子,并设计媒介。据北京网络协会的《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微博用户趋于高学历化,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占63%的用户比例,职业主要为政府企事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和学生。这样的高素质用户群与开放、平等表达信息的微博平台相融合,从参与媒介转为设计媒介,形成了提升媒介素养的新机遇。

  媒介素养范式的四次变化

  随着媒介的发展,媒介生产、文本与受众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发生变化,以此为核心的媒介素养研究也在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媒介素养范式经历了从保护受众、辨析媒介内容、批判媒介内容到参与式行动四次变化。

  首先是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保护主义立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视听媒介、电影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有声电影的出现,众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以大众媒介为载体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引起学者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这一代范式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大众媒介传播对社会、高尚文化尤其是对青少年有害,倾向于保护青少年免受不良文化的侵害,鼓励大众提防大众媒介的“迷药”。

  第二代范式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传播科技的推动之下,传播媒介飞速发展,强调加强对媒体内容选择和辨别的分析范式诞生。这种范式认为不是所有的媒介内容都是有害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受众进行明智的选择,人们需要提高的不是免疫力而是分辨力,以辨别媒介内容、品质和品位,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

  第三代批判范式认为,媒介素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受众批判解读媒介内容的能力,要破译媒介建构的“媒介真实”,对媒介内容自觉加以辨别,自主获取知识,使媒介为自己所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判以大众媒介为主体的文化工业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背景下,媒介素养的重点,在于明白大众媒介有其特殊的生产、制作和流通规则,媒介内容是通过符号建构出来的,受众要具备破译媒介信息所承载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的能力。

  前三代的研究范式,媒介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指获取、运用与评价媒体提供的信息与资讯的能力。而随着新媒介的应用,受众在媒介生产中的参与性越来越强,对文本影响增大,受众开始参与“设计”媒体。因此,媒介素养的内涵进一步发展,包括了创造、解读和传播媒介文本的能力。网络虚拟社区改变了媒介参与方式,受众在媒介生产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传播模式和传播机制得到重塑,受众由被动地接收信息转变成为主动的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者和媒介参与者,在此背景下,第四代参与式立场的范式逐渐形成。

  微博成为提升媒介素养的新平台

  媒介素养范式的四次变化,揭示了媒介环境的改变对媒介素养的影响: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环境的改变,媒介素养的含义一直在发展,不同的媒介环境和传播模式下,媒介素养的内涵不同;媒介环境的改变,受众的媒介素养也在发展变化。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讯息,任何技术都在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环境并非积极的包装用品,而是积极的作用进程。”人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由此带来人与社会的变革。美国召开的全国媒介素养引导人会议达成了目前影响最广的对定义的共识——媒介素养是“理解、分析、评价与生产以各种形式传播的信息的能力”。微博创造出全新的传播环境,为微博用户提高媒介素养提供了新平台。

  操作便捷,人际关联,提升用户参与度与黏性。微博的注册与使用操作都比较简单。微博开通多种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打破了以往媒体更新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局面。微博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音乐或者视频,其表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用户可以更加随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便捷的操作平台和多样的表达形式,使微博用户能更快捷地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最新资讯服务,引起关注者的评论和转发,从微博中获得表达自我和获取信息的满足感,从而提高微博的使用频率与参与度。

  微博中通过关注与被关注,建立用户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消除了现实环境中的身份、地位的层层障碍。微博中的实名认证制度打破了斯坦利·米尔格伦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在微博中,普通微博用户通过搜索即可找到目标用户,与之建立人际关系。由于微博传达信息即时、随性,缩短了用户之间的距离,建立了情感上的联系,从而增加了用户使用微博的黏性。实名认证后,用户以真实身份发表言论,把个人想法置身于公众审判视野。对实名认证的用户而言,面对着如何正确使用话语传播权的问题;对广大微博用户来说,则建构了言论监督的环境,有助于提升用户规范言论的意识。

  媒介接触对个人生活也会造成影响。通过高频率、高参与度地使用微博,可以使媒介更深入生活之中,使用户认识到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力,深化对媒介信息传播的认识。

  多种声音,提升信息综合判断能力。微博为用户提升信息综合判断能力提供了可能:广阔的信息来源,直接与当事人、目击者对话,接近、了解传播者。微博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传统媒介的传播者和普通大众共同使用微博,形成多信源发布信息的局面,有利于用户对媒介信息进行判断和解读。同时,多种信息来源的开放环境,有利于开拓用户对媒介的认识,形成分析、求证媒介文本的意识。

  首先,微博作为自媒体,每一位微博用户通过发布信息、转发、评论感兴趣的信息,都会形成各自的媒介形象,这种形象揭示了微博主的偏好、性格、思想、素质等信息。当用户接收到其他用户发布的信息,可以前往该用户的主页,通过查阅该用户之前所传播的信息有效地掌握此人的个人特征和社会特征,进而判断其信息传播的可靠性。

  其次,在彼此不认识的情况下,通过参与微群或者关注,可以与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的用户进行交流、接收到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可以倾听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素养的用户的声音,对受众而言可以开拓信息来源、多角度接触媒介文本,从而提升对信息的判断能力。

  此外,微博之上人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使许多重大事件的直播由事件本身的当事人或目击者承担。这使用户有机会直接对话当事人,逃离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更直接、正面地接触信息源。微博对捍卫公民的传播权、维护公民的正当权利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微博可以使用户多角度接触信息,且拥有有效的信息求证途径,使用户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事件本身,开阔思维并广泛接受不同思想的碰撞,这有力地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模式,有利于培养受众多角度思考、多渠道求证的习惯。

  发布与转发,参与信息制作与传播。微博作为自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自发传播——用户在微博中主动发布信息,有选择性地关注和分享其他用户发布的信息。据北京网络协会发布的《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用户在微博上最主要的行为是“写微博,发表自己观点或发泄情绪”(占用户的74%),主要发布的内容是“个人心情感受”(占用户的76%),其中47%的用户会转发有价值、有趣的或即时性较强的信息。

  微博上可以即时、自由、便捷地接收其他用户的评论,得到信息传播的反馈。微博中用户自发参与到信息筛选、制造信息、传播信息、收到反馈的传播过程中,每一位用户在微博中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素养,在此过程中形成自身的媒介形象。

  选择性关注信息,主动设置议程。微博中的用户作为媒介的参与者,参与信息的传播与接收,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并进行“议程设置”。微博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关注对象,接收被关注对象的信息。在微博中,被关注者传播的信息构成了微博用户在信息环境中的“拟态环境”。用户如果更多地关注娱乐明星,那么对艺人的工作、生活环境更了解;如果更多地关注学者,那么获取的深度资讯、总结思考比较多。

  例如,新浪微博上有用户这样说:“我每天睡醒,第一件事就是看‘围脖’,满目苍夷,各种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搞的我心乱如麻,感觉随时可能崩盘。后来终于想明白了,是我关注的人有问题,打算取消一批忧国忧民的精英,加一批只贴自拍美照和美食照片、只担心明天体重是否会增加一盎司的乐天派,世界又变美啦。”微博用户选择性地接收信息,构建“媒介真实”,在这个过程中融入其中,亲身经历并逐渐了解媒体是如何影响自己所看到的社会环境,可以提高受众对媒体如何建构拟态环境的认识。

  微博用户发布信息、参与微群讨论、转发感兴趣的信息,是一个设置议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构建自我媒介形象。微博作为分享信息的平台,每一次信息发布都会被关注者留意,因此用户在发布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如何构建和表达,其中包含何种立场、可能引起何种反应都要考量。同时,微博用户发布和转发信息,仍受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影响,微博中的许多信息来源,仍来自传统媒介,注册使用微博的传统媒体也是信息来源之一。在微博中传统媒介设置的议程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更及时的反馈,而用户讨论的热门话题也可能成为传统媒体或其他网络媒体的议程。

  对微博用户提升媒介素养的建议

  微博的传播环境使微博成为提高用户媒介素养的新平台,但是,微博中仍然存在假新闻、话语偏激等现象,微博用户还处于不断加深对微博的传播环境、微博的影响以及自身在微博中扮演的角色等问题的认识之中。笔者在此对用户使用微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提升用户媒介素养、促进微博平台的良性发展作参考。

  传播信息慎重把关。微博信息传播去中心化,消解了权威话语权,营造众生平等的话语情境。微博用户可以自由地传播信息、发表见解,微博中的每一位用户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充当信息的“把关人”。微博用户在发布和转发信息中要注意避免因情绪化或疏忽大意而传达错误信息,同时注意言论的客观理性和准确表达。

  开阔视野,提升独立反思的能力。微博中的每个用户都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用户自身又是其它用户圈子中的一部分,相互嵌套构成微博平台。嵌套中容易陷入“熟人社会”,即依据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自身的兴趣建构关注对象,限制自身的视界。微博中的用户应当在多视角观点中,提升反思的能力,培养自我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开阔视野,参与微群讨论话题,制作、传播信息并主动与他人协商、交换思想,提升媒介交往能力,在参与媒介的过程中提高对媒介的驾驭能力。

  明确角色,提高社会责任感。微博虽然是一个表达独立观点、享受平等话语权的平台,每一位用户都作为独立的话语主体存在,但话语传递的过程中仍受现实世界的影响,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微博用户的社会地位、职业习惯等社会属性在微博中依旧存在,尤其是经过实名认证的政府官员、影视明星、体育明星、媒体从业者、学者、媒体机构等身份,本身拥有的社会关注度会转移到微博中来。因此,在传播权平等、信息分流迅速的微博中,“名人效应”仍然存在。名人受到更多的关注,传播的信息影响力更大,即使只是普通意见的表达,也更容易被用户广泛关注并传播。名人提出的问题,也更容易得到用户积极主动的反馈。用户的这种行为满足了自身接近明星、了解明星生活的欲望,也形成了微博中平等话语权下的角色分化。同时,巨大影响力决定了名人应更多地承担建立微博媒介公信力的责任,注意在微博中的言论导向。

  总体来说,微博用户群是受过良好教育、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这一代人有独立的思想和表达欲望,敢于挑战权威,接受多元思想。微博用户无论话语影响力的大小,都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微博未来的发展方向,完全由用户决定。因此,用户应该提高社会责任感,共同构筑思辨、理性、人文的微博信息交流平台。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http://news.sina.com.cn/m/2011-10-28/103223377483.shtml
板凳
发表于 2011-11-30 11:28: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解析中国网民最常用的25个弱密码

 2011年11月25日14:27  北京晨报

  【核心提示】:国外安全机构SplashData最近针对英语人群总结出2011年度最烂、最易被盗取的25个“弱密码”。11月22日,国内最大的网络安全厂商360安全中心也发布了《密码安全指南》,并根据国内流行的密码破解字典软件破解列表,整理出中国网民最常用的25个“弱密码”。

  据360安全专家介绍,中国网民常用的TOP25“弱密码”中,有9个与国外网民使用习惯完全相同。其中,除password、abc123、iloveyou、qwerty等全球网民通用“弱密码”外,其余均为数字组合。而简单的数字组合,似乎更是中国网民最爱,占了榜单近半数。比如“666666”和“888888”这样的吉利数,几乎是所有中国黑客密码字典中的必备项,而“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显然被国人寄予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为中国特色“弱密码”。

  据统计,网民常用的“弱密码”主要包括简单数字组合、顺序字符组合、临近字符组合以及特殊含义组合等四大类别。而从中国版“弱密码”榜单来看,国内网民更习惯设置6位字符密码,TOP25中竟有18个是6位字符,所占比例高达72%。此外,“a1b2c3”和“p@ssword”这类组合型密码看似复杂,其实也在黑客重点关注的密码列表中。

  360安全专家警告称,如果系统账号或其他网络账号采用上述“弱密码”,很容易被黑客利用密码字典自动“蒙中”,从而造成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甚至财产损失。针对部分用户为系统设置简单“弱密码”的登录习惯,新版360安全卫士增加了“黑客入侵防护”功能,可以为用户检测近千个弱密码,并在系统遭受入侵攻击时提示用户修改高强度密码。

  与此同时,360安全中心还针对中国网民密码使用习惯发布了《密码安全指南》,建议网民从以下四个方面保护账号安全:

  第一、尽量使用“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形式的高强度密码;

  第二、网银、网上支付、常用邮箱、聊天账号单独设置密码,切忌“一套密码到处用”;

  第三、按照账号重要程度对密码进行分级管理,重要账号定期更换密码;

  第四、避免以生日、姓名拼音、手机号码等与身份隐私相关的信息作为密码,因为黑客针对特定目标破解密码时,往往首先试探此类信息。

  中国网民常用的25个“弱密码”包括:

  000000、111111、11111111、112233、123123、123321、123456、12345678、654321、666666、888888、abcdef、abcabc、abc123、a1b2c3、aaa111、123qwe、qwerty、qweasd、admin、password、p@ssword、passwd、iloveyou、5201314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25/142723525400.shtml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09:26: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环球舆情-戴元初如果说王克勤专业素养太低却博得虚名,那是因为太多的所谓的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没有了他那样的满腔热血。 //@王朋进:关注一下。

@王志安我一直认为王克勤的专业素养太低,无论新闻学还是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当年王克勤的成名之作,分析北京出租车司机遭到盘剥的文章,是典型的不懂需求决定劳动力价格的规律。他或许有满腔热血,或许希望以此博名,但在我看来,动机不重要。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督促他提高的是,众人围观的水平!轉發(1337) | 評論(701)2011-1-30 12:44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7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7: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林奇99消息是晚上11点发布的,报纸是后半夜印的,全国人民早晨一睁眼睛,发现自己已经“坚决拥护”了……


轉發(1896) | 評論(323)今天14:04 來自新浪微博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09:40: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木春1208从这么小的迹象中发现或预测一些变化,日媒体真行!

@传媒老王金正恩穿西装 日媒体有解读

轉發(19) | 評論(9)1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22:19: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张玉洪回覆@罗皓菱:
@北京青年报:乘客打架跳站台 紧急制动无伤亡http://t.cn/zOmnzp6
从信源看 应该是
@北京晨报
报得准确些 //@罗皓菱:本报呢? //@张玉洪: //@孙璐-中劳:网络时代,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
@新华聚焦#事实究竟如何?#
同一事件北京三大报报道各不同
@北京晨报
【男子地铁上露出下体猥亵女子 被乘客围追跳站台】http://t.cn/zOmSL06
@新京报【北京地铁一男子跳站台卧轨 一青年跳下救人】http://t.cn/zOmSL0J
@京华时报【男子被指猥亵他人 为示清白跳下站台后被救】http://t.cn/zOmSL0i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139)
|
評論(38)
今天08:32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8:42: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记者张斌//@电影人程青松: 呵呵。//@关东散人:你以为央视是什么人构成的?五十年代组建时去了一帮剧团不要的;六十年代去了一帮电影学院毕业电影厂不要的;七十年代去一一帮三代没文化的工农兵;八十年代去一帮走后门的高干子弟;九十年代进去的靠银蛋、肉弹;新世纪那里主要养小三儿。你还想让他们有多高水平
@菲力Chou我的天啊~刚才央视一台访问英国的代表,居然说奥运开幕式为何采用如此小众的摇滚乐而不采用广大群众的古典乐?天啊~这主持人在说什么啊!英国代表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轉發(24159) | 評論(3235) 今天02:53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4)| 收藏| 評論(2) 1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1:11: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快乐江湖-杨清波【媒体人,当反思】奥运开幕两三天,媒体便频频露丑:伦敦的中文提醒牌,让中国记者丢人,它表明,狗仔队不是随时都可以;吴敏霞/何姿夺冠后,有记者问何姿“你妈妈”,何姿顿了片刻,说:“我没有妈妈……”她4岁就失去了母亲,记者功课如此之差;标题“中国女举最耻辱一败”,则是媒体人的最大耻辱。



轉發(73) | 評論(22) 今天10:05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3)| 收藏| 評論(2) 3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2:37: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播电台治愈系某日,车上听广播一笑话:某听众打电话质问电台主持人:你们新闻工作者太没职业道德,怎能天天“整点新闻”?
轉發| 收藏| 評論 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