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44624|回复: 19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记者研究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11:16: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民国新闻人张明炜的政治生涯  


2011-08-28 09:13:55|  分类:                          历史人物                                                  |字号
[url=]订阅[/url]






在今天,知道张明炜这个名字的人肯定不会太多。然而,在民国时期,张明炜却是一位以实干而著称的新闻人,尤其在华北地区,在读者中,几乎没有不知道他的。当时他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驻平津特派员,兼华北日报社社长。
张明炜早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社会科学系,1928年毕业后,因当时的系主任刘庐隐是胡汉民的左右手,即进入国民党宣传系统任职。最初前往北方办英文报纸(任社长),是奉刘庐隐之命;后到重庆《中央日报》任总经理,是帮老同学程沧波的忙;往四川成都创办《成都日报》,是奉国民党元老叶楚怆之命,最后再赴华北创办《华北日报》,是奉当时的中宣部部长王世杰之命。也就是说,张明炜自毕业后即投身新闻界,一直到国民党退守台湾,大半生都是在为国民党办报,因此有人说他“为国民党卖了大半辈子命”,此言可谓不虚。

张明炜办报,就其风格而言,与《大公报》张季鸾颇有相似之处,即“以报为家”,待同人若子弟,特别重视发行工作。当时一些人办报,“多偏重编辑言论,而忽视经理”,所谓“经理”即现在所说的“发行”。张明炜在这方面采用“接力制”,即前道工作尚未结束,下一班的工作人员已在做准备工作,“这样一段和一段连结起来,每一段节省十分钟……所以当别人还在蒙头大睡的时候,张明炜的报纸已经出版了。”(刘光炎著《梅隐杂文》,台北食货出版社1983年10月初版,页3-4),由此可见他“用力甚勤”。
而对报社同人,“他的手笔一向很大,同人有任何问题,他都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同人们需要钱,而公家的钱不够支应时,他自己掏腰包。在天寒地冻的深夜,他到编辑部与同人聊天邀大家到街头小肆和摊贩上,吃一顿热呼呼的水饺或是其他面食,此时同人所感受的温暖,不是区区金钱所能计数的。”(同上)

张明炜虽然不是新闻专业出身,但在这方面的经验却十分深入和广泛,这主要得益于平时善于总结和学习。以复旦校友刘光炎(民国著名报人,陶希圣之姻亲)的说法,“他无不深入,无不内行,所以人家心悦诚服,不敢欺他”。

在当时的新闻界,一般人都知道张明炜为人做事的要诀,即“吃得起亏”,其心胸异常之宽。抗战结束后,张明炜奉命主持复刊后的《华北日报》,其声望已是“如日方中”。其时,他对溥仪的妃子文绣之遭遇多有同情,不仅安排进报社做校对,还将在李宗仁部下任职的姑表弟刘某介绍给文绣,后两人成婚,在坊间留下一段佳话。
1947年,选举行宪后的第一届立法委员,华北新闻界要产生一位代表,就地位、声望、贡献、人脉等而言,“张明炜是当仁不让的,他做了一辈子国民党员,办了一辈子国民党党报,这一次是众望所归,又没有第二个党员竞选,他的当选,是十拿十稳的了”。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张明炜在参选时竟亦碰到了“地雷”(这是当时的术语,言选举者碰到了对头),原来“社会贤达”成舍我先生也要出来竞选,而位置已没有了,“国民党当局就命令这一辈子把命卖给国民党的张明炜先生‘让贤’,于是一个到手的立法委员,就这样飞掉了……”,一时间,议论纷起,许多人为其抱打不平,而张明炜的反应呢,服从了当局的旨意,未做任何抗争,与其一生“吃得起亏”的性格有关,至于内心作何感想,则不得而知;惟老友们晚年在追忆此事时,仍对当时选举背后的“政治安排”有违宪法而深感失望,因为这不仅是华北新闻界的一大损失,更是宪法赋予国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了剥夺。
1949年,内战后期北方失利,张明炜离开北平到了上海,即奉中宣部之命前往香港筹办《香港时报》,事成之后,交许孝炎接办,其本人前往台湾。由于一时没有适合的事情可做,在台中办了一家“民天”电台,取“民以食为天”之意。其间一些电台受到有关部门的干扰,被台中新闻界推为代表,前往台北“立法”、“监察”两院请愿,张明炜没有推辞,毅然负起了这个责任,甚至垫出一笔为数不小的活动费用,“他那时环境也不甚优裕,但他却绝不提,间或有人提及,他也是一笑置之”,此时他对国民党已有较深的认知,其所作所为,实际上是与体制渐行渐远,从此再也不愿意办报。78岁那年,死于台北荣民总医院,是癌症。

刊于2011年8月28日《南方都市报》历史评论版,原标题为《张明炜选立委》。



http://fanhongbk.blog.163.com/blog/static/1214393142011728913552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11:20:13 | 只看该作者
dongkaizhuan
现在这种真正的新闻人已经没有了!

楼兰问情
毅然负起了这个责任,甚至垫出一笔为数不小的活动费用,“他那时环境也不甚优裕,但他却绝不提,间或有人提及,他也是一笑置之”。真性情的汉子,,

楼兰问情 回复 楼兰问情
健康的氛围,需要健康的环境,才能造就健全的人格。

zou_free
指定代表、钳制言论,博主你借古讽今,会被跨省的。
回复|举报

chuangyixiaozhan
就新闻自由来讲,中国在逆历史潮流!在防民之口的社会,何来真正的新闻人

被聋哑被瞎被代表
民国不死!

zhnght
7.23事故分析报告已出台,想看原文内容的请百渡找“动车相撞事故分析报告暴光,内容漏洞百出令人啼笑皆非”这个字段

yangh8231
1947年行憲政之治,而今的大陸呢,什麼時候才能再開憲政之治。

石城锋利 回复 yangh8231
应当说民国之后即有憲政之治,虽然一段时期存在訓政。这个张明炜49之后若是在大陆混日子,不知道会有多惨?
回复|举报

08-28 14:57
文翰翩翩 回复 石城锋利
应该有两种可能,一,就是所谓的自绝于人民、二被改造成所谓的顺民。
回复

08-28 15:03
yangh8231 回复 石城锋利
肯定,肯定。我認同你說的。

楼兰问情
一些电台受到有关部门的干扰,被台中新闻界推为代表,前往台北“立法”、“监察”两院请愿,张明炜没有推辞,毅然负起了这个责任,甚至垫出一笔为数不小的活动费用,“他那时环境也不甚优裕,但他却绝不提,间或有人提及,他也是一笑置之”。真性情的汉子,,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11:06: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方周末记者方可成:战地记者为什么

2011年10月16日08:54  南方周末 微博
  方可成

  我刚进大学的时候,新闻学院的学生在课堂上、寝室里、网络上谈起自己为何学新闻,最常见的几种答案包括:高考没发挥好,被从经济学院、法学院等调剂过来的;想当主持人、播音员,风光无限;想当战地记者,以罗伯特·卡帕和闾丘露薇为偶像。

  平心而论,在这几种答案中,“想当战地记者”是最靠谱的,最不至于让新闻学院的老师们吐血的。

  不过,高中生对战地记者的理解往往肤浅片面,如果说得好听点,就是过于浪漫化了。让大家动心的,是战地记者的“帅”、“酷”,是那种从事着与众不同的工作,行走在死亡边缘,享受英雄般注目的快感。

  坦白地说,我本人很怯懦,我从没有想过去当战地记者。要是报社派我去战争前线,我估计多半要当逃兵。我甚至为一个问题困扰许久: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有战地记者?他们的付出乃至牺牲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满足读者们对硝烟和血腥的猎奇心理?

  如你所知,答案其实很简单——战地记者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失业。也就是说,是为了避免战争、减少战争,乃至消灭战争。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他们用纸笔和镜头将战争的残酷真相揭示出来,给尚武的世人以警醒。

  当然,你要说那些大牌的战地记者中没有一个人有哪怕那么一点点英雄主义思想作祟,我也是不信的。但是,我们要理解战地记者,就必须从战火纷飞的表象抽离出来,思考他们的终极目的。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认为被无数人奉为金科玉律的“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句话的价值被高估了。难道记者的使命就是不停地靠近、靠近、靠近?靠近了,然后呢?显然,比起这句话,卡帕的另一句话更值得传颂:“照相机并不能直接阻止战争,但它能阻碍战争的发展。”

  二

  刚刚在利比亚不幸牺牲的两名西方战地摄影师,是战地记者的杰出代表。如逆光老师的博客中所言,“两位战地记者离去是业内的巨大损失,他们都不是战争表象的记录者,不但有着传统战地摄影师目击战争,反对战争的使命感,还都非常注重传播策略,努力把信息以多元的方式传播。”

  “蒂姆则在一次访谈中,也吐露了他关注战争的原因:‘战争就是地狱。比地狱还要地狱。我要做的不是找到某种所谓确切的结论,而是要展示战争的质感。也就是说,我不想只拍战地的情况,我还要拍人,拍战争间隙,他们不打仗的时那些乏味时刻,以及这些乏味被下一次恐怖的到来而陡然刺破的那个瞬间。’”

  从这两位战地摄影师的身上,我读到的是一种悲悯情怀。我相信,他们虽然以拍摄战争闻名,但当地球的某个地方硝烟再起,需要他们再赴前线的时候,他们绝不会感到兴奋,虽然那场战争可能会为他们带来无上荣光。

  三

  现在,中国媒体也有了一些战地记者,除了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中央党报、凤凰卫视等几家之外,市场化媒体也开始跻身其中。我将之视作中国崛起的表现,但不愿用“令人兴奋”来评价,因为这样有悖战地记者的终极使命。

  刚刚派记者去利比亚完成采访的《南方都市报》今天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记者在战地奔跑的大幅照片十分惹眼。启事上的几行大字隐隐透露出这家报纸的野心——“向世界出发”、“在现场”……

  更为耐人寻味的是这样两行字:“和我们一起作战吧,相机就是你的武器。”

  也许很多看到这则招聘启事的人都会将这句话做英雄主义的解读,并为之感到兴奋,将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视为可能让自己功成名就的战场。但基于对战地记者的理解,我更愿将这句话解释为:和我们一起用相机作战吧,我们的战斗目标是,反对战争。

  我不知道制作这幅广告的人以及照片上这位令人尊敬的摄影记者是不是这样想的。如果是,那么我们的媒体和记者真的已经具备了世界水准和世界情怀。

http://news.sina.com.cn/m/2011-10-16/085423310689.shtml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7:10: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陈杰人:人民日报社长张研农身世起底:张研农1948年11月生于湖南双峰县洪山殿镇古塘村,本姓朱,其父是教师,在双峰临近的娄底春园中学教书。1950年代初,一位张姓南下干部团长来娄底,偶遇朱家,觉得孩子可爱,遂收为儿子,改姓张,带到北京上学,送去参军,这便有了后来的张研农。有时候,出身真的决定很多。


转发(11)|评论(9)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00:08: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三联理多多:搞社运可以掩盖“一切一切”。 //@李鸿谷:胆怯时,寻找同党以取温暖,不必惊讶;弱小时,寻找大帽以求壮胆,无须苛责……但一切一切,你总归要写出来可以一观的稿件啊!最终,如果坚持下去,你还做这行,你会明白,这行很简单,只是:找到事实。
@李鸿谷[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批评报道—负面报道—舆论监督报道—揭黑报道——最终,进化成:调查记者。这是不是近30年新闻演变的一条线索?下一步往那里进化呢?没有自我,所有的帽子下面,只有一个空。 转发(20)|评论(11)5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09:28: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当代记者脸谱
香港卫视:支持陈Sir!
@广州唐宁书店[url=http://weibo.com/verify][/url]:@香港卫视陈扬 ,外号陈SIR,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言辞犀利、形象亲民、热爱广州。2011年8月起正式加盟香港卫视,主持新闻杂志节目《截击时事》。每周奔波于粤港之间的陈SIR,对广州无疑仍有着最深厚的关切之情。#11月5日下午3-5点唐宁华乐店, 陈SIR和你饮啖茶,倾下计#


转发(185)|评论(29)11月2日 13:09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1:26: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ly1216V:这话儿看着窝心//@鞠焕宗: 做记者一年多以前上车精神奕奕爱看风景,现在倒头就睡不管多么颠簸;脾气变好了因为见到每个人都要不断搭讪脾气也变暴了因为经常遭遇无厘头的事件;学校刚毕业,天天盼着有大事,现在每逢假期周末祈祷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以前觉得记者阅历丰富,才知道,心孤单说的也是这些人
@邓宇specter:转一组看得我泪流满面的漫画。祝仍然坚守在新闻从业道路上的兄弟姐妹们致敬,并祝节日快乐!


转发(424)|评论(51)今天 13:55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1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21:37: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STV施琰屏幕人物是解放日报党委书记李芸,报社首任社长是范长江(1909-1970),虽然任职不到半年,却让解放日报赢在了起跑线上。范长江先后担任过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以其名字命名的“范长江新闻奖”从1991年开始举办,是全国中青年记者的最高荣誉。悄悄问一句:解放日报,现在你家订阅吗?
@丫丫4007上海新闻界纪念第12届中国记者节暨"走转改"活动阶段性总结表彰大会。主持:潘涛,施琰。


转发(12)|评论(3)11月8日 15:06 来自iPhone客户端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23:38: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朱朱文强[url=http://weibo.com/verify][/url]:这位号称光明日报的记者好牛逼,他说如果我发微博就让我丢工作,就冲这个,哥今儿发了。


转发(113)|评论(50)51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1:39: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沙漠孤烟d :||@先行水 :我理解他伸兩個手指的意思,先是伸出一只中指表示干,然後再加一只表示2 ||@无花A :向有良知的记者致敬! ||@小十一狼 :||@同唱国际歌 :向有良知的记者致敬! ||@红楼醒梦
骑马在找马@国民之殇:首位中国记者因探访陈光诚下岗 http://163.fm/5AYKAhZ 石玉证实,由于其工作单位领导受到了很大政治压力,他自己主动解除了跟新华社所属财经国家周刊的合同工作关系。他是中国第一个因涉及陈光诚案而失去工作的媒体人?转



今天 07:33 来自享拍微博通 原文转发(28) | 原文评论(6)

今天 08:27 来自网易微博 举报 | 转发(2) | 收藏 | 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