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大欲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进行“去行政化”的改革实践,其进程“比想象中慢得多”。至今,这家筹建中的学府还未得到主管部门正式批复,如遇到修理漏水楼顶、置办一台办公电脑这等小事都要大费一番周折,因而有媒体称其“挑战现制度遇阻”。
学界与媒体热切关注南方科大眼下处境,和“出大师情节”有直接关系。大家似乎有这种直感:这个大学若进展顺利,中国距离出大师的前景就会近一些,反之,大师距我们仍遥遥无期。
据我考证,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并不存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话由和问题,本出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并且,温家宝总理转述了钱学森就此问题的看法,钱学森认为:(中国大陆)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几年前,我在深圳高新区参观时,直击了香港高校与内地名牌大学的重大差别。某香港高校在高新区的工作场所,是一个规整的实验室,里面全都是忙碌的实验人员。当我们一行入室观摩时,实验者视若无睹,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停下工作和我们搭讪。其后,再进入内地大学的处所,领略到的完全是另一种做派,让我有“反胃”的感觉。
内地大学设在那里的是一处小小的宣传站,主要的工作设施和讲解重点,是挂在最扎眼处的一张大幅照片,学校一把手和高级领导人在餐厅环境中并坐的合影。见此情景,当时我就想:这算什么大学,这算哪门子大学精神!拿这样的外派机构和人家的大学为邻,给人提供一个优劣对比的“直观教具”,真丢死人了。
一家内地名牌大学丢人还是小事。既然“最高学府”的掌门以结识大官为荣,一家大学驻外机构居然以宣传“朝中有人”为业,他们的普通学生能有多高境界、能有多大出息?
“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并非一种高端、严苛的复杂模式,相反,它只是普适的简单模式。以此模式开办和运行的大学,才是正常的大学,否则,不过是假冒伪劣的、被冠以大学之名的某种其他机构而已。国内学界乃至部分政界人士,对这种中国曾有过、无需再验证的正常模式,在理论和章法方面的了解非常清晰,都知道中国大学非改不可,非采用这个正常模式不可,简言之,这模式即“学术主导,教授治校”。
“学术主导、教授治校”也只是手段,这手段为的是保障实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目的。注意,不应该、不可以将“出大师”作为大学的终极目标。出大师仅是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或能带来的“副产品”,即使一学府某个时段不出大师或者始终没出大师,具备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特征的大学,与“非正常大学”也不可相提并论——只要它源源不断地出产着“正常人”,就已经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了。
我一直这样以为:“出大师”和“出正常人“的社会条件、教育环境,完全一样,毫无差别,而出正常人的大学即称得上真正的、正常的大学,也是有希望出现世界级优秀人才的地方。
所谓“现行制度”阻碍高校的改革探索,其罪错主要表现于继续维持“非正常大学“现状,阻碍孕育具备健康人格的正常人。在中国,“教授治校”若要产生催化出“正常大学”的实效,必先得保证教授不是政治化了的教授。而“学术主导”,实则意味着抛弃“政治主导”,不允许某某别的什么在高校“压倒一切”、“统帅一切”。
一切靠“行政管理”的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主要难在这里;卡住正常人和大师出路的瓶颈在这里,当然,此处自然也就寄托了许多人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