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让经济报道成为读者能懂的“大白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23:2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语

经济新闻,越来越重要。

12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系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

国家经济政策的走向直接关系百姓民生,大家十分关注,主流媒体也进行了丰富的报道、解读。

但是,平常大家印象中,有些经济新闻经常让人读来犯困。

新闻报道中如何把政策、数据,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百姓话题,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01
常常读不懂


统计数字看不完”“专业术语难理解”“政策解读太宏观,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读经济新闻,经常如同雾里看花,明明都是常用字,每个都认得,连在一起就是读不懂。

无论是柴米油盐价格波动,还是住房、就业、医疗等重大民生问题,经济政策的影响往往直接且深远。

既然与民生息息相关,经济新闻报道读起来,也要贴近民生,贴近群众。

经济政策的制定往往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其形成过程基于大量的经济数据、模型以及宏观战略。新闻记者作为中间人,做好从政策到百姓话题的翻译,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知识功底和敏锐的民生视角。

这些听起来基本的诉求,是写出能读懂的新闻稿的基础。

02
重点跑偏易失焦


没有掌握把经济政策解读成大白话的诀窍,是经济报道无法和读者打成一片的重要原因。

新闻稿件中,对于经济数据和政策条款的原样重现,虽然真实可信,却也异常枯燥。读者在看到这样的报道时,很难将数据与实际生活主动链接,自然读不下去

关注重点跑偏还会导致报道失焦。经济新闻读者既有普通公众也有专业人士,成为能够兼顾的多面手不是易事。想让经济新闻具备指导性,就不能浮于表面数据而忽略前因后果,不结合生活分析而只是简单的图编、摘要,会形成食之无味的水文,丧失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03
落地化并非前路漫漫


专业经济知识的积累和敏锐民生视角的培养是经济新闻写作的必要条件,但落地化也有一些捷径可以试试。

创新报道形式与手法。动辄纯文字或长篇大论的政策解读,写起来枯燥,读起来头疼。常见的图表操作虽然有所缓解,但仍会输给短视频、音频等新媒体形式。越来越多读者开始倾向于在工作生活的碎片时间,通过这种更轻松的形式了解经济政策。

故事化解读增强贴近性。经济新闻常有专家解读,但本就抽象的政策,在学术语言的解读中甚至会让读者理解起来难上加难。引入百姓视角的案例与故事,让抽象政策变鲜活,可以令观众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政策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人民日报经济宣传融媒体品牌栏目《高质量发展故事汇》第一期,通过讲故事,给读者奉上了一堂生动的经济课。


加强社交平台交流互动可了解读者需求,打造经济新闻选题库。融媒时代,对话便捷。媒体在社交平台鼓励网友提问和分享,同时邀请专家学者解答读者对于经济政策的困惑,不仅能够提高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更能近水楼台地了解百姓需求,及时调整报道策略与内容。

类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的大型政策会议报道,在经济新闻领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报道中如何将枯燥政策转化为百姓话题,应成为经济新闻记者的日常思考。



来源:传媒茶话会(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