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的四篇报道,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调查报道,突出的一点是内容的详实准确。但说实话,从传播的角度来说,这四篇调查报道并没有引起舆论场太多的波澜。 在本周的舆论场中,前半周大家讨论的都是“出租屋女孩之死”,后半周则是“不洗罐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的调查结果。“出租屋”一文,最终在媒体的诸多实探后确认不少细节上存在虚构,于是大家回溯发现,这篇文章并非新闻,而只是一个故事,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有了将故事当成新闻的惯性。“油罐车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显示,《新京报》的调查是扎实有力的,报道后来出现的一些针对媒体和记者的传闻是不属实的。 无论时代怎么变,新闻的真实性都不会变。 标题:“王佳佳案”引出的法院与保险公司合作争议 作者:李婧滢 来源:钛媒体 时间:2024-08-20 从这篇报道能感觉到调查报道的式微。法院与保险公司存在如此普遍的合作,在调查报道鼎盛时期,记者突破障碍拿到核心内容的概率非常大。而现在则只能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分析。值得称道的这篇报道的问题意识,它直面王佳佳案中的网络传言,不作鸵鸟,试图为可能存在的暗箱打开一扇窗。(知名媒体人韩福东) 标题:既涉嫌“买棋”又涉嫌“卖棋” “中国象棋第一人”王天一被批准逮捕 作者:李微敖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4-08-23 李微敖老师的稿子,是用来学习的,每篇都很扎实、都无可挑剔、都“恰到好处”。这样的稿件,我相信签稿人的心,是能够踏实的。这样的稿件,我也相信有司部门,是可以容忍的。这是在体系内外健康力量间的共同努力下,所形成一种难得的默契和互信。这在当下,是所有磨稿子的老兵们,能够做到的最高境界。(资深媒体人谢宏钰) 标题:“小投资大回报”?家政行业“收费入职陷阱”背后 作者:朱冠安 刘一诺(实习生)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4-08-24 在经济不振、就业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招聘骗局一定会越来越多,且骗术花样多多,层出不穷!这篇报道揭露的是一种营销式招聘骗局,这种骗局背后还隐藏着一些非法社会事业组织的沆瀣一气。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接到投诉后,除了采访投诉人,讲述他们受骗的经历,央广网记者还针对这家家政公司进行了暗访,进一步挖掘和还原了这家公司是如何一步步实施营销式招聘欺诈的种种细节,所谓“招聘老师”以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研究所颁发的“高级养老护理师”等证书,都是让招聘者掉入“陷阱”的虚假工具。骗子们设计了层层话术,很容易让正急于找工作的受聘者上套。 从报道专业角度,还有一点采访和文本完善的建议。记者应该进一步展开暗访,拿到这家公司实施欺诈的更多环节的一手信息,以及揭开这家公司如何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研究所互相勾结的内情。 在文本完善上,如果以记者暗访作为细节主体去展开,整个报道会更具有细节性和故事性!(资深媒体人王强) 标题:献血证过期不能用血?河北廊坊一医院回应:血站规定的 作者:龚俊杰 来源:读特新闻 时间:2024-08-21 对于消息源献血后不能用血的爆料,这是一篇很重要的跟进,提供了医院一方的回应,确认了事情的真实性,还提供了血站发布的《关于加强无偿献血者优先用血管理的通知》以及《河北省献血条例》,确认了献血者的优先用血权,并通过血站动态排除了血站缺血的可能性。尽管没有得到血站的回应,但提供的事实信息将问题的源头指向了血站。 通过翻阅评论发现遭遇过献血证过期或献血者没能获得优先用血的情况还不是个例。另外,报道中还提到廊坊市中心血站的建议“如果想继续调血,需要我的家人或者朋友先去献血……”对于病人如何才能有用血的权利,还有许多不清楚的事实,这些都是后续可以跟进调查的点。(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东晓) 来源: 磨稿子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YXOiDE97M7HnQYXnv6mfA 编辑:刘诗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