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8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林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23:0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曹老师今天发了一篇文章《新闻学致命危机:学新闻的不做新闻,做新闻的不学新闻》,这篇文章在学研群里引起了特别激烈的讨论。曹林老师的文章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1)新闻毕业生宁去报纸哪怕从校对做起,也不要给咪蒙当助理月薪五万,原因在于传统媒体离新闻的本义更近。
2)泛新闻化就业稀释着新闻学,导致就业泛新闻化同时也导致媒体招聘不要新闻学的学生。
3)毕业生去传统媒体工作,有利于在新闻界形成规模影响
4)虽然其传统媒体很难,但是还是鼓励毕业生去传统媒体就业

在如今多元化的媒介生态下,曹林老师仍旧选择捍卫的传统媒体权威。学研君采访了这些学新闻至少四年以上的小伙伴(可以说很资深了),看看他们对曹林老师观点的看法。

专业角度

@朝闻道(学习新闻专业四年)
一个专业壁垒极低但是适应性很高的专业,在相关对口行业高度饱和的情况下出现“学的人不做,做的人不学”的现象,实属必然,离危机还远着呢。

@龟哥(学习新闻专业六年,已毕业)
我一直认为,对于所学专业要有出世和处世的态度。入世,指学习方法,学思维方式,学为人处世的态度,打基本功;出世,指跳出专业的具体知识层面,放开眼界,不拘泥于专业。譬如新闻专业的学生,能够从这个专业中学到写字的基本逻辑,打下作文的基本基础,养成紧跟大势时刻关心周遭环境,要读书,体悟到那么一点但凡做成任何事不经过一番诸如跑新闻跑采访的折磨不成器的感触,那就成功了。

传媒生态角度:

@萌萌(学习新闻专业七年,已毕业)
曹林大概还是重复着十年前传统媒体新媒体之争的思路,无甚新意,除了能使某些长久待在传统媒体的老一代媒体人继续顾影自怜自我高潮之外,文章并无他用。

曹林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是他对新闻及新闻业的理解和界定太过狭窄短视。字里行间充斥着将新媒体视为“非我族类”的“庶子”,其心必诛,学子就业选择新媒体属于“叛逃行为”,不仅不能为学弟学妹做表率,还会为新闻业招致“合法性危机”,总之都是学生的锅。

按照曹的观点来看,最应受到抨击的,应该是如邱兵罗永浩等出走传统媒体的业界精英,他们使得“学界业界就因为缺乏媒体精英的润滑而发生断裂“,他们比学生群体更靠近问题的核心,曹林因果链只看尾端,是不是评论员习惯,柿子捡软的捏就不得而知了。

槽点太多了这篇,随便一段可以就出来3个以上的逻辑问题,引黑博眼球,没有再议的价值。阅后唯一的感觉:曹林可能是又想红了。

@船长(学习新闻专业六年)
现在还有人捧着十几年前的新闻教育观来审视今天翻天覆地的传媒生态…

首先,不是新闻教育和新闻学子的选择导致了泛新闻化就业,而是信息市场泛新闻化这个事实导致了新闻学子的择业;

其次新闻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啊,不是宗教布道啊!今天还把纸媒那一套采写编校的机制作为圣物,还不如去学学写代码…我始终觉得,如今新闻业的危机根本不是“学新闻的不做,做新闻的不学”,而是知识社会学意义上的“知识合法性”危机,在中国政治体制的因素也很重要。

时代不一样了,曹林老师在自己那个年代在中青报写评论,买到北京的房子并不难;今天呢?所以诸位新闻学子若要把这些话奉为真言,怕是要吃大亏咧……最后,有没有传统媒体、新媒体对骂群的,强烈建议把曹林老师拉进去。

@匿名(学习新闻专业五年)
如何评价曹林的言论?为传统媒体打call的资深业内脑残粉,曹老师人设如此。新闻本身就是一个年轻的学科,随时代更新是自然而然的,也是保持自身活力所必须的,新闻学毕业多元化就业,反倒会增强其应用性。曹老师坚持抱着十几年前、乃至几十年前的新闻学,维护着所谓的新闻学正统,不知道是陷入了对过去辉煌的迷恋的无法自拔,还是困于恐被新时代抛弃架空的危险里自我安慰。很难想象,曹老师学到了新闻学的新,我觉得,新才是这个学科的核心精神。可见一个人的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是很可怕的。某些传统媒体的固步自封和抗拒成长从曹老师身上窥见一斑。

@牧之(学习新闻专业五年)
“学新闻的不做新闻,做新闻的不学新闻”,这样饶舌的俏皮话充满悖论的逻辑。仅从全文来看这样的论述似有道理,但在概率论上能有多大的可靠性。再者曹林文中对“做新闻”的范围判断是去传统媒体做新闻,其引用高校和招聘数据也是说传统媒体的。仅凭此就盲目的扩大推理,追求标题的轰动,引发高校传媒学子的阵阵唏嘘,这不也是曹林老师一贯鄙视的标题党吗?此外,除了传统媒体,“泛新闻化”就业难道就不是做新闻了?比如,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商业门户就不是做新闻了?新闻学教育又不是以培养“传统媒体记者”为目标的。

更何况,在不少内容细分领域,传统报业还不如曹林所鄙视的新媒体。腾讯科技、36氪和虎嗅网等深耕科技报道领域有目共睹,AI财经社、好奇心日报等也时常有高质量报道,这些都不是传统媒体。再比如去年引起轰动的“李文星案”,也不是传统媒体首发,而是一个叫“芥末堆”的新媒体。诚然,新媒体有咪蒙之流,但也不乏坚持原则、深耕内容的清流。

传媒学子的泛新闻就业没有稀释新闻学的原罪,新闻学也不只是传统媒体的新闻学,与其抱残守缺宣扬“不去传统媒体就不是做新闻”的观点,不如正视。

学历角度:


@小布(学习新闻专业四年)
曹老师,一方面建议学新闻的去传统媒体“高就业”,另一方面又批斗着某些传统媒体操作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东北网记者体验式采访雪乡”的词频和修辞分析》。看似矛盾的论述,只有一个精致利己主义的观点就是“学新闻的毕业了必须要进国家级主流媒体工作”。这几年新闻传播学本硕点是越来越多,普通院校的学生能进一流媒体的机会是越来越低。曹老师的本科院校本就是一所重点大学,自然有更多机会进入国家级主流媒体。如果曹老师出身一所普通二流院校,面对着一帮新闻稿采写编不会,采访活动随意糊弄,只热衷于学生会勾心斗角争利益而不聊聊学术的学弟学妹,还会不会大谈“传帮带”的问题呢?

@长长的然然(学习新闻专业四年)
上学的时候在传统媒体实习,好在还可以坐公交回学校,不然再加上一千多的房租,实习工资一分没有,真的活不起,二三线城市房租如此,北京房租对于外地学生来说更是望而却步啊,实习我还可以靠情怀撑一撑,工作不是一直都是诗与远方啊。传统媒体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双非学校的学生真的想都不要想了。上大学的时候问过实习老师,老师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起码211简历才能过,而且进入传统媒体的门槛越来越高了,现在能进的估计都要研究生了吧我们只能告诉自己,我进不去传统媒体是因为我们不够优秀…

体验感悟角度:


@韩(学习新闻专业五年)
说不去做新闻根本就是假的。我大四的时候找工作,羊城晚报招聘不到百人,居然有多达两千人投简历。现在之所以形成“学新闻的不去做新闻”这种假象,是因为新闻学毕业生太多了,而传统媒体每年招聘人数很少,动辄还有学校学历限制,一个班有三四个人去传统媒体就足够用了,都去反而会把薪资待遇拉得更低。另外,财经类媒体招收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占绝大多数太正常了,普通新闻传播学毕业生做得了吗?

@雨天吃瓜(学习新闻专业五年)
人,首先要活着。

不是我不想进传统媒体,而是我一个生于十八线小城市普通家庭的孩子太想通过我个人的努力实现在一线城市的财务自由,想让爸妈姥姥姥爷在我身边,有个安逸优越的晚年。

本科时曾在三家传统媒体实习过,其中一家是北京的媒体,说实话,我很喜欢当时在那家媒体实习的感觉,有自己喜欢的领域,有积淀深厚又不专制的媒体前辈,可以报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可以自己采访写作——当然其间不乏前辈的指导支持。

而如今已经在其他类型的公司实习过的我来说,不得不说,那儿仍是我最喜欢的一家实习单位。

可是我选择放弃,选择妥协。

不是我不想去啊,是那些传统媒体都要求双985了,而我只是一个211硕士。

不是我不想去啊,而是传统媒体的薪资实在是跟不上飞速飙升的房价,而这还是你能拿到编制的情况下,没有编制的话会实在更是杯水车薪。

在北京实习的时候我是大四保研后,当时的我可以说是既无升学压力,也没就业压力,就安然自得地采访写作。在传统媒体实习是没有工资的,只有会延迟发的零星稿费,在北京几个月的时间里,我花光了我存了四年的奖学金——那是我本打算用来买相机或者毕业旅行的钱,并且还会比在学校时从家里拿到更多的生活费。可即使那样,租房加上北京的高消费依然让我捉襟见肘,我至今记得有天银行卡的余额只剩下5.47元,所幸交通卡里还有几十块钱,那天我从柜台里把这几块钱取出,辗转几趟车从采访地回到住处,用那几块钱买了青菜和面条,回去煮面吃。而父母像是有心灵感应般地,第二天就给我打了钱。那张银行卡余额的照片至今存在我手机里,我是很喜欢传统媒体的氛围的,我是很喜欢写字的,我是觉得媒体的力量文字的力量是能改变些什么的,但是,我首先得活着。

试了蛮多类型公司的实习,有朋友说我太折腾了,他问我你得明白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是哪儿,我说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其实是媒体和NGO,这些不过是我想要体面地生活的途径。若我不为生活所迫,传统媒体和NGO确实是我最想去的地方,想要努力地做些什么,为这个社会。而如今,只能先活下来,有些梦,且留着以后做吧,只能愿赤子之心,初心不该。

新闻体制角度:

@洛蛋蛋(学习新闻专业五年)
传统媒体在中国社会语境下,更像是党政机关的一部分,也就暗含了权力、编制、户口、稳定等等要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唱衰传统媒体的同时又削尖了脑袋想进去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看,曹老师认为去传统媒体是为了离新闻本义更近,恰恰是相反的。

@麻麻(学习新闻专业五年)
大概是不想被传统媒体自视清高的虚荣心,自以为是的骄傲心态所同化。或者,我高攀不起,所以转行。

学研君在此并非诋毁曹林老师的观点,只是想在合理的空间进行讨论。在如今的传媒生态,互联网、新媒体、传统媒体并行的时代,传统的思维方式早就该迭代。我们可能需要思考以下的问题:传统媒体是不是应该要善待实习生?传统媒体如何在众多媒介中找到市场发展空间,维护公众利益为公众发声,而不是学着其他自媒体一样做标题党?新闻的创新性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与学界合作培养适合新闻业发展的人才?

学研君认为,其实不管去新媒体也好,传统媒体也好,所有的路都不止一条。正如@龟哥说的,能够将新闻中好的思维方式用于生活与工作中,这门学科就没白学。

来自:马婉莹  传媒志
https://mp.weixin.qq.com/s/1tjtvp5cludJ_7ZZPqZD1Q
编辑:杨琦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