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59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17:0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有一期我电视视频和时报都交了作业,但是等了好久,视频和稿子都没有回应,我不知道是自己做得太烂根本不用返稿了,还是别人的更好被选上了我的就不用管了。所以我觉得不管做得怎么样,希望负责的学姐学长能给我们说出我们存在哪些问题,就算不会被选上,也让我们学到了其他实用的东西.



2.电视:下届社长、责编等职务的竞选机制没有讲明

时报:觉得自己选题过不了就会一无所获,希望有让自己没过选题还能做些其他事的方法



3.电视:电视群里通知等,多以公告形式发布,否则消息刷新太快,有些内容容易忽略;

时报:对于这学期才加入的同学,对时报运作不是很了解,虽然实行轮换制,但是8期做下来,每一版都感觉是在接触新东西,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提前的了解;

  部分同学参加后期校稿后发现,部分责编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负责积极,难道真的是大一新生进来了,她们就可以开始撒手不管了?做不好并不一定都是因为我们不认真,或许是因为过程中真的有些地方比较迷茫。恰好,学长学姐的一时松懈在此时起到了不好的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希望学长学姐在警醒大一同学认真努力的同时,也要注意端正自己的态度和作风。



4. 通讯社选定两个媒体分别分了小组,进行轮回其实效益得不到太大展现。打个比方,周刊分了3个板块,封面 ,媒介,万象。而每个板块内比如媒介又分了人物、舆情等,写了一个板块后就轮着走了,学习的还没有巩固就走了,下一次轮到时,又记不到该怎么办了。

大一的做的和其他年级的一样,但是学习的并不充分。比如大一的连采访与写作都没上完,就让写采访稿,到处询问后写出来还是不尽人意。教学前的实践有效率还是教学后的实践有效率?希望合理安排任务。   



5.选题不好找,尤其是像周刊封面这样的板块。可以专门开个会讲讲不通板块怎么找选题,可能大一上有些学姐讲过,但是现在呆在那些媒体的人大一上不一定在呀。



6. 希望通讯社不要一直都是任务制,换一种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比如说可以使用奖励制,发表任务多的同学可以奖励书本等。

  希望通讯社的学长学姐在带动我们的同时也要多给我们一些鼓励,还有自己的言行也要得当。



7. 作为一个大一的孩子,刚进入新闻系,很多东西都是很懂,像视频剪辑以前没接触过,直到上次做节目才学会一点点皮毛。刘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也很重视,因为我们是第一批一本学生,他一直强调我们必须要拿出一本的优势,要做的比往届的好,要让师兄师姐们感到压力。对我们这一届的孩子,刘老师也是煞费苦心地培养,与以往相同的是,他要求我们背古文,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参加龙新通讯社实习。大一上学期只需要加入一个媒体,而下学期必须两两结合,每周还有各种各样的会议,可以说我们的周末是没有了,一学期还必须在完成六次选题,这些任务还直接和课程成绩想联系,如果没完成就要记做挂科,到时候对转专业都构成威胁。在我看来没必要把这些东西弄得这么强制,不用动不动就和挂科联系,这种方式真的让人有些反感,这样反倒会影响同学们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我加入的是电视和时报,虽说半个月做一期,但是由于事先没经验,没技术,所以每次报选题那周都会忙成狗,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开设一个视频剪辑培训课程。还有每周的报评会,交流会,集体学习什么的占据整整满满的双周日,经常一下午都是会议,就我来看每次报评会交流不到什么,一个版面一个版面,一个报道一个报道来讲,听的人可能并不会听到什么主意事项,学到什么法宝,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还不如直接传授技巧来得有影响。其实完全可以选取几个优秀报道来讲,除此之外有时候也不一定要去东八那边,可以在线上交流。



8. 龙新通讯社四个媒体中,每个人都必须加两个媒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同学们做媒体的能力,但对于大一的有些同学来说,每半个月交一次选题的强度有点大。刚加入媒体做,可能做得东西不入眼,但希望学长学姐们多点鼓励与指导,而非威胁。老是把选题与专业课成绩挂钩,这种强迫性本就让人不满意,结果还处处威胁,会致使一种厌烦心理。每次交选题和讨论选题的时间都会在心里形成阴影,在心里记住一定不能错过。不是自己感兴趣想要讨论,而是因为不参与会被学长学姐误认为你不知道这个事。他们会给你记上一过。每两周都会开的报评会或其他的会。形式太单调,延续时间过长。但现在慢慢的有所改变。



9.来了快一年了,多多少少也接触了龙新通讯社。

  作为大学生校园媒体,这是办得极不错的。但是,最近其中的媒体都开始有些内部纠纷。

  其实不是谁对谁错,我们缺少的是交流。舆论大一还是大二,甚至大三的,都各自有自己的思想。思想交流得充分,交流得好,有利于促进通讯社的发展。反之,后果可想。

  龙新通讯社,缺乏的是交流。看似信息交流的媒体,实则内部信息不流通。学生无学生,学生无老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缺少换位思考,缺少理解与忍耐。

  次之,便是各媒体的所开的会议。感觉这只是形式,而真正没有学到什么。开会内容,怎样开,还需要继续探讨。

  当然,还是希望龙新通讯社越办越好。前提是,大家一起努力。向心力在,龙新通讯社就在。



10.在对稿子进行校正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依靠责编,更多的应该是我们大一的,可以把通过的稿子放到各自的群里,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才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其次,既然我们有各自的群,也可以把我们所有的稿子发到群里,可以共同讨论通过,把责编通过稿子的理由及原因公开,不通过的也公开,让我们都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经验。



11.会开少点儿就行



12.希望在开会方面能够改进一点,每次看会的形式感觉让大家都不怎么有热情的参加



13.建议提高网站稳定性



14.不要太格式化了,如投选题,希望有专业的人员指导



15.个人觉得龙新通讯社的选题范围过于单一,样板化,选题范围过于狭窄。



16.大一上学期,刘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加入一个媒体,说大二才要求做两个。可能是那时候觉得很新鲜,有实践的机会,再加上那时候的课并不多,我们的空闲时间就会比较充裕,所以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很尽力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务,没有怨言。

  但是,在大一下学期,我们却得知要同时做两个媒体,到后来还要求每位同学要在自己所选择的两个媒体完成规定任务,不然就有可能要挂科,我觉得这种方法是有些不妥的,虽然这种规定是从为我们好,督促我们学习的角度出发的。同时做两个媒体,再加上这学期我们又增添了工程训练课和高办课,每天的课感觉排的满满的,而且在新旧两区之间奔波,导致我们的时间很紧,平时都很少有闲下来的时间让我们来看书复习,甚至有些时候周末都被各种事情排的满满的,周末就此没有了。另外,就是我们的媒体任务让我们的压力很大,感觉到很恼火。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叫我抓紧大一的时间好好出去看一看、耍一耍,但是我真的觉得咱们专业好忙,可能有些人觉得忙点儿好,充实点儿,可是我觉得大一就这么忙,似乎对我们来说残忍了一些。

  对于龙新通讯社,我是又爱又恨。爱通讯社学长学姐的负责与耐心,爱通讯社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的实用技能,但是同时又恨它总是让我们处于报选题、采访、写稿、改稿、做视频的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以上都是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说意见和建议,需要龙新通讯社改变什么,我觉得就要根据我们每个年级不同的承受能力来规定任务和参加媒体数量,还有就是不要总是用挂科这个名词来鞭策我们前进。其他的,我觉得都挺好的。



17.意见:龙新通讯社可以适当添加板块,做成一本带有深度的趣味性的杂志。可以增添时事热点新闻的花絮等等,增加趣味,不能一板一眼。既然是学生杂志,就应该收集更多学生对时事的看法,培养学生时事评论的能力。不能一味的追求深度报道。



18.这个学期加入了周刊。在进入之前,听说周刊是咱们新闻系的“黄埔军校”,因为已经决定了留在新闻系,所以选择了进入这个现代校园的“黄埔军校”。

其实对周刊本身是没有意见的。虽然有人说我们都是在嚼别人剩下的饭,但是我们都在有限的资源之下努力做到更好。

到目前为止可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次周刊的匿名讨论,虽然被刘老说成是“吵架”。虽然我并没有参与这个讨论,但是我想说:我们真的是在解决问题。但是其中的一句“不就是一本的吗”,有着这些想法的可能只是个别人,但是我觉得这已经超出了就事论事的范围,我们本来只是讨论问题,怎么才能将周刊做得更好。为什么就出来这个“刺”呢?从整体来说我觉得周刊是各个不同年级联系的最紧密的一个媒体,但这句话无疑与“紧密”二字实在有点不符。

至于其他嘛,希望周刊可以在印刷那一块,可以一期一期的出吗?因为每一期都有好的稿子、排版等。我觉得这些印刷出来可以大家一起学习。鉴于费用有点小贵,可以印少一点。在写完稿之后的进度可以拉快一点。



19.上个学期只做一个媒体,也没觉得有很大压力,不像现在这样每次都挺赶地去写稿子之类的。现在同时做两个媒体,因为每两个礼拜就要开始报选题,所以平时也而开始关注媒体的消息,微信和微博天天都有看,但是好几次报上去的选题还是没有被采用。记得上次报科技的选题,在龙新网看了看以前的选题,然后搜了一些科技的相关消息,但是学姐说要科技板块报的选题应该是科学方面的,那关于暗物质之类比较高大上的天文发现应该是吧。但是在龙新网发现之前龙新播报的科技板块有些是关于一些科技公司或者电子产品的新研发的功能,但大多是比较新奇有趣,贴近生活的。关于选题的那些一些具体的规范能不能再细化一下,让大家更明白,不然总还是会有跑偏的时候。

另外就是每个周末的时间了,尤其是礼拜天,总会有点评会、交流会、读书会、选题会之类的,基本上没有一天能完整的留给自己,有时候想回一趟家,都是匆匆忙忙还是要赶回来,或者在外面上课的时间就必须要赶回来了,课也没有学好,回来也感觉很累。选择在下午开会感觉时间很尴尬,为什么不放在晚上一点儿呢?



20.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建议,感觉现在龙新通讯社运行地风生水起,如果非要说说,首先就是这段时间很突出的各个年级的一点小矛盾。龙新周刊和电视台出现过,就拿龙新周刊来说,上学期好像是每个大一的同学都由一个大二的同学负责指导,可是这一学期人多了,就没有办法做到一对一的帮扶。学长学姐其实也很辛苦,一个人要改很多的稿子,我们有些同学就觉得学长学姐改的不好之类的,还有抱怨很累,任务很多之类的。然后学长学姐有一些就觉得我们是玻璃心。还有一方面觉得我们这一届是一本招生,感觉高人一等。矛盾就出现了,我们除了在通讯社实践中又过沟通,其余很少,就难免产生误会。

   除了上面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下学期如果四个媒体同时的话,会不会太多忙不过来,从而造成作品的质量下降?

   还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很困惑,就是电视周刊选题都要是关于传媒的?会不会范围太狭窄了,尤其是周刊这个问题很突出,很多东西都已经写过了。不知道还有什么新的角度。



21.我们专业课不多,如果没有龙新通讯社的实习,对于我这种自制力不强的人来说,每天浪费的时间可能会更多,这样一来,大学四年说不定学不到什么东西。

   我也会抱怨每次的找选题,写稿子,认为发表任务太多。其实仔细想想,若自己真的每天都浏览了一些新闻网站,写稿子的时候多用心,别做这件事时还想着其他的事,效率应该就会提高不少,也不会觉得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那上面。

   既然已经在龙新通讯社,就应该尽力把它做好,因此还是有一些建议

虽然我不在周刊,但觉得他们的读书会开得太勤了点,有部分同学根本没看过这本书,只是大概翻了翻,看了目录或者百度了书的梗概、读后感就开始推荐,这样肯定是不太好的吧,所以开会周期要缩短一点,并在推荐的时候说上书里几句自己印象深刻的话,谈谈当时的感受。

时报的报评会交流会一开始时间真的很长,不少同学打瞌睡,还好现在渐渐缩短了,但好像没有真正的交流起来。我觉得可以在会上拿一点时间让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或分组讨论,然后找人发言说问题。

我觉得电视的视频新闻,可以让同学们多多发现身边的,凭着兴趣自己做,而不仅仅是使用网上的资料,然后做得好可以有点小奖励。



22.龙新周刊,讨论时全员参与度不高,很多时候就是责编和选题过了的人在说。

广播,选题会线上开就不错,但是希望能够多给其他人一些播音的机会。



23.四个媒体独立,不必绑在一起,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个媒体,只要每个媒体都实习完就行。



24.没有上的时报稿子,可以看其写的好坏程度算作半期或者一期作品。



25.可以做一个龙新通讯社的微信公众号,有作品的时候推送上去。或者说用西科青梅也可以,就是希望有一个推送的渠道。

还有就是建议我们的范围可不可以加上一些其他的再拓宽一点点,不要只是科技和传媒,比如医学这个一些也可以和科技沾边,也可以来一点教育方面的嘛。

个人觉得广播的责编学姐们积极性不高,资讯板块的叶阳学姐感觉挺负责的。在互动话题的时候,学姐说让我们交一份节目改编策划,至少我敢说我交了,但是最后开会的时候说大一的没人交,我不知道怎么说。然后就是觉得学姐们,可能是很忙吧,说的放假的时候线上选题会,也没有开。

已经确定的稿件希望可以上传群里,大家学习借鉴或者说是最基本的找错别字。我看以前的周刊时,还看到有错别字。



26.意见 对于选择周刊广播媒体的,感觉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广播,比如广播里要求的剪辑,由于没有技术就不知道怎么弄,还有播音方面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参与进去并进行训练。

   希望在技术方面学姐学长可以更好的教我们,让我们学的更多。



27.首先,希望在看我们的意见建议的时候怀着一颗平和的心态,我们说的话或许幼稚、不切实际、太片面或是怎样,但是或许也有还不错的想法,希望不要先入为主,过早的否定,希望理由不是类似于“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学长学姐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样的话,既然想要听意见建议,那么适当的改变调整也是未尝不可的,没有什么模式是万年不变都适用的。

关于龙新周刊的任务。这是一个算是激励或者说监督学生的存在,但同时,它也代表着僵硬和机械,例如,A同学文笔不错在前面三期都上稿了,有幸完成了任务,按理来说他在这个媒体是解放了,但人都难免有惰性,或许后面几期他都不愿怎么参与了,不认真交选题,不认真写稿。如果这样的A同学多了,后面的成品质量是否会下滑?这只是我其中一个担忧,怀着很大的憧憬来周刊,任务、任务、任务,像一个魔咒,让人怀疑,自己只是为了上稿完成任务,还是当初想的学东西提升自我?虽然这两者在有些层面上是不冲突的,但是性质却大相径庭。

关于广播。因为不太了解,所以有很多问题,参与过几期,但是没有参与感,学到的东西不多。

关于推广。像周刊现在不能外寄,那应该想其他办法,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都要推广周刊,推广龙新通讯社。



28.龙新通讯社是一个让我们提前实习早点接触新闻的一个地方,在这里学习到很多以前没有接触的东西。



29.希望以后电视的学姐学长们能把选题不过的原因给选题人说一下。

点评

这一段是三班同学的建议  发表于 2016-5-16 23:0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