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楚天裁员,勇于裁员的媒体就是有希望的媒体
昨天晚上十点多,笔者的朋友圈开始传出一则极短的信息,说是“湖北第一大报,楚天都市报要陆续裁员100人”,后来又有消息说,“没有100人,大概是70人左右”,再之后,几个微信群开始了对此事的讨论,虽然已接近午夜,但是因为都是圈中人,冷热自知,讨论得还是蛮热烈的。
为了确认此事的准确性,本号先在百度上搜了一下,没有此消息。又在微博上搜了一下,搜到了几条和微信上差不多的信息。无论微博的正文还是留言,都没有发现“纠偏”或“否认”的,那本号就姑且认为这件事是真的了。
浏览大家的发言或留言,近乎一致的态度都是“惋惜”和“悲凉”。
比如知名媒体研究者、范长江的儿子范东升在微博上说:“不管怎样,都不希望2008年开始发生在大洋彼岸的局势在中国重演。报业究竟能不能‘拯救’?作为曾经的‘旧媒体’一员,我仍然相信只要转变思维改革图新,事情并没有那么绝望。”
“传媒老王”则说:“唉!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国内各地报业集团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悄然裁人,只不过没有这么集中一下子近百人滴扫地出门!”。
“刘万永记者”说:“记得两年前有人预言,报纸死亡将从做得好的都市报开始,(如今)一些基本上没人转载、以没人看为目标的报纸反而过得很滋润。”
在本号看来,裁员固然不是一件好事,裁员肯定不如大规模招聘好,但是如若经营真是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裁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昨天的讨论中,我就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对楚天都市报此次裁员行动的认可,我说,“勇于裁员的媒体就是有希望的媒体”。
与此同时,最近几年,国内媒体的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减少,只是减少的主流方式是“记者辞职”,而不是“报业裁员”。如果真的遇到困难要减员,那么与其“记者辞职”,不如“报社裁员”。
之所以这么说,有下面几方面的理由。
第一,国际媒体圈的裁员潮早就来临了,裁员是大势所趋。
比如,2012年6月,澳大利亚最大新闻媒体集团之一的费尔法克斯(Fairfax Media)宣布未来三年内裁员1900人,其中20%的裁员将在编辑部门进行。该公司计划通过此举每年节省3.25亿澳元。
2014年6月,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发布5年策略计划,其中包括5年裁员20%、削减节目时间与制作,甚至可能出售公司在多伦多的标志性总部大楼。
2014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宣布执行削减开支计划,在新闻部门裁员415人。不过,为了新闻部门重组并适应电子化时代,BBC同时新开设195个职位,总共净裁减220个全职工作岗位。
2014年10月7日,美国时代华纳旗下公司、CNN和TNT电视台的母公司特纳广播公司(Turner Broadcasting)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475人,裁员比例约10%。
2014年10月1日,《纽约时报》宣布将裁掉约100名新闻编辑,以节省成本适应行业新剧变,投资未来的数字业务。另外,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也都公布了裁员计划。
不再继续说了,如果想说,还可以说出很多个裁员的例子。这些例子足以说明,媒体裁员潮早就来了,完全是意料中的事。
第二,在媒体环境急剧变化的环境中,中国的媒体也难以独善其身。
同样是昨天晚上,粤传媒研究院刊发的一则消息说,“大众报业利润总额猛降56%,南方报业营业利润亏500万”。
过去几年,大众报业一直被视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保持高额利润的媒体集团,2012、2013连续两年,利润额超过7亿人民币,但是到了2014年,利润急剧跌落到3.22亿,同比下滑56%。
南方报业则一直是中国报业的一面旗帜,在报业市场上留下了无数骄人业绩。但是2014年的年报显示,该报营业利润为-508.62万元,也就是亏了500多万,较2013年同比下降104%。只是因为有政府补贴1.26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8065万元,即使如此,利润同比下降仍然达到了37%。
本号前几天的一篇文章也提到,上海报业集团掌门人裘新在一季度的总结讲话中说,主要经营指标“断崖式下滑”的势头并没有扭转,报业的“探底之旅”还没有结束。
总之,在全球报业变革的时代,中国的传统媒体业也遇到了和纽约时报、时代华纳这些国际巨头同样的问题,甚至问题更加严重(为什么严重,之前的文章说过,这里不重复),根本无法“独善其身”。
第三,国内媒体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减少,只是减少的方式是“记者辞职”。
由以上所述可见,我们的媒体和国际上的媒体遇到的困难是一致的,但是面对这种困难局面,采取的措施却是截然不同,非常有中国特色。
昨晚,为了求证楚天都市报这则消息,我在百度上用“楚天都市报”加“裁员”两个关键词去搜索,结果是一条“楚天都市报裁员”的信息都搜不到,搜到的都是楚天都市报报道过的其他公司的裁员消息,比如“西门子公司要在全球裁员4500人”等等。
事实上,国内媒体一直对裁员这件事讳莫如深,或者没有裁员,或者即使裁员也都在私底下悄悄地去裁,没有任何一家像上文所列举的国际上的媒体那样大张旗鼓地去裁员。
反过来,如果你用“记者辞职”这样的关键词去百度上搜索,但是可以搜出一大堆相关信息,甚至告诉你如果你是一名记者想辞职的话,辞职信应该怎么去写。
前几天,本号的文章也援引过南方报业内部报纸《南方报人》的一项数据,说是,2014年南方报业有202名集团聘员工离职,这一数据在2012年、2013年分别为141人、176人。
也就是说,国内媒体的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减少,只是减少的方式是“记者辞职”,而不是“报业裁员”。
第四,与其不断有记者辞职,还不如果断采取裁员措施。
“辞职”是一种减员的措施,“裁员”也是一种减员的措施,仅就“减员”的效果来说,这两种形式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本号看来,这两者之间有非常大的不同,至少有两点原则性的差别。
一方面,通过辞职走的,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的记者,至少他可以找到一个现在看来比做记者或编辑更好的工作;而裁员不会裁优秀的,肯定要裁能力差一点的人。
另一方面,不裁员的话,在整体营收下降的情况下,薪水和福利肯定会降低,在岗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状态可能会受到打击,报业重新崛起的道路更加漫长。
其实,在一般的国际大公司,当遇到经济不景气或经营有障碍的时候,都会采取裁员措施。比如,就在5月8日,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宣布全球裁员4500人,此前的2015年2月,作为精简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举措,西门子已经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削减约7800个岗位。
西门子公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冗员”裁掉,但是一定要保留住“核心骨干成员”,让“核心骨干成员”不至于流失,以图下一个机会来临的时候,能够迅速崛起。
第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在国有企事业的用人体制下。
裁员总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是找到媒体转型的道路,越过目前的这个障碍,找到好的盈利模式,这样的话,就不用裁员了。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好多媒体坚持不住了,再不采取果断措施,大家可能一起“玩完”。因此,“裁员”只能算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不得已的做法。
说起来容易,但真的要做起来就难了,特别是在我们的媒体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甚至是国有事业属性的前提下,要裁员谈何容易?
其实,在资本主义国家,裁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2014年5月,澳大利亚《悉尼晨锋报》、《时代报》和《澳洲金融评论报》的员工获悉公司将在悉尼、墨尔本及堪培拉裁减25个编辑制作岗、30个摄影岗和15个生活媒体部岗位后,为了表示对裁员的强烈反对,就投票决定进行24小时的罢工行动。
楚天都市报因为是湖北日报的下属系列报,用人体制或许相对灵活,裁员的难度或许相对比较小。在这里也要提醒一下,要裁员可以,但是一定要严格按劳动法去办,把应该给的补偿给足,不要偷工减料。
总之,我对媒体裁员没有那么悲观,这反倒是激活传统媒体内部活力的一个契机,再重复一遍,“勇于裁员的媒体就是有希望的媒体”。
来源:香港观察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czNzAwOA==&mid=206737768&idx=1&sn=24902d2392f1a8ded8810aa7d48acaae&scene=5#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