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314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35家报社“招聘启事”看报业人才需求新动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22:3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0-11-7 22:37 编辑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新闻传媒业的繁荣与扩张,报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而这种竞争,更多的是反映在人才上的竞争。报纸从业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张报纸的质量,更进一步影响着报纸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小。我们的报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报业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哪一类的报业人才更受报业的青睐?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统计了2002年、2003年全国各类报社共计35家的招聘启事。通过对招聘启事的统计调查,从而对以上问题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以及对于报业的人才走势有个大概的把握。   

哪些岗位缺人    

根据调查的35份招聘启事,笔者将报社招聘的人员分成记者、编辑、广告、行政管理四类,其中招聘记者类为75人。其中,一般记者61人,记者部主任1人,摄影记者3人,驻站记者10人。招聘编辑类为100人。其中,一般编辑66人,主编、编辑部主任6人,各类专业编辑28人。招聘广告类为73人,其中,高级广告策划人员6人,一般广告策划人员42人,公关接待人员23人,营销人员2人。招聘行政管理类24人。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在受众更多地关注报道深度的市场条件下,报业的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在报社的特色与个性方面。通过对招聘启事中各类人员分类的统计调查,可以看出报社在招聘启事上对所招编辑人员进行了细化,要求具有能专门从事美术、外文、经济、汽车、旅行等方面的专业编辑。报纸强调编辑的专业化,对编辑人员进行细化,是如今报业竞争激烈的直接反映。要想在报业市场这块蛋糕中分得更大的份额,报纸只有做足报纸的个性与特色,才能在专门的领域类领先一筹,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与同类报纸的竞争中立于主动地位。   

编辑类人才的招聘数量最多(共计100人)。在这些专业编辑需求量方面,美术编辑和外文编辑分别以7人和5人,占据需求量的前两名。从美术编辑所招人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看出报纸越来越注重版面的美观了。版面的特色能外化报纸的内涵,形成特定的氛围,使读者欣赏到报纸的内在个性。如今的受众除了注重报纸的新闻含量、报道深度外,也更加注重了报纸的外观风格。一张美观的报纸,往往成为读者选择的一个重要理由。像外文编辑招人数也是比较多的,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外文报纸的数量较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报社在对国外时尚资讯的关注。例如,《南方周末》招收法文编辑要求对国内外时尚文化生活有相当认识及兴趣,资讯能力强。   

35家报社总招聘人数为272人,高级人才的招收人数却仅为13人,占总数的4.74%。报社之间竞争激烈异常,报业人才竞争价码的门槛越来越高,要从其它报社(集团)挖成熟人才,需要付出高额的成本代价,如此就限制了高级报业人才的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报社与其拿出高价去买高级人才不如自己内部进行培养。   需要什么样的人   

结合招聘启事的要求,笔者列出了:新闻敏感、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相关学科知识等18项素质关键词,以表格的形式进行了统计。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能够敏锐地捕捉和挖掘新闻事实,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并运用现代新闻语言向受众传达信息是新闻从业人员区别其他行业的素质要求。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和新闻敏感已被提到24次和21次,作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排在第一和第二,在情理当中。   

相关的学科知识和外语与计算机水平分别被提到21和15次。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以具有经济管理方面专业知识居多,另外还有像法律,中文,社会学,广告学,哲学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及。现在报社竞争,很难再靠独家新闻取胜,报业竞争实际上更多的是关于新闻深度方面的竞争,而这就要求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新闻人才,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对新闻进行深度挖掘。那些从事或负责某个领域的 “专才”,术有专长,业有专攻,有开创新局面的能力的人越来越受到报社的青眯。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是作为一个现代记者所必须具备的技能。现在的记者不再是一枝笔、一部照相机、一辆自行车,就能走遍天下。只有那些掌握现代化的新闻传播手段和技能,具有能和国际同行竞争、交往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报纸的要求。另外,《南方周末》报社还要求有驾驶能力、会粤语。   

在创新、策划、社交等各种能力的要求上,沟通能力被提到次数最多为1 4次,其次为策划能力,为8次。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特性决定了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除了沟通能力以外,策划能力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好的新闻策划,可以提高新闻的报道质量,大大加强新闻的竞争力。当前,各家新闻媒体言必称策划,遇事必讲策划,一大批令人称道的精品佳作,在“策划出质量,策划出精品,策划出效益”的呼声中应运而生,极大地提高了报社新闻质量与竞争力。因此,策划能力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当今的新闻竞争更多的体现在新闻策划力的较量上。   
另外,关于个人素质的要求诸如:敬业精神与职业纪律、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捉到的次数也比较多。这些个人素质的要求,需要从业人员平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锻炼。   
应注意研究的几个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外,还有关于年龄、性别、户口、学历、经验等,都是招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关于年龄。在统计的35家报纸招聘启事中,有23家报社提出了年龄要求,他们把年龄线划在了30周岁或者是35岁以下。35岁这条年龄线最初是在IT行业出现的,原因是这种知识更新较快的工作需要年轻人活跃的极富创造性的思维。之后,策划、广告等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也开始招聘人员年轻化。时下媒体行业普遍追求现代感,强调时尚。这个年龄线以下的群体,他们精力旺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创新精神,能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这些恰好迎合了时下媒体的价值趋向。媒体要想在竞争的大潮中占据主流地位,一个多元化的完整的人才结构是必需的。能够使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这样的媒体才更具有活力。年轻人虽然有闯劲,但是由于他们涉世不深,做报道难免会出现观点肤浅或者偏激等问题。而35岁以上的人,在曾经的工作和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他们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稳定性好,正处于年富力强、工作上有所建树的年龄段。有了他们,报社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日渐强烈的求知欲。要使人才发挥效能,人员匹配问题很重要。报社盲从其他行业的35岁风潮,以一条年龄线作为招聘人员的标准,似乎不太符合媒体行业的实际。报社能否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在年龄方面有所调整呢?   

关于性别和户籍。以前,由于有性别偏见,或者因为劳动强度、自己单位职工性别比例失调以及岗位对所在地的特殊要求,会在招聘启事中对性别和户籍提出苛刻的要求。这些门槛障碍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报社招揽优秀的人才。通过统计,在35家报纸的招聘启事中,报社对性别和户籍有要求的仅有3家。报社对性别和户口要求的限制越来越少了,报社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在所招聘人员个人素质、个人能力以及能否给报社发展带来切实的效益,能否为报社发展带来推动力这些核心的问题上。报社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更注重实际,更加务实。   

关于学历要求。作为一种受教育程度的认知,学历文凭是重要的。通过统计调查,报社在对学历要求方面,对不同类别人员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记者和编辑大都是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而对于行政和广告类人员,一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也有几家报纸只招收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招聘高学历的报业人员,一方面,可以提高报纸的质量,提升报纸的档次,同时,也会提高报社人才成本。因此,针对报社实际招收各个层次的人才,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显得很重要。   

关于工作经验。有21家报纸要求有新闻或者相关从业经验,大多要求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仅有3家报社招收应届毕业生。报社要求具有从业经验,这样一招进来就能上手,从而节约了报社的培训成本。由于中国的新闻教育滞后于实践发展,教学内容陈旧,学院培养的人才往往动手能力差、上手较慢,因此,大多数报社更喜欢招收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从另一个层面讲,也是在挖掘其他报社的人才。在招收应届毕业生的3家报社里,大都强调有新闻写作实践和文化理论修养,有社会交往能力,还需要提供代表作品,同时要求最好是学生干部和共产党员。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能只是死学书本,要把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技能,积累经验。随着人才流动,由市场配置人才机制的进一步确立,要想“一步到位”越来越困难,大多数毕业生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是改革发展的必然。   

借机树立外部形象   

报社拿出资金在报纸版面上刊登招聘启事的同时,也不忘利用这种机会塑造自身品牌,树立报社形象,从而达到吸引人才、扩大读者群之目的。由于报纸类型的不同,所做启事彰显出了报社不同的风格个性。   

这35家报社招聘启事,有的文采飞扬,语言措辞极其讲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报社不俗的实力。有的则简单朴素,显示了报社务实的作风。《人民日报》、《安徽日报》、《海南日报》等报社,所做的招聘启事,把报社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具体条件,仅用了寥寥几十字,显示了报社务实高效的作风。《新安晚报》、《大众日报》等报社,招聘启事按照招聘对象、招聘条件、招聘办法、报名手续,一一交代,显示了报社严谨的工作作风。还有诸如《京华时报》、《新快报》、《中国经济时报》等报社,做的招聘个性十足,凸现了报社别具一格的魅力。例如《新快报》标题为20万年薪招募新闻特种兵的招聘启事这样写遍“我们并不足够富有,但我们从来都不缺少对能人的尊重和善用,所以我们一掷千金;我们并不足够强大,但我们从来都不缺少锐气和远见,所以我们敢于一掷千金;我们现在还不想奢谈什么做得最好,但我们从来都认为自己会跑得更快,所以我们笑掷千金。”   

《佛山日报》、《萧山日报》等地方级的报纸,在做招聘启事的时候,首先将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环境,报社在当地的地位都来了一个宣传介绍。如《萧山日报》在招聘启事开头,这样写道“杭州市萧山区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南岸,经济发达。足浙江省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已连续多年摘取‘全国十大财神县(市)’、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桂冠。《萧山日报》为浙江省县 (市)首份对开八版,天天彩印的大报。1998年《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一起荣膺‘浙江省优秀报纸’称号。”在目前双向选择就业机制下,报社选择人才的同时,也在被应聘者选择。作为应聘者来讲,他们看重报纸的发展前景、个人施展才干的机会、报纸的名气,他们希望能到适合自己发展,有良好的发展空间的报纸;有发展潜力的,有发展前途的报纸。而作为地市级报纸如《萧山日报》、《佛山日报》,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往往成为招聘优秀报业人才的一个瓶颈,所以这些地市级类报纸会针对性地对自身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做出宣传。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海洋报》、《中国计算机报》这类专业性很强的报纸所做的招聘启事,一方面,强调了他们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及其影响力;同时,着力突出了报纸“多层次”、“全方位”的大众化形象。例如,《中国经济时报》所做的招聘启事指出该报足中国近年崛起的新兴报纸中具有独特个性的一份权威媒介。此外,它还引用了《华尔街日报》北京前任社长张彦以及日本时事社北京支局的服部建司对该报的评价,认为《中国经济时报》是份很有趣的报纸,显示出了此报纸除了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外,对于非专业人士也有指导作用。一份专业性的报纸如果不专业则是一份没有意义的报纸,如果过于专业则限制了读者范围,从而直接影响了报社的效益。因此,此类专业性的报纸在招聘启事中,不仅将诉求点放在其在专业领域内的权威性,而且强调报纸的大众化口味。

来源: 媒体安都  作者: 赵镇宇  编辑: 匿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22:35:58 | 只看该作者
付柴丞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1-1-13 15:38: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