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76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级硕士马皖雪学术日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1 21:4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21 :补充毕业论文文献,重点是英文,查看是否有新的理论与研究方向;
2.22:整理毕业论文相关文献,写毕业论文的中文文献综述;
2.23:根据文献重新整理提纲,因为研究对象还没有整理,所以计划看一些沉浸式新闻作品,整理基础的特征;
2.24:提纲大致修改完毕,细节再整理一下,计划下周发给老师;
2.25.:继续完善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
2.26:查看叙事学与技术伦理的相关书籍,继续完善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
2.27:思考小论文选题,从数据来源的角度思考ChatGPT内容的偏向(数据的来源、合规性,如何均衡?)—数据规训:ChatGPT现实应用的伦理审视;


2.27:把毕业论文提纲发给老师,老师建议缩小一下研究问题,搜集了相关的资料,思考如何切入;
2.28:结合文献梳理国内外关于毕业论文的概念。在概念的梳理上觉得目前国内对于相关的定义特别混乱,整理起来比较费时间;
3.1:继续梳理概念,并基于此限定研究对象;
3.2:整理文献笔记;根据文献查找一本书保罗·维利里奥《视觉机器》作为补充;
3.3:细化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3.3 继续看相关的研究方法,思考如何将其补充进提纲;
3.4 根据资料完善提纲,并且思考如何延伸小论文的题目与提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19:18:12 | 只看该作者
马皖雪   

3.6:读ChatGPT相关报道,思考其余真实性相关联的选题方向;跟使用过的朋友了解到ChatGPT的回答通常是基于数据库,在数据库内的新闻包含真假消息,如果是需要大量资料梳理的内容,根据关键词的回复或许掺杂着碎片的和虚假的数据基础,得出的结果不具有参考性。根据这个思路从数据伦理的角度思考ChatGPT的真实性问题;

3.7 读贾梦琪学姐的毕业论文,帮助学姐查找错别字等相关问题。在看贾梦琪学姐论文的基础上思考自己小论文提纲的完善性。

3.8 继续读贾梦琪学姐的毕业论文,帮助学姐查找错别字等相关问题。读论文的时候发现学姐论文的研究方法不够明晰,而答辩时部分老师非常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所以建议学姐补充研究方法和案例等内容。

3.9 读完贾梦琪学姐的毕业论文,并且把相关问题指出后发送给学姐,跟学姐讨论了论文中的问题以及写作的经验。觉得以后可以组织学姐分享论文写作或答辩经验之类的,应该会很有帮助。
3.10 阅读《理解媒介》过热媒介这一章节;其中有一个概念是“断裂界限”,即任何一种媒介都存在一个临界点,突破会产生不可逆转的现象。麦克卢汉用这一概念提醒人们,警惕媒介走向过冷过热的界限。思考当下媒介向善与欺骗的界限。
3.11 阅读《理解媒介》思考内爆概念。麦克卢汉的内爆概念旨在说明,机械时代与电力时代的交替导致了自然、社会和人三者之间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将这一概念与鲍德里亚的定义相关联,思考社交机器人与虚拟现实对真实的模拟。
3.12 阅读“增强现实(AR)技术环境下真实与虚拟关系的实在性分析”、“真实的自我与虚拟的身体——元宇宙中虚拟化身的具身性研究”、“基于情境体验的社交机器人伦理:从“欺骗”到“向善””等论文,进一步了解现实真实与虚拟真实的构建关系,结合社交机器人的“欺骗”思考选题。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3-20 17:23:43 | 只看该作者
马皖雪
3.13 通知上交开题报告,完善国外的文献综述,补充十篇英文文献,用知云翻译阅读,将每篇文献的研究问题、方法、结论进行总结,并且每篇写100字左右的述评。
将前期阅读的文献合并,梳理分类,补充文献综述。
撰写文献综述发现很容易将综述写成观点的累积,所以着重增加述评部分的内容。
3.14 根据系统开题报告的格式,补充可行性论述、预期目标、技术路线等,整理参考文献。
整理这部分的时候发现前期写开题的时候一些参考内容标注比较模糊,所以后期梳理参考文献很费功夫,后面写论文要注意。
3.15 把上周的书《理解媒介》第一部分翻完了,着重记下了几个重要的理论与字词句,便于后续写论文直接参考。
摘抄:麦克卢汉提出,当下电光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把神经中枢系统也延伸给了技术领域。这种生活中彼此纠缠的同步性,带来压力和焦虑,迫使神经中枢系统向外延伸。这种延伸和交付,使人们截除了意识的部分,由而变得麻木。这种麻木导致这个时代是无意识和冷漠的时代。但同时,因为战略上的麻木,有意识知觉和秩序的任务迁移到了物质生活中去,人们开始意识到技术是身体的延伸。
将这一段与技术结合,思考技术媒介与人的关系,媒介体验的边界。
3.16 翻阅《理解媒介》8—12章。
一切技术都是肉体和精神系统增加力量和速度的延伸。“人的延伸”这一定义的提出,使媒介概念的外延得到了扩大,使很多工具和活动方式都被划分到媒介的范围内,使传播媒介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3.17 翻阅《理解媒介》13-17章。
媒介是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并由此构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组织方式。媒介的变更,代表人们把握世界方式的变化。Chat GPT的使用是否会重构社会关系,未来是否会成为常态化使用,如果将其内置于日常是一种技术向善,还是使人们更麻木。
3.18把《理解媒介》粗略翻完了,重点记下可能会参考的部分,我后期论文需要的时候再根据题目进行论述。
3.19 开题已经修改,提交结束,搜集Chat GPT的相关报道与文献资料进行标注整理。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3-27 20:58:32 | 只看该作者
马皖雪
3.20:开组会,汇报选题,根据老师的建议细化研究方向,查找资料
3.21:看ChatGPT相关论文,如“ChatGPT爆火后关于科技伦理及学术伦理的冷思考”等论文,对ChatGPT的发展进行了解、重点圈画与数据相关联的词句。
3.22:继续看ChatGPT相关论文,同时结合理论思考。梳理ChatGPT内容生产的技术支撑及数据和算法,进一步分点梳理使用数据会对ChatGPT提供哪些内容的连接。
3.23:阅读文献,摘抄分享:
大卫·科林格里奇在《技术的社会控制》(1980)中指出,一项技术如果因为担心不良后果而过早实施控制,那么技术很可能就难以爆发。反之,如果控制过晚,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就可能走向失控,再来解决不良问题就会变得昂贵、困难和耗时间,甚至难以或不能改变。这种技术控制的两难困境,就是所谓的科林格里奇困境(Collingridge's Dilemma)。
3.24:翻看与社交机器人相关的伦理理论。
3.25:思考提纲标题,撰写提纲。
3.26:继续完善提纲。摘抄分享:
“是与应当问题”又称为价值论的休谟问题。该问题由哲学家休谟提出,指的是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即从事实判断能否推出价值判断,以及这种推理的基础和根据。在语言形式上表现为“是”或“不是”为联系词的事实判断与以“应该”或“不应该”为联系词的伦理判断或规范判断的关联。后面的学者丰富休谟的观点,将休谟问题发展为两个互相关联、且层层递进的问题,即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问题,以及价值科学何以可能的问题。
5#
 楼主| 发表于 2023-4-5 20:55:40 | 只看该作者
马皖雪
3.27:阅读《驯服算法》梳理算法与数据的关系: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算法和算力三项要素。三者之中,数据是质料基础,算力是计算支撑,而算法是核心驱动。数据是算法的质料,算法促进了数据价值的发现。
3.28: 阅读《驯服算法》数字歧视章节:作者简要回顾了歧视这一术语在法律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延伸至数字领域的方式,并还列举了数字歧视的典型样例。其次,作者对数字歧视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梳理,勾勒出各研究的具体研究路径,即如何评估特定算法或数据集是否存在对用户的歧视。
3.29: 结合数据与算法的关系,以及数字歧视相关内容,补充提纲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谈数据离不开算法,二者是Chat GPT的重要的技术支撑。
3.30: 整理ChatGPT的发展背景,撰写发展背景、技术特征,梳理数据相关的问题。ChatGPT涉及许多计算机术语,许多术语陌生,需要查询,比较费时间。
3.31: 继续梳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得甲流身体不适,进度稍缓。
4.1: 结合老师的建议搜索ChatGPT关于教育层面的资料,思考这方面的联系。
4.2: ChatGPT与教育的关联比较多,不过相关文章不多。以人工智能+教育进行搜索打算进行思路参考,将资料整理撰写提纲。
6#
 楼主| 发表于 2023-4-12 21:23:23 | 只看该作者
马皖雪
3.27:阅读《驯服算法》梳理算法与数据的关系: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算法和算力三项要素。三者之中,数据是质料基础,算力是计算支撑,而算法是核心驱动。数据是算法的质料,算法促进了数据价值的发现。
3.28: 阅读《驯服算法》数字歧视章节:作者简要回顾了歧视这一术语在法律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延伸至数字领域的方式,并还列举了数字歧视的典型样例。其次,作者对数字歧视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梳理,勾勒出各研究的具体研究路径,即如何评估特定算法或数据集是否存在对用户的歧视。
3.29: 结合数据与算法的关系,以及数字歧视相关内容,补充提纲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谈数据离不开算法,二者是Chat GPT的重要的技术支撑。
3.30: 整理ChatGPT的发展背景,撰写发展背景、技术特征,梳理数据相关的问题。ChatGPT涉及许多计算机术语,许多术语陌生,需要查询,比较费时间。
3.31: 继续梳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得甲流身体不适,进度稍缓。
4.1: 结合老师的建议搜索ChatGPT关于教育层面的资料,思考这方面的联系。
4.2: ChatGPT与教育的关联比较多,不过相关文章不多。以人工智能+教育进行搜索打算进行思路参考,将资料整理撰写提纲。
7#
 楼主| 发表于 2023-4-18 10:45:05 | 只看该作者
马皖雪
4.3
阅读《驯服算法》“算法会削弱自主性”这一章节,进行总结思考。
自主性的三个条件
(1)自主人必须具有最低限度的理性来计划实现目标的行动;(2)他们必须有足够的选择;以及(3)他们必须是独立的,即拉兹(Raz)认为他们在作出并实施选择时不受胁迫和操纵,但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更广泛意义上的不受干预或支配的自由。
可以从自主角度思考技术对人的干预与支配,如数字监控、数字资本等角度。
4.4
阅读《驯服算法》“公关部门应用”,这一章节主要是算法在公关部门应用层面的探究,可以将其挪移到应用与新闻传播中的思考,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
4.5
阅读《驯服算法》“算法规制的反思”,这一章节划定一些专有词汇,如“过程正当性”,将其与正当性伦理结合。
正当性伦理视角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偏差和消除不公正,并确保数据被正确地处理和使用。因此,保证数据质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避免研究员与数据之间的利益冲突、确保研究结果真实可靠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休谟所强调的社会共识和康德所强调的公正性和普遍性都为正当性伦理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持。
4.6
撰写ChatGPT论文,主要是对技术逻辑进行梳理,从发展历程到应用场景的内容补充。
搜索老师提及的:必要性、实验性等原则的资料,勾连其与技术应用的关系。
4.7
阅读《人性论》第一章节
第一章第一节 主要论述了知觉的两种形式:印象和观念。
印象猛烈、生动、直接。观念对心灵的影响则弱得多。接着,休谟又论证了印象先与于观念在前,大致为:
1.透过感官的直接经验获取是非常重要的。
2.任何知识的获取必须以「第一直接印象经验」为基础。
4.8
阅读《人性论》
摘抄:印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感觉(sensation)印象,一种是反省(reflection)印象。第一种是由我们所不知的原因开始产生于心中。第二种大部分是由我们的观念得来。
是否可以与刻板印象数据歧视等结合,什么是感觉与反省,技术能否影响印象?
4.9
阅读《人性论》
探究论观念间的联系或联结,即引起不同观念之间联想的几个维度:类似、时空、因果。
1. 类似:通过想象一个观念会自然的转到另一个与它相似的观念。
2. 时空接近:通过感官在改变它们的对象时,它们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两个对象会被当成彼此相邻,想象力在长期的习惯中获得相同的思考方式在构思另一个对象时,沿时间和空间方面构思。
3. 因果关系:在想象中有更强的联系,使一个观念迅速地唤起另一个观念。因果关系范围广泛,一个对象可以是另一个对象的存在原因,也可以是另一个对象活动或运动的原因。

8#
 楼主| 发表于 2023-4-18 10:45:22 | 只看该作者
马皖雪
4.10 周一
修改小论文,补充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内容。
4.11 周二
根据意见,调整内容的理论阐释性不足等问题,增加理论内容的补充。
总结:写应用性论文,容易将建议与讨论聚焦于使用层面,面临着理论性不足的问题,以后要注意这个问题。
4.12 周三
调整论文格式,补充结论宽泛、开放性不足等问题。
思考:论文写作中既要就题论题,也要跳出框架,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如ChatGPT的问题不仅是这一个产品的应用,还要宏观站在AI时代,AIGC环境中思考其对于行业、对于社会的影响。
4.13 周四
阅读《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与学姐交流发现师门毕业论文通常面临着研究方法不明晰的现象,答辩容易被指出问题,所以推荐多了解质性研究方法。
总结: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不同方法涉及的流程、研究质量如何控制等问题,之前在撰写论文时都是从阅读论文中自我学习,课堂上的介绍也比较少,对部分研究方法使用不规范,忽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方法自我确认:数据搜集/数据分析是否科学;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区分;用于传播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阅读《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研究范式:实证主义、解释主义、逻辑思辨;三种范式代表不同的方法论。
知识的层次:符号、概念、命题(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理论(诸多命题有机构成的一个体系)
理性知识:概念、判断、推理等等过程,在不同认知主体之间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创新:新问题、新方法、新理论、新材料、新结论。(最重要的是新结论)
总结:写作应该检视自己文章是否是知识性的,至少从四个层面梳理内容的知识性,同时基于理性知识的创新层面判断。
4.14 周五
阅读《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方法论是一个哲学概念,与本体论、认识论一起构成哲学所探讨的三大主要问题。范式是科学实践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等,它的意义在于能够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模型。
逻辑思辨范式:逻辑思辨(logical speculation)是人类最早的方法论。人们主要依赖头脑中的思考,即以内省式的生产方式来获得知识。知识的生产主要依靠逻辑推理,而人们判断一种观点是否足以被称为知识的标准也是其在逻辑上是否严谨与自洽。
实证主义范式(positivism):是历史上的第二个主要的方法论。古典的逻辑思辨范式含有大量客观唯心主义的成分,即逻辑的前提中含有大量的神秘主义观念;理性主义则更多地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其前提主要是依赖人的理性而提出的概念。
解释主义范式:实证主义希望从经验中发现某种“确定”的真理,解释主义则希望对感性经验中蕴含的社会意义作出阐释。
延申阅读:《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4.15 周六
阅读《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理论研究模型:理论-理论模型;实践-理论模型;
应用研究模型:理论-实践模型;实践-理论-实践模型;
借用理论模型能够有效梳理研究的逻辑与层次,撰写提纲时可以结合这部分进行思考。
4.16 周日
阅读《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方法涉及原则:研究方法设计的一般原则为客观性、系统性、控制性、显在性
梳理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民族志法、文本分析法、话语分析法、计算机辅助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焦点小组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文本情感分析法等
总结:研究方法多元且复杂,应明晰各类研究方法的使用面,确定研究问题后,能够让研究方法服务于研究问题,后期写作与答辩也更能有针对性。

9#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15:04:16 | 只看该作者
4.17 周一
阅读文献,记录组会
上次写论文时也用到了康德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老师也讲到了这个,发现自己的理解比较片面,补充这部分的理解。
4.18 周二
阅读《传播研究方法》
整理了实证研究方法的实验法、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
4.19 周三
阅读《传播研究方法》
整理了解释主义范式主义的扎根理论分析方、框架理论分析法、民族志研究法、深度访谈法等。写开题报告的时候发现很难找研究方法,其实研究方法比较丰富,只是之前对这个层面关注太少,没有系统性整理,觉得研一写论文前就应该提前梳理。
4.20 周四
阅读《传播研究方法》
整理逻辑思辨范式的批判性研究和思辨性研究。
之前的论文都偏向这两方面的研究,依靠逻辑的严谨性来衡量,其实答辩的时候阐述研究方法的时候比较吃亏,需要详细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过程。
4.21 周五
整理各个范式的研究方法,梳理毕业论文可以使用的研究方法,以方法服务于研究为基础。
4.22 周六
整理个人简历,搜集实习信息
参加就业讲座,和学姐讨论就业,发现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多23届毕业生还没有签约。秋招应抓住机会,建议多实习
4.23 周日
阅读文献,修改提纲,思考靠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的切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5-8 09:24:21 | 只看该作者
周一
阅读《视觉机器》—维利里奥(张新木等译)
地形失忆症
地形记忆法:地点参与空间的建构,象征意义,加深受众的新闻记忆。可加入沉浸式新闻制作的层面(08
知觉的后勤学:保罗·维利里奥将光学技术创新的成果统一命名为“知觉的后勤学”,认为它们发挥着人类知觉的后勤服务和保障功能。(11
失读视觉:年轻与年老一带的“失读”?不同圈层的“失读”?(19
写作视角:从照明的强度阐释城市居民和机构的经济繁荣;照明的民主化。(20
维系性图象:设定目标的图像,强迫目光并且抓住注意力。拒绝文字,偏向图像-视频。(32

周二
阅读《视觉机器》—维利里奥
不及一幅图像
视点:是若干物体的集成,是视觉在某种远离中注目和停顿的地方。(41
约瑟夫·尼塞福尔·涅普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幅照片是涅普斯于1827年拍摄出来的
快门速度-信息传播速度 1829 年涅普斯的 30 分钟到 1860 年纳达尔的大约 20秒钟,摄影中的独立曝光时间对摄影师来说,显得令人厌烦地漫长。(45
空间切割:沉浸式新闻的展现与切割,新闻呈现的面?(46
工具理性:“精神”主导着机械技术,并解译结果。(48
公共视觉图像集(54
拓展阅读:《视觉文化的奇观》(拉康,鲍德里亚等人关于视觉图像的论述)

周三
翻阅原著补充小论文参考文献,比较费工夫
记:
1.二次引用文献,最好找到原文引文出处;
2.引文有专著的,尽量找到出处,引用原著
3.即使是原文参考,但引文跟参考文献内容关联性不大最好不要使用


周四
阅读《视觉机器》—维利里奥
公共图像
奇怪的是,人们不断面对恐怖效应的这种返祖式双重担忧,它既是未说之物,又是照明式的极权式欲望,这在富歇和塔列朗的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而在很久以后,又表现在拉康身上,即他的恐怖式知识和饱受恐吓的知识。71页)
全景82
主观性的迷途:人只能看到他所看的东西,也只看他头脑中已有的东西。(87
缺省:即系统默认状态,意思与“默认”相同。(88
治安技术对公共图像工具化的决定性影响


周五
阅读《视觉机器》—维利里奥
天真的摄像机
“这种对站在摄像机后的人们的郑重告别,这种视觉主观性在周边技术效果中的完全消失,这种时刻存在的泛电影方式,不知不觉地让我们的平常行为成为电影行为,成为视觉的新型设备,这种视觉的原料胆大妄为而又不加区别。”(p96
视觉主观性在技术效果中消失,象征着艺术的终结。


周六
阅读《视觉机器》—维利里奥
视觉机器
数字图像和光电合成视觉等新技术发展的最为重要方面之一:事实性和虚拟性的相对融合/混合;“真实效果”相对现实原则的优势再其他方面已经受到广泛质疑,尤其是在物理学方面。(119) 虚拟图像的客观事实
视觉场域:视觉场域的全面扫视,这个场域将以目光对物体的选择为终结。(122
目光的空间不是牛顿的空间,不是绝对的空间,而是一个闵可夫斯基时空,一个相对的空间。(122
计算机辅助数字图像处理-合成视觉的时代(知觉自动化的时代,122);图像后勤(124
图像的形式逻辑(18世纪)-辩证逻辑的时代(19世纪-20世纪末)—公共再现的逻辑(124
保罗克利:如今是物体在看我;媒体计量控制(126
吉卜林: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就是真相。(129
针对决定性行动的三个时间,即过去、现在和将来,两个时间将悄悄地取而代之,即实际时间和错位时间。因为末来一方面会消失在计算机的编程中,另一方面会消失在对这个所谓 “真实”时间的做假中,这个时间既包括现在的一部分,也包括最近将来的一部分。(130
期待数字全息摄影的到来(137
三元间隔:“空间”类的间隔(负符号);“时间”类的间隔(正符号);“光线”类的间隔(零符号)。


周日
书里很多内容不是特别理解,阅读笔记整理、参考解读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