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怜的真相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50: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徐思凡

52#
 楼主| 发表于 2025-1-6 22:45: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这是2015年的航天纪念钞,根本不是2025年新版人民币


编辑 :李梦瑶


53#
 楼主| 发表于 2025-2-23 21:01: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程正元
5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20:46: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西洋月刊发布完整Signal记录 白宫反驳

周三(326日)上午,《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公布了川普(特朗普)政府高级国家安全官员之间的全部Signal聊天记录。白宫官员随即反驳道,报导被夸大。
这篇报导的标题是“这是川普顾问们在Signal上分享的攻击计划”(Here Are the Attack Plans That Trumps Advisers Shared on Signal)。这些聊天记录似乎表明,国防部长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提供了战机发射以及炸弹投下的确切时间,这些发生在本月15日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袭击之前。
根据报导中提供的截图,该Signal小组共有19名成员,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兹(Mike Waltz)是管理员。

白宫:报导改名 从战争计划变攻击计划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在社交媒体X上反驳最新的报导,称Signal聊天记录中没有发布任何机密信息。
她格外指出《大西洋月刊》的报导标题已从第一篇的“战争计划”改名为“攻击计划”。
“《大西洋月刊》承认:这些不是‘战争计划’。整个故事都是一名憎恨川普者的另一个骗局,他(大西洋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以耸人听闻的言论而出名。”莱维特写道。
周一(24日),戈德堡发表题为“川普政府误把战争计划发给了我”(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ccidentally Texted Me Its War Plans)的文章。
他说,在311日他通过Signal与国安顾问沃尔兹建立联系,随后被加入一个名为“胡塞PC小组”的群聊,然后他看到群组内的高官们讨论并商议了本月早些时候对也门发动攻击的细节。
戈德堡表示,在空袭前的两天里,他在这个群聊中目睹沃尔兹、国防部长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副总统万斯(JD Vance)等官员讨论是否应该进行针对胡塞武装的打击行动,以及其具体规模。

副总统:记者夸大其词

白宫副幕僚长泰勒‧布多维奇(Taylor Budowich)周三发帖回应说,“《大西洋月刊》已经放弃了他们胡说八道的‘战争计划’叙述,在发布完整聊天记录时,他们承认自己撒了谎,又一次对美国人民制造了另一个骗局。”
副总统万斯(JD Vance)跟帖说,“显然,戈德堡夸大了他的发现。但有一件事特别引人注目。
“还记得他攻击拉特克利夫(的报导吗),说拉特克利夫暴露了一名中情局特工的身份?结果证明,拉特克利夫只是提到了他的幕僚长。”
约翰‧拉特克利夫(John Lee Ratcliffe)是CIA局长,也在该Signal群组中。

国安顾问:不涉战争计划

处于漩涡中的国安顾问麦克‧沃尔兹(Mike Waltz)周三发帖澄清说,Signal群组聊天记录中“不涉地点、来源以及方法,同样也不涉战争计划”。
“外国合作伙伴早已收到(美方)即将发生袭击的通知。”他写道,“底线是,川普总统正在保护美国和我们的利益。”
沃尔兹周二晚在接受福克斯新闻节目《英格拉汉姆角》(Ingraham Angle)采访时表示,“我会负全责。这是我建立的群组。”
“这件事令人难堪,我们会追查到底”,沃尔兹说,“我百分之百不认识这个人。我只知道他名声很差……我知道他痛恨总统,但我没传讯息给他,他也不在我的联络人之中。我们一定会查清楚这件事怎么发生的。”

防长:没有人发送作战计划

防长海格塞斯周二在夏威夷访问,他再次重申,“没有人发送作战计划……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很清楚我们在指挥什么,我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当晚对胡塞武装的袭击非常有效,我为美军的勇气和技能感到无比自豪。”防长说,“而且他们还在继续,并且继续发挥毁灭性的作用。”
戈德堡周二晚接受CNN采访时直接驳斥了海格塞斯的评论。
“那是个谎言。他发的是作战计划。”戈德堡说,“他发的是攻击计划。什么时候瞄准目标,如何瞄准目标,谁在目标处,下一轮袭击何时发生。”


来源:蜜都小天使(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55#
 楼主| 发表于 2025-3-30 20:45: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不好意思,你小时候接受的这四个科学“神话”,都是假的


当今社会,科学仍未昌明,导致落后和野蛮。究其原因,经济、文化和制度都难逃其咎。而其中一个原因,始终少有人提及——大众对“科学神话”的痴迷和传播。很多耳熟能详的科学故事,从幼年时就植入我们的心灵,唤起我们对天才的崇敬、科学的向往。遗憾的是,这些故事不符合历史,更不符合科学,是彻头彻尾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最大的危害在于,使科学发现变得戏剧化、神秘化,遮盖了科学背后的求真意志、艰难探索和自由土壤。今天我们为书友们梳理其中的四个。

神话一:阿基米德的浴缸
每一个经过义务教育的当代人,都听过“阿基米德浴缸”的故事。国王怀疑金匠在皇冠里掺了白银,于是命令阿基米德,在不破坏皇冠的情况下,找到检验方法。阿基米德洗澡时偶然发现,随着身体的浸入,浴缸中的水不断溢出。于是他想到:只需把皇冠和等重的纯金分别浸入水里,再称量溢出的水;因为金和银的体积不一样,溢出的水也不一样。


    借助浴缸的灵感,他不仅揭露了金匠的骗局,还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流体的重量。这个故事很精彩,但是它不符合科学事实。从科学角度分析,当时皇冠只有700多克,同体积的水非常少,误差无法把握,如果靠称量溢出的水来检验,成功率几乎为零,正确的检验方法应该是,把王冠和等重的纯金分别挂在提秤的两边,同时放入水中,那么体积大的一端立刻就会翘起。
神话二:牛顿的苹果
牛顿坐在树下,一颗熟透的苹果突然掉下来,砸在他的头上,引发他的思考:为什么苹果会往下掉,而不是飞向月亮?于是,苹果触发的灵感,使牛顿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故事一直在儿童读物中广为流传,就连很多西方人也深信不疑。有人还在牛顿的家乡找到一棵“400岁的苹果树”,将其视为文物。但是很遗憾,英国皇家协会声明,这个故事是后人杜撰的。“苹果传奇”的主创者是伏尔泰,他很擅长编故事,比如把《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用来歌颂古代中国的司法正义,引发欧洲轰动。
然而,科学必须讲究证据。有无数人看过苹果落地,牛顿或许也看过,这不能证明什么。科学史的证据表明,牛顿是站在伽利略、哥白尼等大师的肩膀上,以他天才的大脑、多年的实验、艰苦的运算,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神话三:瓦特的水壶
英国小男孩瓦特,在奶奶家的厨房里观察到,水壶被烧热以后,水蒸气会使壶盖上下跳动。于是他萌生了利用蒸气动力的想法,长大后他发明蒸汽机,成为大科学家,引领工业革命……
这个“科学神话”在西方也流传甚广,瓦特的家乡甚至设立了纪念日,把水壶作为工业革命的图腾。


但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胡翌霖教授,指出了这个故事的两大漏洞:首先,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首创者,类似的引擎早就流行了几十年,瓦特的贡献不是重新发现蒸汽的力量,而是改良了蒸汽机。
    其次,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不是利用蒸汽“热胀”的压力,其原理恰恰相反,他是利用了蒸汽“冷缩”的真空压力。可见,只需对科学史稍有了解,就能看破很多骗局,获得逆向思维。

神话四:爱因斯坦的数学
传说,爱因斯坦小时候很愚笨。手工课作业要重复三次,才做出一个糟糕的小板凳。他的数学成绩尤其糟糕,小学只有1分,中学只有6分。这个故事尤其鼓舞人心,“只要肯努力,笨蛋变天才”。但其实,这也是一个神话。
科学史的真相是,爱因斯坦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一直广泛阅读科学书籍。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什么大数学家,但数学成绩一直拔尖。


博物馆里有他的成绩单:小学数学1分,是因为德国小学的最高分就是1分;中学数学6分,是因为他在瑞士读中学,最高分就是6分。事实上,蒙骗过我们的科学神话,远不止以上四个。比如乌鸦反哺、斑羚飞渡,还有伽利略扔铁球,爱迪生救妈妈等等等等,这些早就被证伪的故事,仍在披着“科学”的外衣,进行反科学的宣传。也有人认为,适当的虚构,可以激发科学兴趣,培养道德品质。但事实正如吴国盛教授在《什么是科学》一书中所说,科学的本质是质疑、求真。因此,盲从虚构的“科学神话”,绝不会带来真正的科学,反而是将科学变得戏剧化、神秘化,将“科学”变为了“巫术”。


更严重的后果在于,虚假的科学教育,一定会败坏人们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和科学道德,比如急功近利的学术造假,必然导致个人身败名裂、国家方向错误。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对科学缺乏兴趣,恰恰是因为没有阅读过科学史,所以对虚构的东西固执己见、茫然无知。正如吴国盛教授在《科学的历程》一书中所说:真实的科学史,远比这些神话故事更有趣、更励志,更加光怪陆离和惊心动魄;所以我们最急需的科学教育,是“重回科学现场、见证科学发现”的大众教育,以及“具有画面感的、老少咸宜的”终身教育。但令人焦灼的是,在当今的教育、传媒乃至“科普读物”中,越重要的科学巨人和科学事件,被歪曲得越严重,流毒越深远。而那些真正传播科学真相,捍卫科学道德的科学史经典,却始终无人问津。所以,一套权威、系统、全面、好读的科学史著作,就更显弥足珍贵,物超所值。
为此,店长荐书诚挚推荐——读懂科学史四书(含独家、签名)。
《剑桥科学史》(独家):800年底蕴的“剑桥史”系列丛书,在知识界饱受赞誉。在科学史领域,更是贡献了这套百科全书式的权威著作,多年来一直是各大藏书家和图书馆的必备经典。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写给中国人的两部签名版著作:《什么是科学》,对“科学的本质、科学与国运”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正本清源;《科学的历程》,以“追赶世界科学潮流”的中国视角,全面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当代的科学史,帮助你厘清人类进步繁荣的底层密码。《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纵论人类科学两千年,探索科学起源、演进,包含了每一个现代人都必须掌握的科学思维和哲理。四套书书从简单到复杂,从入门到进阶,从实验到哲学,视角贯通中西,是一套读懂科学本质、历史、方向,提升科学思维和素养的绝佳套装。感兴趣的书友,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来源:榄外纪(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51La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