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干货!5万字长文讲透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填写技巧(第二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6 15:5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干货!5万字长文讲透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填写技巧(第二弹)
第三章
我研究了3年13073个国家社科基金
告诉你课题名称怎么写才能提高命中率?

我把2017年到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13073项课题名称都找了出来。经过一番认真的研究,发现了这么几条规律、秘密和课题名称撰写的方法技巧,下面就跟大家汇报一下。

第一个问题:成功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名称都长啥样?

社科基金课题名称的第一个原则就是:简、明、扼、要。

1、先来说。简是啥呀?是简单,我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您的选题必须做到一看就懂,看一眼就懂,不能让评审专家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完之后,还觉得有种晕头转向的感觉。大家去想什么样的短视频最受欢迎?通俗易懂的!像我做的很多短视频为啥不受欢迎呢?因为总想要表达点深刻的东西。

大家不要忘了,专家虽然是我们这个领域的专家,但是您搞出一个专家都不懂的题目来,多半的可能性会被专家毙掉,说你小子生造概念故弄玄虚,而且也基本上真就是这么回事。所以要做到简单易懂。

但是简单易懂,并不意味着你这个选题本身简单,比如2017年这个青年课题名称,简单到了极致《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创新研究》,一看就懂,但是您再仔细去想想,他这个简单的题目,做起来难度可是大大的。

另外,简还是啥?还是简洁。要做到简洁,您需要进一步地去做到句子结构简洁,关键概念简洁,以及您最后的申报书封面上打印出来的那个标题排版简洁。

比如2017青年课题《文化自信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它的句子结构和关键概念都非常简洁,就连整个题目都可以说是高度简洁。

2、再来说。明是什么?是明确。就是说,你必须要让评审专家在看了您的课题名称后,马上就能知道你这个课题的研究对象。这就是明确。比如2018一般课题《新时代大数据发展与贵州新形象传播研究》,这个课题名称想要研究的对象就非常清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贵州形象,而且踩到了几个点上:新要素、新产业、新传播、新形象。这些虽然都没有在题目中用这么多字来说,但大家想一想,它是不是明确的”“明摆着的

明还是什么?就是风格还要明快。就好像我们在春光明媚或者秋高气爽的时候看到的北京城的色彩那样,不管是嫩绿的,还是金黄的,但它给人的感觉都是明快的。我们的题目就要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明亮、新鲜、跃动、快活、有潜力、有建设性观点。比如2018一般课题《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特色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品牌创新研究》,体育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创新等,这些概念一下子就把课题的基调变明快了。

3、接着来说扼,是什么?就是要扼住关键问题,扼住咽喉。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要把一个痛点、痒点或者高潮点体现在您的题目当中,一个就足够,不要太多,太多了容易让评委专家分散注意力。我们营销领域有一个USP策略,翻译成中文叫做独特的销售主张,或者独特的销售卖点。这个卖点,就一个,但是它要足够独特,足够让您跟别人区别开来。比如2019年青年课题《人工智能精准辟谣策略与效果研究》,这个题目当中的一个点就非常有吸引力——“精准辟谣,这个独特的销售卖点,它研究的对象足够明确,研究的话题足够有强烈的现实价值。这就是我说得扼,扼住,扼住什么?大家要好好琢磨。

4、最后,还有。要是什么?是重要的要点,一个独特的销售卖点,加上1-3个能够吸引眼球的要点,大家想想这个题目是不是就足够有吸引力了?以2019青年课题《运动作息行为对3—6岁儿童体质健康影响的剂量效应研究》为例,运动作息、儿童、体质健康、剂量效应等几个关键要点,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作者要研究的课题,儿童关乎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运动则关乎儿童的身体健康……这样的题目评委专家看第一眼,就有了眼缘。

第二个问题:题目有没有字数方面的要求,或者规律可循?

2020年的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明确的规定: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研究内容,一般不加副标题,不超过40个汉字(含标点符号)。关键词——按研究内容设立。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这两句话给我们一个清晰的回答:字数有上限,关键词有上限。上文中我说的要点,其实大家可以理解为关键词。

按照要求,也就意味着您的课题名称应该在1-40个字之间,含标点符号,比如冒号、破折号(破折号应该占用两个汉字)逗号等,名称最后的位置无需加句号。

但是大家也非常清楚,题目不宜太短或者太长,尤其是我们作为普通老师,没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之前看过一个统计,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题目大部分长度是23-30个字之间。

这是一个参考,不是绝对的。但是我思考了很多次,觉得是有道理的。为啥呢?十几个字的长度,大致能把研究对象清晰地勾勒出来,但是基本上没办法点明关键词;三十几个字的话,大家记住,题目它是一个句子,句子太长,容易憋气,一口气读不完,就让人很讨厌这样的长句子。没准的话,评委专家还会想,这个娃娃咋这么笨?一个简单的事情要绕这么大弯子,写这么长的句子,才能说清?因此我建议,如果按照上面我说的非常1+3的方法,1个研究对象+3个关键词,您大概也的确需要用二十来个字把它串连组织起来。

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各个学科都有相对比较短的课题名称,这类课题基本也都是一些相对四平八稳的选题,但是做这样的选题需要的同样是较为扎实的学术积累。而且仔细观察也会发现,申报这类选题同时又能立项的,以本学科本领域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中青年学者居多,甚至这里面也还有一些大咖,比如青年长江等。

第三个问题:突出研究目的、明确研究对象、点明研究方法、体现新颖前沿等。

如果能够在题目当中同时做到突出研究目的、明确研究对象、点明研究方法、体现新颖前沿等,那就非常厉害了。

1、突出研究目的并不意味着你要用十来个字在题目当中把研究目的说一遍。而是意味着,你的研究目的在二三十个字的课题名称中,它自己会蹦出来。比如2019青年项目《人工智能应用对地方政府智能化治理的影响研究》,它的目的一看就知道,是帮助地方政府提升智能化治理的应对能力和管理水平,这个课题名称的智能化治理几个字既是它的研究对象,又是它的关键词,还是它的研究目的。

2、明确研究对象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明确你整个申报书紧紧围绕着展开的那个核心关键词。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您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关键词或者关键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一定要非常清晰,而不能是模棱两可、见仁见智的词语,也尽可能避免去使用那些存在较大争议的关键词语或者关键人物,比如曾国藩,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个定论,某个演员主演的一部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都十几年了还没过审,这样的概念就不要去碰了。当然,您如果是学科领域有分量的学者,可以尝试一下。

3、点明研究方法,有人问应该怎么明呢?我总不能在题目当中直接告诉人家我的研究方法是文本分析法、田野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吧?当然不能这么说,这些常规的方法也没必要搬出来说道。因此,这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有着明显创新的研究方法。比如2019年一般课题《数据驱动下雾霾联防联治的区域划分、责任分摊与最优路径研究》,这个课题名称当中有研究方法吗?有!是什么?数据驱动下,也就是说,它用了大数据的方法去解决雾霾联防联治问题,而不是通过过去几个行政区域的领导开会互相推诿的方法。

4、体现新颖前沿。我觉得这个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点的工作。为啥呢?因为我们大家都是聪明人,都能看到在我们自己的学科领域内,到底什么东西是新颖的和前沿的。但是,大家还必须要做到一点,就是,既然咱们大家都新颖都前沿了,这个时候那些成功的课题名称应该做到,我比他们还要新颖一点。比如2018年的这个一般课题《一带一路重大涉华突发事件传播话语噪音研究》,一带一路2018年的时候算是个新颖的话题了,但是大家都知道,都研究,您去看那一年,仅仅一般项目,就中了87项包含一带一路四个字的课题名称,新闻传播学就有八九项。这个时候,咱们说的这个课题名称,人家不仅仅新在“一带一路”这四个字上,更关键的,它新在这四个字后面的“重大涉华突发事件传播话语‘噪音’研究”,重大涉华事件、传播话语、噪音,问题意识非常强烈,现实性、应用性、创新性全都具备了。这课题要是不给他,都觉得可惜。

第四个问题:写标题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

写标题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有没有格式?套路?或者模板?

我的回答是——没有!压根没有!这种东西全都是因人而异的,尤其是在咱们的各个学科当中有了一定积累的青年教师或者青年学者,那就更不用看下面的四千字了哈!

我接下来所说的课题名称的撰写方法,都仅仅只是一种参考,拿来启发大家自己创造性的。

1、指南课题名称法。指南课题名称法的题目有两种策略,第一种策略就是原封不动的用指南的题目,一字不改。这怕啥,咱们就直接硬刚,最后pk的就是谁的申报书更厉害。比如2018年新闻传播学立项的这两个一般项目,它们的标题就是完全一模一样,一字不改用的指南题目《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研究》,不但立项了,还立了两项,这也充分说明国家社科基金对这种对外传播现实选题的重视。

除此之外还有第二种策略,那就是在选题指南给定的题目下,再继续聚焦一下。比如,2020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选题指南就有如下几个选题: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研究;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研究;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研究;构建主流舆论格局研究;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机制研究等。这些指南题目,您既可以直接用,也可以适当再补充几个关键词,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拟题目呢?《村镇组织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研究》《大城市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研究》《泛媒介化语境下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机制研究》等,这样就使得我们课题名称看上去没有那么宏观而虚无,它变得更聚焦、更有抓手。

2、常规课题名称法。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您想研究什么课题了,这个课题也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您就直截了当的用十几二十个字,把您的题目明确写出来。这类题目看上去都比较普通、普遍,但最终你会发现大部分立项的都是985/211或者双一流院校的骨干学者,申请人本身的学术功底非常扎实。

3创新点+主题课题名称法。而这里所谓的新,可以是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地域、新方法、新战略、新对象、新问题、新……

首先看新概念。比如2019年的一般项目《智媒时代新闻生产算法风险及其协同治理研究》,其中智媒就是新概念,尽管这个概念还有各种说法,有人叫智媒体,有人叫智慧媒体,有人叫智能媒体,我个人比较喜欢用智能媒体的概念。尽管说法不同,但是对于媒体的智能化趋势,学界基本是达成一致观点的,所以这个选题中的新概念就不存在太大争议。

再来看新理论。新的理论是一个学科中最近两三年或十来年出现的理论上的突破或创新,或者在学术和实践层面都有着重要指导价值的理念,比如工业4.0,比如计算社会科学等,使用这些新的理论框架去研究当下的现实问题,非常有可能形成新的结论甚至信的思想体系。当然,这类研究的难度也非常大。比如2018年的一般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传播秩序重建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宏观但的确有着时代价值的优质选题,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种新理论,它能不能变为全球现实,是一个关乎所有人命运的课题,在这个新理论的指导下,全球的传播格局会如何重构,就显得非常值得研究。

接下来看新技术。您会看到有很多以新技术+研究对象为主要结构的课题名称每年都有大量的立项。2017青年课题包含大数据三个字的题目就有19项,如《基于大数据的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匹配效率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智能体和大数据驱动的超大规模社会性突发事件建模与应急仿真推演研究》等;2018年青年项目中包含人工智能”4个字的就有16项,如《人工智能时代记者的角色定位与价值重构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收入分配影响研究》等;2019年青年项目中包含区块链”3个字的也有3项,比如《区块链视角下数字创意产业著作权保护及交易问题研究》等。因此,在我们的课程题目中加入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的研究具有创新性的重要表现。

大家去看,这个“创新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课题名称拟写法,我觉得可以套中50%左右的立项课题,不信您一项一项去对照一下。

第四章

怎样写好国家社科基金文献综述
四个关键词+五大原则+三方面细节

四个关键词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上的原话“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这句话为我们做好文献综述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我们把它拆分成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1:国内外。
这就意味着您既需要梳理国内的,也需要梳理国外的。有人会问更具体的问题说,应该国内综述放在前面,还是国外综述放在前面呢?

我觉得这个没有什么标准,根据您自己的实际需求来,有时候您的课题研究的是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问题,这时候可以国外文献放前面;有时候您研究的是中国历史、文学等问题,这时候国内文献放前面就会显得不突兀。

还有时候您可能并不是按照国内外学术史梳理的方式来写的,而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来梳理的,那么这个时候您就可以国内外的文献杂糅着来写。不必给自己设一个非此即彼的框框,只要看上去合适就可以。

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国内外文献述评需要掌握一个比例,不宜某一方面比例过大,比如国外文献占了90%,这分明显得您没有认真做国内的梳理。当然,任何问题都是要具体分析的,尤其是您研究中国特色问题的时候,有可能国外文献确实有些少,大部分都是国内文献,这个时候我建议可以在行文的过程当中用一句话说明一下这个事实情况。

关键词2:学术史。
这就意味着您需要梳理一段有一定历史跨度的学术研究脉络,不能把国家社科基金的文献综述写成本年度的横向的文献大盘点,而是应该有一定的纵向维度的学术史梳理,短则三五年,长则三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甚至需要把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王阳明朱熹孔子都搬出来。这才叫学术史梳理。

大家仔细去想想,学术史,学术史,看的可是您对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或者理论它的发生、发展、演化、转变等整个过程的全面、系统、完整、深入的脉络梳理和总结,这不是三句话两句话就能搞定的。

很多人经常会说相关文献没有那么多。这时候,您不能只是说我在知网上搜了搜,这个关键词一篇文献都没有,那就真的没有了?您能不能换个类似的关键词?媒体融合搜不到,您搜媒介融合成不成?您搜融合媒体成不成?中文的搜不到,您搜英文的成不成?您搜日文的成不成?我从来不相信没有前人文献这样的话。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您没有下工夫去做,既然如此,评委会说,国家社科基金为什么给这些不认真做研究和梳理的人呢?

关键词3:相关研究。
这里您要非常清楚,相关性,相关性,相关性,它的重要程度不容置疑。啥意思呢?就是说,您的文献综述字数本来就极其有限了,您千万不要去东拉西扯地再去搞那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文献放到这里来了。一定要把学术史的梳理的火力全都集中在您研究的最核心的基本问题上面。

有很多朋友特别可爱,说我研究智能媒体时代的信息茧房问题,那我先花两千字梳理清楚什么是智能媒体,然后再讲讲智能媒体这个概念的产生和演变吧,然后再花两千字梳理清楚信息茧房吧。如果是作为一个博士论文,我觉得您这么写是完全可以的,因为它的容量比较大,怎么都得写十万字的博士论文吧。

但是作为国家社科基金,您就把智能媒体这几个字当做一个背景就得了,千万不要再去展开了。一展开,一天一夜都讲不清楚。所以,请直奔主题“信息茧房”,这就是高度相关性。

对于如何做好“相关”这两个字,我的建议就是:紧紧紧紧地围绕着您的最最最核心的研究对象展开文献梳理。如果某一篇文献与您的研究对象相关性不高,就把它砍掉。只有这样,您的学术史梳理才不会给人一种“形散神也散”的感觉。全部都是围绕着研究主题而展开。这样做,想跑偏都难。

关键词4:研究动态。
研究动态要求我们把当前的、最新的、国内外围绕着您的核心问题的研究流派、研究热点和未来有可能呈现出的研究方向做一个全面而又精炼的介绍。说白了,学术史更主要的侧重于过去的几年或几十年,前人们都做了哪些富有贡献的研究,并形成了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则是侧重于当下和未来。

我见到过一位朋友的社科基金申报书,拿过来一看,他的文献综述全都是2014年之前的研究,也就是说,没有当下的研究。那么如果您是评委,您肯定会问他:2014年之后,大家都不研究这个问题了吗?如果大家都不研究了,是不是意味着这个问题没有研究价值了?

咱们要把动态做扎实,对当前研究您这个问题的专家学者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只有这样,评委才会觉得,您太熟悉这个问题了,您研究这个问题再合适不过了。

此外,还应该适当地对这个研究话题的未来进行一下展望。有朋友说,未来的文献还没有呢?咋展望啊?事实上已经有了啊,您已经梳理了过去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研究了,前人们都做了什么您都知道了,这也就意味着前人们没做什么您也知道了,前人们没做的研究,不就是未来您以及像您一样的中青年学者要做的研究么?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引出您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以及您做这个研究的独特意义和独到价值了。

五大原则

接下来我更具体地说一说做好文献综述的基本原则:

原则1:述评结合。
这个原则要求我们不能仅仅要有综述,还要有评价、评论甚至评点。
很多申报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锵锵锵锵综述完了,完了就完了,既没有总结、归纳,也没有评论、评价,这种做法是有缺陷的。这就好像我们把各种东西都搬过来摆在评委面前,说这里边有萝卜白菜豆角茄子等上百种水果蔬菜,哪些对我这个研究有用,您自己看着挑吧。

所以,文献综述切忌单纯的罗列和堆砌前人研究成果,比起大量篇幅的“述”,您在一个段落、一个部分或者整体综述完之后的那一两百字的“评”,虽然字数不多,但却起着非常重要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那么这个“评”怎么写呢?我觉得可以归结为3个字:

第一个字,赞。就是要说前面的这些研究成果有着什么样的学术价值,对整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巨大贡献。

第二个字,整。就是要对这些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一下整理、整合,最后简要说明他们的研究主要从哪些大体的方面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第三个字,踩。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个字理解为网络上经常用的那个“踩”,这里的踩是说,这些前人的研究为我们后续的更有针对性的研究、乃至更有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我们能够有机会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创新,全都因为是“踩”在前人、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没有人家的研究,我们是没有机会的。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再一次肯定了这些研究的巨大价值,另一方面则委婉地指出了,虽然这些研究很好,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们的指导性或阐释性已经有些不足了,我们这些后来人将会针对现实问题,做出更具有当代意义的回应。但是,我们能回应现实问题,还是有赖于前辈们的基础研究。这样,既不伤人,也告诉了评委,虽然前面有了大量的研究,但依然还有我张三李四研究的空间。

原则2:中外结合。
这个前面说的够多了,不过多赘述。但是要提醒一点的是,大家要记住,我们的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绝大部分依然是国内在我们自己所处的这个学科领域中的大咖级专家。这些专家们以60后和70后为主力,80后也慢慢的开始进入专家库,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国际化视野需要您仔细认真的去揣摩去思考。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关注您这类选题的行业专家更倾向于什么类型的研究,他们是喜欢站在世界的视角看中国,还是喜欢站在中国的视角看世界?然后再据此思考自己的文献综述,国外文献怎么写,国内文献怎么写?是不是会更加有的放矢一些呢?

原则3:新老结合。
这个前面咱们也说过了,要注意的就是:文献不宜全是老文献,也不宜全是新文献。全是老文献显得这个话题的当下指向不太明朗,全是新文献则显得这个研究课题没有历史积累,未必是个真问题。

另外的一点新,还要注意把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放进来,比如2020年的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截止到20204月底5月初才正式提交,这个时候您如果研究的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选题,是不是应该把最新的与新冠病毒研究相关的成果放在您的文献综述当中?

原则4:大小结合。
什么是大小结合?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研究您这个相关问题的,在您这个具体领域当中的,大咖小咖的文献,都要适当的涉及到、覆盖到。为啥呢?

大家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您要研究网络舆情,那么在您的这个具体领域内,哪些大佬是专门研究网络舆情的?您列举出了1234,他们肯定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成果著作了,您的文献综述居然都涉及不到他们的成果,这只能说明您做的文献综述是假的,或者您自己的眼镜是有色眼镜,自动把大咖们都过滤掉了。说句不好听的,您做的这叫啥综述嘛!

小咖为什么也要涉及到呢?因为小咖在这个领域也已经是个有一定段位的中坚力量了,他们之所以还没有成为大咖,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年龄还相对年轻一点,但事实上也已经是青年长江了,或者什么长城学者了,泰山学者了,华山学者了,诸如此类的。他们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其实也已经不小了。

原则5:他我结合。
这句话是啥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文献综述不一定非得引用别人研究成果的原话,也可以把别人的研究成果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叫他我结合——他说的原话和我自己改述的他的意思的结合。

为什么要这样呢?比如别人成果当中的原话已经非常非常之精炼、精辟和经典了,那么您的的确确没有必要再用一句不怎么精炼、精辟和经典的话改述了,这样反而会把您要表达的意思大打折扣。

但是,您一味地引用别人的原话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会使您的文献述评变得更像是一篇名人语录摘抄,这样给评委的印象就是这个人只会引用别人说的话,自己不会说话;第二个问题,如果这个研究问题涉及到一两百个主要研究者,您每个人引用一句话,以每句话十五字为平均数,那就是2000左右的字数出去了,哪有那个篇幅允许您这么做啊。

三方面细节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大致了解了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但是这里面可能还会有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再强调一下。

细节1:述评的具体策略,可以参考“5W1H”方法来写
也就是:哪个国家(地区或大学)(where)的谁(who),在研究什么(what),研究的问题导向是什么(why),什么时间研究的(when),怎么研究的(how)以及他得出了什么样的观点或结论,更进一步的评论还可以探讨他或者他们的研究得失有哪些。

这里要注意,一定要在文献综述的时候标出时间,比如“(张三,2019或者张三(2019,这样写的好处就是,专家一看就知道您参考了哪些年份的、哪位作者的文献。

细节2:中文外文文献怎么区分?

有两个具体的方法:
第一个具体的方法就是在您申报书后面让您列出的具体的参考文献当中进行区分,大家一目了然就能看清楚您到底有多大比例的中文参考文献,有多大比例的外文文献。这个时候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您在文献综述当中可能提到了一百多位专家的两百多篇文献,您不可能在后面的参考文献当中都一一列举出来啊,因为它篇幅有限啊。

所以这个时候,真正列文献详情的时候,一定要择优、择要放在您的申报书当中。择优的意思就是选择那些最优秀的文献,引用最高的文献;择要就是要选择那些您认为最重要的国内外大小咖的文献。当然,我依然说,这只是小小的建议,不是绝对的标准哈,大家自己掂量着看看怎么写更好。

第二个具体的方法就是,在正文当中通过文献作者的名字体现出来,比如您提到的文献中可能会有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日本人等,那么这个时候您就用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方式把他们的名字写出来放在申报书的正文当中,评审专家扫一眼就能知道您这里面大致涉及到了多少国内作者、多少国外作者,甚至有些国内外的作者都有可能是他们的老熟人、老朋友。

细节3:还有很多文献综述常见的误区
比如,很多老师的申报书文献综述过于简单,一看就好像没怎么做学术史梳理一样,这类申报书倒是干脆,直奔主题去了,但是他省略掉的恰恰是最能体现他研究功底的一部分内容。所以,这些问题要回避。

还有些是有述无评,这一类的综述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也很辛苦,但是缺少评的部分,跟没述也差不多,就等于您辛辛苦苦画了一条龙,最后没画眼睛。这是何苦来着?您的字数再紧张,从哪儿也能挤出这一两百字的评论来吧。所以这一点也要高度重视。

还有一些申报书基本上就是简单的罗列和堆砌,况且况且况且况且况且都堆在那里了,这就是干的搬砖的体力活,最后砖搬过来了,他没把房子搭起来就跑去打麻将了。另外还有些人只列了作者及其文章,并没有综述他们的观点和结论,这也是不够的。

另外,也有些人把他的文献综述做成了有关名词的概念介绍和概念演变,这也是不行的。


来源:新传学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0qlBH51nWp9MRDfhJLdQ
编辑:陶鹏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