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采访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周榜追访|澎湃记者夏如初:暗访时要胆大心细,保持冷静

标题:“暗访被禁的狐貉肉冒充牛肉”,河北、山东回应了
作者:澎湃新闻影子调查队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5-03-15
“暗访被禁的狐貉肉冒充牛肉”,河北、山东回应了
又到“315”,又到全民围观的媒体打假春晚。澎湃的这篇报道,是对其当天稍早时候发表的调查报道《315暗访|你吃的牛肉可能是被禁的狐貉肉》的跟进,所以两篇必须得结合起来看。看后有这么几点感受。
一是涉事的政府部门反应很迅速。第一篇报道是10:55分发出的,第二篇报道是17:34发布,也就是说,在不到7个小时内,河北和山东两省的相关部门就分别进行了回应,表示已对事件展开调查。但后者在回应中使用的一个字眼,“舆情出现后”,多少反映出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对于“315”的态度——调查处置的目的,更多是为了“灭火”。
二是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中的一环。报道披露,据统计,中国狐取皮数量,山东河北合计占到72.9%;貉取皮数量,这两省更是占到89%。显然,这为本篇调查所关注的“狐貉胴体黑市”做了铺垫——其势必会成为下游产业链中的一环。
报道提到,私售狐、貉肉现象此前曾屡屡被媒体曝光过,当地政府部门查得也很严,所以暗访中接触的一些商贩警惕性都很高,但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个庞大的产业链,非但没有因监管的加严而被铲除,甚至有人在视频平台公开叫卖。显然,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是以罚代管、一罚了之。
三是这个被媒体长期关注的话题恐怕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地方政府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开展毛皮动物屠体饲料化利用试点。从2023年11月至2026年,试点周期3年。如今已经过了将近一年半,效果如何呢?从报道中看,显然不理想——连“养殖场取皮点装监控这个钱谁来掏”都还没一个明确说法呢。
所以,这篇报道有新闻价值吗?有!与老百姓关系重大吗?大!涉事企业会被严肃查处吗?会!今后山河两省的狐貉肉还会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吗?我想大概率也会!为啥?因为病根没解决呀。
另外,这篇微信公号文章下网友们的几个核心关切点:“关键是流向哪里了?炼出的油最后都是干啥的?这种动物肉吃了会怎样?”其实我也很关心。报道中有村民满不在乎地透露:“现在羊肉有羊肉精,狗肉有狗肉精,驴肉有驴肉精,加进去口味一改,啥也吃不出来”,那你我在火锅店、路边摊吃的那些嚼不烂的牛羊肉,会不会也可能是加了牛羊肉精的狐貉肉呢?遗憾的是,从这两篇报道中,并没找到答案。
最后,期待澎湃和其他媒体同行能继续跟进这个系列报道,坚持不懈,深挖到底,帮网友们和我解开谜团。就像最近不少媒体呼吁的:维护消费者权益,不止“315”,更要“365”。(资深媒体人余瀛波)
中国皮革协会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貂、狐、貉取皮数量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养殖貂狐貉胴体达1076万个左右,估算10多万吨。这些胴体有的被制成假牛肉干、冒充狗肉端上餐桌。除流入食用领域,多名狐貉胴体流动链条从业人士称,大量狐貉胴体经炼油厂流入食用禽畜饲料产业链。
3月15日,澎湃新闻的报道《狐貉胴体黑市:未检疫禁食用狐貉肉销往多地,或冒充牛羊兔肉》,披露了胴体流转细节:有肉贩公开叫卖国家严令禁止食用的狐貉白条(去除内脏和皮下脂肪的胴体),还库存了几十吨已经分割好的狐貉腿,称可冒充牛羊肉、狗肉等。
报道发布当天,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同针对相关事件开展调查,调查结果以官方通报为准。
这个结果,符合澎湃新闻记者的预期吗?在整个暗访过程中,记者又是如何一步步突破成功、拿到素材的呢?以下是“磨稿子”与记者夏如初的对话。
这篇报道署名是“影子调查队”,你能介绍一下这个团队吗?
夏如初:之前大家可能也看到过“影子调查队”操作的相关报道,团队成立的背景是澎湃新闻系统性变革首批推出了24个工作室,影子调查队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影子调查队”依托澎湃新闻调查新闻部主力团队,以深度调查、暗访为主,主要承担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任务。
为什么叫影子调查队呢?我们部门负责人觉得,做新闻调查,就应该像影子一样,紧贴事件核心,紧追新闻进展,做到与新闻形影不离。就像我们影子调查队的那句slogan:探寻真相,如影随形。
这篇选题是如何获得的?
夏如初:食品安全一向是关注的重点。最开始其实并没有瞄准狐貉胴体这个选题,而是想做一篇关于合成肉卷的报道。搜索发现,山东有些地方疑似存在合成肉问题,进而发现大约在10年前,媒体报道过狐狸肉假冒羊肉卷的情况。我们认为,这背后的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风险,更值得关注,公共价值更大,决定以回访的方式去调查。当时没有任何线索,也不知道选题能否落地,带着期待和焦虑就出发了。
你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夏如初:狐貉等皮毛动物的取皮季,大致是11月底至12月,而我们的调查从2月底进行,市面上基本已经没什么动物胴体。在淡季做这篇报道,很难获取到狐貉肉分割、炼油、做饲料等有冲击感的画面和证据,难度很大。
你觉得这个选题的社会意义在哪里?
夏如初:绝大多数读者可能更关心个人健康风险。这些未经检验检疫的胴体流入市场,可能携带病原体,很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狐狸,即便是被取皮后,皮下埋植的固体激素仍有残留。调查期间,受访者们提及分割后的胴体流向广东、广西等全国多地,被加工充当羊肉、狗肉等,甚至在一些农家院,冒充獾等野味。唐山一肉贩子称,自己卖出的狐貉肉在南方被当兔子肉卖,到了北方就做成了牛肉干。
更重要的是,存在疫病传播风险。从养殖、屠宰、运输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滋生人畜共患病、甚至成为新病毒和变异株的来源。
在报道中,我们对涉事暗访对象了化名处理,也没有点出精准地址,目的是不希望仅仅处罚个人,而是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开展行业整治。
采访之前,你做了哪些前期准备?
夏如初:前期主要是查阅相关法规、过往报道,大致有个方向。出发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调查方向和选题落点。
最开始,我们预想呈现狐貉胴体分割后流向餐桌的情况。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大量次等胴体(如病死的、久置不新鲜的),被炼油炼渣做成禽畜饲料的情况很普遍。按相关规定,毛皮动物胴体禁止用于食品、饲料加工等原料。但相比分割食用,饲料问题似乎一直都隐在水下。所以我们又花了不少功夫,冒着风险,去接近油贩子、暗访黑炼油厂,努力把报道做得深刻一点,全面一点。
整个采访过程你大概花了多长时间?是几个人完成的?
夏如初:我们是两个人,各自构建人设,互打配合,总体比较默契。从采访、写稿到剪辑,整个周期差不多15天,时间很紧,全程超负荷工作。采访9天,辗转了两省四个地级市,白天暗访,晚上复盘、整脚本,有几天半夜2点还在赶路,凌晨4点还在听录音。期间,部门领导也密切关注我俩动向,随时讨论调查进展和方向,提供了很多帮助。
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夏如初:我们在这9天,共采访了近30人,包括养殖者、肉贩子、油贩子等黑灰链上的参与者,都是我们到了当地后才接触到的。其中一些“圈内大佬”,手握一定的资源和势力,非常狡猾和警惕,其中2人还有案底,所以每说一句话、每一次见面,都要特别小心谨慎。
比如,我们想让唐山一名有案底的肉贩子带去冷库看大货,他最开始严词拒绝,后来同意了,但要求坐他车,不能拿手机、不能发定位。原来冷库藏在一偏僻农户家里,极其隐蔽。肉贩子等3人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幸好和搭档比较默契,还是趁机掏出手机拍到了一些画面,发了定位。现在回想,确实很危险。
刚才你提到暗访过程中记者会先设定好一个人设,然后再去采访。在立人设这方面,你有什么经验分享给大家?
夏如初:其实也没有特别的技巧,胆大心细,保持冷静。女记者不能太端着,谈吐尽量接地气,否则对方很容易起疑。
不少有过暗访报道经验的记者会反馈说,报道发出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欺骗”“出卖”了信任过他们的采访对象,内心会产生一种不适感。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夏如初:这个情况也一度困扰我。像去年,做了有关非遗传承人敛财的暗访调查,报道刊发后的几个晚上,暗访对象陆续发了近100条信息,诉苦、求情,希望删稿,当时感觉压力很大,我还和部门领导反馈这个情况,帮我心理疏通。这次采访中,一个肉贩子为人豪爽,出身让人同情,但不得不写。
现在我已经慢慢接受这种不适感,尽量不多想、不深想,把公共利益和价值放在第一位。
关于暗访报道,你认为哪些环节是需要重点注意的?
夏如初:要把握好采访的度,特别要注意避免引导式提问,也不要预设结论。受访者可能会夸大事实,或前后出现矛盾,有时难以甄别,要多信源交叉验证。
对于这篇报道,你有感到遗憾的地方吗?
夏如初:最大的遗憾还是因为淡季,没能直接拍到他们现场分割、炼油的情况,也因此导致一些采访内容无法呈现。但听到行业专家说,“你们是目前为止,国内第一家对皮毛动物乱象做深入调查的媒体”时,还是感觉很有意义。
这篇报道发出后,你觉得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夏如初:坦白说,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预期。3·15发稿后,报道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河北农业农村厅当天回复称,将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同展开调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方面表示,舆情出现后已迅速派员赴现场处理,联动相关部门成立调查组。
但我们此后多次联系,两地还没有作进一步回应。正如我搭档所言,媒体只是引子,监管部门才是正主。希望有关部门真正重视起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有效遏制此类乱象的滋生和泛滥。


来源:磨稿子(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14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媒:拍摄“特朗普遇刺照”记者被禁入白宫

本文转自【环球时报新媒体】;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3月27日报道,去年7月13日,正竞选总统的特朗普在“未遂刺杀”事件中耳朵被子弹击中,美联社摄影师埃文·武奇一边躲避枪手的子弹,一边拍下了那张特朗普面带血迹、挥舞拳头的著名照片。但在过去6周,由于美联社拒绝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行政令将墨西哥湾称为“美国湾”,特朗普决定惩罚美联社,武奇等人被禁止参加白宫的活动。


当地时间3月27日,美联社敦促法官恢复让其记者参与在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武奇在联邦法院出庭作证,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禁令)对我们伤害很大,”武奇说,美联社的白宫报道团队近期错过了很多新闻事件,包括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争吵,以及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访问。“对于一名摄影师来说,无所事事地干坐着,这段时期很艰难,”武奇说道。
报道提到,今年2月特朗普下令针对美联社实施禁令后,美联社向法院申请针对禁令的紧急限制令,但被法官初步驳回。27日在证人席上,武奇向法官介绍了他的日常工作状态,并强调美国媒体对总统的报道是以秒为单位计时的,如果比竞争对手晚一点发布照片,都会被视为失败。武奇说道:“法官先生,这会要了我们的命。我们正遭受毁灭。身处(新闻事件发生的)房间内至关重要。”
按照这名摄影记者的说法,禁令颁布之前,如果是去白宫拍摄,他会携带三台便携式互联网设备,分别来自不同的移动网络服务商,以确保不会耽误他发出照片。但是,如今美联社被禁止参加涉及美国总统的多场重要活动,这家通讯社被迫只能依赖其他新闻机构的报道。武奇本人持有白宫记者证已经21年,2008年他还曾抓拍到另一张著名照片:一名伊拉克记者突然向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扔鞋子。


来源:环球网

编辑:张家乐

143#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今天,我给小米的雷军先生打了10次电话……


  2025329日,小米的新能源汽车SU7在安徽境内发生了一起惨烈事故,三位年轻的女大学生全部遇难。
事件在今天才引起轩然大波。
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里,我想起的是去年11月,国家消防救援局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段表态。当时这位指挥长说的是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



我又想起在去年年初,各方面为小米汽车造势时,我发出来的疑虑:



必须说明的是:我没有能力代表任何品牌的利益,也没有能力去“黑”哪个品牌,我是真心为这几年来,小米多款产品的质量差劲而感到痛心。
很多年前,我就有了小米董事长雷军先生的通讯方式。我决定给他打个电话问一问,做个采访。
然而,他的手机一直是占线的;然后,我换了几台电话,又给他拨过去,从今天下午到晚上,总计打了10次,一直是占线——我想,他应该是屏蔽了所有的陌生来电吧。
于是,我给他发了很长的短信,向他请教几个问题;同时,我把这些问题,也通过电子邮件,向雷军先生的两个电子邮箱发去了。
我不知道雷军先生会不会看到。
索性,我把这些问题一并发在这里吧:

尊敬的雷军先生:
您好!
我是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李微敖。冒昧打搅您了!
此次来信是想请教您:
1,对于2025329日,发生在安徽境内的小米汽车事故,请问您有何评价?
2,小米公司现在是否已经联系了3位遇难者的家属,下一步,小米公司是否可能会做出先期的赔偿?
3,就在329日,您本人对于客户在小米亦庄超级工厂店试驾ultra遇到的小问题,做出了道歉。对于这起有3人遇难的悲剧,您是否也会公开道歉?
4,这十几年来,我用过小米公司十几种产品,真心认为,大概从2021年左右开始,小米各个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差。我发现,身边有同感的朋友也不少。请问这是为什么?
5,此次事故之后,您及小米公司,是否可能全面审视公司各系列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是否可能调整公司的发展计划,尤其是汽车的发展计划?
6,这几天,您是否可以安排时间,接受我的当面采访?
    期待您的回复。谢谢您!
  顺祝
商祺
                               李微敖 上

就在刚刚,我看到雷军先生在网络上的公开表态。我认为,这些文字是由他的公关团队、法务团队等等很多人“打磨”而来的,因而显得并不是那么“真实”、“有温度”。
所以,我依然希望雷军先生能够接受我们面对面的,不设任何问题限定的采访,以诚恳地回应此次事故以及对于小米公司种种其他事项的疑问。
小米是一家备受关注的公众企业,也是中国不多的堪称“国民企业”的公司之一,这几年来,雷军先生也声誉日隆,甚至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在这样的惨剧面前,在这样的公共事件面前,雷军先生,你能否真正地站出来?
悼念这次事故的遇难者,并祝福,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驾驶,能够发展得更安全、更令人放心!


来源:李微敖公众号
编辑:梅镕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