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分析 基本介绍: 《新闻与传播研究》创办于1994年,初为季刊,2013年改为月刊,其主办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该刊以“透视新闻、解析传播、专注研究”为办刊理念,偏重对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学理性研究。 一般每期7篇左右,页数为15—20页左右,字数不超过两万字。 实行网上投稿,在线投稿系统网址为:www. xwycbyj. Org (具体投稿要求可见其每期最后注明及微信公众号: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 栏目设置: 作者合著情况: 允许硕士研究生合作,也有与本科生合作。一般不超过3位作者。 主要主题: 建设性新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社交媒体、新媒体、社会化媒体、媒体深度融合、国际传播、新闻专业主义、舆论、5G、人工智能、算法、短视频、社群化传播、新闻传播教育。 基金支持: 一般都有基金支持,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为主。 结构特点: 一、分析样本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01期至2021年03期,共检索文章7篇,剔除综述型文章,共6篇。 其中3篇使用实证方法,3篇使用诠释方法。 1、泛化与偏见:算法推荐与健康知识环境的构建研究——以今日头条为例(实证方法) 2、“信息茧房”学术场域偏倚的合理性考察(诠释方法) 3、微信朋友圈的虚假健康信息纠错:平台、策略与议题之影响研究(实证方法) 4、网络违法信息传播次数作为入罪标准的困境与出路——基于 186 份刑事裁判文书和相关司法解释的思考(诠释方法) 5、绘制知识版图:在线知识分享系统的知识协同构建(实证方法) 6、“通知—移除”抑或“通知—拦截”:算法时代的选择(诠释方法) 二、期刊结构总结: 搜索关键词:人工智能、算法 搜索年份:2020年01期-2021年05期 共检索文章7篇,剔除综述型文章,共6篇。 其中3篇使用实证方法,3篇使用诠释方法。 1、泛化与偏见:算法推荐与健康知识环境的构建研究——以今日头条为例(实证方法) 2、“信息茧房”学术场域偏倚的合理性考察(诠释方法) 3、微信朋友圈的虚假健康信息纠错:平台、策略与议题之影响研究(实证方法) 4、网络违法信息传播次数作为入罪标准的困境与出路——基于 186 份刑事裁判文书和相关司法解释的思考(诠释方法) 5、绘制知识版图:在线知识分享系统的知识协同构建(实证方法) 6、“通知—移除”抑或“通知—拦截”:算法时代的选择(诠释方法) (一)实证类: 1、整体架构 ①引言: 开篇介绍现实研究背景——学者关注点、学者研究点——研究可推进点——本研究的目标 ②关键概念与理论框架/文献综述 ——厘清研究可推进点/提出研究问题 ③研究方法与设计 ——研究设计(数据搜集、研究方法)、实验过程、测量 ④研究发现/数据分析 ⑤结论 整体而言: 1、实证类具有明显写作规范与方法运用规范 2、在文献综述中提出研究假设或研究问题——体现研究意义 3、虽然是实证类,但非常注重结论的探讨——结论为重点内容 (二)诠释类: 1、整体架构 ①引言: 开篇介绍现实研究背景——学者关注点、研究点——研究对象的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研究可推进点)——本研究的目标 ②整体逻辑: 现状(困境)——原因——解决路径(现实考量) ——段落间逻辑性强、强调过渡连接(问题间的逻辑)。 举例: 1、“通知—移除”抑或“通知—拦截”:算法时代的选择(诠释方法) 内容提要:进入算法时代,自动化的通知与移除容易造成网络信息的过度删除; “通知—拦截”规则能够更有力地打击版权侵权,但也可能加剧已然凸显的信息过度移除,将合法公众言论、正当新闻报道以及基于合理借鉴的文艺创作等拦截在互联网之外,对网络空间内意见交流和知识分享的威胁更大。基于网络服务商之间在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上的差异,无差别适用“通知—拦截”规则易对中小规模服务商的发展造成抑制,不利于商业模式及技术创新,进而妨碍信息传播与公众表达自由。当下较为理想的方案是保留“通知—移除”规则作为平台责任基本制度,同时,围绕着提高算法识别精度和打击恶意侵权对制度体系加以适当微调,有针对性地课以主动拦截义务等。 关键词:“通知—移除”规则“通知—拦截”规则 算法版权保护 表达自由 开篇介绍现实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的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研究可推进点)【4个自然段】 一、算法时代 “通知—拦截”规则的创立【历史梳理】 【1个自然段引入】 (一)“通知—移除”流程的自动化【提出流程使用的不同客体】 1. 版权人对算法程序的使用【客体1】 2. 网络服务商通知受理与处置的自动化【客体2】 (二)“通知—拦截”规则的产生【一个自然段过渡】 【对“通知—移除”流程的反动——“通知—拦截”规则产生】 【以三个视角进行考察:算法可靠性、纠偏有效性、中国语境下的考量】 二、“通知—移除”还是“通知—拦截”: 对算法可靠性的考察 【一个自然段引入算法出错——算法可靠性】 (一)不准确的算法识别【运用事实、数据例证】 (二)算法错误的成因分析【运用事实例证】 三、“通知—移除”还是“通知—拦截”: 对纠偏机制有效性的考察 【一个自然段过渡——针对新情况提出新问题】 (一)第一道纠偏机制:服务商审核【服务商如何审查——对服务商有何影响(加重网络服务商的过滤义务)——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平台进行更加广泛而严厉的移除)】 (二)第二道纠偏机制:反通知程序【反通知程序的作用及应用现状(较少应用)——原因】 (三)小结【一个自然段——总结1、2——要实现很难】 四、“通知—移除”还是“通知—拦截”: 中国语境下的考量 【一个自然段引入】 (一)“通知—拦截”规则: 加重算法错误的可能性【说明国内外现状——具体说明国内情况——以国内事例例证——说明“通知—拦截”规则的缺憾】 (二)“通知—拦截”规则对版权保护的单方面强调【说明该预案之的支持理论——由此发展的条例——针对具体对象(版权人)而言,所产生的不良效果】 (三)普遍的自动拦截义务不利于互联网市场发育【“通知—拦截”规则加大网络服务商运营压力、对信息传播造成妨碍——各自运用国内事例说明——举例国外是如何做的】 (四)小结【对我国版权保护的制度实践进行总结——有积极作用,但也需补充】 五、结语【研究背景(大总结)——分散为两个小总结——提出理想方案建议】 2、微信朋友圈的虚假健康信息纠错:平台、策略与议题之影响研究(实证方法) 内容提要:虚假健康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行,对人们的健康观念与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纠正虚假信息或谣言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健康传播的重要议题。该研究基于微信朋友圈的平台特性,从个人信息处理的心理视角出发,通过实验法操控不同健康议题的不同纠错策略,并考察了纠错效果。研究发现: 在纠错效果上,在微信朋友圈,只要提供纠错信息,不论采用什么纠错策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人们错误的健康观念; 在纠错策略上,无论是科学论证或者个人叙述的内容表达,还是算法推荐或者好友推荐的发布方式,影响力相差无几。微信朋友圈塑造的熟人社交网络或是导致人们对好友科学纠错信息持有高信任度的原因。越是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健康议题,纠错效果越好。研究同时指出,在影响大众健康观念方面,个人的媒介素养是比纠错策略更有效的因素。论文进而提出,在个人信息处理、社交网络的 建立、社会信息生产传播等层面上探讨实现有效互动,将有助于共同抵制虚假信息的侵入。 (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发现——研究结论) 一、引言 开篇介绍现实研究背景——学者关注点、学者研究点——研究可推进点——本研究的目标【4个自然段】 二、研究框架与问题假设【文献综述中提出问题假设】 (一)社交媒体的纠错策略 1. 常见的纠错方式【①现实的社交媒体平台、控制实验:算法纠错、社会纠错;②现实场景:好友的社会纠错:援引专家说法或第三方事实、社会纠错】 【一个自然段总结、评价——说明本研究主要研究范围:: 科学算法纠错、科学社会纠错、叙述算法纠错、叙述社会纠错。从现实考虑,叙事算法推荐,即平台系统依靠算法自 动推荐叙述纠错信息,目前在社交媒体中非常少见,故不纳入本研究范畴】 2. 平台特性与纠错效果差异【社交媒体的4大特性——以世界上几大社交媒体举例(脸书、推特等)——微信:立足于中国独特的人际关系网络特征——不同社交媒体有所不同——研究目标】 ——提出两个研究假设 H1a : 相比控制组,微信朋友圈中采取纠错策略能够减少人们的错误健康观念。 H1b : 微信朋友圈中采取不同纠错策略,人们的错误健康观念减少有显著差异。 (二)信任评价与健康纠错 【信息真实、可信的重要性——可信度的属性:主观评价——影响个人信息处理】 ——提出两个研究假设(其中一个为中介) H2a : 人们对微信朋友圈采取的不同纠错策略———科学算法纠错、科学社会纠 错、叙事社会纠错的信任评价有显著差异。 H2b : 微信朋友圈的纠错策略的效果不同,是因为信任评价的中介作用。亦即, 人们信任度越高的纠错策略,纠错效果越好。 (三)纠错策略与议题类型 【纠错的困难——个人信息处理的极端方式:中央路径和周边路径】 ——提出一个研究假设 H3 : 健康议题的类型将会调节不同纠错策略所导致的纠错效果。 (四)个人媒介素养与健康纠错 【媒介素养的历史发展——以往研究所提出的研究结论——微信朋友圈的特殊性——提出新研究问题】 ——提出一个研究问题 RQ1 : 在微信朋友圈,个人的媒介素养和所采用的纠错策略,是如何影响纠错效果的?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1、具体介绍实验方法(控制实验法-网络实验) 2、介绍被试、实验过程、实验事件(样本描述统计)、具体实验议题解释(议题的可操作性与重要性) (二)实验过程 1、介绍具体实验过程(预测试——正式测试:科学算法纠正组、科学社会纠正组、叙事社会纠正组、控制组) (三)测量【对应研究框架部分】 1.纠错效果 2.信任评价 3.个人媒介素养 ——列出三个维度各自的测量题项,并列出kmo、克隆巴赫阿尔法系数、均值与标准误差——说明题项的维度合理性与可信度。 四、数据分析 介绍主要分析方法: 1、单因素方差法(ANOVA)——通过表格列出数据并附以文字描述——是否支持研究假设 2、中介效应分析(主效应分析)——通过表格列出数据并附以文字描述——是否支持研究假设 五、结论与讨论 阐释研究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本研究的独特性(中国特色)——研究主要发现——研究重要性(学理、实践层面)——研究结论的多重视角阐释——可进一步拓展的研究点 一般特点总结: 1、标题:以3级标题为主,较为规范。 2、有较为详实的文献综述 3、一篇论文需要45-60个参考文献,英文文献超过一半比较合适。 4、比较注重基础性研究、注重理论框架 编辑:何晓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