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艘船沉入海底
当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
他们为何离去
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
当一辆车消失天际
当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
他们为何离去
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
这首《后会无期》,反复听了几十遍。从舟曲县扶贫干部和4名记者下乡坠河的消息一传出,就反复听。
听到深,听到会哼。
感觉再也没有更合适的歌词,适合描述这场这场“灾难”。它是一次灾难,而不是事故,这个灾难,来自于人性。
事情不复杂,和以往树典型先进的人物素材类似。
10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干部与4名记者下乡途中坠河,其中2名记者确认遇难,另外2名记者依然失联。
根据甘肃舟曲县县委宣传部消息,10月7日晚,舟曲县扶贫办与4名记者下乡开展工作后返回县里时,途经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车辆不慎坠入河中。截至目前,仍有2名记者失联,司机已经脱险,舟曲县扶贫办主任张小娟和另外2名记者已被打捞上岸并确认遇难。
舟曲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透露,这4名记者均是舟曲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平均年纪仅有二十八、九岁。
目前已知的信息,是扶贫办主任张小娟张小娟的个人详细信息和履历。仿佛这就是设定好的议程一样,只要一出现类似情况,后方宣传的人员就会按照一种既定程序,翻出简历、背好台词。
可记者的名字呢?他们难道不该有名字?或者说,人都还没找到,这边就又要开始表彰大会了?
太冷漠。看不下去。
扶贫干部当然值得惋惜和同情,可谁又不是呢?也接触过不少扶贫干部,也对他们工作的环境和生活,表示同理和尊重。他们中,有些徒步几十公里到山上,有些吃干粮住瓦房,生活确实苦,没有报道中那么光鲜亮丽。
出于个人情感,不免想问一句,为何记者在这场“灾难”,不能有名字?虽然,深知其中的道理,记者作为所谓的“时代记录者”,很大程度上已经沦为陪衬,记录只是表面光鲜,更多时候是在为他人穿花。
按照当地宣传部的说法,连问一句记者的个人信息都需要统一宣传口径,那这样。我就觉得这群人未免太过于把自己当回事了。
我想起一段扶贫一线的经历。那时刚刚逢雨季,坐的小客车穿梭在山路上,颠簸得让人不想讲话,左边是悬崖,右边是晃坡,要是一个不留神,车子栽下去,恐怕结局难料。
会不会和现在舟曲的结果一样,哪管你是不是记者,哪管你是不是在工作。出了事,谁都不记得你曾经做过什么,或者你能做什么,人们只需要知道,车上如果有干部,那么这个干部一定是个先进人物,生前做过很多好人好事,获得过各种荣誉。
然后,就是开始表彰个人、慰问家属,从此,当地多了一段扶贫佳话。可那个记者呢?他是谁,他从哪里来,他又往哪里去,谁在意呢?
还好,我下乡,不喜欢和干部们一起。所以我坐的车里,一般都没有模范和代表,不然真遇到这种追河坠车的事,哪怕是死了,也没人会想起你的名字。或者,知道你的名字,但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说一段压抑了很久的话。
记者,作为职业哪怕不再那么“强势”,但至少,它不是给某一部分人的陪衬,也不是为了整天给大家唱歌表演舞蹈。同样都是人,扶贫干部下乡就是“最美”“最好”,而记者呢?
可能有人会说,记者就是天生的做好事不留名,这就是最好的操守吧!去TM的做好事不留名,很多时候,要是没有记者,哪儿来的那么多先进?很多时候,要是没有记者,哪里发生了什么事又如何知晓?
别以为你现在捧个手机,刷个微信朋友圈、头条抖音就是时代弄潮儿了,拜托,这都9102年了,以前得那一套能不能别拿到现在说?
宣传归宣传,新闻归新闻,大家都是为了工作,都是一片汪洋中的一滴水而已,哪怕你先上船,也请多点儿良心,给别人一条绳子,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船何时会翻。船之外,还有没有更大的船,或者海。
记者,应该有名字,这是基于职业和人性的要求。
可惜,甘肃这次意外发生过后的人物处理,都是扶贫干部在前,记者在后。
一个有名字,几个无名字。一个功勋卓著,几个默默无闻。
他们消失在了河里。
成了谜。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xIM2ty91ExsH2-c7eiMSQ
编辑:陈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