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全国社科基金项目申报量和中标率中标率:
重点项目282/1706(16.5%)
一般项目和西部项目2575+481/19260(13.37%,15.8%)
青年项目1062/7087(14.98%)。
总的来看,全国的中标率在15%左右。而且从最近联系3年来看,中标率稳定在14%以上(含西部项目)。其中,高校、社科院、党校、军队、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等五大社科研究系统中,高校申报24684项,占申报总数的88%,遥遥领先,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力军。社科院申报1157项,数量少,但中标率高,中标率大体在25%左右。党校系统申报1325项,数量少,但中标率也不低。军队系统申报357项,由于特殊原因,一些敏感项目不适宜申报。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申报530项,数量少,但中标率较低,这与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有关。
一、选题方面的问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导向性、权威性和示范性作用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还是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重大攻关项目更是如此。选题指南一般源于以下两方面:
一是由相关决策部门命题,这一类项目往往会通过重大攻关项目或者重点项目来体现,这一类项目对策性研究相对多一些,命题者往往会集中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
二是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提供。这一类选题主要是各学科基于学科发展进展提出的基础性、前沿性或者探索性选题,一些是出题者本人近期关注的研究领域,也有不少是研究者基于对国家意志的理解所出之题。
申请各类基金可以参考选题指南,也可以自主选题,无论如何选题,都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其一是选题的政治正确问题。
虽然我们常常听说,选题无禁区,研究者可以自主研究,但国家资助的项目,绝不会支持任何敏感性选题。本人曾连续三年申请表达自由方面的自主选题,每次都石沉大海,最后了解到这类选题往往因为敏感,根本上进不了通讯评议专家的手上,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开始便拿掉了。至于那些选题是敏感性的,就只有大家凭感觉想了。
其二,部分课题选题不够新颖,问题导向不明,缺乏时代性
新颖的选题一般包括四类:一是尚无人涉足的研究领域或选题;二是学科前沿的理论探讨;三是老问题的新研究视角、新材料发掘或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四是海外新理论、新观点的引进与推广。其中第一类最具创新性,属于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甚至是创立新学科的研究项目,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价值,申报这样的课题立项可能性最大。因此,在确立选题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查阅和以往立项信息查询,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从事重复性研究。同时,通过文献查新和信息查询,还可以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和现阶段的研究热点,这对于确定研究选题与研究方向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2.概念不准或概念界定模糊,语言学术性不强
XXX意识形态XXX之路XX人员利益冲突问题研究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其他利益?
3.选题太大,涵盖内容太多,或时间跨度太大专家感觉研究者无法驾驭
除非是重大攻关项目,选题切口尽可能小一点,如果要做成一本专著,类似于一篇博士论文的容量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一个选题能够写出三篇左右的相关论文就是比较好的选题。
4.选题太小,涵盖内容太少
如果范围太小且缺乏特色和深度,中标的可能性就很少了。因为是国家层面支持的项目,一般情况下不会支持某一个区域的选题内容,比如说某某地市的地方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之类就太小了。同样,做一个微信标题制作的东西也不会入选的。
5.选题指向不明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评审会,一位评审专家就指出一个选题是“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若干问题研究”指向不清晰。
6.选题上缺少理论嵌入、地域嵌入、领域嵌入,不能体现申报者的比较优势
虽然不少选题的倾向是做对策性研究,如新闻传播领域早些年热衷于舆情分析,近些年讲媒体融合和对外传播问题,这类研究对策性比较强,理论创新的可能性不大。但除此之外,大量的选题是希望在理论是有所创新的,即使是关于某某领导人的什么思想研究(每年申请指南中都会有大量的选题,且立项比例也比较高),也是期望对领导人的只言片语做理论化梳理和提升。最经典的例子是当年衣局长提炼出“三个自信”的理论体系,理论抽象比较好,显提相当的高大上,上必好蔫。
7.选题缺少前期成果支撑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评审专家,都一定很在意前期相关成果有多少,但有比没有好,因为有表明申请人对这一研究选题熟悉,立项后做得比较好的可能性大。如果真没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建议提供自己最满意的研究成果,让专家能够看到你的研究能力。
8.选题意义
一般而言,对选题指南上的题目,不需要讲太多的选题价值(但仍然是要写的),而自主选题要相对多讲一些。
(1)对课题意义强调过分,没选中的项目中有1/5的都强调诸如填补空白、在国内独创等;
(2)意义过于宏观,究竟有什么意义,看不出来;
(3)意义过于庞杂,仅意义一项就写了1-2千字。因此,最重要的或者比较好的做法是对意义有具体说明,如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究竟有什么意义,或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什么贡献等。
二、研究现状述评问题
研究现状往往是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来呈现的。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
一般而言,它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是综述: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梳理该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观点与研究方法等,给人一个清晰的知识地图;
其二评析。仅仅做文献的梳理是不够的,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1.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几乎没有述评
文献资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物质基础,选定综述的题材后要大量的搜集和阅读有关的中文和外文文献。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一些申报者在研究现状的写作时,缺少综、梳、述、评;简单罗列文献,缺少观点梳理简单罗列,重要学术流派和观点把握不到位,不全面,对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缺乏全面准确深入和简明扼要的清理与总结。
2.研究现状述评不对题,不全面
不是述评前人的研究状况,而是介绍有关名词概念;述评前人研究状况时过于笼统,没有实质性研究,或仅罗列了某些书,没有阐述其观点与申请者本人的观点有何不同,从而体现其研究的重要性。
3.内容安排不合理
活页论证要求7000字,光概念介绍占4000字,显然是不合适的。
4.文字不够准确、精炼,表述清楚、明白
最重要的或者比较好的做法是对国内外同领域中的代表作都能提及,对其观点都有述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要进行学术创新,做好学术积累工作是基础。所谓学术积累,就是要把握本课题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所达到的水平,要对相关的研究成果及其得失进行全面、准确、深入、具体和简明的清理与总结以及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课题论证达到高于国内外学术界所研究的水平,也说明你确实下了一番工夫。如果你的课题论证报告低于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所达到的学术水平,你的课题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很大。全面,体现为全面掌握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概况、进展和水平,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所了解,即“谁在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何种成果——研究得失”;准确,表现为评价符合事实,恰如其分;深入,体现为能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实质;具体,体现为提供的信息(如数字、论著等)比较具体;简明,体现为表述具有概括性、简洁性和明晰性。
三、研究内容方面的问题
1.有的提出研究设想,但没有提出研究观点
2.有的写上了整本书的框架,关键在于通过主要内容体现申请者的主要观点
3.有的主要观点缺位,以研究思路与方法代替观点
4.有的主要观点不鲜明,只是一般的论述,没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5.研究内容过于庞大,主要观点根本无法表达
6.定位不准;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搞不清。基础性研究,应主要在开拓性和原创性上下工夫;如果是应用研究,应在针对性、实证性和对策性上下工夫,应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如果是综合研究,应在学科交叉研究上下工夫。否则,你的整个课题的论证就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用力不到位。
7.问题不明晰
没有弄清课题身着重分析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重点、难点问题,缺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课题论证;研究任何一个课题,都要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申报人应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整个课题论证的重点应放在所要分析和解决的几个问题上来。
8.研究方法不具体,简单罗列,没有针对性,不能确定自己究竟要用哪种方法
比如,综合研究法,交叉研究法;要明确提出适合于本课题本身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对象或研究课题的本性,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课题,其研究方法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课题论证时,不能仅仅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应提出研究本课题所要运用的具体方法。否则,评审专家认为你不懂学术规范。比如,文献学方法、历史辩证法法、科学和价值统一方法,就很重要。
9.研究角度缺乏创新,缺少自己独到的见解
什么是创新,可以见仁见智。美国的菲利普斯教授把博士生论文的"独创性贡献"——创新,归纳为十五种类型,多少有一些参与价值。我基于课题申请的差异,对他提出的十五种创新类型略作改编为如下14种:
(1)第一次用书面文字的形式把新信息的主要部分记录下来,这可以称为“发现”;
(2)在前人的基础上的独创性前进;
(3)在并非独创性的科研工作中,提出一个独创性的方法、视角或结果;
(4)提出的独创性的观点、方法和解释;
(5)在证明他人的观点中表现出独创性(方法、途径等);
(6)在进行前人尚未作过的实证性研究工作(对前人提出的假设的实证性研究,或新的实证性方法);
(7)首次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性表述(首次相关性研究,同样是独创性成果);
(8)使用已有的材料作出新的解释(对前人发现的现象、试验结果做出新的解释);
(9)在本国首次作出他人曾在其他国家得出的实验结果(被封锁的实验方法、科研成果);
(10)将某一方法应用于新的研究领域;
(11)为一个老的研究问题提供新证据;
(12)应用不同的方法论,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研究方法的创新);
(13)注视本学科中他人尚未涉及的新的研究领域;
(14)以一种前人没有使用过的方式提供知识。
10.课题缺少核心观点且创新性、当下性不足
一个课题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学术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学术创新。学术创新首先体现在学术观点的创新。要达到学术观点的创新,同时必须研究新问题,使用新方法,运用新材料,进行新论证。由此,在进行课题论证时,要用一定的篇幅充分说明其研究成果的创新价值——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新材料、新观点、新推进、新突破和新论证。
11.论证不充分
三言两语或寥寥几百字,内容详略安排不合理,头重脚轻,难点重点归纳不准,创新点概念含糊。研究框架不合理,流程图编制缺少科学性,规范性不足、逻辑不清,重点不突出,层次安排不合理。
12.口语化的表述习惯,学术规范性不强
缺少学术语言,学术含量,语句不通顺,文字不流畅,表述不精当。甚至有别字,白字。
13.研究内容太多
5-6条甚至7-8条,一般2-4条比较好。研究内容表述不清晰,逻辑性不强。
14.研究内容写成结项报告,核心内容不突出
要让评审专家看清楚你的研究逻辑、结构、理论观点和具体的研究手段等等。有人申请者会列出章节,有的没有列出来,这都可以。
15.研究内容与题目不相关或相关度不高
16.参考文献不具备权威性
层次低,不全面,有疏漏,最新研究成果少,有些参考文献主题是时间较远研究专著,甚至教材。国外参考文献少,或权威性不足,个别老师将自己的论文作为参考文献。最好要有2015年第一期的相关研究论文;外文资料最好用外文列出。所以,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来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如果遗漏一些代表性和权威性参考文献,评审专家就可能认为你的工作做的不细致、不认真。
四、课题组成员方面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结构层次不合理
人数太多或人数太少,合作单位超过三个,有些达到六个,地域分布太广,现实中不易集合共同研究问题。应用研究缺少管理部门,实践部门人员参与。
2.有些成员的研究成果与课题不相关,不能支撑课题研究
3.课题组成员的构成是衡量课题组综合研究实力、能否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和能否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
在以往项目申报过程中就曾发生过申报人员选题较好,课题论证也不错,但课题组只有申报者一个人,或者成员综合水平较低而未能通过的情况。最好老中青三结合。应注意满足以下条件:(1)学历高、职称高;(2)在某一问题上有研究、有影响;(3)结构合理(学科结构;知识结构;部门结构:理论工作者;决策工作者;实践工作者)。注意:青年项目课题组成员年龄也不得超过35周岁。
五、其他问题
1.前期成果不能支撑课题研究,或与研究课题不相关
2.负责人没有写清自己具备课题研究的三个条件
(1)有能力(资质、经验),有条件(空泛的写有计算机,有图书馆,有资料),在研项目多很难保证有时间。
(2)有比较优势(地域、行业)。
(3)在课题涉及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地位。
3.经费预算不合理,例如调研费过高,年度支出不合理,或申报经费过少或过多
4.格式不规范,字体不统一,装订不规范
5.个别成员超项
6.为与相关课题组成员沟通,超项,在读博士申报需要导师批准
7.学科归属不当或有偏差
所申报的选题不在资助学科范围内或选题的主体部分不在该学科范围内。
8.对创新点和特色凝练不够,表述不准确
9.申报书中存在错别字等低级错误
这是申报材料中的大忌,如描述非第三人称事物时用了“他们”(本该是“它们”)等等。从国基金通信评议专家评审反馈意见中,可以发现,许多专家特别在意这种低级错误,反映出申请者不认真、严谨,直接导致本子被否定。
(吴飞2017-01-11重建巴比塔)
http://weibo.com/p/2304186cf359370102wzz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