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8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调查记者应具备的品质 | 豫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01:57: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 2016-04-27 刘海明



刘海明 | 文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问题。新媒体的冲击,传媒业的转型,媒体伦理问题也屡屡暴露出来。传媒业的问题客观存在,但从来不乏坚守职业道德精神的从业者。

一个记者的作品报道了什么,如何报道的,很大程度上折射着其人格境界的高低。高层级人格,即具备道德人格的记者,他们的作品自然会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读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李钧德的新闻调查报道集《追问与守望》,感受到其自由精神的闪烁和崇高的职业荣誉感。这,正构成了记者的道德人格。

自由是人格的核心内容,自由精神是道德人格的核心内容。通读李钧德的《追问与守望》,其新闻调查报道无不体现着对事实的忠实、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的责任。而这,正是自由精神在一个记者精神世界闪烁的产物。
   
对事实的忠实

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如实地呈现事实是分内职责。对于具有道德人格的媒体从业者而言,对报道内容符合客观事实的追求是其最高的理想。

为实现这个既定目标,即便遭遇重重阻力也不改初衷。这个努力的过程,有赖于其自由精神的激励。

事实是媒体从业者的上帝,只是这个“上帝”不会自现其身,不会自证清白。媒体从业者对这个“上帝”的虔诚——忠实于事实本身,有时不但历经艰辛,还可能承受精神的折磨。

2003年,李钧德调查河南唐河县打击报复上访村民一事,当地为阻止发稿,四处托人求情被拒绝后,竟以盖有大红公章的公函形式,给党中央和中纪委主要领导写信,指责“新华社权威记者偏听偏信”,向分社和记者施压,并对记者进行威胁。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作者一方面把自己的采访录音、采访笔记等资料提供给有关部门;另一方面,以自己采访到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事实,驳斥告状信中的不实之词,并说明这一报道对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治形象的必要性。

最终,长篇调查报告《上访该不该被判刑?河南省唐河县五名上访村民被判刑的调查》在《瞭望》上顺利刊出。

对社会的责任

在媒体从业者的人格里面,必须考虑社会责任的因素。

在每个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生涯中,要想得到受众的信赖,受到社会的尊重,他们在新闻活动中必须考虑自己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才可以自觉地履行尊重事实的职责。正如康德所说:“人格是其行为能够归责的主体”。

责任具有主观性,同行之间对于本职工作的认识也不尽一致,有时分歧还相当地明显。

以媒体从业者为例,有的认为替政府分忧是媒体从业者的职责所在,此乃顾全大局,履行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有的认为事实至上,民众的利益至上,不能为讨好某个部门而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一旦明确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媒体从业者会自觉地履行各自认定正确的责任。

媒体从业者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李钧德的理解是,记者的责任更多时候要靠血性来维护。

在他看来,记者的血性,不仅表现在对事实真相的维护上,在报道遇到较大阻力、个人前途和安危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时,是知难而退,还是勇往直前、继续战斗,对记者更是一个考验。

他的新闻调查报道作品里,面对侵犯公民权益的不良行为,他以自己的血性进行追问到底,用行动履行了媒体从业者的社会责任。

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满意程度,与其人格有着内在的联系。

不能爱岗的人自然也谈不上敬业。这样,他在工作中将因无法获得多少乐趣而苦恼,进而影响其职业人格的完善。所以,康德才断言:人类的荣誉感导致他们的人格常在。

职业荣誉感产生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得到外部肯定后所产生的特殊情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所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职业荣誉感。

职业荣誉感主要表现在媒体从业者的敬业程度和乐业程度两个方面。《追问与守望》的每一篇报道,都让人感受到作者崇高的职业荣誉感。

敬业程度

职业荣誉关系到从业者创造力发挥的程度。对工作的虔诚,促使着一个人用自己的才智和心血来浇灌所做的事情。这样,他会全面审视这份工作,用审美的眼光思考如何才能才所做的产品更加符合美的标准。

怀有这般敬业心的人,致力于创造出不凡的业绩是其不懈的追求。这类职业工作者也容易实现其预期的目的。

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热爱新闻事业自然会体现在其具体的采编工作中。因为对新闻工作发自内心的挚爱,决定了媒体从业者在采访之前,会精心设计采访提纲;在采访期间,愿意尽可能多地接触与新闻相关的人,而不是草率地问几个人就算应付差事;在稿件写作过程中,会用心构思,倾注自己的心血,只为让受众最大限度地满意。

在《追问与守望》的《自序》中,作者讲述了他的一个亲身经历:

他采访的新闻,回来后觉得没啥新闻价值,就放弃了。结果,当时在河南分社任副社长的解国记老师,竟然抓住这个“小事”,写出来了一篇轰动全国的大新闻《怪哉!“猪头税”竟按人头收》。

作者坦言当时后悔得直跺脚:自己咋没看出这件事情背后的新闻价值呢?

职业荣誉给人以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可以促使一个人为自己所喜爱的事业付出毕生的精力。受新华社前辈的影响,此后,李钧德将心思用在对新闻素材的琢磨上。他把写出不俗的新闻调查报道作品当作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



乐业程度


敬业让人获得好的口碑,好的口碑带来的是乐业。乐业是更高层次的职业情感。一个人只有先安心在一个行业稳定下来,才可以从敬业最终达到乐业的境界。

出生于豫南农村的李钧德,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社河南分社工作。

20多年来,他走遍河南150多个县市区,以一名新华社记者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采写了《贫困县刮起奢侈风》、《“死刑保证书”保证了什么——河南新版“赵作海案”考问维稳之惑》、《变了味的“息访”》、《取下神像挂地图》等数以千计的新闻报道,纪录下了中国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人们对公平、民主、法治和真善美的呼唤。

其作品曾三次荣获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三十多次获新华社社级好稿、河南省委省政府好新闻特别奖、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部分作品入选大学新闻专业教材。

他凭借自己对新闻事业的挚爱,凭借自己对工作的负责,观察和思考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种种问题,其一篇篇掷地有声的新闻调查报道,无不体现着其对文明、民主、公平的现代化社会的追问和守望。而这,靠的正是他对媒体工作的乐业精神。

一个人格完整的人,肯定是一个有着自由精神、做事负责、珍惜荣誉的人。人格的纯洁、高尚,才是支撑一个人事业的真正支柱。

作为媒体从业者,应该牢记英国教育家纽曼的一句名言:“人格的完整对个人来说,意味着健康。一个健康的,灵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成功。”

可以说,李钧德用自己的行动和文字,印证了纽曼的预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刘海明,河南延津人,新闻学博士,教授,现任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A0MjM1MQ==&mid=2651847243&idx=3&sn=418450590347deadeeb87f3facaf27b1&scene=1&srcid=0427zqdSgEuLea8JsT8obMYN#rd








豫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