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郑婷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6-1-5 23:03:53 | 只看该作者
读《如何欣赏建筑》有感
这本书很薄,不过能给以大众的知识却很丰富,对我们这种不是建筑系的学子的来说也能被吸引去看懂一个看似普通的建筑。作者是著名建筑学家汉宝德,他以游记式的轻松笔调,将这些建筑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又层层剖析它们的内涵深意,是一部具有典范性的建筑美学普及读本。该书以古今中西十七座经典建筑为例,17座建筑各篇独立,从哪里开始看都可以,书中他对美的一些分析,帮助我们体会到了美感。

我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人人都知道泰姬陵庄严华美,我们人人都会为高迪的米拉之家,古埃尔公园的童趣曲线而雀跃,这些也就是外行的看热闹。作为真正的建筑的欣赏者,如何理解廊香圣母堂的光影,为什么闽南建筑的窄巷,徽州建筑的白壁黛瓦会给我们带来感动?如何去解读一个消防站,这些就有一点看门道的意思了。作者试图通过解说17个建筑的来龙去脉,让外行人入一点门道。

在作者眼中,建筑是一种以理性为基础的艺术,值得我们欣赏的建筑是不分空间与时间的,建筑有民族与文化背景的分别,有时代的特色,但自审美的观点看,其价值是相同的,不应有偏见。

我是一个建筑的门外汉,但书中介绍的书中介绍的一些建筑是我很喜欢的,如密斯的钢骨架玻璃建筑,莱特的草原住宅,古典建筑,哥特建筑等。通过本书,我发现我喜欢上了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和京都平等院,一个是现代曲面结构的建筑,一个是唐代古典建筑,都给我很强的震撼。作者介绍了这么多的建筑,但没有一个建筑是我亲身造访过的。

不过,有想从这本书里获取一些“专业”知识的同学可以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它不涉及更多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毫无建筑根基的非专业人士来说,还是可以起到一定发蒙作用的。至少当以后看到一座”咦,好像还不错哦“的建筑时,可以尝试去从秩序、变化、韵律、节奏、装饰、框架、结构功能、环境、颜色、材质、光线和声音这些复杂到要死的视角品读了一座普通建筑。

现在,自己对身边的建筑或者一扇小小的窗户都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木头是温暖的,玻璃是轻盈的,每一块砖都有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你不仅仅需要用眼睛去看,还需要用手去触摸感受它们的质感,是粗糙还是光滑。有时候你还需要用到你的听觉,听一听风的声音,花鸟虫鱼的声音,或是人行走在沙石路上的声音。

建筑就是这样,充满美和神奇,但是对我们这些远远不够格的门外汉,还需要多去学习,正如另一个著名的建筑师刘家琨所说:“建筑的美是需要学习的,不用学习就可以欣赏的只有金钱和美女”。
62#
发表于 2016-1-5 23:05:43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快一个学期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穿衣打扮、气质都变化很大,不再是开学那个扎着马尾简简单单的女生,现在更加倾向浓妆艳抹、披着长长的秀发、踩着恨天高的装扮了,有人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发色,打了耳洞……

        脑海中突然浮现了某个段子,自己想想都觉着好笑:小学生戴眼镜是异类,到了大学,不戴眼镜的才是异类;小学搞发型的是异类,到了大学,不搞发型的才是异类;小学早恋的是异类,到了大学,不谈朋友、我行我素的才是异类;小学迟到的是异类,到了大学,早到教室的会被说成神经病。

        大学,是医生的手术刀,利用的好,能造福一个人。但用的不好,也能毁掉一个人。大学,究竟是一所用以学习的象牙塔或是陶冶情操的场所,还是改变个人气质,追求时尚和容颜的美容院?我想不同的人会有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再次记起自己初到大学曾许下的承诺。
      
63#
发表于 2016-1-6 14:16:06 | 只看该作者
香烟,就像空气一般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有人点着香烟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有人点着香烟在酒吧、夜店里吞云吐雾,还有到处矗立着牌匾,写着“禁止吸烟”。不同的人对香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香烟是甘露但有人却把香烟看作像砒霜一样恐怖。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很多国家禁烟运动的发展,香烟的形象蒙上了阴影,虽然它在公共场所中渐渐销声匿迹,却并未远离公众的视线。

作者迪迪埃·努里松为里昂克罗德·贝纳尔大学的当代史教授,他对那些会上瘾成癖的物品(如酒类、烟草和毒品)尤为关注,所以这本书就是他以烟草为主题写下的其中一本。一支小小的香烟,也有它的历史。这本书介绍了这样的一些讯息,关于烟草的来源,它的发展形态,社会影响,以及它的最终命运。

烟草、咖啡因与酒精,在西方被视为产生上瘾与精神刺激的主要来源。托发现新大陆的福,欧洲人将美洲的烟草带回了欧洲。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吸烟不仅可以抗饿解渴,还能驱除疲劳,恢复体力,精神可以放松。他们说,当烟雾从鼻子嘴巴里冒出来,犹如香炉一般。在16世纪,吸食烟草逐渐风靡欧洲大陆,烟草贸易蔚然成风。到了17世纪,人们喜欢举办各式各样的吸烟派对,每个男人、每个女人甚至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会有一只烟斗。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现在我们所称为“香烟”的香烟,其实已经是烟草家族的第五代产品了,最早的烟草是用嚼的,接着出现鼻烟壶(用鼻子吸烟),再到烟斗、雪茄、手卷烟,到最后我们的香烟(刚开始称“热烟”)。

吸烟最早见于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受命于西班牙王室去寻找新大陆的哥伦布在航海途中发现了第一个岛(古巴),他的两名随从在他的指派下登陆该小岛,发现岛上居民都在吸食一种植物,享用完看起来相当满足和舒服的样子。于是他们把这种新鲜玩意随船带回西班牙,此后,越来越多的殖民者登上新大陆的土地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带走这种具有魔力的植物。它迅速风靡整个欧洲,直达美国。

吸烟是一种可被控制的欲望,撩拨着吸烟者的嗅觉、触觉视觉甚至听觉,一直到味蕾被激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着重于对法国香烟历史的描述。原因倒是可理解:法国政府对香烟制造售卖垄断达200年,甚至连广告都由政府掏腰包。法国却又是最早推行反烟运动的国家之一,这恰是法国香烟发展的独特之处。

19世纪晚期,香烟已成为法国文人开口必谈的话题,法国烟草局开始推出更多具有地域或女性特色的香烟品牌。教导人们如何更优雅吸烟的书籍出现,比如《吸烟的艺术:如何避免引起女士的不悦》。而在20世纪,吸烟的社会学价值得以加强。有烟同享是一种极大的乐趣,集体吸烟行为能建立起同盟关系,降低了个体罪恶感、羞愧及孤独感。

这是一本关于香烟的小百科全书,从香烟窥探世界,串接起整个社会发展。作者敏锐捕捉到了香烟厂的工人,他们以女性为主,这不仅因为她们手工灵巧,更是低酬劳。

通过该书看到了香烟的变迁,联想到的是一个符号在历史中的起起伏伏,随着时代的变迁忽左忽右。

这本书虽然注解密密麻麻,但也算有些趣味,对香烟感兴趣的同学完全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了解。
64#
发表于 2016-1-6 19:26:42 | 只看该作者
读《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感
当初就是被“普利策”这三个大字所吸引的,普利策——众所周知,被称为“报业巨子”、“大众化报刊的标志性人物”、“黄色新闻开路先锋”和“普利策新闻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开创者”。它所创立的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一致公认的最高奖项,很多记者梦想着能获此殊荣,获得它就仿佛赢得传奇般的地位,所以记者都把能获此殊荣作为自己终生的职业追求。不过普利策奖不止设有新闻奖,它还包括文学奖和音乐奖,新闻奖最初只设有公众服务奖、最佳新闻报道奖、最佳新闻写作奖和新闻史奖,后来奖项增至14个,尽管奖项数目增加,但老传统不变,所以每年获此殊荣的只有10多人,以新闻大国闻名的美国,一年下来获奖的只有10多人,获奖者自然凤毛麟角,十分耀眼。

本书有337篇获奖的新闻报道,每一篇报道通过其新闻背景、原文精要、写作技巧和新闻花絮来仔细分析,我相信无论对已经成熟的新闻记者还是怀抱新闻理想的学子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新闻背景”和“写作背景”既为读者提供有关新闻事件和作者立论的来龙去脉,又将两种不同的新闻文体区别开来。背景以客观呈现方式为主,侧重于作者生平。

开始我是打着了解国外新闻界的算盘,不过读到最后,那些成就这些报道的记者已经不重要,我更关注的是国外新闻与很多国内新闻措辞和语调的不同,更加趋于公正客观,而且往往客观到只把事实罗列在你面前,却绝少带有主观的揣测和界定,有时往往需要读者自己去把事情前后因果搞清楚,结论是由读者创造获得的。

这本书所刊载的大多是美国获奖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渐渐地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美国社会全景图,小到一个领域私营业主的造恶,一个市民的获救,一个士兵的归家,一个冤案的真相大白,大到总统大选,越南战争,处处都有记者存在的身影。这些记者能不顾生命危险,混在暴动人群中搜集资料进行报道。他们联合私家侦探,为了调查一桩桩有争议的案件,像一位位负责的警察调查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将之公之于众,很多受冤者往往由于这些报道而获释,把真正的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他们揭露私营业主对病人的虐待,越站中美国士兵失去理智对无辜百姓的杀害,富家女儿的堕落与死亡,恐怖分子的成长经历,打开了美国社会罪恶的万花筒。

当然还有很多负责人的记者为了对事件刨根问底献出了自己宝贵的性命。他们让我钦佩,虽然现在自己并不能保证将来会从事新闻记者这一行业,但此刻作为一名新闻学子,身上仿佛有了无形的压力,当然更多的是对那些撇下家人奔赴前线的新闻记者的崇敬之情。若有将一日,自己成为了一名记者,我定真实报道,向前辈学习,肩负责任,胸怀崇高新闻理想!
65#
发表于 2016-1-9 11:44:11 | 只看该作者
共同营造的家
“我们寝室谁想当寝室长?”室友的一句话打破了寝室的宁静。
我从来没有住过校,更别说当寝室长,不过试一试吧,内心的一股热流一直怂恿着我“毛遂自荐”。
“我想当寝室长,不过我没有经验。”我对着室友们傻笑着弱弱地说了一句。
“没事,那就你当哈!”善良的室友们并不嫌弃,还纷纷赞同。
就这样,我如愿以偿地成了寝室长。从那一刻起,自己身上就肩负了更多的责任:我们远离了一直以来无微不至的父母,在大学这个新环境下相聚,也在一日日的相处中加深了彼此的感情。我们原本素不相识的7个女生组成了大学里最温馨的小家庭,它需要每个人用心呵护,当然作为寝室长的我就是这个家最大的守护者。
作为一个家,督促大家保持寝室的干净、整洁是我的责任。一开始,我就列出了一个计划表并写下“希望大家配合,给彼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句话——哪些人一组,什么时间该哪组打扫,每天需要做什么。值得高兴的是室友们很配合工作,不过尽管如此,我们寝室好像一直得B,从来没有获得过A,更有2次得了C。我甚是不解,室友们也表示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毕竟连续2次得C,面子是挂不住的,而且还都是一群女生。无形的罪恶感压于我身上,让我觉得很是愧疚,后来我拿出寝室手册仔细阅读才发现我们得C是因为把衣服挂在室内并且挂得东一件西一件,影响美观。纠正以后,那一次我们寝室得了A,室友们激动地掏出手机拍照纪念还发朋友圈宣布这一“喜讯”,从那以后,我们寝室都得A,看见公告板上显眼的A,每一次我们都很骄傲。除此之外,为了确定每个人在熄灯之前都记得按指纹,我特定设置闹钟,每晚闹钟一响,我就提醒室友们去按指纹。
我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有很多,没有给室友们带好头。例如我在寝室里大笑,就经常打扰别人的休息。还有中午午睡时,我没有组织好,所以她们中午休息的时间不一,导致睡眠质量不好。
这个小家庭虽小,却温馨无比。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我们有过集体出游——去过学校附近的圣水寺虔诚一拜、去过市区的博纳国际影院看过电影、去过人民公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起聊天,交流彼此对不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也对未来憧憬和展望。也就是这样,我们一步步地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大家在游玩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感情。
那些我们一起经历的快乐时光将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我们在一起的友谊,是我们青春最美好的见证。
66#
发表于 2016-1-11 16:21:23 | 只看该作者
转眼间,整个大学生活的八分之一快悄悄走完,想当初自己还是一名苦逼的高三党时,是多么羡慕和盼望着大学的到来,只要能踏进大学这扇门便是心中的天堂。现在,以前的憧憬变成了现实,一切是那么美好,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学期,不过相信这学期的经历或多或少都对我产生了影响。
2015年9月10日,我正式离开父母的臂膀独自飞翔。大学是我第一次住校,本以为我会激动、高兴,因为终于离开了平日唠叨的父母,没想到离开家独立生活对我来说是一件难事,连续几晚我因为念家躲在被子里哭。值得庆幸的是,我有一群可爱的室友、同学们,她们开导我,就这样,我渐渐地融入了新的集体,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
早就听别人说,在大学应该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所以“百团大战”之时,我就积极参加。最后,我成为了权益部的一员,说实话我最初并不理解这个部门具体负责什么,只是被这个部门面善的学长学姐所吸引过去的。在之后的活动中,我才知道我们会写策划、会布置舞台、会维持活动现场秩序。同时,每一场活动的运作都是每个部门、每个成员洒下的汗水的结晶,每一次活动的进行都是同学们用精力换来的成果。
不过,没有抱怨的大学是不完整的。我们专业虽然叫“广播电视学”,年级主任却一直强调是“新闻”,年级主任还创办了“龙新通讯社”,其下有龙新周刊、龙新电视、龙新广播和龙新时报,大一上学期必须参与其中一个。听学长学姐们说龙新周刊最锻炼人,于是我就傻乎乎地选择了龙新周刊。周刊果然没让我失望,当参加其他3个的同学在休息时,我却要熬夜写3000字以上的稿子,写得不好还得反复修改。在那熬过的无数个夜晚时,抱怨是少不了的,但是当自己上稿做出成品时、被刊长在会上表扬时,感觉自己赢了整个世界,以前写稿沉在内心的痛苦如噼噼啪啪爆裂的寒冰,取而代之的是轻松畅快。
回望过去的这学期,还是有些“不堪回首”。用同学形容我的一句话作为小结:太过于害羞,不敢和陌生人打交道。是的,这个毛病从小就伴随我,它像一块裹脚布,我想扔掉却从未成功。这个寒假,我会不断反省自己,对过去一直腼腆的我做些改变。
总之,对于我,或许和许多人来说,这学期可能是留给我们最深刻记忆的一学期,因为这短短的4个月,让我们从高中的稚嫩蜕变出来,学会了真正像一个成人一样看待问题。大一,给了我一些新鲜而又痛苦的经历,也教会了我许多,没有什么付出是白费的,没有付出也是没有收获的。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我会通过各方面的探索与努力,找到自己的梦想,然后奔着我的梦想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