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张淑秀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6-1-9 14:51:28 | 只看该作者
  读《媒介、传播、文化》有感

    “意识是非常复杂的心里,但不必包含全部的或当下的感觉。而且,许多媒介信息也是非常含蓄而非直露的……在广告文本和其他媒介内容中,镶嵌着潜意识信息。”在文本镶嵌自己的思想又要不露痕迹,想做到这一点,对我来说真的很难。

    这学期我在周刊呆着,从报选题到写策划再到正式写稿对我来说都是个艰难的过程。找的资料虽多但并不能全部都用在自己要写的稿子里,用其中的一些资料还得注意不能直接采用别人写过的。自己掌笔,有很多东西写着、写着就写成了自己的观点,要么是格式不对,把别人的观点直接用成了自己的,所以有时稿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些文字、句体现的观点上。

    每次学姐改稿,都会说让我们注意不能在文章里带有自己的主观观点,但又要在其中体现一点思想。不露痕迹,这关太难,我还需要练练。这书中说潜意识广泛存在于媒介文本中,也许我们每个人写的东西都会有潜意识的存在,也许只是还没发现罢了。

    “当今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无线电台和电视台的演播室、发射台都是属于最具有价值且加以重点保护的技术设施。”这句话我很赞同,虽然现在的网络越来越受欢迎,但相对传统一些的电视、电台受到了冲击却没有丧失其固有的地位。现如今更多的是将网络与他们结合在了一起,将电视、电台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但在写电子媒介中我还是有一点不太理解。为什么说电子媒介是男性文化的延伸?这些科技研发的工程师大多是男士,就能定义其为男性文化?
62#
发表于 2016-1-9 14:51:50 | 只看该作者
  读《大江大海一一九四九》有感

    “行道树不会把一生的灰尘回倒在你身上,但是他们会以石头般的沉默和冷淡的失忆来对付你。”不知为何,我对龙应台写的这句话印象深刻。我们在路上走着,很多时候并没又在意路旁边的树,也许在什么时候看见一棵有很多灰尘的树,我们还会绕道而走。而行道树却不会有什么改变,它选择好了,无论有怎样的磨难,它也未曾改变。默默的在路边,履行着它承担的责任

      在这本书里,龙应台大多写的是她的亲身经历,还有一些应该是她的母亲。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串起了这整本书。美君在一次躲避士兵的缉私的船上,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应达到了台湾。在这之前,连船上的船员都不知道台湾的确切的方。没想到船最终还是在靠了岸。刚上岸的美君也成了众多难民中的一员,只是凭借着她的聪明才干她在这里有了生存之法,并且在台湾住了六十多年才回到大陆探亲。在她年老记忆力衰退的时候,忘记了她住了六十多年的地方,忘了她的独生女,却没有忘记她的故乡—淳安。

    这是一种多深的情感,忘记了一切却没有忘记了它。几十年的变迁,当淳安已不是以前的淳安,她还在努力找,找那个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这是一种乡愁。有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以离开了他们的故乡。在许多年以后,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不能回来,可无论是回来与否,不变的是那颗思乡的心。

    中国曾经因为战乱,许多人都被迫离乡避难。在新中国成立后,能回家的,家已破碎;不能回家的,家成了梦里的美好地方。如果没有战争、没有那些危难,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有一个好的记忆、好的家乡。

63#
发表于 2016-1-9 15:24:35 | 只看该作者
龙新网拒绝了我
    从昨天下午开始,我想登录龙新网就没有成功。写的日志堆在了文档里,迟迟不能发出。眼看这学期就要到头了,,得赶快发上去才行了。尝试了很多次,都快让我以为是我的电脑出了小差。以前一直用的绿色浏览器登录龙新网,现在进不去了,小伙伴们让我试一试其他的浏览器。听他们说,QQ浏览器能进去。

    不知道能不能行,我抱着试一下的态度输入了搜索的词。弹出来了一个页面,里面有包括龙新网在内的词条,激动的我还以为终于能进去了。唉,点击那个词条才发现不行,表示进程的角落一直在转圈,就是没再弹出页面来。这一度让我以为是我的网出了问题。这时听他们说,登录进去了。我勒个去,这网站对我有意见吧,怎么就我等不进去。

    抱怨没多久,耳边就传来了尖叫声:“哎呀,我怎么贴不上去日志?”咦,原来登进去了也没有用,除了主页面,其他页面照样进不去。随后几个室友都尝试登龙新网,发现都进不去了。看来任性的龙新网不止拒绝了我一个人啊。

    在QQ群里面问有没有谁能登进去的,回复说还有几个能用QQ浏览器进去的。难道可以进去了?我又试着登录了一次,好吧,龙新网再一次把我拒之了门外。痛苦的表情发在了群里,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没想到好心的张晓雨同学此刻给我发了一条私信,说如果我很急的话她可以帮我发。看到的第一眼有点惊奇,随后是满满的感动。好心人啊!最后,因为我觉得不好意思麻烦她,就没有让她帮我贴日志。

    听说教研室的网可以登进去,等着我,我自己去把日志贴好。
64#
发表于 2016-1-10 00:14:07 | 只看该作者
读《电视解说词写作》有感
     电视解说词,说真的以前我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其实到现在我也不清楚。在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时,我想到的是那些电视节目里的没有人,只有声音的部分。要说它的写作,更是不知道了。

    作为一个资深的电视迷,我看了很多部电视节目,其中有各种“剧”,有各种综艺,甚至是一些纪录片。但我每次看那些节目都很少注意到那些“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部分”,有时也会觉得那部分可有可无。现在看到这本书的解说,我才知道原来这里面也是有大学问的。

    当然,这电视解说词并不局限于我理解的那一小部分。在电视里,可以有画面和语音的表现形式,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都可以归纳为解说词,只是我们习惯把那些无形而有声的语言部分作为解说词。先不说很多人都没有对其有个确切的定义,要想写出好的解说词肯定是难上加难了。

    有文学功底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很有意境,有时也会是好的解说词。但没有学会具体的写作技巧要求,一般人写的,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解说词。要用词语来展现画面里的东西,想一想都很难。节目类型不同对解说词的要求不同,不管是标题还是字幕都得确保万无一失,在选题上还要有独特的亮点。一片不长的稿子,却要花费那么多心思,看来这电视节目做起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我现在比较遗憾的是这学期没去电视那个版块,以至于我现在对那一个版块不了解。看见室友在剪视频、准备去录节目的时候,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羡慕着。有机会的话。我也要去尝试一下。可惜,如果我要是加了电视,对这书里的东西也许会有更多的理解吧。
65#
发表于 2016-1-10 23:05:06 | 只看该作者
视频广告的各种演变
                                   文/张淑秀
    广告像是短的情景剧,在有限的时间里体现产品的特性。几年前“今年过节不收礼啊,收礼就收脑白金”的广告凭着俩小人活泼的舞姿、简练直白的台词在荧屏上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现在,广告的内容、时长都发生了改变,吸引眼球、增加利润成为其改变的重要原因。

视频广告的时间
    人们自由地选择看视频的平台,什么平台提供的服务满足了其的需求,人们就使用什么平台,而有关的服务最先在电视上提供。电视机这一发明虽然诞生的时间不早,但很快普及了,人们通过它收看节目,了解生活之外的世界。电视剧、新闻联播、各卫视的综艺节目,只要能收到信号,就能收看。只不过在节目的链接间会穿插一些广告。
    不同的卫视会播放一些相同的广告,也有播放不同的广告。广告些许差异无关要紧,只是这时长发生了改变。最开始的电视节目真是纯粹的节目,偶尔会插播那么一两个广告,一闪而过又回到了节目中去。这种情况很快有了变化,看电视渐渐变成了看广告。每只单独的广告有着不同的时间长,从几秒到几十秒不等,各个不同的时长广告相互穿插,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广告群体;
    每个电视台都有广告的身影,只是在不同时段分布,某些卫视半个小时内会播放10分钟左右的广告,在一天的所有时间段中,只有新闻联播的那半个小时么有插播广告。而这些广告的播放时间是有限制的,有些节目开始前有个预告片,播了预告片会再放几条广告才会进入正片。而且不论是多长时间的节目,在节目中都会插几段时间播放广告,还用“现在进段广告,稍后更精彩”来留住观众。与电视中播放广告的模式相比,视频网站播放播放广告的模式要自由很多。一般来说,在网站上播放的视频,正片开播前会有一小段的广告,看完了广告就能欣赏想要看的节目。而有的网站播视频没有开篇的广告,反倒是在节目中突然播放十几秒或二十几秒的广告,热度越高的节目,穿插的广告也多。
    而广告不仅在电视上有一席之地,在视频网站上也渐渐开始触及。现在找不出没有广告的视频网站,各个网站平台有了长长短短的广告。播放视频前会有个广告的前奏,这个前奏的长短有着变化,有着差异。广告初登网站平台时,只有十几秒的开始篇,到现在已变成了几十秒的等待。
    这前奏在不同的视频网站有不同的时长。到现在如果是播放电视剧,在爱奇艺的开篇会有60秒(韩剧)或50秒(国产剧)的倒计时,电影则需要60秒,综艺节目要看其的受欢迎程度热门的《跑男3》要播放105秒广告,而稍微普通一点的《极限挑战》要65秒,而在腾讯视频中,电视剧的开篇广告是60秒,而电影、和综艺节目都是15秒的广告时长。而在芒果TV电影、综艺播放的片头广告也是15秒,不过在电视剧中却是65秒。虽。各视频网站的广告秒数有差异,但是无论是何类型节目,都是越热门、广告越长。在视频网站的平台上,不只是影片的片头会有广告,在电脑版的页面上,有时会在推介栏里突然播放几秒的广告。有一些视频放着放着又有个几秒的广告插曲。
    广告在视频播放平台的时长变化与投资、利润密切相关。产品公司为了宣传旗下产品投资创意广告,将广告的内容和时间的刻度做了精密的研究,而重复播放能使人们记住具体的产品。对于视频播放平台而言,只播正片带来的收入已经入不敷出,只有接受播放广告的相应资金才能使平台更好的运行。

广告的那些事儿
    广告插入电视、视频网站是个渐进的过程,人们对待看广告有着不同的看法。即使这样,具体的广告在视频网站和电视中是有不同的。因视频网站的用户多数为年轻人,所以视频网站里播放的多为介绍网络游戏的广告,还有就是购物平台的广告,只有稍许的一些不知名的小广告。而电视的观众年龄范围广,但其有很多中年长些的观众,因此电视里经常会放些养生、保健之类的广告。
   除此之外的电视台还播放着一些公司精心打造的广告。这些广告是请明星大腕拍摄的,利用明星效应推广产品,有了明星的代言,产品更好销售。但请明星代言可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付高额的费用,公司想要弥补这版块的费用,只得在其他方面找突破口。而增加广告的播出次数就能让人们更多的接收信息,去购买公司的产品,增加收益。这样的做法在无意间增添了广告的时长,也让播放广告的频率大大增加。
    广告播放的次数增加了,时长变长了。这合了产品公司的意,解决了视频平台的一些经济问题。但广告的数量超过了饱和点就会使人们感到厌倦。
    在2012年就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列举了CCTV1中播放的酒的广告,如稻花香酒,国窖1573,还有汾酒和茅台等各类酒的广告,这些不同时段播出的广告加起来竟有40多种。当时这个贴子放在网上就引起了热议,有的人吐槽CCTV1成了酒的代言台了,最后这事被广电总局知道了,对CCTV1酒广告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现在看看CCTV1仍有一些酒的广告,不过跟以前相比少了太多太多。
    电视上的广告常见的是商业广告,商业广告是请明星代言,因为明星效应无论是电视收视率还是公司的收益都取得了好的结果。因此商业广告的版面扩展的越来越大。相比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的收益少,在电视上播出的机会也少。但现在国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放的公益广告是越来越多。2014年年底播放的那个广告“Family”就收到了很大的效果,一些在外不能回家的农民工看到那个广告在网上发帖说引起了对家的思念。还有关于“鱼翅”“皮具”的公益广告在电视上播放,这些广告简练又有内涵,网上的发帖中叫好声一片。

逃离广告
    电视普及了,看剧什么的又方便、又实惠,所以人们选用电视这一平台。可广告渐渐插足这一领域,恰巧此时的视频网站是直接播放视频正片,人们就渐向视频网站转移。到了现在,视频网站、电视上都有了广告,而且广告的时长都比较长。电视的广告是固定的,就算是按了快进也无济于事,而视频网站巧立新意:提供会员服务。不愿意看广告的用户或是想看大片的用户开一个这样的会员用处还是蛮大的,毕竟省去一点看广告的时间,而且更加方便了些。视频网站的会员(名称有差异,但本质一样)服务,用户可以让看新上市的影片,可以看各网站独家拍摄的网络剧,可以看网站买断版权的节目视频,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平台里的所有片子都可以跳过广告。针对广告麻烦这一点,电视有了新的板块:家庭电影院和回看项目。家庭电影院可以看些免费的电影,一些新出炉的影片需要付费才能观看。回看项目能分时段选择,但只能回看三天以内的节目,此外还有一些直播节目不能回看。前者是直接没有广告,后者是可以手动跳过,无论选哪个都能逃离广告。

66#
发表于 2016-1-10 23:07:41 | 只看该作者
五铢钱,活跃于古今
文/张淑秀
    “近日,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了10余吨近200万枚的五铢钱,相当于今天100多万元人民币。五铢钱初铸于汉武帝时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五铢钱出土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唐宋以来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方式最迟起源于西汉。”这一报道经过电视和各大媒体转发,在社会上很快引起了热议。

出土的五铢钱引热议
    南昌西汉古墓出土了60枚金饼和十余吨五铢钱,价值上百万。人们在惊叹金饼值太值钱的时候,也开始关注出土数量多的五铢钱。当然南昌的这个古墓出土了大量的物品,不仅只有五铢钱、金饼,还有简牍和编钟等珍贵的文物。
    不过人们对数量高达两百万枚的五铢钱产生了兴趣,新浪微博上关于五铢钱的讨论很快成了热门话题。出土的五铢钱有些是单枚堆在一起的,有的是成串的。从微博上看到的出土五铢钱的图片,不易分辨是哪一种具体的五铢钱。但一个名叫“杭点金”的微博网友在他的微博上贴出了一张图,一张东汉至隋唐五铢钱样式的图片。其他网友利用这张图,观察、对比,就很有可能自己找出出土五铢钱的详细名称,从而去了解有关出土的五铢钱的故事。但人们在讨论五铢钱的有关详细时,也在猜测这五铢钱的出处。
    想要了解五铢钱的出处,就必须知道古墓的主人是谁。现在这已确定是西汉海昏侯的墓,一个皇室宗亲的墓地有贵重的陪葬品也是很正常的。但新发现的一个疑似铸造五铢钱的石范,让人们对这些五铢钱的来源产生了怀疑。一些较官方的微博如南昌市府办发布、南昌县发布等等在转发同一条询问式的微博“……发现了一个铸造五铢钱的石范,这是否意味着海昏侯私自铸钱?之前发现的10多吨五铢钱是否都是海昏侯私自铸造?”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人认为有可能是海昏侯私铸的,有的人认为不是,只不过他们虽有自己的观点,却不能证明自己说得是否正确。微博上一个叫“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钱币杂志”明确的发表了它的看法,它发了一条微博,写道“私铸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因为汉武帝时期已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前118年),所有货币由朝廷统一铸造 。而刘贺继位为前74年。 ‘私铸五铢钱在当时是死罪,我觉得墓主没有私自铸钱的可能。。。但不排除当时的第一代昌邑王,也就是墓主的祖上有私自铸钱的行为。’ 西汉海昏侯墓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表示。 ”
    这些问题现在仍有争议,但通过这些争议,人们对五铢钱的了解也加深了。无论最后能否得出统一的定论,五铢钱并不会改变些什么。

曲折发展的五铢钱
    五铢钱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同时它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
     我们现在所说的五铢钱并不是古代对这种货币称谓的意思,这在古代不是单指一种货币,要知道,在古代五铢钱是有分类别的。这些类别的具体变化,可以从五铢钱的起源说起。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施行统一度量衡的政策,整个国家社会的钱币使用、器物规格都有了严格的标准。而且当时推行的“秦半两”在社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货币房展史的重大突破。但秦亡汉兴,又因这“秦半两”的铜币太重,不易携带的弊端日趋显露,新王朝的建立,急需解决掉这个问题,因而很快产生了新的货币:五铢钱。
    新使用的货币是在方孔圆钱的基础上,添加了围边,并且用五铢的重量为标准,被称为“五铢钱”。新确立的五铢钱是官方制造,民间不允许私自铸造,这种情况下,汉初的经济恢复了发展。但这好的势头没有持续太长,王莽执政后片面禁汉,这五铢钱就失去的作用。
一直到了公元前118年五铢钱才被恢复了使用。而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继位到五铢钱最终确立使用,期间过了22年。起初汉武帝决策使用三株钱,这一定意义上解决了王莽执政遗留的混乱局面问题。不过当时三株钱又与一种半两钱等价使用,又造成了一个困局。使统治者得另想办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然而第三次改革确立使用半两钱的方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使用半两钱在某些方面并不实用。到了最后“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的策略解决了经济上的困境,同时也开启了五铢钱的新时代。此后,历届皇帝都推行使用五铢钱,不过这五铢钱有一些小的变化。
    汉武帝时期使用的五铢钱包括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三种形式,铜币的面上有穿上半星、穿上横廓,四决文等的图样。制作工艺巧妙,货币的图文轮廓深又精美。东汉前期五铢的铸造是较为规整,注重铜币上“字”的刻画,对字的一些笔画的刻画有特别要求。东汉晚期的剪边五铢在造型方面相比就简单了不少,不仅没有轮廓,连上面的刻字也只留了偏旁。在货币史上口碑最差的还是董卓五铢,没有轮廓,而且币面上的字也难以辨认,因而得了一个绰号“无文”。后来的直白五铢、蜀五铢、魏五铢和沈充五铢等货币在铜币币面上刻画的主要格式要求大同小异,不过在具体的图样方面却有细微的要求,从整体来看并没有脱离五铢钱的基本样式。而这些有些差异的铜币都是五铢钱,虽然具体形式稍有差异,但这不失其的价值,而且在当代这些不同的五铢钱也有属于他们的价值。网上还有近几年此类古币的成交价格详细,如几种五铢钱的历史拍卖价格如下:2011年5月17日LOT号为0055的五铢钱估价的范围为50-55万,最终成交价是98万;LOT号1190的五铢钱估价10-12万,以27.6万的成交价在2011年5月16日卖出。
    其中这LOT号则是具体的五铢钱的样式。虽然这五铢钱在汉代的发展有些曲折,在图文、名称上都有些变化,但关于它还有一段小故事。
    汉文帝刘恒与其子汉景帝在位统治的时期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能受到后世如此称赞的皇帝,想必也是非常有见识的人,但就是汉文帝这么一个贤能的帝王,也相信鬼神之事。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黄头郎推他登上了天,就去未央宫找是否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而在正在未央宫的邓通与汉文帝梦中的人很像,而且汉文帝听他的名字与“登通”谐音,就以为是上天派来助他登天的,就很快重用了邓通。邓通虽受皇帝宠爱,可他并不张扬,因而文帝多次对他赏赐。但最夸张的是一次文帝让许负替他面相,面解说邓通会因饥饿而死,文帝听闻后竟将邓通家乡周围的铜山全部赏赐给了邓通。而邓通让他的家人用这些铜严格制作当时的五铢钱,又因这些钱非常精美且实用。受到了当时王孙贵族以及平民百姓的喜爱。因此邓通家铸造的五铢钱流通很快,而且人们又称这种五铢钱为“邓通”。邓通成了家财万贯的有钱人,但很不幸的是,许负的解语最终得到了应验,文帝死后邓通就被景帝免职,而且还收回了他家所有的钱,而邓通在贫困潦倒中离开了人世。他人虽死,可五铢钱“邓通”这一别名流传了下来。













67#
发表于 2016-1-10 23:10:16 | 只看该作者
遇见你,在我美好的时光
                               文/张淑秀                        班级:1501
      上大学,是很多学生从小就树立的理想。为了达成这个愿望,他们从小就开始努力。先跨过中考的栏杆,进入高中继续“修行”。在高中三年的磨练,就为希望能越过高考这关,去到大学。在这期间,学子们在高三时进行最后的准备;在考试后焦急的等着成绩;成绩放榜又忙着选学校。在最后期待中等待着通知书,当通知书拿到手中时,看到的学校名称、专业名称心中有道不出的感受。在正式学习专业知识时,又有着自己特有的感受……

努力,只为能遇见你
    高三那年,老师说:再加把劲吧,过了高考这一卡就好了,如果能考上大学,那将会是件最好的事。那时想着:在大学,我能做些什么?
    不过想也只有一会儿,因为知道靠想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而且在那段时间也没有多少闲暇来想这些东西。那时,每天除了学习新的一些知识,就是拿前两年的书、作业来复习。什么“天利38套”、什么“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等等都成了课桌上常见物品。自己拿着挑选好的试卷,做着一篇又一篇的试题。红笔勾画出错误的地方,课本翻开到相对应的知识点。仔细印证着,怕遗漏了些什么。做完一张卷子,接着又做下一张卷子。看完上一册书,又翻开下一册书。重复着这些动作,枯燥却没有放弃。
    各科的复习是上学期的主打旋律,各种模拟考试在下半学期扮演起了主角。在这最后的半年,大大小小的考试忙得让人没心思去计算到底有多少次的考试。只是看着装试卷的箱子,从只见空空的箱底渐渐变成卷子往外飘落。箱子里,有着涂有铅笔墨的机读卡;有着只留下选择题答案却布满其他色彩笔记的试题卷;有着大写着成绩数字的答卷。箱子里存放着考卷,课桌上堆着书本,高高的一叠,努力还要很久。
    最后的那两个月,模拟考的频率都快赶上正常上课的次数了。考完本校的模拟一诊,成绩公布没多久,又被告知不久后会有本市出的模拟考题。老师要评讲的试卷还没结束,教室里的布置又拉开成了三十人的“小包间”。考完本市的还没结束,什么成都七中的试题,什么绵阳的模拟试题又接踵而来。而一诊的一轮结束,马上又快到二诊考试了,二诊结束,三诊又来。
    一轮一轮的轰炸,对考试已没有了太多的感觉。起早贪黑,白天顶着黑眼圈,半夜在刷题,所以的一切都是为去到,去到那传说中的大学……

查阅资料,做出重要的选择
   最后的考试结束了,放在肩上的重压终于可以放下了。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没想成绩到底考的怎么样,注意力转移到了“最后的晚餐”上。庆幸着终于没有了考试,而且还有了将近三个月的假期。有点伤感将与三年的同学分开,不知以后还会不会有时间再聚在一起。
伤感没在心里占据多的地方,娱乐的日子冲淡了它。时间的页码翻过了一页,接着又翻下一页。网上流传着各省的高考卷试题,各套卷子的答案。看着答案,默想自己的答卷,估算成绩。
    成绩放榜,面临着新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屋里摆放着有关大学的书籍,找学校、查专业,守着在家里就能干完。突然想看看中意学校,又能在网上找找图片。看看这,着看那,小日子过得也挺好。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书读完了,学校、专业还没有定下来。要么是找好了xx学校,不喜欢这学校里的专业;要么是喜欢某个专业,但不喜欢其所在的学校。这边没有弄好,又在网上看到“野鸡大学”的相关信息。忙、急,想找到一个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又得担心找到的是不正规的学校。没办法,一手用笔圈出感兴趣的学校,一手接通班主任的电话问问自己选的学校怎么样。一笔一划,空白的纸张上留下的排列的序号;留下了大号字体的文字;留下了对大学美好的憧憬。
    终于到了这一天,打开电脑,登入填志愿的网站,看着空白的框久久不敢下手。下定决心,微微颤抖的手指开始按键,慢慢的的输入学校的代码,输入专业的代码。一个数字看一眼后才按下对应的那个键,前后也不过是十分钟左右,可给人感觉却是很长很长。退出后,脑袋里还在转动着,想想有没有没填完的框。
    高考结束了,志愿填报了,同学间的聚餐也结束了,看似一切都完成了。接下来的日子自由了:想出去看看,有时间了;想看看剧,有时间了;想睡懒觉,有时间了。悠闲地日子没过几天又开始紧张了,迫切的想知道能被自己填的哪所学校录取。
    身边的同学接二连三收到喜讯,心紧张到了极点,害怕没能录取到中意的学校,不愿意再回“高三”走一遭。当接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又惊又喜,终于能有机会去到传说中的大学了。看看录取的专业,一眼犯了傻,广播电视学,这是个什么专业,没怎么注意。
在网上搜了搜,还是没怎么理解。但被录取的兴奋盖过了一切,没太在意,这事就过去了。

打包行李,我来到了这里
    假期还未结束,正式开学的日子还早,可上学的东西已开始整理了。在市场上买了一个大大的行李箱,上学需要的东西整齐的排放在里面。没有将有离开家的忧伤,心中充满了对学校的向往。
    快到了开学的日子,离家的车向学校的方向驶去。路旁的树苗一棵棵的向后移,雨滴点点滴滴洒在窗上,车里放的音乐被车与道路摩擦发出的声响掩盖。天空的颜色渐渐变暗,车上行车记录仪上的数字跳动着增长,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到了这次出行的目的地,大学校园。
    新学校,新环境,独自一人将在这地方度过四年时光。行李放在寝室里,见到了接下来一起生活的室友们。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些陌生,但多交流几次,也就熟了。学校有几个食堂,又可以出校门吃饭。生活这方面没了什么问题。
    先前一直好奇着大学的课堂,现在终于要开始领略一番了。虽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可在这之前并不知道对于这专业该做些什么。下了一个超级课程表,表上详细的记录了一周需要上的课,整洁的表上,有些彩色的小区域,是要上的课的相关信息。表格的区域分着时期,上午、下午、晚上,少有填满色彩的整天安排。空白意味着没课,没课意味着自己可以自由放松的做些自己的事。看着课表的第一时间有着一点点的窃喜。可没了密密麻麻的课表,怎么心里有了一种失落感,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拿着课本,看好时间确定具体的地点,上课之前就得找好座位。没了高中时候的固定位子还真有点不习惯,到教室早就可以任选座位,迟了只剩下没人愿意坐的位子了。这些只是小问题,解决起来不费劲。上课才是一个大问题。
    文科的高中生,一直与“政史地”打交道,老师上课时会详细的讲书上的要点,每个专题后对知识要点也有一个大概的总结,要是平时听掉了某些知识点也能在总结时补回来。课后也有些作业帮着巩固记忆要点(虽然有时并不情愿做有些作业),时间有点紧凑,但过的日子也算充足。在大学里这个学习的流程已经改变:老师在台上讲课,速度快的时候一节课能翻过一小半书页。要是在什么时候没在状态,思路一下没跟上,老师后面讲的就难就进入听课的氛围了。一节课下来,知识点爆满,不知道哪一个是重点。
    没办法,改变学习的方法是必经之路。学习方法尚可变,这不理解的课又能怎么办。新闻专业,要学的课程是些什么新闻品论写作课、新闻理论课等等课程。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其中的一些专业知识很难理解。看起来学了好有一些课程,但并不清楚学了些什么。当别人问,你们专业学些什么的时候,脑中竞是突然的空白,一时找不出能回答的字句。
    有人说,当面前有道坎时,如果跨不过去,就是爬,也要爬过去。现在摆在面前的新闻专业就是一道坎,想要过去,但还没想好办法。老师说,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而在这一阶段遇见了新闻专业,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缘分。可专业的课程实在难理解,又不知它与其他专业教的课程是否有些联系,只有点单单的感觉。学着专业的知识,还没有产生大的兴趣,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而对新闻产生兴趣的人,学起来得心应手。看来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想过这道坎看来得从这方面考虑了。





                                                                     




68#
发表于 2016-1-10 23:17:06 | 只看该作者
收费,新媒体的生存之道
文/张淑秀
     人们习惯了打开电视就能收看到想看的节目,习惯了登上某个网站就可以任意浏览资料,习惯了坐车时随手拿一份报纸看看。可是这一切有了变化,电视节目开始收费观看了、网站有些版块的浏览有了限制、电子版的一些新闻版块要给了钱才能看。媒体这样的转变,人们并不能全部接受,甚至有抵触的行动。但转变的步伐并没有停下,反而越来越向前。其中尤其明显的是视频网站、电视、新闻还有音乐网站等等。

视频网站的转变
    20世纪末21世纪初,互联网产生并快速的发展。同一时期科技发展迅速,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发展也很迅速。而这些科技产品渐渐出入寻常百姓家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这个世界。视频网站的兴起与人们对信息的要求变化有关。人们不愿局限在家里看电视或者不想去电影院看电影。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信息实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视频网站应运而生。
    视频网站建立之初,只是原原本本的播放视频的网站。在电视上播放的节目会被放在各个网站上,人们可以登录网站挑选自己想看的节目。而且最初时人们只需要开启移动流量就能浏览网站的任意节目。因此视频网站一下子爆红网络,人们对视频网站的使用次数渐渐增多。
    尽管视频网站非常受欢迎,但在这一时期还是电视这类传统的媒体占主导地位。视频网站为了能与电视、电影类的平台竞争,播放的所有节目都是不直接收费的。只是通过用流量在线或流量下载的方式隐形的收取费用。不过这种收费方式人们普遍能接受,视频网站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
    渐渐地各种各样的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到现在土豆、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视频播放平台发展的形势良好。然而网站的运营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较多类似的视频播放网站的建立,在同类型的播放平台的竞争变大。
    各式各样的视频网站相互竞争,推送各种各样的节目来争夺用户量。且现如今人们对各类型的网络浏览量都很大,在各视频网站看视频、浏览信息的需求加大。仅靠依托流量的消耗费用已不够支撑平台的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广告进入了视频网站。因而人们在看自己想看的节目前会有一段广告。虽然引入广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关公司的经济压力,但这仍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看到了:正式节目前的广告从十几秒延长到了几十秒,同一个广告播放了一次又一次才迎来节目的导入。
    就腾讯视频而言,它推送了几项自己独有的业务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和其它视频网站一样它对各类型的节目都进行了归类,人们在不同的版块能找到相对应的视频。不过有些节目人们只能在这个播放平台才能看到。比如说《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除了在浙江卫视收看之外,只能在腾讯视频才能找到相关的视频来观看。而就是这种模式能吸引更多用户注册。不仅如此,腾讯视频还有别样的体验。
    就像到饭店吃饭、去商场够买东西一样,它也有用户VIP。如果你是会员用户你能看它“好莱坞”版块里的节目,而且有什么电影新放在网上比如说《捉妖记》之类的都能第一时间收看。还有些美国大片如速度激情系列的片子和其它电影也是可以收看的。不过会员这个前提不能忘。
    成为会员的福利很好,但付出的也多。会员每个月最基本都要付费30元,有时促销或者一次性付费多几个月的会员费会相对少一些。而这种会员付费能收看更多节目的模式在各个视频网站都有运用。这种方式其实也是视频网站的另一种收费方式。
    但是这种会员模式并不是能被所有的人接受,甚至有抵制的群体。不过视频网站为了弥补收入亏损,也再坚持执行。而且有很多节目是引进的外国的产品,高额的版权费仅由承办视频网站的公司承担是不可能的,这势必会让收看的人来承担一部分的费用。在未来版权费用、视频网站的独立播放权都会有一定的费用产生,无论是何种方式,视频网站收费的情况都会持续下去。

电视的收费之路
    电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电,电视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巨大的跳跃。而人们对电视节目的收看也经过了几次变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电视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电视的变化在城市和农村都有体现。
    最早在农村要想收看到电视节目都需要安装“锅盖”(一种接收卫星信号的仪器):这种仪器的原理是它能收到哪儿的信号,你就能看到哪儿的节目。全部算下来也就收了“锅盖”的钱。使用的“锅盖”换了一代又一代,最终它还是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闭路电视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不过收看电视节目开始要交闭路费,而且有的电视台的节目收不到信号了。此时虽没明标交电视节目的费用,但是这笔费用是算到了闭路费中。在闭路费中收的电视节目的钱,购买了部分普通节目供人们观看,其中主要是一些省级电视节目和部分地方电视节目。除此之外不能收看到其他的节目。不过这时的情况比用“锅盖”时的质量要好很多。然而闭路电视时期并没有过渡太多时间,就来到了新的时代,到现在是液晶电视随处可见,搭配的是数字电视软件。在观看节目的质量、内容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现在的电视节目也分为了普通版和高清版。而且原来的收闭路费的方式已被淘汰,现在是数字电视,收的是机顶盒的费用。这个费用是有专门的公司收取,给基本每月的机顶盒费用,就能收看国内省级和部分地级的电视节目,如果想看外国的节目得另付费用。每个月收取的费用是固定的,如果交的钱不足收看电视节目,收费的公司会停了用户的信号。用户也就不能收看到电视节目。而且现在的电视节目与网络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我国现在的几大公司:移动、电信、联通,都在推送装宽带送优惠的活动。普通家庭用户安装宽带,选择不同的套装有不同的优惠,比如说安装宽带就送电视包月之类的优惠。于是电视节目收费开始了与其他项目的合作。
    从最初电视节目不收费到电视节目要收费,是一个不太长的过程,而且收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固定,只是收费这条路一直在继续着。

报纸也要收费了
    民国时期一些有识之士都通过印刷报刊、杂志来宣传自己的观点和国外先进的思想文化,大街小巷都有孩童和一些小贩抱着报纸向过路的人分发。那时的人们愿意看就拿一份,不愿意看就直接走开。经过先进思想的熏陶,人们渐启明智,对新闻等信息的需求量大大加多。而此时,免费发送报纸的人士或组织已没有金钱来支撑这个活动。人们想要看报就得付钱。人们主要是给印刷费。算下来,一份报纸也不太贵。
    有首卖报歌唱道:“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一个铜板就买一份报”。然而光卖报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的报纸有了新的方面需要付钱。报纸的印刷费是基本的费用,现在的报纸只给点印刷费是远远不够的。某些新闻比如说财经方面的信息是要先给钱才能够看到。有些较好的报纸是每月订阅费固定,交了钱就送报纸。有的贵,有的便宜。只是现在的报纸已经有了升级,除了纸张版还有电子版。电子版用流量浏览,这本身就收取了一定的费用。然而还有些新闻是要另付钱才能看的。付钱才能看一些新闻,这在报纸的一些部分已经运用。在电子版的报纸中运用的更加广泛。

收费,媒体以后的路
    电视节目、视频网站、报纸都从不收取费用转变到了要收费用的道路,其中有大大小小很多原因。媒体不收取费用,它的注册用户很多,也就意味着它的成本加大。无论是人工费还是公司运作的其他费用,都是媒体的巨额成本费。仅仅是用户流量的消耗费用还不足以弥补公司的亏损。加之有些视频或节目有版权的费用,这也需要用户来一起承担。收费虽会失去一部分的用户,但是能增长一部分的收入。而且公司的长期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操作,收费的方式能够让具体的操作流程行动起来,从而让公司能够继续发展。
此外,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媒体的各种收费,在某些层面其实是收的知识产权的费用。
    无论是什么样的媒体,在同行间的竞争很大。推出的优惠背后还有大的利益亏损问题,而这些问题不通过向消费者收取费用是不能弥补空缺的。媒体的收费有利于用户接收更好的产品,也可使媒体自身增加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收费,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
69#
发表于 2016-1-10 23:19:57 | 只看该作者
2015年报刊、杂志的那些事儿
                                   文/张淑秀
   一些纸媒费劲千辛万苦才挨过的2014年的寒冬,初春的阳光并没有延续他们的生命。在艰难困顿中,一些纸媒渐渐走向了死亡。

殒落的报纸
    《生活新报》是中国残联系统唯一的综合性、都市类日报,也是中国残联系统除《华夏时报》外的第二张公开发行报纸,由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立足昆明、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云南及中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份报纸在2015年7月1日正式停刊了。
   《生活新报》的前身为《云南残疾人报》,《云南残疾人报》的创办始于1989年,在1998年才改名为《生活新报》,1到了999年8月11日《生活新报》正式出版发行。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作为中国残联系统唯一的都市类日报,在云南有较大的影响力。在2000年改版后更是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专业的统计人员对它有较高的评价,说:“《生活新报》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主流报纸之一,在云南拥有读者最多、阅读率最高、读者忠诚度最高、最具社会责感的强势报纸。”
    据《生活新报》内部的统计,《生活新报》每天的发行量保证在50万份左右,征订量为33万份,零售量6万份,赠阅和直投5万份,地州发行量已达6万份。如此看来一份都市日报,发行量规模竟如此之大,证明了它在云南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6月30日云南省残联作出决定,暂时垫资解决被拖欠工资的编辑、记者等员工的部分生活费,每人可按1500元的标准签字领取,待向十方控股公司(简称十方公司,与生活新报签订的合约,对《生活新报》的广告经营权有实际的掌控权)讨要回工资后,再将1500元/人的工资交还给省残联。
    据《生活新报》员工介绍,报社包括印刷和人工成本平均每个月需支出约300万元,但每个月的广告收入只有200万左右,所以《生活新报》长期处在入不敷出的状态。“报社拖欠工资是常事,但以前从没发生过因拖欠工资而休刊的局面。”其中一名员工说。拖欠员工的工资,工作人员没有动力去工作,而报社也失去了员工对他的信任。同时在对停刊事件的后续中,我们了解到也有“因经营不善导致投资方—十方公司撤资”的这个原因。《财经》记者肖辉龙了解到:十方公司旗下的北京鸿馨图文化传媒公司,于2008年与生活新报签订了经营总代理的协议,合同有效期为30年。不过,近几年《生活新报》亏损大,十方公司考虑后最终决定撤资。”
    我们生活新报停刊已成事实,它的生命在燃烧了十几年后熄灭了。
    9月18日,在《长株潭报》在头版上刊登了一则公告:根据调整报刊定位,优化报刊结构的要求,经研究决定,《长株潭报》自2015年9月21日起休刊。
   《长株潭报》和《生活新报》一样一开始并不是以现在的名字发行的,它是由《湖南经济报》在2009年4月改名成《长株潭报》的。不过到了2011年6月6日《长株潭报》才正式创刊,并且在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地同步发行。
    《长株潭报》是由湖南出版集团投资、潇湘晨报主办的,面向湖南省最核心经济发展区域长株潭城市群发行的省级新型都市生活报。作为国内首家城市群平面媒体,重点覆盖了株洲、湘潭,充分覆盖长沙市高端人群,它精心打造涵盖时政、社会、民生、娱乐、副刊等各个向度的全方位城市资讯平台。
    在2015年的夏天,影响巨大的《长株谭报》突然宣布了将要停刊的消息。深究它停刊的原因,刨开大环境下纸媒的困境,还要从2014年湖南对相关文化资产的改革算起。2014年湖南出台《深化省管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提到将《潇湘晨报》、《长株潭报》、《法制周报》等划归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由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报纸定位存在冲突,早有专业人士分析有报纸将会停刊。在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下,这几个报纸定位不明确,报道的内容的相似程度也较大,在它们中彼此的竞争成为了自身发展的最大阻力。而且改革初始,《长株谭报》也未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模式,与其他报纸的种种摩擦,对它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好后果后。在改革没有实际的收效后,《长株潭报》殒落了。

休刊或转型的杂志
     不仅是新闻类的报纸、杂志,娱乐刊物也有停刊。有名的时尚杂志《费加罗》于2015年2月起正式停刊。
    《费加罗FIGARO》杂志诞生于1980年,是高档、时尚、全方位女性半月刊,现已成为法国最具销量的杂志之一。《费加罗FIGARO》对人们的影响渐渐超越的国界,不仅在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有着较高的地位,当它来到中国时,也成为了中国时尚杂志的领导者。它是一本时尚消费圣经杂志,是中国首个时尚全方位的半月刊,在中国有着大批读者。作为一本定期的刊物,内容上涉及时装、职场、美容、明星名人、生活方式等方面。
    《费加罗FIGARO》深受读者欢迎,在中国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每一期的发行量在10000份左右,黑龙江、江苏、重庆等多个省份发行。不过受时尚媒体的激烈竞争和新媒体的猛烈冲击,和资本相关的原因,中法双方决定《费加罗杂志》停刊。
2月27日,《壹读》杂志发布公告,称因为壹读传媒本身转型的需要,将全面收缩《壹读》杂志的发行工作。而壹读传媒出品人林楚方向媒体确认,杂志停止发行有一段时间了。
    2012年8月6日创刊的《壹读》,主攻新闻生活类的题材,由林楚方担任壹读传媒出品人兼主编。起初时,该杂志为双周一出版,在全国发行,售价12元/一份。到2014年9月《壹读》转为了单月刊,售价15元/一份。在2015年2月停刊时,《壹读》已经发行了55期作品了。
    《壹读》曾被誉为“当下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杂志”,受到了较多读者的喜爱。停刊的消息一经发布,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读者在关心《壹读》总编林楚方的去向的同时,密切关注《壹读》的后续消息。
    停刊时,该杂志发出了一则公告:“很抱歉,因为壹读传媒本身转型的需要,经过授权,我们不得不艰难地决定全面收缩《壹读》杂志的发行工作。简单说,已经订阅《壹读》杂志的读者,将不会再收到这本纸质的杂志。……在此我们深深深深致歉,并希望您能怒火稍忠,继续爱我们而不仅仅是爱过。”通告中提到过去的纸媒《壹读》,不仅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的麻烦,也给读者造成了麻烦,这让他们下定了决心放弃纸媒的这种形式。
    不过《壹读》虽然停刊了,但它还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读者的面前:壹读视频和壹读微信。在未来,壹读传媒将在已经久负盛名的百科领域(壹读视频和壹读微信)基础上,开发出更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你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更多元更有趣的壹读,它将始终如一陪伴大家。我们想说的是,这不是一个悲伤的告别,而真的只是换一种打开方式:比如你们将更多的打开视频或者微信与我们见面,而不是打开杂志。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