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370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寒假作业之春节调查报告(2012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8:2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各自的调查报告跟帖在这里。
开学一周内提交完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发表于 2013-2-25 10:19:57 | 只看该作者
追寻渐逝的年味儿
——关于我国春节传统习俗的调查报告
一、过去:记忆中的传统习俗
一首民谣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将过年的习俗略道一二,以下也是我的一些调查结果。
1、
压岁钱。对于儿时的每个人来说,压岁钱都是我们对于“过年”的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年夜领压岁钱可能算是大家记忆最深的过年景象之一。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说: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 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2、
放爆竹。相传每年除夕之夜会有“年兽”出现,为了驱赶它,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爆竹,利用火光和巨大的声响使年兽不敢出现。同时燃放爆竹也是去除旧迎新之意。
3、
吃汤圆、饺子等。北方人在大年三十晚上一般吃饺子,南方在这方面的习俗稍少,基本是大鱼大肉,但在大年初一早上会由家里的男主人为全家煮汤圆。
4、
到寺庙烧香祈福。每年除夕夜,当新的一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地的寺庙都已是人们为患,人们到寺庙为新的一年进行祈祷,希望接下来的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5、
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来。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在重庆,守岁要从除夕夜一直守到大年初一的早上三、四点。
6、
扫房。在大年三十之前将屋子打扫干净。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也是取除旧迎新之意。
7、
辞灶。传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灶王爷回天庭报告这家人一年所有事情和功过的日子,辞灶便是送灶王爷启程。用一种叫做“糖瓜”的糖供奉他,这种糖是用麦芽糖制成,所以很甜很粘,甜是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粘是想要把他想说的坏话黏住。
8、
落子。落子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它流传于沧州地区,尤以沧县、南皮县为盛,据查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冬季农闲时排练,正月十五前后演出,以示人们辞旧迎新,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表演者都是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年少女们。
9、
贴对联和门神。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有人还会自己写对联张贴。
10、
舞龙舞狮。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而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大年初一,许多地方会有舞龙舞狮队进行表演,博得阵阵喝彩和掌声。
二、现在:身在其中的年
回望从前过年时,再看看如今,许多人都感觉“年味儿越来越淡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一些传统习俗也正在被逐渐忘却,亲戚之间的互相拜访不再像过去一样频繁和亲热,许多年轻人甚至认不全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70后们当年还是盼着新衣新鞋的小孩子,如今也只是把过年的这几天当做一年之中难得的休息日。一些人觉得过年远没有自己的父母小时候好玩,街上冷冷清清一点也不热闹。
但在同时,看春晚、外出旅游、短信拜年等新的过年习惯也在渐渐成为一些新习俗,为人们带来一些新的感受以及不同于以往的便利和快乐。
三、将来:愿年味儿久远流传
由春节文明可以想到中国其他的节日。一个国外长大的华人孩子回国,家乡的爷爷介绍说,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过年包饺子,十五吃元宵……小孩不解,问:“为什么所有的节日都是吃?”民以食为天,吃当然是我们传统习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如果只剩下吃了,我们的习俗体系未免也显得太过单薄,看看如今的过年习俗中,吃的部分恐怕是保留得罪完好的了吧。
社会是不断向前的,传统习俗和现代文明的碰撞必然会产生火花。这火花是毁灭习俗还是将星星之火燃烧得更加旺,全在于我们这些过节的人。借用人民日报的一句话,如果就是习俗失去了现实关怀、传统节日找不到现代内涵,公众不知道怎样参与、如何庆祝,恐怕也就只有吃了。
愿年味儿能久远,传统习俗带来的喜悦将是无可比拟的心灵慰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