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出版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24-11-4 19:34: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全球传媒学刊》创刊十周年暨第五届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发展高端研讨会顺利召开

《全球传媒学刊》创刊十周年暨第五届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发展高端研讨会11月3日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全球传媒学刊》顾问、《新闻与传播学刊》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晓虹,《全球传媒学刊》编委、《现代传播》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组召集人隋岩,以及新闻传播学术期刊的主编、编审和作者代表等近五十位专家出席会议。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全球传媒学刊》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以“创新与自主:新闻与传播学类期刊的学术使命”为主题,围绕新闻与传播的价值回归与专业发展、驱动创新与新闻传播的学术想象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全球传媒学刊》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向与会代表展示了学刊走过的历程、定位和特色。学刊秉持着思想性与学术性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刊初衷,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全球视野的新闻与传播学术平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全球传媒学刊》从前沿知识共同体、学者共同体、“清新”共同体三个层面形成了独具清华特色的学术平台,并强调探索创新是学刊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全球传媒学刊》是在多位学者无私奉献的历程中成长的。在十年庆之际,学刊向前主编郭镇之教授、前执行主编金兼斌教授表达了敬意和谢忱,并向顾问和编委会代表高晓虹教授、杨保军教授、单波教授等颁发了聘书。

研讨会举办了四场圆桌论坛。在首场圆桌论坛,高晓虹教授,郭镇之教授,《新闻记者》主编刘鹏,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期刊中心主任石磊,《新闻与传播评论》主编姚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媒学刊》编委杨保军先后就《全球传媒学刊》的发展历程、办刊特点和特色、选题的热点性与前沿性、制度建设和学术共同体建设进行了讨论,高度评价了其在基础性、国际性、引领性层面为新闻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建构所做出的贡献,并就新闻传播学期刊的合作与交流、青年学者的发展与培养、开展服务中国现实的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意义、新闻传播研究的主体性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面向未来的新闻学研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第二场圆桌论坛,《全球传媒学刊》编委、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单波,《全球传媒学刊》作者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国际新闻界》主编刘海龙,《现代出版》主编曾白凌,《中国编辑》主编龙杰,《新华文摘》编审刘永红,《南京社会科学》副主编虞淑娟等探讨了学刊的前沿性与全球性、全球视野与实践创新以及对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就青年学者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潜力和未来、学术研究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与争鸣、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学术期刊建设的长期发展、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共同体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第三场圆桌论坛,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全球传媒学刊》前执行主编金兼斌,《新闻与传播研究》副主编刘瑞生,《全球传媒学刊》审稿专家、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王金礼,《出版发行研究》社长李游,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全球传媒学刊》特邀栏目主编常江,《新闻界》总编辑段吉平,《中国出版》执行主编李淼,分享了办刊方向、审稿制度、选题策划等方面的经验,并从审稿人的视角,分享了审稿的经验与心得。嘉宾们还从作者的视角进行了讨论,指出学术研究应该具有问题意识、回应社会现实,在写作中要具有敬畏感、尊重写作的过程,编辑、作者和读者共同构成了期刊的学术共同体,作者应当同时兼顾编辑和读者的双重视角。嘉宾们也肯定了学刊在发出学术先声、找寻学术创新点层面的突出贡献,并对学刊的未来发展提出期待。
在第四场圆桌论坛,隋岩教授, Emerging Media主编郭良文,《新闻春秋》主编周蔚华,《新闻大学》副主编姜华,《全球传媒学刊》作者代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翼青,《中国社会科学》编辑冯建华等畅谈学术期刊在推动学科发展和国家发展中肩负的责任、在国际传播中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期待学术期刊的开放合作、构建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共同体。
《全球传媒学刊》的轮值副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杭敏、张莉、张铮和副书记蒋俏蕾分别主持了圆桌论坛。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人文社科编辑部主任钱飒飒、编辑郭倩,《全球传媒学刊》编辑部成员参加了会议。


来源:全球传媒学刊(公众号)
编辑:李佳

122#
发表于 2024-11-10 20:39: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浙江是学术缅北,安徽是学报黑户,北京是期刊学阀……关于学术上的地域偏见,你怎么看?
文章概要:文章讨论了学术界中的地域偏见现象,如浙江被称为“学术缅北”因待遇问题,安徽被称为“学报黑户”因发文门槛,北京则期刊话语权太大。同时指出这些偏见多为主观看法,不应当真。
来源:中州期刊联盟、知乎、文科学术精选,转载自公众号“学术成长学苑”,特此致谢!

关于学术上的地域偏见,你怎么看
文丨学术成长学苑
来源丨学术成长学苑
“地域黑”是傲慢与偏见的代名词,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是新媒体平台。对于“地域黑”,我们应该是采取不鼓励的态度。但是今天,借由这个名词,我们来谈谈学术上的那些偏见——浙江是学术缅北,安徽是学报黑户,北京是期刊学阀……这些你都听说过吗?
PS:既然说是“地域黑”,那肯定是这种说法不对,只是大部分人的主观偏见罢了。本文随意聊聊,请勿引发争端。
学报缅北——浙江
学报缅北,释义:入职前,给你画大饼,夸大可能给你的收入,等你进来再告诉你真相,一旦你进来之后,就会疯狂压榨你。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2024年政府报告中,“加快新质生产力”被列为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要想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创新是关键,人才培养是核心。而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要想让老师们踏踏实实教书育人,沉下心来做科研,教师待遇和人才激励政策都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在浙江,一度传言省属高校收入偏低,甚至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都比省属高校要好。
上图为2022年,政府留言板上的一条相关留言,“如何看待全网都在说浙江省属高校待遇低纷纷劝退?”已经过去两年了,浙江省属高校的待遇问题依然是一个热议话题。
浙江省属高校,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学术缅北吧。
找工作经历了之后,觉得除了画饼没有其他本事了。当时院长给我一顿忽悠,我们学校还行,考核压力小,钱多事少,很多跳槽来的。
我当时论文没整完,等了三个月准备去,结果发现院长跳槽了。我TM...
说起来真实的缅北和学术的缅北,都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告诉你能挣钱,能评职称,能买房,诱惑你这些穷小子。
第二,大幅夸大可能给你的收入,比如告诉你最高有60万安家费,实际上考核之后给40,考核前就20,还分10年服务期内发给你,一年其实就多给2W,却说成了给你60W。而这些钱远不能买房子。
第三,等你进来再告诉你真相,一旦你进来之后,就会疯狂压榨你,让你干活,别人不做的都扔给你,根本不考虑年轻人的成长和培养问题。
第四,欺负的就是你没社会经验且年轻,你想跳槽,你拿的工资都得赔回去。
学报黑户——安徽
学报黑户,释义:因为北大核心和本科学报同属三类,大家都挤堆发本科学报,就被很多本科学报拉黑,拒收该地区或者提高发文门槛。
安徽2016年1号文件规定,北大核心期刊的级别等同于本科学报。因为发核心成本太高,时间长,难度大,所以发本科学报成了大家的首选。同一个地区发学报的需求量太大,即便是平均到全国这么多高校学报身上,每期单位也都是岔不开的。特别是,发文章一般是参考制,本单位哪个老师发出来一个学报,会推荐给其他人去发,或者其他人看到了会觉得该刊好发,也会主动去发。期刊方面为了差异化,有的会拒收安徽作者,有的刊物则会提高安徽作者的发文门槛。
小编经常接触作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安徽普遍都在发本科学报,不管是高职还是高校(哪怕是211也在发学报),不管是讲师还是副教授,不管是评职称还是结项。但是评论区有人说,“对于本科学校的职称评审、绩效考核都没有用。”可能具体到个别单位,认定方案又不一样了。
反正是以自身单位情况为准吧,能认定本科学报的,肯定比发核心要强一些,真的是有在明晃晃放水了。
@SAZ:同样安徽,三篇SCI一作,两篇通讯,评职称没干过六篇二本学院学报。
@什观:简单来说,北核和学报在安徽待遇一样,C刊为二类,评高级职称要二类以上文章。
此外,还有这些地域偏见
北京期刊话语权更大,比如有编辑直言,“北核换届,其他的刊物你都可以担心,但是北京的基本掉的可能性很小。”
东北期刊进高校黑名单的比较多,有作者说,“东北的非核心期刊,从来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一言难尽。”
广西期刊质量比较高,广西的期刊大部分是高校单位主办的,质量上卡的比较严,相对会好一些。
当然,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有自己的认知。关于这些地域偏见,就当是个笑话,打个哈哈就过去了,不用当真。凡事也还有例外呢不是~

来源:社科学术社
编辑:李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