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
9月23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央视市场研究(CTR)、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委员会在京联合发布《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发布,202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31518.23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同比上升8.38%。 智媒时代创造新的传媒生态系统 蓝皮书说,2023年,受线下消费的复苏、企业经营的降本增效和科技新概念的影响,传媒产业经营环境逐渐恢复正常,修复与增长成为主旋律,传媒产业总规模增速回归正增长。二次元游戏的竞争、直播电商的崛起、短剧赛道的火爆等现象的出现表明,拓展新的玩法赛道或者弥补已有潜力赛道,是传媒企业在存量竞争中突围的关键。资本市场中,传媒行业指数走势与科技行业指数走势趋同,折射出传媒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导向。从趋势看,创新性解决方案的构建以及与大模型技术共生的新逻辑体系是传媒产业发展要抓住的技术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重塑媒介形态与传媒业态,成为推动传媒生态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传媒产业呈现数字技术大范围研发与应用、媒体积极布局AIGC赛道、受众主体性凸显、细分行业数智化发展的明显特征。发展传媒新质生产力、加强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创新国际传播模式将成为未来传媒产业发展的重点。 在媒体业态层面,2023年中国传媒产业主要细分行业实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且多个细分行业的收入达到3年来最佳水平。报刊行业收入正在逐步从传统的发行收入、版面广告收入向发行收入、版面与数字广告收入、多元化经营收入等多重收入结构转变。中国移动互联网已进入深度存量时代,加之用户线下消费潜力充分释放,2023年移动数据与互联网业务收入稍有下降。 从媒介形态来看,数字媒介发展态势强劲,手机用户数量、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等数据整体保持上升状态;广播、电视播出时间波动较小,用户已显著向在线音频、在线视频迁移;电影院数量、营业电影银幕数量稍有增加,但增速趋缓,市场处于基本饱和状态;传统纸媒站在数字化转型的岔路口,报纸、期刊等出版总印数均处于下降状态。 蓝皮书指出,智媒时代创造了一个传媒技术高速迭代、传媒主体泛媒介化、信息渠道去中心化、用户个体感知进化的传媒生态系统。2023年,在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传媒生态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媒介形态、媒体业态。这些新变化一方面增加了生态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在竞争、互构中改变甚至重塑了原有的媒体生态链,对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舆论生态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预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趋势 蓝皮书分析提出传媒产业未来发展主要趋势。 全球媒体呈现数字化转型与超级平台垄断的趋势。超级平台垄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谷歌、苹果、Meta等平台横跨全球,“超级应用”的数字平台已经全方面嵌入日常生活,并将在媒体格局中造成日益重要的影响。从媒介形态和媒体业态来看,全球传媒业与中国传媒业呈现较为一致的特征,即突破性技术的大面积应用促进传统传媒业数字化转型。AIGC、Web3、5G、VR和AR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传媒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数据沉淀推动传媒新质生产力场景延伸。驱动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加快形成传媒新质生产力,为实现文化大数据体系明确方向,为传媒产业发展提供新可能,也将推动传媒业数据资产化、产品化,并进一步探索数字文化消费场景、应用场景可成为传媒产业资产增值、多元经营、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AIGC赋能传媒生产,传媒竞争出现新赛道。AIGC、Web3、5G、VR、AR等突破性技术的大面积应用,重新塑造了媒体和娱乐的未来轨迹,也为产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总体来看,对全球传媒业而言,拥抱技术创新和控制管理风险将是未来一年的重点。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发展给传媒行业开辟了很多新赛道,网络视频、网络音频、网络直播、直播电商、垂类媒体、本地生活、户外智能大屏等媒介形态不断火爆,也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带来新机遇。 互联网协同治理与创新发展需要平衡点。2024年将是中国全面走向数字治理的一年,中国的互联网治理将从被动应对互联网风险向主动、前瞻性防御转变,从内容与平台治理向人工智能治理、数据治理调整,并将在全球数字治理秩序构建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平台企业将持续成为各国监管重点,数据治理与人工智能治理进入新阶段,朝着更加完善的立法和更加严格的执法机制发展。 中国媒体出海与国际传播展现新趋势。以网络游戏、网络文学、影视为代表的文化产品成为中国传媒行业文化出海的“三驾马车”。在中国元素、中国故事、中国模式颇受关注的同时,中国主流媒体也在积极拓展自身传播渠道,通过成立海外传播中心、打造海外内容品牌等战略升级,不断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
来源:传媒瞭望(公众号) 编辑:李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