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政治经济学(上)》有感
1002 廖鹏飞
本就想好好的在寒假里读两本关于经济方面的书。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成为我的作业。不管怎样,对经济方面比较感兴趣就不把这当作业了。这套书是放假之前买的,有上下两册,倾我寒假之力也仅略读完上册。当然颇有些感受,便记录下来!有分享心得,也有求解不惑之态。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由金镝和金熠两位先生翻译的。翻开这本书有一篇(中译者序),就是翻译这本书的人要说的话。当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优秀理论和成功经验对解决我们所说的问题是不错的选择’。‘
然其中有满是追捧的话语,但这也是难免的。不然哪来的销售量。说这本书的优点,
务实
通俗
深刻
优美。还不算过分
当然通过读了之后
的确是不错的。其中还提到,`华人不讲诚信中国人不讲诚信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劣根性`。这当然是一方面的言论,而事实证明这并不是民族的劣根性,当时的英国农民在出售麻的时候,会在麻捆中夹带石头并撒水,以增加重量。英国公司想尽办法进行欺诈,资本家的过度投机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不讲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不是单有某个民族的劣根。穆勒先生有这样的一句话“过去的爱国者,除去其中富有教养的能够将世界视为自己的国家的人之外,无一不希望本国以外的一切国家都衰落、贫穷并且管理不善;而现在,他们却将其他国家的富裕和进步视为本国富裕和进步的直接源泉”。当然穆勒先生提到的过去的爱国者,他们的想法是爱国的表现。但这种爱过的思维是狭隘的,有的是民族的自豪感
和优越感。不得不承认中国现今有99%的人是这样的想法,这样也并没有错,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这样。只是看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而后一句我想是新世界的发现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使然。以达到共利双赢的局面。世界财富总量的转化
替换
和增加。财富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增加的同时消耗也在继续。好似数学中的递增函数。这后面还要详细提到。当然金镝先生提到的一些言论是比较赞同的,比如‘学习西方社会商品任何民族都要向其他民族借鉴某些东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兼容并蓄。当然他也提出了着本书的目的。那就是希望能够对中国人数千年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有所冲击,使人们能够从多方面比较系统地思考有关人生、社会以及社会的基本问题。
名著的翻译一般都有一些什么什么的说明,当然这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通读这些也是有益的。亚当·斯密的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他书中有些多的例子来阐述他的理论,以便读者能跟好的理解。书中的绪论提到国家的财富与货币的关系。虽然我们以前学过经济学但这里讲的更加清楚。“如果国家没有金矿或者银矿,则只有对外贸易是有可能使他致富的产业。世界的商业被视为在国家之间展开的一场争斗,以夺取现存黄金和白银的较大份额。在竞争中,任何国家要想有所得,都必须设法是其他国家等量的有所失,或者至少防止它们有所得”。这样看来在国际的经济贸易中所谓的公平只是狭义上的上方的妥协。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前提的最大的让步。一国或一个贸易组织的赢利必定有对其他贸易团体利益的损坏。不知道这样认为是不是对的。但有一点我是敢肯定的如果没有智慧和勇气做出非凡的努力便没有任何人能够摆脱下一个时代的荒谬和可笑!
人必定是欲望的动物,他可以将他的财富挥霍于他感兴趣的任何嗜好上。但她的财富并不是这些嗜好,而是他挥霍在这些嗜好上的货币总量或年度货币收入。货币只是衡量一切财富的工具,但我想它作为物的本质是否它本身也能体现人的价值? 但是他同时具有某种便利的形态,人们可以因此而得到自己的各种收入,然后再适当的时候再把这些收入转变为对自己有用的物品。实现物与物之间便利的交换。什么是财富呢?多数人都认为是货币,当然是正当的;不过,所有其他可以达到人类目的的而又不失大自然无偿提供的物品都是财富。当然这是理论的也是宏观的观点。作者这样阐述财富无非就读者的思维提升到了一个高度。
这本书的三章分别讲了,生产、分配、和交换。当然有细细的阐述。而这些虽然在生活中我们都觉得是在平常不过的事,但是将他们提升到理论的高度,阐明道理有些地方真的是相当的费解。比如书中说道生产性劳动指的是生产体现于物质实体的效用的劳动。???
当时只能理解为以生产为目的的中间的一切的劳动。但是又觉得不对。而以生产为直接目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与我的理解自然是产生了矛盾。消费与生产的关系也在书中作了详细的阐述。而财富的分配其实就是剩余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剩余的较大份额则落入大多数不能提供等价服务作为回报的人手中。从而产生了贫富差距。分配当然就有分配制度而这又与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关了。作者书中明显看出在追求一种合理的分配制度。但是现实却是向背道而驰的。而作者阐述的几种分配制度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而形成的社会最流行的分配方式。当然将了对分配产缠身影响的一些因素和分配制度下会产生的社会问题。例如竞争、奴隶制度、佃农、工资、地租等。而关于分配~有交换就必定在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纯在某中的等价和利益需求关系。那么交换的物必定是等价的。具有了相同的或相差无几的社会劳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与物的交换形式逐渐被货币所取代。而其中所讲的生成成本我却不明白是怎样的一回事!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就是绝对不能死读书,用比较官方的话说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所有的经济理论或存在或都不存在。而始终存在的是无止尽的实践和闯荡。先前许多的成功商业家是完全不懂理论的,而照样创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