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咬文嚼词(129)息诉 生效 容器 容积 山坡 展望 息诉 xīsù 生效 shēngxiào 2024年11月1日《新民晚报》第15版刊登报道《有人针对乱发骚扰短信较真了》。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一审判决后,当事人均服判息诉,该案已生效。”这个句子中的“息诉”和“生效”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息诉”。“息诉”的意思是停止诉讼。“息诉”通常是在诉讼的进行过程中起诉者撤诉,使这个诉讼不再存在。句中说的是在起诉案件由法院受理后作出“一审判决”后,“当事人”表示“服判”,不再按有关法律程序提起上诉,这样,就这起诉讼来说,它已走完相关法律程序,而不是起诉者中途撤诉,因此,“息诉”的使用不合事实。 再看“生效”。“生效”指的是发生效力。“生效”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要求人遵照执行的法律、规定、要求等内容。句中“生效”的使用对象是“该案”,即这个案件,它不是要求人遵照执行的对象,“生效”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息诉”删去。在删去“息诉”后,可以把“服判”改为“服从判决”,表达效果更好一些。可以把“生效”改为“结案”。“结案”的意思是对案件作出终审判决或最后处理,使其结束。这个意思用于句中能和“该案”搭配。当然,如果把“该案”改为“判决”或“该案判决”,那就可以保留“生效”的使用。 容器 róngqì 2024年9月26日《解放日报》》第9版刊登文章《存在的力量与告别的提醒》。文中有一句话写道:“城市里的商业空间需要常逛常新的乐趣和话题,而书店作为一个容器,应该可以成为乐趣和话题的生发地。”这个句子中的“容器”一词使用有误。 “容器”指的是盛放物品的器具。句中的“容器”指的是“书店”,但“书店”是一种建筑物,它的功能不是盛放物品,而是供人进行活动的建筑物,将其称为“容器”,不合“容器”的词义。另外要注意的是,“容器”通常是体量有限的,如盒子,箩筐、杯子之类,从这一点来说,即使确实是盛放物品之用,但规模较大的事物,如集装箱、仓库之类,也不称为“容器”。 从句中所述可看出,句中是把“书店”作为“城市里的商业空间”来对待的,因此一般来说,可以把“容器”改为“商业空间”。但在一个句子中,连续两处使用“商业空间”不合适,考虑到这一点,可以把“容器”改为“经营场所”之类的话语。“场所”意为人活动的处所,“书店”是人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处所,将其称为“经营场所”是合适的。 容积 róngjī 2024年10月31日《解放日报》第5版刊登报道《客少线长,上海最长公交浦卫线能否“减负”》。文中写道:“借助微弱的路灯,记者细数浦卫线站牌上密密麻麻的站点,只有58个。小朱和已到站的彭师傅、小陈却认真地说:‘真的是99个,因为这种三角面站牌容积有限,写不下了。’”这节文字中的“容积”一词使用有误。 “容积”指的是容器或其他能容纳物质的物体的内部体积。“容积”的使用对象是容器以及类似容器的物品,它们的主要用途是盛放物品,“容积”的大小决定了可盛放物品量的多少,其外观形态是立体的。文中“容积”的使用对象是“站牌”,这是一种平面状态的物品,它也不能用来盛放物品,因此“容积”的使用是不准确的。 可以把“容积”改为“容量”。“容量”指容纳的或可以容纳的数量,而“容量”所指容纳的对象,可以是呈现为体积状态的物品,也可以是不呈现为体积状态的文字等,因此它的使用对象可以是立体状态的容器,也可以是平面状态的事物,这节文字说的是“站牌”上能够容纳的站点名称,这种名称在这个“站牌”上应该是用文字来表现的,不占体积,但要占用面积,因此使用“容量”是合适的。 另外,这节文字中有一句引语“真的是99个,因为这种三角面站牌容积有限,写不下了。”从文中的叙述看,这句引语的言说者有“小朱”“彭师傅”“小陈”三个人。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人不可能说出一模一样的话,因此这样的叙述基本上是不真实的。可以把这句引语上的引号删去(前面的冒号也宜改为逗号),也就是把原来的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即这是作者的话,但它是“小朱”“彭师傅”“小陈”三个人共同表示的意思,这样的叙述就能够保持真实性。 山坡 shānpō 2022年8月21日《羊城晚报》第8版刊登文章《艺术大家的讲述》。文中有一句话写道:“她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硬币,棕黄色的一分钱最多,堆得像一座小山坡。”这个句子中的“山坡”一词使用有误。 “山坡”指的是山顶与平地之间的倾斜面。“山坡”是一个倾斜的面,句中的“山坡”是比喻的说法,其比喻本体是“桌子上堆满”的“硬币”,但“硬币”的表现是在“堆”起来后像一座小山,句中将其称为“山坡”是不准确的。句中用数量结构“一座”来与“山坡”搭配也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小山坡”改为“小山”。这样改了以后,数量结构“一座”也能和“小山”搭配。需要注意的是,“山坡”不等于山,“山坡”依附于山,有山才会有山坡,当把某个事物(如句中的“硬币”)“堆”起来的时候,能够“堆”出来的只能是山的形状。 展望 zhănwàng 2022年4月15日《光明日报》第15版刊登文章《春盘》。文中写道:“去年春天,我在花盆里养了一株马齿苋,准备秋天时收集一把马齿苋种子,再将它们撒到更大的花盆里,展望今年初春可以享用一碗马齿苋蛋花汤。”这个句子中的“展望”一词使用有误。 “展望”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往远处看,这是人所从事的一个具象的行动;二是指对事物发展前途进行观察与预测,这个意思带有一定的抽象色彩。句中的“展望”,表示的是“我在花盆里养了一株马齿苋”时行为主体“我”的一种心理期待(即“今年初春可以享用一碗马齿苋蛋花汤”),而不是对“马齿苋”的一种预测,因此,“展望”的使用是不准确的。 可以把“展望”改为“希望”。“希望”指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这个意思符合句中的行为主体“我”从事“在花盆里养了一株马齿苋”这个活动时的心思,因此使用“希望”是合适的。 来源:校对工匠(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