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5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七届(2010)年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3:4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民网传媒频道]:“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七届(2010)年会将于12月5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论坛主题是“党报全媒体之路研究”。人民网传媒频道将对全体大会进行现场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13:13]

[人民网传媒频道]:“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此前成功举办六届,已成为中国内地业界、学界知名论坛之一。 [13:15]

[主持人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党报研究中心的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七届(2010)年会正式开始。下面,我介绍一下出席本次全体会议的嘉宾。 [14:14]

[主持人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出席今天全体会议的嘉宾有: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米博华高级编辑,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虎生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教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研究员,人民 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胡欣高级编辑,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原总裁何加正高级编辑,北京市 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佟力强同志,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副主任温红彦高级编辑、中 国环境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杨明森高级编辑,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兼总编辑苏继赏高级编辑,山 东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刘强高级政工师,天津日报副总编辑曹凤彦高级编辑,中国传媒 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雷跃捷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 究中心博士生导师王武录教授,中国广播电视资料馆副馆长王甫高级编辑,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 学院院长刘卫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严三九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 播学院党委书记李清同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博士生导师蔡翔教授,北京市社科院暨北京日报社新闻研究所所长刘霆昭高级编辑,上海文新集团《新闻记者》杂志原主编吕怡然高级编辑, 天津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张熠同志,天津日报社网站总裁张晓阳同志,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 泉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媒介形象与推广研究所长张洪生同志,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李玮同志,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东发同志,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研究 传播中心司久岳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艳秋教授,当代贵州杂志社采编二部主任 、全国党刊研究会、中国党刊六十年执行主编赵俊涛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莅会指导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莅会指导。 [14:19]

[主持人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下面有请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教授致欢迎辞。 [14:24]

[苏志武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尊敬的米博华副总编辑,张虎生高级编辑,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七届年会隆重开幕,在此我代表中国传媒大学给各位领导专家、贵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位长期以来给予论坛、给予中国传媒大学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14:26]

[苏志武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党报全媒体之路研究,这不仅契合中国传媒大学办学理念和思路,更符合了国际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传媒现实,应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14:27]

[苏志武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众所周知,社会主义中国党报是党和国家宣传思想战线的主阵地,是我国众多新闻传媒中的主力军,是全国报业结构的骨干和主体。面对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新兴媒体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我们应该也必须积极应对,有效地利用各种新媒体,以更好地承担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改革开放成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时代责任。 [14:28]

[苏志武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当前,党报在许多区域已经做到了全媒体覆盖,凡比较重大的新闻,大多采用了手机版、网络版、纸质版等各种形式进行报道,报纸、出版社、通讯社、广播、电视电影、网络、音视频、移动电话等现有的全部媒体都相互融通,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化、跨域界、无间隔的全新的传播格局。 [14:28]

[苏志武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大学,以信息传播为特色,以培养优秀的传媒人才为己任,近年来在培养适应全媒体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了呼应新闻传播一线的实践要求,在几年前,我校就提出要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视野开展新闻传播教育的科研,以期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顺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的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提高运用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本领和能力。为了适应全媒体的需要,在传媒人才培养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新闻观、大局意识、喉舌意识,以便其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的传媒人才。 [14:28]

[苏志武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人民共和国的党报论坛已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六届论坛为党报建设发展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论坛已形成了品牌效应,并彰显出重要的社会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有幸多次承办了论坛,学习了党报理论界和业界新的理论思路,也分享了专家学者的知识、智慧与思想,这对推动我校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4:29]

[苏志武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今天,值此第七届论坛召开,众多领导、专家和学者汇集,给了我们一次与各位思想交汇、业务分享的机会,相信通过此次全媒体知识的探讨,党报的建设与发展将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国新闻传播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增强。预祝第七届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成果丰硕。谢谢大家。 [14:29]

[主持人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谢谢苏志武教授。应该说,传媒大学这些年不仅致力于新媒体,对我们主流媒体尤其是党报的研究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包括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当初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提出全媒体这个概念的时候,社会上,包括学界都有这样、那样的议论,今天包括人民日报、包括最高主管部门在正式场合和公开场所承认了这样的表述,就是全媒体。无论是现代,还是比较传统的,无论是传媒的细节,还是主流,这么多年,我们都是孜孜不断的探求、追寻,就像我们共和国党报论坛,在当今这样一个形势下,我们连续举办了6届,今天是第七届,无论对我们党报和整个传媒业都有非常好的启发和思考。尤其是我们党报的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面我们有请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米博华教授演讲。 [14:32]

[米博华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尊敬的苏校长、尊敬的张虎生同志,虎生同志是我的领导,我和虎生同志参加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七届年会,我们俩是最积极的,我参加了四届,张总参加了好几届。尊敬的各位学长、各位同事,我接到这个通知以后,一直在上夜班,但是我觉得我有责任来传媒大学,不仅因为我是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而是在几年的交往中,我和传媒大学建立了非常好的友谊。因此,人民日报和传媒大学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向大家报告的是,今年人民日报记者队伍里和西部招聘记者队伍里,两个部分都有传媒大学的毕业的同学,而且每年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说明我们传媒大学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我们希望继续合作。在王老师的带动下,王老师每次推荐学生,在丁院长的支持下,传媒大学每年向人民日报输送更多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同志能够到人民日报学习、实践。因此,我带着一份感激之情到传媒大学向大家做一个报告,《党报全媒体之路研究》题目很大,但我还是遵从论坛的主旨,选择了一个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更具价值的话题来展开我的阐述。 [14:36]

[米博华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我今天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舆论引导与被舆论引导》。大家知道,舆论历来带有多向和互动的特点,在多媒体和全媒体的时代,我们既被舆论所影响,同时也参与其中,成为舆论的一个部分。当然,在互动中,始终存在一个主动和被动的问题。作为党报工作者和有责任的新闻记者,我们应当主动的担负起舆论引导的职责,有所作为,而不是跟在舆论的后面,甚至被各种舆论所左右。新闻工作者和一般的读者、观众是不一样的,根本的区别就是在接受舆论的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舆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地,而且具有大众化、现代化、媒体化的趋势,这是我们对互联网的一个新的认识。所谓大众化,是指参与的人数十分巨大,所谓现实化是说在诸多方面互联网和其他的媒体已经不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所谓媒体化是指已经成为信息和观点的重要的传播渠道。“三化”所具有的特征表明,原有以党报、党刊为主要渠道的舆论传播格局,已经正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多媒体时代的到来,明确的告诉我们,应该把互联网等多媒体的发展和管理作为党的意识形态的工作,认真加以研究。 [14:38]

[米博华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另一方面,这几年在互联网上备受关注的案件包括公共突发事件和引起公众注意的种种事件,网络已成为公共意见的平台,公民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直接影响公共生活,直接影响公共事件处理的走向,它不仅是自我表达的一个渠道,而且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讨论舆论引导这个重要的课题时,不能不看到上述的变化和上述的背景。 [14:43]

[米博华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近年来,由网上开始延至其他媒体,网络舆情往往变化莫测,我们在看到网络等多媒体发挥积极、健康、建设力量的同时,也有不少值得任何的问题。问题不在于我们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是不是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在于怎样去解读和阐释。有建设就得有拆迁,有市场就有价格起落,有发展就会出现就业等一系列的问题,发展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少,或者说越是发展,问题和矛盾就会越多。有问题,有矛盾,非常正常,但过度渲染其中的问题,比如渲染收入差距拉大,可能导致仇富心理;过度曝光腐败案件,可能导致仇官恩心理,如果一个国家的舆论导向只充满抱怨、指责、挑剔,甚至仇恨,非但无助于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舒缓,反而会造成更多的消极和对抗。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合适,但是我们办报的时候,往往对这点感受比较敏感。 [14:44]

[米博华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在我看来,有五种情形很值得研究。一是发泄心理。这是中性的,是人就会有发泄,问题在于因为某些个人的不如意,将这些情绪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宣泄出去。二是逆反心理。有些政府在处置公共突发事件中表现的是不够积极,有些表现很差,但是并不是政府方面发布的所有信息都是错误、虚假的。但由于种种逆反心理,政府所发布的信息往往受到极大的质疑,澄清事实,反而有时被认为是推诿和编造。三是表现心理。炒作自己往往被冠以个性的伸张,求名往往不择手段。四是从众心理。许多人其实并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了解真相,漫无目的地介入到某些事件中来,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五是法不责众心理。既然任何人都不必为自己传播和发布的信息负责,所以就不存在法与非法的顾虑。 [14:46]

[米博华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以上所说是对不健康舆论得以形成的一些社会原因的分析。我们不必指责上述现象,因为舆论,特别是网上舆论,往往鱼龙混杂,要求整齐划一是不正确的,网上的世界很精彩,但是网上的舆论也很噪杂,这些都是事实。我们必须清醒,不是任何网上信息都是真相,不是任何激烈的批评都表现为真理,不是任何铺天盖地的舆论都代表着主流民意。因此,加强网络和各种多媒体的监管是政府必须加强的一项工作。这里要强调的是,媒体人,特别是党报、党刊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对舆论有所分析,有所鉴别,不能感情用事,不能什么事情都质疑,不能逞强、猎奇,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抛弃法律的意识。总之,不能被各种舆论左右,而要着眼于政治大局,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整体利益上做好引导工作。 [14:47]

[米博华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2010年第十期传媒大学学报刊发的李良荣同志的论文,提出了一些观点,我很赞成。其中的几个小标题是:“比信息传播更重要的是信息解读、比事实更重要的是真相,比技巧更重要的是专业精神,比发行量、收视率更重要的是公信力、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媒体的责任”,我这里还要加一句,与丰富活跃同样重要的是舆论导向。这里我提几点观点:第一,应坚持真实客观,不是局部的真实,而是整体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第二,要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而不是火上浇油,扩大事态,宣泄情绪。第三,要坚持自律,弘扬他律。社会问题的报道所涉及的领域不仅包含着道德的因素、是非的因素,也包含着法律的因素。道德的审判不能代替法律的审判。 [14:49]

[米博华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稿子写到昨天两点的时候,实在太累了,写不完了,但是早晨起来又想了想。这里需要传达的一个信息,其实很简单,我们办报纸,和年轻的编辑记者也说,主要的信息来源、选题来源,现在大多数来自于网上,必须给网上的信息及时回应,似乎才像一个现代的媒体,这些工作方式是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我们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但是大家要永远记得自己是一个党报的工作者,对这个国家发展、稳定、团结、和谐负有一份责任,因此,我们不是一般的读者,也不是一般的作者。如果这样看待我们的新闻工作,看待我们的工作,我们就会为国家建设出一分力,为国家的发展增一分光。谢谢大家。 [14:50]

[主持人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谢谢米总,米总演讲报告的本身已经说明,在中国的舆境和国情之下,党报工作者本身不止是党报本身,实际上关乎于国家、关乎于社会、关乎于民众。下面一位演讲嘉宾是北京市互联网宣传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佟力强同志。 [14:51]

[佟力强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荣幸的出席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这是第七届了,我也是第一次参加,感受很深。我有点战战兢兢的,这么多老前辈,虎生同志是在2000年就知道我工作的老前辈,还有这么多专家、学者,非常荣幸。我从事互联网工作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就这个论坛,我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深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刻,刚才米总也讲到这个问题。我认为本届论坛,以党报全媒体之路研究为主题,是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了媒体发展的方向。这会对参会各方彼此交流经验很有帮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14:59]

[佟力强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我们在互联网上工作,天天面对着社会舆论,而且社会舆论很强势,尤其在突发事件突发的时候,以及热点问题爆炸的时候,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所以,我代表北京市网管办对本届论坛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就媒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在“媒介融合”中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壮大正确舆论声音,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期待与大家有共同的交流。 [15:00]

[佟力强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众所周知,今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媒介融合”革命,这场革命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形成了印刷、音频、视频以及互动的媒体组织之间战略性、操作性、文化性的一种联盟。这种联盟把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蔡燕捌采编作业有机融合在一起,结合在一起。通过资源共享、信息重组,衍生出不同形式的资讯产品和服务,通过这种平台传播给受众,从而形成了多家共赢的局面。在这一情况下,媒体之间的界限模糊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方式多元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终端也多样了。不仅形成了有利于展现各媒体和终端个性,同时又集成了各种传媒和技术平台的全媒体这种新型传播形态,还形成了针对不同受众和受众的不同需求,充分调动人们视听、形象、触觉等全部感官的全信息化。 [15:12]

[佟力强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这种新兴的多媒体整合作业模式,目前正成为国际传媒业的一个新浪潮,去年参加美国的互联网发展论坛和今年参加英国的论坛都有这种感受。从深层意义来说,“媒介融合”是新闻出版、信息通讯、电子制造业等产业融合以及分众时代用户需求多样化的产物,但其直接推动力的力量则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作为当代先进的渗透性最强的科学技术之一,互联网不仅是一个便捷沟通的各媒体形式和终端的传播信息平台,还是一个能及时联系内容提供商,渠道运营商和广大受众的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平台。所以,这种特殊性、特性使得互联网天然的成为了“媒介融合”的主要技术基础,最佳载体和有力推手。 [15:13]

[佟力强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互联网一旦有各种媒体相结合,不但极大的改变了媒体现有特征,还深刻地推动着社会的媒介化。例如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整合与多媒体数字化的传播,丰富了新闻信息的发布渠道和营销模式。网络互动为随时掌握受众需求,为用户量身订制资讯提供了可能。原来我们不可想象的,我们只是一个传播面,是一个概念,但是现在是量身订制,我们现在已经在生活当中完全有体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个性化。博客、微博论坛、移动、网络,加速了自媒体的发展,极大的拓展了新闻信息的来源,特别是互联网,一旦插上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翅膀,就立即为人们构造出种种逼真的全息环境,使信息传播和服务体验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15:14]

[佟力强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2001年中国申奥规划的时候,在文件提到“随时随地”,当时2000年我们作互联网有一定的体会,就加了一个“随身”,现在是应验了。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但是也要清醒的看到,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媒介融合”,在改变我国媒体面貌的同时,也改变了我国的舆论格局,在全媒体的传播环境下,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受众市场更加细分化,特别是新兴的博客、微博客、QQ群、SNS网站等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化、碎片化,使受众角色也由单一性变为多重交叉性。现在统计4.2亿网民,既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还是信息的传播者。这种“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网络成了公开的意见市场。在这里,传统媒体把关人的角色逐渐被弱化了,原来统一的舆论格局逐渐瓦解,主流媒体对舆论的引导功能逐渐削弱。普通受众一夜成为舆论的主导者。 [15:14]

[佟力强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此外,互联网无国界的特征,大大便利了少数境内外别有用心的势力和个人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近些年的时代发展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放大器”,社会动员的“扩音器”,各种思想的“集散地”,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和与舆论斗争的新场所。美国前国务卿阿尔布莱特说,“原来百战百胜的中国,现在将在这次互联网大战中败北”。我们应促进“媒介融合”、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稳定,以党的安全意识形态高度出发,努力以“媒介融合”促进舆论融合,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舆论氛围。 [15:15]

[佟力强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第一,要主动顺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和要求,积极抢占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和主阵地。“媒介融合”促进了媒体的资源整合和全面传播,实现了对受众的全面覆盖,以及最佳传播效果,是媒体转型升级、提高传播能力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抓住国家三网融合的宝贵机遇,尽快制定全媒体发展战略规划,健全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打破传统媒体行业界限,培育新型媒体业态。要加强技术开发与平台建设,加快媒体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台网互动,报网互动,实现不同媒体深度的有机融合,打造和支持一批全媒体骨干集团,比如像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这样一些骨干集团,构成竞争力强、传输快捷、覆盖面广的传播立体体系,形成新形势下正面宣传舆论引导的一个主力军。 [15:15]

[佟力强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第二,不断丰富“媒介融合”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增强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媒介融合”的优势在于内容整合和传播,媒介竞争的关键在于形成内容的核心竞争力,要准确把握媒体传播的对象化、分众化的趋势,深入了解用户的多元性、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创造和推出思想性、艺术性、适应性高度统一的产品与服务,要推动内容生产商之间的互通互联,共融共享,实现不同媒介的内容和形式更加方便相互的切入,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新型媒体的渠道优势,努力用先进技术的传播来传播现代文化。要加快发展手机报、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型媒体,大力发展动漫、游戏、体育、医疗、购物等网络增值服务,推进“媒介融合”的内容和形式发展内容。 [15:16]

[佟力强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第三,切实加强政策引导和媒体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媒介融合”发展秩序。“媒介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又包括媒介的功能、传播手段、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媒介融合”还是一个发展过程,它将由技术层面的融合走向内容生产、信息传播和资本运作的深层融合,使多媒体实现由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产业和技术的推动,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竞争,维护知识产权,现在北京网管办对微博客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现在还没有标准,代表着产业部门和国家的安全部门,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部门来做产业的准入标准。 [15:16]

[主持人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现在休息一会儿,借茶歇的机会大家合影留念。上半段会议到此结束。谢谢。 [15:20]

[主持人 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下午第二场会议现在开始。首先请人民网原总裁何加正高级编辑演讲,大家欢迎。 [15:31]

[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去年也参加了咱们传媒大学的活动,前不久还参加了亚洲传媒中心的一个活动,我也有个发言,就是“三网融合环境下媒体的机遇与挑战”。今天我按照王老师的布置,因为时间关系,主要讲一些观点性的东西。题目是《从人民网实践看党报走全媒体之路的几个问题》。我是2000年从人民日报经济部到了人民网,2010年正好是十年的时间,我和佟主任有相同的经历,差不多相同时间进入网络界。 [15:33]

[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对于像人民日报这样的党报来说,逐步实现全媒体化发展,更加切合其未来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媒体的发展规律。实现全媒体化发展,不仅能更大范围地扩大其发展领域,使之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叠加式地发挥已有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且,能够更为有效地利用其人力物力,更好地整合资源,更大地发挥品牌效益,有效地提高新闻宣传效率。但是,在目前的政策条件下,要做到这一步却不很现实,大政策的限制难以突破。未来是否有改变,现在还不好说。那么,对于许多类似人民日报这样的传统媒体来说,是不是就只能完全放弃对全媒体发展之路的追求呢?我看也没有必要。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化的到来,为我们大家打开了一扇很好的大门。尤其是随着三网融合的实现,客观上已具备了条件。人民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结合人民网的实践,谈点个人看法。 [15:34]

[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首先,要敢于抓住网络化的契机,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有人把互联网的到来,看成是对传统媒体敲响了警钟。面对新兴媒体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不是担心,就是抱怨,悲观情绪笼罩心头。其实,互联网既是传统媒体面临的威胁,同时又是实现转折性发展的重要契机。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个平台的无限性。它可以做很多你曾经想做不能做的事情,做很多你曾经想做做不到的事情,甚至做很多你从来没有想到做的事情,当中也包括实现全媒体化发展的梦想。人民网一定程度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化发展作出了尝试。我在另外一所大学曾经有一个发言,题目是“人民网对人民日报的继承和创新”,重点讲了这样一个观点。人民网是人民日报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最前沿的事业。人民网不是一个孤立的网站,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和人民日报紧密相连,要为人民日报做贡献。所以,为了人民日报,全媒体化探索就顺理成章地放在了人民网的重要位置。我们对员工的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条告诉大家,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人民日报在信息化时代最前沿的事情,是人民日报未来发展的事情,以此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同时增强大家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化发展进行创新。经过十年的努力,现在在人民网上可以看到文字、图片、论坛、博客、微博、手机报等等数十种报道形式,可以用各种方式阅读新闻和信息。特别是人民电视的推出和发展,正在一定程度实现着人民日报的电视梦。人民日报的全体编辑、记者,每一个人都可以拿起这些工具,进行创新型的报道。人民不是单纯的24块版的纸质媒体了,它正在变成一个有报纸、有网络、有声音、有影像的新兴媒体。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15:36]

[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其次,要善于继承和发扬传统,发挥优势,重视特色。走全媒体之路,并不意味着大家最终你我一样,同形同质。而这种现象往往是很容易出现的。你全我也全,大家都全,最后就成了一个样。传统的纸质媒体利用网络推进全媒体发展,一定要发挥优势,注重特色,走出自己的独特之路。要善于研究自身的各种优势劣势,以及不同于人,乃至胜于他人的地方,从中找出自己的定位。可以学习他人,参考他人,但不要一味地模仿他人。人民网的办网宗旨是建立在人民日报传统之上的,叫“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这看似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口号,其实,内涵却有着深深的人民日报的烙印。我们的做法是在权威性和大众化的结合点上寻求突破。这种突破,无论带来多少形式上的创新,但总能找到人民日报的根源。正是因为这一点,才逐步形成今天人民网的特性,形成了今天人民网的影响力。既力求大众化,又始终力求保持权威性;既让人觉得很不同于人民日报,但又总感到似乎有人民日报的影子存在。这就是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如果我们丢失了自己,而是一味地去模仿那些办得所谓出色的网站,可能就没有人民网的今天了。新闻界有的同志跟我说,他们特别关注到这一点,他问我,总觉得你们很活,但是活来活去,还是觉得有人民日报的影子在里面。我说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事业。 [15:38]

[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再次,要特别重视新技术应用,打破框框,注重创新。办传统媒体的人,比较容易被传统媒体的思维定势所束缚,把自己局限在某种框框之内,无法突破。其实,互联网是一种应用,是一种技术,是一个平台。网络的最大特性,就是它的无限性,我把它叫做“无边无沿性”。任何的传统媒体都是有边和有沿的。报纸的边沿在版面,人民日报从8块版、12块版、16块版、20块版、24块版,版面就是边和沿,是没有办法突破的。广播和电视也是有边、有沿的,它的边沿就是时间段,一天24个小时,不可能做到25个小时,不管有多少频道,都是有边和沿的。唯一没有边沿的是互联网,找不到它的边,也找不到它的沿,这是它最本质的一个规律。 [15:40]

[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几年前一个传统媒体人问我,你在传统媒体干过,又到网络来了,你觉得它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我当时就稍微想了一下,我说根本区别就在这里。唯有互联网,它没有边沿。你必须深刻理解这个,充分把握这个规律,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要确立,是在一个无边无沿的平台上做传播,不要总是想着让我的传播找一个新平台。前者可以做到信马由缰、广阔天地、任你驰骋;而后者,往往容易在一些固定的模式下做事情,难以有新的突破。一个网站,不仅需要整体性的网络意识、创新意识、技术应用意识,保持对信技术的敏感;而且需要培养起每一个员工这样的意识。人民网但凡在这方面有些进步,在推动人民日报全媒体发展方面有所贡献,都是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网站整体必须对新技术保持最敏感的触觉,同时把这些新技术的敏感性逐步地提交给全体员工,让他们有这样的敏感,才有可能不断创新。我是非常重视培训,其中重视培训的一条就是让他们有形和无形地培养大家对新技术、新应用的敏感和应用。时间一长以后,一支队伍起来了,它的创新性的东西就逐步在网站形成。很多创新都是员工自己做出来的。 [15:40]

[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再其次,要努力增强市场观念,提高能力,自我发展。目前,在中央的推动下,一股强烈的文化体制改革潮流正在全国涌动,大部分传统媒体走向市场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所以增强市场观念,提高自身经营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非常必要。即使中央不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对于媒体自身来说,如果要发展,也必须主动地、积极地面对市场,大胆果断地走向市场。全媒体的追求是一种发展的追求,全媒体的过程就是一个媒体的发展过程。因此,市场化的脚步是否坚定和快慢将会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差不多从十年前开始,有意和无意地给自己提出来,主体市场化、网络平台化,新闻服务化,就是把人民网当成一个市场主体去做。 [15:41]

[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当然早期我们因为体制的原因和上面比较重视,把它作为人民日报编辑部门的一个部门来对待,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暗中还是把它作为市场主体在运作。我认为,一个主体有没有生命力,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取决于它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如果我们把发展希望寄托在比如说政府某一方面的话,是没有前途的,最终肯定发展不起来,只能维持而已,真正要发展,必须把它作为市场主体,这样它才有内在的发展动力。所以,体制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人民网被中央确定为十家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以后,我是第一个响应,因为它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愿望,中央终于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网站要发展,一定要把它作为市场主体去运作,你要有自我发展能力,依赖政府、依赖他人,最终没有前途。人民网在全媒体的追求过程中不断地改善条件,添置硬件设施,从一开始就更多地把责任放在我们自己的肩上,现在我们大型的演播厅,我们的直播车,我们机房的改造,可以说都是自己一年、一年积累起来投进去发展起来的。 [15:42]

[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以上是一些粗浅的看法,不一定对,有些适合于人民网,也许不适合于其他媒体。抛砖引玉提出来,希望大家有更多好的意见。谢谢大家。 [15:42]

[主持人 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谢谢人民网原总裁何加正先生的精彩演讲。人民网是我们国家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的旗舰性的媒体,影响非常大。除此之外,人民网还是在全国首次实行向全国七所新闻院校颁发奖学金,中国传媒大学也是受惠单位之一,这确实表明了人民日报、人民网博大的胸怀,借此机会向人民网表示感谢。下一位演讲的是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兼总编辑苏继赏。 [15:43]

[苏继赏 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兼总编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各位专家学者,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在咱们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 [15:44]

[苏继赏 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兼总编辑]:新疆经济报作为新疆区党委直接管理的自治区的党报,一直扮演着少数民族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研究窗口的身份,几年来深受首都乃至全国学术界、新闻界的关注,特别是引起了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的重视和关心,我们非常感动。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从新疆专程赶过来,参加这个会议。 [15:46]

[苏继赏 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兼总编辑]: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能够结合当前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做一些课题的研究,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当前平面媒体整体趋势下滑,新媒体、多种媒体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我们中国传媒大学还是非常执着地就党报党刊问题做研究,更让我们受益匪浅。 [15:47]

[苏继赏 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兼总编辑]:关于这次会议,我准备了一个主题,就是亚心网,亚心网是新疆经济报下属的一个网站,这个网站在新疆是总最大型的一个综合性门户问网站,每天点击率超过百万,借着新疆的地理优势,办了俄文中亚网,俄文中亚网是目前中亚的国家了解中国,以及中国了解中亚国家的一个主要网站。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强化媒体责任 凸显外宣意识》,如何通过亚心网加强外宣,这个有材料,我今天就不读这个材料了。 [15:54]

[苏继赏 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兼总编辑]:在这里,我想和各位老师、业界同仁共享一个新闻消息,12月18日下午4点半,在新疆人民会堂有个3000人参加的活动,就是新疆大晨报股份公司成立仪式,大晨报股份公司其中一个股东之一就是新疆经济报,我提前把这个信息向诸位发布一下。大晨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以原来新疆经济报所办的一张子报叫晨报,大家可能有的也知道一些,定位成非时政的文化消费类的报纸,目前在新疆这个区域之内,是发行量最大的一张报纸。为什么叫新疆大晨报?原来是一个晨报,广告是独立的,发行是独立的,亚心网网络是独立的,印刷也是独立的,后来因为是新疆第一家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就把广告纳进去了,发行纳进去了,印刷也纳进去了,把亚心网也整合进去了,整合之后就叫大晨报。股东有五个,有新华社、深圳广播电视电影集团、烟台日报社、桂林日报社、新疆经济报社,当时选这五个股东,业内同行讲,是集纳了东西南北中,等于也是和党报直接有关系。整个股权的盘子是八千万,是新华社有史以来第一次拿出真金白银投资一个媒体,投了2600万,深圳广播电视电影集团投入2100万,另外还有两个小一点的股东,烟台日报和桂林日报。 [15:55]

[苏继赏 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兼总编辑]:我很同意刚才何总发言中谈到的,一个媒体也好,网络也好,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紧紧依靠在国家身上,或者依靠他人来进行发展,那仅仅是维持而已。要想加快步伐,壮大实力,唯一的方式就是在体制机制上考虑。因为种种原因,新疆文化体制改革一直是没有起步,按照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总体安排,新疆和西藏可以放缓步伐,主要是考虑稳定的问题,按照原定的设想,今年下半年开始起步,“7·5”事件出来以后,文化体制改革的事情又放下来了。也就是说,在全国,不光是北京、上海、广州,其他所有的省市文化体制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进入高潮期的时候,新疆还是刚刚开始,所以大晨报的组合等于是新疆第一家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可能是这种改革在发达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在新疆是个大事情了,因为这个活动不是报社来组织,是由国资委、党委宣传部和新闻出版局三家来做的这个活动。 [15:55]

[苏继赏 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兼总编辑]:在新疆,这是一件比较有利的事情,是比较有影响的大事情。我从报社本身内部结构来讲,通过体制改革、机制改革,从全国引进来八千万资金,用这个资金来强化报社内部实力的提高和事业的加快发展。正是由于经济报社办了这张子报之后,事业发展以后,才能抽出资金让经济报整个事业发展快一些,让我们有额外的资金,有额外的力量,来北疆联办了几张党报。后来这几年,包括吐鲁番、哈密,还有喀什,他们一再提出来和经济报一起来联办这几张党报,正是因为经济能力上达不到那个地步,就没有办法和他们做下去。但是,改制之后,资金一旦引进来,我就有能力来做这个事情,全疆13个地市党报的事业要发展,首先要壮大经济实力。要想壮大经济实力,必须在体制和机制上下点功夫。 [15:57]

[苏继赏 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兼总编辑]:谢谢大家,也谢谢王老师邀请我们参加这个会议。 [15:57]

[主持人 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谢谢苏继赏社长的演讲。苏社长从新疆多这里,路途遥远,新疆经济报系集团不仅在经营上取得很大的成绩,而且非常关心和支持理论研究,我的印象中,党报几次论坛,都有来参加,在这里表示感谢。下面一位演讲的嘉宾是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刘强。 [16:00]

[刘强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非常荣幸再次参加党报论坛。我结合山东新华书店集团的具体实践,就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16:01]

[刘强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数字出版是依托数字技术而产生的新兴出版业态,它融合了文化产业、IT产业、通讯产业、商业服务业等多个产业的特性。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数字出版产业的兴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成为21世纪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过去五年,年增长率接近50%,2005年我国数字出版业总值达到了795亿元,首度超越了传统书报刊出版物。2010年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可以说,我国新闻出版业已进入“读屏时代”。 [16:02]

[刘强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山东新华书店集团介入数字出版发行始于2004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提出围绕大文化产业,实施“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渠道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把网络数字产品的开发经营列入集团“两个单元、十大板块”的发展架构。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尝到了甜头。从2009年开始,我们加快了数字化的步伐,先后与汉王、爱国者等品牌展开合作,今年年初我们又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与汉王科技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汉王产品全线进驻。8月,与读者传媒完全战略合作签约,成为读者电纸书的省域总代理;9月,与神州数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用3年的时间将新华数码港铺遍全省,进一步加强数字产品的经营阵地建设。截止今年11月初,我们的数字产品销售已达到2600多万元,其中电纸书的销售达到1500多万元。 [16:03]

[刘强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在抓好数字出版产品销售的同时,我们还探索进军数字出版产业链上游,投资运作了中学远程网络教育项目。该项目创造了两个全国第一:一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并实现“知识点”教学法的网络学习产品,二是全国第一家实施网络出版发行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发行集团。我们与山东省教育厅的教研室联合研发的“网上教育教学平台”,得到了教育厅的高度认可,与全省四级教育部门展开全面合作,全省教育局、教研室注册用户已达到1200多家,学校注册用户达到9670多所正式注册用户达到136万多人;“校本资源”模块开通学校达到15所,收入达到200多万元;新华名师网预计今年销售1.5-2万张“新华名师卡”,年收入突破2000万元。 [16:04]

[刘强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在网络数字产品经营上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巨大潜力。但通过实践我们也深切感受到,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轰轰烈烈蓬勃发展的表象下面还有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以电子书为例,我个人认为至少还有三大瓶颈。 [16:07]

[刘强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1.产业标准问题。2009年我国电子书销售约70万台,2010年预计销售达到300多万台。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导致内容制作水平参差不齐、设备质量比较混杂、技术参数和文本格式不一、版权纠纷不断,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深度发展。今年10月份,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要求加快电子书标准的制定,并组织成立了电子书内容标准项目组,正加快研究建立电子书产业的游戏规则。 [16:08]

[刘强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2.赢利模式问题。为了“跑马圈地”,抢一杯羹,各出版单位、IT公司、通讯公司、网络书店、传统书店等纷纷涌入电子书产业,热热闹闹,看上去很美。但喧嚣背后,真正形成稳定成熟赢利模式的却少之又少,很多都是在赔钱赚吆喝。目前国内市场上活跃的电子阅读器大约有15种左右,大多数都是靠销售电子阅读其本身获利,靠销售内容获利的几乎没有。设备制造商占据了产业链条中的强势环节,而内容提供商也就是出版社却成了弱势环节,版税极低。这种产业利益分配格局,不符合“微笑曲线”的一般性规律,内容提供商的价值被远远低估。准确地说,现阶段卖的根本不是书,而是电子产品。电子书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包括内容提供商、设备制造商、平台运营商、渠道发行商等在内的产业分工和合作机制,优化利益分配格局,形成成熟的赢利模式。 [16:08]

[刘强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3.市场问题。一是价格虚高。由于电纸书是新兴产品,所以制造商将其定位高端化、商务礼品化,主流品牌电子阅读其的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最便宜的也在1000元左右。据测算,电纸书的纯硬件成本也就是700元左右。价格虚高导致其市场推广的小众化。二是无序竞争。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子书单一国家市场,2010年上半年占全球出货量的21.4%,仅次于美国。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利润空间大,吸引了众多企业一哄而上,目前约有400多家企业推出了自己的电纸书品牌。投机心态导致整个电子书市场鱼龙混杂,同质化严重,竞争无序,甚至演变成拼价格的低层次竞争。三是盗版猖獗。一方面互联网免费阅读的长期推行,使读者逐渐形成了“网上看书不花钱”的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电子书制造商为降低成本,不愿提供合理的版税,导致内容提供商合作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导致电子书盗版问题严重,版权纠纷不断。好在上个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首批电子书牌照,21家企业获得了电子书相关资质。产业准入制的推行,将对“山寨”、“盗版”现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16:08]

[刘强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数字出版是历史发展大势,不会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改变前进的方向。我坚信,在政府、业界、用户等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数字出版必将成为新闻出版产业的支柱性产业。谢谢。 [16:08]

[主持人 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祝贺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在探索数字出版方面所取得的两个全国第一的佳绩,也感谢刘强董事长的精彩演讲。下面请天津日报副总编曹凤彦高级编辑演讲。 [16:09]

[曹凤彦 天津日报副总编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各位老师和同学,作为一名党报工作者,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交流。 [16:10]

[曹凤彦 天津日报副总编辑]:目前,我国正处在变革时代,党报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拥有了无限可能的崭新机遇。历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纷繁复杂的媒体形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以都市报为代表的纸质媒体抢夺市场,以电台、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奋力争先,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巨大的挤压。但是,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共识是,党报中兴时代正在到来。这是因为,当信息无限丰富,更需要准确的甄别;当舆论无限多样,也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当“人人都是麦克风”,社会更加呼唤高亢激昂的主旋律。2009年以来,直面世界金融危机的风起云涌,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和省级地方党报昂首奋进,掀起了新一轮改版、扩版热潮,打开了“党报中兴”的新局面。 [16:11]

[曹凤彦 天津日报副总编辑]: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考察时,提出“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有所为,才有所位。党报要巩固主流媒体的地位,必须体现主流媒体的作为。近年来,天津日报全面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舆论引导能力建设,优化新闻结构,提高新闻质量,逐步形成“大时政、大财经、大民生、大文化”四轮驱动模式,定位于权威时政、理性财经、责任民生、精品文化。时政新闻,就是强调权威性和首发率;财经新闻,强调指导性和启发性;民生新闻,突出亲和力和服务性;文化新闻和专副刊,追求思想性和高品位,进一步解放和释放新闻生产力。 [16:12]

[曹凤彦 天津日报副总编辑]:为了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我们统筹布局产品结构。目前,天津日报拥有十报四刊一网,我们有都市类报纸《每日新报》、有刚刚实行重大调整转型的地铁报《城市快报》、有生活时尚类周报《假日100天》,还有《球迷》、《采风报》等专业和文摘类报刊,今年又创办了天津首份高端财经类报纸《新金融观察报》、时尚文化和消费宣传类刊物《范》杂志,加上正在提速发展的网站天津网,初步形成了总书记所要求的“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媒体传播体系。 [16:15]

[曹凤彦 天津日报副总编辑]:为了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我们大力实施新媒体战略。以构建党报多媒体发布平台为着力点,形成了以互联网、手机、LED、LCD、出租车显示屏、数字电视、手持电子阅读器等“七屏合一”的天津日报新闻视屏网,实现立体式采访、专业化编制、多媒体集成、多终端推出。目前,“天津日报新闻视屏网”已在政府机关、学校、银行、医院等公共场所安装500多台。 [16:15]

[曹凤彦 天津日报副总编辑]:为了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我们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利用党报资源,我们与天津城市投资集团公司战略合作,让《城市快报》转型占据了天津唯一的地铁报资源。我们还与天津市农垦集团战略合作组建了天津北方报业印务股份有限公司,吸纳资金购置了最先进的印刷设备,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报纸印刷的瓶颈问题,同时也增添了最先进的典型商业印刷设备,形成了现代化印刷企业,被列为天津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我们与天津市经信委战略合作,解决了创刊62年天津日报及系列报刊的报纸数字化;我们与高校合作,率先与签署战略联盟协议,全面启动“党报进校园”项目工程。我们还先后与中国日报、央视财经频道、央广音乐之声频道、北青传媒、北大方正、天津移动、天津联通及多所高校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战略合作,整合、联合、融合方方面面资源,进一步提高党报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16:17]

[曹凤彦 天津日报副总编辑]:让党报的权威性无处不在,让党报的影响力无处不在。这是天津日报人的精神追求。我们正在组织策划新一轮改版工作,力求在新闻产品、机制流程、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有效传播能力、永续发展动力,努力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实现党报新作为,创造党报新辉煌。谢谢大家。 [16:17]

[主持人 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谢谢天津日报副总编曹凤彦高级编辑的演讲。最后一位演讲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王武录教授。 [16:18]

[王武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先,刚才好几位领导同志在发言中都提到我们党报中心,有时候还提到我个人,我感到非常惶恐,谢谢各位。其实,我们做的事很微薄,之所以党报中心有点作为,无非和以下几个因素。第一,这么多年来,中央的新闻思想是正确的,或者说,中央的新闻思想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一贯的,这为我们党报的教学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否则我们的教学科研是很难想象能够既比较准确、又比较一贯地开展下去。 [16:19]

[王武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我们得到了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民日报的关注和支持。我统计了一下,中宣部的同志、新闻出版总署的同志、人民日报的同志,大概有二十几位在我们党报党刊研究中心担任兼职博导、兼职硕导、教授,而且他们不光是挂名,是真干事,像米博华同志,他昨天上夜班,还挤出时间,到今天的论坛演讲;张洪生同志也是高龄之人了,从第一届党报论坛到现在第七届,届届都参加,今天实在身体不太好,还是抱病前来,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他老人家能够坐在这里,都是非常的感动。 [16:21]

[王武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学校的党委、学校一级和学院一级领导班子以及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只要给组织上提出什么问题,有求必应,比如说苏校长,他三点钟还有一个公务活动,就这么一点时间,他来挤出时间亲自参加演讲。我们党报中心的主任是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同志兼任的,每届党报论坛他都亲历亲为。我们党报中心,按照学校的文件,是挂靠在新闻学院的新闻系,我们系主任雷跃捷同志,每次开党报年会都亲历亲为,这都是全国知名的学者,丁俊杰同志是全国知名的二级教授、广告学家,雷跃捷同志是全国知名的新闻理论学者、二级教授。 [16:22]

[王武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我们党报中心的同志是能作战的、有战斗力的。我们开这样的会,没有雇任何一个人,就是我们党报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的博士、硕士生,可以说指到哪儿打到哪儿,很有战斗力。我个人因为年龄比较大,大家对我比较尊重,我自己心里有数,虽然老了,但是还没有老糊涂,刚才对我说的鼓励的话,我会作为一种勉励。 [16:22]

[王武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了开这次党报年会,我们党报中心派了六个调查组,到了六家搞新媒体、搞全媒体比较好的党报做调查研究,第一家就是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得到了何总的大力支持,第二家是新疆亚心网,得到了苏总的大力支持,第三家到上海解放日报,第四家到广州日报,第五家到杭州日报,第六家到烟台日报,我们做这个事派了六个采访组搞社会调查。所以,我们开这个会,对业界的情况多少是有一点了解的,心里是比较有数的。反过来说,能够派这么多采访组出去调查,离开组织上的关心和支持也是不可能的。我刚才说了,我们只要提出要求,苏志武同志、丁俊杰同志都有求必应,这次说派采访组调查,雷跃捷同志非常赞成、支持,说一定要注意安全,所以我们的工作很愉快,很有战斗力。 [16:23]

[王武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由于我们对党报的情况比较了解,对党报全媒体之路比较了解,所以我下面发表一点看法。我认为,我国党报跟传统主流媒体的前景不像某些人想的那么悲观,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给我们“算命”,还能活三天、五天,甚至有人说到某月某日就要关门,我看情况未必。 [16:24]

[王武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由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萌发的新技术革命驱动的世界传播大趋势,今天业界学界人士将其粗线条地表述为:其一,媒体活动向数字化转变,媒体终端移动化,其中电子媒体终端向集成、小型、无限化发展。其二,传播主体日益多元与融合,一些传播机构呈“大而全”形态发展,一些传媒产品呈多媒体化趋势发展,视频产品逐渐成为新闻信息内容引领者。其三,传播渠道不断叠加与复合,衍生出众多新的传播方式。其四,媒体受众碎片化与分众化,统一、稳定的受众群已不复,细分、系成为媒体市场的一大特征。一些传播机构采取“小而精”的战略,面向特定地区、特定领域、特定受众提供专门信息。现在新媒体挑战、新媒体发展趋势说法很多,我们归纳就是这四条。世界传媒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我们初步研究的结果。 [16:26]

[王武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传统主流媒体,即以党报党刊、国家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为代表的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焉能不明此理、不谙此道?人们欣喜地看到:自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的同志,在彻底突破苏联《真理报》、塔斯社和全苏广播电台的办报、办社、办台模式;在全面改善老解放区和改革开放前的办报、办社、办台手段;在奋力更新机关大院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报、办社、办台思路。不必讳言,近十八年间,传统主流媒体内确有人止步于留恋本报本社本台曾有过的辉煌和感受市场经济的阵痛;而不争的事实还有——传统主流媒体从整体上看是与时俱进的,也正因为如此,党报党刊、国家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今天仍有着可的发行量、收听收视率和采用率,尤其是上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16:27]

[王武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仅从对外顺应世界传播大趋势,对内应对建立在计算机和手机基础上的信息发布、接收设施,即新媒体挑战来看,我国传统主流媒体的明天,也是光明的。以笔者因从事党报教学科研而获得的材料为例:《人民日报》主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官方声音与民间舆论呼应”。现在党中央机关报内部资源在整合,组织结构在调整,媒体终端在创新、变革;新闻产品形态趋向多媒体化。《杭州日报》适应报网融合趋势,转变媒体运行机制。《烟台日报》实行全媒体采编流程再造。 [16:27]

[王武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较之上述先行者,党报中多数划出的轨迹则是:从新媒体初始期——质疑,到新媒体成长期——观望,再到新媒体凸现期——持“融合和发展”的明确思路。我们认为,以党报党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明天也未必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岌岌可危,我们不是那样悲观。谢谢各位。 [16:27]

[主持人 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谢谢王武录教授的精彩演讲。今天会议下半场的发言就到这里。以上有五位同志就党报党刊的发展发表了意见。现在到了专家点评的阶段,有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研究员,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胡欣高级编辑进行点评。 [16:28]

[胡欣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谈不上点评,我们来参加会议是向大家学习来了,也是获取新思想,多听各方面信息,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谢谢大家,谢谢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 [16:29]

[郝振省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参加党报论坛第七届年会,应该说收获是充分的,我感觉到,整个论坛是沉甸甸的。这里面,因为我上午也是参加了二组的讨论,感受颇深,下午是高层的论坛。作为点评也活好,或者谈一点感想也好,谈两层意思,大家一起讨论。 [16:31]

[郝振省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第一方面,谈谈参加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七届年会第二组会议的感受和下午全体会的一些感受,也不见得准确,但是我是真有点感受。我觉得,这次论坛初步分析了党报进行的全媒体综合性业务探讨,一些专家们谈到,我们之所以推进新媒体,一是新技术的出现和迅猛的推广,确实像刚才王老师讲的顺之者昌。二是在这种新技术迅速推广基础上,党报消费群体及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甚至颠覆性的改变,我们不可能把读者拉过来按照我的方式来消费,而只有顺着这种消费方式。肯定了党报全媒体业务性质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讲到千龙网的情况、南都网的情况,还有一些案例,今天讲它的积极方面,这都没有问题。谈到全媒体积极方面的同时,也对这种模式提出了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全部唱颂歌的,而是体现了研讨会讨论的风气。 [16:34]

[郝振省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比如,华东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严三九教授谈到在全媒体条件下新闻产品同质化的可能性问题、新闻产品客观性的损耗的问题、新闻产品关注度的两极化问题、新闻中心这种模式的新闻产品生产的普适性,我觉得普适性可以换成局限性,新产品的中心,生产和发布这些产品的局限性。又比如中国政法大学讲师王佳航老师提出了“全媒体方式的一次开放、多次售卖,是否能够扩张原有读者群,从而获得新的赢利空间”的问题。其中还隐含着一个问题,就是全媒体的集约化的生产,能否节约出新的剩余生产力。这种剩余生产力是裁员还是向新的新闻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16:36]

[郝振省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另外,党报全媒体运行的方式是否实际上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自己并没有多少收益,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讨论新闻产品的著作权的时候,有人也提出来,传统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奶妈”,实际上是版权的问题、收益的问题。还有,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的李玉泉部长结合去年对长大学生见义勇为救人身亡事件的报道,讲到了党报新闻的真实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实际上是得出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个永恒的命题,仍有相当的困难,特别是在多媒体、网络媒体的情况下更为困难,因为报道者怀有不同的目的性。强调党报公信力和社会担当的同志,千方百计地维护起客观真实性,而有着极强的个人和小团体功利目的的少数同志,往往根据功利性目的来修正这种真实性,甚至借助党和政府的一些部门和同志,对新闻的不适应的心理,使其不够真实性的具有了某种真实性的效果。 [16:37]

[郝振省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对于现有真实性的引导问题,即便是对真实性的引导,也有两个方面,一是向积极方面引导,即便是报道的阴暗面,也能使人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增强克服阴暗面的信心,得到克服阴暗面的方法。另一种是消极的引导,比如把罪恶、灾难、事故集中报道,生了叠加效应,从而使人对整个社会产生某种失望的感觉,或者客观上为某种范围提供了某种学习和借鉴。从报道者来讲,他可能觉得,我是真实报道。但是恰恰是真实报道,如果不考虑新闻的张扬力和杀伤力的话,有时候就走向反面了。 [16:38]

[郝振省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所以我认为,引导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党报论坛研究。还有比如天津师大的刘卫东院长和荣荣副教授提出的党报的意识形态的担当问题,分析了西方意识形态对我们的强势扩张,以多元化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冲击,公众意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分解,也相应提出了自己的对策。还有天津师大的李秀云教授谈到两个方面媒介素养问题,印象都很深刻。讲到媒体与媒体人自身的媒介的修养问题,还有公众的媒介素养问题。我们老讲公众的科学素养问题,恐怕国民的媒介素养问题也是个紧迫的问题。有时候,恰恰是这种民众的力量,在媒介素养没有达到一定的理性情况下,也把事物向负面效果去推,也有这种情况。还有官员的媒介素养问题,大家都谈得很有见地。这是我要谈的第一个感受。 [16:39]

[郝振省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第二方面,有这样几点启示。1.这次讨论对于全媒体的传播方式既有肯定,也有质疑,弘扬了好的学风。没有参加上午讨论的同志有点吃亏,它确实看起来很宽松,会场也不是那么庄严,但是谈的问题真是让人感觉到深入到里面去了,所反映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思维。从肯定方面讲,全媒体的传播方式体现了对新的生产力的追求和适应,扩大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半径和覆盖空间,使得我们党报在时效性和传播的速度和滚动传播方面表现出新的风采,有了不同的全媒体的模式,包括呼唤对于全媒体素质的培养的问题。 [16:39]

[郝振省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2.既有技术问题,更涉及了内容问题,体现了探讨的深度。全媒体,不能不承认,本质上它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刚才何总讲到人民网的网络无边无沿的本质特征问题,但是讨论超出了技术范围,仍然提出了党报的社会担当问题,意识形态的功能问题、媒介的素养问题,包括刚才米总讲到的五种心理状态的问题。我觉得,技术和内容都兼顾到了,而且它本身也是不可分割的。 [16:39]

[郝振省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3.既重视对一般报刊的功能和规律的研究,更要重视对党报党刊功能和规律的研究,这表明了一种责任。刚才王教授谈到没有那么悲观,前途是光明的,我觉得,能不能这样说,不但它的前途是光明的,而且它的前途应该是光明的,如果它的前途不应该是光明的,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不好解释了。所以,这么多的研究机构,党报党刊这个研究中心,越思考越觉得难能可贵。我们共产党的报,我们主流的阵地,缺乏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任务布置,更多的是组织什么重大报道,这都没有问题,都是正当的,但是对它的功能和规律的研究,我们都有责任。应该说,对党报党刊功能和规律的研究,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我们传媒竞争力的最核心的竞争力板块,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我们的党报论坛办得更好,更有生命力,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我们自己也愿意为它的辉煌,为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和努力。 [16:41]

[郝振省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我就进行这样一个简单的点评,谢谢各位。 [16:41]

[胡欣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我简单说几句,我也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因为按照刚才郝振省师兄讲的意思,我没有参加上午的小组讨论,已经吃了亏了,少学了很多。但是今天下午参加这个论坛,还是深有体会的,我简单讲两点。 [16:43]

[胡欣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这个论坛的主题是非常契合时代发展,是媒体变革和党报转型这样一个时代主题的。我们说全媒体,“全”也是相对的,什么是“全”呢?新的样态会不会出现?除了手机更加符合全媒体这样一个特征之外,还会不会有新的形式出现,是我们未能料及的东西,全媒体,或者叫多媒体,或者叫媒介融合,也叫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包括运营商,包括了电信这一块。总之,我们讲全媒体这样一个论坛的主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主题。在全媒体当中,数字技术是核心,刚才何总讲了“无边无沿”,就是无限的数字平台上内容和传播力,我们叫它渠道,因为渠道的聚合和裂变,产生了快捷,产生了刚才佟主任讲的移动性,还有专业编辑的模糊,人人都有麦克风,所以说一部手机就是一个小媒体,这样的一个特征,强化了这样一个时代的视觉表达,压过了文字表达。 [16:44]

[胡欣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人民日报前不久还刊登了一篇文章,专门分析网络语言,比如说“给力”、“雷人”“山寨”等等,这些东西广为接受、广为流传,有那么大的点击率,乃至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都用“给力”等等,它表现的实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症候。我们确实处在这样一个媒介技术和传播关系变革的很重要的历史时期,刚才山东出版集团的刘总也强调了,这个时代是“读屏时代”,我们在上海世博馆里看到的那些,比如中国石油馆的3D技术,那是最棒的3D,我觉得超过了《阿凡达》,还有日本馆展示的未来城市人的生活,我认为,应当说是多种媒介融合,已经超出了媒介传播本身,而且超出了现实生活。因为那个墙壁,就是家居的墙壁完全是虚拟的,你可以选择森林或大海,电视是移动的,是跟人走的,我在厨房里做饭,或者到洗手间,电视是随时跟着人走的。 [16:45]

[胡欣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新的媒介形式,数字革命,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的阅读和收受习惯,也改变了人的沟通习惯,而且超越了传媒本身、超出了现代人的现实的生活,展示了那些令人怦然心动的虚拟的生活空间。我说的这个话题是非常时尚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非常契合时代发展的话题。 [16:46]

[胡欣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谈到媒介融合,第一是纸媒,党报当然是纸媒了,有没有生存空间?刚才王老师谈到,也有代表批驳了所谓的“末日情结”,或者“寒冬论”,或者给设定一个“终结日”。但是,去年美国债务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不仅冲击了实体,也冲击了传媒,很多报纸缩版,有的干脆停办了纸刊,有的干脆走向免费。传统媒体在这样一个变革时代,它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呢?它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走融合之路,必须要转型,必须要创新。 [16:47]

[胡欣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其实事业发展都是这样,都是要常为新,就是说一定要转型,一定要创新,这才是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新疆经济日报是我每期都读的,每期都寄给我,非常感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关系,很类似于经贸关系当中的利益的依存,昨天我参加了一个国家安全论坛,讲到经济安全和外交安全,成思危副委员长讲了一句话,我听了以后很受触动,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那是指冷战的时代。后来朱镕基时任总理的时候曾经讲过,现在的情况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不见得我们就一天天好起来,要从贸易互相依存的关系来讲,他烂下去,你也不会太好,你跟谁做生意呢?实际上就是那种利益的依存关系,也就是刚才好几位都讲到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向融合。 [16:49]

[胡欣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人民日报构建全媒体格局,刚才王老师讲到了人民日报的战略构想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举,建造全媒体格局。还有人民网现在择机进军3G,而且择机上市,这不仅仅是一种传媒的运营模式,包括刚才苏社长向我们发布的那条改制的新闻,都是这样的,不仅仅是一个传媒的运营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商业运作模式。所以,通过今天的这些发言,我们也看到了党报蜕变发展的美好前景,《新闻战线》今年用了很大的版面宣传报道业界和学术理论界的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新闻战线》也欢迎在座各位继续支持我们,为我们投稿,把这样一个契合时代的主题做得更好。 [16:50]

[主持人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谢谢以上七位演讲嘉宾带给我们的观点、信息,也特别感谢两位专家的精彩点评,郝院长、胡总编同出一个科系,都毕业于北大哲学系,这使我想起我党在延安时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叫“兄妹开荒”,今天他们给我们的点评也有点“兄妹开荒”的味道,也会成为我们党报研究历史上的一道风景线,我们都会记住你们二位的点评。 [16:52]

[主持人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的会议即将结束。我虽然挂名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的主任,个人借这个机会要说,我是门外汉,对这方面不了解,但是我被这支队伍所感染,所感动,王武录教授已经年过六十岁,按照我们国家的惯例,已经退出一线,但是在他最年富力强的时候,从人民日报在职的司局级领导岗位上来到传媒大学潜心从事党报党刊的研究,从那时起,我就受其感染,受其鼓舞。其实,在当下舆境和环境之下,能有这样一群人以党报、党刊作为我们的学术追求,作为我们的研究内容,确实值得我们赞赏,值得我们支持。更重要的是,在王老师和我们团队的感召之下,我们国家,我们的学界,我们的业界,有一大批人抱着对党的忠诚,抱着对我们这个事业的执着,抱着对民族的责任心,一直孜孜以求,不断地探索新时期下党报到底应该如何发展,从学术的角度为我们国家的党报事业进一份言,出一份力。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隆冬的时节,我们聚在这样一个简陋的会场,最后的掌声应该给我们大家,这是属于我们自己,同时我们这个研究,我们各位的到场,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超越了我们自身,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 [16:54]

[主持人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第二点感受,我特别想跟各位分享一点我自己的感受。每次参加党报论坛,参加我们党报党刊中心的会议,我想告诉各位,我寻求到的是一种对信念的理解,对一种责任的理解。我想跟各位说,在当下市场涌动、节奏非常快、话语体系转变非常多、学者大师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相当一批学者能够多年在一个领域深根细挖,不管闲言碎语,这一点让我们做学术研究的特别受感动,包括以王武录教授为代表的,包括张虎生副总编、米博华副总编,还有在座各位对党报一年又一年持续不断的执着,确实让我们感悟到很多。这是我个人的体会,在我宣布今天研讨会结束的时候,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我们这种精神鼓掌,也为在座各位光临我们会场鼓掌。 [16:55]

[主持人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谢谢大家,会议到此结束。 [16:55]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3:43:5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