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西这记者怎么婊里婊气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5 23:27: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正的文明社会,应学会与某些模糊地带共处。
江西都市现场的男记者,去采耳店暗访偷拍,说女服务员有擦边服务,以此作为他们对315消费者权益日的一次献祭。
网友留言一片骂声,都市现场熬不住了,把偷拍视频隐藏了事。



看到网友的评论我就放心了。
江西这记者的确婊里婊气的。这次牌坊没立成,但总要叫他们在青史留个名。
1
这个话题有点敏感,我掂量着尽量说些真话。
这种暗访偷拍,是以侵犯隐私的方式,来揭露一种非罪化行为(模糊的”擦边服务”),可以说,记者的行为明显更为可恶。
暗访记者对采耳服务员的凝视,是一种降维打击的道德消费。他们将服务者的生存策略,包装成”道德污点”,却对制造结构性压迫的根源保持缄默。
这种”抓小放大”的策略,本身就是极端不道德的。
此外,记者对底层越轨的关注快感,是一种选择性正义的表演艺术。
这种”擦边监督”遵循着精确的博弈论计算——被监督对象缺乏组织反制能力,监督成本可控,舆情风险可能也趋近于零。(没想到被反噬了)
舆论监督,要从道德表演回归到本来面目——不是专挑无伞者下雨,而是为所有人争取晴天。
您应多盯着那些滥权的官家。
正如普利策所言:"倘若国家是一艘航行中的船,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
当瞭望者只顾盯着甲板上的水渍,却对前方的冰山视而不见时,这场航行注定危机四伏。重建监督伦理的关键,在于找回媒体人最初的勇气——
那种敢于将镜头对准真正黑暗的勇气,而不是在镁光灯下表演打蚊子的行为艺术。
2
即便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擦边服务"若未涉及明确性交易或强制行为,也只是属于道德评价的灰色地带。
要求从业者自证”绝对清白”,违反”疑罪从无"原则,记者基于诱导性提问和选择性剪辑,而形成的某些擦边陈述,并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证据。
记者也应有超越现行法律局限性的思考。对于没有明显受害人的行为,不应大加讨伐。尤其这其中还牵涉到底层的生计。
当舆论监督以”净化市场"之名,来剥夺底层群体的合法生计时,正当性基础早就崩塌了。更何况那些因此失业的女性,很可能会因此被迫转入更隐蔽的行业。
真正的文明社会,应学会与某些模糊地带共处。
当记者用放大镜审视采耳店的每寸肌肤接触时,他们或许忘记了,监督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制造无菌的道德真空,而在于守护多元共生的社会弹性。
那些没有受害者的所谓“违法行为”,可能只是转型期中国必须容纳的生活褶皱。毕竟,用手术刀切除所有皮肤纹路的结果,不是完美无瑕,而是血肉模糊。
记者,不能婊里婊气的。先做个人吧。


来源:不正确(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