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109|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3级博士蔡舒敏学术日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7 21:2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3级博士蔡舒敏学术日志

4.17周一
今天下载了康德伦理全集,准备花四年时间一本本慢慢看完,并做经典部分的摘抄。
书单如下:
《康德善作全集 1卷 前批判时期善作》
《康德著作全集 2卷 前批判时期著作》
《康德著作全集 3卷 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著作全集第4 纯粹理性批判 1版 末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
《康德营作全集 5卷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著作全集 7卷 学科之争实用人类学
《康德善作全集 81781年之后的论文》
康德著作全集 9卷 逻学、自然地理学、教育学》
4.18周二
今天主要完成课题申报的相关内容。
4.19周三
阅读导师的著作《媒体道德哲学——绪论部分的内容, P122
4.20周四
下载了《新闻界》》《现代出版》《新闻与写作2023年最近关于新闻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等话题c刊论文,并仔细阅读了两篇。
4.21周五
整理摘抄部分关于康德的部分思想笔记。康德认为,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可见的现象世界,另一个是人类不可知的纯粹理性的理知世界,也称为物自体的世界。前者遵循机械因果规则,后者不遵循因果律,它以自由意志、灵魂、上帝为对象,由上帝设定和协调自然界(包括人类)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条不紊地按照规则地行事,同时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的道德实践确定规则-道德律令,这也是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康德的对于世界的认知,一是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二是体现了对自我有限性的认知。
4.22周六
整理摘抄部分关于康德的部分思想笔记。康德哲学思想体系|西方哲学史笔记。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与休漠不可知论的出现及其同法国唯物主义可知论的对立有密切联系。德国古典哲学为了否定休漠的不可知论,推进了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出更完整、更深刻的论证。
4.23周日
阅读导师的著作《媒体道德哲学》——绪论部分的内容, P2348阅读国际新闻界这篇论文——马新瑶博士写的《连续与断裂:即时成像相机的死与生》,内容写得很扎实,学习了。
总结:
第一次参与学术日志打卡,我慢慢积累、向大家多多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5-9 21:13:57 | 只看该作者
2023/4/24        周一 坐高铁刚返校

2023/4/25        周二
        阅读一篇外刊《对中亚记者使用假名的调查》该文探讨亚洲背景下的署名问题和新闻伦理,特别关注记者如何在各种不存在的作者名下发明并随后发表文章。该研究于 2022 年 4 月至 2022 年 8 月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在这些国家,新闻业的不当道德行为已成为常态,该地区的学术机构未能培养学生对新闻业的道德态度。众所周知,记者在专制环境下使用假名或其他名字报道政治敏感问题,但这项研究增加了学术研究,探索亚洲背景下的记者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不存在的作者,即使在写非敏感和琐碎的事情时也是如此.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政治、经济和个人情况,记者选择和/或被迫使用多个假名发表文章。调查结果与道义伦理学理论相关进行了讨论。这个文章非常有意思!讲了为什么记者使用假名来保护自己,假署名作为生存策略。

2023/4/26        周三        处理班级事务。毕业论文评审意见回来

2023/4/27        周四        "阅读《技术与理性的博弈:中国媒介法规与伦理10年研究》文献,积累论文大框架
一、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的旨趣
    (一)媒介法规研究以“私权利”为探讨核心
    (二)媒介伦理研究以“技术伦理”为探讨核心
二、媒介法规研究尤为关注著作权、隐私权
    (一)智媒环境下的著作权议题
        1. 智媒环境下的著作权客体讨论
        2. 与媒体有关的著作权保护讨论
    (二)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播环境中的隐私议题
        1. 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环境下的隐私新形态
        2. 作为隐私权延伸的被遗忘权
        3. 数字化生存下的隐私认知
三、媒介伦理研究更为关注算法技术
    (一)智媒时代下算法技术的伦理问题探究
        1. 算法推荐技术的伦理反思
        2. 算法权力的异化风险
        3. 人机交互条件下的人工智能伦理隐忧
    (二)算法治理:由伦理规制向法律规范演进"

2023/4/28        周五        "修改毕业论文
《“聚光灯”:实践中的良性新闻》
本文分析了获奖电影《聚光灯》中展现的良性新闻业。它使用美德伦理理论中的关键概念——arête (美德)、phronesis(实践智慧)和eudaimonia (幸福)来分析Spotlight ,揭示了对电影中嵌入的规范理想的深入理解。文章讨论了电影中体现的主要美德、记者的实践智慧,以及新闻职业如何通过其职业目标为人类繁荣做出贡献。通过告知对这部电影中的道德课程及其职业价值的理论基础理解,本文还旨在使道德教育者受益。https://doi.org/10.1080/23736992.2022.2057996
聚光灯不仅仅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还展示了优秀新闻的力量和重要性。Yayu Feng 分析了这部电影如何说明记者体现了美德伦理的最高理想,并因此成为向新闻专业学生教授美德伦理的令人信服的工具。

《记者的道德美德》
这篇文章概述了适用于新闻行业的美德伦理。美德伦理强调品格先于后果,要求“善”先于“正确”,并允许相对于代理人以及代理人中立的价值观。本文通过关注对新闻业至关重要的道德美德,探索优秀记者的内在特征。首先,本文概述了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学的一般原则。其次,它提供了与其他流行的规范理论(例如密尔的功利主义和康德的道义论)相比,吹捧美德伦理学的论据。最后,提供了对新闻美德伦理的原始描述,重点是正义和正直的美德。https://doi.org/10.1080/08900520701315764"

2023/4/29        周六        修改毕业论文

2023/4/30        周日        修改毕业论文、打印交稿


总结:
去了趟上海游玩,见识了优秀的一群朋友们,开心ing。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5-9 21:17:45 | 只看该作者
2023/5/1        周一        写课题任务

2023/5/2        周二        修改导师课题

2023/5/3        周三        "阅读不同的关于情感的理论
关于情感的来源、运作和后果的理论遍布各种学科。从哲学领域来看,亚里士多德、马基雅弗利、笛卡尔、斯宾诺莎和休谟可能是讨论情感的最著名的哲学家们。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是可以被修辞学操纵的东西,它也会影响到论点的接受。笛卡尔在《论灵魂的激情》中把情感看作是生物性的和认知性的,情感是发生在感知之后。康德和柏拉图一样,拒绝激情在理性中的作用。而大卫·休谟则持相反观点,认为理性 “只应该是激情的奴隶,除了服务和服从它们之外,永远不能假装有任何其他的职务。”
阅读自:Neta C. Crawford ,“The Passion of World Politics: Propositions on Emotion and Emotional Relationship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 Vol.24, No.4, 2000, pp. 116-156. "

2023/5/4        周四        课题结项材料汇总提交

2023/5/5        周五        给班上同学修改毕业论文

2023/5/6        周六        阅读一篇李明伟,林文刚.媒介矢量与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媒介转向——兼评“媒介环境学译丛”[J].国际新闻界,2022,44(12):156-169.

2023/5/7        周日        休息一天


总结:
在调适学习状态,怎样找准适合我自己未来从事的博士研究方向呢?多看、多思考。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5-15 12:30:03 | 只看该作者
2023/5/8        周一        写新的研究选题、买了几本新书
2023/5/9        周二        策划年级毕业论文答辩事宜、买花、做横幅
2023/5/10        周三        得到一期《岳飞新传》、看理想《西方哲学史》苏格拉底一期、英语流利说一期、背英语单词50个
2023/5/11        周四        论文阅读一篇《数字公墓作为一种情动媒介》、电影解说《浪姐4》
2023/5/12        周五        写毕业论文演讲稿、今天开师门学习交流分享会、晚上师门聚餐
2023/5/13        周六        今天毕业论文答辩,组织全体师生聚餐
2023/5/14        周日        去办公室与老师沟通毕业论文修改情况,晚上与同学们外出聚餐

总结:
本周毕业论文答辩结束,下两周的任务是继续修改毕业论文
5#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10:34 | 只看该作者
2023/5/15        周一       
今天阅读一篇C刊论文《游戏陪练的情感劳动与情绪劳动:劳动实践、隐性控制与调适机制——一项对MOBA类游戏陪练师的网络民族志考察》,这是由重大新闻学院李晗、郭小安写的。这篇论文从游戏陪练的视角出发,分别展现陪练在情绪劳动和情感劳动过程中的劳动实践,并结合实证材料分析劳动者的主观体验与劳动控制的关系,以展现劳动控制方式发生的变化。通过对游戏陪练的深度访谈,该研究发现在情绪劳动中,游戏陪练依旧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情绪耗竭,并且深层表演更深地嵌入日常生活中。不过,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游戏陪练能够主动进行审美劳动、经营顾客,深度掌握劳动过程并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借助游戏内容和社交产生的游戏体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劳动者的情感消费需求,游戏陪练在情感劳动过程中扮演“产消合一者”的角色,劳动者借助消费情感资源完成情感补偿,得以持续性地劳动。

2023/5/16        周二       
今天阅读一篇C刊论文《突发事件风险媒介化:“信息疫情”的本质、演化与治理》,这是由川大陈华明等人写的。这篇论文认为,“信息疫情”往往是突发事件次生的“第二战场”,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议题;其本质是突发事件生发演化与情境结构变异所形成的风险媒介化景观。在共时性维度上,突发事件的符号化、信息扩散的病毒化和公众情绪的势能化交融互动,共同建构了漂移、异轨和构境的景观整体。在历时性维度上,媒介化作为一种结构性和功能性力量,以风险的时空折叠、智能复制与数字计算,嵌入甚至主导着信息疫情风险景观的生发演化动态过程。信息疫情治理的关键在于把握突发事件风险的媒介化特征,在理解媒介化贯通“事件-信息-情绪”风险景观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自反性原则,从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探索风险规避、防范与调节的应对机制。我之后也会利用已有的材料写一篇这个主题的论文。

2023/5/17        周三       
今天修改毕业论文、进行相关数据再核对,依据答辩主席的建议,对第三章内容与第四章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和改动。

2023/5/18        周四       
今天继续阅读新闻界C刊论文《观看的正义?社交媒体监控对可见性权力的重构》,这是由人大丁依然博士写的。这篇论文有趣在于作者认为以技术演变为核心,“看”本身经历了从近距离的、简单的注视或围观到愈发技术化的、“延伸式”的观看。媒介/技术在其中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们几乎从根本上改变了“可见/看”的方式,从而影响了监视材料的形态,以及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的观看实践乃至权力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相关研究认为可以通过监控技术向大众赋权获得“观看的正义”的观点。然而,她也认为,掌握“监控/看”的权力并不等于获得权力本身,在社交媒体平台这一力量交换的场域,可见性只作为其中的一支力量发挥作用,它最终走向何方还要考察具体情境、案例中的行动者如何互动。
       
2023/5/19        周五       
今天阅读老师的《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伦理心态》新书稿,进行内容的梳理和观点的提炼
       
2023/5/20        周六       
"今天完成了《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伦理心态》的书评。
《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伦理心态》是一本旨在讨论卫生紧急状态下公众的群体道德心态变化的学术著作。作者结合伦理学和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伦理心态的道德心理、中国近代社会伦理心态的现代转型,现实空间的社会伦理心态及其社会伦理心态的培育路径展开了详细的阐述。

该书首先回顾了近现代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计会造成的影响,分析了社会伦理心态类型和心本冲案问题,从历史的维度解读公共卫生事件与中国近代社会伦理心态的现代转型。随后,该书还深入分析了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和民众的道德心态变化、伦理空场、网络舆论等方面,重点强调了健康的社会心态和良好的社会伦理观念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并宣扬道德信仰,社会秩席、""多元心态”等培育路径,为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伦理心态的“序”提供了参考依据。总的来看,《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伦理心态》是一本具有学术价值与实践实用性的优秀著作,不仅引导人们重新思考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中伦理心态问题的哲理深思,也促进着社会伦理心态理论的完善。这本书值得新闻传播学者、伦理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广大读者学习借鉴。"
       
2023/5/21        周日       
今天与教学秘书一起核对我们班的档案提交材料情况,下礼拜还要填写无数多的表格。

总结:本周顺利完成老师给的任务,继续修毕业论文、下周填写相关表格       
6#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21:27:37 | 只看该作者
2023/5/22        周一       
今天阅读一篇C刊论文《瓦力悖论:AI危机与仿人机器人》,这是由杜骏飞老师写的。这篇论文从文本角度阐释了在AI的加持下,仿人机器人将成为超级物种,始则服务、模仿,继而可能侵入、接替,最终结构性地改变人类生存境遇。作为思想实验,文本以机器人“瓦力”的故事讨论了一种人机交往悖论:人类开发AGI,AGI涌现机器意识,机器意识要求独立性,但独立的机器将觉知自己,并可能将人降到非优先地位。杜老师认为,在人与机器生命之间,较智能鸿沟更难填平的,是物种鸿沟,其根本在于人的交往可以计算,但生物的具身性不可计算——源自生物演化的完整人性难为代码所及。因此,发展AI与机器人不能以“机器人性”遮蔽“人性”。

2023/5/23        周二       
今天继续阅读C刊论文《由数据决定?AIGC的价值观和伦理问题》,这是由陈昌凤老师等人写的。这篇论文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逻辑入手,结合ChatGPT的实践,探究以数据为中心的AIGC价值观和伦理问题。由于数据集的种种缺陷,AIGC存在系统性偏见、价值观对抗“、观点霸权”、刻板印象、虚假信息等问题。该文章还基于人和机器学习的本质,进一步探讨了一些重要命题。人类学习与人工智能学习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人机互相学习、优势互补,是趋利避害的最优解。AIGC也是人类社会的镜鉴,此前人类未能意识到的自身缺陷,如今通过智能生成内容暴露了出来,人类要反省和提升自身,并且要重视人机伦理关系的大图景。

2023/5/24        周三       
今天打印毕业论文7份,交院里进入专家评审优秀论文环节。

2023/5/25        周四       
整理1-3月新闻记者、新闻界、新闻大学的论文选题,摘抄有趣的论文标题。

       
2023/5/26        周五       
阅读一篇外文S.Russell.Human Compatibl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Problem of Control,Viking,2019:28.,这篇文章提醒我们需要重新思考AI时代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人机混融会如何改变人类生存处境?在机器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又蕴含何种人类危机?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历史瞬间:机器人在劳动的意义上,即将兴起对人的物种接替,在意识的意义上,也在逼近人的本体性。

       
2023/5/27        周六       
今天填写并审核学位数据信息,下午与同学一起去老师家喝茶。
       
2023/5/28        周日       
今天阅读一篇C刊论文《人机何以共生:传播的结构性变革与滞后的伦理观》,陈昌凤认为,智能机器正在被“社会化”建构,人机交互赋予了机器以人类角色;人被数据化,而机器被“人化”;“以人为中心”的传播思维正不断受到新技术的挑战,传播主体被重新界定,机器成了非人类的行动者。这些变革发生于传播的结构性层面,蕴含了深层的颠覆性伦理。人机交互正超出人是控制者的传播观,传统的价值观无法解释和应对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人类将人机交互中异质行动者的互动,仍视为或显或隐的权力争夺,过于关注权力的分配和占有,却忽略了全新的互动关系需要全新的伦理观。人机交互时代的“文化滞后”可能会成为智能技术发展的掣肘,并难以预见未来的危机,人类需要重构人机共生的信息传播伦理。

总结:本周在系统提交毕业论文盲审版和全文版,收集班级同学们的档案情况。       
7#
 楼主| 发表于 2023-6-6 12:34:42 | 只看该作者

2023/5/29        周一       
今天阅读一篇与我毕业论文主题相关的C刊论文《回到新闻实践:对“后真相”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反思》,这是由吴志远老师写的。这篇论文提出,新闻从来不是一种虚无的意识形态,“后真相”恰恰反映了当下时代对于事实、真相的渴求。直面“后真相”现象,需要我们回到新闻实践去,在复杂的现实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上关注新闻的发生和变化,打破客观主义的桎梏,关注数字新闻业中的情感要素,还原“现实的人”,不断逼近历史的真相。新闻终将成为历史,历史的复杂在于其非自然属性。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后真相”反映了当下信息传播呈现出总体的情感转向。

补充延伸书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十二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十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

2023/5/30        周二       
晨读《邓晓芒|做一个有反省精神的中国人》,黑格尔的《小逻辑》、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康德的《判断力批判》、1979年李泽厚发表《批判哲学的批判》、正如邓晓芒老师所说,康德也好,黑格尔也好,还有费希特、谢林、费尔巴哈这些人都得深入研究一下。中国有句老话“一为文人,便不足观”,就是一成为文人就没什么可说的,文人无行。所以我后来有一系列的怪论:自先秦就是“百家争宠”,中国文人的劣根性就表现在这里,百家争宠,不管你是什么观点,最终是为了争宠,以便获得权力。中国文人,中国知识分子应该走出这个文人情结。不要去争宠,迎合什么东西,捞一点什么话语权之类的东西,有什么意思?你还不如做点扎实的学问。但是刘小枫这个还是属于文人的范畴。

2023/5/31        周三       
今天受邀参加研究生经验交流分享会。

2023/6/1        周四       
带家人外出旅行。

       
2023/6/2        周五       
带家人外出旅行。

       
2023/6/3        周六       
带家人外出旅行。
       
2023/6/4周日       
带家人外出旅行

总结:本周与家人短途旅行,一起去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黄龙洞、芙蓉镇、橘子洲头地方游玩。       
8#
 楼主| 发表于 2023-6-11 13:21:35 | 只看该作者
2023/6/5        周一        带家人外出旅行。
2023/6/6        周二        旅行刚返校,收集大家的学术日志
2023/6/7        周三        上传毕业论文电子版、整理学院档案
2023/6/8        周四        与师妹们聚餐,给老师找国外文献
2023/6/9        周五        整理国外文献综述
2023/6/10 周六        拍毕业照片
2023/6/11 周日        修改旧论文;整理国外文献综述;参加学院毕业晚会

本周刚返校,接到导师的任务       
9#
 楼主| 发表于 2023-6-19 15:18:24 | 只看该作者
2023/6/12        周一        师门开组会,上传大家的学术日志
2023/6/13 周二        找资料,整理国外文献
2023/6/14        周三        找资料,写课题
2023/6/15        周四        找资料,写课题
2023/6/16        周五        毕业典礼一天,完成数字离校系统申报
2023/6/17  周六        写课题,与专业同学们聚餐
2023/6/18   周日        收拾宿舍行李

完成项目任务,完成毕业典礼,收拾宿舍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6-26 11:15:14 | 只看该作者
2023/6/19        周一        收拾、打包邮寄宿舍行李
2023/6/20        周二        办理离校手续,和同学离别之行
2023/6/21        周三        坐高铁回家
2023/6/22        周四        端午节陪家人一天
2023/6/23        周五        暑假计划、完整看完《施剑翘复仇记》。在书中,作者并非在讨论以哈贝马斯式的理想化公共领域为核心的理性公共舆论,而是严肃地看待批判性政治参与在情感和大众轰动效应中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在看似集权的统治下存在的可能性。而在哈贝马斯看来,这些情况是任何类型公共领域的丧钟。施剑翘一案是用来探讨这些问题的完美案例。发生这个引起了强烈情感回应的轰动性事件的20世纪30年代往往被视作一个被威权统治且言论受控的时代,施剑翘案给了作者一个机会,来研讨情绪化的公众在何时何地能对司法及政治问题产生影响力。作者选题视角独特,通过对有限史料的详细挖掘呈现出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其文笔晓畅,在“情理法”等处可见作者的思想深度,同时,其图书体例对于博士论文等有借鉴价值。当然,这本书亦存在着传播学部分论述过浅,研究深度仅见于部分章节等不足之处。最后,相比于民国时期,当今媒介的发展更为迅猛,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体公关与新闻传播的案例,以古鉴今,当多读多思。

2023/6/24        周六        给师门同学修改论文。读杜骏飞老师的论文《普遍联结:回到施拉姆的预言》[J].国际新闻界,2023,45(04):25-49.杜老师认为,“普遍联结”定义了数字交往的价值理性,即:在“盖娅”的尺度上寻求团结。如果说信息是传播的起点,那么普遍联结就是交往的信念。他讨论了几个理论问题:(1)“类生物隐喻”。数字交往的演化哲学是联结主义的,并以系统生物性为方向。(2)“现实虚拟”。数字交往的决定因素仍然是社会与人,而非媒介与技术;现实虚拟的观念意味着,虚拟中所蕴含的现实性决定了虚拟自身。(3)“数字团结”。普遍联结的方向不是整体一律,而是一多共存的数字团结;只有秉持社会公正,才能减少数字排斥。(4)施拉姆曾期望,传播学将消失——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吸收到行为科学统一体之中;这或许意味着,新传播学应致力于建设具有生态性、价值理性、超工具性的普遍联结,并进而成为一门基础学科。


2023/6/25        周日        去外婆家吃饭,自己的文章修改论文。
涂尔干认为,有两种连带(或团结):一种是属于前工业社会的“机械连带”,表现为强烈的集体意识,即所有成员倾向于相同的价值观,遵守同样的规范,采用相似的思考方式,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没有很大的差别;另一种是属于工业社会的“有机连带”,其特点是:社会成员发展出个性,社会通过尊重个体,提供公平的机会及要求个体履行社会职责,达成社会的整合,“当每个器官都获得了自己的特性和自由度的时候,有机体也会具有更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时它的各个部分的个性也会得到印证。借用这一类比,我们就把归因于劳动分工的团结称为有机团结。”摘于埃米尔·涂尔干(1893/2000)。《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总结:研究生即将毕业离校的我深感时光如梭。我的研究生阶段是我学术道路上的起点,在回顾自身成长和取得的成果时,我对未来的博士阶段充满期待。我意识到,在博士阶段,我需要继续努力发表高质量的学术文章,此外,我也深知经典书籍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经典书籍是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理论。通过阅读优秀的经典著作,我能够开拓思维、提高见识、丰富学术素养。因此,我将保持对经典书籍的阅读和思考,并在博士阶段不断挑战自我。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