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新闻学教育案例集锦

查看数: 66566 | 评论数: 439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2-3-20 11:43

正文摘要:

【案例】 陈昌凤:回复@中国之声侯东合:好奇害死猫~我得收收好奇心了 //@中国之声侯东合:上周末,陈老师在北京研讨老媒体的新作品。本周末,陈老师到广州研讨全媒体的新战略。穿越啊。◆◆@陈昌凤:媒体转型,新闻 ...

回复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5-11 17:17:53
【案例】
活动集锦 | 四月各地校友组织活动资讯合集来啦!
概览

42日山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到济南长清张夏街道进行调研
415日广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走访校友企业今屋文创书屋与明珠儿童艺术中心
416日山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出席云南大学济南校友会成立大会
416日广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召开
416日广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主办童心向党——我和英雄共成长致敬英雄主题朗诵会
419日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走访重庆市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并与校友代表座谈交流
426日重庆市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举办校友大讲堂讲座

1
山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
到济南长清张夏街道进行调研


4月2日,山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简称“山东校友会”)理事李百晓(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山东校友会副秘书长冯统一行到济南市长清区张夏街道调研。长清区张夏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绍文,张夏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王霄天、张夏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史燕接待山东校友会一行并参加活动。
2
广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走访
校友企业今屋文创书屋与
明珠儿童艺术中心
4月15日,国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处长(主任)刘首兵、人事处副处长兼人才办公室主任胡洪春一行与广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简称“广东校友会”)校友代表共同走访了校友企业今屋文创书屋与明珠儿童艺术中心。
此次走访是广东校友会正式注册成立后首次正式的校友走访活动,希望能够通过走访活动汇聚广东校友资源,加强校友互动,增进校友情谊。



3
山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
出席云南大学济南校友会成立大会


416日下午,云南大学济南校友会成立大会举行,来自云南大学校友总会的领导和山东济南、青岛等地的100多位云大校友齐聚一堂,祝福云南大学百年华诞暨云南大学济南校友会成立。
云南大学济南校友会成立大会邀请了部分高校驻鲁(济)校友会代表参加,山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强出席大会并代表山东校友会送上福贺信



4广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召开


416日,广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简称广东校友会)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校友会理事会成员及百余名广东校友代表参加会议,欢聚一堂,畅述校友情。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参加会议并致辞。大会由04级播音专业校友马一主持。
杨懿代表廖祥忠书记、张树庭校长向广大广东校友表达诚挚问候与美好祝愿,并对广东校友会正式注册成立一周年及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明年恰逢学校建校70周年,杨懿向校友们发出邀请,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相聚母校,同忆往昔,共叙情谊。

广东校友会现任会长苏宏元、秘书长魏冬青、监事长刘扬分别代表广东校友会理事会作2022年度工作、财务及监事报告。广东校友会理事黄慰汕宣读广东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聘请顾问名单,理事杨继红代表广东校友会理事会对2022年度表现优异的校友提出表扬。
国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处长(主任)刘首兵、传媒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杨鹏、人事处副处长兼人才办公室主任胡洪春、国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副处长(副主任)周君及工作人员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大会。
5
广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
主办童心向党——我和英雄共成长
致敬英雄主题朗诵会




4月16日,由广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主办的“童心向党——我和英雄共成长”致敬英雄主题朗诵会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以致敬英雄为主题,通过配乐诗朗诵和表演的表现形式,突出展现了少年儿童学习、讲述英雄故事,传承英雄精神的实践经历。广东省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艺术团集合了省市台多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校友,对参加表演的少儿艺术学员进行了针对性的专业辅导。
6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走访
重庆市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


419日,学生工作部(处)一行9人走访重庆市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简称重庆校友会)并与校友代表座谈交流。座谈会由重庆校友会副秘书长游洋主持。
会上,重庆校友会会长陈力代表校友会热烈欢迎母校一行的到来,对来自母校的关心支持表达诚挚的感谢。学生工作部(处)副部长(副处长)张芊,重庆校友会副会长张世轩,重庆校友会顾问、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马欣发表讲话。
重庆校友会副会长张秋丽、理事薛焱丹等重庆校友代表,中传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程素琴、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赵莹、学生工作部(处)思政科科员陈萌、学生工作部(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陈小晨、电视学院专职辅导员李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专职辅导员隋欣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李佳雯、经济与管理学院专职辅导员韩芮莎共同参与座谈。
7
重庆市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
举办校友大讲堂讲座


426日,重庆市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简称重庆校友会)举办校友大讲堂讲座,重庆校友会学术部部长,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作题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申报与撰写的讲座,十余名校友线上参与讲座。刘海明从课题的确定、文献综述的撰写、研究的创新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讲座中,各校友还就近期科研成果展开了沟通交流。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

来源:洪韵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5-30 16:54:58
【案例】


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榜单揭晓


由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评选结果正式出炉。
中国人民大学林希腾,凭借文评《“防疫错过女儿生日”惹群嘲,脱离人民群众是根源》,以80分的总成绩摘得本届“评论之星”;山西大学韩羽儿、南京师范大学於璐,分别凭借漫评《够了,该让“卫生巾羞耻”灰飞烟灭了》和文评《雇轿子上山遭网暴,莫让道德审判断了他人生计》,以79.8分和79.2分的总成绩,分获亚、季军。




林希腾夺冠  人大学子三度摘“星”

“防疫错过女儿生日”惹群嘲,脱离人民群众是根源》一文,聚焦于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一则热点新闻:去年11月6日晚,郑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该市中原区桐柏路街道平安街社区书记刘红英发言称,“前几天是我女儿的18岁生日,然而我却缺席了她的这场成人礼”。虽然本意是希望公众理解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但这番话的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引发了舆论广泛热议与批评。在不少网友看来,疫情之下,相较于很多人所经历的遗憾与苦难,缺席女儿成人礼显得过于“单薄”。
作者林希腾认为,即使是宣传活动也应当做到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如此才能引发大家共情,“刘红英的讲述无法打动人心,不仅仅是因为事情太小、不够有料,更是因为她的讲述更像是一种脱离人民群众后、单一叙事逻辑下的流水线产物”。他指出,“只有走出自己所在的圈子,走进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才能避免‘写尽天下太平事,不肯俯首看苍生’,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对于本文,9位评委中有4位给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祝华新点评道:“评论合为时而作,评论与民生民瘼息息相通。”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曹林点赞:“说到了要害,贴近舆论水温。”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导肖燕雄认为,该评论“将一个看起来没有多少新意和深意的选题讨论得有一定的意味,层层深入,表达也好”。
据悉,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学子第三次斩获“评论之星”。在此前举办的第四届、第六届大赛中,人大学子陈舒睿、岳永婕,先后以优异的成绩登顶摘冠。



“漫评”强势跟随  “青椒”跻身前列

继上届大赛新增“视评”赛道后,本届“评论之星”又为漫画评论打开竞赛大门。并且,按照新的大赛评选规则,无论是文字、视频还是漫画评论,均有资格争夺“评论之星”,竞逐万元大奖。
来自山西大学的“漫评”选手韩羽儿,在此前的月赛中两摘“月度之星”,决赛阶段再度强势突围,斩获亚军,与第一名仅存0.2分之差。其获奖作品《够了,该让“卫生巾羞耻”灰飞烟灭了》,对“高铁售卖卫生巾遭部分网友反对”一事作出回应,指出“这是女性诉求遭受社会漠视的现实缩影”,呼吁“让女性当前面临的问题被社会所看到”。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飞点评道,“选题有社会价值,案例多,整体输出比较丰满”。评委祝华新则表示,该作品“色彩的运用尤其有感染力”。
南京师范大学於璐的文字评论《雇轿子上山遭网暴,莫让道德审判断了他人生计》,原系2022红网“青椒计划”优胜作品,按规则直接晋级“评论之星”决赛后,历经初评、复评,最终以79.2分的总成绩名列第三。这篇“青椒计划”作品,对“游客在重庆武隆天坑游玩时雇人抬轿上山却遭网暴”进行了分析。作者於璐指出,网友的大肆批判,满足的是自身的道德优越感,结果却是砸了别人的饭碗,“真正的道德感是促使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而非假借‘善良’外衣,行伤人作恶之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院长张涛甫点评道“逻辑性与思想性较强”;评委祝华新则点赞“立论精当”。
按照评选规则与总分排名,本次大赛还评出了20个佳作奖以及20个优秀奖。山东大学王致远、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何添娇、黑龙江大学杨然馨、北京大学康芮菡、华中科技大学潘天行等20人(组)获佳作奖;苏州大学蒋乐希、湖南师范大学吴雨林、郑州大学熊晨靓、重庆大学麦璐璐、西安交通大学陈奇菲等20人(组)获优秀奖。


重庆大学8人上榜  10所高校获组织奖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旨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达己见、发出最强音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学会独立思考,配合高校的新闻评论教学工作,使大学生新闻评论写作水准更上一层楼。
本届“评论之星”大赛为第八届。数据显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近300所高校、5000多位学子,共计投来文评、视评、漫评近万件。
在前一阶段(2022年10月~12月)的月赛环节中,重庆大学林诗堙、山东大学宋宵佳、宁夏大学王晖琳、山西财经大学张靖悦、长安大学庞佩羽、山西大学韩羽儿、西安交通大学杨璐晨、淮阴师范学院吴小蝶、郑州大学张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刘依萍等27位(组)选手先声夺人,摘得“月度之星”。
决赛环节于今年3月启动。包括“月度之星”在内,月赛排名前50名的文字评论、排名前5的视频评论和漫画评论,以及2022年度红网“青椒计划”月度优胜作品,“会师”决赛。依据1人不超过2篇的规则,经工作人员筛选后,本届大赛最终筛选产生232件决赛参评作品。后经9位决赛初评、复评,最终选出43件获奖作品。
据统计,重庆大学8人夺奖,数量遥遥领先。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山东大学,各占据4个获奖席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各有2人上榜。北京大学、常州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洛阳师范学院、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长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也均有学子进入获奖大名单。
为感谢各高校的大力支持,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组委会,特向组织积极、成绩优异的高校授予“组织奖”,它们分别是:重庆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广西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来源:红辣椒评论(公众号)


编辑:程博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6-19 21:28:39
【案例】
我在人大、北大当老师
老詹小注:
这是转载的一篇文章。
作者姜波,老詹好友。
曾担任经济日报驻日记者,亦曾担任部门主任。
他的部门,正好由老詹我分管。
我俩性格相近,都挺真诚直爽,
所以,一见如故,一拍即合。
留下很多美好回忆。
姜波很聪明,也很能干,为人又挺随和,
所以,人缘很好,曾被人大北大请去当老师。
很受学生们敬重和欢迎。
我曾建议他将这一经历写出来,一定非常有趣。
诺,果然,写出来了。
各位看看吧,确实很有意思。



媒体人丨姜波:我在人大、北大当老师



作者简历

   姜波,经济日报社高级编辑。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进修两年经济学。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先后采写新闻作品上百万字,七次获中国新闻奖,长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为研究生班授课。主要著作有《魂归何处》《惶者自白》《女性与犯罪》(与姜伟合译)《新闻大咖眼中的中国经济》等。


原题
我在人大、北大当老师
采访本上的中国往事(选载)
作者:姜波


(上)


   可能有人会质疑:北大是响当当的中国第一,你怎么把人大摆在前面?

   我是2011年开始为人大的研究生授课;2018年起在北大给本科生上课。这里有个时间顺序。

   而且,就新闻教育而言,无论是官方评价,还是民间打分,人大在几十年里一直雄居全国第一。




   我记不清准确时间啦,好像是2009年秋。张征教授给我电话:“姜波,回学校开一门课吧。请业界精英到学校正式开课,是我提议的,学院在积极推进。”

   这太好啦!到高校当老师是我的一个夙愿,我甚至曾一度萌发过转行高校的想法。而且,我已经为此准备好几年了。

   “你就讲新闻采访写作,这是你的强项,因为你有30多年的新闻实践。讲一个学期,每周讲一次,每次3个学时,是专业基础课。注意,是3个学分的课程!”

   张征当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她曾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荣获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奖”、“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良师奖”等称号。

   学生要拿3个学分?!这使我感受到不小的压力。千万不能误人子弟呀!而且是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第一学院”!

   其实,对高校的新闻教育,我相对还算熟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结束常驻日本回到国内工作起,我每年都会给几个、甚至十几个新闻学院的硕士博士当毕业论文的答辩评委,也会到高校搞几次讲座,后来又担任业界导师。这也可能是张征老师向我发出邀请的原因之一。

   但是,开一门学生拿学分的课程,就是另一回事儿啦。

   3个学分,一个学期是51个学时。除了期末考试,一个学期需要讲十五六次!而且每周3个学时。

   这个工作量不小呀!(这只是对我这个新闻教育的新手而言的,对我这个兼职教师而言的。其实,高校的很多老师,每学期要开两三门课程。范敬宜先生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院长后,每学期还要开3门课。)

   其实,对于请业界人士到高校任教,有的老师是有疑虑的。

   我就当面听到一位在中央媒体担任策划顾问的高校老师说过:请业界精英去学校搞一两次讲座,那真是精彩绝伦,学生们也非常踊跃地听讲。因为那是把他半生或一生的经历和经验,都浓缩在那几个小时里,都是满满的干货。但正式开一门课程,那就另当别论啦。

   我也知道,全国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随着传播业和传播学的急速发展,国内各大学的新闻院系纷纷改名为新闻传播院系;唯有人民大学舍不得“人大新闻”这个金字招牌)聘请了许多新闻界精英任业界导师、客座教授、讲席教授,甚至是院长。不过,他们基本上就是搞几次讲座,正式开课的并不多。

   我还听说过,有的高校满怀期待地邀请传媒界大咖正式开课,要么被婉拒,要么讲了几次就讲不下去啦。

   当然,新华社的熊蕾前辈在人大、凤凰卫视的曹景行前辈在清华、中国青年报的曹林博士在北大,他们长年开课,颇受好评。

   如何使这50多个学时内容丰富而又生动活泼呢?

   如果选一本比较畅销的新闻采访写作教科书,按其范式与逻辑展开,加上我本人所经历的典型案例,应该说是不必花费太大功夫的。

   但是,这不是我的风格!而且,人大请我开课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我要自己编写讲义!

   尽管三十多年新闻生涯是我的长项,但如果都是新闻案例的堆积,那不就成了流水账?尤其是给研究生开课,是需要上升到一定理论层次的。

   好在这些年里,我还是浮光掠影地跟踪着学界前沿,对新闻传播理论还一知半解。不过,我知道,一个长年搞新闻实践的人,在人大新闻学院深究新闻传播理论,那是班门弄斧,那是在找死。

   讲新闻采访写作,讲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语境下的新闻采访写作,讲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正碾压传统新闻业背景下的新闻采访写作,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尤其是我相对熟悉的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来融会贯通,可以扬长避短,可能会独辟蹊径。

   我一直认为,如果仅仅掌握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知识,哪怕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毕业,走向新闻采编岗位以后,也很难胜任日新月异的新闻实践。新闻学院的学生应该主修或专修一两门其他学科。从功利的角度讲,最实用的是经济学和法学。但遗憾的是,我对法学完全是门外汉。

   我跟张征老师说,我需要准备相当一段时间。

   张征简单地回复我3个字,“等着你。”  

   说句也许伤人的话,现在的新闻传播学教科书是鱼龙混杂。有人明明在那里“为赋新诗强说愁”。

   有本《通俗新闻标题学》,把新闻标题归纳为突出最重要内容型标题、概括型标题、诸侧面并列型标题、新作诗句型标题,等等。好家伙,竟然总结出99种类型标题!

   概括式、综合式、摘要式、结果式、人物描写式、事务描写式、现场描写式,等等,有人把新闻导语写法归纳为24种!

   外貌描写式开头、性格特征式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环境描写式开头、巧设问题式开头、心理描写式开头,等等,有人把文章开篇笔法总结出20种!



   ……
   如果是学术归纳,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我无权评判;如果让学生们以此作为未来新闻实践的指导,则谬之千里啦。


   新闻采访写作的教学,怎么能这么“内卷”呢?

   我要把自己的、同事的、同行的、前辈的,在新闻实践中感受最深的、最得心应手的、最有操作价值的心得、体会、手法、惯例、规则,甚至逻辑、规律等,归纳综合,辩证思维,理性升华。

   在博的基础上求专,在广的基础上求深。

   历史与未来的演进,理论与实践的交汇,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中国与世界的融通。

   当然,这是我的努力方向。但效果如何,则由学生们评判啦。

   潜心读书,梳理思路,整理案例。

   新闻与道德、新闻与激情、新闻与理性、新闻与历史、新闻与宏观、新闻与数字、新闻与时间、新闻与市场、新闻与效益、新闻与责任、新闻与自由、新闻与发现、新闻与采访、新闻与写作,等等。

   我整理出彼此独立又联系紧密十几个专题的讲义,并做了课件,每个专题足有三四万字……

   2011年春,我带着自编的讲义去见张征老师。张征仔细看了后说:“太好啦!你下个学期就开讲吧。这些内容,学生们是太需要啦。”


(中)


   按着学校的规定,每个学期末结课时,学生们要给老师打分。

   我每年的平均得分都在九十七八分。尽管我并不在学院考核范围内。

   接替张征老师担任人大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的许向东老师,有次看到学生给我打的分数后连声说道:“高分呀,高分!”





   2011年的秋学期即将开始,我要开课啦。

   首先是授课时间问题。我曾对张征老师提出过一个请求,能不能把我的课程安排在周一或者周五。

   因为我在岗在位,需要满负荷工作,经常会到外地采访。把课程安排在周一或周五,可以保证连续4个工作日,基本可以完成一次常规的采访,尤其是对体制内单位的采访(当然,也有些省市领导和国企老总把采访时间安排在周末)。张征老师让我尽管放心。

   开学前,新闻学院负责课程安排的教学秘书征求我意见:“姜老师,您方便上课的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或是晚上?”

   可以晚上上课?是晚上6点开课?这太好啦!

   从报社到人大,我坐地铁也好骑自行车也好(我常年坚持骑车上下班),大约需要50分钟。这样的话,报社下午5点下班时,我踩点出发完全来得及,就不需要专门请假啦(其实,在新闻单位工作的一个优点就是时间支配比较自由。早走一会儿,不请假也没关系的)。

   所以,每周一晚上6点到9点,是我固定的授课时间。当然,我没有时间吃晚饭,只能吃两块点心、喝几口咖啡啦。

   开课后,张征老师听过我的一堂课,给了我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真应该感谢人大新闻学院对我的高度信任和充分“放手”。

   上课讲什么,怎么讲,怎么进行课堂讨论,怎么布置作业,怎么安排考试,怎么给学生判定分数,一切都由我自主决定。学院从来没有任何干预,哪怕一点儿也没有。

   我呢,也就是每学期开课那天到学院办公室,取一下选课学生名单(请课代表或助教代取也可以),了解一下新学期有没有什么具体要求;再就是结课后把学生成绩签名后提交一下。

   我是上课来,下课走。如果不是每年几次硕士博士毕业答辩,我甚至都见不到学院的其他老师。当然,我会就教学情况随时与相关老师沟通。

   人大新闻学院的几任院长——倪宁老师、郭庆光老师、胡百精老师、周勇老师——都给予我热情的鼓励,并感谢对学院的支持。



   【所以,2019年11月,我获得了第七届范敬宜教育基金的“良友奖”(也就是社会贡献奖)。在答谢致辞中,我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对我的信任与支持。而且,我这次获奖也是人大新闻学院提名并申报的。】


   尽管我不事张扬,但我在人大授课的事儿,还是在报社慢慢传开了,我也没太在意什么。因为我觉得这对自己、对报社、对社会,都是一件好事。

   可是,我没想到,一年后的一次全报社大会上,社长不点名地批评道:“有人在大学讲课,还有人在电视台做嘉宾主持,这是不务正业。”顿时,不少编辑记者都扭头看着我。

   你的编辑记者能站在著名高校的讲台上,是给报社增光添彩的事情!怎么竟成了“不务正业”?

   散会后,我马上去找社长。

   “社长,您批评有人在高校讲课,我就在人大当兼职老师。不过,我从来没有耽误工作呀!”

   社长一笑:“我说的不是你。有人在净在外边晃悠挣钱,不干报社的事。不过,你的讲课费别忘了缴所得税呀。”

   我听后,心里苦笑。

   不久,我就有了“尚方宝剑”。

   2013年6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计划在几年内,从新闻单位选聘500名优秀编辑记者到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兼职或挂职任教;从相关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选派500名骨干教师到新闻单位兼职或挂职。

   其后的一天,中宣部新闻局的一位同志来电:“姜老师,看了你的资料,有3所大学想聘请你做兼职老师,你意向那所学校?”

   我的意向是人大和北大。

    “呀!这有些难办。因为一位老师只能选一所大学。”

   “那就人大吧。”我毕竟与人大新闻学院“前世有缘”。

   不久,从10家中央媒体选拔的49名编辑记者,很快就到首都12所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挂职或兼职。

   我再去人大上课,不仅理直气壮,甚至有点儿“趾高气扬”啦。

   我一直认为,教育部和中宣部这个“卓越计划”是高瞻远瞩的。

   随着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技术和革命性的知识加速更迭,我们很多中年壮年编辑记者尽管都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但其知识结构已经老化,做深度报道时常常力不从心,策划选题时捉襟见肘。即使是出身于新闻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毕业十年二十年后,即使是面对新闻传播领域的新事物、新动向、新理论,也往往感到陌生。因此,都亟需“充电”。

   我曾向有关部门提交过报告,请求脱产一两年,在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边授课边研修,但没收到回复。



   【2006年,我曾脱产在中央党校学习一年,真是获益满满。】


   到高校长期任教,还有一种倒逼作用。

   为了把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也为了自己不“露怯”,逼着你始终关注传媒业的发展和新闻传播理论的最新动向,逼着你了解国内外与新闻传播有关的大事小事,逼着你精读新闻大咖们的经典名作和采访写作心得;逼着你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讲义。

   我的编辑记者朋友中,有人也期望能到高校讲课。我总是给予热情鼓励,并启发他们认真准备讲义。因为如果只是按教科书照本宣科,加上一些自己的经历,那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啦。

   你要有“不可替代性”!

   结识过几位到新闻媒体挂职的高校老师,我建议他们如果条件允许,完全摆脱学校的教学及行政事务,专心在中央新闻媒体工作两年,白天黑夜都跟编辑记者一起摸爬滚打。

   半年总编室夜班,半年总编室白班;然后,再用一年时间,在一两个关键的专业采编部门磨练。

   尤其是参加一切可能参加的社(台、网)内外会议。因为会议不仅是新闻的富矿,而且通过会议可以了解太多太多的信息,从而深度地了解这个社会。

   这样的话,你对中国媒体运行的规律、规则(包括潜规则,这里没有贬义)、惯例、技术、趋势等,将会有深刻透彻的了解和理解,再进行理论上的剖析和综合,就能够克服目前的新闻传播领域学术与实践“两层皮”的弊端。

   这不仅“接地气”,而且可以“上云端”。我甚至认为,这可能比去国外访学的收效还要大。

   现在,有人批评一些高校年轻老师过分推崇西方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其实,未必是这些老师们“崇洋媚外”;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躲进小楼成一统”,不了解社会现实,不了解中国国情。

   到媒体挂职或兼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途径。

   人大新闻学院的陈阳老师,非常珍惜在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挂职的难得机遇(陈阳老师这样形容:“完全是天上掉下来一个苹果砸到我怀里”),充分进行“田野调查”,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后在国外访学期间,进行理论上的吸收、沉淀、梳理、升华;几年后写出了沉甸甸的新闻社会学专著《重新出发: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体转型研究》。

   像陈阳老师这样,能在媒体专心工作的高校老师好像并不多。

   按着学校的规定,每个学期末结课时,学生们要给老师打分。其实,这对于我似乎无关紧要,因为我不在学院的考核系列内。

   不过,我每年的平均得分都在九十七八分。

   接替张征老师担任人大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的许向东老师,有次看到学生给我打的分数后连声说道:“高分呀,高分!”

   感谢许老师。他总是支持我,关照我。而且为了减轻我的负担,他把自己带的硕士生博士生配给我做助教。


(下)


   我上课从来不点名,来不来听课是你自己的事。

   在大学上课是什么感觉?就是一项工作而已。

   名校的学生都是个中翘楚吧?的确有一批未来的栋梁之材,也有一些只擅长考试的平庸之辈。



   十几年里,我竟从来没有缺过一次课。

   吕艺老师一个学期竟要开5门课程?真令我惊讶不已。“需不需要我‘分忧解难’?”

   吕老师真诚地说:“姜老师,正要跟你商量这事呢。你在人大开课好多年了,退休了有时间了,能不能在北大也代一门课程?帮我减轻些压力。”

   就这样,我开始在北大上课啦。

   吕艺老师是位坦诚厚道的老大哥。

   开学前,我与吕老师商讨授课内容。

   “讲什么,怎么讲,完全由姜老师确定。因为你有常年的新闻实践,又有在人大授课的经历。只是……”

   “我明白。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请放心好啦。”本人毕竟在中央党报工作了30多年。

   吕老师考虑到一切可能出现的细小问题,都替我一一解决,并且每年都为我配备一名助教。

   一天,一位背着双肩胯的中年帅哥走进教室,在后排静静地坐了下来听课。这不是陆绍阳老师吗?他时任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他听过我两次课;还邀请我为他的研究生讲财经新闻的采写。

   还有一次,一位长者在课堂静静地听了一个半小时。课间休息时,他跟我攀谈并展示了一下胸卡,我没在意去看是什么内容。长者自我介绍说是已经退休的老教授,现在受学校委托,现场听课,评估授课质量。他一再鼓励我:“讲得生动,讲得透彻。”

   与人大一样,北大也给予我充分的教学自由。

   与发达国家中小学松、大学紧相反,我国的学生们被绑在考试的战车上,尤其是经过“不见天日”的高中三年,考入大学后,普遍都松了一口气,一些学生经常“翘课”。

   为了保证课堂出席率,有的老师每堂课都点名。我对此不屑一顾。

   我从来不点名。学生愿不愿听课是你自己的事。

   第一,如果老师讲得不好,学生有权拒听,不必听任其误人子弟。即使有的老师采取措施保证了出席率,有的学生课堂上还是心不在焉,总是低头在玩手机。

   第二,你因睡懒觉、玩游戏、交朋友、串课、实习等原因而不来上课,损失的是你自己。你独自享受这种“自由”好啦。

   一般说来,就我的课堂而言,人大的研究生们,有缺课的,但不多;北大的本科生们,缺课的相对多点儿。不过,这些不到课堂听课的学生,也会按时提交作业,参加考试,为的是“刷”到学分。一般情况下,我还是会“成全”他们的。

   每年第一堂课,我都会对学生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是课堂积极发言,可以质疑我,批评我,甚至打断我的授课而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是作业也好,考试也好,严禁抄袭。这是一条底线。

   遗憾的是,在北大也好,在人大也好,学生们课堂发言都不够踊跃,远远达不到我们读书时那样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的程度。尽管我一再启发他们,尽管他们说我的课堂上师生已经互动够多的了。

   这可能是我的学养不够,也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对弱一些。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现在的学生经过十几年流水线般整齐划一、填鸭式灌输,往往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答案。最近的一项跨国抽样调查令人沮丧:中国的大学生经过4年专业训练,其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技能竟比入学时出现了退步!】


   当然,下课后,不少学生会围着我问这问那;有的学生发长长的邮件与我讨论问题;而且,在“展示”环节——我事先选出一两篇有特色的新闻作品,请一两位学生课堂上进行剖析,每次十分钟左右——也非常积极,有学生甚至私下找我,主动要求下次“展示”;还有的同学把自己课程作业之外的新闻作品,交给我评点。

   有朋友问我,在大学讲课是什么感觉?

   我平静地告诉他们:就是一项工作而已。

   如果说,刚开始时,还有点儿心潮澎湃的话;但时间一长,就是按部就班、波澜不兴啦。

   当然,每堂课都看到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张张明媚的面庞时,你不仅会感受到心灵的蔚藉,而且似乎整个时代和整个世界都在变得年轻啦。

   有朋友问我,北大、人大都是全国最顶尖的高校,这里的学生是不是个个都是身怀绝技、人中翘楚?

   当然,比起一般的大学,这里的“学霸”们的整体素质非常高,令人兴奋,令人惊叹,令人感怀。但时间一长,他们在我的眼里,就是些学生,就是群孩子。

   他们中间,有一批有思想、有激情、知识渊博、前途无量的未来栋梁之材,但也有一些中规中矩、只是擅长考试的平庸之辈。

   有几个学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011年秋学期,张征老师帮我选了课代表,因为我对学校情况了解得较少。“北京四中的。本科就是咱这儿的。很厉害的。”

   在接触中,感觉这个学生思维敏捷、知识面广、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她的作文也写得很好,的确是个学霸。

   后来我才听说,岂止是学霸,简直是学霸中的超级学霸!

   三年多的时间,这位学生拿到了3个硕士学位,而且都是响当当的名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伦敦政经学院、人大新闻学院。

   天之骄子呀,不服行吗?

   讲授新闻采访写作,我希望最好是30人以下的小班,这样便于相互交流和讲评作业。

   那年,学院开放选课平台,结果从其他社科院系一下子涌入100多人。我讲课就比较累,批改作业压力大。

   我没想到的是,最出色的作业竟出自法学院一位大三女生之手。其思想之深刻、逻辑之清晰、叙事之流畅、文笔之清新,令我久久无语。

   结课时,我专门找这位学生谈话。“将来你做检察官也好,当律师也好,干其它工作也好,都不要放下你手中的笔。那将是你人生飞翔的翅膀……”

   他以国防生的身份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武警新疆总队所属的一个单位。他努力工作,用学校学到的知识,写文章、拍视频、编节目,活跃了部队的文化生活, 但这些都是工作中的“常规动作”。一年后,赶上老兵复员,老兵们对部队的浓浓真情深深地打动了他,采访后就赶写了一篇通讯。这篇报道不仅《人民武警报》全文刊登,而且《解放军报》大篇幅转载。

   人才呀!武警新疆总队领导得知后,马上将其调入总队机关。

   他特别感怀:凭着这篇文章,自己比同龄人少奋斗了三五年。扎实的文字基本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本领。

   领导开明,又放行他读研究生。

   一次课堂上,大家就日本为什么失去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而争论不休时,他冷冷地冒出一句:“人口老化与萎缩呀。”可谓一语中的。

   我会结合学生们的作业,讲授新闻采访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那次,一个学生的作业让我眼前一亮,尽管这个学生很少来上课,但好文章毕竟是好文章,我还是在课堂上将这篇文章展示给学生们。

   课间休息时,有两个学生不约而同地举着手机找我,“老师,您看!这文章是抄袭的!”

   我的天!那学生的作业大约有2/3是抄袭网上一篇文章。

   没办法,挑战底线了。这次作业我不能给成绩。

   期末,这位学生打电话给我:“老师,为什么不给我成绩?我作业不是很好吗?不是还在课堂上展示了吗?”

   “你难道真的的不明白为什么吗?人在做,天在看……”

   我回顾了一下:除了一次因交通故障而迟到几分钟外,十几年里,我竟没有缺过课,也没有因故改时间补课,哪怕一次也没有!

   不容易呀!我安慰着自己:起码说明这十几年里身体没有大毛病……




来源:码字工匠老詹(微信公众号)


编辑:洪韵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9-11 16:58:52
【案例】
校长张树庭开学致辞|站在更高处,淬炼更好的自己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欢迎5716名同学加入中国传媒大学大家庭。其中,211名同学正在2800多公里之外的海南陵水,通过线上同步参加开学典礼。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小白杨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家长、向关心中传的各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今天恰逢第39个教师节,向所有老师送上最美好的节日祝福!
同学们,十年寒窗苦读,一朝破茧成蝶,你们努力拼搏如愿来到这里,此时的你们,一定对未来满怀憧憬、对中传充满期待!中传是什么样子?我想用一句由廖祥忠书记原创提出、校园里人人耳熟能详的话来回答:“中传,一个随时点亮你心灯的神奇地方。”在我看来,这种神奇体现为三个方面:
中传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鼓励你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生命的美妙在于独特。学校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每一个阶段的你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学校欣赏你坚守初心的笃行,尊重你探索未知的勇气。在这里,每一条道路都不会孤独,每一份热爱都会被看见。你不必纠结自己是“社牛”还是“社恐”,也不必内耗自己是否完美,只要敢于追求,就一定能在中传找到喜爱的赛道,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中传重视学生成长的多样性,助力你发现自己、塑造自我。中传的美好有很多,被提及最多的是兼容并包。学校提倡交叉融合、创新创造,鼓励每一位同学去寻找自己的热爱、志趣和方向。学校为同学们提供多元课程、多种舞台、多维实践、多彩文化,让每一颗种子都能够在中传这片沃土深深扎根、汲取营养。在这里,只要你努力,尽可以在传媒大舞台上快意驰骋;只要你用心,就一定有足够的空间和机遇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中传激发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托举你成就自己、成就未来。来到中传,你将正式开启链接传媒世界的大门,加速奔赴数字技术的星辰大海。你将从专业视角感受传媒技术的突飞猛进、智能媒体的一日千里,从全球格局理解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国际传播的任重道远。在这里,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高水平专业赛事、高层次国际交流,将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你不仅拥有做梦的权利、试错的机会,还会发现自己更多的优势,挖掘自身无限的可能,不断在高处向上跃升、触摸梦想。
同学们,今天你们已经站在中传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站在了引以为傲的人生更高处,注定将开启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如何充分把握学校为你们准备的一切,在最美好的年华,找到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淬炼出更好的自己?为此,我想请大家从今天起,认真上好“五堂大课”。
一是正视迷茫
上好“发现自我”的青春大课
当刚入校的新鲜感和期待感逐渐褪去,同学们或许会在有些时刻感到迷茫,比如当未来目标还不明确的时候,当面对身边太多优秀的人而产生自我怀疑的时候,当听到网络上一些诸如“读书无用”之类说法的时候。如何正视迷茫?这堂课,希望大家能够懂得:
产生迷茫是青春的正常现象。迷茫意味着变化,意味着比较和选择。从舒适区走向未知区,大概率会经历茫然、怀疑和孤独。但谁的青春不迷茫呢?我在大家这个年纪的时候也迷茫过,因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期待不符、普通话口音太重而产生社交恐惧等等。我想告诉大家,产生迷茫并不可怕,它只是阶段性目标实现后的暂时“失焦”,是年轻人在发现自我、蜕变成长中通常要经历的过程。
正视迷茫是成长的必修课。青春的迷茫让人保有“痛感”,会驱使大家不断探索,该成为怎样的自己。面对迷茫,需要做的是,直面现实、付诸行动,把迷茫当作一次压力测试的机会、一次清零重启的机会、一次整装再出发的机会,在与迷茫较量的行动中,逐步明确目标、找到方向、发现热爱。人生万事须自为,当你用心走过这一切,就会在高低起落中体悟出“处处是风景”“步步皆收获”的人生真谛。
海明威曾说,不同的青春,同样的迷茫,然而,青春会成长,迷茫会散去!同学们,“正视迷茫、战胜迷茫”这一堂青春大课,老师们会陪伴大家共同面对,助力你们发现自我、收获成长!
二是磨炼自己
上好“自找苦吃”的成长大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他指出:“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上好这堂课,《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最好的教材,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把“迎难吃苦”当作人生的历练和考验。这堂课,希望大家能够学会:
善于在学海中自找苦吃。一寸光阴不可轻,寒冬腊月清晨中坚持练声、寂静深夜实验室里专注操作、喧嚣周末泡在教室排练节目、跋山涉水只为拍摄一个画面……这些中传学习生活的日常,坚持下来需要咬定青山、持之以恒。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那些不负光阴学有所成者,大都是在自找苦吃的漫长过程中终有所获的。
乐于在实践中自找苦吃。中传人要登高远眺,更要踏实前行。大学期间,大家要热爱劳动,从每天收拾好床铺、打扫好宿舍做起,养成“扫一屋”的自觉,将来才可能有“扫天下”的本领;要行万里路,到南疆北陲,到田间地头,锻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论文和作品写在祖国大地上。
勤于在锻炼中自找苦吃。身体状态会影响心态,更决定了你们走向未来的步伐是否矫健。磨砺心性要有坚强的意志,锻炼身体要有顽强的毅力。大家要上好中传“一游一跑”特色体育课,培养自己热爱和擅长的运动项目。日行万步、畅游击水,练的是筋骨、强的是意志,要让健康体魄和积极心态成为自己追逐梦想最坚实的支撑。
同学们,大学时光,选择吃苦就是选择了进取、选择了成长、选择了未来。做到了“想吃苦”“能吃苦”,方能理解“有苦吃”是成长的机遇、人生的馈赠,才能品尝到“苦尽甘来”的甜美和收获。
三是练就本领
上好“融合创新”的专业大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如今,传媒业态已向深度融合推进、社会形态正向数字智能转型,同学们要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增长专业才干。这堂课,学校有科学系统的安排,这里着重强调几点:
养成踏实学习的习惯。读书求知是上大学的首要任务。中传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大家要好好做个读书人,多读原著、常读经典,无论是大阅城还是林下书吧,期待常看到你们如饥似渴手不释卷的身影,那将是中传最靓丽的风景。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长期实践的。大家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通过脚踏实地的学习,让自己成为有思想厚度、有专业本领的人。
树立交叉融合的意识。交叉融合是中传的学科特色、专业优势,是学校引领传媒教育的法宝。学校鼓励同学们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成为智能媒体时代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构建了智能传媒教育课程体系,期待大家拥有人机共生意识,培育融合创新能力,驾驭数字智能科技,弄潮数字智能时代。
培养开拓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天地是否宽广。青年人是全社会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应当自觉成为引领创新的中坚力量。希望大家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敏锐把握时代脉动,瞄准专业前沿领域,让创新与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紧密关联,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同学们,读书是对大学的基本尊重,逃课是对自己的最狠摧残。希望大家在大学期间,学好专业、拓展边界,博观约取、守正创新,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热爱的赛道上朝着目标全力奔跑。
四是涵养品格
上好“爱与责任”的人生大课
拥有对父母亲朋、对社会大众、对国家民族的爱与责任,才能成为有情怀有格局的完整的人。爱与责任是迄今为止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人类美好品格,能让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高贵。这堂课,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领悟、去践行:
懂得爱与责任。爱与责任是父母的每一次叮嘱,也是朋友的每一份关心、陌生人的每一个善意,请足够敏感地去感知,更要学会珍惜。没有哪份爱是理所应当,我们要懂得把被爱的感动变成感念和感恩的实际行动。
传递爱与责任。爱与责任是一场双向奔赴、一次彼此成就。被爱是一种幸福,真诚地爱别人是更大的幸福。希望大家从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真心的付出做起,积极投身公益志愿活动,做让世界充满爱和阳光的事,在爱与责任的传递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传播爱与责任。让爱充满人间,是传媒人的责任。一代代传媒人,因爱而选择,因责任而坚守。希望大家像他们一样,用传媒的影响去分享爱,用传媒人多彩的语言去传播爱,手执炬火、点燃希望,传播温暖、照亮心灵,让爱与责任更加光明而闪耀。
几年前,我们学校“光明影院”志愿团队的同学在手记里写道:“特别希望有一种语言能够跨越黑暗的障碍,瞬间带给观众光明,然而这种语言或者技法现在没有,创造它就是我们的使命。”我深深为之动容。如今,“光明影院”团队师生已经把500多部无障碍视听作品送到全国2244所特殊教育学校,让越来越多视障人士走进五彩斑斓的电影世界,这正是中传师生践行爱与责任的典范。
同学们,为别人点亮一束光,也能照亮自己的路,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一份爱,能够让自己收获幸福,世界也将因此而更精彩。当星星点点的爱与责任如光芒般汇聚,个人和社会的幸福感都会获得极大提升。
五是立志担当
上好“家国情怀”的信念大课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这堂课,希望大家做到:
厚植家国情怀。心系家国,才能志存高远。青年人应当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中传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刻在中传人骨子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在天安门广场,祖国的心脏,你们的师哥师姐庄严许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今天,希望你们坚定地传承,勇敢地担当,用实际行动将这铿锵誓言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
坚定理想志向。意在经世,必须胸怀天下。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时写道“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希望大家能像与你们同龄的青年马克思一样,在自己的青春时期,就树立起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志向,仰望星空、知行合一,做真善美爱的传播者,做引领传媒创新的探索者,做实干兴邦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做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
同学们生逢伟大时代,自当不负盛世。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中领会并牢记传媒的职责和使命,坚定不移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用使命与担当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有梦不觉天涯远,不负韶华行且知。今天的中传,正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新征程上,你们与学校同行,与时代同频,与祖国并肩,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定将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祝愿大家在应该奋斗的岁月里,珍惜春光,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同学们,请元气满满地开启全新的大学生活吧!
祝福大家!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编辑:洪韵
刘海明 发表于 4 天前
【案例】
湖南日报与23所高校新闻院系共铸“青春合伙人”平台
1116日,在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的推动下,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与湖南省内23所高校的新闻院系代表齐聚一堂,举行青春合伙人平台签约仪式。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杨勇,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夏似飞,省新闻传播学会会长彭祝斌,以及省新闻传播学会各会员单位、来自省内23所高校新闻院系的代表出席。
签约仪式上,湖南日报社新湖南编辑中心副主任朱晓华详细介绍了青春合伙人平台的建设背景、目标定位及实施计划。
该项目旨在通过搭建集教学、实践、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实现业界与学界的深度融合,共同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青年传媒人才。项目于20233月启动,并于当年815日举行了首批合伙人入驻仪式,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及湖南省博物院、湖南省韶山管理局、中建五局等3家单位成为首批入驻伙伴。经过一年多来的运营,平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合伙推出近300个融媒体产品,以激情澎湃的青春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湖南故事,向受众展示了青春中国、青春湖南的蓬勃朝气。20238月,该项目入选中国报业协会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大会主旨报告优秀案例。为进一步将新湖南客户端建设成一个开放的青春态的平台,湖南日报社此次携手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将省内23家开办有新闻院系的高校发展成为合伙人,力争打造国内首个业界与学界完美契合的传媒人才培养临床实验室
湖南日报总编室主任周卫国代表报社,正式发布由湖南日报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青春合伙人采编应用平台。该平台综合湖南日报社多年采编经验,依托湖南日报中央厨房,集策、采、编、审、发、管于一体,为青年传媒人才提供直通区域党媒平台的全仿真实训平台。青春合伙人们均可通过此采编应用平台报题、选题、传稿,并可实时了解编辑记者审稿情况。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这一应用平台的推出将极大地提升青春合伙人项目的实施效果,为青年传媒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首批入驻的优秀合伙人代表、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徐琼分享了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青春合伙人项目中的实践经验与成果。她介绍,通过过去一年多的合作,学生的导向意识、专业素养和职业理想得到全面提升,老师们也在交流合作中不断对接一线要求完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目前青春合伙人项目已发布湖大师生稿件近160篇,其中一些作品还在省级以上专业赛事中获奖。她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湖南日报社的合作,共同推动青年传媒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随后,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与23所高校新闻院系的代表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各方将在人才培养、内容生产、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同时,青春合伙人平台还将定期举办讲座、实训、同题竞技、作品征集等活动,为青年传媒人才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一平台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湖南省传媒教育与传媒行业的融合发展。他们相信,在湖南日报社和各高校新闻院系的共同努力下,青春合伙人平台将成为培养新时代传媒人才的重要阵地,为推动传媒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转自新湖南客户端
来源:长江朱建华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sSL8SjJZn3uvHHtvpoUsGQ
编辑:刘诗扬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25 19:29:19
第十二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结果公示


新闻学子奖:(8名)

丁超逸 男 复旦大学 博士生

梁栋 男 暨南大学 本科生

刘子赫 男 中国传媒大学 硕士生

陶思阅 女 重庆大学 硕士生

汪莹 女 清华大学 硕士生

薛思远 男 中国人民大学 本科生

袁航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硕士生

张雨龙 男 南京大学 硕士生

新闻学子提名奖:(4名)

代科卉 女 复旦大学 硕士生

芦猛 男 吉林大学 博士生

雷雅麟 女 武汉大学 硕士生

万齐梦 女 中国政法大学 硕士生

新闻教育良师奖:(2名)

曹 璐 女 中国传媒大学 教授

董广安 女 郑州大学 教授

新闻教育良友奖:(1名)

刘晓鹏 男 人民日报社 高级编辑

公示期:2024年 10月24日~2024年 10月 31日

公示期间:接受单位或个人对获奖人的情况反映。反映人应据实名,反映情况真实具体。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15201105730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组委会

2024年10月24日




(责编:王连香、高雷)




来源:人民网
链接:http://media.people.com.cn/n1/2024/1025/c14677-40347306.html
编辑:李梦瑶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14 21:32:48
【案例】“四博士两博后”的赵子健本科学历确认:民办高校播音主持专业







10月11日,澎湃新闻从民办高校四川传媒学院知情人士处确认,近日受到舆论关注的“95后”研究员赵子健,为该校2013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

澎湃新闻注意到,2017年6月,该校举办了2017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相关报道显示,2017届毕业生代表、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赵子健在仪式上发言。

上述知情人士介绍,赵子健是该校2013级的本科生。“他在校期间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各个方面都很不错,因此也获得了2017年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对于其毕业后的情况,该人士称不清楚。

另有声称是上述高校2013级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告诉澎湃新闻,赵子健是其本科期间同学,但对其印象仅停留在“有这个人”。

在此前由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公布的研究员信息中,本科毕业7年、不到30岁的赵子健已拥有四个不同专业的博士以及两个博士后。

具体而言,他于加图立大学,表演艺术专业,获艺术学哲学博士学位;于莱西姆大学,心理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于萨拉戈萨大学正念心理学专业,获正念硕士学位;于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于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专业,获佛学硕士学位;于香港浸会大学,中国文学语言及文化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于塞万提斯米格尔欧洲大学,心理健康专业/精神病学评估与护理专业,获双硕士学位等。

此外,赵子健于2023年9月至今任亚太正念心理研究院监督、学术道德与合规委员会主席,2024年3月至今任泰国国立体育大学(曼谷校区)合作硕博导师,2024年6月至今任亚洲人文与社会研究所所长。近五年,其共发表SSCI/SCI/EI(AJ)/KCI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24篇,累计影响因子28+,参编学术专著及教材6部,主持或参与基金项目6项。

简历还披露了赵子健是18个行业协会的会员和6个社会组织的专家、督导或研究员,包括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等多个全国性行业协会,此事引发众多网友讨论。据极目新闻报道,11日上午,记者从多个行业协会获悉,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已经向赵子健简历中提到的行业协会进行核查。

10月10日晚间,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表示,关注到媒体对赵子健学历信息存疑的报道后,该院决定暂停与赵子健的聘任关系,对其学历学位开展核查。该院将进一步加强兼职研究人员的资格审核和管理工作。


来源:澎湃新闻

链接:https://news.ifeng.com/c/8db4rZO9mja

编辑:程正元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13 17:01:56
【案例】
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经过大学学习后,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技能均出现了退步
一项发布在《Nature》子刊《自然人类行为》杂志的一项研究引起广泛关注。


这项名为Supertest的测试由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莫斯科国立高等经济学院(HSE University Moscow)、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以及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印度的合作大学共同发起。在这项针对俄罗斯、中国、印度和美国工科学生学业表现的大规模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跟踪统计了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在物理、数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并比较4个国家的研究结果。最后研究人员发现:中国学生在经过大学学习后,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技能水平均出现了下降。
01
大学四年
中国学生能力全面下降
▍学术成绩超过3万名本科生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四个国家的精英大学和大型大学的学生样本,每个国家的学生数量大致相等,该测试对学生们的技能发展进行了3次测量——进入大学时、第二年学习结束时和毕业时。




从研究数据来看,无论是在大学第一年入学时还是第二年末,中国学生的数学和物理成绩在中印俄三国中一直都处于最高水平。
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学生经过大学学习后,数学和物理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出现了退步。俄罗斯学生的数学和物理成绩低于中国学生,但数学成绩高于印度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俄罗斯和中国学生之间的差距缩小了,而印度学生在数学方面赶上了俄罗斯学生。项目的研究员卡尔达诺娃表示:“不同国家的测试都是按照相同的规则进行的,并有经过专门培训的考官进行协助,所有学生都得到了同样的激励措施来参与测试。”▍批判性思维能力这项研究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发现与工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关。


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入学时,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美国学生差距不大,明显高于印度和俄罗斯学生。但在大学毕业时批判性思维能力显著下降,能力水平被俄罗斯学生反超,而美国学生则在毕业时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四国学生中“鹤立鸡群”。

项目研究人员指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21世纪,技术变化很快,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学生仅仅对学科领域知识掌握牢固是不够的。▍中国精英大学VS普通大学更详细的数据还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中国精英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学生能力发展都呈下降趋势。


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统计来看,中国精英院校学生在入学时评分为1.612,普通大学学生评分为0.741,远高于印度和俄罗斯学生水平。但在大学四年结束后,中国精英院校学生评分下降为了1.339,能力下降17%。普通大学学生评分更是直接下降为0.234,能力下降68%。无论是精英大学还是普通大学,大学四年,学生能力都出现了明显下降,两者的区别仅是下降速度快慢而已。如果该项研究证明无误,这对于中国本科教育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02
什么造成了这一可怕趋势?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展出了学霸马冬晗的时间表,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依然保持着高度紧张的应试状态,每天只睡5个小时,其余17个小时基本都在学习。每门功课95分以上,连续三年成绩年级第一,荣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被选为北京海淀区人大代表。


学霸的时间表惊艳了整个网络,但在一片勤奋和自律的赞叹声中,也有一些质疑:清华大学的优秀学生仅仅就是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吗?这跟高中生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十几年过去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还在耳边振聋发聩,但真正的解决办法似乎还远没有到来。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国内名校大学缺乏一种“精英教育”...哈佛大学以培养全球领袖而著称,让我们看看哈佛学生的时间表,以及哈佛优秀生的辉煌成就。我们会发现,未来精英领袖的成长需要大量的课外活动的滋养,只有专业知识,不去探索自我,不去了解社会,不去思考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这样的学生未来是无法承担社会精英领袖的重任的。
03


清华和哈佛学生的时间表比较学习重要还是课外活动重要?
先来看马冬晗的时间表,马冬晗是清华大学精仪系的大三学生,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吃完早饭并锻炼身体后,6:40开始就开始上课和学习,一直到凌晨1点睡觉。除了吃饭和一些杂事儿,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预习、复习各门功课,做作业,背英文单词和练习英语听力。


而下图时间表来自Business Insider,时间表的主人Yehong Zhu是哈佛大学哲学系三年级学生。她的时间表同样忙碌和紧凑,但是内容显然要丰富得多,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学校课程、社团活动和社交生活等等。作为哈佛学生,Yehong Zhu这学期共有四门课,平均每周上课和学习不超过30小时,她参加了五个社团,平时还有各种各样的朋友聚会...

和清华女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功课学习上不同,哈佛女生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上的时间分配差不多,甚至可能课外活动的时间更多。对比来看,清华学霸每天学习17个小时,哈佛女生每天学习5个小时。哈佛女生为何如此重视课外活动?甚至将课外活动看得比学业更重要?因为大学是为步入社会做准备的关键阶段。除了学好课堂知识,探索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显然更加重要。尤其是像哈佛和清华这样的顶尖学府的精英学生,不仅要探索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还需要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人。忙碌的社课外活动让哈佛女生提前体验了社会,也给予了她丰富的自我探索的机会。她除了自己创业,还为两份杂志写稿,担任学生组织工作,跟各种优秀的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她更多地了解了社会,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也更多地了解了自己。她的个性、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领导力得到充分发展,她的生命成长方向也会渐渐清晰起来。
04
清华和哈佛大学优秀学生的比较
“优秀”的不同定义
哈佛独特的课外活动文化孕育了大量的社会精英领袖,哈佛校友中有8个美国总统,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顶级企业家的数量都是在全美大学排名第一。从哈佛最新毕业生的数据来看,哈佛大学仍然是人才辈出,傲视群雄。让我们来看看Business Insider从哈佛2016届和2017届学生中评出的12名优秀学生。
姓名
专业
成就
Alex Yang
生物工程
设计了3—D打印假肢的软件,极大地降低假肢安装的时间和成本,已用于柬埔寨。
Carolyn Pushaw
人类进化生物学
学习之余参加了美国海军陆战队训练,因表现出色,毕业后被任命为海军陆战队的第二中尉。
Harriet Kariuki
政府
用自己的摄影公司赚取的全部利润为肯尼亚300多家小学提供学习用品。毕业后要回去继续建设肯尼亚。
Javier Aranzales
政府
是一名专业舞蹈演员,致力全球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国家儿童青少年中推广艺术教育。
Jordan DeGraaf
生物工程
领导团队对烧烤炉进行优化设计,使产品使用更简单易行,成功融资。
Joshuah mpbell
音乐,法语
歌手,演员和音乐家,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Kevin Li
经济学,钢琴
所经营的投资基金比华尔街上的一些基金更为成功。
Kira Headrick
机械工程
在美国宇航局(NASA)实习,是为美国空军完成飞行员培训的25名女性之一。
Laila Smith
社会研究,爵士乐
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
Rivka Hyland
东方语言和文明
罗德学者,向全社会倡导关注遭受创伤和暴力影响的学生。
Sierra Katow
计算机科学
在戏剧表演和制作上有出色的成就。
Taji Hutchins
政府与种族,移民与权利
组织了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拉丁美洲会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名代表。

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到,哈佛优秀学生都是已经为学校和社会作出了贡献,并产生了社会影响力,他们的成就涵盖了艺术、政治、企业、金融和社会公益等等。Alex Yang设计的3—D打印假肢的软件帮助了很多柬埔寨截肢患者,他设计的软件不仅让假肢制作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价格只要5美元。Javier Aranzales在哈佛学习期间已经是一位专业舞蹈演员,Kira Headrick 是入选为美国空军飞行员的25名女性之一,Kevin Li担任了投资基金GlobalPlatinum Securities的首席执行官,投资收益每年都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这些优秀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目标是十分清晰的。Harriet Kariuki现在北京大学攻读公共政策和国际关系硕士学位,重点研究中非关系,她最终会回到肯尼亚,她说要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看完了令人惊叹的哈佛优秀生,再来看看最新的清华大学特等奖候选人名单,这是学校授予在校学生的最高荣誉。能够入围都是清华的优秀生,被网友称为“神仙打架”。

清华优秀生基本都是连续三年成绩年级第一,在各种一流期刊发表论文及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可以说都是非常优秀了。虽然清华大学有很多社团和活动,学生并不缺乏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但是,由于清华大学唯成绩论的评价体系,很多聪明优秀的学生为了迎合这样的标准,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专业学习上,没有去探索自己喜欢什么,缺乏对社会和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他们的个性、创造力和领导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也缺乏为社会作贡献的清晰的人生规划,甚至当他们面对现实的世界的时候,往往会不知所措,十分迷茫。这是让人十分遗憾的。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分析中国学生不受美国名校欢迎原因时说道: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哈佛大学的HarryR. Lewis 教授认为,大学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寻找自我,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使命,而不是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来源:哲学王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DSIDcwrg1HMireR7SgBZg
编辑:刘诗扬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4 22:45:03
【案例】
七大中央媒体,招哪个学校的学生最多?
2022年到2024年,近3年的校招录取生源毕业院校统计。
1、除了新华社2022年校招数据外,以下所有统计数据,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新华社2022年校招名单来自新华网公示。
3、新华社只公布了2022年的校招录取名单,2023年和2024年的没有公布。
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未公布2022年﹣2024年校招名单。5、《求是》杂志社2022年、2023年没有开启校园招聘。6、光明日报未开启2024年校园招聘。



来源:研学小岛(小红书)
链接: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6eebc9d000000001e019ca2?secondshare=weixin&share_from_user_hidden=true&appuid=&apptime=1728048833&share_id=&xsec_source=h5_share&xsec_token=CBD4e792kCEgT0kAZImiNsv4j_5DGHupBl3wRasydfp30=&wechatWid=a1170551b57cdd48a0decdbd3e197cae&wechatOrigin=menu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2 17:26:06
【案例】
35位新闻学毕业生就业去向

     前段时间,网上曾经掀起过一阵关于“新闻学是不是天坑”的讨论,正反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但时至今日,也没吵出个最终结果。那么新闻学专业,究竟值不值得报考?新闻学毕业生,真实的去向和薪资情况,究竟怎么样呢?为了让大家有个更直观的了解,我从做这个账号以来、收到的1000余份不同专业的投稿中,整理出了6所院校、35位新闻学毕业生的真实经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6所院校当中,包括1所985,2所211,1所一本,2所二本,毕业年限在2-13年不等,我总结了一下,毕业去向主要包括5类。
    1类,体制内,占比34%,年薪7-20万,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宣传、党建、文秘、行政、新媒体运营,一般是综合办公室或宣传部门,去做一些写材料和运营类工作。薪资水平,跟各地的经济水平挂钩。而且近几年的新闻学,不管是考公还是考研,竞争都是异常激烈,想要脱颖而出,就只能拼命去卷。
    2类,转行,占比31%,年薪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工作岗位包括互联网产品经理、银行柜员、中学老师、会计、销售等,与其他专业相比,转行比例的确算比较高了。至于原因,我觉得跟小语种、市场营销一样,那就是缺少核心竞争力,外行的人,甚至比本专业做得还好。
    3类,宣发策划,占比14%,年薪在12-30万,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宣传文案、营销策划、品牌公关,负责公司的产品宣传,以及推广活动的策划,撰写编辑软文和材料等,但同样存在“谁都能干”的尴尬现象,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新闻学的对口岗位。
    4类,影视传媒,占比11%,工作内容一般为电影、电视剧、娱乐节目及MV制作等相关工作,而混影视传媒圈的,薪资水平差距极大,干得好的名利双收,干得差的饭都可能吃不上。
    5类,电视台/报社,占比9%,年薪10-25万,这算是新闻学最对口的去向了,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台和报社不复当年荣光,岗位也愈发稀缺,对学校和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转型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媒体岗位的机会,对于愿意尝试的人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总的来说,新闻学专业的就业情况,确实不太理想,虽然统计样本较少,但31%的转行率,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如果没有考公的想法,对新闻传播工作也不感兴趣,那还是慎重选择这个专业吧。最重要的是,新闻工作者控制着信息流量与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坚守新闻的良知,担负起社会责任,是新闻工作者最基础的精神底线,如果你打算进入这个行业,请坚守住这个底线!
    最后,新闻传播学领域的顶级高校(A+/A/A-学科)如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
PS:我本人是个山东农村90后,也曾因为信息差的缘故,求学、求职路上走过很多弯路,所以才在2020年底,创建了这样一个分享账号,通过学长学姐们投稿的亲身经历,给后来者提供一些参考,也欢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你的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人前行的光。#专业报考指南# #志愿种草指南#






来源:那些无名之辈(微博个人号)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9-30 22:04:04
【案例】
《媒体道德原理(新闻伦理学)》在线课程正式上线

9月29日,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和研究生院共同开发的《媒体道德原理(新闻伦理学)》课程正式在学堂在线慕课平台开课。
据悉,该课程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教授主讲,以康德哲学思想为基础,以媒体实践活动为对象,构建起了系统的媒体伦理知识体系,为(准)媒体从业者认识媒体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道德规律、了解媒体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遵守媒体职业道德规范提供了学习方法和路径。
《媒体道德原理(新闻伦理学)》在线课程共涵盖包括绪论在内的7个章节,共计115个小节,讨论了媒体业者追求职业道德的内在动力、执业目的等内容。


来源:新华网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9-29 21:55:57
【案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新闻学院

9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新闻学院签约活动在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出席,并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共同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大学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共培基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大学智能传播创新实验室”揭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王晓真与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代表双方签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周振红,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出席活动。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新闻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起成立共建新闻学院院务委员会,创新部校联动合作机制,为提升新闻舆论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推动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为巩固和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贡献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主任、总台研究院院长梁建增在致辞中表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新闻学院,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举措。双方将推动共建精品课程、共建骨干队伍、共建实践基地、共建高端智库等一系列合作项目,共同努力把新闻学院建设成全球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示范区,树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标杆和典范,为推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主任、总台研究院院长梁建增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在致辞中说,作为在我国新闻传播实践和教育领域居于领军地位的两大机构,总台与人民大学的此次共建具有示范引领意义。双方将通力合作,重点开展“本硕博一体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全球媒体人才培训”等项目,为提升新闻舆论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充分发挥智库力量,协同深入研究全球传播格局变化,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探索新路;积极因应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未来传播的新产品、新形态、新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
根据协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将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共培基地”,通过共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精品课程、骨干队伍和实习实践基地等方式,合作培养具备卓越素质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共建“智能传播创新实验室”,推动智能传播终端与智能生活方式深度融合发展。此外,双方还共同启动“立德树人践行媒体职责使命助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项目,通过“总台IP进校园”“鹿鸣课堂”“行走大国边疆实践课”等创新实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展现这些具有时代气质“大思政课”的育人魅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创新管理部主任徐朝清、中国人民大学学工部部长杨子强介绍“立德树人践行媒体职责使命助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项目开展情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人民大学相关部处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活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李佳
链接: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29A08LWK00#:~:text=9%E6%9C%8829%E6%97%A5%EF%BC%8C%E4%B8%AD%E5%A4%AE%E5%B9%BF%E6%92%AD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9-27 22:55:54
【案例】

中国传媒大学廖祥忠回应“唱衰新闻专业”论调

由28家机构平台网络直播的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今天刷爆全网。作为名副其实的“传媒人的摇篮”,中传70年见证了传媒行业的变迁。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在近日接受采访时,对于社会热议的“唱衰新闻专业”的论调、数字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的挑战、中传未来在人才培养中瞄准的人工智能赛道等话题做了分享。

以下这些关键词,或许可以给传媒人一些启发,正如廖祥忠所说:“应对人工智能的加速演进,对中传而言,是一场要么‘冲顶’,要么‘灭顶’的‘生死之战’。”对全体传媒人也如是。


短视频
我特别相信视频语言的魅力和威力。近些年,中传抓住短视频的机遇,几乎每个专业都与短视频融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从未来趋势来看,我认为短视频会不断进化,长时间存在,成为一种叙事结构,如果VR进一步普及,还会发生大的变化。我将之称为沉浸式的视频,或者立体视频,这取决于技术迭代何时到来。再经过若干代人,获取、存储信息和人的思维方式都会与现在有较大不同

回应“唱衰新闻专业”
社会上为什么会唱衰新闻专业?中国办新闻专业的学校太多,不少学校基于传统媒体的采访报道模式培养学生,当学生看到电视台倒闭,传统媒体在消亡,新媒体又进不去,自然会焦虑。
这种焦虑我能理解,当下传媒行业在发生巨变。事实上,当传媒已不成为行业,而是成为一个世界时,我觉得中传的发展空间更广阔,优者更优,劣者更劣。
就中传的新闻人才培养来说,有几大着力点:第一,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在做强“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班”的基础上,设立“国际传播硕士、博士白杨班”。第二,让学生驾驭新技术,学校开设了一门课叫计算思维编程课,全校学生,尤其文科生必须学这门课,给其注入技术思维。未来的新闻业,需要具备数字技术和新闻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守住良知和底线,这是当下和未来新闻人才培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闻采编
关于新闻采编,我之前提到的文字语言慢慢退出是趋势性的问题,当下对于文字依然要足够重视。中传新闻传播类的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过往学校命题的两门科目,各个学院考试的内容五花八门,后来命题权被收归学校统筹,就考查两门: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看你的文字功底如何,表达能力如何。
中传2019年底还成立了通识教育中心,2020年,中心开设了主题写作课,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的基本功。这些和创新是不冲突的。我们作为传媒人,当然不能做表面文章,一定要把基本功守住,否则会漂浮不定。

专业调整
对于专业是否关停并转,关键要看其课程设置如何,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解决现实问题,与未来发展相契合。
从2018年起,中传陆续撤掉了十几个专业。同时,我也推动老师们自己去更新专业。中传之前有一个理学院,理学院原本是做应用数学研究的,不是传媒大学的强项。我经过深入思考,2018年,把这一学院改为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在此框架下,设置了相关专业。开始老师们不大理解,现在,这一学院发展得非常好,老师们也实现了转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
重点建设专业即围绕国家战略需要,我们在国际传播、全媒体信息传播、国家治理等领域布局。
2019年,中传还基于媒介的社会治理成立了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这些都是依据中传特色做出的决策。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还针对不同专业做了“AI+”和“+AI”的尝试。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对中传的冲击非常大,我在这方面还是有些焦虑的。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势下,一些语言类、创作类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会被取代。
在我看来,面对人工智能,中传要么“冲顶”,要么“灭顶”。以往,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互联网出现后,授业不用了,人工智能出现后,可以替老师解惑。现实中,很多老师连解惑的能力都还不具备。传媒大学该怎么办?
我们要积极拥抱、融合AI,创作类专业要把AI当作一种基本的创作手段,前提是学生们要掌握基本的创作方法,创作技能不能丢,边掌握传统的艺术创作技法,边应用AI创作工具,同步推进。
在中传,我们主张“AI+”和“+AI”。“AI+”,即工科的一些专业,尤其数据科学智能媒体学院的专业,要基于 AI的逻辑体系来构建课程;“+AI”,即其他的专业需要“+AI”,要有AI思维,融入AI。中传的人工智能专业是以传媒为底色和核心,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智能传媒教育
面对传媒业态智能化发展的挑战,传媒教育已到了必须审时度势、精心谋划,主动应对的关节点,探索建立与智能媒体时代适应的智能传媒教育势在必行。
AI的思维、创造能力超过人类只是时间问题。这一前提下,人类怎样驾驭AI,AI环境下的生源如何选拔,怎样识别AI完成的作业、论文等都是向智能传媒教育转型升级要思考的问题。
AI出现后,最大的挑战还在于对学生信心的冲击,这是非常可怕的问题。AI的出现让学生学会投机取巧,被AI牵着鼻子走。应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固本,从新闻到艺术类专业等,要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解决好人和AI关系的问题。
就智能传媒教育的升级来说,核心是老师的素养问题,老师能不能与时俱进,能不能适应AI时代,能不能教育好学生,这些问题最为关键。首先,要有危机意识;再者,要局部突破,布局重点领域;最后,要加强专业及课程建设,聚焦相关科研领域,以点带面,培养一批优秀教师。
本文转自 新京报传媒研究,来源2024.9.30总第1158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标题:廖祥忠:中传未来要因AI而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新传学苑(公众号)
编辑:李佳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