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查看数: 166427 | 评论数: 1725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0-5-12 11:45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12-2 21:35 编辑 新闻的时效性法则,决定了新闻编辑部无法完全避免差错。但这不是媒体出错的理由。我们开辟这个栏目,旨在提醒我们的学生:以后如果从事新闻工作,请尽量避免差错,提 ...

回复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1-13 22:34:20
【案例】
咬文嚼词(129)息诉 生效 容器 容积 山坡 展望
息诉 xīsù 生效 shēngxiào
2024111日《新民晚报》第15版刊登报道《有人针对乱发骚扰短信较真了》。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一审判决后,当事人均服判息诉,该案已生效。这个句子中的息诉生效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息诉息诉的意思是停止诉讼。息诉通常是在诉讼的进行过程中起诉者撤诉,使这个诉讼不再存在。句中说的是在起诉案件由法院受理后作出一审判决后,当事人表示服判,不再按有关法律程序提起上诉,这样,就这起诉讼来说,它已走完相关法律程序,而不是起诉者中途撤诉,因此,息诉的使用不合事实。
再看生效生效指的是发生效力。生效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要求人遵照执行的法律、规定、要求等内容。句中生效的使用对象是该案,即这个案件,它不是要求人遵照执行的对象,生效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息诉删去。在删去息诉后,可以把服判改为服从判决,表达效果更好一些。可以把生效改为结案结案的意思是对案件作出终审判决或最后处理,使其结束。这个意思用于句中能和该案搭配。当然,如果把该案改为判决该案判决,那就可以保留生效的使用。
容器 róngqì
2024926日《解放日报》》第9版刊登文章《存在的力量与告别的提醒》。文中有一句话写道:城市里的商业空间需要常逛常新的乐趣和话题,而书店作为一个容器,应该可以成为乐趣和话题的生发地。这个句子中的容器一词使用有误。
容器指的是盛放物品的器具。句中的容器指的是书店,但书店是一种建筑物,它的功能不是盛放物品,而是供人进行活动的建筑物,将其称为容器,不合容器的词义。另外要注意的是,容器通常是体量有限的,如盒子,箩筐、杯子之类,从这一点来说,即使确实是盛放物品之用,但规模较大的事物,如集装箱、仓库之类,也不称为容器
从句中所述可看出,句中是把书店作为城市里的商业空间来对待的,因此一般来说,可以把容器改为商业空间。但在一个句子中,连续两处使用商业空间不合适,考虑到这一点,可以把容器改为经营场所之类的话语。场所意为人活动的处所,书店是人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处所,将其称为经营场所是合适的。
容积 róngjī
20241031日《解放日报》第5版刊登报道《客少线长,上海最长公交浦卫线能否减负》。文中写道:借助微弱的路灯,记者细数浦卫线站牌上密密麻麻的站点,只有58个。小朱和已到站的彭师傅、小陈却认真地说:真的是99个,因为这种三角面站牌容积有限,写不下了。’”这节文字中的容积一词使用有误。
容积指的是容器或其他能容纳物质的物体的内部体积。容积的使用对象是容器以及类似容器的物品,它们的主要用途是盛放物品,容积的大小决定了可盛放物品量的多少,其外观形态是立体的。文中容积的使用对象是站牌,这是一种平面状态的物品,它也不能用来盛放物品,因此容积的使用是不准确的。
可以把容积改为容量容量指容纳的或可以容纳的数量,而容量所指容纳的对象,可以是呈现为体积状态的物品,也可以是不呈现为体积状态的文字等,因此它的使用对象可以是立体状态的容器,也可以是平面状态的事物,这节文字说的是站牌上能够容纳的站点名称,这种名称在这个站牌上应该是用文字来表现的,不占体积,但要占用面积,因此使用容量是合适的。
另外,这节文字中有一句引语真的是99个,因为这种三角面站牌容积有限,写不下了。从文中的叙述看,这句引语的言说者有小朱”“彭师傅”“小陈三个人。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人不可能说出一模一样的话,因此这样的叙述基本上是不真实的。可以把这句引语上的引号删去(前面的冒号也宜改为逗号),也就是把原来的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即这是作者的话,但它是小朱”“彭师傅”“小陈三个人共同表示的意思,这样的叙述就能够保持真实性。
山坡 shānpō
2022821日《羊城晚报》第8版刊登文章《艺术大家的讲述》。文中有一句话写道:她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硬币,棕黄色的一分钱最多,堆得像一座小山坡。这个句子中的山坡一词使用有误。
山坡指的是山顶与平地之间的倾斜面。山坡是一个倾斜的面,句中的山坡是比喻的说法,其比喻本体是桌子上堆满硬币,但硬币的表现是在起来后像一座小山,句中将其称为山坡是不准确的。句中用数量结构一座来与山坡搭配也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小山坡改为小山。这样改了以后,数量结构一座也能和小山搭配。需要注意的是,山坡不等于山,山坡依附于山,有山才会有山坡,当把某个事物(如句中的硬币起来的时候,能够出来的只能是山的形状。
展望 zhănwàng
2022415日《光明日报》第15版刊登文章《春盘》。文中写道:去年春天,我在花盆里养了一株马齿苋,准备秋天时收集一把马齿苋种子,再将它们撒到更大的花盆里,展望今年初春可以享用一碗马齿苋蛋花汤。这个句子中的展望一词使用有误。
展望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往远处看,这是人所从事的一个具象的行动;二是指对事物发展前途进行观察与预测,这个意思带有一定的抽象色彩。句中的展望,表示的是我在花盆里养了一株马齿苋时行为主体的一种心理期待(即今年初春可以享用一碗马齿苋蛋花汤),而不是对马齿苋的一种预测,因此,展望的使用是不准确的。
可以把展望改为希望希望指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这个意思符合句中的行为主体从事在花盆里养了一株马齿苋这个活动时的心思,因此使用希望是合适的。
来源:校对工匠(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29 16:32:32
【案例】
咬文嚼词(128)涓滴 辛苦 新奇 沿袭 既…………
咬文嚼词(128
涓滴 juāndī
20241027日《新民晚报》第11版刊登文章《勃艮第的斜阳》。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陆老师招饮,我是猜到会有酒喝的,但是我素来涓滴不饮,更不会贪杯。这个句子中的涓滴一词使用有误。
涓滴的本义是指极少量的水,引申后可指极少量的钱财。句中的涓滴用的是其本义,但是,本义的涓滴只是指水,而句中指的是,这不合词义。
可以把涓滴改为滴酒滴酒指极少量的酒,这正是句中要表达的意思。
辛苦 xīnkŭ
202277日《广州日报》第11版刊登报道《全国首个,深圳立法:尊重患者不抢救意愿》。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她是我一个非常好的姐妹,得了癌症,到晚期时非常辛苦,必须吃很多药物,但这些靶向药物一样接着一样地失效,最后她已经到了没有药可以用的地步,口腔长出了七八个溃疡,疼得吃不了饭,所有的饭菜都必须用破壁机打成泥状,她才能一点点喝下这些汤泥一样的液体。这个句子中的辛苦一词使用有误。
辛苦的意思是身心劳苦。辛苦通常指使用对象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强度很大,句中辛苦的使用对象并不是在劳动,辛苦不能适用。
可以把辛苦改为痛苦痛苦指因遭遇打击、折磨等而在身体或精神上产生难受的感觉,句中的使用对象因为患有严重病症而在身体和精神上都产生非常难受的感受,使用痛苦是合适的。
新奇 xīnqí
(一)
20241025日《南京日报》B叠第4版刊登文章《穿越百年,探寻严复的传奇人生》,文中有一句话写道:除了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严复同时也以新奇的眼光,默默观察着社会中的一切,从社会制度、文化学术、城建设施到具体的欧人风范,无不进行认真的观察审视。
新奇的意思是新鲜而特别,让人感到奇异。新奇是人对某个事物或某件事所产生的一种感觉,而不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特性或者行为状态。句中的新奇,使用对象是眼光,但眼光说的是行为主体对某个事物的看法,用新奇修饰眼光,使得新奇成为对人的行为状态的修饰语,这不合新奇的使用要求。
可以把新奇改为敏锐之类的词。敏锐指人的感觉、眼光等尖锐,善于发现新的事物、新的问题等,用于句中是合适的。
(二)
2021714日《解放日报》第11版刊登文章《表弟的变化》。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1993年的某一天,表弟非常新奇地告诉我,有那么一批盐城人,生活很惬意,实在太快活了。这个句子中的新奇一词使用有误。
新奇是人对某个事物或某件事产生的一种感觉,它不能用来形容人的言行状态。句中的新奇修饰动词告诉,但告诉是作为人的表弟的一种行为,新奇不能适用。句中的新奇形容的是有那么一批盐城人,生活很惬意,实在太快活了这样一种情况在表弟心中产生的感受,新奇放错了位置。
这个句子可以保留新奇的使用,但要重新组织语句。可以先把非常新奇地删去,再在句末另加上这让他感到非常新奇之类的话语。这样改了以后,新奇不再是修饰告诉的一个词,而是成为表弟的一种心理反应,使用就没问题了。
沿袭 yánxí
20241025日《福州晚报》第10版刊登文章《当回乡建房遇上了伦理》。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这部小说集的其他4篇小说——《夫妻店》《蔷薇不似牡丹开》《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她母亲的故事》,依然沿袭了盛可以凌厉敏锐的叙事风格,是中短篇小说的佳作。这个句子中的沿袭一词使用有误。
沿袭的意思是依照原有的规定或旧传统办事。沿袭在使用中要注意的是,它的行为主体和指向对象不能是同一体。在这个句子中,沿袭的行为主体是这部小说集的其他4篇小说,指向对象则是盛可以凌厉敏锐的叙事风格,但通过引语所出上下文可以发现,这部小说集的其他4篇小说的作者是盛可以,它与沿袭的指向对象盛可以凌厉敏锐的叙事风格,其所指实际上是同一个人盛可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沿袭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沿袭改为保持之类的词。保持意为维持原状,使不致消失或减弱。与沿袭不一样的是,它的行为主体和指向对象既可以是非同一体,也可以是同一体。这部小说集的其他4篇小说在作者是盛可以的情况下,维持盛可以凌厉敏锐的叙事风格,使用保持是可以的。
………… jì…yòu…
20241023日《黑龙江日报》第8版刊登文章《为读者开启睿智的阅读之旅》。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为此,在书中,他提出了既相互关联、又彼此依存的读书三重境界。这个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
…………”是一组关联词语,它由两个副词组成,构成表示并列关系的一个短语或复句。在关联词语…………”构成的并列格式中,要求副词所分别修饰的内容一方面具有共同的上位概念,同时它们不能相容,即两个内容不能是同一对象或在语意上有同一性,如听到这个消息,他既高兴,又有点难过所分别修饰的高兴有点难过是人所能够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情感反应,它们不存在包容关系,因此能够成立。在上引这个句子中,副词所修饰的内容分别是相互关联彼此依存,但从语意来看,这两个内容所说的是同一回事,即存在语意同一性,因此关联词语…………”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一起删去,即消除两者之间的并列关系。在删去了后,相互关联彼此依存仍可使用,但它们不再是原来的并列关系,而是同一意思的反复说明,后者在前者基础上有进一步说明的意思。
来源:校对工匠(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24 09:57:29
咬文嚼词(127)超额 完毕 合辙 押韵 震撼 平白无故
咬文嚼词(127
超额 chāo'é 完毕 wánbì20241020日《华商报》第6版刊登报道《儿子与母亲签订协议,“生老病死与己无关”还能继承遗产吗?》。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关于该部分财产,朱大陈述已经因王某患病治疗、老年痴呆照顾、生日、丧事办理等事项超额支付完毕。”这个句子中的“超额”“完毕”两个词使用有误。先看“超额”。“超额”的意思是超过定额。“超额”通常用于生产中的指标,这个指标要求是事先确定的,如“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句中的“超额”,使用对象是“王某患病治疗、老年痴呆照顾、生日、丧事办理等事项”所支出的款项,从生活常情来说,这类事项通常不会有事先确定的指标,“超额”不能适用。再看“完毕”。“完毕”指完成,结束,了结。“完毕”的使用对象通常是某件工作,某个事项。句中“完毕”的使用对象是“该部分财产”,句中要表达的意思是“该部分财产”已经因用于“王某患病治疗、老年痴呆照顾、生日、丧事办理等事项”的支出而不存在,但“该部分财产”是一个事物而不是一件事,“完毕”不能适用。这个句子可以把“超额”和“完毕”综合在一起修改,把“超额支付完毕”改为“超支”就可以了。“超支”指支出超出某一笔款项(在这个句子中就是指超出“该部分财产”),用在这个句子中是合适的。由于“超支”前的话语比较长,可以在“超支”前加上一个连词“而”,使语句显得比较舒徐。另外,“该部分财产”也宜改为“这部分财产”。
合辙 hézhé 押韵 yāyùn
20241020日《合肥晚报》第3版刊登文章《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本书目录借用了章回体小说的传统,形式与内容合辙押韵。”这个句子中的“合辙”和“押韵”两个词使用有误。。“合辙”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若干辆车的车轮在地上压出的车辙印相合,这个意思引申后还可以比喻想法一致;二是指戏曲、小调等的唱词押韵。“押韵”指汉语写作的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尾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整部作品的音调和谐优美。“合辙”和“押韵”组合成“合辙押韵”的短语,指的就是汉语诗词歌赋的写作要求,意思与单用的“押韵”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合辙押韵”这个短语的使用对象是诗词歌赋在写作形式上的一种要求,与作品的内容无关。这个句子中的“合辙押韵”,其使用对象是“本书目录”上的“形式与内容”,这不合“合辙押韵”的使用要求。可以把“合辙押韵”改为“完美结合”之类的话语。“结合”指两种不同的事物建立起密切融洽的组合关系,“完美”意为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在“结合”前加上“完美”这样的修饰语,对这种“结合”作出的是高度的肯定性评价。句中的“形式与内容”是两个不同的使用对象,使用“完美结合”来与其搭配是合适的。如果要保留“合辙押韵”,则可以把“形式与内容”改为“在形式上做到了”之类的话语,这样“合辙押韵”的使用对象只是“形式”,也是可以的。但就表现力来说,应该以前一种修改更为合适。
震撼 zhènhàn
20241019日《华商报》第4版刊登报道《探秘旬邑崖居群》。文中有一句话写道:“1016日上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联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中共旬邑县委宣传部、旬邑县文化和旅游局开展直播探秘,进入古老、神秘、震撼的崖穴洞。”这个句子中的“震撼”一词使用有误。“震撼”的意思是震动,摇撼。“震撼”是一个动词,通常可用来表示使用对象能够产生某种较大的力量,如“震撼人心”“震撼大地”。句中的“震撼”和“古老”“神秘”并列在一起,共同对“崖穴洞”起修饰作用,但是“古老”“神秘”是形容词,可以这样使用,而“震撼”作为动词不能这样使用,也就是说它不能用于修饰某个事物。可以把“震撼”改为“震撼人心”。“震撼人心”是一个动宾短语,它具有描述事物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可以和另外的形容词并列使用,也能够对类似句中“崖穴洞”之类的事物产生修饰作用。
平白无故 píngbái-wúgù
微信公众号《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1023日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没有一朵花是平白无故盛开的”。这个标题中的“平白无故”使用有误。“平白无故”的意思是无缘无故。“平白无故”一般用来形容人所遭遇的某种不如意的事情,其使用对象要求具有负面色彩。这个标题中的“平白无故”,形容的是“花”的“盛开”这样一种情景,把本来只能用于人事的词语用到花的上面,这在修辞上是一种移格的手法,应该是可以的,但从社会常理来说,“花”的“盛开”是一种让人愉快的事,不具有负面色彩,因此“平白无故”在这个标题上的使用是不合适的。按照这个标题下的文章所透露的旨趣,可以把这个标题改为“没有一朵花的盛开是没有理由的”“没有一朵花的盛开是没有来历的”之类的话语。修改后的标题,把“没有理由”“没有来历”这类话语用到“花”的“盛开”上,用到整个标题中后,连用两个“没有”表示出一种双重否定,实际上是强调了“花”的“盛开”是有理由有或有来历的,这样的表达仍然具有修辞上的移格色彩,但能够准确地把全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来源:校对工匠(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z5FXaohwEB6JOV6Q1hExg
编辑:李梦瑶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17 20:39:13
【案例】咬文嚼词(124)定位 举止 重叠 貌似 一边


咬文嚼词(124)

定位 dìngwèi2024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第 17 版刊登文章《“迷你月亮”来地球“串个门”》。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周围随时都可能有‘迷你月亮’在运行,只是目前人类观测能力有限,无法定位其具体位置。”这个句子中的“定位”一词使用有误。“定位”是个兼类词,作动词用时指用仪器测定所在的位置,也指设定或确定人或事物的地位;作名词用时指测定的或设定的、确定的位置。句中的“定位”用的是其动词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定位”的动词义自身的结构是动宾式的,这类词在使用中一般不宜再带上宾语,而句中的“定位”带上了宾语“其具体位置”,但宾语所表示的这个意思其实已经包含在“定位”自身的词义之中,因此,“定位其具体位置”这样的表达在语意上存在重复,不合作为动词的“定位”的使用要求。可以把“定位”改为“确定”。“确定”意为明确地肯定下来,“确定”的指向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是抽象的目标、方针之类的概念,也可以是方向、位置之类比较具象的事物,用于句中可以支配“其具体位置”这样的概念。当然,如果删去“其具体位置”,那么保留“定位”的使用也是可以的,只是这样修改以后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语势过弱,还宜在“定位”前加上“准确”之类的形容词。

举止 jŭzhĭ

2023年4月16日《北京晚报》第13版刊登文章《对“鹅”的回忆》。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他之所以用自己写的《道德经》去换道士的一群鹅,或许是想从鹅的举止中感知笔势笔法,从而得到新的书写启示,就像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草书大有进益那样。”这个句子中的“举止”一词使用有误。“举止”指的是人所表现出的动作、姿态、风度等。“举止”只能用于人,句中的“举止”,其使用对象是“鹅”,这是一种家禽,“举止”不能适用。可以把“举止”改为“动态”。“动态”有一个词义是指行动的状态,这个词义可以用于各种动物,用于句中的“鹅”就是表示其表现出的各种动作的状态,符合作者表达的意思。

重叠 chóngdié

2024年10月14日《新民晚报》第16版刊登文章《续不完的羊肉汤》。文中写道:“都道塞北和江南差异之大,几乎完全是两个天地。就说饮食风格吧,江南之精细和塞北之粗犷也是壁垒分明,但也有极个别的重叠之处,比如食羊。”这节文字中的“重叠”一词使用有误。“重叠”的意思是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堆积重复。这节文字说的是“江南”和“塞北”这两个地方的“饮食风格”有一致之处,而不是说两地的“饮食风格”堆积在一起,“重叠”的词义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合。可以把“重叠”改为“相同”或“相似”。“相同”指完全一致,没有差别,“相似”指相像,相近。句中说的是“江南”和“塞北”的“饮食风格”的区别“壁垒分明”,然而在“食羊”这件事上却不是这样,使用“相同”和“相似”都能表示出与“壁垒分明”相反的意思,符合作者要表示的原意。当然,“相同”和“相似”在表示事物一致性的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别,可根据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作出选择。

貌似 màosì

微信公众号《老小孩说大话》 2024年10月14日刊登文章《深圳公园语用问题之:深圳中心公园E区》。文中写道:“能强健盘骨(貌似应该叫“骨盆”)……”这句话中的“貌似”一词使用有误。“貌似”的意思是表面上像。使用“貌似”要注意的是,这个词对使用对象只是认为其表面上像,而实际上作者是要否定这种相像性的。如“这个人貌似老实,实际上经常骗人”,“老实”是行为主体“这个人”的表面现象,而实际上不是这样。在上引句子中,“貌似”的使用对象是“盘骨”,作者认为其应该是“骨盆”,但“貌似”的使用却否定了作者要表达的这个意思,因此“貌似”的使用是不准确的。可以把“貌似”改为“似乎”。“似乎”的意思是仿佛,好像,可用于对事物的不是很确定的判断,有一种与人商量的态度。作者在上引句子中要表示的意思是,“盘骨”这个词“应该叫‘骨盆’”,但作者对此又不是很肯定,使用“似乎”可以准确地把作者的这种态度显示出来。


一边 yībiān

(一)2024年9月24日《新民晚报》第16版刊登文章《李剑华在永嘉路的奋斗岁月》。文中有个句子写道:“1939年4月至1942年11月,这里是中共江苏省委的秘密机关,当时李剑华一边承担省委的部分重要工作,还专职掩护省委机关的安全。”这个句子中的“一边”使用有误。“一边”的词义较为丰富,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就虚词来说,主要的用途是作为副词,分别放在两个分句中,构成“一边……一边……”的格式,表示两种动作或行为同时出现。在这种句子中,两个一起用的“一边”实际上是一对关联词语,互相呼应,一般应同时使用。有时可以只用一个,但通常只可省略前一分句中的“一边”,后一分句中的“一边”不可省略。这个句子列出了“承担省委的部分重要工作”和“还专职掩护省委机关的安全”两种情况,但只在前一分句有“一边”,后一分句没有与之呼应的另一个“一边”,这不合“一边”的使用要求。可以在后一分句“还专职掩护省委机关的安全”的前边加上“一边”,与句中已有的“一边”形成呼应,表示行为主体“李剑华”做的两方面的工作。如果只用一个“一边”,则应把前一分句“承担省委的部分重要工作”前的“一边”移至后一分句“还专职掩护省委机关的安全”前。


(二)

2024年7月26日《新民晚报》第15版刊登报道《“隔墙有耳”,听见邻居遭遇电信诈骗》。文中写道:“‘阿姨,这是诈骗电话,不要转账,快挂断电话!’民警一边让王阿姨立刻挂断电话,停止转账操作,一边开展劝阻。”这节文字中的“一边”使用有误。“一边”作为关联词语,通常可以表示两种动作或行为同时发生。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动作行为虽然可以是同一行为主体所为,但要求其不能是同一件事。在这节文字中,两个“一边”所管的内容分别是“让王阿姨立刻挂断电话,停止转账操作”和“开展劝阻”,两者实际上指的是同一件事,“一边……一边……”的格式不合使用。这节文字中的两个“一边”都应删去,同时还要删去后边的“开展劝阻”。如果保留“开展劝阻”,则宜将其移至“让王阿姨立刻挂断电话,停止转账操作”的前边,同时还宜在“开展劝阻”的前边加上“急忙”“迅速”之类的词。


来源:校对工匠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RbfMBSoFar1ON-9EjIdPA
编辑:程正元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15 20:19:16
【案例】咬文嚼词(123)利益 偷袭 默认 名字
利益 lìyì2024年10月13日《南国早报》第4 版刊登报道《靖西查获120余箱走私活体蛇》。文中有一句话写道:“今年9月中旬,靖西边境管理大队民警通过侦查发现:有不法分子为牟取高额利益,企图从靖西市中越边境附近走私不明货物入境。”这个句子中的“利益”一词使用有误。“利益”指各种好处。“利益”的使用对象和所指内容都很广泛,就使用对象来说,可以包括国家、政党、企事业单位、家庭乃至个人,就所指内容来说,可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运作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包括在家庭和个人层面的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收获。“利益”虽然可以包括经济方面的货币收入,但通常不能以数额来计量,句中的“利益”前有修饰语“高额”,表明其说的是货币收入,“利益”的使用不准确。可以把“利益”改为“利润”。“利润”指的是从事工商业经营活动所赚的钱。“利润”通常以可以计量的货币收入为标志,句中说的“从靖西中越边境附近走私不明货物入境”是一种非法的商业活动,可以为其行为主体“不法分子”带来“高额”的货币收入(但通常会受到法律打击,所得货币收入也会被没收),使用“利润”是准确的。


偷袭 tōuxí

2024年10月13日《合肥日报》第4版刊登文章《香透一座城》。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桂花的暗香,有偷袭人体嗅觉的神奇功能,它的香味,穿透力特别强,能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这个句子中的“偷袭”一词使用有误。“偷袭”的意思是在作战或体育竞技中趁敌人或对手不防备时突然袭击。“偷袭”是一种突然袭击,它给指向对象带来的是失败或失利,因此是指向对象所不愿意接受的。句中的“偷袭”,其行为主体是“桂花的暗香”,作为修辞上的一种词语移用,这是可以的,但对于句中的“偷袭”的指向对象“人体嗅觉”来说,“桂花的暗香”是一种乐于接受的事物,因此,即使从词语移用的角度来考虑,“偷袭”的使用也是不合适的。可以把“偷袭人体嗅觉”改为“沁人心脾”之类的话语。“沁人心脾”指人呼吸到新鲜空气,包括空气中的花香味而产生舒适的感觉,适用于对“桂花的暗香”这类物质的描写。


【另按】

《现代汉语词典》对“偷袭”的释义是这样的:“趁敌人不防备时突然袭击”。这个释义把“偷袭”限制在军事活动中,定义过窄。事实上,“偷袭”在体育竞技中也经常出现,但体育竞技中的对手不能称为“敌人”,因此,《现汉》这样的释义未能全面涵盖“偷袭”在今天的使用对象。当然,《现汉》举了一个书证“~对方球门”,表明《现汉》注意到了“偷袭”在竞技活动中的使用,但《现汉》只是对这个书证以“◇”的形式作了标记,按《现汉》的编纂体例,这只是一种比喻的用法,不足以成为“偷袭”的词义。但是,事实上随着汉语使用地区几十年来大规模战争的平息,“偷袭”用于战事已经比较少见,而在竞技活动中则又是常见的,词典对“偷袭”的释义应该接受这个用法,将其纳入释义之中。


默认 mòrèn

2024年10月14日《南方都市报》第2版刊登文章《店家强制收取餐具费何以堂而皇之?》。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除了以服务费、茶位费为名变相收取餐具费的情况外,还存在只提供付费餐具或默认提供付费餐具,而不主动告知消费者有免费餐具这两种情况。”这个句子中的“默认”一词使用有误。“默认”指的是心里承认,但不表示出来。“默认”通常是行为主体对他人的主张、要求等愿意接受的一种未用语言表明的态度,句中说的是店家在向消费者提供消费时,不主动征求消费者意见而只向其“提供付费餐具”,对这种状况,使用“默认”不合其词义。这个句子可以删去“默认”,但需要把相关语句重新组织一下,具体来说,可以把“或默认提供付费餐具,而不主动告知消费者有免费餐具”改为“或提供付费餐具时不主动告知消费者有免费餐具”。



名字 míngzì

(一)2023年6月10日《云南日报》第6版刊登文章《创造是人生最高的欢乐》。文中有一句话写道:“创造,一个豪迈而响亮的名字,一种伟大而持久的事业。”这个句子中的“名字”一词使用有误。“名字”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姓名,通常由姓和名构成,也可单指姓以外的名;二是指事物的名称。句中的“创造”并不是一个人的姓名或一个事物的名称,“名字”的使用不合词义。可以把“名字”改为“名词”。“名词”本是一个语言学概念,指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但除此以外,“名词”也可表示某种具有特殊含义的字眼,这个意思不限于语言学上“名词”的意思,句中的“创造”就是一个表示特殊含义的字眼,用于句中是合适的。



(二)

2024年5月22日《新民晚报·家庭周刊》第1版刊登文章《沈勤贤:书写家乡60年》。文中写道:“与此类似的,还有《“四脚蛇”暗避东佘山》《幽会路旁鹁鸪啼》……光看名字,读者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有趣’二字。”这节文字中的“名字”一词使用有误。“名字”在这节文字中表示事物的名称,但是当“名字”用于事物时,这个事物通常应是不具有专用于这个事物的名称的,如果有专用于这个事物的名称,“名字”就不能合用。这节文字中的“名字”,其使用对象是“《“四脚蛇”暗避东佘山》”和“《幽会路旁鹁鸪啼》”,从引语所出文章可知,它们都是文章,而文章有专用的事物名称,使用“名字”是不合适的。可以把“名字”改为“题目”或“标题”。“题目”“标题”都是指标明文章、作品内容的简短语句,这节文字中的“‘四脚蛇’暗避东佘山”“幽会路旁鹁鸪啼”就是这样的简短语句,将它们称为“题目”或“标题”是合适的。



(三)

2024年10月13日《南方都市报》第10版刊登报道《小说家辽京:把那层雾吹开,看到里面的人》。文中写道:“我觉得小说最初的名字《北国之春》挺好的,虽然写的是衰老,题目却有一种生命的豪迈。为什么弃用这个名字?”这节文字中的“名字”一词使用有误。“名字”在这节文字中出现了两次,它们的使用对象都是“小说”。但“小说”是用文字组织起来的作品,从大的类别来说也属于文章类事物,有专用名称,使用“名字”是不合适的。可以把这节文字中使用的两个“名字”都改为“题目”或“标题”。考虑到这节文字中的“小说”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是一部长篇小说,已印制成书,也可把两个“名字”都改为“书名”。


来源:校对工匠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n6BozdOExcJzSvSp3C6UQ
编辑:程正元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10 09:11:23
【案例】
咬文嚼词(122)都 引入 飞播 流亡 面对 分野
咬文嚼词(122)
dōu 引入 yĭnrù 飞播 fēibō
(一)2020年7月31日《新民晚报》第5版刊登报道《张庙花鸟市场旁现大量“一枝黄花”》。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目前生存在上海的‘一枝黄花’基本都是从加拿大引入。种子是飞播的,风一吹就可以传播。”这节文字中的“都”“引入”和“飞播”三个词使用有误。先看“都”。“都”是一个副词,它最常用的意思是表示总括全部,没有例外的情况。这节文字中的“都”用来总括“从加拿大引入”(其中的“引入”使用不妥,下文另述)这种情况,表示全部是这样,没有例外。但是,文中的“都”与“基本”并列在一起使用,而“基本”表示的意思是大体上,它在表示对事物的判断时不是总括全部,而是可以有例外,因此“都”的使用和“基本”产生了矛盾,使意思表达出现混乱。再看“引入”。“引入”的意思是带入,如“引入会场”“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引入”通常是行为主体有意从事的一种行为,其指向对象为行为主体愿意接受,具有正面性。这节文字中“引入”的指向对象是“一枝黄花”,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这是一种有害植物,行为主体将其带入并不是有意从事,而是在无意中使其进入,在这种情况下,“引入”的使用是不合适的。再看“飞播”。“飞播”指的是用飞机播撒种子。“飞播”是一种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依靠人力操作。句中说的是“一枝黄花”的“种子”在风力下飞动着传播,使用“飞播”是望文生义了,与其词义不合。一般来说,在已经使用了“基本”后,可以把“都”删去,使对“从加拿大引入”这种情况的判断保留在大体上这个范围,消除因“都”的使用而产生的矛盾。当然,也可删去“基本”而保留“都”的使用。只是要注意,“基本”和“都”在表示事物范围判断上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至于这节文字究竟应该使用“基本”还是“都”,这要根据“从加拿大引入”的实际情况来作出确定。可以把“引入”改为“流入”。“流入”的意思是进入,它的使用对象通常局限于负面性事物,适合用于这节文字中的“一枝黄花”。至于“飞播”,其后面的“风一吹就可以传播”已经把意思表达清楚,这个词在这节文字中没有必要使用,可以把“种子是飞播的,风一吹就可以传播”改为“种子经风一吹就可以传播”。这样改了以后,这个句子与前面的另一个句子关系较为紧凑,因此可以把原文的两个句子改为一个句子,即把原句“从加拿大引入”(其中的“引入”已改为“流入”)后的句号改为逗号。(二)2023年11月4日《今晚报》第15版刊登文章《不要等待》。文中有一句话写道:“她说,除了上班,还要照顾孩子,打理家务,那些文字大多都是在地铁上写下的,还有的是早起一个小时或者晚上睡觉前写的。”这句话中的“都”使用有误。“都”表示对事物的判断的总括全部,在这个句子中就是表示对“在地铁上写下的”这个判断是一种总括,使用对象是“那些文字”的全部。但是,一方面,句中的“都”与“大多”并列使用,而“大多”表示对事物范围的判断不是全部,两者一起使用产生矛盾;另一方面,句中还有“还有的是早起一个小时或者晚上睡觉前写的”,这也表明“那些文字”并不全部“是在地铁上写下的”,“都”的使用不合事实。一般地说,可以在“大多”与“都”之间作出取舍,删去一个保留一个,以消除这两个词在一起使用产生的表意矛盾。但就这个句子来说,因为已经有明确的信息介绍了“那些文字”的情况,它们并不全部是“在地铁上写下的”,因此应该删去“都”。
流亡 liúwáng
微信公众号《上海书展》2024年10月8日刊登《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8月书单》。文中有一句话写道:“书籍形制的改变、《西奈抄本》的流亡、亚述雕像和泥板从伊拉克运抵伦敦和巴黎、西方寻找亚特兰蒂斯史前文明的痴迷,近年《耶稣之妻福音书》的作伪和肖斯塔科维奇《见证》一书的真伪谜团,每一篇都应了‘书自有命’这句话。”这句话中的“流亡”一词使用有误。“流亡”的意思是因灾害、战乱或政治原因等离开家乡或祖国逃亡在外。“流亡”的行为主体通常应是人,而不能是物品。这个句子中“流亡”的行为主体是“《西奈抄本》”,这是一本书,“流亡”不合使用。可以把“流亡”改为“流散”或“流失”。“流散”的意思是流落分散,流转散失,“流失”的意思是流散失去,前者表示使用对象在流落之中,但其物品仍然存在,可寻找到其踪迹;后者表示流落而消失,其踪迹已难以寻找,因此,“流散”和“流失”虽然都能和句中的“《西奈抄本》”搭配,但究竟应该选用哪一个,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
面对 miànduì
微信公众号《小张咬文嚼字》2024年10月9日刊登文章《看出转载通稿时的修改变化了吗》。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2023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阐明‘新质生产力’令人耳目一新……”这个句子中的“面对”一词使用有误。“面对”的意思是当面对着,引申后可指面前对着某种形势、局面等。“面对”的这两个意思,其指向对象分别是具象的人和抽象的某个概念,它们都要求其指向对象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句中的“面对”后面跟的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面对”和它不能搭配,“面对”的宾语残缺。“面对”可以在这个句子中使用,但需要为其宾语补上残缺的部分,使其成为一个名词性结构。可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的后面加上“形势”“潮流”“趋势”之类的词(其间必须加上结构助词“的”)。这样改了以后,“面对”的宾语就是一个分别以“形势”“潮流”“趋势”为中心语的名词性结构,符合“面对”的使用要求。
分野 fēnyĕ
2024年10月9日《文艺报》第3版刊登文章《根本在于“写什么”与“怎么写”》。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任何一种文学文体的创作总是必然存在着‘变’与‘不变’的两种基本分野。”这个句子中的“分野”一词使用有误。“分野”的意思是划分的范围,不同事物的分界。句中说的是在“文学文体的创作”中出现的“变”与“不变”这两种不同的形式,而不是说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区别,“分野”的使用不合词义。可以把“分野”改为“形式”之类的词。“形式”的意思是事物的外观形态。“变”与“不变”是“文学文体的创作”中存在的两种基本的外观形态,使用“形式”是可以的。也可以把“分野”改为“路径”,“路径”有一个意思是指门路,即实现某个目标的办法,用在这个句子中就表示“变”与“不变”是实现“文学文体的创作”的两种做法,也是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的。
来源:校对工匠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av45MFPG4rGL9Qzf-UciA
编辑:刘诗扬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