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体育新闻案例

查看数: 12158 | 评论数: 61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0-11-17 17:22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2-8-1 10:34 编辑 【案例】1 亚运自行车决赛发生连环撞车,中国运动员重伤 11月16日,在广州进行的第16届亚运会场地自行车赛进入第四天的争夺。在第四次冲刺时场面开始混乱,悲剧发生。 ...

回复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7-31 23:01:10
【案例】


编辑:洪韵

刘海明 发表于 3 天前
案例
红星新闻裁撤体育新闻部!体育记者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导语
【文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机构的体育记者需要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强调个人IP属性,协助媒体机构提升品牌价值,并且联动商业部门进行商业化变现。
1119日的中日之战,盛况空前,共有600多名记者报名,约500名记者来到厦门进行现场报道。谁说中国的体育记者死绝了?一位媒体同行向我发来了这样一个疑问。
我一时语塞。但这夸张的数字并不能与体育媒体的繁荣画等号。这500多么记者中,还包括了60名日本媒体记者,以及大量厦门本地的媒体记者,其中也不乏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的记者和工作人员,以及网红达人们。真正在一线进行采访报道工作的,大多还是老面孔,而且以党媒、专业媒体的记者为主。
在这500多名记者中,有一家机构的身影却意外缺席了——红星新闻没有再派体育记者前来报道国足赛事。就在上周,这家老牌传统媒体(红星新闻的前身是成都商报)的体育部被裁撤了,记者、编辑们被分流去了其他部门。
不得不说,成都商报体育部几十年历史的最后一篇稿件,有这样一个结果,也无憾了。就在国足客场意外10击败巴林的那个夜晚,即将被分流的一位体育编辑在朋友圈转发了红星新闻关于那场比赛的报道,并配上了这一文案,令人唏嘘不已。
2016年年初,时任腾讯总编辑王永治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关于纸媒未来的预言,其含金量还在上升。现如今,不仅纸媒逐渐走向消亡,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客户端也逐渐面临着被关停的命运。在大众媒体中存在感极低的体育新闻部,俨然众矢之的,被裁撤成了它们的终极宿命。
面临部门被裁撤、岗位被压缩的体育记者们,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呢?即便是在500多名体育记者齐聚厦门的时刻,我们也不得不继续面对这一灵魂天问。
体育新闻部一个又一个凋零
曾几何时,成都商报的体育报道也曾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知名球评人“李大眼”曾经担任过成都商报体育部的主任,其培养出的名记、名编也不在少数。成都商报的体育报道具有不俗的挖掘独家新闻的能力,在纸媒繁荣时代刊发过多篇轰动全国的独家报道。
我可以分享一个细节:大约在十几年前,游泳中心负责媒体的管理者听到一位之前供职于北京某都市报的女记者成为了成都商报驻京体育记者后,马上板起脸,正色道:那我要找你好好谈谈了,成都商报可没少给我找麻烦。周围的记者们会心地笑了起来,那位女记者也附和着笑了,脸上多少有些尴尬的神情。
能够让管理机构感觉头疼的媒体无外乎两种情况:其一,敢写,敢于批评;其二,乱写,充斥着模棱两可的臆测和杜撰。成都商报的体育报道可能兼而有之。
到了后来的红星新闻时代,他们关于里皮的一篇专访也引起过轩然大波。这篇专访披露了里皮对国脚们的批评——“他们一点个人责任感和荣誉感都谈不上。这一关键信息究竟是里皮的原话,还是翻译的误解,抑或记者、编辑的杜撰,我们不得而知,但报道的影响力和轰动性无需过多赘述。
我还记得,郭晶晶卖房的新闻也是成都商报最早独家披露出来的。后来听说是他们的记者在搜索运动员关键词的时候在一个房地产论坛里挖掘到了线索,然后通过采访做成了一条独家新闻。在社交媒体尚不发达的年代,成都商报的体育记者会在各种论坛、贴吧里搜罗新闻线索。
正因如此,成都商报的体育报道绝对称得上是一朵奇葩,轰动全国的独家报道比比皆是,但被诟病为假新闻的报道也不在少数。客观来说,很多遭受非议的报道未必就是假新闻,但因为一些无法被证实或者证伪,往往成为了无头公案。
从成都商报过渡到红星新闻之后,后者的体育报道依旧称得上独树一帜,但是其报道的整体规模、质量和影响力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一大诱因是人才的凋零。但在我看来,最根本原因还是时代的洪流重塑了体育报道的价值。
体育内容被时代解构了
体育报道所面临的困境,当然并非其独有。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之下,体育新闻成为了最容易被技术解构的领域之一。
移动互联网首先让纸媒这一业态没有了活路。在纸媒兴盛的年代,各大主流都市报靠着源源不断的广告都赚得盆满钵满。尽管在当时,体育新闻部也缺乏造血能力,只能在世界杯、奥运会等大赛为媒体机构带来直接广告营收。但是大河有水小河满,纸媒生存状态良好,体育部的状况也并不会太差,出国采访更是毫无经济压力。
等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呼啸而至,广告客户的预算大部分流向了新媒体端。传统媒体转型的APP客户端普遍缺乏流量价值,很难吸引到广告客户的垂青。
澎湃新闻、红星新闻、封面新闻等少数几个脱胎于传统媒体的APP客户端,靠着过硬的内容依旧拥有了不俗的口碑、影响力。就算在这几家成功的传统媒体中,体育新闻存在的价值也大打折扣了。
体育新闻最早提供的其实是信息差。传统媒体时代,只有在现场的体育记者才能够提供体育比赛相关的重要信息——现场情况,教练、运动员的赛后采访,幕后花絮等。等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播大行其道,这些信息可以被瞬间传递到用户的手机上,信息差被技术抹平了。没有体育记者,也无碍用户获取这些关于比赛的重要信息。
专业的体育记者当然可以带来不一样的东西,比如专业的提问、独家的消息、深度的稿件内容。但是,在一个对知识产权缺乏保护的时代,这些内容立马就被爬虫抓走,然后在移动互联网上疯狂繁衍,演变成一场流量的狂欢。唯一没有吃到流量红利的反而可能是专业体育记者所供职的媒体。
AI人工智能时代,以及大量自媒体写手的涌现,加剧了这一趋势,一方面用以传递重要信息的消息稿被彻底取代了,另一方面也让有价值的体育报道无法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收益。久而久之,媒体机构无法仰仗优质内容打造品牌价值,逐渐消磨掉了加大投入产出优质内容的热情。
何况,还有一个生存问题,用互联网的说法就是ROI无法算正。即便是那些拥有不俗品牌价值的体育部门,也几乎可能通过自我造血来覆盖日常运营成本。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开始从成本的角度考核体育新闻部,当入不敷出时,裁员就成为了常态。裁员导致的人才流失,进一步使内容生态恶化。
裁员的升级版本就是裁撤体育新闻部。现如今,能够成建制的保留体育新闻部的传统媒体,除了党报,也就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都市类媒体。四大门户体育部大裁员都早已是陈年老黄历了。
泛媒体人如何永生?
王永治在2016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论调——泛媒体人永生。他认为,两微一端瓦解了机构生产力,释放了个人生产力。他的核心观点是媒体机构可能会走向消亡,但有专业技能的体育媒体人却不会丢掉吃饭的饭碗。
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为更多业务能力、专业素养过硬的媒体人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和空间。
即便是在这样一个信息差逐渐被抹平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专业优质的内容依旧是有市场。但是,对知识产权缺乏保护,瓦解了优质内容的价值。不过,媒体记者依托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打造个人IP,能够最大程度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
这虽然无法杜绝互联网平台、自媒体写手对于内容的剽窃,但可以使之成为扩大个人品牌价值的渠道和途径。
尤其是现在的内容传播以视频为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专业的内容。很多自媒体博主以剽窃杨侃电台的内容为生,这种行为为人所不齿,客观上还是对资深篮球评论员杨毅的个人品牌传播形成了加成。
而且,在鱼龙混杂的自媒体时代,专业人士更容易脱颖而出,抢占舆论阵地的制高点。体坛周报副总编辑曹亚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对林孝埈的专访同步更新在个人的新浪微博账号上,反响热烈,流量、口碑皆佳。上周的斯诺克国锦赛,他代表供职单位专访了丁俊晖、张安达,也都在个人微博上进行了同步更新。这有利于塑造其个人品牌,同时也反哺了供职的媒体机构。
日前,在在“2024中国力量·竞燃之夜体育电竞创新论坛上,微博体育事业部总经理詹笙透露,巴黎奥运会是新浪最近二十年来第一次没有派记者前往奥运会这样重要的比赛现场。这并不是新浪微博对于内容的漠视,正如参与论坛环节的体坛周报总编辑骆明所言,所有在微博上活跃的前方记者都是新浪微博的特约记者。
专业的体育媒体人与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是双向奔赴的关系,而是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生态。
很多在微博、抖音上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媒体记者,都具备了变现价值。拥有众多明星记者的媒体机构,比如体坛周报,完全可以围绕这些社交媒体上的大KOL进行变现开发。
传统媒体的体育内容还有生存通道吗?
只有像体坛周报这样的专业媒体,才有可能打造名记者MCN,从而实现整体化变现。大多数媒体机构要么裁撤体育部,要么通过不停地裁员压缩体育部,显然不具备打造名记者MCN的现实基础。
在日渐逼仄的环境下,媒体机构的体育部首先需要接受的现实就是人力的缩减。这是成本和技术共同决定的。日常的体育报道,不再需要人海战术。体育赛事所存在的信息差越来越少,以及AI人工智能的普及,海量自媒体的涌现,为媒体平台解决了信息源的难题。
当人力缩编成为不可逆的时代趋势,体育新闻部所需要做的就是集结有限的人力,去打造精品内容,提升品牌价值。这样高质量的内容需要标签化属性足够强,即便被爬虫、自媒体疯狂复制,也不会降低其品牌价值,反而形成了品牌影响力的二次传播。
2020年开始,凤凰网体育频道一直保持着3个人的配置。这样的人力配置已经远远小于传统媒体的体育新闻部。
他们着力打造了一个个性化的品牌——原创栏目《凰家看台》。这档原创栏目不再专注于做纯竞技类新闻,而着重于挖掘体育新闻里的政治、社会、人文特质。这也符合整个凤凰系做新闻的一贯风格。
巴黎奥运会,凤凰网在前方的特派记者一共仅2个人,但做出了多篇轰动全网的报道,比如《那个最早被淘汰的中国选手》、《那个跑得最慢的女孩》。传播载体也并不是最重要的,这几篇稿子主要是在微信朋友圈形成了刷屏之势。
此外,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凤凰网体育频道最近一两年先后推出了几个极具独立风格的体育题材纪录片,比如《当喧哗过后》(讲述恒大坍塌之后的广州队年轻人的故事)、《勿理解万岁》(讲述申花球迷故事)等,圈内口碑极佳。
凤凰网体育频道的成功,也证明了坚持原创依旧是王道。在当下,很多媒体放弃了做原创内容,让坚持做原创的内容平台拥有了比过往更强的存在感。除了凤凰网体育频道的《凰家看台》,网易体育的《界外》同样是一档成功的原创栏目。
内容部门需要具有变现能力,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残酷选择。采编要与经营更多联动,帮助媒体机构减轻成本压力,从而证明其存在的价值。凤凰网体育频道一直都在配合广告部门产出策划方案。
体育频道内容口碑不俗,且跟商业部门联动紧密,让凤凰网在大赛期间的招商成果显著。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杭州亚运会,凤凰网的大赛招商持续有几百万量级的营收,巴黎奥运会更是达到了千万级。据我了解,其原创视频栏目从文字逐渐转型视频化后,现在的目标也是要尝试商业变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机构的体育记者需要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要加强个人IP属性,协助媒体机构提升品牌价值,并且具备联动商业部门实现商业的能力。这可能会是依旧活着的体育新闻部,或者残存的体育记者们,所必须接受的生存状态。行业是令人悲观的,但逃出生天的通道也并未被完全堵死。
来源:体育产业独立评论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8MXA58QfBq7KKDQdiTw1GQ
编辑:刘诗扬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1-1 16:38:41
【案例】

编辑:王晨雅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9-8 22:52:33
【案例】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程正元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8-16 22:30:15
【案例】

全红婵遭体育记者攻击,称其“疯疯癫癫像白痴”!南方报业声明: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刚刚

南方日报发布最新消息

对集团体育记者

发布奥运健儿的错误言论做出声明

声明

集团一名体育记者违规私自参加网络连线节目,发表涉我奥运健儿的错误言论。集团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调查,将根据事实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2024年8月15日



相关新闻

据了解,巴黎奥运会期间@南方日报 记者朱小龙在直播中谈到全红婵:“虽然她在场外,别人拍的视频里边,比如说在奥运村里边,疯疯癫癫给人家德国的运动员展示金牌什么的,但现在她也去学英语了。现在全红婵也开始去学英语了,她也意识到这个东西,就是在国际赛场上要跟一些人交流。我觉得这很好,就是说明,不光是要把跳水跳好,你作为一个人或者怎么样你长大了或者怎么样,以后,那你不可能跳一辈子水吧,你不跳水以后你像一个白痴一样,能行吗?我觉得就是这样。”

来源:江南都市报、南方日报

来源:搜狐网
编辑:李佳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8-15 22:06:19
【案例】
总台巴黎奥运会传播战报:197场赛事收视率过1%TOP10赛事项目观众规模均破亿!
巴黎奥运会于当地时间8月11日盛大闭幕,在这场全球瞩目的顶级赛事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创境外参加奥运会最佳成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转播报道规模也创下历史之最,各项精彩赛事燃炸全球观众视野,一起来看新鲜出炉的总台巴黎奥运会传播战报!
总台双网收视份额提升
单日收视份额38.33%创新高
巴黎奥运会期间,总台全国网收视份额达35.75%,较开幕式前相同天数提升27%。
总台频道组单日最高收视份额达38.33%,创2016年8月11日以来重点假期(春节、元宵、国庆)之外的单日收视份额新高。
CCTV-5稳居双网冠军
收视份额创近五届奥运会新高
作为赛事主要直播频道,CCTV-5奥运期间稳居双网收视份额冠军,全国网平均收视份额达11.72%,为近五届奥运会最高,较上届奥运会提升12%。
CCTV-5全国网单日最高收视份额达14.83%,创2004年8月24日以来收视新高;中心城市单日最高收视份额达16.04%,创2009年以来单日收视份额最高纪录。
CCTV-5奥运期间每日收视份额(%)
三个体育频道年轻
高端人群构成占比均提升
巴黎奥运会期间,三个体育频道的高学历、年轻及干部/管理人员等观众群体构成占比均实现提升。其中CCTV-5+和CCTV-16大学以上学历观众构成占比提升55%、79%;CCTV-5+的15-24岁观众占比提升57%;CCTV-5和CCTV-16的干部/管理人员构成占比分别提升48%、160%。
乒乓球赛事揽获超3亿观众规模
TOP10赛事项目观众规模均破亿
巴黎奥运会期间,国球乒乓球再次成为国民关注焦点,收获3.2亿观众,中国代表团优势项目跳水和体操累计观众规模分别达2.3亿、2.1亿;篮球和田径的累计观众规模也超2亿人。
数据来源:CSM 全国网,2024年7月24日-2024年8月12日
197场赛事收视率超1%
60场赛事收视率超2%
奥运会汇聚了全球目光,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激励着亿万观众。在总台播出的巴黎奥运会赛事中,有多达197场比赛中心城市收视率破1%,60场比赛中心城市收视率破2%,其中8月6日进行的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决赛收视率更是达到了5.64%。
TOP5赛事收视率均超5%
最高达5.64%
人气最高的TOP5赛事收视率均过5%。跳水作为颇具观赏性的赛事项目,也是中国队的金牌收割项目,女子10米台决赛成为所有赛事中的收视冠军,35中心城市收视率高达5.64%,收视份额高达21.61%。
乒乓球在TOP20中占11席
跳水、体操、举重、女篮赛事人气高
TOP20赛事聚集于中国队的热门夺金项目。除了跳水赛事占据3席,乒乓球作为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深受国人追捧和热爱,在收视TOP20赛事中占据多达11席,其中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收视率5.48%,收视份额20.21%,位列所有赛事收视率亚军;乒乓球女团决赛收视率5.29%,收视份额25.9%,位列季军;乒乓球男单决赛收视率5.14%,收视份额16.12%;乒乓球男团决赛收视率5.07%,收视份额24.97%。乒乓球女团1/8决赛、乒乓球混双决赛收视率均超4%。
此外,体操、举重、女篮、羽毛球、攀岩也掀起了收视热潮。体操女子自由操决赛收视率3.22%,举重女子81公斤以上级决赛收视率3.07%,举重男子61公斤级决赛收视率2.98%,女篮小组赛A组收视率2.92%,羽毛球混双决赛收视率2.83%,攀岩女子速度决赛收视率2.77%,赛事的精彩赢得了海量的喝彩。
巴黎奥运会CCTV-5中心城市收视率TOP20赛事
央视频成新媒体观赛首选平台
客户端日活用户数刷新历史纪录
权威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央视频成为本次拥有巴黎奥运会版权的新媒体中观看用户量最大的客户端。截至闭幕,央视频旗下巴黎奥运会全网阅读量已突破145亿次,客户端日活用户数连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日均水平达到东京奥运会时期的两倍,并连续16天在苹果、华为、小米等应用商店位居应用下载总榜榜首。央视频日活用户数一直超越其他平权新媒体转播商,位居首位,并随着赛事进程,不断放大与平权转播商之间的用户量优势。
央视频第三方平台账号报道“巴黎奥运会”,相关图文和话题全网阅读量超 61亿次,短视频播放量达30.3亿次,登上 热搜热榜283次,其中榜首 50 次。
央视频通过一系列原创节目、短视频、AI微电影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报道矩阵,将百年竞技的流金岁月、中国健儿的拼搏瞬间、城市街头的热爱故事汇成一幅奥运“全景图”,全方位满足了用户对奥运资讯和娱乐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粘性和活跃度。原创节目《央 young 之夏》健康运动季节目话题阅读量超3.7亿次,全网相关视频播放观看量超过2.2亿次;《星光陪看团之巴黎时间》节目累计观看量超1.6亿次;《大红车巴黎不停播》节目累计观看量超2.5亿次,为“来央视频看奥运会”提供持续的热度与话题。这些原创IP也凭借高流量、高口碑,获得了多家品牌客户的高度认可。
央视新闻播放阅读量超131.9亿
短视频传播量创大型赛事报道之最
巴黎奥运会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在全网发布2105件产品,总播放阅读量超131.9亿,发布705条短视频,总播放量超77.5亿,短视频发布数量和传播量均创下历次大型赛事报道之最。
建立“巴黎奥运会首发首推”报道机制。央视新闻客户端实现中国代表团40块全部金牌快讯首推首发,第一时间将“夺金时刻”直抵用户掌心。首发40条中国代表团夺金快讯累计阅读量超7279万。
全面引领全网舆论场。央视新闻微信账号共发布图文稿件143篇,总阅读量近5450万;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相关内容总阅读量54.4亿。
将精彩报道转换为现象级传播,央视新闻客户端和社交媒体账号均迎来流量高峰,粉丝增长超369万。7月26日-8月12日期间,央视新闻客户端下载量增长129.8万,社交媒体平台运营账号累计涨粉240万。
依靠总台强大资源聚合优势,巧妙构思、精心设计《冠军“家”时赛》《巴黎第一线》新媒体项目,有效盘活总台新媒体资源,形式多样易于互联网传播,实现总台新媒体经营多项突破。截至目前,直播总观看量超3.54亿。其中7场《巴黎第一线》系列直播,总观看量超1.21亿,微博话题#巴黎第一线#阅读量逾2.2亿;16场《冠军“家”时赛》系列直播,总观看量超2亿;1场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直播,总观看量超3169万;以及一场巴黎奥运会闭幕式直播,总观看量120.3万。
央视体育新增用户较平常增涨20倍
客户端各项数据也突破以往纪录
央视体育客户端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报道内容。巴黎奥运会期间,央视体育日活用户数较开幕前常态水平提升16.6倍,总访问量提升19.5倍。
截至8月12日,央视体育矩阵账号巴黎奥运会新媒体相关报道的总触达人次累计达37.66亿次。本届奥运会,央视体育客户端全面提质升级,提供赛事直播“一屏多看”功能,用户可以同时观看三场正在进行的焦点赛事;解锁定制化弹幕库、红包礼物雨等多种玩法,同时,在直播窗口下方配置实时观赛数据等功能,真正意义上提升了用户观看赛事直播的体验。
央视体育客户端各项数据也突破以往纪录,最高日活跃用户较平常增涨20倍,新增用户较平常增涨20倍,巴黎奥运会相关内容累计观看量超33.9亿次;其中,共进行直播1899场,累计直播观看量25.9亿次,互动量达459.2万次。
截至8月12日,央视体育官方微博发博量686条,阅读量3.23亿次,互动量超97.4万次。央视体育视频号每日发布精彩视频内容,视频累计观看量5136万次,互动量超226万。央视体育公众号发布每个比赛日总结类图文混排内容,阅读人数超145万次,得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央视体育特别成立“短视频中央厨房”,将赛场内外精彩花絮、比赛高光时刻、前方独家探访等内容精心制作,截至8月12日生产视频内容3894条,央视体育客户端累计观看量5.8亿次。其中,策划制作的创新产品《主播评奥运》央视体育客户端视频累计观看量1175.1万次;赛前制作的短视频节目《奥赛了解一下》央视体育客户端累计观看量939万次。央视体育视频号每日发布精彩视频内容,截至8月12日视频累计观看量5136万次,互动量超226万。

来源:传媒时评(公众号)
编辑:李佳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8-8 11:51:14
【案例】


编辑:王晨雅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8-8 11:35:39
【案例】
奥运会报道:中国记者和中国媒体,配不上中国的运动员和中国人民
2400多中国记者这次到巴黎了,感觉没有一篇像样的报道,
更没有,针对外国媒体抹黑中国运动员的反击报道,
搞不明白,这么多人去巴黎,干啥呢?
这几天,看了中国记者采访运动员的的各种视频,特别失望。
新闻传播这行,是要完犊子了吗?
中国的多数各位记者,要素质没素质,要IQ没IQ,要EQ没EQ,要知识没知识,还特别自以为是。
看了华少采访潘展乐,很尴尬。
看了中国记者采访全红婵,
记者问:“别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但实际上你累吗?”
全红婵:这话问的,谁不累呀?
记者采访对象,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记者学的就只是新传的,对任何领域都不了解,
所以,他们能问什么有营养的问题?
无非是只能问生活化的,或者迎合国内流量,搞饭圈式提问。
吃什么,好吃不好吃,长的美长得帅,发型,累不累,除了这些还能问什么?
国内的媒体人,只会盯着国内的运动员问:“你累不累啊?”
“「拿捏」用英语怎么说啊?”
“你想看什么演唱会啊?”
“乐乐家谱你怎么看啊?”
就不会追着欧美运动员问一嘴:
“你怎么脸又紫了啊?”
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中国的记者为什么不对西方运动员质疑?
中国运动员都被欺负成这样了,在现场的中国记者为什么不发声、不主动设置议题呢?
西方运动员游完泳,为什么是紫色的脸?他们是不是吃什么药了?
中国记者,为什么不主动出击呢?
张雨霏面对西方记者针对药检进行的挑衅式提问,反击说,
“中国队员一有成绩,你们就来进行这种有罪推定式的提问,你们怎么不去质疑菲尔普斯?”
是啊!人家西方自己的记者,当然不会去质疑自己的运动员,
但我们的记者呢?这时候不正是需要你们进行自卫式反击的时候?
美国队药检次数最少,连国际反兴奋剂组织都跟美国弄得很僵,你作为中国记者不正好可以去问问这问题?
美国游泳队到终点后人均紫皮脸,是不是也可就此提问一下?
美国队体操队、游泳队、田径队都老是出现哮喘患者,这个是不是也可以问问?
能问的问题太多了,就算自己想不出,上网来看看网友的质疑再照抄不会吗?
文化从来都是另一条战线,而我们自己的记者几乎毫无助攻能力,逼得运动员反倒自己发声还击。
大家都说张雪峰没说错,新传专业的人真该反省一下了,不是你发多少篇国际期刊论文就能说明水平的,
新传需要的是实践、实战,而不是没用的套话,有时候,国际论文发多了,可能还跟着对方的思路跑了。
中国记者,缺乏对自己分配的领域板块的基础了解,世界都在进行快速的分工细分,我们的传媒学院学的是新闻传播不分工,到了单位绝大多数记者也不愿意深耕再学习,所以就只能是这样,
2400人超庞大的去巴黎的中国记者团,有多少人参与反驳西方对中国游泳队的污蔑了?
一个巴黎奥运,你去2400个记者去干嘛?
你报道量,和你人数成正比吗?
缺乏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媒体人,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绊脚石之一。
中国姑娘夺冠,有那么多故事可以挖掘,有那么多正能量可以宣传,
某些记者正事不做,反而忙不迭地让人家用英文说自己的口头禅,还好为人师要教人家英语。
如同落魄文人孔乙己教人家“回字的四种写法”,自视清高的记者要教世界冠军说外语。
这里是奥运赛场,不是新东方英语训练营。更何况主办国还是说法语的法国。
最离谱的是记者把焦点引到自己的身上,本该由采访对象一展风采,变成了记者教冠军说英语。业余得让人不忍直视。
从全红婵到潘展乐,几场采访都让人看得火冒三丈。
中国年纪轻轻的运动员自信从容地回答问题,反倒是中国媒体人不知道如何去问问题。
年轻一代中国人的自信聪慧,与办公室文人记者的落后迂腐,形成鲜明对比。

来源:文安君(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8-8 11:29:16
【案例】

编辑:王晨雅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8-7 18:15:04
【案例】
编辑:王晨雅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