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8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顶级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发稿规律剖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1:02: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发稿统计
来源:量化研究方法(IDphdthink),作者:刘邦凡(博士,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新型智库-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志性刊物,从1980年创刊以来,取得非凡的成就,造就了一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精英。本文以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国社会科学》和《Social Sciences in China》的文献及其统计为基础,1980年以来这两个期刊所发文章做一些分析与阐述,期望能够从中一窥我国近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主题和重要作者,甚至可以粗略回眸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题发展历程和理论创新过程。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的,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否突飞猛进呢,估计很难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发文数量和作者数量看,增长巨大。这至少可以为今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留下丰富的文献材料。
1、发文数量的统计
1980年至今(截止到20181225日中国知网收录的数据,从收录数据看,该数据库还没有包括《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中国社会科学》和《Social Sciencesin China》共发文6757篇,年均173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年均121篇、《Social Sciencesin China》年均70篇。从发文数量看,《中国社会科学》每年发文数量基本保持在100120篇左右,《Social Sciencesin China》在1983年开创,1985年持续,1984年、1986年到1993年都中断,从1994年恢复至今,每年发文数量起伏较大,多则140篇、少则47篇,可谓因文而载、数量不均,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学术界甚至有关官方认定或评价机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对《Social Sciencesin China》重视不够有关系。各年度统计表如表-1.
-1.《中国社会科学》(含《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发文数量统计
2、发文基金资助情况
在《中国社会科学》和《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发文中,署名各类科研基金资助或支持的文章有820篇,占总文献数量675712.14%,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27篇,占文献数量7.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1篇,占1.94%)、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38篇,占0.56%)、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20篇,占0.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5篇,占0.2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0篇,占0.15%)、长江学者奖励计划(8)、美国福特基金(8)、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7)、国家留学基金(6)、霍英东教育基金(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4)、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4)、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2)、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基金(2)、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NIH)(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2)、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等。
我国设立各类基金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此,在九十年代以前,很少有署名基金支持或项目资助的文章发表。这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中也得到了体现。从图-3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发文得到基金支持的文献量是持续增长的,2013年和2014年到达最高值84篇。从2012年至今,每年发表的文章署名基金支持的比例都在50%以上,2014年最高值达到63.64%2018年已经达到了63.56%2018年还没有统计到第12期,估计会超过2014年的最高值。《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发文也有类似的情况。可见图-4。这说明,《中国社会科学》与国内许多期刊一样,重视有项目支持或基金资助的文章发表。现在在我国学术界,已经有一个潜在的趋势,有影响力的期刊都愿意发表署名各类项目支持或基金资助的文章。这个趋势有期刊被评价的客观原因,也有办刊方向的主观原因。
3、学科分类
在《中国社会科学》和《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所有发文文献中,总体学科归类排名前40位的学科是:政治、哲学、法学、文学、历史、社会、国民经济、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语言、金融、马克思主义、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工商管理、文化、农业经济、数量经济、劳动经济、新闻传播、宗教、教育、财政、地理、城市经济、工业经济、环境、区域经济、国际贸易、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民族、商业经济、心理、戏剧、考古、军事、图书情报档案、艺术、统计、公安、保险。这些学科文献数量和所占百分比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经济管理类文章是发表最多的,总数有1391篇,占所有文章数量的20.58%;其次是政治和马克思主义之类的文章,共有710篇,占所有文章数量的10.5%;随后是哲学、法学、文学、历史等传统文科也是发文较多的学科。这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科学》和《SocialSciencesinChina》在重视传统学科理论创新的同时,非常重视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重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公共管理的实际需要。
-2. 《中国社会科学》和《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发文学科统计表
-3.《中国社会科学》1999-2018年发文主要学科分布
-4.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9-2018年发文主要学科分布
4、关键词
在《中国社会科学》和《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发文中,使用最多的关键词,大致有41个,主要包括:经济增长(29)、马克思(27)、现代性(27)、国家治理(23)、全球化(23)、马克思主义(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8)、制度变迁(17)、历史唯物主义(14)、法治(14)、民法典(13)、人力资本(13)、全球治理(12)、形而上学(11)、城市化(11)、唯物史观(11)、国家认同(10)、马克思主义哲学(10)、中美关系(10)、知识产权(10)、公共政策(10)、道德(10)、理性(9)、中国共产党(9)、中国(9)、中国道路(9)、收入差距(9)、方法论(9)、城镇化(9)、社会主义(8)、工业化(8)、收入分配(8)、财产权(8)、市民社会(8)、人权(8)、海德格尔(8)、中国现代文学(8)等。与前面统计的发文学科分类比较,可以看出,经济类、政治类的关键词是相对多的。可见表-5.
从近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和《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所使用的主要关键词看,二者都注重对外宣传的需要,重视使用突出中国的特色关键词,但在具体使用词汇略有差别,《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比较考虑国外读者的理解需要。
-5.《中国社会科学》和《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主要关键词使用统计表
5、论文被引情况
在中国知网收录《中国社会科学》(含《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发文数量的文献总数是6757篇,其中6387篇被引用、占94.52%,总被引223185次,篇均被引34.94次。被引用超过1000次的文献有15篇,被引用超过500次的文献有58篇,被引用超过200次的文献有237篇,被引用超过100次的文献有553篇。这553篇文章大多是《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Social Sciences in Chin》只要1篇文章超过100频次,即《行政吸纳社会——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再研究》一文,其他文章大多只有少于65次的被引用频次。这样的被引用数量,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是少有的。当然一些专业性期刊,例如《经济研究》所发文章被引用频次更多。而综合类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发文被引用频次无疑是最高之一。可详见附表-1.
引用文献中,被核心期刊引用3723篇,被SCI刊引用23篇,被EI刊引用66篇,被CSSCI刊引用3735篇,被CSCD刊引用555篇。
《中国社会科学》发文被引文章达到4192篇、占所有发表文章的,其中被期刊引用1552篇,占37.02%,被其他文献(包括报纸、学术会议、硕士博士论文等)引用2640篇,占62.98%
《中国社会科学》发文被引被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引用774篇(不包括属于北大核心刊又属于南京大学CSSCI期刊的期刊)、占比23.56%,被南京大学CSSCI期刊引用2156篇、占比65.63%,被CSCD期刊引用355篇、占比10.81%。三者相加是3285篇,占所有被引文章4192篇的78.36%。这说明,《中国社会科学》所发文章被重要期刊引用高于被一般期刊引用,《中国社会科学》所发文章能够产生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中,被引用超过1000次的文章有15篇,它们是:
[1]《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一文被引2550频次,期刊引用983频次,学位论文引用1510频次,会议论文引用57频次,下载15624频次。
[2]《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被引频次1690,期刊引用频次665,学位论文引用频次996,会议论文引用频次29,下载频次11158
[3]《惩罚性赔偿研究》被引频次1631,期刊引用频次624,学位论文引用频次984,会议论文引用频次23,下载频次13481
[4]《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被引频次1527,期刊引用频次620,学位论文引用频次887,会议论文引用频次20,下载频次24202
[5]《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频次1397,引用频次714,学位论文引用频次656,会议论文引用频次27,下载频次10981
[6]《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被引频次1330,期刊引用频次570,学位论文引用频次741,会议论文引用频次19,下载频次12998
[7]《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被引频次1244,期刊引用频次607,学位论文引用频次612,会议论文引用频次25,下载频次14244
[8]《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被引频次1137,期刊引用频次579,学位论文引用频次540,会议论文引用频次18,下载频次8011
[9]《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被引频次1131,期刊引用频次501,学位论文引用频次589,会议论文引用频次41,下载频次12301
[10]《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研究》被引频次1117,期刊引用频次279,学位论文引用频次826,会议论文引用频次12,下载频次6772
[11]《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被引频次1103,期刊引用频次473,学位论文引用频次615,会议论文引用频次15,下载频次13587
[12]《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被引频次1072,期刊引用频次458,学位论文引用频次599,会议论文引用频次15,下载频次6562
[13]《董事会、公司治理与绩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被引频次1071,期刊引用频次316,学位论文引用频次733,会议论文引用频次22,下载频次7324
[14]《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被引频次1069,期刊引用频次413,学位论文引用频次641,会议论文引用频次15,下载频次14319
[15]《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被引频次1007,期刊引用频次450,学位论文引用频次537,会议论文引用频次20,下载频次10139
6、作者与单位
经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发文作者的不完全统计,发文超过5篇以上的作者主要有81人,即:俞吾金(18,即在《中国社会科学》18篇文章,后同)、何祚榕(14)、杨义(13)、卫兴华(13)、于光远(11)、杨国荣(11)、孙正聿(11)、葛晓音(11)、陈先达(11)、蔡昉(11)、袁毓林(10)、衣俊卿(10)、王伟光(10)、鲁品越(10)、郭贵春(10)、樊浩(10)、吴晓明(9)、苏力(9)、罗志田(9)、厉以宁(9)、李培林(9)、贺来(9)、张曙光(9)、王小盾(9)、黄森(9)、朱晓进(8)、郁建兴(8)、杨善华(8)、潘德荣(8)、李路路(8)、韩经太(8)、万俊人(8)、王绍光(7)、王宁(7)、王南湜(7)、王利明(7)、秦亚青(7)、欧阳康(7)、刘志彪(7)、林伯强(7)、洪银兴(7)、程恩富(7)、庞朴(7)、叶秀山(6)、吴福象(6)、吴承学(6)、李醒民(6)、胡潇(6)、陈学明(6)、晁福林(6)、曾令良(6)、白建军(6)、张奎良(6)、晓亮(6)、吴易风(6)、刘国光(6)、方立天(6)、丁伟志(6)、戴园晨(6)、晁福林(6)、张异宾(6)、周飞舟(5)、张秀兰(5)、张雄(5)、张文喜(5)、张明楷(5)、张盾(5)、徐勇(5)、王诗宗(5)、沈坤荣(5)、马敏(5)、刘同舫(5)、徐思彦(5)、夏甄陶(5)、王永昌(5)、汤一介(5)、刘大椿(5)、林欣(5)、李琮(5)、何伟(5)、查汝强(5)等。另外还有70多位发表3篇以上的作者,例如朱荫贵、周雪光、周宪、张政文、张康之、姚文放、杨泽波、阎学通、许宪春、吴愈晓、王宁、宋剑华、南帆、吕冰洋、刘晓力、姜安、江必新、胡培兆、郝大海、韩东育、范如国、丁守海、陈少明、陈嘉明、班班多杰、张岱年、张朝尊、魏良弢、王锺陵、田江海、宋林飞、舒芜、潘啸龙、刘诗白、蔺子荣、陈振明、金太军、李银河、陈吉元、陈安、边金魁、赵宪章、张凤阳、于志刚、薛澜、谢伏瞻、肖瑛、宋程成、漆海霞、彭凯平、李实、李春玲、李本森、何艳玲、顾海良、邓大才、周叔莲、赵复三、张维达、袁文祺、杨适、燕凌、徐崇温、吴敬琏、王积业、田雪原、唐钧、宋元强、孟宪俊、罗宗强、刘再复、林定夷、高华平、樊骏、程千帆、成有信等。可参见附表-2.
以上这些作者,绝大多数都是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界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著名专家,甚至很多人是学术大家和学术大师,很可能会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深重的痕迹,深远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从发文超过10篇作者就可以略略窥见:俞吾金、何祚榕、孙正聿、陈先达、鲁品越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杨义是中国文艺理论家,卫兴华、蔡昉是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是当代中国影响巨大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杨国荣是著名中国哲学专家、年轻时就久负盛名,葛晓音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名家,袁毓林是著名语言学家,衣俊卿、王伟光是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郭贵春是著名科技哲学专家,樊浩(樊和平)是著名伦理学家。事实上,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一篇长文且署名第一作者,在近四十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界一个领域或者多个领域,都有较大影响。发表多篇长文且有署名第一的作者,大多数已经是著名学者。当然没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发表文章而影响当今后世的学者,一定还有很多。限于《中国社会科学》发文数量的有限和作者投稿的兴趣,并不存在只有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章才能成为知名学者的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章会推进作者的学术影响力。
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章的作者署名单位,主要有60余个,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641)、北京大学(296)、中国人民大学(295)、复旦大学(150)、清华大学(121)、南京大学(117)、北京师范大学(114)、武汉大学(87)、南开大学(78)、中山大学(74)、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7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7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70)、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70)、厦门大学(64)、浙江大学(64)、吉林大学(6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58)、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58)、中共中央党校(49)、华东师范大学(48)、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44)、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42)、中国政法大学(42)、山东大学(39)、山东大学(39)、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37)、华中师范大学(30)、四川大学(30)、南京师范大学(28)、华南师范大学(27)、华南师范大学(27)、上海财经大学(2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5)、苏州大学(2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2)、黑龙江大学(2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1)、杭州大学(20)、山西大学(20)、暨南大学(20)、首都师范大学(20)、山西大学(20)、上海大学(19)、东南大学(19)、西南财经大学(18)、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17)、上海交通大学(17)、中央财经大学(17)、东北师范大学(1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6)、浙江师范大学(16)、深圳大学(16)、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5)、华中科技大学(15)、河南大学(14)、陕西师范大学(14)、中南大学(10)、广州大学(9)、西南大学(7)、华南理工大学(6)等。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所属单位之外,发文超过20篇的单位都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著名高校,这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所发文章体现了对这些著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高度认可。
-6. 《中国社会科学》发文的主要署名单位
7、结语
《中国社会科学》所发文章,绝大多数具有很高的思想原创性或理论创新性,代表一个时间段一个学科领域的学理主题和学术逻辑,值得深入剖析。例如,《中国社会科学》所发文章所呈现的关键词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轴线是一致的,这可以从《中国社会科学》关键词逻辑去梳理中国近四十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轨迹;再如,《中国社会科学》所发文章,开创之初到上个世纪末,更注重学理的阐释、思想的启迪,而到本世纪以来,更注重数理的论证、实证的应用,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否反映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转型——从思想认识到科学认知、从阐释经典到满足实践、从个性化观点到数量化结论等。但限于时间和能力,本文并没有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重视。
file:///C:\Users\ADMINI~1.RPK\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6AD6.tmp.png
感谢阅读
编辑:何林
https://mp.weixin.qq.com/s/VAIcva4w3vv2_QFKRKTFGQ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