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6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个记者节,争取不写假新闻的权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2:2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4-11-8 22:30 编辑

2014-11-08 曹林 [url=]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url]

导语
假新闻,向来是笼罩在记者这个群体身上的一个巨大的污点,也是降低着这个行业的公信力、让这个职业共同体蒙羞的致命缺陷。
不写假新闻,不仅是一种对记者的道德要求,也是记者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曹林
  又到记者节。记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尤其是在中国。节日是喜事,一般每个行业的节日,都过得欢乐祥和其乐融融,洋溢着的是鲜花掌声和职业荣耀。惟独这个记者节,始终摆脱不了那种沉重和悲壮的底色,尤其是在业内,每临这个节日,唤起同行们的似乎都是些苦大愁深的集体记忆。涌动在这个职业共同体中的没有荣耀,只有对职业现状的不满、管制的反抗和权利的追求。
  在往年的记者节,我们呼吁过自由报道的权利,不被打的权利,今年,我们争取不写假新闻的权利。
假新闻,向来是笼罩在记者这个群体身上的一个巨大的污点,也是降低着这个行业的公信力、让这个职业共同体蒙羞的致命缺陷。媒体的把关不严和记者的缺乏道德,甚至惟利是图,被看作是假新闻的罪魁祸首。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不写假新闻,向来是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记者的一项道德要求。确实,从“纸馅包子”到“谢才萍包养16男”,多数假新闻都源于记者缺乏职业道德。可也有一些假新闻,责任并不在媒体和记者。假新闻虽然刊登在媒体上,虽然是记者写的,但并非出于他们的意愿,而是外在有一种力量让他们无法选择。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做的包子》报道,事件的主角訾北佳被指涉嫌损害商业声誉罪,一审被判决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所以,不写假新闻,不仅是一种对记者的道德要求,也是记者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记者的责任是报道事实和揭露真相,他们应该有拒绝说假话、拒绝写假新闻、拒绝传播虚假消息的权利。
不写假新闻的权利,首先是拒绝新闻通稿的权利。因为,那种企图让舆论一律、打压不同声音的新闻通稿,很多时候正是假新闻的源头。
从职业上看,新闻通稿,原来是一些新闻通讯社的特权,他们在采用自身的通讯网络和信息优势采访到一些重要新闻后,会以一种统一的稿件方式发往需要稿件的媒体。后来这种通稿形式被政府部门和企业所采用,企业就某个事件发布某条新闻,会向媒体发一份自己写的通稿供媒体选用;某个地方发生了某个群体性事件或突发事件,地方政府会写一份通稿发往媒体要求媒体刊登。企业的通稿,媒体可以拒绝刊登;但地方政府的通稿,媒体很多时候无法拒绝,尤其是本地媒体,根本无法拒绝的。
地方政府垄断着新闻,垄断着新闻信息的发布权和阐释权,当政府与事件有着很深的利益关系时,可想而知通稿中的信息是怎么地靠不住,他们会竭力地掩盖真相和粉饰事实。最典型的案例是,当宜黄强拆引发的自焚血案发生后,地方政府发布的通稿则把自焚描述为“恐吓不成反不慎误烧自己”:期间拆迁对象钟家故伎重演,以浇灌汽油等极端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威吓,不慎误烧伤自己3人。这样的通稿刊登到媒体上,不就是赤裸裸的假新闻吗?通稿中这种假新闻比比皆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一般都会报道:情绪非常稳定,秩序未受到影响。矿难之后如此,校园惨案后也是如此。中国人真这么麻木,拟或真这么坚强吗?
不写假新闻的权利,然后是要尽可能少地让新闻媒体承担宣传的功能。因为宣传与新闻的规范要求是不一样的,让媒体承担过多的宣传功能,难免会有假新闻。
记得一家中央级大报曾刊登出一张表现节日欢乐氛围的新闻照片,广场上鸽子很少,为了让照片更有宣传效果,作者PS了一个鸽子——照片刊出后被细心的网友发现,于是成为一起造假丑闻。这就是宣传与新闻错位所产生的恶果。给照片上加一个鸽子,这在宣传上似乎问题不大,可从新闻的职业规范看,就是造假。新闻与宣传两者的伦理要求是不一样的,新闻的核心伦理是客观地报道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无真实不新闻,新闻从业者所有追求的终极指向就是真相,是绝不能扭曲的。而宣传有时要求则恰恰相反,为了进行某种宣传,就必须在公众与事件之间设置某些屏障,宣传者只会强调他们想让听众知道的信息。让媒体承载过多的宣传功能,宣传置于真相之上,假新闻无法避免。
不写假新闻的权利,然后就是政府要有充分的信息公开。我们常常看到国家部门会站出来指责媒体传播假新闻:又是指责“出台房产税”是不实消息,又是谴责“征收拥堵费”是假新闻——可这些垄断着信息的部委从来不反思,这些所谓的假新闻是怎么出来的。如果政府部门有充分的信息公开,如果记者向政府核实坊间传闻时不会遭遇“踢皮球”,如果政府新闻发言人能真正地履行发言职能,这种假新闻是根本不会出现的。
信息不公开,政务不透明,记者报道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记者无奈只能报道未经权威部门证实的新闻,于是就成了假新闻。
所写的每一个字都经得住事实的拷问,所刊的每一句话都是真话,这对一家媒体和一个记者来说,是最高的要求。自由报道、自由言说,这是最理想的新闻从业环境,达不到这个要求,起码能争取到不写假新闻、不说假话的底线权利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2:29:3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