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选题的“三结合”和“三字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14 15:0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要做到三个“高度重视”
学术工作应聚焦于解决现实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学术成果能“落地”。但凡能成功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都是服务于现实需求,其成果能够为国家和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自己的申报经历,我认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做到“三个高度重视”。
一是高度重视科学选题。国家社科基金的选题一定是以问题为导向,选题不仅要“新颖”,还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即“学术需求”“社会需求”和“现实可行”。“新颖”在于选题创新取向,“学术需求”在于选题附加的学术价值,“社会需求”在于选题围绕的现实实际问题以及国家战略需求,“现实可行”在于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当然,这也包括了课题负责人的学术背景,所处地域,工作单位的区域优势等等。
二是高度重视前期准备。国家社科基金的选题一定是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以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实际问题以及国家战略需求,并且能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我们的课题。同时,国家社科基金是采取匿名评审制度,换言之,评审专家并不了解申请人的学术专长及能力。前期成果是评审专家评判课题负责人研究成果转化能力的唯一依据。因此,充分的前期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高度重视团队合作。每周的团队头脑风暴,我不仅可以多方面听取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参与其他成员申报工作的讨论,从中学习总结自身的不足。在彼此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得以不断完善自身课题。
作者:贺渝(1988—),男,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金融和公司治理等研究,2019年度国家社科应用经济青年项目“长江上游地区环保税政策有效性跟踪评估及空间协同策略研究”(19CJY022)获得立项。
社科项目选题“寻、愁、悟”三字诀
回顾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过程,新颖合理的选题无疑是项目申请成功的第一步。文传浩教授生动地将选题的过程归纳为“寻、愁、悟”三境界。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是在20181031日文教授做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如何选题与申报”讲座上,想不到这文氏选题“三字箴言”却如此精准地描绘了我社科项目选题从迷惑到清晰的整个过程。依据文氏选题“寻、愁、悟”,梳理自己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困惑与体会,粗浅地谈谈对国家社科基金选题的理解。
“寻”就是“众里寻它千百度”,“寻”的是“它”,是有限可能的选题集合。我早期的“寻题”方法偏向于自科,往往套用“研究基础+新颖方法+关键词表”模板。其中,“关键词表”是整理近三年社科题目后所得到的相关关键词集合,“新颖方法”是在匹配相关关键字后的方法创新。结果,专家一语点破本质:“选题自科痕迹太浓”。对于自科痕迹,我现在理解是——与基础理论、主要方法相关的关键词高度凝练的字眼,能使得题目的微观方法属性有所提升,而宏观应用属性明显冲淡,因此自然痕迹强的选题往往与社科基金的选题存在冲突。那又何谓社科的“寻题路径”呢?答案是“需求侧”与“供给侧”原则结合。自科立题关注的是关键科学问题与原始创新方法,因此自科强调的需求侧是普适的或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社科立题关注于党和国家的战略与宏观政策导向,因此社科强调的需求侧是高度吻合宏观战略与政策导向的重大应用问题,两者的选题焦点完全不一样。于是,扎扎实实地研究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深入研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密切研究国民经济的重要文件,反复研究近年的申报指南与立项选题,并高度结合这些政策热点与研究基础,我终于迈出了“寻” 字诀的第一步。
“愁”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愁”的是选题“行不行,哪个行”,愁意义所在,愁创新取向,愁可行程度;关键还是靠“问”,问自己,问专家,问同行;在有限的时间段内,既要说服自己,又要说服专家与同行,难度颇大。故事讲得很好,意义重大,往往题目太大;选题紧扣热点,方向正确,往往研究者众;选题思路独特,方向冷僻,往往意义寡寡;问题另辟蹊径,故事完美,往往基础薄弱。五次三番折腾,废寝忘食冥想,白“少年头”,空悲切?“要多交流”,文教授的当头棒喝惊醒了我。在参加了多轮文教授组织的团队研讨会后,我茅塞顿开,思路清晰。与会者从不同角度提的意见建议,可以加速主讲者选题的凝练,在学术切磋中恍然大悟,茅舍顿开;在这场头脑风暴中,你既是演讲者,又是旁观者,大家热情满满,干劲十足,效率自然高。得益于这种“头脑风暴”,“愁”字诀我也步入正轨。
“悟”就是“蓦然回首,题目竟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悟,“悟”的是选题意义,“悟”的是创新性,“悟”的是凝练题目。“愁”字阶段,需要对题目的方向性与逻辑性做出了总结,而“悟”字阶段就是对题目更深次的理解,是题目的最终打磨。“悟”字阶段,选题意义一定要深化。这种深化不是假大空,而是紧扣国家视角的内在逻辑梳理,要“以小见大”“以小见深”,从具体题目中挖掘出与国家战略、国际关系甚至是人类命运的有机联系;“悟”字阶段,创新性一定要鲜明。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想人家没想到的,开拓人家不识的研究疆土;“悟”字阶段,题目一定要凝练。
作者:张立(1976—),男,博士,教授,重庆财经学院科研处处长,主要从事应急物流、智慧物流、物流系统优化方面的研究成功立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学一般项目“中国-东盟应急物流走廊构建及跨境协同机制研究(19BGL244)”。
选题“三结合”提高选题命中率
这是我第二次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合上一次申请失败的教训,谈谈我在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中的一些心路历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不管申请任何项目,我认为要把握好两点,一是选题,二是撰写。选题是申请书的核心,是灵魂,体现了申请者的思想;撰写报告是将选题有效展示的综合形式,是连接申请者和评审者的桥梁,考究的是笔头功夫。对一份成功的申请书来说,两者缺一不可。
在选题方面,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国家当前发展热点结合。这一点大家都明白,不用多说。二是与自己长期的研究方向结合。很多学者长期关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对于如何将专业所长与国家时事结合起来,就不太擅长。怎么才能有效结合起来?这里有个技巧:就是查看历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尤其是一般项目,可以将与自己研究方向近似的项目找出来,然后搜索一下这些项目申请人的前期研究成果,看看他们的项目和前期成果的关系,思考他们的切入视角。这样多做些分析后,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如何来设计,就会有些初步想法。三是与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相结合。仔细分析近年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发现关注区域、民族问题的项目有不少,国家社科基金中有西部项目,西部地区的学者在申请中很占优势,尽量结合“本地有,其他区域无”的问题来设计选题,这样命中率会非常高。历年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是个宝库,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分析思考选题的规律,方法虽然笨了些,但是笨鸟先飞,早做准备,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选题定下来以后,重点就是如何撰写。好的选题如果没有好的文本来展示也是不行的。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交流,如果词不达意,就很难沟通。我个人认为,课题设计论证中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的撰写非常重要,不应是简单的文献堆砌。通过对学术史的梳理,当前的研究前沿、尚需解决的问题都会一一浮现出来,以前存在的研究疑惑也会更加清晰。只要花了功夫来写这个部分,后面的研究框架、重点难点、创新等部分如何写,心里差不多就有数了。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三个多”。一是多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选题讨论。即使选题已经定了,也可以多听听讨论。不少老师有丰富的成功申请经验,定期讨论,通过讨论不同类型的选题,我了解了如何搭建申请框架,如何避免写作习惯中的“坑”,如何让申请书更美观,更能吸引专家注意。二是多听取专家建议。不必太拘泥于专业,只要有相关研究背景,专家们一定比我们有经验。我在首次申请时,有专家指出我所研究的区域比较敏感,这几年申请成功的几乎没有,当时我没有采纳专家意见,最后名落孙山,其中原因也许在此。第二次申请,有专家指出,申请题目读起来不顺,不太好理解,后来经过仔细考虑,采纳了专家意见,将题目稍微做了些调整。三是多读几遍申请书。“读”自己的申请书非常重要,不要在电脑上看,一定要打印出来,读一读是否顺畅。可能到最后会被申请书折磨得看也不想看,但是越到最后,越容易出现不易发现的错漏。我的申请书最后定稿交付打印完成后,本着最后看一遍的精神,我又仔细的把目录框架看了一遍,发现思路图因为有黑白灰三种颜色设计,和我自己打印出来的稿子不同,没法体现最初设计思想。因此,最后关头重新调整并打印。总的来说,任何申请项目的成功,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只要我们努力做好每个方面,偶然就会变成必然。最后,祝每一位看到我经验分享的科研同仁们都能成功!
作者:李春艳,女,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生态经济方面研究,成功立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应用经济学西部项目“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路径研究(19XJY004)”。
在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前,先做徒童,让百川之流汇集江海
国家级课题申报,都必须有前期研究基础,至少要有相近领域的决策建议、科研课题、学术论文、专著等,否则再好的课题也不要硬往里挤。在自己现有的研究基础上,选择几个关键词一起检索“习近平”或“党中央国务院”最近时间相关的信息,然后整合成几个备选题目,同时结合“国家社科基金选题指南”相关课题拟题。然后再到国家社科基金数据库检索类似课题立项情况,最后确定自己的题目,需“铁柱磨成针”的心理耐力。
写作:在规范中寻找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写作规范就是科举“八股”,多一股少一股或错一股,评审专家都会“一点排除”。所以,申报书的写作首先要坚持基本规范,语言和格式必须坚定的遵循“规范”法则,寻找并坚持至高无上的写作“标准”。几年前申报国社时,也曾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也请教过高人,但始终未得正果,现在看来确为不得其法。所以北京大学一位大咖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是一个学者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的里程碑”,意味着,一个不懂规矩的学者,只能永远做游击战士,实际上,写作、申报国社课题,也是培养和训练一个学者严谨、规范的科研素养,漫长而又饱受折磨的申报过程就是“正果”修炼的过程。
投入:在字里行间享受过程之美。“誓做正规军,不做游击队”,是每个学者的追求。回想过去的时光,陪伴“国社”221+90天,国社成为我深深爱恋的情人,一刻也不能分开,哪怕一小时的分离,心里也无法忍受那难以割舍的短暂离别。每写一句话、一个字,都蕴含着我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心中充满无限的喜悦。221天写作和申报过程,我陷入对“国社”的痴迷爱恋,从没间断过一天。自从“恋人”离去迎接检阅的那一刻起,又是90天时光,我依然每天坚持阅读我的申报书,欣赏她的美丽和内在的魅力,想象“她”千里之行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我莫名的伤感,经常是难以自拔。于是开始了新的“有项目必报”的国社留恋期,用写项目书的方式,来回味过去那段甜蜜的爱恋。
定位:修好洼地,积累仙气。国社犹如一座高山,要翻越,必须集高人之智、借智者之力、融百家之长。无论你有多强大,在国社申报前,必须先做徒童,修好洼地,让百川之流汇集江海。在221天内,我参加过10场国社辅导公开课、接受过18位评审专家的直接面授、参考过近100份成功范本,力求完美,达到极致、不可挑剔。提交打印前,申报书与活页经过113次修改,其中有推翻重写、有字句修改与润色、有内容添加与删减、图形设计与着色、各种字号字体和字间距排版,有时一个标点符号,也会查阅很多资料,多方求证无误,方为所用。打印出来的样本有310/次。最后几天,每当睡在床上,默默背诵全文,从头到尾,享受中寻找不足,体味中优化完美。
定力:切忌被大咖误导。误导一:研究组成员可以不要,坚信自己就是权威。这句话对于学术大咖确实正确,但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讲,完全是误导,不仅要团队,而且还要高质量选择研究组成员。误导二: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就是申报国社。对于多次中标的学者确实不难,是源于经验和学术界的地位,但是对于从没成功申报过国社的学者,可能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所以,心中必须对国社充满敬畏,必须劈波斩浪、一往直前。误导三:社会经济中的热点就是选题的依据。很多大咖都会要求选题必须是党和国家对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最关注的热点,然而,如果热点与自己前期研究成果毫无瓜葛,必将自己陷入黑洞,浪费时间,编造失败的故事。误导四:重点项目不能转为一般项目或青年项目或西部项目。国社评审过程中在过去,一般都遵循哪级不过,就止步哪级,然而近年来,评审中遵循新的惯例,重点可以立项一般,一般可以立项西部。所以申报时,可以往上申报。
作者:龙云安,男,西华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立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学一般项目“川、渝自贸区与长江上游地区协同发展及路径研究(19BGL266)”。
欲成功申报国家社科“三要有”必不可少
我将自己前期的研究成果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将“新生代乡村教师”这一社会热点作为我的研究对象,最后确定选题为“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问题研究”。20196月,我的选题成功入围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一般项目,激动之情不胜言表。国家社科申报感悟万千,我认为欲成功申报国家社科,“三要有”必不可少。
首先,要有跨学科的视域。硕/博期间,导师一直努力培养我跨学科、跨领域的视角,并且在撰写博士论文时,就选择紧密围绕教育学与社会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所以,我虽然研究方向是教育学领域的教师教育,但我也积淀了不少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知识。本次我的选题的研究对象是“新生代教师”,这是一个社会学词汇,而主要研究内容是关注他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所以,我的选题创新点就在于用社会学的视角来解决教育学的问题。
其次,要有现实需求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人文社科领域非常重要。因为国家社科项目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国家当前的各种战略需求,所以社科选题主要来源于国家的政策方针、战略需求等。我一直关注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我明白,80后和90后教师作为特岗教师的主要群体,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往往被社会忽略。所以我在报国家社科时,主要基于前期的研究积累,这拓展了我的研究对象,从特岗教师拓展到包含特岗教师的所有在乡村学校工作的80后教师和90后教师。一方面既有自己的研究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回应目前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战略重视。总之,在申报书打磨过程中,建议不要闭门造车。
最后,要有“守得住寂寞,等得了花开”的坚持。早在2019年正月,我的初稿就已经写好了,之后我把稿件发给了师长领导和若干老师阅读,参考他们的意见,并反复斟酌上下文的逻辑联系。在反复修改之中,“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问题研究”的选题终于敲定。后期,我就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文献,撰写、修改申报书。总之,在申报书打磨过程中,建议不要自己一个人写,大胆地多问别人会有很多收获。
作者:蹇世琼(1979—),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成功立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一般项目“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问题研究(19BSH052)”。
来源:选题宝
编辑:马皖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