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3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林:媒体精英仍多在体制内,但正在加速度流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2:4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5-9-11 12:46 编辑

张泉灵离开央视的消息早就爆出了,只不过大阅兵之后才再正式公布。今天的微信圈被她那篇告别演说的《生命的后半段》刷屏了,像她以往的演说和播报一样,一如既往地亲切随和、娓娓道来、滴水不漏并充满思想的质感,一如既往地充满感染力。她很巧妙地避开了谈论老东家央视,也没有谈自己在央视工作这么多年的感受,而是谈另一个领域,谈新事业的召唤和新思维方式,谈人生感悟和生命后半段的追求。

她文章的这句话触动了很多媒体同行,很多媒体人在转发泉灵这篇文章时都摘出了这句话:我开始有一种恐惧。世界正在翻页,而如果我不够好奇和好学,我会像一只蚂蚁被压在过去的一页里,似乎看见的还是那样的天和地,那些字。而真的世界和你无关。

虽然媒体江湖中的人来人往已经成为常态,但张泉灵离开央视,对体制内的媒体人产生了不小的触动。一方面是张泉灵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在体制内最知名、最有职业诱惑的媒体平台上处于事业的颠峰,她却突然转身离开,奔向另一个领域。离开央视,有很多种走法,有的是被逼走,有的是怀才不遇,有的是个性与央视格格不入,有的是事业遇到了瓶颈,有的是因为丑闻,有的想逃离央视束缚去赚钱。“张泉灵式离开”跟以前的杨澜离开比较像,世界这么大,想要离开央视去看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两年媒体离开了很多人,媒体曝出的只是少数,多数媒体人的离开都是默默无闻地悄然离开,不过是换一个地方。央视处于聚光灯下,整天在电视上能看到面孔,人来人往都是新闻,每走一个名播名记,都会成为新闻。某种程度上,央视的人来人往,已经成为体制内媒体人才流动的一个风向标。虽然央视这两年的人员流动有一定的特殊性,但这个最体制化媒体的精英流失中还是能看到很多东西。

前段时间著名媒体人、前新浪总编陈彤在一个讲座中说,真正有能力的媒体人还是在纸媒。我想把他这句话延伸一下,媒体精英还是集中在传统媒体――甚至可以说,媒体精英仍然多集中在体制内的媒体。很多人谈起央视、人民日报或新华社之类体制内媒体时,总是习惯性地表现出轻蔑,又是CCAV,又是人日,但不得不说,虽然市场化媒体拥有一批非常牛的调查记者,但中国的媒体精英仍集中在那些很多人常批评的体制内媒体中。比如央视,就集中着一批中国最好的电视人才,这是地方卫视所无法企及的――虽然地方卫视很火,但你问问那些学新闻的孩子就业时的选择,央视仍然是他们眼中的新闻圣地。虽然纸质的人民日报不好看,但人民日报集中着一批报纸精英,从新媒体上的表现能够看到他们的优秀。

电视节目办成那样,报纸上看不到新闻,他们也很无奈,这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一流的人才,办成三四流的媒体,很多时候不是他们的错。

媒体精英之所以仍多在体制内媒体,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当下媒体的中层管理者,多是60后、70后和80年代初的一些人,这些人就业的时代,体制内媒体还拥有很大的职业感召力,人大、复旦、北广等著名新闻系的学生毕业时都奔向这些媒体。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央视曾引领过电视媒体一场深刻的革命,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就出现在那个时代,白岩松、崔永元、敬一丹等人正是那个电视革命时代的产儿。中青报也是如此,很多大学生都是在大学时代被这份报纸深深地吸引,在毕业时毅然奔向海运仓2号的。从特别报道、摄影到教育报道,这份报纸都聚拢了一批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人才,在精神传统的传承下,这些人才仍在。

其二,体制内媒体在一些市场化媒体冲击下,虽然优势不在,但也有一些新兴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比如替毕业生解决户口――很多人可能觉得户口没太大意义了,但对于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

其三,体制内媒体有较高的进入门槛。虽然体制内媒体不好看,但因为级别高,影响力大,所以一直维持着较高的进人门槛,吸纳了一批精英。

其四,体制内媒体比较稳定,不必像一些都市媒体那样整天困于豆腐块,为工分而忙碌,没有空间去做新闻精品。体制内媒体版面少任务少,会养一些懒汉,也会成就一些名编名记者,有追求的记者可以借助这种相对宽松的空间去做深度和精品。都市报可能无法容忍一个记者一两个月不出稿,但体制内媒体可以。

另一方面,体制内媒体的人才流动不像市场化媒体那么快,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这有利于成就媒体精英。虽然我觉得人才流动是媒体常态,但我坚持认为,没有一个跳来跳去的记者能够成为名记者。记者需要有一定的职业耐心,坐得冷板凳,拿得低工资,少一点急切成名的功利心,耐得起寂寞,才能做出好新闻、做出影响力。觉得不合适可以跳槽,但总是跳总是跳,不去调整自己心态,有一点儿觉得不满意就跳,跳来跳去不会有职业积累,耐心越来越少。

如果张泉灵不断跳来跳去,成就不了她今天的辉煌。如果刘万永跳来跳去,而不是扎根在中青报做新闻,也成就不了他一篇篇名作。一些年轻人,才写出一两篇让媒体江湖叫好的报道,就立刻跳槽,虽然收入高了,但因为缺乏积累和失去平台,失去了后劲。

当然,我写这些,不是鼓励年轻人去体制内媒体,而想说另外一个话题:媒体精英虽然仍多在体制内,但正在加速度流失,这是张泉灵等一个个著名媒体人的离开给我的感觉。媒体格局在发生大变化,体制内媒体过去的很多优势,如今正在失去,留下的硕果或者老去或者离去,新人正处于新媒体迷恋期,体制内媒体拿什么去吸引人才?改天再写后半段。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M0MjA0Mg==&mid=209018961&idx=1&sn=3b6c4134289fdfaccc65a1b2e4bfe93e&scene=5&srcid=0910hVyjalQDvQe64JLcRxNI#rd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