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8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媒体确实有偏见,但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21:2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媒体确实有偏见,但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2016-11-18 新闻实验室 124人读过 | 34502334条评论


作者/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微信公号:newslab


写在前面:

欢迎各位新朋友。特别是从“小道消息”过来的朋友。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4天前发送的会员通讯第25期,以及昨天发送的第26期部分内容。因为文章讨论的内容有很多人关心,因此在这里通过公号与大家分享,也相当于再一次提供会员通讯的免费试读了(另一篇免费试读点这里)。

因为近期连续提供了两次免费试读,短期内不会再提供啦。有兴趣继续阅读的朋友,欢迎加入会员计划

——方可成


2016年美国大选结束后,美国媒体人反思了很多。在今天的会员通讯中,我大致总结一下大家的主要观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些总结反思,不仅和美国大选报道有关,而且对于我们思考政治报道中的其他话题,乃至思考媒体在其他各类话题上的报道,都会有所启发。


先亮明结论:是的,美国主流媒体在这次大选报道中表现不佳,他们误判了形势,忽略了很多声音。但是,如我此前在微信公号上说的那样他们并没有成为希拉里团队的工具,并没有歪曲事实、违背专业主义原则,他们对希拉里的负面新闻没有视而不见,事实上希拉里的不少负面新闻就是所谓“自由派”媒体挖掘出来的。


那么,美国主流媒体的大选报道错在哪里?错在他们不愿相信川普会当选,错在他们被表面的事实所迷惑,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得他们满足于对表面事实的报道,放弃了对深层问题的挖掘。


他们不愿意相信川普会当选,并不是因为他们都被希拉里收买了,都是希拉里的工具,而是因为川普所说的、所做的,和他们的价值观冲突太大了。


他们被符合自己预判的表面事实所迷惑,不愿深入挖掘,这可以用硅谷富豪Peter Thiel的一句话来总结:


“The media is always taking Trump literally. It never takes him seriously, but it always takes him literally.”
(媒体总是按照表面意思来对待川普,他们从不严肃地对待他。)

而反过来,川普支持者从不按照表面意思来理解川普:“在墨西哥边境建墙?他根本不可能这么做的。他这么说,只是证明他重视非法移民这件事情而已。”“他要禁止所有穆斯林移民?不可能的,他并不是真的会这么做的,我们也没期待他真的这么做,但他这么说,说明他重视这些问题。”


所以,主流媒体和川普支持者实际上在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来理解川普,前者纠结于对川普的表面解读,后者则不关心川普的表面发言,而是解读其深层意义。这种错位,是此次媒体报道的主要失误。


具体来说,媒体报道应该吸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训。


1

事实核查不应该纠结细枝末节


我在此前的文章(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1025-notes-trues-verify/)中曾经说过,此次大选,事实核查大爆炸,因为等待核查的事实太多了。但是,究竟选择什么进行核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Ponyter的一篇文章(http://www.poynter.org/2016/fact ... ident-trump/437671/)中举了一个例子:NBC核查了川普的一句话,判定为谎言。川普说的是:希拉里“酸洗”了她的邮件服务器。事实是:希拉里团队用的是一款叫做“BleachBit”的app,而不是化学品。




这就是一个纠结于表面和细枝末节的例子——谁会真的相信希拉里用了化学品来销毁电子邮件啊?当一些事实核查者热衷于将这些言论判为谎言的时候,川普的支持者其实越来越不会认真看待事实核查。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Lucas Graves长期研究事实核查,他认为:解读表面意义和深层语境之间的张力,处于政治事实核查的核心位置。


这并不意味着事实核查都是无效、无聊的。事实上,有研究证明事实核查可以提高读者的政治知识水平。但是,被提高的是对政治本来就更加感兴趣、本来就懂得更多的人。也就是说,如何让事实核查抵达更多的普通大众,是一个重要的课题。Poynter的文章建议,可以和Facebook、Twitter等谣言盛行的社交媒体合作。


另外,Vox的一篇文章(http://www.vox.com/policy-and-po ... sly-literally-thiel)认为,在核查事实“这是不是真的?”的基础上,不妨更进一步,问问“为什么人们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比如,川普多次夸大黑人的失业率,描绘底层生活的惨状,尽管他引用的数字全是错的,但是却很能激发一群人的共鸣。这时候,如果仅仅是引用一些数据来指出他的错误,是不足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的。


在这次大选的报道中,许多媒体满足于数据上的核查、细枝末节的求证,忽略了更大图景的挖掘以及对一些人群的理解。


2

不应过度关注民调数据,

把大选报道成赛马比赛


在美国,对大选报道的研究早已指出:笼统而言,报道有两种框架(frame):


  • 一种是政策框架(issue frame),也即关注候选人的政策主张,预测其上任之后的具体政策,讨论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 另一种是赛马框架(horserace frame),也即关注候选人之间的名次竞争,看今天谁领先了,明天是否又被超过了,把竞选描绘成一场赛马比赛,并不关注候选人究竟提出了什么政策。


在商业媒体环境下,后一种框架是更常见的。原因很简单:赛马新闻好卖(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 ... 8.2004.00146.x/full),读者愿意看。但是,赛马框架是非常缺乏营养的,对于选民作出更好的决策毫无帮助。


赛马框架大量依赖民调数据。在上一期的会员通讯中我已经讨论过民调数据可能存在的问题。当赛马框架遇上错误的民调数据,就是我们看到的2016年大选报道:所有媒体都误以为希拉里会赢,读者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带跑了。


民调数据显示希拉里会赢,而这正好符合了(http://www.nytimes.com/2016/11/0 ... -trump-clinton.html)很多媒体从业者的期待,再加上对民调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可能不够了解,因此他们放弃了对民调的追问和质疑,而是欣然接受,将之放大到赛马框架的报道中,酿成谬误。


在我所在的一个民意调查专业人士邮件组中,一些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有人举例说:有些媒体喜欢用“候选人X民调领先2个百分点”这样的标题,但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样的标题毫无意义,因为2个百分点的差距很小,而且民调数据存在误差,所以正确的标题应该是“两位候选人不相上下”,这说明记者对民调数据的解读是有偏误的。另一个人则回应说:也不要光怪记者,民调机构在发布新闻通稿的时候,可能就用的是“领先2个百分点”这样的表述,因为这些机构想吸引媒体的关注,扩大曝光度。


如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的这篇文章(http://www.cjr.org/criticism/trump_media_journalists_blame.php)所言,记者对民调数据和选情预测过度信赖了,忽略了Nate Silver关于不可预测性的警告。上次会员通讯说到,Nate Silver在538给出的预测是,希拉里胜率为71%,这并不是一个稳操胜券的数字。


3

媒体集中在东西海岸,脱离底层民众


大选结束后,有人开玩笑说:接下来,美国媒体将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


的确,媒体对川普支持者的报道,要远远弱于对川普本人的报道。当我们说媒体和川普支持者在用两种不同的思路来理解川普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说:媒体没能理解川普支持者的思路,尤其是在川普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锈带”地区、农村基层地区。


还记得我在会员通讯001里面提到的“媒体地理学”吗?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越来越集中于东西海岸的大城市:纽约、华盛顿、洛杉矶、湾区。驻扎在中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媒体机构和媒体人越来越少。当时我在会员通讯里面这样写道:


“新媒体的集中化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纽约是自由派的天下,新媒体聚集到纽约,可能也会变得更加自由派,离保守派的距离越来越远,也越来越不被保守派民众信任。另一方面,美国的民主运转是分散式的,不是只有纽约和华盛顿的选民才重要,媒体的地理分布和民主的运行机制可能越来越不配套。”

现在看来,媒体对川普支持者的忽略正是这种地理集中的负面后果。被媒体忽略的选民,通过选票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这不仅是媒体地理的问题,也是记者成长经历的问题。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的一篇文章(http://www.cjr.org/special_report/trump_media_election.php)说,今天的记者成长路径越来越一致:出身常春藤学校,加入高端俱乐部,参加上流晚宴,这让他们很难听到底层的声音,尤其是当这些声音和自己从小听到的声音不一致的时候。


大选次日,《纽约时报》的Jim Rutenberg撰文(http://www.nytimes.com/2016/11/0 ... -trump-clinton.html)说:很显然,新闻业中有什么东西在根子上出问题了,那就是:媒体没能抓住人们的反建制情绪。这种情绪在纽约和华盛顿是很难找到的,需要深入基层去倾听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说主流媒体完全忽略了底层声音,也是不够公允的。比如纽约时报曾经做了一组名为“焦虑美国(http://www.nytimes.com/series/Anxious-in-America)”的报道,描绘了一些底层美国人的焦虑和愤怒。但这样的报道还远远不够。


4

下一步,怎么做?


媒体的失误,并非有意为之,没有颠倒黑白、扭曲事实,更不是被操纵和收买,而是当内心的判断(受媒体地理和精英成长环境影响)和表面的事实(民调数据、川普的诸多谎言、听不见的底层声音)对上号之后,失去了深入挖掘和倾听的能力。


下一步,除了改进事实核查报道、审慎看待民调数据、多做政策框架报道、多走基层之外,还应该怎么做?


Poynter的这篇文章(http://www.poynter.org/2016/jour ... ack-to-work/438452/)提供了一些建议:


  • 讲故事。也许我们在向错误的人群讲述错误的故事,但我们知道:故事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彼此。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寻找故事进行讲述。
  • 监督权力。监督总统其实比监督候选人要容易,因为总统会带来真实的政策影响:经济、法律、教育、福利、安全,等等。
  • 解释更多的事情。这可能是所有记者的短板。虽然过去一年半中有一些很好的解释性作品,但是比起大量赛马框架的报道来说,它们还是少得可怜。
  • 给受众一个发声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倾听彼此的途径,给他们参与行动的方法。
  • 最后,竖立起同情和文明用语的榜样。这是最需要同情心和文明的时刻。


5

尾声:大选后,美国主流媒体订阅量猛增


虽然川普在11月13日发表推特称:《纽约时报》正失去几千订户,因为他们对“川普现象”的报道太糟糕、太不准确了。但是《纽约时报》官方回应说:的确有人取消订阅,但是扣除取消订阅的数量后,大选后一周内的新增订阅量还是比平时增加了四倍。CNN今天的报道(http://money.cnn.com/2016/11/17/ ... ion-rise/index.html)公布了数字:《纽约时报》在大选后一周增加了41000名订户,这是2011年引入付费墙以来最大的增幅。


其他几家媒体也公布了类似的数据:《华尔街日报》在大选次日的订阅量是平日的三倍,大选两天后则继续增加到了平日的四倍。《大西洋月刊》在大选后的订阅量增加160%。另一家重要的非营利性严肃媒体《Mother Jones》在大选次日收到了平日十倍的捐赠。


收到捐赠最多的,是ProPublica。在会员通讯014中,我曾经介绍过这家非营利、专注调查报道的媒体。ProPublica收到捐赠大增的原因是:在最新一期(也是今年最后一期)的《囧橄榄上周今夜秀》(Last Week Tonight with John Oliver)里面,John Oliver做了一番热情洋溢的慷慨陈词,号召大家去支持进行严肃报道的新闻媒体:“如果你想要优质的新闻,那就为它付费。”他说:不要光看我这样的脱口秀了,你应该去购买或订阅《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或者你当地的报纸,你也可以去给ProPublica这样生产高质量调查报道的非营利媒体捐赠。




节目在周日播出后,ProPublica收到了潮水般的捐赠。虽然没有发布具体的数额,但是他们说,“即便在节目播出12小时后,我们收到捐赠的速度依然高达每分钟几笔,而平日里的捐赠速度是每天几笔。”


大选季暴露出的糟糕信息环境,让人们意识到优质信息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在新闻媒体面临经济危机的今天,读者的支持从未如此重要。因此,大选结束后的这些变化,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接下来,就看这样的热情是否能够持续,而这些媒体是否能够生产出足够优质的新闻。


顺便说一句:大选后,新闻实验室的公号粉丝和会员计划订户也增长了不少。我自然不是和美国主流媒体对比,但这些案例都可以给致力于生产优质内容、不愿屈服于标题党和点击量的人带来一些鼓舞:人们依然需要优质信息,甚至,人们从未如此需要优质信息。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EwNjQ0MQ==&mid=2654279568&idx=1&sn=131b6e1c579f763ce5ed4748ed4f8a51&chksm=bd4d6ab68a3ae3a0db755707f53db622cd9f35cd19b288c88126224d8052b4e6e7a8e9094f20&mpshare=1&scene=23&srcid=1119qaok9gxbNZ6GRx4uGMdF#rd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