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02月09日 13:39
和社科院合办中国社科院大学,是中青院未来如何办学的讨论方案之一。学者认为,在群团改革的背景下,群团组织剥离下属学校本科教育功能,或将由中青院启幕;改革后诸方如何实现多赢,新校如何选址,也是重要关注点
原图 资料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财新网】(记者 陈少远 葛明宁)此前传出消息要剥离本科教育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下简称中青院)近日又有动向。中青院多位教师向财新记者披露,学校内部正在酝酿深化改革方案,方案之一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并,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财新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校名和校址或将保留“给团校”,同时保留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社会工作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其余师生外迁”。
多位学者分析,在群团改革的背景下,和中青院类似的全国总工会下属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国妇联下属的中华女子学院或都将在未来启动转型。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7年1月10日,中青院曾召开教代会,向教师代表介绍有关中青院深化改革的五个方案,并于会后在各系召开传达会。校方表示,会根据相关讨论意见作修改,此后将具体改革方案上报至团中央。
财新记者2月9日上午致电该校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称,相关方案目前还在讨论阶段,但成立社科院大学确为方案之一,学校尚处假期,“具体信息等开学后将进一步公开”。
中青院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由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建。此前,该校同时进行普通高等教育与群团干部培训两项工作。
“在群团组织改革的背景下,一些群团组织难有财力和精力办好自己下属的学校。”长期从事中国改革与社会转型研究的评论家邓聿文告诉财新记者,此类学校有一定财政压力,“国家财政拨款少,若学校不是很有名,社会捐赠也少”。
“如果中青院开了头,其他学校有可能也走上和其他机构合办的道路。”邓聿文分析,群团组织也有意愿和下属学校分离,“某种程度上这些学院成了群团本部的负担”,在发展过程中,下属学校和群团组织本部也“逐渐分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都有干部培训背景,现在仍保留有该项功能。三校分别于1985年、1995年、2003年组建或更名,拓展本科教育功能。
群团改革将“聚焦主业”
“群团组织办本科教育有历史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告诉财新记者,其中一个原因是解决本系统相关人员的就业问题。
邓聿文认为,办本科教育有招生和就业压力,若只保留一些研究生教育功能,且保留位于北京西三环的中青院校址,“对团中央来说是个好事”。
2014年年底开始的全国“群团改革”(包括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系统)以明确各项职能为目标之一。2016年4月,团中央对其内设部门、各直属单位及人员编制进行裁撤和调整。
2015年7月6日至7月7日,中央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博士张克告诉财新记者,改革的方向是让群团“聚焦主业”,“共青团没有高等教育的职能。且从根本上讲,部委和群团组织不宜兴办普通本科教育”。
“而这些高校的转型合并涉及到群团组织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两个方面。”张克表示,从上个世纪以来,其他部委直属高校的管理权限转到教育部或地方政府,已“形成规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历经原中央贸易部和原对外贸易部两任领导,其于2000年6月划归教育部直属。中央财经大学也在2000年,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这就像原来各大部委都办企业,后来都剥离关系,由国资委监管一样。”张克告诉财新记者。
如何实现多赢
此后,中青院原有的本科教育如何转型?邓聿文分析,成立一个小而特色的学校,划归教育部直属“不大可能”,“教育部直属高校目前已经很多”。
张克则认为,中青院和社科院合办大学是“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社科院一直只有研究力量,没有本科生;中青院有本科教育,但研究力量较弱”。
“过去群团组织下属学校招生有一些困难,发展也受到一定制约。”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组建中国社科院大学后能否招到好生源,能不能办好大学,都有待探索,“且调整后也可能产生新的问题”。
据财新记者了解,保留群团干部培训功能的中青院不会全部改为公务员定向培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胡献忠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透露,根据中央近年的安排,中青院必须加强青少年研究,建立相关智库。
“现有人员的编制问题也比较复杂,新成立机构的编制划转还涉及到中央编办。”胡克分析,中青院师生的安置问题不会推进太快,“应该还在多方协调和内部调研中”。
未来选址引关注
中青院和社科院合并后,师生将在何地上学,也备受关注。多位中青院和社科院教师向财新记者透露,目前存在北京良乡社科院研究生院主校区和拟筹建的中国社科院大学青岛校区两种口径。
根据北京市的疏解工作部署,北京未来将严格控制在京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并严禁在京新设高等教育单位。
此外,北京还将引导以面向全国招生为主的一般性培训机构控制在京尤其是在城六区的培训规模。■
链接:http://m.china.caixin.com/m/2017-02-09/101053467.html?from=timel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