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8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16岁才女惊艳“诗词大会”圈粉无数,可语文老师却担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23:3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春节期间在央视火热开播,立刻被网友刷屏。

在2月1日的节目播出后,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一位名叫武亦姝的16岁高中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她凭借强劲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态强势攻擂成功,成为最新擂主。在第一环节的个人追逐战中,武亦姝9道题全部答对,战胜百人团中的308人(战胜一人获一分),武亦姝成为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以来,在这个环节里的最高分的获得者。

在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中,小姑娘表现更是出色。当期飞花令的主题字是“月”,武亦姝答题过程中显得尤为轻松,当她第二次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需要重新再说一句带“月”的诗时,她脱口而出的是《诗经》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小武平时喜爱读诗词和穿汉服,不仅随身携带一本苏轼的诗集,更奉陆游为自己的男神。小武还利用课余时间拍摄汉服照,每年推出自己的汉服摄影合集。她不仅字写得好,言谈间尽是对古诗词的喜爱,是一位可爱的、身高一米八的学霸。

她的一名同学称,武亦姝在该节目中背诵的带“月”字诗句,大多出自该校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面对赞誉,这套校本教材的主编之一、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却表达了对当下古诗文教育的担忧。

他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坦言,武亦姝只是个例,更多的与她个人爱好和积累有关。她的走红,反衬出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家长质疑为什么要背那么多古诗文

《中华古诗文阅读》第一册就选了《诗经·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一在电视节目中为武亦姝赢得最多赞叹的诗句,正出自这首诗。

这套校本教材一共六册,在复旦附中和语文课本同为必修,融入日常教学,其教学内容大大超出考纲要求。

黄荣华说,一个学生两年里找了他五六次,问为什么要背那么多古诗文,可不可以不背。也有家长质疑:为什么高考只占6分的古诗文默写,在复旦附中平常的测试中要占到二三十分,要学生花那么多时间的时间去背?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他再三表达了对当下古诗文教育情况的担忧,很多中小学语文老师正在做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分数”,让语文教学落入“工具理性”的陷阱。反映出来的一个结果是,学生往往直接记下结论,“再放到某个地方去得分。”黄荣华拿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举例说,“如果失去了去追究为什么是沉郁顿挫,不去追问为什么是杜甫这样一个诗人,成为唐代站在诗歌顶峰上面的人,他对中国文化前代有什么接受史,对后代有怎样的影响史,我在他身上获得了什么?其实这个就不是基础教育,就是技术教育。”

在他看来,坚持“高标准”古诗文教育的压力,近年来似乎越来越大,考试分数稍有走低,反对声便又高过一浪。好在古诗文教育得到了校方的支持,这所沪上知名高中,一直以坚持素质教育著称。高一第一次家长会上,他就告诉家长,既然选择了复旦附中,就要接受这样一种教育,“他们也觉得有道理”。

希望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土壤

黄荣华相信,这样的古诗文教育可以让学生在高三时轻松应付考试,还能向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版图,他要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凭借丰富的诗歌储备量、典雅从容的现场表现,武亦姝在2月1日播出的《中华诗词大会》节目中大放光彩,她不仅赢得了比赛,还在后来的网络传播中收获大量关注和赞叹。

在接受采访时,黄荣华向澎湃新闻记者强调,武亦姝只是个例,“谁编《诗经》不会把《七月》编进去?但我可以说,这届学生学完这本书(指《中华古诗文阅读》),能背出来的可能就她一个。”

这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还认为,武亦姝的走红,反衬了古诗文教育的现状,“因为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这一稍显悲观的看法,或许来自于他的高追求。他希望达到的是,让学生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他的精神,根植到底部,作为一种底层展开。”

在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中,多位复旦附中毕业生的说法印证了黄荣华的想法。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学生李静智说,虽然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吸取的养分,将让她受益终身,“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做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

她还说,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要求背诵所有篇目,“大家捧着《论语》相互考考,也构成了我们共同的回忆,特别美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施佳蔚也表示,母校的古诗文教育让她觉得既幸运又值得,“比如《诗经》,课本里最多选取其中的一两首,如果没有学校和老师的硬性要求,我们可能就不会想到去接触这些内容。”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I5NTU3MQ==&mid=2651450389&idx=2&sn=6e0faeffe87fc0b0706043075ec539af&chksm=bd6471a98a13f8bf3dee7cf9bc844c482b0105769b24613cd93affa8a56979a83e2239ec3623&mpshare=1&scene=1&srcid=0207kcnxu2uvdgu6m2Ct6sfb&key=d78209d75f0b7aa40203afb05d62423e2202685d98acfecff862f24f20fafb304840c543b0256475bba6e1a8a0b80810bf7294f554dd81cc88d486f55122557a0e599ed10e10e343cd87698ce2e4ac1e&ascene=1&uin=MjU0ODg1NDMyMw%3D%3D&devicetype=Windows-QQBrowser&version=61030005&pass_ticket=EGrfgZsEohooqtB%2BIyFTX%2B45tOhW78gL%2FsV0sq0nTlM1audefXNkG%2BZb3GWXNyDZ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