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美国新媒体之星BuzzFeed发布了一份新闻编辑标准和伦理指南,该标准从新闻来源,更正、更新、删除以及错误,法律与道德,编辑原则与商业关系四个方面,指导BuzzFeed工作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编辑操作,意在为News、Buzz和Life三个不同频道的员工提供内容和支持。 这是大洋彼岸网络新闻媒体的一个尝试:希望为新一代媒介建立新的操作标准。 无独有偶,2014年年末,一本介绍搜狐新闻内部采编规范的指南——《搜狐新闻采编规范》在微信朋友圈热传。文内,前搜狐新闻总编辑吴晨光用充满激情的笔触写出了搜狐新闻在互联网新闻制作方面充满先行者意味的宝贵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了互联网新闻。 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传统媒体一直以“好的内容”作为最后底线:强大而专业的新闻生产团队、规范化的新闻生产流程、很多时候几乎是独家的新闻资源,最终生产出来的“第一手”新闻产品,与互联网网络编辑的“二传手”内容自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 然而,值得让人玩味的是,曾经代表了纸媒黄金年代的《南方周末》,近期却出了岔子。2015年1月15日第1613期的《南方周末》出现了多处错误,尤其是二版的评论文章《暴力拯救不了出租车垄断行业》一文,有多个语句不通,让许多读者吃惊和失望。 这让传统媒体人深思,在技术大潮的裹挟下,我们有没有坚守自我? 因为互联网新闻人已经开始重新思索“内容为王”的意义,并已着手实践。 所以,我们或许也有必要回过头来,向新媒体学习新闻生产,看看他们在哪些地方值得传统媒体人学习?
如今在BuzzFeed,编辑们都遵循这份”新闻编辑标准和伦理指南“而工作 从“澎湃”与“今日头条”看新闻生产方式的不同 以移动新闻客户端为例,将“澎湃”与“今日头条”相比较,可以看出传统大型传媒集团的转型之作与互联网公司的创业产品在新闻生产机制上的不同。 2014年,各大传统主流传媒集团媒体纷纷进军移动客户端,推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以北上广三地为例,人民日报、新华社分别于2014年6月11日、6月12日推出“人民日报”、“新华社发布”新闻客户端。上海作为中国媒体重镇,自2014年起陆续推出“上海观察”、“澎湃”、“界面”等新闻客户端,堪称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在新媒体领域的“三驾马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11年就已率先推出南都Daily终端。有调查显示,中国境内1400多份报纸中,已经有170家报纸开发了移动客户端。 这是传统媒体集体行进中的媒体融合战略。 “我们迎来了无数的主义,直到我们彻底没有了主意。暗夜里抬起头的时候,发现星空里写着,‘你正位于混沌的互联网时代’。”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上线,CEO邱兵的发刊词《我心澎湃如昨》饱蘸新闻人的理想主义情怀,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被大量转发。其后,“澎湃”推出“打虎记”等一系列契合反腐节点的时政大稿,揭秘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同质化新闻泛滥的今天,“澎湃新闻”具有了相当的辨识度和品牌影响力。 “澎湃新闻”没有简单地将原有东方早报的品牌进行延伸,而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建立新的品牌,争取新的用户,无疑是成功的。但其定位时政与思想、精英气质浓厚的优质内容能否吸引海量用户,从而获取广告收入,则引来广泛质疑。质疑者认为,优质内容并不必然带来海量用户,优质内容只是带来良好用户体验的一个方面。 与此相对的是2014年6月,名不见经传的“今日头条”宣布完成1亿美元融资,估值超过5亿美元,让不少传统媒体大跌眼镜,其“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的做派引来各界的口诛笔伐。 将“今日头条”与“澎湃新闻”的新闻内容生产模式进行类比,可以清晰比对出两者的区别。 “澎湃新闻”遗留有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的强烈气息,其新闻生产模式也与传统媒体相类,这里不再赘言。而正如“今日头条”卷首界面广告语“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所表达的,其信息分发模式具有颠覆性,是完全基于智能推荐的,用户浏览、收藏、转发、评论每一条新闻的行为都会被记录,用户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位置也会被分析,两者结合形成“用户画像”。通过绑定社交媒体账号和大数据挖掘,用户分析越精准,新闻推荐就越精准。且“今日头条”的新闻内容来源非常广泛,在其背后有一整套推荐引擎会带来移动端的信息入口,可复制性非常强。不同的垂直领域都可能发展为入口,比如电商入口、游戏入口等等。 这两者是典型的传统媒体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对比。“今日头条”旨在于新闻领域创造一种具有引爆点的商业模式,而“澎湃”则肩负着引领思想、占领舆论高地的使命感。 有媒体观察人士认为,“今日头条”是一种移动互联时代可复制的全新媒介,它缺乏的不是版权,而是一种与原创深度联手的整合力;“澎湃新闻”是一款聚焦时政生产、抢占生产机制高地的诗性媒介,它欠缺的不是资本,而是一种完全基于移动互联的媒介生产机制。 互联网媒体公司正在向传统媒体学习 对于传统传媒集团而言,推出自己的新媒体形态是未来竞争的必经之路。而且传统媒体内部的新媒体运营者都清醒地认识到,新闻作为一个单独的闭环已经无法承载更多的任务。 但传统媒体如何在互联网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放弃自己所长,这是未来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互联网时代,拯救严肃新闻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严肃新闻更吸引人。 这一点,互联网媒体公司也看到了,他们在思考:互联网新闻是否难以脱离逻辑混乱、依靠“标题党”换眼球?互联网新闻能否融合传统媒体新闻所拥有的有逻辑、有思想、有价值观和高品质?这样的新闻能否带来高流量,能否盈利? 事实上,门户网站主导的商业类新闻客户端也在努力融合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上的优势,招揽传统媒体精英人才,弥补互联网新闻生产的短板。以搜狐新闻为例,在令计划受调查消息公布几秒内,搜狐新闻就推出了专题,里面有“揭秘令氏家族圈”“保福寺桥神秘车祸”等独家内容。近2万字的深度报道,堪比澎湃、财新、《新京报》对周永康案的报道。 有消息称,为了等令计划“出事儿”的消息,时任搜狐新闻总编的吴晨光制定了三种预案:1.涉违纪;2.涉违纪违法;3.涉严重违纪违法,并分别准备了不同的版本报道。耗了大半年时间,果然等来了第三种。 反腐大局下,有实力的互联网媒体都对“预期”官员提前“储备”,一旦消息发布,即刻推出重大调查。这一点,值得以深度性、完整性著称的传统媒体人警醒。 而在互联网新闻制作领域,各类门户网站都有自己的制胜法宝:厚厚的《搜狐新闻采编规范》、《新浪之道》、《BuzzFeed新闻编辑标准和伦理指南》等,罗列了互联网新闻的实践性操作规范。其中,不少实战经验是非常值得传统媒体人借鉴的。例如,重大突发事件的调研和分级机制、新闻生产部门从按传播介质划分到按照内容方向划分等。 在国外,互联网新闻业的一些先驱也已针对互联网新闻的日益花边化采取行动。最近,Buzzfeed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个政治、社会新闻版块放在首页最前面。而新近推出的《BuzzFeed新闻编辑标准和伦理指南》,更是旨在新媒体领域树立互联网新闻的业界标杆。其意图是,让员工“在作出明智、负责和符合道德标准的选择的同时,尽可能讲出那些忠于事实、复杂纠结、启发人性、温暖人心、扣人心弦、娱乐大众的故事”。 与此同时,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BBC等西方主流媒体近年来也增加了对雇员使用社交媒体的指引。他们愈加重视利用各种新技术开展新闻报道。同时,针对互联网新闻的制作,也纷纷推出了相应的报道守则。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给予传统媒体人新闻制作的新思路。 让新闻更多的从受众的需求中来 如今,互联网已经萌生出更多前沿、新颖的新闻生产方式。这些方式,都让新闻更多地从受众的需求中来。 新媒体已经普遍开始重视新闻的可视化。“澎湃新闻”、Business Insider等新闻网站注重图片的新闻呈现方式,“浙江新闻”客户端还专门开辟了“话图侠”专栏,腾讯、凤凰等新闻网站更是注重视频的配发。这些都只是开始,直接的动画、视频采访甚至是互动式新闻,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用互动图表讲故事”只是互动型数据新闻的一个方面。所谓“互动型数据新闻”是指由编辑、设计师和程序员共同合作,通过编程,在网页上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用户通过操作电脑、手机,可以增加或筛选展示的内容,或进行可视化分析。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还包括数据挖掘以及辅助理解。 国际知名媒体都非常重视数据新闻。2009年3月,英国《卫报》成为全球第一家成立数据新闻部的报纸;2012年12月,《纽约时报》推出《雪崩》专题,获得2013年普利策奖。 在国内,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2014年6月,财新传媒数据可视化实验室生产的数据新闻《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获得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的卓越新闻奖,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由程序员获得的新闻奖。 让用户成为内容生产者,为新闻媒体提供线索,甚至直接参与新闻采访、写作过程亦是一种方法。美国著名的互联网报纸《赫芬顿邮报》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2012年,《赫芬顿邮报》资深军事记者伍德关于负伤退伍老兵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国内报道奖”,这是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网络媒体。早在2012年,该网站所拥有的签约公民记者数目就超过了1.2万名,这些公民记者每天都会为网站提供大量的新闻线索、报道选题甚至是完整的新闻报道。 而近年来,“众筹新闻”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新兴的新闻报道方式。2008年11月,美国新闻众筹网站“Spot.us”的上线,标志着众筹模式进入新闻生产领域。所谓众筹新闻(crowdfunding journalism),其概念简单清晰:媒体记者或自媒体人以众筹网站和社交媒体为平台,发起新闻报道计划,面向公众筹集报道所需资金,资金筹集成功后,便开展调查和报道,作为回报,受助人在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需及时向捐助公众呈现报道内容。作为社会网络化时代新闻报道的新样式,众筹新闻充分调动了普通受众参与新闻报道的主动性。受众作为新闻报道的出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记者与受众之间的定位和相互关系。
来源:传媒评论 作者:胡笛 http://www.neweyeshot.cn/archives/17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