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晨报即将停刊!曹林和王永治之间的“赌约”快到期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1:05: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晨报》的“坏消息”来的并不突兀,在肃穆的寒冬中,都市报章的退出是成建制的,人们习惯了各种形式的告别,也日渐接受了这种严酷。就在数月前,北京晨报一位资深记者在给当地高校新闻系学生讲课时,曾被问到北京容得下几家都市报?他回答说,“三家”。


作者|墨林
编辑|小满
来源|媒通研究院

当溃散的军队接受了“失败”的事实,撤退也就开始变得有序了。
8月27日,距离2019年还有4个多月的时间,北京晨报在一张北京地区的邮局征订通知上,早早地预告了停刊的消息:“根据报社通知,2019年度《北京晨报》报纸停刊,不再向读者征订。”
《北京晨报》的“坏消息”来的并不突兀,在肃穆的寒冬中,都市报章的退出是成建制的,人们习惯了各种形式的告别,也日渐接受了这种严酷。就在数月前,北京晨报一位资深记者在给当地高校新闻系学生讲课时,曾被问到北京容得下几家都市报?
他回答说,“三家。”
显然,这“三家”并不包括北京晨报,在融媒改革的大潮下,它将通过其他略显悲壮的方式彰显自己的价值,化整为零,融入到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内部整合之中。据澎湃新闻消息,其实,《北京晨报》停刊的计划早已确定,并将与北京其他报网合并,原有员工将分流处理。

晨报之“廿念不忘”,或将成为绝响
《北京晨报》创刊于1998年7月20日,是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类综合性都市日报,也是北京第一张都市早报与第一份彩色日报。据一位早期工作人员介绍,《北京晨报》是由当时北京最具实力和影响的三家报纸《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及《北京青年报》联合创办,因此集纳了三报的办报经验和优势。

注:北京晨报创刊号
该报以主流、权威、公信、亲和为特点,贴近市民,生活化气息浓厚。在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晨报填补了北京地区早报市场的空白,被北京市民亲切地称为“信息早餐”。作为每天发行最早的报纸,北京晨报社规定编辑部每天凌晨一点一刻前要排版审校完毕,以确保两点开印,早上顺利上市。
此外,《北京晨报》也是当时北京市场上唯一获准流动销售的报纸,创刊之初就在广告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爆发力。经过两年的迅猛发展,2000年《北京晨报》广告收入破亿,3年后这一数据接近两亿。那段时间,《北京晨报》成为新兴纸媒里读者量、广告业务量增长幅度最大的报纸之一,备受行业瞩目。
我们注意到,近三年来,每逢创刊纪念日,都能看到《北京晨报》推出的社庆特刊。今年是第20个年头,晨报推出《廿念不忘》特刊,记录这份报纸与读者、与城市、与时代之间那些难忘故事。可惜的是,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而晨报之“廿念不忘”,或将成为绝响。
以信息滋养市民20年,关于晨报年底停刊,有人震惊,也有人不是很意外。一位老北京感慨:“我们社区和家里都订了晨报,这可是咱老北京的报纸。每次看到和咱老北京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就感觉很亲切,觉得《北京晨报》真是一份接地气的好报纸。”
一位即将进入人大新闻学院读研的年轻人则表示:“相比较而言,晚报生命力更强些,北京人很认二晚(北晚、法晚)。新京报和北青自然不用说了,何况报社其他经营也还可以,晨报的存在感的确越来越低了。”
北京晨报停刊那天
是曹王“赌约”揭晓的日子
又一纸媒英雄迟暮,理想主义者们学会了不坚持到底。
京圈都市报的动作具有示范效应,2017年1月1日,京华时报的休刊,被业界视为某种预兆,整个行业迎来一个生死节点,这一年又被称之为纸媒的“死亡元年”。而眼下,北京晨报的“告别”像是上一场纸媒停刊潮的延续,又像是融媒改革新形势下新一论停刊潮的开端。
2018年12月31日,北京晨报出刊的最后一天,恰好也将是传媒圈那场赫赫有名的“赌约”的终点。赌约的内容是,到了2018年年底,如果这个预言(三分之二以上的纸媒将会“关停并转”)实现了,时评家曹林从单位辞职;如果这个预言没实现,著名媒体人王永治从腾讯辞职。

注:王永治关于纸媒的观点,被称之为“王永治预言”

这场赌约的重点不在于最后谁会辞职,而在于扑面而来的败落感。在纸媒的黄金年代,这样的赌约是可笑的;但如今,双方看起来又都是这样的郑重其事。
捕捉一代传奇的落幕,本身就是一件悲情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北京晨报即将停刊,是时候问一句:如果都市报刊退出之后,其社会功能后继无着,诚为至深之痛!
关于纸媒停刊,媒通社(ID:mts1000)先前曾与多位专家学者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其中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和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沈阳教授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与诸君分享。(注:二位老师的观点与具体事件无关,是就大环境而言的,仅限观点分享,请误对号入座)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
“一、总体来讲,中国的报刊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的确是产能过剩了。整合也好、停刊也罢,其实都是一种退出机制,也是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且整体来讲,这样的一种调整的速度还是太慢了,应该进一步加快进度;二、我们关心的不应只是一张报纸的存亡,而是报纸本来的社会功能在整合或退出之后该有谁来承担?这是我们在讨论媒体整合和结构调整时应该深思的问题。”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沈阳教授:
“1、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当产业进入衰落周期时,合并重组是必然的。当前纸媒的生存空间在收窄,下滑趋势也已经非常明显,所以合并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2、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讲,合并对于传统媒体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一个地区的新闻资源是有限的,合并之后资源利用会更加充分,更加有效;3、传媒形态的变化与整体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内容产业目前呈现出视频化的态势,这或成为日后纸媒发力的重点。”

                                                                                                                                                            编辑:何林https://mp.weixin.qq.com/s/n8qWWUCsxu_YGSFBRfsAgw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