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7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是否需要新闻学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7 17:0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邀请了学术界和业界的三位专家,就当前的新闻业是否需要新闻学院进行了一场“隔空对话”。他们围绕着新闻学院存在的价值,新闻教育面对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之道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本文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摘编。


编译:戴润涛


Bill Grueskin:新闻学院有必要存在
(Bill Grueskin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及前任院长 )


当下新闻的业界环境决定了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新闻学院。

第一,在新闻学院可以学到新闻鉴别、人际沟通、法律框架等在社会实践中不易获得的能力。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获得预测信源动机的能力。在实践中,该能力的缺失会直接导致沟通不畅。

第二,新闻采编室内部培训机制基本缺失。过去新闻采编部有内部培训的机制,要求严格的编辑会付出时间精力培养年轻记者。现在该机制基本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新闻采编部编辑裁员和新媒体创业带来的“快餐”文化冲击造成的。这一认为网络时代的新闻业的问题可以通过“告知读者”来代替“纠正错误”,而事实恰恰与这种观点相悖。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其实放大了新闻采编中的错误。

第三,新闻学院是新闻创新研究的温床。过去人们认为新闻学院是新记者“练手”的地方,却忽略其所发挥的深度研究和方向挈领等作用。在新闻教育面临严峻危机的今天,其作用愈加凸显。西北大学的NUvention计划和奈特实验室、纽约大学与荷兰De Correspondent平台合作的新闻学项目、哥伦比亚的“唐氏”数字媒体研究中心等项目都使高校发挥着传统新闻采写所无法企及的作用。

在任何高校,学生都可以接触到博雅教育、历史经济和数理知识。但是,好的新闻学院则提供更多可能性。它可以帮助“记者们”学会质疑、消除偏见,鼓励其迈出“舒适区”与形形色色的个体交流,并在过程中磨练意志,培养韧性。好的新闻课程能使学生各尽其智,在面对技术进步时从容不迫。

Felix Salmon:新闻学院没有必要存在
(Felix Salmon是路透社前财经记者、Fusion数字媒体负责人 )


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1993年在“新共和”周刊(The New Republic)上回应抨击称,新闻学院就是胡扯。在该文章发表后的25年里,新闻业的市场占有率岌岌可危。

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将新闻业提升至学术高度”的计划在充满信息售卖、配额制和付费墙的年代里显得徒有其表。其他学科早已熟识其研究领域并付诸大量实践,而新闻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更何况,新闻实践能力与是否获得新闻学位几乎无关。那么新闻学院又有何存在的必要呢?

“实践性”新闻学院的存在没有意义,“无用”的新闻学院只是为了收支平衡。最终学生要为高昂的学费买单,成为了唯一的受害者。另外,就读新闻学院不等于更有工作竞争力,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机会成本。此外,“学位证书”提高了行业门槛,使有新闻梦想的非科班记者们被拒之门外。这种“挤出效应”降低了新闻采编部内部的员工阶层多样性,进而削弱了少数群体参与新闻工作的可能。

因此新闻学院应被取缔,或将其改为纯粹的学术阵地。新闻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应该由新闻采编部承担。

Alexandria Neason:教育成本决定新闻学院的去留
(Alexandria Neason是CJR的专栏作者)

关于“新闻学位教育的必要性“之争论由来已久。多年来,记者们各自为营,各抒己见。普遍看法是,新闻业是有规则规范的交易,且职业技能易培养。但是,记者究竟应该在教室还是新闻采编部里学习技能,仍无定论。学位的天价学费则是争论的焦点之一。

一方面,天价学费仅降低新闻学院的申请人数,并不能促进申请人的阶层多样化。另一方面,新闻行业中的“压榨性”实习项目依赖裙带关系,使想进入新闻行业的记者望而却步。因此,若新闻学院是一个昂贵的“骗局”,那“廉价”的方法也未能促进新闻团队多元化。况且,新闻学院和就业市场本就在不公平的资本主义体系内,因此未超脱于社会环境的指责毫无意义。

实际上,想要进入新闻领域最重要的是机会,而攻读新闻学位则顺应了行业内任人唯亲的传统。虽然仅凭学位无法获得想要的工作,但它能让你与提供工作机会的人建立联系,然而高昂的教育成本将成为你人生压力和焦虑的源泉。因此对学位的投资虽回报可观,但存在风险。

新闻学院确实可以为你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仅鼓励有经济实力者去新闻学院进修。对于窘迫者而言,就算它为你叩开行业大门,微薄的工资和高昂的学费也会使你陷入债务危机和痛苦之中。当下,机会是不平等分配的。新闻学院使学生获得机会的同时也使其承担了代价。

观点对撞
Bill Grueskin:
Salmon抨击过时的新闻教育观,并且认为新闻学院进一步深化了新闻采编部中的不平等,因此不应存在。但事实上,全球各地有许多新闻学院。他的另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院输出了一大批年轻记者,他们挤出了来自各界的低收入人群进入新闻业的机会,但这个想法的错误之处显而易见。非洲裔美国记者Rachelle Hampton在Slate上发表的文章称:“没有我在新闻学院建立的人际关系网,就没有我现在的职业生涯。”

Felix Salmon:
Grueskin似乎同意在职培训比去新闻学院更好。我不同意他的失败主义和精英主义立场。如今记者仍可以在工作中学习,且新闻学院的高昂学费确实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编辑:付莎莎
https://mp.weixin.qq.com/s/8kK3RzopFK4BU02soL1qy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