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陆媒体进入“庸才”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2:2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届奥运会,我国媒体集体在塞纳河畔,给国人拉了坨大的。


外国媒体采访:我觉得你们的成绩有问题

中国媒体采访:

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你想看谁的演唱会?

我考考你“拿捏”用英语怎么说?要不要我教你?

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实际上你的飞得累不累呢?

队里你觉得谁最帅?排个名

用一种动物比喻自己,你觉得是什么?

……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看到这些盘都盘不完的弱智问题,我真是气笑了。



在8月3日的乒乓女单决赛现场,观众席球迷粉丝偏帮孙颖莎,给同为中国队员的陈梦喝倒彩的“精彩”场景,让中国丢人丢出了圈。



在媒体为此事“拨乱反正”时,“饭圈文化”抗下了所有。不管这其中是否有资本的介入或者领导的“统筹”,总之,我们暂且认为这一切都是饭圈文化的错,那么我想问的是,媒体在谴责饭圈文化侵染体育的同时,是否有反观自己的言行呢?娱乐化体育界真的只有粉丝吗?






作为官方媒体张口闭口问运动员喜欢的明星是谁?想看谁的演唱会?难道就不是被饭圈侵染吗?在大型国际赛事的采访中,中国媒体的专业度就止于此?






对内没有专业性

对外没有攻击力



专业的体育赛事采访,记者应当了解所采访运动员的职业经历、过往战绩、赛前状态以及现场表现或困境等,并对该项运动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对手的背景有所了解。只有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才能在采访中问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公众希望了解的是运动员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备战奥运、如何保持昂扬的竞技精神、如何在比赛中保持积极平稳心态等深层次问题,而不是琐碎的娱乐花边新闻和个人隐私。



奈何这届媒体的冒犯艺术,都用在了自家。提问缺乏专业性,甚至缺乏对运动员的尊重,也难怪被00后小将们直怼。



记者:为什么我提的问题你都说不会?

全红婵:你都不问跳水相关的问题,问跳水的我就会了。

记者:可是我不懂跳水。



记者:想不想跟四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

全红婵:四年前?不是三年前吗?(东京奥运会因疫情延迟一年举办)



记者:三米板你在练吗?

全红婵:我是跳台的!你问我在练三米板?




在采访中加入一些生活化问题,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无可厚非。但是要在专业问题有含金量的前提下,将生活化问题作为一种气氛润滑剂。如果本末颠倒,很容易招致运动员白眼。



三四年默默无闻的艰苦付出,一朝夺牌,运动员们都想通过采访向观众介绍自己背后的奋斗故事,以及赛场上自己厚积薄发、绝杀时刻的技术亮点或感想。正经观众想了解的同样是这样的内容,媒体却将问题集中于运动员个人隐私、爱好等生活化问题,难道本身不就是在将观众的注意力向饭圈引导吗?



换个角度,再看看媒体在对外提问的表现,更是乏善可陈。作为本届奥运会最大媒体团,我国2400多名媒体工作者,竟未见一家媒体直接提问美国运动员“紫薯脸”、“变性拳王”、逃避药检等问题。当外国媒体将挑衅、谣言怼到我们脸上时,我们的媒体未见应有的反击力,而是依旧保持在国内的那一套“温良恭俭让”。



为什么不去提问美国教练和运动员:



“你们游泳队员全员紫薯脸,是不是吃了什么药?”

“是什么样的新型药物可以让你们逃过药检?”

“为什么潘展乐破纪录,你们说超出人类可能性?何出此言?是因为你们吃了药也游不出这样的成绩吗?”

……




既然对方无礼,我们也没必要再以礼相待了,那就“冒犯”回去呀!怎么不算是一种“师夷长技以制夷”呢?



奥运这种大型国际赛事,看似战场只有一个,就是体育竞技,其实体育背后的规则战、舆论战更是我们要攻占的阵地,是需要我们亮剑的地方。



这次奥运报道,媒体被骂的一点不冤。对内提问一堆无营养的娱乐问题,对外毫无攻击力,也就无法对本国队员形成舆论保护力。令人失望。






政府的强势管控正在培养

媒体“庸才”



当问题被普通公众看出来的时候,说明已经积弊良久。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国内媒体(大陆)常年受到政府的管理,与其叫媒体,不如直接叫内宣。他们习惯了为政府歌功颂德,宣传正能量,而逐渐忽略了社会监督功能。如今还有多少记者在做卧底调查呢?还有多少媒体敢向不公正的社会事件发出质问呢?还有多少媒体会接收读者举报,为弱势群体发声呢?不多了吧,我只听到颂歌,很少听到呐喊。媒体是应当具有“尖锐性”的。人人都做“好好先生”只会让恶人狂欢。



对内做惯了温顺小猫咪,对外遭遇不公的时候也会忘记露出爪牙。这就像一只刺猬被拔掉了身上的刺,它无法对内扎人的同时,自然对外也失去了攻击力。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不要惹事,不要“刺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又像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父母天天严格要求孩子事事顺从、乖乖听话,那就不要怪他出门以后,在别人面前也唯唯诺诺了。



第二,网络“闭关”,外宣战斗力薄弱。在此我们不讨论“墙”的存在意义,只是从我本人的翻墙经历来看,外网中文区充斥着蛙媒的声音,而我很少看到大陆媒体的强势发声。传说中的“讲好中国故事”,不知讲到哪里去了?在国际的舆论战场上我们究竟能占多少席位?与其以防守姿态,防止外媒给国人洗脑,何不练就一支传媒铁军,在国际舆论场上增强声势?



Q杆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笔杆子一样要在自己手里,话筒更要在自己手里。前段时间的外国人过境免签掀起一股中国热,不少人说这是顶级阳谋,无需自己发声,“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可是我想说,此招自然是妙,可也是让话筒拿在别人手中啊。如无自己的“大儒”,到了真正国际“赛场”上,这些人还会为我辩经吗?



媒体不敢说尖锐的话,不敢说难听的话,久而久之,业务怠惰,就成了只会问些无脑问题的庸才了。






讲好中国故事

也要扇好中国“巴掌”



我始终认为,在国际上,中国的人设应当是心怀正义、能言善辩的巨人,而不是身强体壮的哑巴。要像守护领土一样地去守护舆论阵地。而媒体,就应当做舆论阵地上的“精兵强将”。



别人以德待我,我就为其讲好中国故事;别人胆敢出言不逊挑衅我,我也要扇好中国巴掌,教他们做人。



通过这次奥运的“踩球拍”“故意撞运动员”“打招呼不理人”等事件可以看出,不是所有外国人都有教养有素质的,我们先以礼待人之后,如果遭遇无力礼回应,那么就要利用舆论的武器,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了。



其实跟外国人起了言语冲突并不会怎么样,没必要一直维持以和为贵、避免冲突的原则。就像这届00后小将们的直接回击,潘展乐面对央视“告状”国外选手的无礼行为,结果对方在外网遭遇一片谴责;郑钦文面对台下观众挑衅,直接黑脸,C语言+S语言输出,获得一片赞赏。谁看了不说一句,干得漂亮!
3.4.png (1.12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4 分钟前 上传







中国人内敛、好欺负的人设,需要改一改了。



给大陆媒体身上安点“刺”吧,别再让他们只做“乖孩子”了。上万家陆媒在某音的声誉,不及一个香港卫视,不丢人吗?



最后我想说,媒体的问题从来不只是媒体的问题。孩子长大后成了庸才,该反思的也不只有孩子。

来源:人间沼泽挖掘机(公众号)
编辑:李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