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2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媒体机构还有价值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20:0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作者:周健工(《福布斯》杂志中文版、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

编者按:决定媒体是新媒体,还是旧媒体,取决于你是下蛋的母鸡,还是卖鸡蛋的贩子。传统媒体越来越像下蛋的母鸡,而新媒体像是卖鸡蛋的。用户只关心买到了鸡蛋,并不在意是哪只母鸡下了鸡蛋。

整整50年前,1965年,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摩尔预言,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两年增加一倍(也有说18个月)。

“摩尔定律”50年来,按照计算能力来算,芯片每两年成本下降一半,到今天已经成为50年前价格的(1/2)^25,也就是说是当时价格的近3500万分之一。当初无论如何昂贵稀缺的计算机,如今已经基本上是免费了。

摩尔定律的第一个巨大效应,是把信息权力(power)交给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拥有信息权利(right)。

从大型计算机到小型计算机,到个人计算机,到手机,到可穿戴,计算能力越来越便宜,越来越从控制转向分散,从机构转向个人,互联网把计算能力日益强大的服务器、PC和移动终端连接在一起,改变了人与信息的关系,人与服务的关系,人与万物的关系,万物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们全都联网了,智能化了。比特在逐步控制原子。

摩尔定律的第二个巨大的效应,就是消除信息中介,消除信息不对称,消除信息鸿沟。在工业化时代,社会与经济中最大的中介,就是大众传播媒体(mass media)。

从商业机构到其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是这样一个链条:研发-产品-销售-市场-公关-公关公司-记者-编辑-印刷-发行-读者。

难怪第一个被颠覆的,就是新闻媒体行业。在美国,第一个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是新闻门户,在中国,最早崛起的互联网公司也是门户,它们的商业模式都是去媒体中介化,带给用户的体验,都是摆脱纸媒的限制,通过超级链接,读到无限的新闻,尤其是在媒体受到严格管制的国家,门户所释放的压抑的需求更大。在门户的基础上,可以产生社区、博客、用户互动等功能。读者的用户意识开始觉醒。

搜索的产生,是摩尔定律带来信息过载的必然结果。1945年,美国一位名里德(Fremont Rider)的图书馆学者计算出,图书馆的藏书量每16年翻一番。但那是在电子媒体和互联网出现之前。

如今,美国国会图书馆以每天约四亿条的速度收集推特发布的信息。假如我们把整个互联网看成一个动态的大型图书馆,上面产生的信息在以指数级别增长。

我们也可以把整个互联网看成一个巨大的媒体,每天生成的信息数量更为惊人。在互联网产生的2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产生、传播和存储单位比特信息的成本,大体也是沿着摩尔定律的方向,以指数的速度减少着,其结果是信息免费,而且信息的产生和流动,远远超过了人们检索和分析的能力。搜索成为人与信息之间最重要的界面和入口。

搜索把读者变成了用户——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获取信息。用户是技术的追求者,他们渴望自身与电脑一起升级,他们参与、互动,与电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不仅是物理上的,而且是心智上的。

社交应用把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与信息的关系。人们消费信息的行为,进一步从日常浏览传统媒体及其电子版,转向朋友之间的互相转发和推荐。信息流融入了关系流。

这种用户行为的改变,已经预示了我们传统上所说的“大众媒体”中的大众,将首先是社交媒体中活跃的海量用户。当社交成为用户最基础的需求时,媒体信息寄生于社交平台。

而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将来可能包括可穿戴,真正成为一切媒体的中心。不仅便携了所有的媒体,而且因为与人体的亲密程度,它可以收集每个用户的行为信息,互动及监测,加上人工智能,从而判断用户的兴趣和需求。

因为永远在线,随时随地,人们使用的时间大为增加。更加重要的是,使用移动终端的女性人数相比PC时代大为增加,而且时使用时间更长。手机让农村的居民可能消除在传统媒体时代和PC时代的数字鸿沟。

据调查,使用手机比使用PC时,用户更愿意支付。手机进一步改变了人与信息的关系,人在阅读手机的同时,手机也在阅读人。

门户,搜索,社交,移动,物联,智能,人机合一(或者机器比人聪明)。人与机器的关系,就象是人在追求机器,当与机器结婚后,就被机器控制了。这是媒体发展的技术主线。

技术重新定义了媒体,之后就轮到媒体的商业模式。

媒体的商业模式,是以成本价甚至免费向读者提供内容,然后再向客户出售广告,或者真接导致交易,是一种“双边市场”。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梯若尔就是双边市场理论的大师。互联网并没有颠覆这种模式,只是通过去中介化把它做到了极致。

如何做到极致?抓住长尾。在传统媒体时代,所有的媒体都喜欢说自己是主流媒体,影响的是主流人群,而互联网的成功,正是首先抓住了非主流人群,技术让互联网能够以低成本抓住长尾,服务无限细分的人群,从而让服务也变得更加精准。而所谓的主流,也被日益分解成长尾。

这种技术带来的极致,足以摧毁传统媒体的垄断与守旧。只是做到极致的人,已经不是媒体人,而是技术极客。广告仍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商业模式。

对用户来说,连接是比媒体更加基础的信息需求,连接获取了多数甚至全部用户,让传统媒体机构成为其信息的代工者。决定媒体是新还是旧,并不是你是否做了自己的网站,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号,以及做了自己的应用。

决定媒体是新媒体,还是旧媒体,取决于你是下蛋的母鸡,还是卖鸡蛋的贩子。传统媒体越来越像下蛋的母鸡,而新媒体像是卖鸡蛋的。用户只关心买到了鸡蛋,并不在意是哪只母鸡下了鸡蛋。

互联网,包括物联网,正在创造一个但求使用,不求所有的用户思维,尤其是中国的用户,多数目前并不在意原创的价值。

摩尔定律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变化在加速,产品的变化也越来越快。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看到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大致按照摩尔定律的节奏,超前者多数成为先烈,而落后者轻易被淘汰。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软件产品每周迭代,硬件如手机每年换代。

我们看下传统媒体,线下部分基本上十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相当于被抛弃的状态,而其内容在加速向互联网迁移,寄生于互联网的操作系统、硬件终端、平台与连接巨头(搜索、社交、移动、电商等),传统媒体无论如何折腾,目前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远不及为其所寄生的平台网络贡献的价值。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与连网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媒体在网络平台上越创新,推动越多人更频繁使用互联网,从而以指数增长放大网络的价值。提供内容的媒体,早期都是为平台做嫁衣,都是下蛋的母鸡。

但是,我想强调的一点,在技术、商业模式变化的前提下,作为信息的内容,仍然是所有这些技术存在和加速变革的理由。

不管是芯片速度越来越快,存储空间越来越大,屏幕象素越来越多,待机时间越来越长,还是产品做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薄,越来越短,越来越小,它们所有加速发展的理由,都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为了更好的内容体验。最好的技术最终要成为最好的服务。

这种内容的体验,已经不仅仅是过去读者或者观众的被动体验,而是双向的、参与的、互动的、创造的体验 。

当我们谈到技术改变媒体的时候,并不仅仅是说改变的是介质,内容也将跟从媒体改变。最明显的一个现象,是出现了泛媒体化,个人和非媒体的组织机构,都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媒体,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发出声音。媒体叙述方式也在变得多样化,视频、声音、图片、图表、动画、文字、虚拟现实,以及更加丰富的互动效果。

对内容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定制化,场景化,内容的来源也日益受到新现实的影响,也就是虚拟化、人工智能化的新现实。

内容最早是从线下往线上搬运,随着互联网原住民人口规模的扩大,现在主要的内容原生自网络,实时互动,而将来线下的内容完全来自线上的分发,甚至已经不存在线下了。

我们最终会发现,互联网颠覆的,只是内容的中介,是控制内容的层层机构,而不是内容本身。所以我们还不能免谈内容的价值。

如果说移动与社交扩大了用户人群,增加了使用时间,媒体市场做大了,必然会增加对内容的需求,从而提升内容的价值。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大众媒体,但它仍在寻求新的媒体归宿。

但同时内容的供给不也是无限放大了吗?如果供过于求,是不是内容贬值呢?

这里要区分内容与信息的区别。

内容的定义是什么?互联网时代内容的定义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理解的内容,是在一定的场景下为终端用户提供价值的信息与体验。

内容=信息+体验+场景

所以,信息过载不等于内容的过剩或贬值。用户永远需要内容,因为用户永远处于某种场景下,永远需要体验与信息,因为移动互联网会不断创造新的场景,而且场景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新颖,越来越个人化,越来越长尾。

一个好消息是,媒体的变革就是技术的变革,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做大了媒体市场,丰富了内容的需求,让更多的用户可以接受媒体服务。

想想看,印刷术让媒体服务从以教会为中心的精英阶层,逐步护展到城市新兴的商人阶层,通信技术让媒体成为大众媒体,而互联网技术让媒体真正进入农村、贫困地区和低收入的人群,实现有史以来媒体的真正全覆盖。

互联网对媒体的需求,对媒体人的需求,对于优质原创内容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受到影响的,是那些传统的媒体机构,是那些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

媒体的核心竞争能力,还是创造内容,应该更加专注于优质内容的创造,更大胆地抓住移动与社交带来的机会,在移动和社交的主要平台建立起生态系统,重塑自己的价值。

媒体的价值和媒体人的价值都没有减少,而是在放大和转移。我们正处于旧的媒体机构和秩序被颠覆,而新的媒体机构和秩序尚未建立的转折时期,处于失控状态。

许多人说,当人人都是媒体人,每个机构都是媒体时,媒体人还有价值吗?媒体机构还有价值吗?

我并不担心。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是追求内容而去的,新闻、体育比赛、电影、视频、美术、音乐、戏剧、游戏,等等。

人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好的体验,只要我们相信在互联网时代仍然有社会分工,我们就要相信专业的力量,相信机构和组织的力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媒体机构、内容创造与创新机制和生态都在形成之中。尤其需要指出的,新闻媒体探求真相、主张价值,并非个人和非媒体机构可以完成的使命。

只是媒体人及其机构的商业价值,需要再造,而这一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尽管一切看起来还有些遥远,尽管网络巨头们仍然黑洞般吸取一切信息和流量,但相信会有一批重生的媒体,找到穿越的虫洞。


来源:http://www.neweyeshot.cn/archives/17007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