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玉萍 于 2015-10-22 15:42 编辑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下半年趋势展望
当前中国的形势应当说是举世瞩目,牵动着各个阶层的关注,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处于低迷状态,但这不能囊括中国的实质。经济结构较为分化,从低迷中可以看到繁荣,萧条中也有泡沫。因此从前景来看,目前有止跌和触底的迹象,我们依然可以从低迷中孕育生机,在下滑中看到希望。
当前经济总体低迷
第一,G D 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塌方式地下滑。今年G D P增速实际上是一个超预期回落,去年国内名义G D P增速全年8.02%,今年一季度就下滑到5.8%,一下子下滑了二个多百分点。名义G D P增速低于实际G D P增速,今年是中国二十年来第三次出现这种情况,这往往预示着是萧条经济学的开始。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东北和西部部分区域出现塌陷式地下滑,整个东三省G D P呈现负增长状态。目前黑龙江的财政增速,一季度负30 .7%,二季度负22%。一个省的财政下滑了1/3,县域城市基本是拦腰切断。
第二,在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引领下,总需求呈现加速回落的态势,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只有消费参数比较稳定,投资和出口参数都在持续下滑。从财政和产业来看,发改委用于掌控国内经济的信贷、投资、土地“三道闸门”已然(部分)失灵。地方政府的惰政现象,使大量的经费花不出去,将积极的财政政策演化成紧缩性财政政策,导致财政机制传递不畅。产业项目缺乏地方资金跟进,传统的政商关系被全面打破,民间资金和私人资本都对政府的项目退避三舍。更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制造业以及建筑业的投资都在持续下滑。整个制造业是大萧条,连续39个月制造业工业品价格指数是负增长,6月份工业出厂价格指数仍在扩大,很多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都在下降。房地产和土地实际上是中国最大的杠杆支点,如果杠杆的支点突然塌下来,就会发现原来的杠杆全部架空,这个问题就很严重。此外,我国当前进口量下滑太猛,出口达不到预期值。六月份经济倒是出现反转迹象,新开工项目总投资增长1.6%,增速提高的1.1个百分点,这个指标是下半年经济的重要关注点。到位资金也出现了反转,到位资金同比增长6.3%,六月新增贷款开始加码促进了资金量落实是出现反转的重要原因。其实,只要货币政策能够往宽松的方向走并进行明确定位,下半年经济应该还是有很大变化。
第三,在第二产业的引领下,总供给持续疲软,工业领域的萧条已步入新的阶段。名义增加值的名义增速回落比预期大,从中期来看服务业持续回落的幅度也很大,还有金融增加值上扬太猛,这意味着一二季度股票市场很好、交易量很好,三四季度股灾之后交易量和印花税都会下来,因此三季度增加速度能不能维持到7%还存有悬念。关注实体经济,很重要的是不能让金融业的增加值、增速跑太快。在萧条的大环境下,金融业暴涨,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挤压。一个社会的资金成本高过它的G D P增速,高过它的利润增速,那这个社会肯定会是一个被金融掠夺,是越玩越小的经济体。
第四,在总需求不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以及内生性收缩等因素的作用下,宏观经济整体通缩的压力大幅度上扬,工业领域的通货紧缩问题向深层次迈进。进口商品价格指数是负10 .5%,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是负5.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负4.6,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为负0 .3,从数据中可以发现,中国生产领域全面通缩的格局已经形成。
第五,各类宏观景气指数持续回落,都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货运量、发电量都很低,同时宏观先行指数实际上也创了新低,一系列指数使得市场的信心指数也变得很糟糕。
经济结构分化严重
金融和工业出现强劲分化,这种分化并不好。另外,实体经济和股市之间的效率也出现强劲分化。还有,区域之间存在很大差别,辽宁财政增速负30 .4%,但重庆增速是23%,重庆转型措施很彻底,它的高新技术制造已经成为继深圳之后的第二个中心,利用高新技术制造实现经济同步向上的还有天津、深圳等地。
传统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出现了很大分化,新型消费和传统消费也有很多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最近增长非常快,利润也非常好。我们的创业板市盈率147倍,全世界最高,大家都说泡沫很厉害。但是纳斯达克指数当年在最高时也达到市盈率140,最后纳斯达克的市盈率也通过一些措施趋于平和了。纳斯达克的市盈率,除了它的指数下来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这些企业,从最初讲故事,最后拿利润说话。政府要做的事情,不是简单将创业板指数打下,而是要帮助他们将这些平台建好,帮助他们将销售额转化为利润,点击率转化为销售额,销售额转化为利润,同时出台其他的政策将利润做起来,这样就可以看到创新、成长企业利润一年翻一番很正常、一年翻二番也很正常,如果在两年内创业板的企业利润总量能够翻二番、四番,那么市盈率就会迅速地降低到只有30多倍,市盈率自然变得正常。如果利润增长10倍,市盈率就降到10倍了,泡沫也就自然没了。
中国对于股市的战略,可能要寻找另外的一些思路,这个思路是社会各方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呈现出来的最近的变化。政府主导带来的行政化、运动化会在产业发展中制造出一些烂尾工程,但它带来的收益是急速而广大的。比如当年华为,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要想成长为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性。这种赶超型的战略,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肯定会出现一些成本,但是也会展现出广大的收益。中国战略性产业很重要的一个参照点就是美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繁荣。另外就是要看到中国的监管,我们需要靠这些新的模式来突破传统产业的一些桎梏。
客观地看中国经济的希望
对于当前形势,总体来说两个字:低迷,但是这不能囊括中国的实质,结构是分化的,但是在低迷中有繁荣、在萧条中有泡沫。因此我们从前景来看,目前有止跌和触底的迹象,在低迷中孕育着生机,在下滑中看到了希望。到底下半年关注的点是哪些呢?
第一,持续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的六大产业、四大领域、七大类的投资项目实施在政府的督导下很有成效。最近地方投资参数上升,基本可以让投资参数稳住。但是这个稳住必须以资金到位为基础支撑。如果财政能够支撑,今年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稳定到21%的增速。建议国家要大规模地加大中央财政的扶持力度、转移支付的力度,同时要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目前简单地扩大地方债规模不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第二,房地产。一线城市是暴涨,深圳房地产价格同比上涨19.6%,北京同比上涨6%多,三线城市目前的价格实际上是同比下滑5.5%,销售数据、投资数据下滑得更猛。大量的投资者在三四线投资布局全面撤离,向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进军,大量的购房者全面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进军,所以一线城市的土地拍卖价格最近暴涨得非常厉害。在这种分化情况下,三四线城市就有可能崩盘。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住这种分化,复苏很可能会夭折。
第三,美国的作用不能低估,也不能低估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脆弱性。2008年,美国经济萧条导致中国经济下滑。这是一种隔山打牛的效应,美国没有直接冲击中国,但是冲击了新兴经济体,冲击了欧盟,所以最后中国出现问题了。今年也一定要关注到隔山打牛效应。
第四,股市风波之后金融改革的方案会作出什么样的调整,什么时候能够常态化。股市风波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应该会在三季度和四季度显现出来,股市风波可能会导致整个企业的投资、资金来源减少5000亿左右,同时会导致国内的消费数据降低1000亿左右,在巨大数据面前,何时重启IPO,成为一个很重要且关键的问题。下半年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是否能在四季度重新回归、重新规划制度,这是很需要关注的一个点。
第五,这一轮经济调整不对称。今年四季度出现轻度反弹问题不大,我们认为明年一二季度是底部,如果政策不加码,中国经济可能要到2017年才能真正走上相对良性化的变化。首先是世界经济的周期变化,第二是库存周期的变化,第三是债务周期的变化,三个变化事实能够支撑这一判断。建议国家必须要在这样的状态下提前进行政策预案,提前建立一些项目库,提前对一些风险进行对冲,防止出现失速、触底等的风险。当然,目前各级机关都在为下一步怎么做密集性地征求方案,再下一步政策的宽松取向应该可以非常明确。
从经济本身来说,低迷不能完全说明中国经济的总体。简单地唱衰中国经济不是一件好事,一味地粉饰太平更不是好事,我们还是应该从客观的角度看到中国经济的希望。 从互联网领域看当前经济 互联网金融现在是比较热的词,很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都进入了。互联网金融比较成熟的有这样几个门类,一个是第三方支付,大家都使用支付宝,肯定都知道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公司现在全国有200多家。第二是网络贷款,P2P,现在全国有二千多家。第三是第三方征信,现在也有几十家,像腾讯、阿里等都有征信公司。第四是众筹,这一块发展也很强大,现在有200多家众筹公司。第五是互联网上的理财、证券和保险的销售。这是目前比较热门的几个门类。 P2P和众筹在未来是非常好的两块业务模式,也可以对中小微企业有非常好的支持,现在中国有两千多家P2P公司,贷款总额估计存量在6000亿-7000亿之间。现在有这么多家P2P,竞争非常激烈,鱼龙混杂,有一点无序。7月18日十部委联合发了一个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意见,怎样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在已经从一种无序走向了规范,这是我们很乐意看到的。
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这一块在未来几年发展的速度会加码,对中国经济总体加持作用非常大,由于传统金融这一块发展不是很给力,刚才刘教授也说了,因为我每天接触到具体的各个企业,各个中小微企业,他们从银行得到信贷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停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惜贷,出台再怎样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传导不下去,因为银行害怕,中小企业都产能过剩,要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这么几年我想产能还没有完全去掉,很多不规范的产能、无效的产能还是很多,所以银行惜贷,货币政策宽松了,但是政策传导不下去,2万多亿、3万多亿财政资金趴在账上,这样对中小微企业的压力非常大,幸亏有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给中小微企业一点希望。
2015年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有的,但是我觉得2016年,随着国家多项调控政策的出台,会有触底反弹、探底反弹的过程。从深圳、广州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氛围,由此可以感觉到经济增长没有问题。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力量就是在中小微企业,就是在创新,所以2016年我非常看好。 结合香港谈未来经济走势这里有几个数据比较有趣跟大家分享。香港太古城53平方米2003年卖215万,但是2015年的价格是819万,这就是房价的涨幅。回来对比中国的房价,珠江新城的房子,2009年开盘是6000块钱带装修,刚刚在网上查的价格,二手是3.8万。
香港2014年是2.1万亿,人民币大概是1.7万亿,北京是2.13万亿,上海2.36万亿,广州去年1.67万亿,深圳1.6万亿。如果按照刚刚公布的,上半年增长8.1%,全年目标8%,广州肯定是超过香港的。深圳可能差一点,深圳1.6万亿,乘以8.5%的增速,可能在总量的趋势上超过香港。香港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深圳是2.4万美元,新加坡现在是超过5万美元。
现在国内的资本市场市盈率已经大幅度地提升,香港资本市场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大。市场规模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6月30日沪深共约28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47万亿元人民币,香港仅有179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9万亿港元。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未来将释放出更多的改革红利,国内资本市场现在正在加快体系的建设,比如说沪港通,下半年估计会推出预期深港通,还有股票的注册制,一系列改革逐步推出之后,香港未来面对国内的竞争挑战会更大。
随着中国改革的全面深化,香港与内地经济的合作发展将进入2.0时代,体现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东自贸区的实施,为香港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合作的领域也会更广泛,会延伸至包括投资、贸易、金融等不同领域。
整理:南都评论记者
张天潘
实习生
林玉萍
杜锦瑞
摄影:南都记者
邹卫
二、 对当前股市的思考
A股市场本来是在有序地改革,往好的、市场化的方向在走。但这次为了救市,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虽然初衷是希望市场预期稳定,救市的目的是好的,但造成的结果可能在某一个阶段或者未来会带来影响。
本来一些资金可以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方式进入实体经济,进入上市公司做一些相应的实业,不管是并购还是什么,总体对实体经济还是支持的,但过往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业务的大部分都是在用高杠杆,保守的是1:2,用得多的是1:5。现在很多做并购或者资本运作的公司,基本不敢再参加这个游戏。如果定增等游戏进行不下去,上市公司的融资难度也就会更大。
反思A股市场大跌的原因
在技术分析层面,上证指数5000点是上一轮牛市的颈位线,5000点恰恰是6124.4点那一轮走到一个阶段缓了一下,在那个台阶上有一批筹码。中国股民有一个特点,被套了就躺下不动,等到反弹起来之后,解套稍微赚一点就跑了,后面真正赚钱的时候没有捞到。5000点恰恰是很多筹码开始解套时,抛盘的压力相对大一些。
在政策层面,媒体一直在报道说要营造一个“慢牛”走势、一个“长牛”的走势。于是,中国证监会对市场采取降温措施,从4000点就开始提醒风险。监管部门应该明确自己的应对措施,有个清晰的市场预期。
因此,在政策层面,希望证监会能通过一系列的提醒风险、加大市场操纵对内幕交易违规的稽查等方式对于市场做黑庄、操作市场的机构进行打压,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对券商两融业务和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的管理。
还有摸底场内两融,迫使一些客户平了仓,最后造成的影响是大家没有预料到杠杆如此之大。汇金公司理论上没有理由减持,它不是普通的投资者,其原则是维护市场的稳定,对市场的大盘股还是有托底因素的。但是它减持了,设想一下,如果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实体经济青黄不接的情况下,A股市场将牛市支撑的因素挨个被证伪,那么还用什么来支撑牛市?最核心的就是杠杆牛市,去杠杆时就意味着釜底抽薪。
慢牛的理念是对的,但是通过杠杆驱动的快涨快跌的市场行情,慢牛也就成了一厢情愿。还有,市场出现了多次巨震信号,其实是多方开始力不从心,多空力量之间出现了均势,空方开始逐渐占主导。但这时大盘股IPO发行,再加上去杠杆,釜底抽薪,市场流动性必然会出现不足。
引起股市暴跌的几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技术和政策一系列的信号都显示了股票市场确实需要一定的回调,但是一些人在那个时候还在盲目地唱多,说中国股票市场4000点是大牛市的开始,在一系列“舆论牛市”的大喊下,使得很多人忘记了市场的风险,盲目地幻想牛市只涨不跌。其实,哪有只涨不跌的股票市场?
第二个因素,中国实体经济不支持如此快速飙升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上涨虽然有自己的逻辑,有资金的因素,但如果一路飙升,脱离了实体经济运行,显然也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现在的实体经济状况不太好,很多企业在利润不断亏损且不敢借贷而导致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挪出相当一部分资金参与股市炒作。上市公司主业差强人意但股价却连创新高,在各种故事、各种消息的推动下不断翻倍,这显然是不正常的。经过一轮大熊市的调整,市场偶尔发作一下正常,但不可持续,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牛市是走不远的。
第三个因素,A股市场的杠杆化程度太高了。监管部门所看到和统计的都是两融数据,场外配资漏掉了,而且除了正规渠道配资,比如说通过信托做的、通过银行做的,还有通过私人配置的。杠杆除了现在传统的两融、伞型信托等,还有就是借钱的。形成这些的杠杆没有办法统计,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杠杆化程度很高,监管部门对它了解又不够,想当然地去杠杆,想让市场回归理性,但最后才发现很多人在裸泳,这也是市场暴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四个因素,宏观层面出现相对谨慎。汇金公司的减持实际代表一种信号:更高决策部门出现分歧。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高管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套现,也是非常重要的信号,但投资者没有在意,在牛市时利好被充分放大、利空被忽略。当一些经济指标和数据非常不乐观时,货币在宏观层面应该出手,但没有出手,原因是担心在上涨过程中放松流动性会不会对疯牛火上浇油?而在股市开始跌的时候,央行实行了双降(降息降准),但在股市下跌时货币政策的驱动力自然会打折和减弱。另外,美联储原计划在6月份加息,但当时并没有加息,如果央行再宽松放水,那水会不会放多了?出于这两个层考虑,央行犹豫了,所以,市场在5000点以上恰恰是最需要流动性的时候,央行没有出手,证监会又在去杠杆釜底抽薪,同时又加大了大盘股的供给,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是宏观层面对市场的影响。
第五个因素,监管部门对形势出现误判。大跌之前证监会一直在强调要营造“逆周期调节机制”,实际上,在股票市场里确实有个平准基金来承担逆周期调节,毕竟是用真枪实弹来市场化操作和干预,但在管理股票市场时不能用这个“逆周期调节机制”的政策逻辑。其实这是央行货币政策和管理银行的思路,逆周期调控就是经济不好时放一些货币,在经济过热时收一些货币,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做到,但是股票市场无法精准地把握节奏。从现在和过往的情形来看,它的反应往往是滞后的,干预行为刚好慢市场半拍,对市场的节奏没有踩准,从而影响了整个市场的情绪。
救市的五条建议
这次挺身救市的不只有证监会,央行的双降,银监会允许客户与客户商量股票质押融资的调整期限和平仓线,支持银行回购银行股的质押融资股权,确实是有效的,还有国资委号召央企国企控股股东不减持,财政部的汇金公司增持银行股,保监会鼓励险资加仓。其主要措施是为市场提供和缓解流动性。
证监会的措施最多,除了证金公司等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还采取了行政限制和降低流动性的需求,以行政手段强行禁止控股股东和董监高6个月禁止减持。公安部进驻证监会联合打击恶意做空。除此之外,关于救市,我曾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应该禁止股指期货市场的裸空投机行为,让衍生品回归套期保值和避险。如果你在现货市场没有筹码、没有多单,就不能在期货市场抛空。
第二,禁止券商跌停板挂单平仓。如果每天在跌停板挂单平仓,股价自然起不来,如果限制券商等配资机构跌停板挂单平仓,市场就不会出现连续踩踏暴跌和大面积连续跌停的情况。
第三,建议完善跨市场交易制度和强化跨市场监管。现在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现货市场监管或者只管理股票市场这么简单,期货市场也非常重要,尤其跨市场监管。
第四,是建立混业、统一协调监管框架和机制。现在中国已经出现金融混业发展的格局,但是我们的监管政策、监管规矩都仍然是在分业监管,比如通道业务都是绕开了本部门的监管措施,形成了跨部门的监管套利,这也是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潜在风险和最大隐患所在,我们需要尽快补上这一课,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管框架。
第五,降低印花税,不管股市是涨还是跌。以现在的万亿成交量来算,1%的税一收就意味着有十几个亿元彻底离开了股票市场,直接流入财政腰包。
暴跌之后政府为何要全力救市?
为什么这一轮股票市场暴跌之后政府要全力救市?这也需要理解。
第一,股市暴跌之后,市场的流动性骤然不足,出现了踩踏,市场的预期和情绪出现严重的变坏,如果不加干预的话肯定会跌入深渊。通过干预措施来看,政府显然是不想让股市迅速变冷,认为市场还很重要,还得想办法将大家再吸引进来,所以采取了强力救市,将市场的情绪稳定住。
第二,股市调整之后,从宏观角度来看,居民的消费支出就会受到影响,会导致整体实体经济的总需求降低。虽然C PI数据上没有出现标准意义上的通缩,但是通过货币政策表现来看,PPI连续下跌,这种通缩预期、通缩的势头和苗头非常严重,如果再让股票市场下跌影响总需求,影响整个消费,对于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之大。
第三,企业和居民的资产变软负债变硬。股票市场突然缩水一大截,参与配资和借杠杆的人一下子就没有了,本来中产阶级觉得自己还可以,结果股票市场突然被平仓只剩下车子和房子,很紧张了,整个形势就会发生变化。负债变硬,资产缩水了,强行平仓的有些人会陷入负资产,但债务依然存在,07年之前不存在这样的现象,股票市场跌了之后无非是本金损失,但现在不一样了。
第四,股票抵押融资抵押物贬值,会让很多企业很难获得流动性,融资能力会大大缩水或者受到影响。股价做高了,企业可以将股权质押,拿一笔钱回来再做收购、再做投资,可以腾挪。如果一下子股价被砍了2/3,以前质押的这些人就麻烦了,面临强行平仓。现在再去质押,银行说你股价才这么点,股价本来70,现在变成了20,肯定是按照20再打五折或者七折贷款,这样企业获得流动性越来越少和可能性就降低,相当于变相的紧缩。
第五,会影响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包括全球化的布局。比如说注册制改革,现在还没放就出现这样的状况,放了会怎么样?另外利率市场化,利率放开之后会不会像股市一样大起大落,能不能控制住?控制不住又怎么办?还有资本项下开放,本来说资本项下开放的自信还是可以的,我们要开放,不管是好资产还是风险资产都可以进行全球分散和转移,对中国来说盘子可以做得更大,风险不仅是国内民众承担,同时风险可以全球配置,我们在学习美国的思路,但是市场剧烈震动之后,对打造跨境互认市场都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
未来市场的趋势和策略选择
基于此,我们应该有几个方面的反思。
第一,监管部门究竟应该关注什么和干什么?监管部门的职责是维护市场稳定,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让市场有序有效的运行。不要老关注点位,指数点位的高低是市场决定的,应该通过市场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比如说通过放开IP O发行,降低市场的热度幅度。现货市场的做空机制还得完善,证券公司不愿意借券给你砸盘,制度漏洞显露无遗,另外对市场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也应该严格的惩处。
第二,机构是在价值投资吗,散户是市场中的不稳定因素吗?
第三,新股民和使用高杠杆的投资者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第四,新闻媒体应该是什么样的立场?
A股市场确实需要一个时间和增量的东西来消化去杠杆带来的缺口,中期可能还会波动,不要认为就是V字形一下子就打到5000或者6000点,没有这么简单,调整将会从快转慢,毕竟还有一大部分股票是锁定的,它们放出来之后,国家盘作为对手盘,能不能全部接住,这些都是问题。
市场下一步可能会出现分化,最佳的策略就是选好股票,未来的操作一定要学会对冲,对冲操作对散户和中小投资者难度很大,因为资金不够,另外没有策略配置能力,适当可以关注这样的基金,专门做对冲的基金。如果自己没有用杠杆,现在应该重树信心,中长期市场应该还有机会。
在目前的通缩预期下,货币政策应该会进一步趋于宽松,这些资金要流向哪些地方,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固定收益率产品利率,资金在选择时投资趋向也没有那么多,股票市场可能还是一个方向,权益类产品还是一个方向。另外5%以上的股东和董事局高管只能买不能卖,还有就是国家队资金目标是以中长期护盘。宏观层面希望股市来实现一些目标,比如说想通过股市IPO融资和再融资将资金引入实体经济和PE,形成股票市场的正向循环机制。另外还有V IE回归和A股国际化,这些宏伟的目标都需要股市来配合。股市繁荣有助于启动消费,这有人做过测算,非常精确的测算,股票市场涨多少点,对于全民的消费会拉动多少点,都是可以量化的。
希望A股“成人割礼”之后走向更加成熟,我们应该树立信心,但是能不能走向成熟,未来任务艰巨,A股市场还需要吸取教训和痛定思痛。
整理:南都评论记者
张天潘
实习生林玉萍
杜锦瑞
摄影:南都记者
邹卫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5-07/19/content_3446410.htm?div=-1
三、国产动画如何“大胜归来”? 今夏暑期档热闹非凡,几乎是国产电影的天下,国产动画表现尤为不俗。一部《捉妖记》以真人动画形式,创下暑期最高票房,超越《泰囧》,再创华语票房最高纪录。而另一边的3D动画则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下称《大圣归来》)在上演逆袭剧情,成为暑期档最大黑马。
两部国产动画电影的不俗表现为网友津津乐道,“国产动画的希望”一词再度被搬出来用以庆贺。这一次,国产动画真的要“大胜归来”了吗?这些年的国产动画究竟在怎样发展着?对此,我们专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慧瑜。
八十年代的模式无法复制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其实从2013年起,国产电影的票房就开始猛增,时常刷新票房纪录。但有人觉得中国电影市场整体是一种“人傻钱多速来”的情况,您觉得目前中国的电影现状如何?
张慧瑜:中国电影市场现在还处于一个快速增长、膨胀的形势,没有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尤其是2013年以后,三四线的中国电影市场增长很快,电影市场的整体票房处在一个20%到30%的增长速度之上。这种增长其实是2002年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后开始的,200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大概是10亿人民币,到去年接近300亿,而今年,可能会达到400亿。这十三四年间增长了三四十倍。近几年,在整体电影票房收入分布上,基本上是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各占50%,大部分年份国产电影还会略微多一点。
2013年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青春片、喜剧片一类的中小成本电影成为国产电影总票房的主要来源。相比之下,进口影片主要还是靠好莱坞大片一类的高成本制作电影创造票房。而今年的《大圣归来》、《捉妖记》、《煎饼侠》更不一样,他们基本上达到了票房和口碑双收,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后中国电影的一种发展状态,彰显了中国电影制作水平的成熟、稳定。
南都:近年来,国产动画口碑有些欠佳,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有不少如《天书奇谭》《哪吒闹海》这样的精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画技术日益成熟,国产动画的情况却不太乐观,总体来说,动画市场比较低迷,好像国产动画是在走下坡路。
张慧瑜:八十年代确实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我们熟悉的《黑猫警长》、《天书奇谭》、《舒克贝塔》、《葫芦娃》等都是国有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很有中国本土特色。但是八十年代同时也出现了一个现象,日本动画和美国动画也开始进入中国,这对国产动画的影响非常大。八十年代的动画是建立在当时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动画工业基础上的,这个体系在九十年代被放弃了、瓦解了。到了九十年代,原有的国产动画制片厂大多倒闭,不再生产动画,国产动画陷入了困境,而日本动画和美国动画又大量涌入,这就导致后来的动画市场一直被外国动画占据。
这和中国社会的转型有一定关系,应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断裂、断层。那个时候电视频道会放很多美国、日本的动画片,当时不会觉得抛弃了自己的传统,反而会觉得日本、美国的更加现代化一点,更能代表世界发展方向,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我们现有的国产动画产业体系是从新世纪以后开始重新建立的,九十年代的动画产业非常混乱,旧的体系已经崩溃,新的体系尚未形成,动画产业无法盈利,一些国营动画制片公司没有发展空间。在国产动画陷入困境的时候,美国、日本动画的流入使市场被占据。现在的观众也更多是在日本、美国动画的熏陶下长大。
八十年代的国产动画看起来很美好,非常多元,包括水墨动画、木偶动画和剪纸动画等,很有艺术气息。因为当时强调“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文艺政策,特别强调民族风格、民族特色,强调多元发展。动画艺术都是国家的资金支持,所以也不会在意票房如何,单纯地搞艺术创作就可以了,票房好坏和投资者、创作者都没有直接关系。
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和八十年代非常不一样,现在的观众也许会欣赏这种动画,但为它去买单可能很难说,环境不一样了。那个时候的动画片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说教意味很浓,现在的人会去看吗?八十年代的经典动画《雪孩子》,美归美,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小英雄牺牲自己去救人的故事,很符合那个年代的一种价值观念。就现代而言,观众可能能够接受这样一种价值观念,却很难接受那种说教性质的讲故事方式。
八十年代的动画产生于当时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动画产业和动画人才资源,这个体系在九十年代瓦解了。我们现在的动画产业是新世纪以后重新建立的,包括动画人才,也是这十几年从各种艺术院校的动画专业里培养起的专业人才,一切都和过去不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起点。
中国电影的结构性问题
南都:《大圣归来》口碑非常不错,也有人说《大圣归来》的好莱坞痕迹太过明显,导演完全依照好莱坞模式来拍中国动画。您对此怎么看?他和《捉妖记》的模式能否被往后的国产动画借鉴?
张慧瑜: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动画和美国动画一直是中国的榜样,《大圣归来》的创作团队可能也是长期受日本动画、美国动画的影响,他们模仿日本动画和美国动画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前几年,美国拍了《功夫熊猫》,拍得很有中国传统精神,但整个故事的讲述方式和拍摄方式都是好莱坞模式的,这让中国动画界比较悲哀。但事实是多年下来,好莱坞这种讲故事方式是我们中国观众最能接受、最没有障碍的一种方式,大家已经有了欣赏习惯。
《大圣归来》学习了这种模式,但不是很像。孙悟空的感情变化有些牵强,心理变化不够突出,但他是以中国的传统超级英雄人物为原型,重新塑造孙悟空的形象,按照商业化的叙述模式演绎孙悟空的故事,来讲述英雄的失落和回归,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套路。美国的超级英雄具有两面性,摘下面具是普通人,戴上面具是钢铁侠。相反,中国人不太相信一个人就能拯救世界,不相信这种奇幻色彩。中国人所崇拜的典型英雄是雷锋,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不用拯救世界,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他就值得赞美,只有当雷锋变成雷锋侠他才能是一个超级英雄。这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不同的民族对英雄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大圣归来》无法成为真正的好莱坞英雄电影的原因。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没什么大问题,现在的国产动画很能反映国内动画产业的生产能力。动画电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比如说《大圣归来》前后有600多人参与,拍摄了4年。它的票房好,对于中国动画产业是有好处的,会吸引更多资金来投入动画产业。前几年,国家非常支持动画产业,全国各地出现很多动画产业基地,而且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头。当时提出的文化产业大部分时候是指动画产业,但是之后的本土动画形象好像还是什么《喜羊羊》、《熊出没》之类的低龄化、幼龄化的动画。现在,《大圣归来》的成功反映了国产动画已经开始向成人动画转型。
总的来说,《大圣归来》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皮是中国的,内在是好莱坞的。他的结构模式、讲述方式是好莱坞式的,用外国的方式去讲,但是讲的东西还是中国的价值观念、传统精神。往后的国产动画借鉴这种模式也未尝不可。
南都:前几年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因为资费缺乏几度停工,《大圣归来》也曾遭遇过撤资,最后连宣传费用都出不起。缺少资金势必会影响到动画制作,而差的动画又会影响投资方的决策,这样下去会不会陷入一个死胡同?这次《大圣归来》的逆袭,能不能一定程度上给予动画投资方信心?中国动画市场能因此活跃起来吗?
张慧瑜:电影产业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产业,产量非常大,但是只有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十以下的影片能盈利。动漫产业又是电影产业里更加高风险的一类,因为动漫产业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制作时间特别长,不像普通电影几个月就拍出来了,动画电影从创意到最后成品出炉,花三四年时间都是很正常的,很多动画片会在这么长时间的过程中夭折,等不到上映。
二是动画电影非常依赖技术水平、后期工作。中国这十几年的大片都是不太稳定的状态,2010年有些大片还算挣钱,2010年之后,绝大部分大片都不挣钱,魔幻大片都是投入很大,但是最后亏得很厉害。所以2010年之后中国电影最多的投资都投在了中小成本电影上,因为投资小,票房到了四五亿那就是挣了大钱了。像《捉妖记》,投资3.5亿,要乘以成本的3倍才基本上说不赚不亏,到了10亿才刚入本。在这个意义上,拍电影其实风险是非常大的。魔幻电影尚且如此,动画电影这种对后期技术依赖相当大的电影类型,更加需要大成本投入,风险也就更大,票房对其影响尤重。
综合以上的因素,在中国电影业以投资中小成本电影为主流的当下,动画产业能否吸引更多资金投入还很难说。《大圣归来》毕竟是这个产业中最顶端的一个产品,要等作为基础的电视动画、小动画片等发展起来,这个行业才算真正地发展起来了。
另外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就是中国电影观众的群体比较单一,不管是青春片还是喜剧片,19岁上下的年轻人才是主要消费群体,在电影票房意义上其他年龄层的人可以忽略不计。观众们喜欢小鲜肉,大家就都会拍小鲜肉,电影市场会被相对单一化的观众所绑架。中国电影市场既然是市场化的环境,就得考虑到投资、收益,就得投观众所好,不管是动漫电影网络游戏,其消费群体是高度吻合的,这是造成现在电影、动漫不是很多元的一个原因,观众群体单一,所有的产品都在迎合观众的口味。
中国动画可转换资源非常多
南都:现在国际动画市场上,日本动漫和美国动漫占据主流,而在六十、八十年代,国产动画水平其实和他们是相差无几的,为什么日本美国就得以快速发展?现在国内的漫迷主要是日漫迷、美漫迷,国产动画要依靠什么来和外国动画抢占市场?
张慧瑜:日本是比较特殊的,因为日本的大众文化里动画占据的成分很重,成人动画较多,像中国很流行的宫崎骏。可能在日本那边市场上也不都是宫崎骏,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制作公司。有这么大的一个动画制作人员人口基数在,这么庞大的一个动画市场在,每年的电影最高票房自然就是动漫作品。动漫在日本的大众文化消费上是很大的,基本上是全民,不分男女老幼,这是因为有文化氛围这样一个因素在。法国、德国他们就不会这样,所以这是日本文化产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
对于美国,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九十年代数码技术的出现。他们借助数码技术把真人和动画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像漫威漫画,最后基本上改编成了真人动画,没有人觉得《阿凡达》是动画作品,但其实他都是动画特技堆出来的,演员只是戴着设备出演,所有的后期制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动画和真人的区别就不是很大了,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都是数码化的作品,我觉得数码化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模糊了动画这个范畴和界限了。
中国现在主要还是在模仿好莱坞,模仿美国的制作模式,做皮克斯的动画。我们经常说中国电影的毛病就是故事不好、创意不好,这不光是动画的问题,而是整个电影业的问题。因为中国开始全新发展也才十几年,以美国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我觉得应该是有一个学习的过程的。剧本之类的还需要完成一些我们本土化的转换,才能达到既要有好莱坞特色,又要有自己的传统。
中国动画的最大优势是可供转换成动漫的文化资源非常多,因为中国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很多文化资源。比如中国戏曲、神话故事之类都可以转换成动画资源,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动画里面要有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对于世界、对于神仙、对于妖怪的理解,和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认为妖怪就是妖怪,是绝对的邪恶,中国更强调妖怪和人类的转换,万物有灵,有轮回,没有绝对的善恶。现在我觉得很别扭的一点,比如说《西游·降魔篇》、《捉妖记》,你会发现,这里面的捉妖师、降魔师,都是好莱坞电影里的赏金猎人、吸血鬼猎人,比如《西游·降魔篇》,也是第一次把唐僧变成一个捉妖师,一个降妖除魔的形象,这是做了一些东西方的文化转换,当唐僧变成捉妖师,孙悟空变成金刚时,我觉得还是有点让人出戏的。我们还是要做出一些符合自己文化价值的东西。
现在,我们开始把中国的神怪传说套到美国的魔幻故事里面,我们的妖怪开始变得像美国的僵尸,没有灵魂,没有情感,和机器人一样。八十年代的《倩女幽魂》很有中国特色,有书生和女鬼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其实那个时候中国已经在开始模仿好莱坞了,最后出场的姥姥,特别像好莱坞里的终极大BOSS。不过现在看来这种结合其实是比较适中了,既有中国的神话传说,也有好莱坞的打斗,这也和香港文化的一个特色有关,把中西价值观糅合在一起。
香港这种糅合也是文化必然的产物,我们毕竟都在过现代生活,活在现代世界,以现代人的眼光和视野来把生活投射到妖魔里面,投射到神怪传说里面,所以讲中国神怪传说也要注意对现实世界的解读。
挖掘传统文化、更加注重中国特色是国产动画的一个出路所在,同时也要注意动画里的中国式价值观念,注意其中对现实世界的解读。
●实习生
杜锦瑞
林玉萍
南都评论记者
张天潘
四、环境信息:没有什么不能公开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从环境保护部到地方的环保局,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更加完善的制度建设和不断建立的内部机制。但总体而言,环境信息公开水平仍然欠佳,在许多领域还有很大改进空间。近日召开的2014-2015年度120城市污染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 IT I)评价报告发布会中,相关环保人士对环境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了探讨。 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对完善中国环境治理机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国际经验表明,扩大环境信息的公开有助于减少污染排放。为了更为系统地评估各地政府部门对这部法规的执行情况,同时也为了明确信息公开元年的基准线,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 R D C)共同开发了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指数),并据此对113座城市2008年度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 “官员对信息公开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
王华(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其实我们国家在治理环境信息的收集上,还缺乏很多技术性的手段,这需要信息公开的保证。另外,从环保部到地方政府对信息公开是重视的,但是大部分地方政府的官员对信息公开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推动地方官员的认知是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工作。
从环境质量角度来讲,一些非主流关注区域的空气质量、河流水质量以及土壤、地下水、生态方面的很多信息,实际上都没有很好地公开。政府相关文件的发布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企业而言,他们基本上都是能不公开就不公开。所以,媒体在信息公开的需求上要增强主动性,非政府机构可以为信息公开提供很多帮助。
第一,国家环保部和地方环保部门,在过去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很大的进步,跟多做、依申请公开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非政府机构要好好利用这个。这会对我们国家的环保系统信息公开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二,非政府组织可以搭建一个网络共享信息平台,收集各方面信息再发布出去。在全国层面上,可以收集各个领域的信息,不管是环境质量的信息还是污染源以及与政府相关的信息。将大量信息收集起来再为各个平台提供服务,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非政府机构要对地方政府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公开评价。这项工作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环境信息公开领域有很多方面,非政府机构可以就环境责罚工作进行评价,以此推动环境执法。
钱京京(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主任):环境信息公开是现代环境治理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能起到教育公众,提高公众的知识和环境意识的作用,更是支持公众参与的一个最根本的基础,没有信息,谈何参与?公众及时知晓污染排放和其他环境信息,不仅能够比较好地行使他们对环境的监督权,更是可以避免谣言的传播,同时在政府如果要大力推进污染监管、治理措施的时候,能够更容易获得公众的理解、支持,甚至帮助。
2008年以后,政府陆续出台了更多的法律法规,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比如2013年的《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登记办法》,其中规定了生产和使用一些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有信息公开的义务。国家“十二五”污染物的总量减排监测方法也特别强调了一些企业在线监测的数据要实时公布。而后,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指南,解决了国家重点监控的企业自行监测的信息如何监测、如何公布,国家重点监控的企业被监督性的监测的信息如何公布,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如何,政府所得到的信息如何公布等问题。去年4月通过的《环境保护法》明确地确立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用了专门的一章来全面阐述加强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了对重点排污单位要实行强制性地公开环境信息,这些都为我们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奠定了非常坚实的法律基础。
由于政策的不断完善,过去六年来,许多城市都建立了污染源的在线监测数据的实时公开平台,一些地方积极使用微博、微信,公开环境信息与公众进行互动,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全本也在不断地有了更多的公开。还有一些地方利用信息公开让政府助力节能减排。
让企业成为信息公开的重要主体
马军(公众环境中心主任):用PIT I(污染监管信息公开指数)进行评估的120个城市,成绩都有明显提升,这与大格局下的大局观不无关系。信息公开已经形成一种新的理念,大格局体现在环保相关的新法新政密集地出台,除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在去年5月份通过,今年实施以来,河北省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条例》也是第一个省级的相关条例,环保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要求。大格局致使信息公开在地方区域由被动转向为主动,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的举措,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然,有进展也有不足,除了总体的公开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日常监管信息的发布、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价,涉及到环保部门直接负责的一些公开的工作,应该特别提升。环保部门和企业还存在互动性不足的问题。
在日常超标违规记录的发布方面,形式越来越趋于系统化,渠道统一的这种平台也越来越明确。但是在统一中也有创新,山东的“双晒”,一晒企业治污情况,二晒环保监管情况,这些数据对治霾有巨大作用。环保新媒体也是一种创新,建立官方微博,利用社交平台发布环境监管的信息。
从环保部到各地的环保局,如果从整个流程能够让公众真正地去获取相关的信息,公布全本,给公众10天的时间去看全本还不够。这方面应该借鉴国际的一些好的经验,从社区会议一直到最后的听证会,比较详细的全流程的方式值得借鉴。不然环评可能最终还是难以达成让公众真正地知情,特别是真正地参与环境决策的目标。
我们看到形成的大局观、大的格局能使一些地区提升得非常快,希望其他环保部门可以提升对信息公开的意识,更主动地将信息公开看作是一个环境管理的污染减排的重要推动手段。另外,应该建立统一平台、利用好新媒体,不但能够形成公开,而且能够展开互动。完善管理体系,让企业真正成为信息公开的重要主体,环保部门不要完全把企业的信息都包揽下来,应该推动他们成为公开的主体。
环境信息公开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责任
刘贤姝(北京环保局监测处处长):第一,明确环境信息公开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在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方面,特别强调企业责任,政府要推动,企业首先要履责。首先要求所有污染源单位,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开排放数据。因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发布实施,使不能按时公开监测数据的企业有了罚责,且有强制性。
第二,政府所有的监测部门都是经过CM A计量认证,而企业除了依托自己的力量来开展监测,还要解决其法律问题。监测部门要为企业从生产转向监测做好服务,以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个监测平台的技术规范,发布了地方标准,未来还将在企业自行监测方面编制一个新的规范,致力于把基础工作做好,督促并服务于企业。
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教授):PIT I指数从去年的28.5分猛增到今年的44分,这和整个国家的大形势有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信息公开。随着国家科学发展观的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建设当中,对各个地方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各个地方政府领导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也会给环保部门减少压力。而且环保部门也会更有动力去行动,信息公开自然发展得更好,明年指数应该也会有所提高。
从北京的经验来看,政府提供信息公开的平台有利于促进企业和环保部门公布数据,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强制性要求也能推动企业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进展。天津泰达也是制定了节能降耗的信息办法来做制度化的管理,这样很容易让企业按照管理者的要求进行公开,特别是第三方的监督,需要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来公布这些数据。
对此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对地方环保局的问题。对于政府层面来说,信息公开到底有哪些困难和问题。把障碍公开,国家可以立法来解决。第二,对重点企业的问题。重点企业公开的数据披露非常低,总分16分,企业中最高得分9.6分。这里面的问题到底在哪儿?是我们没要求他公布呢?还是说他们不想公布呢?
林曙(温州市环保局副局长):现在环保执法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监测问题,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在线监控数据,但是实行这么久,所监控的数据却不能作为处罚依据,这样显然无意义。国家层面要解决此事,让在线监测数据能够经过国家认证,作为处罚依据。以及,百姓的投诉中,有关“气”的建议超过了50%。但是环保部门最头痛的执法就是对于“气”。现在的监测技术还达不到合理的标准,国家应该想办法提高监测技术。
刘贤姝:现在地方部门的很多执法误区就来源于“办法在前,法律在后”的观念。我们从技术监测平台开始说起,监测部门对数据的真实性有着生命一样的看待,而“在线没法比对”是最大的问题。应该从法律上认可在线监测数据,才能有效监测。
信息公开制度的创新核心是融合
杨素娟(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信息公开创新的核心是融合。这种融合,体现在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这个基础性的工作就是体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监管以及服务,既要监管,还要服务于企业的信息公开。这里边有一些技术性的难点,比如说怎么样去捕捉这些数据,把数据变为信息。马军老师做的PIT I报告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他们连续六年来都在做由数据变为信息的呈现过程。基层环保部门应该尝试把监测数据转换为信息作为公共服务呈现给社会,这也是下一步环境政策的制定依据。从监测开始抓起,从跟企业的互动服务开始,建立起这种关系,这是非常有益的。
融合的这种观念创新也体现在环保部门如何和公众,和N G O组织满足公众的需求。正是在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的融合当中,环保事业才能够共同迈向前进。
胡静(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PIT I主要是针对政府来源公布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关于企业的信息,但是它的公开主体还是政府。从新的环保法开始,这个格局会有一个调整,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的信息公开主体几乎唯一的是政府,发展到《新环保法》之后,应该是政府作为义务主体和企业作为义务主体这样一个二元格局。在《新环保法》生效之前,企业公开自己的信息,实际上是一种惩罚手段,从《新环保法》开始后就变成了一项常规要求。这种变化也导致政府信息公开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要做一个调整,例如对企业信息公开的侧重和指标等。
另外,一旦企业信息公开了之后,要把政府信息和企业信息来进行对比。我们的N G O、公众和媒体,要用一种挑剔的眼光去比较政府公开的信息和企业公开的信息,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吻合的。如果不吻合,一定至少有一方在说谎,也许双方都在说谎,他在掩盖一些东西,这个就成为我们追查违法行为的线索。甚至我们单纯地从信息公开还能找到一些线索,这样就涉及到一个很深入的问题,就是我们不再是像过去一样为公开而公开,而是要从这些信息中发现什么,信息不是看的,是拿来用的,是用来消费的。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
整个PIT I最终报告中谈到两个不足。一个是信息排放数据,另外一个是环评信息。环评信息是被要求全文公开,这涉及到一个观念的转化。因为在实施管理这一块,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法,对行政法的理念实际上现在出现了一些变化,也就是说换一个视角来看待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行政法的理念是什么视角呢?他们之间是对抗的关系,包括企业与个人之间、与公民之间是对抗的关系,与政府之间是对抗的关系,是一种猫捉老鼠的关系,现在这个关系在慢慢地扭转,他们有对立也有合作的一方。相应地,还有对政府行为的判断,对行政机关行为的判断。我们现在法律的主流还是说对政府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判断,现在应该转向对合理性的拷问。涉及到合理性的拷问的时候,合作就有了一个基础,也就是说企业也好,公众也好,政府也好,应该合作找到一个最佳方案。所以这个地方《新环保法》强调的是在环境法的实施上多元共治,这不仅仅是一个数量上的相加,而应该是在态度上面的一种合作。
此外还有信息公开的水平。信息公开是水,而环境管理或者说环境的治理是船,如果信息公开的水平提高了,一定是水涨船高。信息公开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推动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这层逻辑关系是存在的,但是最终目的是环境质量的改善。基层工作不做好,目的是达不到的。
(南都评论记者
张天潘
实习生
林玉萍
杜锦瑞
整理)
五、绿色未来:可持续城镇化的梦想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史无前例地得到了加快,生态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城镇化和环保事业。2004年,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资成立了环保组织阿拉善S E E协会,提出了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的使命。前段时间,阿拉善S E E协会在北京举办了生态奖论坛,邀请众多协会成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关于对可持续城镇化和绿色未来的讨论。
可持续城镇化,实践已在路上
吴敬琏(SEE基金会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我们现在面对生态形式是相当严峻的,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受到威胁。生态恶化是总体性的问题,跟我们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就一定要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我们经济发展的方式。这是一个宏大的事业,必须要有全民的参与才能实现。但提高全民的环境自觉,形成共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胡葆森(SEE创始会员、建业集团董事长):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曾透露,20 0 8年世界碳排放量的19.9%来自于中国,接近1/5。这里面有4%来自于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是有密切关系的。环保是一个全民的行为,作为企业人,我们可能比普通人掌控了更多的资源或者配置,或者说多得多。企业家决定了这个时期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我觉得阿拉善之所以有将近100位企业家发起,实际上是企业家在面对自己为社会进步的责任的一种觉醒。孟子说,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慈善之心非人也!
田明(SEE协会、中城连盟会员,朗诗地产董事长):中国建筑能耗水平占整个社会总能耗水平的30%,如果把生产过程中、运输过程中为建筑和房地产业提供工作的这部分能耗也算上去,消耗的总能耗是46.7%。中国的存量建筑有500亿平方米,其中有90%是高能耗的建筑,我们花了很多能源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生活!按照中国现有的建筑的发展速度,预测到2020年,中国社会的总能耗(城镇)要产生19 .91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折算成发电量是三峡34年发电量的总和。我们和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对比非常的汗颜。中国绿色建筑是国家主导的绿色三星。截止到2015年1月,中国绿建总面积达到了将近3亿平方米,但是我们的建筑质量是500亿,我算了一下是1/170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不能把西方的经验拿来照搬,要依据我们国家的气侯特点,有不同的绿色建筑标准。
梁伟(天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分享一些天泉小草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2010年,天泉在长沙市流转8000亩规划和建设天泉草业生态谷,在保护自然生态前提下进行观光、休闲、养老为一体的开发,通过产业带动引导农民致富,摸索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我们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天泉生态草毯的生产+基地草业运动休闲+未来健康养老产业。并且规划和建设了休闲运动草业、天泉草艺馆、农业休闲、娱乐体验和配套商业。我们主张用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方式来建设整村流转的生态谷。并且改善运营方式,跟合作社共同成立了村企合一的运营管理的团队,使农民得到有效的增收。
在5年运营过程中,通过天泉10年的积累,产品和技术积累,我们对三农问题进行了破解和探索,农业变成了生态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农民变成了农业股东。农村通过我们企业的投入和政府的支持,进行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更加的完善,变成了新农村。所以农业产业化、农民角色转化和新农村的建设,能够在我们这样的项目中得到探索、研究和解决。
根据我们天泉草业的研究和实践,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就是要有生态生产、生态宜居、生态休闲的生态理念。
刘文锦(宁夏民生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我来自宁夏,大西北最小的省份。我们所倡导的华夏河图占地18.8平方公里,毗邻黄河,距离银川核心8-13公里。它有着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核心是探索规划、建设运营的整体性、系统性、社会性的协同发展,创造活力,引领小镇全方位可持续发展。我们为此进行了诸多实践。
第一,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实行了鱼塘的深度整理、水渠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和材料本土化应用等,大量使用了耐干旱和盐碱的柳树,以及耐干旱的兰草、兰花作为地被性植物。
第二,文化艺术方面。我们修建了第一座大西北专业的、以中国和阿拉伯艺术为主轴的当代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在美术馆中,我们做了六个大型的展览,邀请大西北艺术家和阿拉伯国家艺术家共同举办了东西风之间的国际展览。并组织举行了稻田音乐节等。
第三,社区活动方面。2012年,我们和本地农民成立了合作社,2013年生产出了共生社区,以契约的方式,建立起人民和土地、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效果非常不错。此外,还成立了社区义工的机制。
另外,在产业方面,第一,我们小镇发展了旅游产业,把教育和娱乐连接,以投入研究最多的生态艺术农业为核心内容,构建寓教于乐的产品,充分考虑旅游产品的季节性和可延伸性。第二是文化产业,文化创意和商业模式的连接。最后是我们在教育产业方面做的尝试,把场地和教学模式连接,实行边教学边实践的教育模式。
与房子无关的幸福还有很多
韩家寰(大成食品董事局主席、SEE协会第三任会长):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是人文。在我看来房地产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教育、文化,它们能够做持续的发展。
刘晓光(首创集团董事长、SEE协会创始会长):一个老婆、两个房子、三个孩子、四个轮子,妇女把儿童的童车放到商场门口可以自由出入,不用担心孩子被偷走。这就是幸福。
路林(上海中城连盟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语堂先生有一句名言,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月,月上有天这是好房子。我说天地无心,唯以生命为心。
这时候做环境重建和生态重建的过程,不仅是我们每个企业的行动,在理论层面上还应该上升到我们传统文明精神。我们一直倡导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我感觉更重要的是人文绿色,人与人的和谐。我们要反思自己能不能建立人与人的和谐,然后再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与自然的和谐。
任志强(SEE协会现任会长、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主席):先让大家有一个食品的安全。原来是没有食品,现在是食品不安全。人类最基本的幸福就是温饱,我们发展改革30年里如果还没有解决这个,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了!
刘雷(展想实业有限公司总裁):小康生活大多数人早就达到了,在物质水平达到的情况下,什么让我们能更幸福?核心是在于理想方面的。对于很大一批年轻人来讲,自己的劳动付出是直接对应着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王振飞(充电网创始人):说到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的目标,有自己的希望,最关键的是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我现在做的事情是跟交通有关,是电动车的产业,它能够减少尾气排放,对整个环境有一定的帮助。让我讲幸福感,我是希望这件事情被更多大众认同和支持,大家全员参与进来,这就是幸福了。
周泉钢(天泉生态草业工程有限公司):现在在大量农村的生态建设中,很多故乡生态环境遭遇了严重的破坏,我们家是做生态传统草业的,我希望大家更加支持环保的产业。
向春(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主任):最幸福的事情是今天有蓝天,早上起来会非常有幸福感。在农村里看到一条小河没有被污染,我会感觉到非常的幸福。怎么样从我每天工作的最污染的现场,让它转到绿色的生态空间?这是我每天梦想的事情,而且在努力实现这样的梦想。
未来的城市化何处去?
王利民:冯仑在搞一个立体城市,他希望我们人类都住在很高的房子上面去,希望向上发展,向天空发展。但也有人希望这个城市能够在地面上发展。那么,我们到底是上天还是入地?住城市好,还是农村好?
任志强:上天是科技。没有科技上不了天。但是中国式上天和国外的不是一回事,不能根据中国的现象进行讨论。冯仑借助城市集中化的效率,从国外情况看,这个可以成功。但是按照国内落后的管理办法可能就成功不了。用中国现行的规律和办法看问题,我们常常会犯很大的错误。所以把国际上最先进的东西吸引到国内来,才能解决我们目前中国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路林:冯仑的项目叫做立体城市,按照现在的规定来讲应该放在智慧城市里,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智慧城市1000倍市盈率,所以冯仑那个项目应该上新三板。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候是非常好的题材。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创意,提高了人文生活的便利性,提高了商务效率,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全要素生产力。
刘雷:我是赞成立体城市的,目的是可以空出更多的空间,不管是种树还是给大家室外活动。如果通过我们立体城市能给大家腾出更多的室外活动空间,我觉得立体城市的价值是绝对的。
王振飞:人往高处走需要大量技术和科技的支撑。地球人这个步骤是在不断增加,但是资源有限,未来不只把楼盖高,可能是天空之城,火星离我们也不远,我也希望若干年后我有机会入住火星。
周泉钢:城市的核心是工作,是效率,高密度的高楼是最能提高工作和效率的。把资源大量集中,这个对技术要求很高。我是支持高密度高楼的,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是不可行的。
向春:我是希望城市是往下的,人来自土地,怎么样保存和土地的连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衣食住行全部来自于土地,我们很多衣服是来自石油、天然气、煤,我们如何保证人和土地的连接才能保证人去关爱自己,这是我们可持续非常重要的人文思想和基础。
任志强:都想住农村的环境,但是又不想承担农村的责任,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如果我们要环保,这两者要同时考虑才能解决环保问题。
刘晓光:理想的状态是有蒙娜丽莎的眼睛、丹娜的腰围,最好还能卖出去。综合人类各种体会,形成新模式。
向春:城市越来越大,但是镇越来越小,怎么考虑城镇和乡村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即是在城镇发展同时怎么考虑和农村发展可持续,两个搭配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讨论的问题。
周泉钢:以后城镇的发展对于每个不同城镇定位要越来越清晰,大城镇就是要有效率和越来越集中,它高一点密集一点没有关系,但应该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可以造成动态的、和谐的。
刘雷:城镇化进程是必然要走的路。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光想着城里面的东西,这个概念偏了,我们之所以想着城镇化,其实目的是让外面有更多的空间去留着原来的绿地。如何让城镇更美好?是在于通过城镇的发展,不管增加了交通顺畅能力,还是减少了土地的占用,使得我们在离开城市剩下的生活能有更多的选择。
童书盟:城镇化进程是必然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为什么大家又喜欢田园牧歌的景象,而不一定又长期住在哪里,这是大家的理想,尽管故乡回不去了,但是我们心中都有一方蓝天是我们神圣的故乡。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对环境的伤害,尽最大的努力来修复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怀,修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便是我们所达成的共识。城镇化不是一个果,而是一个因。
南都评论记者
张天潘
实习生
杜锦瑞
林玉萍
六、众筹:潮流背后的价值与风险 什么是众筹?
关于众筹的定义分两个层次。首先是观念上,顾名思义是大家一起来筹划一个事情。另外就是狭义上,或者我们日常对某些众筹产品的定义,比如说股权众筹、回报众筹,通过什么样的模式进行具体产品上的众筹。
众筹模式的创造者是美国的众筹网站K ickstarter。国内第一家众筹是点名时间,成立于2011年5月。2014年被定义为众筹元年,众筹平台数量从43个增长到122个,股权众筹有27家。预计到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众筹规模将达960亿美元,其中500亿美元在中国。
中国的互联网使用群体现在越来越多,量也越来越大,这是很多众筹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原因。众筹也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是熟人社会,圈子很重要,大家的认识和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源。古代一个僧人要建立寺庙,要挨家挨户化缘,这就是众筹概念最早的体现。现在很多众筹要通过6亿多的网民,尽管大家互相不认识,但有些共同的理念可以一起发起或者支持一些事情。这样的情况下,众筹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协同,一起做一件事情。
众筹除了适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之外,还符合目前时代特征。李克强总理说过,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自然禀赋充分发挥,成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动机。现在有非常多的创新产品出现,但怎样支持这些创新产品?如果没有非常好的资金融资来源,那么众筹可以代替,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正在从一个投资拉动型经济向创新拉动型经济转变。而众筹,实际上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作用的机制设计。
众筹的特点有四个。首先就是没有金融中介。银行是一个金融中介的代表,但在众筹的模式下,没有银行的身影,没有金融中介的身影,资金直接流向实体经济。其次,在流向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互联网思维,这就是众筹的第二个特点,产消合一,即生产和消费一体,我既是这个产品的消费者,也是它的生产者。由于互联网时代很容易发布信息,很多产品都实现了产消合一。第三个就是创新性,部分众筹是创新性的。最后是普惠性,很多众筹产品能够向大众公开发行,普通老百姓认为哪些企业、产品好都可以投资它,获得收益,任何群体看到好的众筹产品也可以加入,这就是众筹的普惠性。
众筹的股权模式
众筹模式可以分为购买模式和投资模式,在购买模式下又可以分为捐赠模式和回报模式。在投资模式下又可以分为股权模式和债券模式。比如说泛华保险的E互助平台,大家承诺当这个群落里有一个人得了癌症,其他人就要给这个人3块钱,这样这个人就可以得到60万块钱的资助,就可以去看病了,而资助他3块钱的人没有回报,所以是捐助类众筹,也叫互助类的保险。
几天之前证监会下发《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下称《通知》),这里对于股权众筹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义。众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证监会定义了股权众筹是狭义的,股权众筹融资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是指创新创业者或小微企业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网站或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公开募集股本的活动。股权众筹有具有公开、小额、大众的特征。以前我们说股票或者股权发行的人数超过200人的,都被认定为公开发行股票,所以公开指的是人数,200人以上的都叫公开发行。
股权众筹将是未来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的股票市场。也就是说发行股权众筹之后,老百姓可以对看好的公司进行投资,投资初创阶段的企业或者还没有创设的企业。现在贷款额度太高了,企业债务率从2008年的96%上涨到169%,怎么改变呢?更多应该提倡权益类的融资,也就是说给你钱不是要你企业还我利息,而是希望你企业增长好了以后还我企业收益。股权众筹是直接融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人人做天使的时代即将到来。
和股权众筹所对应的还有一类产品,这就是互联网(非公开)私募,这也有一个很重要的界定。我国专门有这样的规定,是《通知》中说到的,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向非特定对象发行证券,也就是说搞股权众筹公开发行、小额发行必须要经过批准。特定对象发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门槛,不能超过200人,因为超过200人就不是私的概念,而是公开发行,也就是说股权持有者要低于200人。比如,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众筹是一个大众的、小额的,而互联网私募恰恰相反,是面向小众的,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是大额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首先,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股权众筹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所以不是非法集资。第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第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第四,向社会公众即非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也就是说不管谁来投都吸纳人家的资金,这就是向非特定对象吸纳资金。这四条同时满足的,那么就是非法集资了。如果做互联网私募的话,就要规避非法集资问题,不要公开宣传,不要向非特定对象吸纳,要向特定对象吸纳。
众筹的价值与风险
众筹的价值首先来自于广告,这是众筹最大的价值,是要宣传产品、发布广告。这个宣传有两种,首先众筹是比较热门的概念,大家看到好的众筹都愿意报道,新闻媒体会关注。其次,众筹成功了你才是受益者,而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你就会向朋友圈都发一遍,让大家都来参加众筹,无形中就起到了宣传作用。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这样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媒体和广告的发源地。
很多众筹项目实际上是在寻找合作者和朋友,未必真正在做众筹,很多时候就是通过众筹寻找合作者,往往在支持产品的人当中就会发现合作者。众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也就是调查价值。虽然发起人有计划,但还没有开始做产品,这时发起众筹看一看社会对于这个众筹产品的反应如何,众筹成功说明反响不错,失败则说明市场冷漠。
还有众筹的融资价值和预售价值。众筹不需要还利息,对于急需资金的企业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以及预售,还没有生产人家就已经将货品定下来了,产生了预售的效果,这就锁定了产品的数量。
众筹的这四个价值更多是针对产品类或者回报类、实物回报的众筹来说的。而对于股权众筹的产品来说,实际上也有刚才我们说到的宣传效应、调查作用、融资价值等,但预售价值是没有的。股权众筹对大家来说就像是买股票,一个企业的好坏和在市场买股票是一样的,但是股权众筹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领头人机制,也就是要涉及到众筹风险。
众筹风险分为几类,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不管是股权众筹还是产品众筹,发起人的信息,支持人不能完全获得。出于对商业机密的保密需要,一些众筹项目的描述不是很好,造成了信息不对称,未必能够真正获得成功。有媒体报道,中国国内的众筹项目约八成拿不回投资。
怎么解决信息不对称?第一个办法就是第三方认证,或者说领头制。找一个人作为领头人,这个人带领大家来投资,他对企业进行一定的调研,发表他对企业的观点,以及对众筹项目的观点,大家根据他所说的,以及根据对他的信任程度来投资,这就是领头人机制,相当于第三方认证。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人和人在网上的不信任,大量解决办法就是要通过第三方来监督贸易的完成。
同时还有一个办法,支持者发起信息共享的圈子。发起人可能能骗一个人,但是骗不了一百个人,有了信息共享机制,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还有就是平台的社会责任,在股权众筹的平台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必须要披露企业的信息,同时要揭示项目的风险,对于股权众筹要采取许可证制,证监会显然也是要寻找有公信力的平台做这些事情。
在互联网众筹中,或者股权众筹、回报众筹还有一些不道德问题,比如说发起人不道德,收到钱滥用了钱,这就是不道德的行为。还有投资人的不道德,作为投资者,有些人会问一些问题,然后进行抄袭。还有搭便车的行为,剽窃发起人创意,并不真正支持发起人。主要还是抄袭和剽窃,这是投资者的不道德。
对于投资者的不道德行为怎么解决呢?主要是平台对众筹后的项目实施进行跟踪和信息披露,同时要建立黑名单制,对有不良记录的要建立黑名单,告知大家这些人曾经有一些问题,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然还要建立好评机制,同时要审查投资人的资质,也要成立黑名单,这主要是针对道德风险的解决方案。此外,众筹还有产品风险、后续管理风险等,情况变数很大。
现在众筹平台几百家,而且平台的盈利模式单一,大多数平台并不盈利,竞争激烈。但互联网的特点是平台的垄断性,赢家通吃。在众筹平台一定会竞争出有竞争力的几家平台,在竞争激烈的态势下很多平台会被淘汰,这也是一个风险。另外大家还要考虑一个问题,这就是退出机制与可交易性,股权怎么样退出,如何实现可交易性也是一个风险,在进行股权众筹时要看条例中有没有提到如何退出。退出机制中最多的是公司回购,第二是并购或者风投的再融资,第三是IPO,第四是破产清算等。还要考虑众筹股权的可交易性,这也是一种退出机制,什么时候可以交易、怎么交易等。
什么样的项目适合众筹?
要做众筹,首先要判断众筹项目适合与否。第一是项目的独特性,或者产品是创新性的,或者是地理和文化的独特性。第二是众筹物品的不可分割性,像房屋、汽车、土地。对于不太容易分割的产品大家可以众筹,每一个人出的钱很少。第三类是众筹产品的可复制性,众筹是发起人给支持人回报的机构设置,产品的可复制性将使回报变得简单。第四是众筹产品的可感知性,一定要能够打动别人,因为众筹毕竟是让支持者来支持你的,如果你是生产轴承的,可能很难打动别人,和老百姓离得近的衣食住用行等的可能比较容易打动别人。
也有几类项目不适合众筹。第一类是筹资量过大的项目。如果资金需求量太大了,最后可能没有办法成功,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人和人都是不太信任的,资金需求量较少大家可能会投,但再大可能不会投了,要通过私募或者其他的方式。第二类不是面对最终消费者的项目,大家感知不到你的产品在干什么,很难理解你的产品,这样不太适合众筹,也很难成功。第三是过于复杂的产品,火箭发射器或者某个高科技产品很难众筹,因为大家不了解,或者消费者难以认定的高精尖技术,大家很难知道和理解。第四是从发起到得到回报时间过长的项目,消费者的忍耐力是有限的。总而言之,众筹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要有可感知性,如果你的产品很难让别人感知到,基本上都不容易成功。
最后是有关众筹思维的看法。众筹(包)思维包括很多,比如说思想众筹,每一个人出一点思想就可以成为很好、很精彩的思想。还有新闻众筹、扶贫众筹等,大家一起出钱出力汇集新闻、参与扶贫。另外还有会议众筹、学校众筹、校友纪念册众筹和学生贷款众筹等等。没有一个人的智慧能胜过集体的智慧,一个人做的时候很痛苦、很难受时想想集体的力量,可能这件事会变得非常容易。同时众筹还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思路,聪明人能团结大家一起做事,在思想的层面上能够号召大家一块做事情。
众筹实际上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国互联网金融做了很多创新,实际上都是国外所没有的,而且机制设置也是国外所没有的,我国互联网金融层面的创新都是在走自己的路。创新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也会在纠正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前行,理解和认识最新的东西、应用最新的东西,这总归是很好的事情。
整理:南都评论记者
张天潘
实习生
杜锦瑞
七、隐性的危机:城市饮用水风险评估与应对 中国、美国都曾做过调查,每天每人大概需要喝两升水。因为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两升水也就成了计算一个人健康风险的依据。国家新的饮用水标准是106项指标,此指标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化学性危害,第二类是微生物学危害,第三类是放射性危害,第四类是感官性危害。总而言之,潜伏在饮用水中的“隐形杀手”有很多,它们始终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由此,我们需要明白城市饮用水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水质问题会引发传染病
饮用水水质问题最早因传染病而引起关注,在1854年左右,英国伦敦暴发了霍乱,有医生怀疑这跟自来水有关系,他们把伦敦城里的一个自来水泵站关闭之后,这一片霍乱的流行性呈下降状态,而临近没有关闭自来水泵站的区域,仍在受霍乱的侵袭。从此之后,人们就意识到水会导致传染病。后来又经过微生物学的研究,发现水质的传染病主要分为三大类,细菌性传染病、原虫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中国正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口愈加密集。城市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水处理系统,包括给水和废水。如果水处理系统不够完善,一旦有传染病,整个城市都会感染。霍乱是最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通常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通过病人排泄物污染的水传播。在1850年之前,西方国家比较普遍,数以百万的人死于霍乱,那时还没有广泛的城镇化。即使到上个世纪60年代,在全世界有一次严重的霍乱暴发,传播于印尼、东亚、孟加拉、印1度、前苏联、伊朗、伊拉克、西非等地区。1991~1994年,西半球约有一百万人感染霍乱,近万人死亡。在污水处理率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霍乱的威胁依然存在。在中国的农村地区,老百姓仍面临着霍乱的危胁。除霍乱弧菌以外,还有埃希氏大肠杆菌、空肠弯曲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多种可通过饮用水传播或感染的细菌。
所有的这些细菌,感染之后最普遍的反应就是腹泻。如果一个城市自来水细菌感染,最先有表现的当属学校。如果一个班1/3的孩子请假腹泻,那么90%以上就是自来水感染。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有一本书专门总结了全世界微生物感染的情况,90%是从学校开始的。
原生动物是尺寸比细菌大的单细胞生物,在水体和自然界广泛存在。某些生活在水体里的原生动物能引起消化道疾病,原生动物的抗氯性比细菌强,而且数量很少即可致病,因此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流行病暴发次数比由细菌引起的多。人类对原虫性水致传染病的认识仅有二十年的历史。
藏于水体中危害人体健康的原生动物主要有三类,隐孢子虫、贾第虫、圆孢子虫。直接接触或饮用被原生动物污染的水可导致人体感染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身体疼痛、体重下降、呕吐、低烧和严重脱水性腹泻。
在自来水中病毒很容易依附于细菌存在,中国绝大多数做水质测试的单位不会测病毒,而是采用细菌的指标代替病毒。其实,病毒感染的问题在自来水中比较常见,比如说诺沃克病毒。
2009年7月23日,在内蒙古赤峰市的新城区,4300多名居民因为饮用受污染的自来水而先后出现腹泻、呕吐、头晕、发热等症状。水污染的主要原因,23日强降雨,雨水淹没水源井,井水大肠菌总数严重超标,并检出沙门氏菌。水源井至污水站不足15米,私营的九龙制水公司忽视上报水源污染情况,他们没有经验,也没有报告。后来经过分离发现主要是沙门氏菌,人和动物感染后可能处于无症状状态,儿童、老人和免疫系统有缺陷的人容易感染并致病。
细菌进入人体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首先是喝水,通过口喝进去的,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这是消化道微生物。其次是呼吸,细菌通过气溶胶进入人体。另外则是皮肤接触,洗澡时毛孔会张开,给细菌提供了进入人体的渠道。根据卫生部的研究,通过饮用、呼吸、皮肤接触引起的细菌感染,其危害性各占1/3。
饮用水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自来水导致的疾病中较为明确的大多是微生物感染,不明原因占44.6%,化学污染是11.5%。2006年,中国上报法定传染病发病人数460 .9万,其中因水传播的发病人数为127.8万,达27.7%。我国法定的37种传染病中,有8种是因水传播:霍乱、甲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伤寒和副伤寒、感染性腹泻、阿米巴痢疾、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均是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病原体所致疾病。有生物学家这样说过,“历史上,因为供应安全的饮用水所拯救的生命和解除的冰桶超过了任何一项单独的医药发明”。W H O调查报告———
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与饮用水不安全有关。历史上,因为饮用水微生物污染引起的疾病暴发,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然而,直到19世纪,人们才认识到饮用水是病原菌传播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经测验发现,饮用水引发癌症的原因有三种。首先,水体中自然存在一些致癌物,主要有砷,会导致皮肤癌、肺癌、肾癌、膀胱癌、结肠癌等。再是石棉,会引起肺癌。另外还有放射性物质。这些天然存在于水体中的致癌物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人造污染物进入水体。硝酸盐自身没有危害性,但是它产生的代谢产物亚硝胺是强力致癌剂。有机物也是自来水中一大部分污染物,部分有机物可能会导致癌症。特别在没有大型自来水公司的地区,有机物附于水体的情况比较严重。
再是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因为自来水在处理过程中要加氯进行消毒。但氯是毒气,为了控制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加不会成为氯气的氯进行消毒。1914年第一个饮用水标准是要限制细菌,用氯来控制细菌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全世界人们的健康得到极大的改善。但1972年发现加氯之后会产生致癌物,对此,美国专门出台了水安全法。考虑到安全问题,既要控制微生物,又要防止致癌物产生,目前为止三卤甲烷也成了自来水中最常见的控制指标,全国每年统计的时候都要查三卤甲烷的量。根据统计,三卤甲烷的超标率还较高,全国35%的水厂有三卤甲烷超标问题。再就是卤乙酸,乙酸的分子结构很简单,但是如果氢原子被卤取代了就是强致癌物。根据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的物理性质,把水烧开能降低两者对人体的伤害性,但烧水时间要适量,水沸一分钟左右结束加热比较合适。
根据2072个县的相关分析,卫生部发现饮用水耗氧量(CODM n)浓度跟肝癌死亡率有正相关。目前自来水公司技术改造里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要让耗氧量指标达标,我国的标准是3个毫克升,但是很多地方达不到。广州南洲水厂大概是2005年之前建的,使用的是深度处理,当时为了去掉耗氧量。十二五期间,发改委出资4300亿人民币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改造自来水的工艺。我国的标准是3,优质水的标准建议是2,而日本建议的标准是0.9左右。其实,现在我国达到3仍存在困难,很多地方领导和自来水公司认为标准太严,但是和国外相比其差距还是比较大。我国淮河流域,癌症村跟耗氧量有直接关系。2013年《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就首次证实水污染与消化道癌症高发有直接关系。
三卤甲烷是公认致癌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美国规定它是可疑致癌物。卤乙酸主要是二氯乙酸,会有急性毒性,会引起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三氯乙酸大鼠和小鼠的试验掀起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还有就是溴酸盐,矿泉水的标准2008年修改过一次,要将溴酸盐加入控制指标。溴酸盐目前是公认的致癌物,自来水和矿泉水都是定10个微克升,但是目前我国的检测标准还达不到这么低的标准。按照一般要求,矿泉水在市场上2年细菌不能超标,所以在处理时很多厂家会过量地使用臭氧进行消毒。水当中的溴离子会跟水反应生成溴酸盐,溴酸盐是强致癌物,所以现在瓶装水的标准和自来水的标准都规定了溴酸盐是10个微克升不能超标。此外,影响健康的还有砷,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投入很多钱解决砷问题,现在大概还有一千万人还是在喝砷超标的水。
人类生产的大量类雌性激素化合物通过各种渠道最终进入水体,污染了饮用水源,也污染了水中的鱼和其他动物。类雌性激素化合物被怀疑是造成人生育能力下降和性器官异常的主要或部分原因,可能还与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男性前列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有关系。比如人类生产的避孕药,珠三角和长三角,就经常会测内分泌干扰素的情况,量还是很可观的。自来水取水工艺目前没有考虑去掉内分泌干扰素,这样就会导致成人的生育能力下降,包括一些疾病发病率上升。广东省计生委的一个数据,男子的精子数有很大的下降,可能部分跟这些是有关系的。
现在最新的PPCP,个人防护用品和药品,在最近几年产生的影响力很强,去年下半年又在自来水中检出有抗生素。抗生素主要有四大类,这一类药在中国的用量很大,大概每年14万吨,用得最多的就是农业和养殖业,很多养殖业都在使用抗生素控制动物的疾病、提高产出量,但是这些抗生素会排到水体中。在美国抗生素是不能随便购买的,医院也不能随便使用。美国医院治感冒的时间通常是一周,主要让病人喝水、好好休息。但是去到中国的医院,可能就会让病人打针,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很难吸收,会排到水体。去年我国南京自来水中检出有抗生素,经计算,在量上浓度按照每天喝2升的比例,要喝大概10万年才相当于吃药片的剂量,所以量是很低的。但是一次性药片与长期饮用水的作用是否一样,目前还没有定论。还有防晒霜、面膜、化妆品等物品对水体有很大的污染。此外,纳米材料进入到水体中也无法处理,但现在还不明确它的危害。
水是最廉价的营养补给物
水的硬度是水中各种矿物元素与金属元素含量的总和,通常仅指钙、镁离子的含量,以碳酸钙浓度表示,>150m gC aCO 3/L为硬水。人们过去认为硬水会引起结石,但是现在医学认为此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饮用水硬度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矿物元素是补充维持心脏和血管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有研究发现饮用水中镁的含量越高,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就越低,通过饮食补充足够的钙可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低。纯净水虽然没有污染物,但是水体中缺乏钙镁离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通过水提供的硬度来补充钙和镁,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大多数雪山矿泉水都含有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以青藏高原昆仑山最具代表性。
饮水硬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饮用硬水维持钙的高摄入量可预防骨质疏松;肾结石中约有75%的成分是钙,但饮用高硬度的水不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病率,甚至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地区发现,饮用水硬度高的地区肾结石的发病率反而更低。长期饮用高含氟量(>1.5m g/L)的水可导致氟斑牙,更高浓度的氟会影响骨骼健康(氟骨症)。低浓度的氟化物可保护牙齿。饮用水中氟浓度过低(<0.5m g/L)会导致儿童龋齿的增加。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氟的限值为1.0m g/L。美国饮用水标准的限值为4m g/L。美国大部分公共供水系统通过人工加氟调整饮用水中氟的含量。饮用水中常见的重金属有:铅、铜、铝、汞,通常浓度不高,很少引起急性中毒,但多会造成神经系统的长期损害。
目前学术界的共识,PH对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说明:pH建议值不是基于健康风险基础,而是水处理和输送中的重要参数。并且提出如果不需要管道输送,水的PH值范围可以很宽泛。
改善自来水水质有多种途径,首先就是改善饮用水水源水质,这是大家要共同参与的,比如说少用化妆品、少排放污染、少吃污染比较重的。还有就是改善市政供水处理和输送设施,小区水质净化系统。一方面是希望政府全面提高自来水水质,同时建议有条件的人可以采用净水器,进一步提高水质。净水器可以去掉污染物,改善水的口感。强烈推荐有活性炭吸附的净水器,这类净水器可以去掉致癌物,但是活性炭需要定时换新,否则可能危害更大。
整理:南都评论记者张天潘
实习生
林玉萍
杜锦瑞
摄影:南都记者
邹卫
八、世界经济新格局: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已开启
钮文新 CCTV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
从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但是它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或者说它正在改变着整个世界经济的金融和经济格局。从金融危机开始,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也就是说从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到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这四十年中世界经济是一个金融资本主义的形态,现在却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这个改变我个人把它定义为所谓的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
金融短期化造就金融资本愈发强势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它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金融自由化、经济市场化和产业全球化这三化,现在也有人认为是四化、五化。其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整个人类经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所谓的里根、撒切尔主义推行经济全球化,产业分工全球化,然后以此为契机,形成资本全球化,金融资本全球性的流动。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对金融管制的放松,大社会小政府理念的出现,它的理论基础就是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一套理论体系。
这个过程还会产生一些其他的变化,比如说一切资产的证券化,所有的资产只要包装成证券产品就可以流动开来,这是非常重要的金融特征。还有就是私有化,所有企业都走上市场化道路。因此,整个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特征大概就应该是五化构成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全球化、经济市场化、金融自由化、企业运行私有化和社会管制化。
在那样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整个金融界为之欢呼的非常重要的现象:金融大爆炸。为什么出现金融大爆炸?最核心的就是因为金融管制的放松,导致金融资本迅速的扩张,大量金融商品出现了,如金融、股票等,衍生出期值,然后又在给期值做所谓风险分散的东西,所谓期权等。这些衍生工具的出现,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流入。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
在过去40年中,全球实体经济增长4倍,基础货币却增长300倍。1980年的时候,全球流动性资产和全球GDP的比值还是109%,到了2013年,它已经达到了350%,金融资产在不断的膨胀。这种膨胀的结果就是金融的自我循环,金融自我循环不断加快,而且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伴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要件,这就是金融的短期化。这是当今世界非常重要的一个缺损,是金融非常重大的失败。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就在于,整个金融资本主义时代金融不断的自我循环,不断的加快运转速度,不断的短期化,这导致稍微有一点问题,整个金融链就会出现大的问题。金融短期化导致了产业资本的稀缺,金融资本越来越强势。
为什么在这个时代,金融会变得至高无上,超越了实体资本、控制了实体资本,甚至支配着实体资本,支配着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切的经济行为?就是因为金融的短期化。金融资本不怕短,多短的钱都可以有办法去套利,但是实业资本不行,实业需要的资本是长期的。
前几天,最著名的消费电子公司索尼的财务报表显示,它的利润50%是来自于金融业。像G E等大企业也都在运行着自己的金融。我认为日本之所以经济破产,就是因为他们从1985年开始搞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直接导致了主办银行制度的倒闭。主办银行负责主导行业,将长期贷款发放给企业,很多财团动不动就是长期贷款,利率却非常低。很多人认为所谓的广场协议是针对汇率,但其实广场汇率是一揽子金融改革计划,包括利率的市场化、汇率的市场化等等。在这个改革当中,金融的短期化导致这些主办银行所融得资金的期限越来越短,不可能再维系给企业的长期贷款。所以当主办银行制度倒闭之后,整个日本的经济出现了大的问题,到今天还没缓过来。
浮躁的金融心态导致金融短期化
金融的短期化还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从1970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发生过139次金融危机。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执行的过程中,同样的时间长度内发生金融危机的次数只有39次。为什么在金融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中会频繁发生金融危机呢?我的理解是因为投融资期限错配。银行说存贷款期限错配,是因为用短期的存款维系长期的贷款,这个错配是非常重大的流动性风险,这是大家都明白的。放大到一个国家,如果投融资期限出现大规模错配,同样存在重大的所谓流动性风险。投资需要长期的资本,但金融能够给出的资本只有短期的,在过去之所以频繁发生金融危机,核心就是因为金融不断的短期化,构成了所谓的投融资期限错位。而今天,金融的短期化态势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极致。
我们应该检讨中国这几年的金融改革,是不是也是靠着债务的膨胀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我们的金融是不是也在不断的加速循环,也在不断的趋向短期化呢?美联储的核心是扭曲操作,它在大量的收购长期债券,零利率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扭曲操作压低长期利率。它必须放出长期流动性,而长期流动性的投入、释放是有利于实业资本生成的。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以页岩气为突破的新能源大量涌现,整个能源价格在大幅的降低。但是很遗憾,中国不能充分享受这样的一个过程,因为美国在中东的盟友单方向提高了对亚洲输出的石油价格,已经提过四次了,输往亚洲的石油价格和国际市场不一样。过去,所有国家都在竞相贬值自己的货币而逼人民币升值,现在发生了改变。
其实,要理解逼人民币升值不重要,重要的是逼迫中国政府不敢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毕竟要想让货币贬值,就必须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2010年时,当我们在高喊二次汇改,我非常担心中国可不能上这个当,那个时候中国万万不能紧缩货币,结果市场上的言论却在绑架中国政府紧缩货币。于是我们紧缩了,到今天我们看到了什么?中国的经济折了,没有了增长动力,内需在消失。
中国现在的金融短期化有没有?有,现在市场上普遍有一种浮躁的金融心态,导致金融的短期化。我们现在严重的问题是大量的错配。在银行表现出来的是资产和负债的错配,在企业表现出来的是投融资期限的错配,地方政府同样是债务期限的错配,投融资期限的错配,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错配,就是我们中国改革的目标和我们中国改革的路径错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是让我们走向共同富裕,至少应该是一个中产阶级社会的目标。但是我们的改革是沿着金融资本主义的一套在改,这样的金融状况怎么能支持实体经济呢?所以这其实是中国目前改革和整个社会进程当中的最大的错配。
现在要将中国的股权融资搞上去,所以整个策略在发生重大转变,我们的货币从紧缩到中性,现在已经走向了相对的宽松。我们允许人民币贬值了,这是好事,美国在实施贬值时从来不会在乎这些垃圾资本到发展中国家去。而且我们开始降准,释放了流动性,这是非常稳定的长期流动性。未来不上调准备金的话,那么这个流动性就永远存续在市场上。我们定向的这样一些释放长期流动性,比如说给开发行、国开行这种长期的流动性支持,我们也在着力压低长期资本利率。
前段时间中国股市引起很多人关注,其实美国股市也很悬,前几天跌下来了,这说明全球资本可能会出现倒运行,也就是说实体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向我们,而我们的套利资本流向他们,和整个金融危机过程中正好是相反的走势,我们期待着这种走势能够出现。这种走势出现的初期,股市可能会下跌,但是没有关系,因为谁也不会在高位接盘,应该让它有更充分的泡沫释放,然后抓准下一波真正有成长价值的股票,这样的话就会有一轮至少结构性的牛市。中国股票市场的活跃期应该有5-10年,现在刚刚走过1年,5-10年的活跃期是非常必要的,中国不能没有,否则经济状态会呈死状。
我担心全球发生第二次大的危机,也就是全球经济大萧条,现在可能已经开始了。如果中国经济不能挺住,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因为资本乱七八糟大流动,受到非常严重影响的话,那就很麻烦,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的大萧条,而全球经济出现大萧条的话,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对于整个股市的判断,首先就是资本争夺必须有,5-10年的活跃期一定要有,没有的话中国股市会很困难,为什么这次中国政府如此大力度的救市,不是眼前几万亿的抛出,而是更长远的未来,我们要有一个非常稳定、和谐的市场。而在这个过程中,就算我们将全世界的实体经济搬到美国去,一样覆盖不了美国释放的货币泡沫、债务泡沫。2008年美国本土有350多万亿美元的金融及其衍生资产,而全人类的G D P不过是66万亿。
世界在趋向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
如果希拉里当选总统,美国将第一次出现两个女人搭配的格局,她们会进一步推进所谓的再工业化。希拉里在竞选过程中将不提环境问题,也不提碳排放问题,她提的是重塑一个中产阶级的美国,这对美国太重要了,实际上这是恢复实体产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征。
整个这一场扭曲操作的过程中,我之所以认为它会大量的形成实业资本,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美国股票市场从6000点涨到了18000点,美国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新硬件产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英国现在在考虑是否退出欧盟的问题,希腊也可能离开欧元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这些原来左右世界经济结构的国家,现在都在调整结构,整个的经济脱虚向实的趋向非常明显。IM F也终于发了报告,说金融在整个经济中占比如果过大,那么它的波动给经济带来的损失远远大过它能够给经济提供的支撑。
整个世界都在趋向一个新的时代,它叫做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之所以叫它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就是说在这个时代里,金融依然是强势的,没有办法在短期内获得改变。但在强势的过程中,因为政府各种政策的引导,这个强势会逐渐更加倾斜于实体经济的成长,而不是金融自我循环的衍生,所以整个世界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变化。但是一定别忘了,当新的实体经济被放大,如果衍生得非常漂亮的话,那么这时金融资本的强势也会受到一定削弱。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是不一样的,债权融资是企业求金融,但股权融资不是,股权融资是金融跟着企业跑,要发现好企业,有了好企业,这些金融家不断追逐,所以这里面是有微妙变化的。
金融资本主义时代重要的特征可能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出现倒退,金融强势依然还在,但是金融的短期化趋势将获得一定的逆转,发达经济体的实体经济占比在不断地提升。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金融特征是以债务为基础的,而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金融特征是要以股权资本为核心,股权资本是培育经济未来非常重要的要件,未来整个世界的金融特征将转向以股权融资为基础,货币的波动、汇率的波动会越来越大。货币战争的背后是资本战争,我们一定要看到资本有不同的偏好,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业资本,一类是套利资本。金融套利的资本在整个货币的波动过程中会大规模的流动,从弱势货币区流向强势货币区,这是套利资本特征。但实业资本恰恰相反,实业资本的流动一定是强势货币区流向弱势货币区,因为弱势货币区的金融更加宽松,因为利率更加低,更适合实体经济的成长。千万要把它们分开,不要以为人民币贬值了,资本就逃逸了,逃逸只是套利资本。在整个套利资本逃离的过程中,我们的实体经济环境是被修复的。套利套的都是实体经济的利,套利资本规模越大,实体承担的负担就会越重,因为利率高,金融环节就有很多环节在抽水,流到实体经济的钱还会便宜吗?套利资本的大量存在使实体融资成本根本下不来。央行降了那么多次息,贷款利率降了下来吗?没有,因为套利资本太庞大了。
上述有关后金融资本主义的说法,其实和新常态的表述是异曲同工的。所谓新常态的表述,是指在2010年达沃斯论坛上讨论的新常态,那次的会议给出了一个结论,实体经济的恢复是缓慢而又痛苦的过程。因为经济恢复如果是靠金融恢复,那是很快的事情,但是未来恢复的不是金融,而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成长不确定性就太多了,缓慢而痛苦。
金融也是一样,它不会简单的回归到金融危机之前,而更多是一个去杠杆的过程,更多是政府干预的过程。去杠杆,实际上就是金融从短期化走到长期化的过程。杠杆越高,它的流动性就越大,流动速度就越高,而实体经济根本就用不着那么高的速度、用不着那么高的效率,所以去杠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金融慢下来的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政府干预呢?就是因为过去不干预,杠杆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政府的干预就是让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件。
整理:南都评论记者张天潘 实习生杜锦瑞林玉萍 摄影:南都记者 邹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