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3958|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20:29: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华南都
太强了,笔杆子们赶紧收了吧-《机关公文常用排比句大全》



(222)| 轉發(7696) | 評論(762)
6月30日22 : 30來自云中小鸟


| 轉發| 收藏| 評論
1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9-28 18:09: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看懂公文的小心思——技术拆解张小平离职公文

文/六神磊磊

今天拆解一封神奇的公文。

有一个张小平离职的事情今天火了,相信你们很多人已经看见了。引发这个事情的是一封神奇的公文,叫做《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下简称《情况》),上面加盖了公章。

对于这个公文,现在有了好几种解读,对它惊世出现的背景也有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分析。

我作为一个吃瓜群众,一个航天的外行,对这个公文诞生的背景、背后到底有什么曲折一无所知。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胡乱猜测,不妨回到这一份公文本身,从字里行间去分析,解读行文者的意图。要知道,公文这种东西是含蓄而又微妙的,是褒还是贬,是刀子还是糖,行文者究竟有什么意图,打的什么主意,全在细微的字眼之中。

恰好对于公文这个东西我不陌生。我曾经在央媒工作过八九年还评了副高职称,不能说老鸟也是个半老鸟,期间接触了不少公文。今天就作为一个准专业人士来拆解一下。

回答两个最关键的问题:行文的人,其真实心态和情绪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效果?或者说存的什么心?

首先,拿到公文,先必须明确一个情况,这很重要:这个公文是给谁看的?给上级领导看的?给平级单位看的?还是给下级部门看的?

这封《情况》虽然很不规范,似乎是一个附件,或者是一个情况说明,但它显然是给上级领导看的

记住这点!很重要!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好去了解它的目的和意图。

下面来一点点细细看一下它的措辞。

首先是这样介绍的张小平,看划线部分:


男,研究员,在某某航天动力研究所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与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8吨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国家重大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任务,长期负责低温发动机总体设计研究及技术把关……

注意一些关键词:“主要成员”、“国家重大型号”、“长期负责”……

成员就成员,为什么“主要”成员?负责就负责,为什么“长期”负责?

要知道,公文往往是带有倾向的,有的时候是要蓄意突出某事,有时候是要刻意淡化某事。

比如同样一个令狐冲,华山派的公文如果要突出他,就会把他写成:“华山首徒、大弟子、本门第三高手,长期负责内功及剑法研发和教学指导等核心机密工作,协助掌门人处理重大事务”;如果要淡化他,就会写成:“本门第二代弟子,未担任实际职务。”

回到《情况》这封公文,你看这些“主要成员”、“国家重大型号”、“长期负责”等措辞,明显不是要淡化张小平,而是要凸显他的重要。

并且,文中一上来就不厌其烦、周详备至地逐个列出他参与的项目,包括什么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8吨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等等。

这是公文里的一种伎俩,形成触目惊心的效果,引起上级重视。它的目的就是让领导先一看就卧槽一声:这人蛮重要啊,参与了这么多项目。这就是目的。

而且文中有意模糊了他参与项目的程度。其实有可能这些项目他都是作为技术骨干、核心人员统统深度参与了,但也有可能只是部分参与了,或者只是协助了一下而已。

如果单位要淡化张小平,行文就会完全是另一个画风了,变成:

“张某某作为基层科研人员,部分参与了一些项目。”

接着我们再往下看,重点看划线部分:

张小平参与了一个叫做“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项目,这一点我们已经明白了,这里就简称480项目吧。

接下来文中特意介绍了这个项目,来了一句:480项目“作为我国未来载人登月以及啥啥啥的系统……”

别小看这一句。为什么要特意捎带说上一个载人登月呢?有一种可能的考量是,这样才能吸引眼球,引起上级领导重视。

如果只说什么480项目、580项目,领导可能不熟悉。但一说人尽皆知的载人登月,领导大概就虎躯一震:哦哦,载人登月啊!那很重要啊!这家伙是要破坏大事啊。

接着,文中继续描述这个480项目,注意上图,这里有一串句子:“技术指标高、研制周期紧、技术跨度大、研制任务极其繁重”……

当然,不能否认这确实是实情,但另一方面,这些是属于公文里万金油的词儿,属于相声里的“惯口”,和《报菜名》差不多,凡是要向上级诉苦、强调困难和重要的都是这一套词,反正绝对没有技术指标低、研制周期松、技术跨度小、任务特别不繁重的。

闲叙一句,文中这个惯口其实写得不太好,很粗糙,重复用词很多,“技术”重复了一次,“研制”又重复了一次,没有好好打磨。

为什么在这里来一套“惯口”呢?仍然是向上级领导强调:这小子跑的太不是时候了!太耽误事了!

再看公文中给张小平个人戴的帽子,抬得有多高:

最关键的技术岗位、灵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熟悉公文的会知道,这种措辞是相当反常的。公文中原本是会极力避免、甚至是特别忌讳太突出个人的。

如果这是一份送的范围很广的公文,那它可以说是很不讲究、很不妥当的,别的领导同事一看,卧槽他凭什么就是“最关键”的技术岗位了?我们大家的岗位就都不关键了?凭什么他就是“灵魂人物”了?我们都是陪衬人物?次要人物?无关人物?拖后腿的垃圾人物?在体制内是很忌讳这个的。

比如华山派,哪怕你小林子立了天大的功劳,能在公文里说小林子是最关键的技术岗位、灵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令狐冲、陆大有转头就不干了,你让灵魂小林子干去嘛。

所以大概只有一种解释:这个文件是小报告性质的。这样地捧他、突出他,不是存的好心,而只是为了强调他离开造成的重大损失、导致的恶劣影响、产生的严重后果。

而且这里还隐含着一种语气,仿佛给上级领导发了一个“摊手”的表情包:领导您看,这人要真走了,我们反正是没法干了!反正他就是灵魂了!

是不是真没法干了?我是外行,但我从公文里的判断是“不是”。



接下来,公文里罗列了一些张小平参与的这些项目上级单位如何重视、如何给予了支持,为了培养他本单位又是如何的付出、如何不容易等等。这都不详说。

有趣的是这一个细节,敲黑板——

公文中说,今年二季度……出现了“深层次的技术难题”,急需“集智攻关工作”

这里比较好玩。什么叫“深层次的技术难题”?大概就是“很重要很重要领导你别细问的技术难题”。因为它深层次嘛。深层次肯定相当重要,无比重要,极端重要,而且也是几句话说不清楚的,我们就不给领导细解释了,就这个意思。

那么为什么急需“集智攻关工作”?干嘛加上“集智”?冒昧揣测一下,这是写公文的人的小心机,刻意搞一个字眼蒙领导的。

所谓“集智”,就是必须要大家一起来,不能三缺一,所以就少不了张小平,不然麻将牌打不开,懂了吧?

如果只是说“急需攻关”,那么没有他张小平你们就不能攻关了?现在搞一个急需“集智”攻关,抓回张小平就更有说服力了。

看到这个“集智”,我略有一点放心了,因为不是需要他“带头攻关”,不是他“主导攻关”,张小平其实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们的技术人才储备其实是够的。需要他只是要“集智”而已。大家不用太为我们航天人才不够担心。

再往下看。

公文写到这里,差不多结尾了,要总结性地陈述张小平离职造成的重大破坏了。文中这么说的:“该发动机的方案……直接关系到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进度,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


注意,关键词“直接关系到”和“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

公文里,什么叫“直接关系到”?就是真的有可能会关系到的。

什么叫“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

就是基本上影响不到的。大家懂了吗?

举例:小林子的离开,直接关系到华山派的人才梯队建设,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五岳剑派甚至整个武林的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影响到整个武林的气运。

前面的一个是有点关系的,后面一个基本是没什么关系的,拿来吓唬人的,明白了吗?你看公文在这里再次贴了载人登月这个热点,仍然是抓眼球,吸引领导注意力的,就和自媒体贴热点是一样的。

最后,公文收束,意犹未尽,作了一个情绪化的表态:

“我们不愿看到、也无法接受因个人的离职而影响到国家重大的战略项目!”

注意这里的对比,离职是“个人的”,个人代表个体的、自私的、短视的。而影响的是“国家的”,代表了重要的、宏观的、长远的。个人的自私自利、冷漠短视,和离职所造成的重大破坏、恶劣影响,对比鲜明,呼之欲出。而且文末用了感叹号。公文里感叹号是不多见的,再次强调了情绪。

看完了这封公文,大胆冒昧探究一下:它想达到什么目的?

仅从文本和经验判断的话,它想达到的目的是:领导一看,卧槽这人走了很严重啊,那不行,弄回来。

对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有共识。

那么行文者的心态和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呢?是单位玩不转了,哭求张小平回来嘛?我感觉不是。之前说了我的肤浅的判断,张老师虽然很厉害很重要,但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份公文,更像是小报告性质的,并且似乎是略带报复性质的。再揣测一下的话,弄回来这个人来并不是委以重用,而是给大家看:瞧,我们不放的人,谁也走不了。这人就是个例子。看以后谁敢?

再解释一下的话,有点像赵志敬敲打杨过,杨过跑了,赵志敬就跑去报告丘处机:

丘师叔!急啊!杨过这个弟子真真十分重要,极有天赋,我派武学的创新就着落在他身上了!这事关我全真一门兴衰,甚至事关武林的前途气运,我们绝不答应,可万万不可让他跑到古墓派去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3-19 22:42: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看人民日报副总编教您写工作总结,一个字:牛!!!看人民日报副总编教您写工作总结,一个字:牛!!!
周围有好多小伙伴苦恼写材料,尤其是如何让总结看上去既高大上,又通俗易懂。这不,帅帅就发现了这么一篇好文章,赶快拿来给大家分享。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撰写的总结,对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报道工作做了梳理总结。虽然文章立意是对新闻方法理念做阐释,但此文又同时是一篇工作总结的上乘之作,值得大家“解剖”分析哦。










卢新宁是谁???

作者卢新宁。40多岁就当上中央机关报的副总编,进入副部级官员行列;还曾以一篇《在怀疑的时代仍需要信仰》刷爆网络;是任仲平写作小组的主要成员。


这简历看上去是不是很腻害呢??!!!


为什么她写的总结就牛呢?


1、标题亮。大标题“让新闻现场激荡历史回声”不落俗套,气势磅礴;小标题提法新颖、形式工整、主题明确,比如三个点、三种故事等。


2、逻辑清。层层递进,比如文章三大块按时间逻辑推进,抓现场是讲先搜集素材,讲故事是说要表现好素材,重传播则是写出了文章要发挥作用,逻辑层次清晰。


3、实例多。一眼看去全是例子,一篇总结用了百把个例子都不止,文中净是“比如”“事实”这样的字眼。


4、提炼精。虽然大量列举实例,作者并未忽视观点的提炼,且金句不断。比如“走起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感受;在现场,就会有扑面而来的发现。”“用别人的嘴来说话,比我们自己说更有说服力。”“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等等。


下面,就来学习学习吧~~
让新闻现场激荡历史回声
卢新宁
(现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奔涌的时间长河里,3年不过是白驹过隙。但“一带一路”提出至今的3年多时光,却在中国与世界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印迹,也为媒体人提供了丰富的新闻宝藏。
今天的“一带一路”,已经不再只是一句倡议,也不再只是一张蓝图,而是从概念到行动、从理念到实践、从共识到成果不断推进。我们的报道,有了更多鲜活的素材、更多切身的体验、更多阶段性成绩。可以说,“一带一路”主题宣传,迎来了一个从宣示理念到展示成就、从阐释思想到检验成果的节点。  
“被行动证明的语言是最有力的语言。”这句古老的阿拉伯谚语,也道出了媒体传播被赋予的使命:如何用我们的报道,呈现这3年多不平凡的实践?人民日报的回答是,力求在新闻现场激荡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以人物故事展现中国与世界的合奏,赓续“丝路精神”、讲述“丝路故事”。




一、抓现场,在新闻的原点、重点与热点,见证“一带一路”蓝图的铺展


面对行进中的“一带一路”建设,对外传播也应保持鲜明的“进行时”“行进感”,到新闻现场去、到沿线国家去、到重点项目去。作为人民日报,我们需要在传播中,讲清楚习近平主席擘画“一带一路”蓝图的世界意义,讲清楚“一带一路”倡议所秉持的和平属性、所创造的共同机遇、所带来的文明互鉴。这些“讲清楚”,尤其需要以“最佳现场”来呈现。
4月,人民日报派出国际部记者组成的4个采访小组,分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采访,形成了“边走边报”的报道方式。自4月14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倒计时一个月开始,陆续在人民日报三版重要位置上,以大篇幅刊出。这组“行进中的报道”,由于精心选择“现场”,拥有了很好的报道特色与传播效果。
什么是最佳现场?


一是回到原点。3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上留下了诸多外交足迹,生动诠释了“一带一路”的内涵,这是我们要抓住的新闻节点。比如,从习近平主席发出首倡之地的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我们发回了特别报道《“中国就是哈萨克斯坦的大海”》,对习近平主席重点考察过的中白工业园,我们采写了《别开生面的云端讨论》……沿着习近平主席的外交足迹,回到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有着重要意义的新闻现场,勾连起历史回声、现实共鸣,进一步还原、了解中国倡议的世界意义。
二是把握重点。“一带一路”上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发展方兴未艾、进展日新月异,是展现“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重点。我们在中巴经济走廊瓜达尔港,发回《“盼望习主席来瓜达尔港看一看”》;走进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追寻《让穷乡变成 “柬埔寨深圳”》……浓墨重彩地呈现这些重点项目的进展,以大量可感、可观、可触的鲜活素材,反映“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推进速度。
三是聚焦热点。4月29日,首趟中欧班列,从英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伦敦港口岸出发,抵达全球最大的日用品交易中心中国浙江义乌。用BBC的说法,这是一次“重要的贸易事件”,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对西欧国家的经济也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我们抓住这一热点事件,从发车现场送行的热烈氛围,到分析“一带一路”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英国商品,搭上中欧班列直通车》一文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说服力。
事实证明,到新闻现场,才能抓住新闻活鱼。乘飞机赴境外采访,人民日报记者巧遇前往白俄罗斯考察“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湖南省党政代表团以及中国在海外最大规模产业园——中白工业园的CEO。虽是一次“偶然”,却真实地反映了“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和国内省市热起来、来往日趋密切的“必然”。记者抓住这次巧遇,在9个小时的航程里,在万米高空的云端上,有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关于“一带一路”的讨论。生动的云端讨论,因为报社领导的解放思想,成为人民日报《行走“一带一路”》专栏的开篇之作。
事实证明,到新闻现场,才能拓宽新闻视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是“一带一路”上的旗舰项目。人民日报记者曾于2013年到此采访。今年4月,又进行了回访,发回了这样的报道:“(3年前)这里人烟稀少,视线所及之处都是沙漠,当地居民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每周只有一班航班从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飞往瓜达尔,中国人的身影更是几乎看不到。”“而今,记者再访瓜达尔港,看到变化无处不在,最明显的就是来瓜达尔的人大大增多了。卡拉奇到瓜达尔的航班,已经变成每天一班,能抢到前往瓜达尔的机票,还被看做‘一种幸运’。”没有一句类似“一带一路”建设成就有多大的话,仅仅从“抢机票”这一细节,从前后3年记者看到的不同画面,足以让读者得出有力的结论。
走起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感受;在现场,就会有扑面而来的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典型的跨国界、跨文化的特点。这要求“一带一路”的传播有打通空间、超越语言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不是仅仅靠概念的阐释就能培养的,也不是仅仅靠政策的宣示就能拥有的,而是需要有“11路”——两条去往新闻现场的腿,“00号”——两只善于发现细节的眼睛,以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现场新闻,承载“一带一路”的宏大主题、阐释“一带一路”的谋篇布局,以新闻报道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




二、讲故事,以交往故事、发展故事、幸福故事,讲述“一带一路”中国倡议的落地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中央在对外传播上对主流媒体的一个要求。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习近平主席讲的很多故事,富有人情味、贴近性,兼具理性与感性,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讲故事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它能在讲述者和受众之间,迅速建立一种情感上的联系,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也启发我们,人的故事是可以提高传播效率、达成传播效果的一个“传播基点”。
在“一带一路”的报道中,我们也以故事为载体,体现“一带一路”的理念,展现“一带一路”的实践。
一是讲交往的友好故事。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凝结了沿线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过卓越贡献,这样的“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心理基础,最能激起情感共鸣。
在行走“一带一路”途中,人民日报记者讲述了一个“丝路变红线”的故事。一位哈萨克斯坦小伙子和一位美丽的中国姑娘,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相遇、相识、相恋,缔结了一段幸福美满的跨国婚姻。后来,小伙子遭遇病魔,两人相偎相扶,并得到了中国医生和所工作的中哈合资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共渡难关。正像报道中所说,“从中国小伙和瓦莲金娜,到阿尔曼和韩江红,丝绸之路上,中哈两国人民相亲相爱的感人故事在延续。”
二是讲共同的发展故事。“一带一路”是多元的,涵盖各个合作领域,合作形式也多种多样,最终要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参与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作用,体现在相关产业的建设中,体现在具体项目的推进中。
在白俄罗斯,记者了解到一个“汽车梦”的故事。过去由于分工体系的问题,加之国内市场太小,白俄罗斯造得起重型大卡,但直到2012年还生产不出一辆国民轿车,这成了从总统到工程师的一块“心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在习近平主席的关心推动下,中国车企与白俄罗斯企业合资,终于生产出白俄罗斯本国的国民轿车。当这家企业的总工程师激动地讲起第一辆国产轿车走上街头的情形时,自豪的表情让记者动容。我们报道中讲述的这一故事,也让读者印象深刻,成为相关政策、发展数字最生动的注脚。
三是讲民生的幸福故事。“一带一路”建设,出发点在人、落脚点也在人,是为了造福各国人民。现实中,从增加收入、促进就业,到修路架桥、人文交流,“一带一路”也创造了大量民生红利。发掘这些故事,有助于展现“一带一路”在改善民生福祉上的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开辟了《我和“一带一路”》栏目,聚焦作为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的普通人与“一带一路”的故事。《“我到非洲建特区”》《在明斯克,他收获事业和爱情》《萨曼“脱贫”记》《纳西姆和他的“中国小学”》……小切口反映大视角,透过这些普通人的故事,让读者也切身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气象,给个人与家庭、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这些故事和事例生动有趣、鲜活实在,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故事来讲理,让事实来说话,让事例来说明,这种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可以达到同频共振、凝聚共识的效果。




三、重传播,以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彰显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我们曾说,“稿子见报,传播才开始”;现在,应该变为“稿子没见报,传播已开始”。在“一带一路”的采访报道中,我们强调把传播意识,灌注到新闻生产、新闻传播的全链条、全流程中,特别重视“以他之视角来丰富我之认识”“以我之理解阐述他之故事”,借嘴说话、借力打力,形成“传播妙点”。










看了这样“高级”的工作总结,是不是很有启发呢?大家写总结的时候,应该多抄抄这种层次的总结,少抄某某公文写作网的总结。惟其如此,才能超出境界、抄出水平。



编辑:冉玲琳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ku1KhkJ_-up8bM9M309gw





地板
发表于 2019-6-10 22:53: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董莉

5#
发表于 2019-6-12 14:24: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如果我是奥克斯的法律顾问,声明会这样写!

序    言

6月10日,在这个距离夏至节气还有十天的日子,格力电器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关于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不合格空调产品的举报信》,实名举报奥克斯生产销售不合格空调产品,这一纸举报信将空调界的后起之秀奥克斯推到了舆论的风头浪尖。



1

劲爆的舆情

对于格力这场猝不及防的举报,奥克斯大约四个小时之后就做出了反击。奥克斯发布声明方面称,格力既非消费者又非国家监管部门,其声称消费者想其举报奥克斯产品问题,明显不合情,不合理,漏洞百出。对于格力的举报,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10日晚间23时41秒,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表示,对此高度关注,已于当日下午通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有关情况尽快进行调查核实,将依据调查核实的结果依法依规做出处置,并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开。

目前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已经在相应范围内介入调查处理,不日此事会有定论。但对于法律人士来看,格力的举报信与奥克斯的对弈,这一局,可谓格力举报信胜出。

2

严谨与草率

首先,格力举报信,开篇援引国家部委通知,高屋建瓴。接着,详细载明发现问题的途径以及所实施的调查、检测程序。最后点名奥克斯相关产品所违反的具体法律规定。综上格力的举报信,在线索来源、事实调查、法律适用等方面,论据充分,可谓严谨。



而反观奥克斯的声明,逻辑不当,存在以下问题:

1.格力举报信载明“众多消费者此前曾向我司反馈奥克斯空调的意见”,并非是消费者向格力举报,而奥克斯的声明却认为“其声称消费者向其举报我司产品问题”,这显然是奥克斯连举报信都没有仔细读懂。是反馈,不是举报!
2.奥克斯没有针对格力举报信所载明的其空调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回应。实际上是顾左右而言他。不仅如此,奥克斯却拿出所谓第三方关于双方销量数据,意指格力举报的“初衷”,暗指格力举报上纲上线。

综上,在消费者个人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同行业的监督和举报,无疑对消费者维权来说,是有益的、巨大的补充。

3

样本的力量

在这里,笔者无意对奥克斯草拟声明的人员进行攻击,只是感觉声明的书写确实草率,更不符合媒体传播规律。这使得很多网友怀疑这是出自办公室人员之手,而不是出自法律顾问。


对于在紧急情况下,法律顾问应当如何写出令普遍网友信服的声明,确实是件极其专业,又考究功底的事情。先写后说,请看笔者在没有打草稿的情况下,直接草拟的声明文本。(此文本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对格力、奥克斯起任何作用)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信”的声明
(草稿)
惊闻2019年6月10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公司)在微信上发布对奥克斯空调的“举报信”,我公司依据法律、法规及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声明如下:
一、举报系法律所赋予任何单位和个人的权利,格力公司如果通过合法的举报方式反映我公司产品可能所存在的相应问题,我公司从法律上表示尊重。
二、格力公司举报信中对我公司空调产品的8个型号,并以其中1个型号为例,宣称“经我司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测验证,能效比和制冷消耗功率的检测结论均为不合格”,对此我公司认为目前尚无法全面掌握该第三方机构的委托方式、资质证书、检测标准及依据等相关进一步信息,更无法全面掌握用于检测样本空调的出厂时间、批次、商标等准确信息,所以我公司目前尚无法确定作出相应回应。
三、根据检测验证的相应规定、规范,所有检测验证均对样本负责,所以格力举报信标题使用“奥克斯公司生产销售不合格空调产品”,在主文中使用“不排除其他在售型号也存在类似问题”等措辞,已经构成对我公司商业信誉的诋毁。
四、格力公司举报信,对关键举报的情况,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行政执法部门未依法作出调查结论或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情况下,均未使用“涉嫌”生产销售不合格空调产品的字眼,违反了举报信的写作要求。在此情况下,格力公司将以上举报信公开,势必会对我公司造成更大的侵权行为,对此格力公司应依法撤销或修正举报信内容,并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刑事等责任。
五、奥克斯公司,作为一家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产品质量过硬,性价比高,连续多年线上销量、好评率均第一。
    25年专业制冷历程见证成长,奥克斯空调已成为中国空调行业前三品牌。销售遍布中东、欧洲、亚太、非洲、美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在变频控制、舒适健康技术、智能前瞻技术领域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为了空调行业的健康发展,亦为了奥克斯空调的品牌,我们奥克斯公司愿意接受消费者、同行业企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六、即便格力公司有不实举报,我公司除依据法律方式寻求救济之外,也将主动仔细查找各个生产、销售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争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生产出货真价实的空调,以反馈给广大消费者。


以上样本,只是个人简单所写,请网友评说。

巧合的是,格力空调早年间请成龙进行宣传,奥克斯空调随后也邀请李连杰代言。成龙、李连杰都是武打明星。两人出演的电影作品好评如潮。

一场举报大战,就像曾经的两位代言明星所涉足的领域那样,最终会让观众、消费者拍手叫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1pTg2gQ0bNe2boyNF5SA


编辑:董莉

6#
发表于 2019-6-12 14:27:42 | 只看该作者
刘海明 发表于 2019-6-12 14:24
【案例】
如果我是奥克斯的法律顾问,声明会这样写!
序    言

【半个小时写成的声明参考文本】格力与奥克斯之争,除了等待官方调查结果之外。格力举报信与奥克斯声明,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作为仓促应战的奥克斯,所发声明,遭受各界的口诛笔伐,草率无力。甚至有网友评论这是出自办公室人员之手。如果作为法律顾问,应写出何种声明才合格?笔者半小时写的例文,又如何?欢迎交流指正。

7#
发表于 2019-6-16 19:02: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董莉

8#
发表于 2019-6-21 14:27: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10种标点错误
标点符号是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公文起草者最容易忽视的部分。本文归纳了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十种情况:
  常见错误一: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
  1
  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必读书目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也可以看一些带拼音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错误)
  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必读书目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也可以看一些带拼音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正确)
  2
  公安部门要切实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错误)
  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正确)
  解析: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常见错误二:在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使用连接号不规范
  3
  陈某某大学本科四年(2004-2008年),毕业后成功就业。(错误)
  陈某某大学本科四年(2004—2008),毕业后成功就业。(正确)
  4
  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错误)
  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正确)
  解析:
  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标示数值范围起止一般用浪纹线。
  常见错误三:在并列分句中使用句号后再使用分号
  5
  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错误)
  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正确)
  解析:分项列举的各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常见错误四:同一形式的括号套用
  6
  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责任单位:各镇(街道))(错误)
  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责任单位:各镇(街道)](正确)
  解析: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应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常见错误五:阿拉伯数字表示次序时使用点号不当
  7
  1、督促主办单位按时办结。(错误)
  1.督促主办单位按时办结。(正确)
  8
  (1)、督促协办单位按时办结。(错误)
  (1)督促协办单位按时办结。(正确)
  解析: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次序语时不加点号,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做次序语,后面用下角点(圆心点)。
  常见错误六:在图、表说明文字末尾使用句号
  9(图表略)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1212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错误)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1212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正确)
  解析: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
  常见错误七:在标示发文年号时使用括号不规范
  10
  根据×发[2013]3号文件精神,……(错误)
  根据×发〔20133号文件精神,……(正确)
  解析: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应使用六角括号。
  常见错误八:书名号内用顿号表示停顿
  11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规〔2012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错误)
  根据《××省物价局 ××省财政厅关于××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规〔2012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正确)
  解析:书名号内标示停顿时用空格。

  常见错误九:附件名称后使用标点符号
  12
  附件:1.××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错误)
  附件:1.××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正确)
  解析:附件名称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常见错误十:二级标题在换行分段情况下使用句号
  13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
  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错误)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
   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正确)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正确)
  解析:二级标题在换行分段时不使用句号,如使用句号则不需要换行分段。

内容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王豪

9#
发表于 2019-6-27 23:08:44 | 只看该作者
公文写作】关于任命社跃进为集团首席安全官的通知
编辑:吴悠

10#
发表于 2019-7-12 21:46: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请不要这样写声明
14家五星级连锁酒店服务员用客人浴巾擦拭杯具、马桶舆论事件,针对各家五星级酒店的声明,我写了一篇《请不要再对我们“深表歉意”》文章,据说被很多单位收藏作为教材。
这一次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关于留学生陪伴的第一个声明,又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负面舆论声明到底应该怎么写?看来我要进一步强调以下几点:
1. 谨慎把上级机关与领导扯进来
谨慎把上级机关与领导扯进来。不管你是符合规范,还是符合精神,如果你没有错,那就是你的领导与上级有错。如果做事的没有错,那就是制定规范的有错。舆论的火苗有可能因为你而往上延伸,从质疑某个个案到质疑整个决策、政策甚至法律的合理性。要知道卢梭说过,舆论是高于一般法律的第四种法,它可以成为改变“法”的最后力量。当你把上级绑在一起,你就没有靠山了,因为上级也被你带到“坑里”,成为了当事人。
2. 不要把邻居扯进来
不要把邻居扯进来。首先这不厚道。你出事了,人家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哈工大躺枪,他们不会声援你,只会怨恨地看着你:为什么要让我们一起背锅?其次,这没有效。小时候就知道,你犯错了,如果你说小明也这样,大人(老师或父母)一定会这样堵过来:“人家是人家,你是你!人家杀人,你是不是也要跟着去杀人?”(更难听的是这样的句式:“人家吃shi,你是不是也要跟着去吃shi?”)最后,法律也不支持。罪犯都知道,在法庭上,你不能说别人也这样犯罪,所以你就有理,就可以轻判或者不判。反正,这样做,没有用啊没有用啊!
3. 不要说事情是以前发生的
不要说事情是以前发生的。且不说一年前的事,就是历史事件,也可以不断重返当代舆论场。江歌案,杀人后一年,才刷遍网络。县委书记拉二胡事件,也是后来被人偶然发现,才引起舆论围观。只要今天出现舆情,不管它是何时发生的事件,哪怕是没有发生过的事件,就是今天的舆论事件,请就事论事。
4.不要说“不排除背后有人操纵”
不要说“不排除背后有人操纵”。不要说可能,如果不能实指,就不要虚说。舆论最重要的功能,不是打击敌人,而是争取朋友。你发一个声明,目的是要争取人家认同。你动不动就说有人操纵,又不拿出实锤,换言之就是说人家被别人操纵、而且还不自知,你这不就是指着人家的鼻子说人家智商低,要收智商税吗?谁会心甘情愿被人家说他是被人操纵、智商低呢?这不是骂人吗?你越这样说,人家越不服气。所有的舆论反转,都不是靠说“有人背后操纵”成功的,都是靠货真价实的新证据(比如监控)实现的。看到新证据,舆论才会一片反转,而这样的反转,绝不会证明过去人家智商低,而是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证明人们一直有追求真相的勇气!所以,说一千遍“不排除背后有人操纵”,不如拿出一个一剑封喉的铁证!
来源:厦大邹振东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FbIwhkW52mv28uYcUST6w
编辑:马晓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