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周一 根据上周讲座关注到了林语堂的《中国新闻舆论史》。书中主要阐述了舆论自由的权力是构筑民主社会基础这一观点。 11.12 周二 整体地浏览了近期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四大刊和《新闻记者》的相关文章。发现一些文章题目都读不懂,新传研究的边界越来越泛化。或许在追逐热点的同时需要反思一下这些真的是热点吗?军用无人机是什么东西。 11.13 周三 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中国传播学30年(1978-2008)》,是中国传播学三十年发展历程、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的大型集合。在学者的个人学术道路回顾这部分,记载他们与大陆传播学发展的相互联系、独特贡献和重要的学术观点,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具有借鉴意义吧,迷茫的时候就看看大佬们是怎么学的。 11.14 周四 阅读下周上课需要研讨的论文包,关于媒介研究。孙玮:《微信:中国人的“在世存有”》 核心观点:1. 存在现象学的技术论:微信不仅仅是个体间连结的工具,也不仅是达成共识的交流平台。它作为随身携带的“移动场景”,通过日常生活的惯习性使用,建构了全球化时代的“实践的地方”感,实现了人们的“在世存有”。2. 微信的社会影响:微信呈现了群体的共同在场,创造了人类社会一种崭新的“共在”感。在当前中国社会状况中,微信构成了人们的“在世存有”。3. 移动场景:微信打破了传统媒介研究中线上线下、虚拟实在的截然两分,创造了一种公域与私域、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的移动场景。4. 实践的地方:微信使用全面贯穿于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成为新型地方感的来源。它通过日常实践建构了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感,人们通过微信实现了在世存有。5. 节点主体:微信使得个体成为多个网络中的节点,实现了自我的多面性与碎片化。个体在不同微信群中以不同身份出现,微信成为人们的一种存有方式。6. 微信的中介化存在:微信作为中介,使得个体在网络中的节点主体持续不断地实践编织起流动的空间,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成为建构主体的力量。7.微信的社会功能:微信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而是编织关系网络的中介化实践。它使得接近中国大陆人口半数的人以自我或者群的直接参与方式被编织进整个社会的网络中。8. 微信与现代性:微信挑战了现代性范畴的技术工具论和主体观,通过微信的使用,人们实现了在同一时刻“置身”于实体、虚拟的多个场景中的新型存在状态。 11.15 周五 整理媒介研究的论文对媒介研究的特点和方法进行整理:根据上述论文,媒介研究的核心观点和方法可以总结如下: 核心观点:1. 媒介的物质性: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们的物质特性和社会使用方式对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2. 媒介作为隐喻:媒介应被视为一种隐喻,它们在不同的意义框架中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本质。3.媒介的社会建构能力:媒介技术和社会形式(媒介的物质性和形式)共同影响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的构建。4. 媒介与社会的组织:媒介作为社会的组织者,其变化会重新构建社会关系和人的感官比例。5. 媒介化理论:媒介化理论关注媒介在当代文化和社会中的结构变迁,强调媒介对社会各领域的制度性影响7. 新物质主义:媒介研究也与新物质主义相关,强调物的能动性和物质性在社会文化中的中心地位。 研究方法:1. 思想史视角:采用思想史的视角,概述媒介与传播物质性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论路径、学术渊源及互动关系。2. 批判性反思:批判性地反思现有的媒介研究,特别是对功能主义和实证主义传播学的批判。3. 跨学科研究: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现象学、形而上学、实践主义等多个理论资源。4. 案例研究:通过具体案例(如微信)来分析媒介如何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影响人们的“在世存有”。5. 物质性研究:关注媒介的物质性如何影响社会互动和个体实践,以及如何在物质层面上建构社会现实。 11.16周六 如何使用媒介研究的方法去对新媒体现象进行发问?一些思考。一方面是理论框架构建,即媒介物质性:研究新媒体的物质基础,如硬件设备、软件架构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社交行为。作为方法论而言,需要对媒介演变的历史脉络进行分析,理解其演变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受到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于传媒行业而言,既不能忽视传统的内容研究,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以了解其传播的信息类型、风格和影响力,但又需要在新的层面探讨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分析新媒体对社会结构、文化传递和社会机制的影响,如微信如何改变沟通方式、社交网络和信息传播模式。 11.17周日 散读一下《媒介研究批评术语集》,结合黄旦的论文看看如何理解媒介生态。有关媒介生态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理解媒介作为一种社会和文化力量的重要性,认为媒介的原意是“居中”,具有调和、组织、转化和生成的作用。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还具有共有的媒介性——调节或交转的功能。在媒介与历史的关系中,媒介不应仅被视为历史研究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考察历史的视角。媒介的变迁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媒介是构成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由于不同媒介的物质特性不同,它们调节社会关系的方式也有所区别。新媒介的诞生会生成新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形态,因此媒介史也成为人类史的一部分。媒介生态可以被理解为媒介如何在社会中形成一种生态系统,影响和塑造社会结构和文化。在这个系统中,媒介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渠道,还是社会互动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