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第二个黑匣子是否找到的报道尽显诡异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22-3-25 20:38
标题: 第二个黑匣子是否找到的报道尽显诡异


  东航321空难事故发生后,造成空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记录飞行信息的黑匣子变得异常重要。

  黑匣子的规范名称叫飞行记录器。

  此次失事飞机波音737—800装有两个飞行记录器,其中一个是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安装在客舱尾部,记录高度、速度、航向、俯仰角、滚转角、垂直速度以及机组的操作如驾驶盘杆量、油门等重要参数。

  另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安装在货仓尾部,记录四个通道声音,即机长、副驾驶、环境和备用通道的声音。

  这两个桔黄色记录器颜色醒目,便于搜寻,且能抵抗高过载冲击撞击,耐高温、耐海水浸泡等特性,不易损毁。

  3月23日下午,东航MU5735客机的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已被找到,这个黑匣子找到时已经严重破损。

  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已送到北京的译码实验室,数据下载和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但不能排除存储单元损坏的可能性。

  为了尽快找到第二个黑匣子,即飞行数据记录器,救援人员以主要撞击点为中心,扩大搜索半径范围,开展拉网式搜寻,坠机点核心区也由专家进行重点发掘。


  今天上午,即2022年3月25日上午10:15,中国民航报七名记者从广西梧州现场发出报道:第二个黑匣子已找到!

  这个报道开创了最简洁的报道方式,除了标题《第二个黑匣子已找到!》外,报道的内容只有两个字——真的!


  报道虽然简短,但内容一目了然一字千金,并且报道形式非常规范,编辑、校对、审核一一具名。

  紧接着,三分钟后,即10:18分,稍微详细的内容出来了:本报记者在搜救现场得到确认,两部黑匣子中的另一部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已找到。
此条消息迅速传播。

  但令人感到诡异的是,仅仅半个小时之后,新华社发出否定性消息——目前还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

  两条消息究竟谁真谁假?一时让所有人懵逼。


  懵逼的同时让人感到诡异,为什么?

  一是新华社报道中,新华社记者并不在事发现场,而是从此次事故国家应急指挥部了解得到的讯息。

  二是新华社报道不像中国民航报记者一一署名,报道只有记者二字,无人署名。

  这则报道究竟是哪名记者撰写?他为什么不署名?特别是这样一则带有纠正中国民航报报道的报道应更加翔实,最应该署名为什么没有署名。

  这难免让人感觉诡异的同时,甚至疑窦丛生。

  一个是七名署名记者的现场报道,一个是没有署名记者的非现场报道,你说应该相信谁?

  到了2022年3月25日下午,中国民航报发出郑重致歉,申明关于找到第二个黑匣子的消息失实。


  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谣言止于智者,信任来自透明。新华社纠错式报道过于随意。



来源:大江白鹭(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RSpsDNujCmYP9q9PiJ4Jg

编辑:张铭麟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idealisan.eu.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