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2015级刘林新闻日志专区 [打印本页]

作者: 殷玉鑫    时间: 2015-9-14 23:01
标题: 2015级刘林新闻日志专区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0-13 22:51
这是不是注定


  2015年10月12日,天气照样晴朗朗的。周一,新的一周,背千字文又要少掉一分,学校四处可见的木芙蓉谢了又开,前日的百团大战圆满落幕,一切都在随着时间流逝、变样。

  昨晚没有讲座,没有集体学习,没有课,广播体操训练照常进行,但由于教官学姐学长有课,时间推迟到8点35分。吃完晚饭,来到中区体育场,等待。上一次训练。我因为有新生交流会而缺席训练,不知道上次训练的内容,问了周围的同学,才得知交完了第一节伸展运动。
  文艺学院女生多,来参加广播体操的绝大部分也是女生,男生屈指可数,而广播体操格外要求制动,这对于有些许文艺气息的女生有些困难,又或许在一些人心中并不重视,对那位要求严格的教官学长心中有些许怨言,训练效果并不如意。

  这难道注定是一个不愉快的夜晚?

  在教官学长口中得知,文艺学院前年的广播体操比赛是倒数第一名,去年得了倒数第一。一开始,几位学姐学长本来对15级的新生还蛮抱希望的,但是这已经是第四次训练了,我们一直在练原地踏步,一直再练牌面,而第一节广播操已经练了两节课了,这些是整个广播体操中最简单的,我们一直练不好,本来起步时间晚的我们,在加上一些同学的小脾气,学姐学长们真的对我们失望了。
  我们集合坐在地上,听着教官学长说着,这些话,有点生气,但更多的是对我们的失望,看着别的学院训练的那么好,心中充满挫败感。学长说说停停,侧着脸,用手抹了抹鼻子,眼睛就快要红了,当着那些么多人的面。他说:“你们知道昨天晚上回去的路上我都哭了吗?!”地上的同学陷入沉默,亦或在想着什么... ...

  “算了,散了吧”,学长说完,就离开了。但是坐在地上的同学们,久久没动,或许是没反应过来,又或许心中已经有了愧疚感,在做着什么决定。

  这难道真的是一个注定不欢而散的夜晚吗?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0-14 23:03
这是一件严肃的事


  2015109日下午六点,作为文体委员的我,和班上另外四名同学一起,去中区足球场参加了文艺学院广播体操队的第一次训练。同学院的其他同学很积极,很早就到了足球场,填写报名表,等待这那声脆耳的口哨声,那声集合令。

  广播体操,在大多数同学眼里,或许就像小学或初高中那样,学会动作就好,但是作为三个月后的一场严肃的比赛,训练的异常严格,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以至于中途有大约一半的人用“有新老生见面会”、“有计算机课”等理由离场,从七十多个人到后来的三十九个人,让前来帮助我们训练的体育部的学姐学长们无言以对......

  训练很严肃,站军姿,不停地原地踏步、调整队形,从六点半到九点左右,在学校很少运动的我,训练不久就有点累了。但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竟然出乎意料的选为标兵,虽然只是暂时的。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没想过要来参加广播体操的,但是班上至少要五个人去,班上的同学可能也不怎么感兴趣,我作为文体委员就只有去凑人头了。一开始,我就比较敷衍,但是学长的严肃和认真,让我认识到,这是一个集体的事,是一个集体的荣誉,参加的每一个人都是代表着文艺学院,这让我不由的心里一颤,我应该认真,应该严肃对待训练的每一个细节,和体操队的同学们,一起为文艺学院争荣誉,不负学姐学长们的辛苦训练。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0-14 23:03
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们


20151010日晚7点,文艺学院广播电视学新闻系三个班的同学们和12级、13级、14级的学姐学长们,在东六教学楼开展了新老生交流会。

  今天星期六,只有第三讲有课,照理说我应该比较悠闲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从下课起,奔到东八上外联部的课,然后奔到中区体育场集合,最后奔到西六参加新老生交流会。其实,这些和三个班的班长比起来,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三个班长,作为新老生交流会的主持人,用三天来用三天来准备这次交流会,作为15级新生,有许多事情还不熟悉,加上准备工作比较多,任务是比较困难和繁琐的。编写串词,一位位地邀请学姐学长,准备交流会的邀请卡片,把卡片一一送到学姐学长那里... ...

  交流会在班长等人的精心准备下,开展的有声有色,异彩纷呈。学长迪力夏提的吉他弹唱,温柔动听,赢得台下的同学们和学长学姐的一片欢呼;12级学霸学姐杨雨奇被保研西科大被我们熟知,在场同学在听完学姐的四条建议和她考研的经历之后,各有收获,给了我们一种无形的动力;用抽签的方式抽取同学们写在便签上的问题,学姐学长们也从自己的角度悉心解答了新生们的疑惑。

  由于时间的原因,本来准备的集体游戏环节就临时取消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交流会的精彩程度。有音乐,有笑话,解答了疑问,得到了经验,陷入自己的沉思,思考应该怎样去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争取在三年后,四年后,在自己成功只是,感慨过去的汗水都流得值得。

  最后,感谢学姐学长这一个月来的引导、解疑和帮助,很庆幸能够在这里、在这时遇见你们。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0-14 23:04
你可以不断去尝试,但最终要坚持所爱


  2015年10月11日,晴,是那种天很蓝的晴。

  这个季节的绵阳,这个季节的龙山,早晚凉,或者叫冷,中午的太阳却照得人火辣火辣的,但是再辣,也不胜107广场百团大战的热情似火。

  今天是周末,一节课也没有,早上倒也落得清闲,放松地睡了个懒觉,虽然只是比平时晚起一点。起床没多久,住在北二的我,被一阵阵喧闹声吸引,原来是从107广场传来的,这次百团大战一定很有看头吧!

  各个社团都拿出自己的绝活,自己的镇社之宝,自己的代表作品,来吸引15级的小鲜肉们的注意力。广场中央,一大片红地毯,两个大音响,独音协会的民谣歌曲演唱、外语协会的日语歌曲演唱、街头文化协会的花式篮球表演、汉语言协会古色古香的《礼仪之邦》... ...社团表演异彩纷呈,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欢呼与掌声。

  面对这么多社团,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我们不可能看到哪个好就去加哪个,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兴趣爱好。加太多,或多或少会占用我们的时间,对于一些学习任务比较重的专业,并不可取。有自己的爱好很正常,去做一做自己喜欢、有兴趣的东西,可以丰富课余生活,陶冶情操。就算自己暂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们也可以去尝试,再尝试中,在了解、在去做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知道我们到底喜不喜欢我们所选择的东西,不喜欢,没关系,趁早放弃;但若是喜欢,我们就会有兴趣去做,并且一定叫坚持下去。

  大一的我们,初来乍到,虽然已经来了一个多月了,但是我们的生活漫长,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既然无法预料,我们就要去尝试,去寻找,去坚持。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0-16 09:10
有所取必有所舍
  2015年10月16日,清晨,微凉。
  这才大一,我们好像都成了大忙人,午夜一两点,寝室依然“灯火通明”,这我想起空间里传的一句话,“我想回高三去歇一歇”。
  相对于室友,我算是比较闲的,一般情况下,也就十二点过一点睡,早的时候十一点半就睡了。我睡得早的原因,一是我晚上练广播体操有点累,所以新闻日志也推迟到今天早上才写,二是我第二天早上还要早起去早读队,如果再迟睡,那我就睡不了多少了。在保证休息时间的前提下,我更想要提高我的效率。
  大学之初,都想去尝试许多事情,就比如说我的室友之一,主持团、辩论队、龙新之声、广播体操再加上是班委,每天事都比较多,如果碰上一些事情的时间撞在一起了,就忙得不可开交,吃饭的时间也会打乱。她其实也觉得自己自己真的忙不过来,想要舍掉些什么,但是现在还在考虑。
  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苏轼说的。现在的我,不算忙,只是需要坚持,累了就休息一下再继续。对于其他很忙的室友或者是同学,我就想说,学会选择。
  就像昨天下午绵阳广播电视台方渊懿在做讲座时说到新闻的个性化表达一样,做新闻也要学会选择,选择新闻点。一个新闻事件,或许有许多新闻点,每个点都去抓,显然不行,并且这样的新闻不免太“啰嗦”。
  做新闻也是做事,做新闻要学会取舍,做事也要学会取舍,有舍才有得,有取必有舍,只需以平常心去对待。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0-18 10:17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0-18 10:18 编辑

当文体委员是怎样一种体会
  20151018日,经过昨日雨水的洗礼,天气变得凉爽,空气干净清新,原计划今天因维修而造成的停电也取消了,并且今天是星期天,课少,周末,也可以算是一周的开始,同学们都心情愉悦,充满活力,一切刚刚好,看来运动会挑对了日子啊!
  
  作为三班的文体委员,运动会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情,要组织同学,给运动员加油鼓劲等等,这些都是我的职责。
  
  早上6点,我便起床洗漱,7点来到龙山体育场,先到外联部签到,然后去组织我们班的同学集合,再挑选人员组方阵。当文体委员,是怎样一种体会,我以前不知道,我只能自己慢慢摸索。我们三个班的同学,分别从自己班上挑选几位同学,最终组成了一个25人的方阵。其中我负责整理方阵队形,因为25为同学高矮不同,我要尽量调整的美观整齐一些,这样走起来的时候在会显得整齐一些。
  
  从列队到开始走可能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和其他两个班的文体委员一起,队形、步伐、口号、举旗、牌面、程序都只是粗略的说了一下,便匆忙的踏上跑道开始走向主席台。
  
  “神采飞扬,自强不息,新闻风范,永进不止”!!!虽然口号只是粗略地练了一两遍,但是在主席台面前,同学们走的、喊的都表现的不错,我的心中顿时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原来,当问题委员是这样一种体会啊。最后,在这里,如果过程中我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比如态度不对之类的,在这里给大家道个歉,我真心的谢谢同学们支持、配合我的工作。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0-19 23:16
匆匆那年,老有老友
  
  2015年10月19日,晴。
  
  来到学校一个多月了,我从未感到如此孤独,猛然发现,一切都只不过是我一个人。
  
  大概是几天或者是一个周以前吧,我开始长疙瘩,痒。上到头皮,下到脚底,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或者实在半夜,迷迷糊糊的,我无意识的开始挠。但是到第二天,白天,那些疙瘩就变少了。一开始我并不在意,因为我不想去看医生,我不想吃药,执拗的性格从小没变。我就一直忍着,痒了就挠挠,不痒就没管。
  
  昨天,发生了一件让我心情不愉快的事,然后我就向我的闺蜜倾述,我突然发现,我其实是想她的,只是自己也没发现。我多想去成都,去她的学校,和她一起,不论干什么。最后我们聊着聊着,看似轻描淡写,其实不然,手机两头的两个人,都哭了。这一哭不得了,我的眼睛开始痒了,我就顺手去挠,挠着挠着,肿了,从三眼皮,到双眼皮,组后快变成单眼皮了,而且上嘴唇也肿了。照着镜子,被自己丑哭了。我生病没人管,闺蜜有那么远,又不想给家人说,怕他们担心,人一伤心,什么想,想什么都是伤心的,于是,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并且越哭,眼睛越肿,心想,明天没脸见人了。
  
  今天,在劝说之下,我最终还是去了校医院,拿了药,现在好多了,肿也快消了。
  
  她,不算高,话比较多,目前短发,烫过,一心韩范。是一个感性的人,毕竟是双鱼座,多愁善感,喜欢浪漫,感情丰富。我记得从初中我们认识起,诸如我生日,或者她想我倾诉的时候,她会给我写纸条,或者暂且叫做信吧,基本上每一次,我都会红眼。我,水瓶座,比较理性,不善表达。感性与理性,可以算互补吧。
  
  写下这篇日志,可以算是表达自己的想念吧,各自在他乡,在一起聊聊天逛逛街仿佛也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匆匆那年,无牵无挂;分开那月,些许留恋;再见那天,必有笑颜。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0-20 22:59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0-20 23:01 编辑

睡神缠身
  
  2015年10月20日,偏冷。昨天还是晴天,今天温度虽然没有降多少,但是这种冷有种冷到骨子里的感觉,或许只是因为不适应,又或许只是我自己的感受。
  
  一大早便收到天气预报的大雾预警,这或许就是模模糊糊的一天吧。气温正合适,加上吃药,今天的我,仿佛迷糊了一天,时刻透着些许睡意。
  
  就算第一讲没有课,但是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第二讲的现代汉语课,我努力清醒着,但是沉重的眼皮却不听话,摇摆的脑袋也不听话,于是,整整三节课,我没清醒几分钟,一路睡过去。
  
  这算是我开学以来打瞌睡最严重的一讲课吧,并且这个状态让我想起我的高中有段时间的状态:上课的时候,睡意难耐;下课铃声一响,精神百倍,就像吃了兴奋剂,睡意全无。我也是醉了。
  
  下课后,我也不出意外地回寝室继续睡,就连室友什么时候回寝室我也不知道。要按平时的情况下,她们一开门我就知道。真不知道我睡得有多死(香),并且差点睡过头,差点错过了下午两点的外教课。
  
  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成功变身成为睡神了。上完外教课,我回寝室又睡了半个小时,并且晚上练广播体操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力气,就连现在我写日志的时候我也特想睡。不知道是不是前段时间睡眠不足,再加上药物作用,感觉今天会把前段时间欠的觉都给补回来。
  
  我不是机器人,总会有累的时候,真的累了,就不要去硬生生的强迫自己,有时候放纵一下,未尝不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今天休息好,就是为了明天拥有更好的状态。加油!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0-23 00:08
别做1/N  做唯一

  2015年10月22日,西南科技大学校友赵晖在西7321阶梯教室做了一次讲座。这次讲座有一个特别并且吸引眼球的主题——《牛逼是怎样炼成的》。
  
  作为西南科技大学1999级的学生,作为校友,作为学长,一个高智商的学长,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诸如湖南卫视“天娱传媒”品牌中心总经理、“超级女生”“快乐男声”“爸爸去哪儿”宣传负责人、CIPRA高级顾问等等,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在讲座中,学长分别给我们讲了学习、考研、求职、工作、创业和恋爱等诸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他讲述的经历和见闻,以及他讲述的方式等,都显现出与讲座主题相匹配的风格——独特。
  
  独特,也就是唯一,与别人不同。
  
  学长在大学时与别人不同: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不是笨蛋,于是用了一年的时间,考取了计算机技师证,这个证在当时考取的人非常少,很“值钱”。
  
  学长在毕业后也别人不同:或许是为了爱情吧,又或许自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作为成都人,作为西科大的学生,不惧高校学子的压力,依然决定去北京求职。
  
  学长在求职时也与别人不同:尽管朋友们打赌他一个星期就会因为找不到工作回家,但是他却预言三天就会找到工作!原来,学长在投简历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了自己所求公司和职位的相关信息,并且自己的简历也写得非常独特——竟然称公司的老板为“孙叔叔”!这让公司的人事部门不得不叫他来面试啊!最后在面试的时候由于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虽然其中出了点小意外,但是还是求职成功了。
  
  
  张国荣的歌曲《我》里唱着:“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虽然,做“不一样的烟火”并非一件易事,但是,一旦唯一,便是珍贵。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0-27 23:38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0-28 13:17 编辑

长跑,坚持下来便是胜利
  
  2015年10月27日,冷。前两天开始,温度骤降,发让人恍然发觉已经算是深秋了吧。从前些天的薄衣服,到现在的厚外套,一切来的如此之快,就像男子5000米决赛,虽说有十二圈半,但是看见运动员一圈又一圈的变化,十几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虽然院运会才过去不久,但运动健将的激情却丝毫没有退却,积极参加校运会的各种项目,为自己学院争光添彩。下午5点,来到新区体育场,正在检录的是参加校运会男子5000米决赛的同学。
  
  四十多名运动员,身着各式运动服,做着赛前的热身运动。运动员们脸上有些期待,也有些担心,个个都表现得很自信。
  
  五点三十分左右,运动员在起跑线处集合,站成三两排。准备姿势做好,调整着呼吸,整理好心态,一声枪响,四十多名运动员如脱缰野马,飞驰向前。由于各自的比赛策略不同,运动员之间还是有些许距离。
  
  看台上,大鼓小鼓,男生女生,敲鼓声和呐喊声,震耳欲聋,给跑道上的运动员以无形的精神力量。
  
  我作为文体委员,更作为同学,来给我们班的李银同学加油鼓劲,和我们班另外几位同学在跑道旁边给李银加油。虽然声音不算大,但是我想,每当他跑过某处跑道时,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他会更加有力量;当他跑到其他地方的时候,他会知道有个地方,那里有他的同学,在给他加油,他便更能坚持下来。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1-9 13:07
活动之后

  2015年11月9日,周一,就像往常的周一一样,早早的起了床,早饭的动力还是很大的。

  前两天刚刚立冬,天气的确比较冷,昨天才出现了久违的太阳,但是今天照样很冷。

  上个周过得很忙,又或者算是充实吧。运动会、美食节还有龙新电视第四期,全部工作几乎都集中到了周四和周五两天,每天都是凌晨才睡,睡眠严重不足,于是周六周日便是补觉的日子,每天都没有上午。

  当运动会遇上美食节,感觉还是很美妙的。体育场内运动会搞得热火朝天,体育场外美食街到处香飘四溢,运动会弄累了之后在美食街美美地吃上一顿,还是不错的。

  好玩好吃,这是一方面,但是这两三天的活动中,我却看见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细节——垃圾。首先说说运动会吧,看台上,人山人海,产生垃圾也是蛮多的。在运动会举行完了以后,在清理现场的时候,看台上的垃圾可谓是成堆的。再说说美食吧,为了方便顾客吃东西,特地在街道的另外一边设置了一排桌子,垃圾桶也放的蛮多的,可是,在餐桌上随时都有吃剩的垃圾,地上也随时都有垃圾,我想说,当我们品尝玩美食,我们就不能随手带走我们的垃圾,随手扔进垃圾桶吗?最后,在6号美食节举行完的那天晚上,我从那里经过,一些店铺已经关闭离开了,可是却没带走一地的垃圾,并且地上还残留着一片片油渍... ...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1-15 20:57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1-15 21:10 编辑

             龙新播报第三期校园传媒制作感想
  
  第三期,是我第一次参与龙新播报制作的一期,虽然电视对15级的学生没有强制要求任务,但是为了给大二做媒体积累经验,我就抱着尝试的心态报了选题。作为一个对传媒界并不怎么关注的人,国际和国内传媒方面的选题我就有点无能为力了,正巧当时刚刚开完院运会,于是我就报了校园新闻——院运会。
  
  我遇见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采访,没有经验的我心里充满了担忧,纠结到底是用手机录制还是到教研室借摄像机录制,担心我一个人提着重重的摄像机和架子是否还能好好走路,担心被采访者看见我拿着摄像机会不会就不接受我的采访,担心我提问提的不好,担心... ...

  从选中选题到视频初步制作结束,大约一个周的时间,虽然每一个步骤都有一定的时间,但是第一次做新闻的我不免有些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写采访问题,然后去采访,再写文稿,最后等画外音录制好以后剪辑视频,全部工作,都是一个人完成。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在此,我要感谢卢星宇学姐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问题,给予我帮助;要感谢王菲菲牺牲睡午觉的时间陪我去采访,并且帮我分担重量;要感谢接受我采访的袁源学长,“勇敢”地接受我的采访;要感谢赵梦玲的配合,你要知道在路上看见你的时候我是有多兴奋,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感谢李银的热情和认真对待;感谢... ...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1-15 21:46
龙新播报第四期校园传媒制作感想
  
    可能是因为这学期电视进度是最慢的,刚刚忙完第三期,就开始投第四期的选题了。从这一期开始,每个人好像都必须投选题了。就像第一次那样,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投了校园新闻这个板块,我的见识真是太少了。从十月初开始,我就参加了广播体操训练,于是乎,我便就地取材,写训练方面的事情。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我就没有那么手足无措了。但是,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我需要去采访一个了解校运会的老师。我是一个有点怕老师的人,当然,我指的怕不是因为老师很凶,而是总觉地与老师有种距离感,更何况这次是要去采访一位从未蒙面的老师。
  
   于是,我只能求救了。我问了我们学院体育部部长,打听到我们学校体育学科部的老师组织校运会。通过向训练广播体操的教练学长求救,最后找到了体育学科部主任宋英杰老师。虽然在找到老师之前我们找了很久,但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出乎意料,宋老师很平易近人,在我做完自我介绍和我的目的以后,他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采访,并且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只是在老师面前,我的表达有些不顺畅,或许有些不得当,希望老师能谅解,并且真的感谢学长花时间帮我忙找老师。
  
   当一个记者,采访一些从未蒙面的人是常事,在这之中,更多的是需要去欣然面对,恰当处理,并且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采访技巧和水平。这才只是我的第二次经历,以后还有更多的锻炼等着我,加油!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1-17 21:25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30 14:49 编辑

我们终将逝去
                                     ——读《广岛之恋》有感
  (第一次进入教研室,搜寻着一本作为自己在大学里看的第一本书。扫描完大半个书架,看中了几本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籍,为什么会挑《广岛之恋》这本书呢?一个原因就是我听过跟这本书同名的歌曲,看见这个书名就有了兴趣;第二个原因就是翻开这本书一看,字数比较少,作为一个不怎么喜欢看书的人,为了让自己第一次看书的“负担”不那么重,便选择了这本剧本式的书籍。在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并不怎么懂,于是去看了《广岛之恋》这部电影,最后在网上看了一些资料,才渐渐明白其中的一些寓意,尽管只是一些表层意思。)
  
  ——
  世界上到处都有萍水相逢的事。重要的是,这些常有的相遇之后所发生的事。

  ——
  我遇见你。
  我记得你。
  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
  你天生就适合我的身体。
  
  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四十来岁的日本男人,一个长得有些西方化的日本男人,一个有魅力的日本男人;一个三十二岁的法国女人,一个漂亮但更富于魅力的法国女人,一个差点为爱情献出生命的法国女人。他们在广岛相遇,一夜情,在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他们一起经历了一次萍水相逢的恋情,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家庭幸福美满的两个人,在广岛,大概是因为寂寞,在旅馆里,疯狂地需要彼此。
  
  这个法国女人,在内韦尔,在战争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德国人,爱上了一个敌人。在她们决定私奔的那天,她的德国情人在卢瓦尔河畔被无情地暗杀。当她到达时,他气息尚存。她趴在他身上,悲痛欲绝,她已精神错乱。她被扭到街头游街,被一群自称爱国正义的法国年轻人剃光了头。她疯了,被关在地下室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她的情况好转,她的母亲在一个黑夜里,放走她,她逃到巴黎。在十二年之后,在广岛,她遇见了这个日本男人。
  
  这个日本男人,和这个法国女人,都没有名字,代替的只是两个地名——广岛和内韦尔。从一开始的一夜情,再到后来的逐渐了解后相爱,但最后注定分离。
  
  ——
  我们将怀着满怀诚意,问心无愧地哀悼那消逝的太阳。
  我们将没有别的事情要做,唯有哀悼那消逝的太阳。
  时光将流逝。唯有时光流逝而去。
  然而,时光也会到来。
  时光将到来。到那时,我们将一点儿也说不出究竟是什么使我们结合。那个字眼将渐渐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
  然后,它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
  我们就到此为止,仅此而已。而且,永远停留于此。
  
  这个日本男人和这个日本女人都没有名字,“他们是被高度抽象了的人,他们代表的一个是备受摧残的城市,他们的姓名只代表战争和爱情的符号:广岛、内韦尔。”
  
  记忆中那些刻骨铭心的细节,往往只是一瞬间。但是,时间会冲淡一切,我们都会遗忘,我们都会被遗忘... ...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3 22:29
他的世界
2015年11月25日,星期三,晴。
  

  这个星期三和往常的星期三一样,晚上七点半,上完今天的最后一节课——计算机课,我就没有事了。刚刚出教师,一阵凉意袭来,不由地打了个哆嗦,自言自语一句:“好冷啊”。中午时的温暖和夜晚的寒冷让穿得不太厚的我有些不适应,便加快脚步,赶紧回到温暖的寝室。
  
  刚走进宿舍楼,看见前面楼梯处有一个挑着矿泉水的大叔。
  
  一根扁担,两根绳子,四桶矿泉水。穿着一身“夜色”的衣服,佝偻着背,低着头,看着路,沉重的,一步一步,夹杂着轻微的呻吟。
  
  我住在四楼,慢慢走在大叔后面,看着那四桶水,随着他的步子,有节奏地、轻微地摇摆着,一直跟到三楼,大叔停下来,我绕过他和四桶水,继续上楼,不知道他是否还要继续上楼。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会注意到这个送水的大叔,也许是因为最近我在看《平凡的世界》吧,这个情景让我想起书里的少平,他没有教书了以后就去当了小工,和送水一样,是苦力活。
  
  我又想起书里的一句话:“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少平的世界,就是他的漂泊生活、他的父母和他的妹妹;这个大叔的世界,或许就像我的爸爸和其他许多爸爸一样,他们的世界,就是心里面的那个家吧。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3 22:29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3 22:38 编辑

扫地


  2015年11月30日,十一月的尾巴,寒冷的天气,俨然进入了冬天,在大多数人都穿上冬装的时候,我还穿着一身秋装。今天轮到包括我和三个室友加上另外两个班上的男生扫地,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半到一点半和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

  上午十一半上完体育课,跳健美操,累。下了课我回到寝室睡到12点25分,便匆忙起床去扫地。
  
  一行六个人,拿着扫把、簸箕和我们专业的牌子,朝目的地走去。由于是第一次扫地,凭着手中的一张地图,在路上还问了路,才找到了我们扫地的地方。

  一个停车场加上一段下坡的公路,地面上除了一些落叶之外,没有什么垃圾。扫完这一小块地方,才不到一点半,我们便撤退了。

  下午五点半下课后,才发现下着小雨,我们就开始打退堂鼓,不怎么想去扫地,但是这只是想想,最后还是顶着小雨去扫地。和中午一样,我们不到一个小时就扫完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相约二食堂,填饱我们饥饿的肚子。这顿饭好像以往吃的更香,尽管这时候的饭菜快凉了。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6 19:44
记墨香千年总决赛


  
  2015年12月3日下午三点墨香千年总决赛在东五学术报告厅举行。作为文艺学院外联部化妆小组的一员,需要提前在十二点半去帮礼仪队、参赛选手、表演人员和主持人化妆。

  上午满课,十二点二十下课后就飞奔到学术报告厅,开始化妆。化妆小组去化妆的一共七个人,需要化妆的人比较多,除了一个学姐,其余六个人都才学化妆不久,不免有些小慌乱,花的时间比较多,但是每个人都有在很认真地化。一直化到比赛开始,总算完成了化妆任务。虽然化得不算好,但是每个人都有在努力。

  三点,墨香千年总决赛正式开始,两位主持人以对话的形式主持比赛,相互配合得很好。两队参赛选手分别是“西风烈”和“墨染年华”,每队由五名选手组成。其中,“西风烈”的四男一女身穿民国时期的衣服,“墨染年华”的三位男选手身穿红色的唐装,两名女选手身穿红色的旗袍,两队选手在台上都信心十足。

  比赛的考题都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有选择题、填空题,还有精彩的现场表演题,并且两队队员都有现场求助机会。现场的观众热情高涨,不仅可以看见精彩的比赛,而且还能增长知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几轮比赛之后,“西风烈”获得了最终胜利。

  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冲击的今天,这样一个以宣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比赛,的确是一个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方法。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6 19:44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6 19:47 编辑

第一次真正地去图书馆
  2015年10月4日,星期五,雨。

  
  最近很喜欢看书,不过都是一种类型的书,而且都是教研室比较少的那种类型,我知道只看一种类型的书不好,但是相比之前不爱看书的我还是有些许进步,等我把爱看的书看了再看别的吧。

  
  由于计算机实验预约课结束了,这个星期五显得很闲,只有下午有一讲课。

  
  如往常一样早早地去食堂吃完早饭后,回寝室粗略收拾了一下东西,就出门去图书馆——这是昨天做好的决定。

  
  走下寝室,有选择困难症的我,纠结到底是去新区图书馆还是老区图书馆,最终还是选择了新区,因为想象中的老区图书馆书不多。

  
除了来新区图书馆上计算机实验预约课之外,我还没有来看过书、借过书。在偌大的图书馆里,我很迷茫。

  二楼,三楼,四楼,最后来到流通室一。

  一列列书柜,一排排书本,幸好进门就看见文学类的书,那样我就不必花时间多找——这只是自我以为而已,文学类的书柜多得超出了我的想像,一开始本以为可能就十多个,结果找着找着才发现有几十个,看来我还是太天真了。

  
  我想,这么多书何时才能找到我要的书啊,图书馆应该有找书的电子设备,但是初来乍到的我并不知道在哪,只有傻傻的一排排地找。傻傻的我最后竟然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把文学类的书柜都粗略地浏览遍了,但是还是没找到我想要的。我眼花缭乱,快崩溃了。

  
  后来,我还是去找到了检索数目的地方,搜了一下我想要的书,找到编码之后又去找书。但是还是需要在三四个书柜中找。

  
  最后,我还是没有找到我的那本书,是我眼力不好呢还是我运气不好呢……后来只好借了两本感兴趣的书。

  
  这次图书馆之旅,真是艰难啊,是我笨呢还是我笨呢。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7 08:58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7 09:01 编辑

升旗仪式
   
  2015年12月7日,星期一,阴。

  
  刚刚过完略为慵懒的周末,早起,自然有些不习惯,挣扎了好一阵子才离开我的被窝,没有像上个星期一那样赖床。花了而是多分钟洗漱完毕,便出门了。

  
  二食堂的早餐还是老样子,只不过今天去得比较晚些,有一些刚刚出炉的东西可以吃。悠闲地吃完早饭,二十分钟的时间又过去了。

  
  从食堂出来,经过龙山体育场,这几乎是每天必经的地方,可是今日却不同往事,操场上读书的声音明显没有往日的大,在昏暗的视线中,却看见大概有几百个人的样子,整齐地站在操场上。

  “离英语四级考试还有十二天,离2015年结束还有二十五天,离……”站在人群前面的主持人拿着话筒说着,“各位同学可以和国旗一起拍照,上传到新浪微博,并@西南科技大学,我们将选取一些有创意的同学,奖励……参与升旗的有……感谢国旗班的大力支持,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原来这是一个升旗仪式。

  
  进入大学之后,升旗的机会很少了,还记得以前升旗时,都很认真地看着在国歌结束的那一刻,是否国旗正好升到顶端,现在升旗的他们是否也是这样呢?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7 20:01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7 20:03 编辑

刷课成瘾
  
  
  2015年12月7日,星期一,阴转小雨。

  
  这是很崩溃的一天,人很崩溃,网也很崩溃,因为今天是2015级学生选课的第一天,早上九点开始。

  
  早饭吃完回寝室,八点多的时候,便打开电脑,打开手机,双管齐下,不时刷新着我们学校教务处的网页,看着屏幕角落里的时间,等待着那一刻。

  
  八点五十九分,心里愈加激动,夹杂着一丝疑惑,因为上次选课都是提前开始,也夹杂着一丝庆幸,因为知道教务处的网在选课的时候通常会崩溃,导致进不去网页,选不了课,但是现在直到现在,还没有崩溃。

  
  最后的这一分钟,过得很漫长,眼睛一直盯着屏幕,看着时间。

  
  终于等来了那久违的九点,手动一刷新,卡了……这一刻我是拒绝的。

  
  一直刷新,一直进不去,一直崩溃……

  
  直到九点五十多分的时候,来到龙山体育场上体育课的我,不,是上体育课的我们,终于进去了选课网页,但是,课几乎被选完了。时不时刷新,有一两节没有兴趣的课,但是看见有课,总是庆幸啊,于是见缝插针,都选了。

  
  由于临时下起小雨,体育课提前结束,十一点便下课回寝室继续刷课。

  
  点开,没有,关闭,又点开,又没有,又关闭,再点开,还是没有……为什么一节都不留给我!

  
  看见群里传的消息,我的天哪!很多人选了几十节,更甚者选了一百一十七节,我就说怎么课都没有了,原来这么多人囤课啊!我想说,选这么多课,他们是要拿来卖的节奏吗?

  
  幸好,教务处发出公告,要求每个人最多选三节课,多出三节的,在下午三点以前都退了,不然统一清除,最后一节都不会有,只能重新选。

  
  就这样,很多人才慢慢地选到了课,但是很多都不如意。于是,刷课继续,直到选到自己喜欢的,点开,没有,关闭,又点开,又没有,又关闭,再点开……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8 21:52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8 21:54 编辑

大学之创业篇
  
  双十一一过,众多剁手党都吼叫着接下来的日子就吃土过、喝风过,看着淘宝上自己的众多订单,在小小的满足之后,摸摸自己瘦死的钱包,不禁感叹,这个月怎么过啊!

  
  没钱,就会想办法“找钱”,于是,就有人开始寻思着自己“做生意”,卖点东西,赚一点饭钱。

  
  于是,寝室楼下,不断出现各种小盒子,各种小东西,种类颇多。有吃的:辣条、饼干、芝士棒、鱼豆腐……有用的:笔、本子、肥皂、牙膏……有穿戴的:袜子、手链、项链……这些东西,有的用鞋盒子装,有的用本来的包装盒子装,这些盒子上写着卖的东西,写着价钱,写着卖家的小贴士,除了装东西的盒子之外,在旁边或者里面还有另一个小盒子——这用来装卖家的报酬,买东西的人都自觉放钱在这个“钱盒子”里面。

  
  早在双十一之前,就有一些人在做这些“小买卖”了,生意看上去也是很不错的。

  
  除了这些“小买卖”之外,还有一个“大买卖”——卖早餐粥和茶叶蛋。这个“生意”,从一个保温盒,到如今的三四个保温盒,由当初的两个人,到现在的三四个人,从当初的简单设备,发展到现在早上有“小蜗牛”运货,下雨有帐篷遮雨,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每天早上,很多人来不及去食堂,又不想吃小卖部的面包,便在寝室楼下买一杯早餐粥,有的还买个茶叶蛋,就匆忙赶去上课。每天早上,卖早餐粥的总是生意火爆,人多的时候,三四个人还忙不过来呢。

  
  今早,我去买了一杯粥,看见这个小摊,已经有了一些小变化:专门用一个有四个格子的盒子装不同数值的钱——这样便于找零钱,不用那么忙乱;在保温盒下面放了凳子——这样方便拿粥;保温盒里的粥跟一开始的时候相比,放得明显整齐得多——这样节省空间,放紧凑一点也更能保温。

  
  做这些“生意”,需要考虑的东西还蛮多的,卖什么东西,定什么价位,在哪里卖,各种因素,能做下去,能做大,便是不错的。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9 23:25
                                         我的欢乐豆又输完了
  
  2015年12月9日,阴,星期三。
  
  作为消遣,我的手机里总会有那么几个小游戏。以前在上学的时候,从初中自己凑钱买手机开始,小游戏总是在我下课无聊时、上课想睡时发挥着它独有的作用,以至于我周围的人在上课的时候,时不时看见我低着头,不用猜,又在玩游戏了。诸如“找你妹”、“小鳄鱼爱洗澡”、“神庙逃亡”、“愤怒的小鸟”等等,都不断在我的手机里更新着,就算是高三的那段时间,根本没有时间玩手机、追韩剧,但有时候我也会玩玩小游戏放松一下。
  
  在我现在这个手机上,只有两个小游戏,一个是从高中毕业开始玩的“开心消消乐”,现在玩到了两百多关,最近一直卡在那里,感觉过不了了;还有一个是前两天刚下载的“欢乐斗地主”。之前我还玩过“奇迹暖暖”,但后来觉得太啰嗦,就卸了。这些小游戏,除了醒神之外,在我上厕所的时候也是必备的。
  
  说起斗地主,我还是受他人影响的吧。说起打牌这个事,我们这代人很多都是受大人的影响吧。从小看大人打牌,不知不觉就会了。斗地主,我以前也是看见我爸没事的时候在家打,我有时候就跟着打。这次下斗地主,也是看别人在玩,我前两天闲得无聊,才下载的。
  
  就在昨天,我从一千多欢乐豆打到一万多欢乐豆,可是今天,我的欢乐豆却只有几百了,并且是在系统赠送之后……
  
  于是,我不得不退出游戏,明日再战“三百回”!
  
  打开电脑,翻开书本,开始办我的正事了。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0 13:40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10 13:42 编辑

迷雾中见

  
  2015年12月10日,晴,星期四。


  
  清早起来收拾洗漱完,便出了门。习惯性地拿出手机,低头走下楼,刷新消息,看朋友圈动态,一切如常。


  
  走到寝室楼门口,抬头,一片朦胧——好大的雾。


  
  站在寝室楼下,连对面的西7教学楼都看不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气冷的原因,楼下卖早餐粥的人现在还未到。


  
  走在这条老路上,前面不远处那条长长的梧桐大道,只隐约现出一小段。那个模糊的尽头,在路灯的灯光下,比其他地方都要亮,感觉只要穿过那里,便可以到达另外一个世界。

  
  转弯,走向龙山体育场。男生宿舍楼下,一个清洁阿姨,穿着橘黄色的制服,埋着头,在垃圾桶庞,正在清理垃圾。想必这不是她今天清理的第一个垃圾桶吧。


  
  走完这条上坡路,校医院的方向有一盏车灯,正朝我的这方向驶来。渐渐地,才看清那是一辆电动车,车后面放着一个大盒子。乍一看像是送快递的,但送快递的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难道是给商店送货的?但也不会这么早吧?直到他驶过我,我终于看清了那个略微熟悉的黄盒子,但不是一个,而是两个盒子并在一起的,原来是他——卖早餐粥的人。


  
  旁边的操场上,不时有几个黑影掠过——晨跑的人不会因为大雾而放弃运动。除了跑步的人,晨读的人也在大声地说着什么……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1 17:57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11 17:59 编辑

嗜读情深
  
  这个标题,是我两点多,在回寝室的路上,突发奇想的。我本不爱读书,一直算到高考之前,十八年,我都没读完过几本书。可最近,我开始喜欢看书了,其实算不上“嗜”,并且看的都是路遥、三毛、龙应台等人的书,并且尤其喜欢三毛。

  
  刘老师规定,一学期至少看八本教研室的书,并且要写读后感。教研室的书,大多都是理论方面的。我并不喜欢,虽然那些书对我学习这个专业有帮助,但我更喜欢去图书馆,有很多书,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虽然老师说看书不能局限于某一种类型。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看什么类型的书,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要看这个人在什么阶段,有什么样的心态,看他的发展程度。不喜欢的书,无论怎样看,对于我来说,都是无用的,理解不了。如果不喜欢,是读不懂的。至少对于我,是这样的。

  
  但介于看这八本书,写读后感,要算入期末成绩的,我又不得不在教研室众多理论书里面,细细寻找这几本感兴趣的。
  
  2015年12月11日,小雨,星期五。八点零几分,我第二次来到图书馆,准备去阅览室占个位置,在那里待一个上午。

  
  早有耳闻,在图书馆能占到一个位置很不容易,如果去迟了一点,就没有座位了。上个周来的时候,在阅览室外路过,就看见里面,坐满了人。

  
  走进阅览室,迎面而来的暖空气,好温暖。如果能在这温暖而安静的环境里,安静地坐一个上午,便是极好的。

  
  可是,我走遍了整个阅览室,没有找到一个空位,要么有人,要么有书代人。又去了另外一个阅览室,还是没有座位,这些人是一直把书放在阅览室没拿走过吧……没办法,在阅览室外面,找了一个座位,放下自己的东西,便上楼还书,并顺便再借几本书。

  
  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找书,但我很高兴,因为我找到了上个周没找到的几本书,都是三毛的。

  
  最近爱读,但不算“嗜”,还没到熬夜看书的地步;对书有情,但现在只是那么几本。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2 18:04
今日杂想

  2015年12月12日,又是一个剁手日,几个室友包括我在内,纷纷剁手,了了双十一的某些遗憾。

  
  周末的日子总是悠闲的,没有课,但由于快期末的原因,大部分人都慌了起来,要么去教研室,要么到图书馆,再不然就是在寝室奋斗着。

  
  这是第一个学期,虽然我们身经百战,高中时做过无数卷子,考过无数次试,熬过高考,但现在败在了这区区的一次期末考脚下。这个学期,还剩下一个月的时间,接下来,迎来的就是各种考试。

  
  大学的压力是无处不在的,高中时有人“逼”着你学,但在大学却没有。看着别人那么认真,看着别人学得那么好,心里自愧不如。但却又有那么一点不甘落后,心里不时担忧着自己怎么这个样子,未来怎么办,将来会怎样。

  
  在慌乱之中,“逼”着自己去细心观察,去写日志,去看某些书,去复习。于是,最近一段时间,发表的日志明显增多,就是为了在期末的时候不挂科。想想之前的日子是多么无忧无虑啊,先甜后苦,这时候就是“苦”了吧。

  
  我喜欢戴着耳机,听着歌,在写日志的时候,并且把声音开得很大,以至于听不见外面的一点儿声音,把自己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我的世界,还有随机般放着的音乐。我的心情,也跟着音乐跌宕起伏着……

  
  在图书馆待了一个上午,但没有看课本,看的是我爱的书,看累了,就休息一会。图书馆着温暖的环境和外面完全不同,以至于在我离开的时候,手脚都冻僵了,真的到冬天了……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2 21:07
一个电话


  就在几分钟之前,手机震动,一个未存但无比熟悉的号码——父亲的电话。


  我不爱给别人打电话,就算是家人。于是乎,很多时候,都是我父亲给我打电话,时间一般很短,都是一些琐事,或者嘘寒问暖,或者就随便说两句闲话。而我的回应一向比较简单,很多时候就只有“哦”、“嗯”之类的。很多时候看见别人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我心里是自责的,为什么自己是这个样子?


  下午上完化妆小组的课之后,回了一趟寝室之后变来到了图书馆——上午走的时候留下几本书占了座位。


  父亲来电话的时候,我正在看着书。震动声比较大,怕打扰别人,赶紧拿起电话往阅览室外走。


  三分十九秒,这算是比较长的了吧,但这三分多种的时间里,还有另外一个姐姐给我说了几句话的时间……


  要不是打电话,我连父亲回家了我都不知道……


  今天他去参加一个要好的叔叔的生日宴,很高兴。他叫我放假回家之后,多和那个和我通话的姐姐玩,都说出门靠朋友,叫我多交一些朋友。我依旧说着“知道了”、“嗯”之类的话,不知道着算什么,是听话吗?


  他像往日打电话一样,问我还有没有钱用。三毛也说过,中国的父母给子女打电话,大多都是问生活得怎么样,钱够不够用;而像西班牙人荷西的父母,给子女打电话,或者到子女家里去,几乎都不问这些。好像真的是这样啊……


  在来大学之前,我还曾为了生活费的事情,和父亲吵了一架。那时候我不理解……但是现在,我却不想向父母父母要更多的钱,就像我的室友那样。这学期,我用的钱是远远超过计划的,因此在这最后的一段时间,父亲知道我的生活费不多的时候,都会给我打一点。也许这就是中国父母心吧,都会担心远方的子女,过得好不好,累不累……


  可是,我连时常打电话问候都没有做到……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2 21:32
               这是我缺点



  今天,在器乐活动室上完化妆课之后,赵梦玲要去教研室,我便跟着去了一趟,寻思着像看看有没有想看的书,借回去看。

  
  在器乐活动室上了三个小时的课,手脚已冻僵,今天真的是无比的冷。迫切地需要温暖,便问赵梦玲教研室有没有空调,听到有之后,便加快了脚步。

  走到教研室外面的走廊,感觉没有那么冷了。过道上,晾着几把伞,快期末了,想必教研室的人不少吧。

  因为开空调的原因,教研室的门紧闭着。赵梦玲晾伞,我敲门。

  过了几秒钟,便有人来开门了。我瞬间迷失在迎面而来的暖流之中——呆了,一直在门口站着不动了,享受着温暖,以至于来开门的人长什么样我都没看清楚。知道赵梦领说了一句“你至少说声谢谢啊”。

  神游着的我这是才回过神来,这才意识到是该说句谢谢。但当我嘴里发出那声微弱的谢谢的时候,帮我开门的那个人已经走开了,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背影而已……

  我是一个不喜欢对亲近的人说谢谢和对不起的人,因为在我这里,亲近的人不需要说这些。正因如此,我伤过不少对我好的人。

  对普通人或者陌生人,在我“做错了”或者别人帮了我的忙的时候,我会说对不起或者谢谢,但是这些都是在我意识到的情况下。

  但是我想,肯定还有很多我没有意识到的情况。这一声对不起或者谢谢,只需要动动嘴巴,但是却能让别人对自己有不一样的印象。

  我没有礼貌,这是我的缺点。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3 23:08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13 23:16 编辑

      这个“不可能”的游戏——干训记(一)
  
  
  2015年,星期天,阴,冷。今天本是周末,本来打算就像昨天那样,在图书馆静静地待着,但是干训打乱了我的计划。

  
  除了开幕式以外,这是第二次干训,第一次因为补课的原因请了价,便请了假。这是第一次参加,不免带有一点好奇;又听人说以前的干训把女生都弄怕了,并且群里发消息,叫干部门穿运动鞋,穿一些不怕脏的衣服,我心中竟然有了一丝恐惧;再加上它打乱了我的计划,又有一些埋怨。

  
  带着这些情绪,来到了东四210,八点半已过,迟到了,但我和室友不是最迟到的,因为这个时候的小面包实在是太抢手了。

  
  九点,活动正式开始了。这次活动是一个叫“TEAM”的团队主持进行的,很多人都是体育学科部的,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团队意识,训练团队协作能力。

  
  首先,主教练要求我们,今天每次他像我们问好时,我们要说“好,很好,非常好,YEAH”。刚开始,我们回应的声音很小,于是教练不断问好,我们的声音越来越大……

  
  上午我们做了四个游戏,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传递电流”的游戏:在场的两百一十多个干事,每一排通过蛇形手牵手相连,由第一个人开始,手握一下第二个人,当第二个人感受到第一个人的握力时,就马上握一下第三个人,这样依次传递下去。这个游戏需要在三十秒之内做完,在大多人眼力,这是不可能的,毕竟有两百多个人啊!

  
  教练要求我们选出一个人,来带着我们训练,如果不过关,这个人将接受他的“健身大礼包”。但是过了十多秒,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最后,排在队伍第一个位置的王菲菲站了出来,带着我们训练。训练时间很快过去,训练过程中,有过失误,并且在传力的时候,很多人都跟着转头,速度很慢。

  
  最后,不出意外地没有过关,于是王菲菲被罚做了三十个俯卧撑。三十个俯卧撑对于普通女生来说都比较困难,并且王菲菲身体不舒服再加上比较瘦弱,这三十个俯卧撑做得异常吃力,停下来四次,做到最后的时候,支撑着的手很明显地颤抖着,腿也不听使唤,很容易掉在地上。在做完之后,都是跪着再慢慢起来的。

  
  看着她做的那么辛苦,有男生便提出能不能替她做,但教练说:“不能,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不站出来?”又有人说,能不能改为做下蹲,因为是女生,但是教练却以沉默拒绝了。

  
  看着王菲菲艰难地做完之后,很多人心里都在慢慢地改变着对游戏的态度……

  
  赵梦玲提出能不能换人来带着大家训练,大概是因为不忍看着王菲菲再受罚。教练同意后,给了我们三分钟的时间训练。

  
  第一次,四十多秒,不行;第二次,三十多快四十秒,不行;第三次,三十三秒,不行,“加油,一定可以的,我们再来!”赵梦零鼓励着大家;第四次,三十一秒,“就快成功了,加油!”继续鼓励着,这时候每个人心里也充满信心,并且和开始时的态度完全不同,都集中精力,认真对待,希望这次不要再受罚。

  
  终于,第五次,在教练说“二十九秒的时候”,我们沸腾了,我们不由地欢呼,我们鼓掌,我们完成了当初认为不可能的游戏,我们创造了“奇迹”。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3 23:10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13 23:15 编辑

     脚下的荣耀——干训记(二)

  
  
  上午活动到十二点半,便解散去吃饭,要求一点半到东八舞池签到集合。
  
  下午做了四个游戏,第四个游戏,大约四点开始的,让我知道了为什么让我们穿不怕脏的衣服,为什么一些女生做了之后会怕:文艺学院干事两百一十多个,除掉请假、不舒服和不适合做这个游戏的人,参与游戏的一共一百九十多个干事,在队伍前方有一根大约一米五高的绳子,在不借助身体以外的工具的情况下,每个人否要从绳子上方,过去到绳子的另一边。游戏进行过程中,不准碰绳子,不准说话,不许玩手机,如若犯规,每次加三人过绳子。
  
  和其他游戏一样,需要选出一个人来,制定游戏策略,并且只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商量策略。于是,有经验的部长们便出来制定策略,召集男生干事们,一起商量对策。可见,这个游戏,为数不多的男生必定要承受别人的重量——做墩子。但是怎样做墩子,怎样去铺这条“人路”,怎样站队形方便换人和保护正在过绳子的人,谁第一个过去,谁最后一个过去,许多问题都要在着十五分钟内解决。
  
  十五分钟在这个时候,过得很快,在匆忙商量之后,便开始了为时一个半小时的艰巨任务。
  
  第一个过去的,是一个男生,在身后几个男生的“推送”下,越过绳子便跳了下去。过去的这个男生,便在绳子的另外一边做接应,和这一边的男生一起帮助下一个男生过绳子。在几个男生过去之后,便开始铺设这条“人路”。
  
  这条两三米长的“人路”,由二三十个男生和旁边一大圈女生组成。
  
  这条路呈拱形,最矮的地方,是两个男生,蹲着,四只手交叉紧握在一起;紧接着上去,又有四个男生,扎着不同高度的马步,形成两个阶梯;路的最顶端,是两个较壮的男生,稳稳地站着,用肩膀,来承受重量。这两个男生紧挨着绳子,绳子的另一边亦是如此结构。除了搭路的男生,旁边还有随时准备替换的男生,一直高举双手,给“路”上的人一个支点。
  
  除了男生,四周的女生,在有人过“路”的时候,都纷纷高举双手,以防“路”上的人倒下时因没有依靠而摔在地上。任务进行时,不时有人踩空了脚,有的没踩稳甚至坐了下去,但因为有这些人的支撑,没有摔下来,起来继续上“路”。过去的女生,也纷纷高举双手,保护着“路”上的人。
  
  一百多个人,加上因犯规被罚的人数,大约有二百四十个人从“路”上走过。这几十个男生,承受了两百多个人的重量,手臂,肩膀,大腿,都承受着从未有过的重量。他们因承受的重量太大,脸通红,表情狰狞,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咬着牙,也想要多承担一些。
  
  这才是一个团队啊,这才是文艺学院团队啊,从早上到下午,我们都感悟、成长了许多。那些男生,辛苦付出,勇于承担,想必他们的肩膀、他们的手臂、他们的大腿,这时候一定酸痛不已,希望他们用热水敷一敷,快点恢复过来。
  
  这脚下的荣耀是属于他们的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4 13:39
     短却漫长的冒险——干训记(三)
  
  脱下鞋子,脚上只剩下一双略薄的短颈袜,是那双脚背上有只熊的白色的袜子。这寒冷的天气,穿上鞋子的时候,脚时常都是冷的。当我脱了鞋,站在冰冷的地上,这种寒冷,从脚心,一直窜到了头顶。双脚不停地互相搓着,但丝毫没有消除脚上的寒冷。

  
  可是,这哪可跟那些人相比?那些要承受两百多个人的重量的男生……

从脱鞋的地方,到走上这条“路”,或着叫这座“桥”的开端,也就一两米远的距离。为了不弄脏这些男生的衣服,也是为了减轻一些疼痛感,要走过去的女生,纷纷脱掉鞋,排着队,静静地等待着……

  
  在这么多女生当中,我是在任务进行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脱鞋排队的,不想在开始一段时间去走,是因为我心中还是有一点害怕,怕自己走不稳,或者踩错位置,给作墩子的男生增加痛苦。

眼看着排在我前面的女生,一个接一个地,都走上去了,我离那个开端也越来越近了,我的心里越来越慌,越来越怕,心跳随之加速。

  
  到我了,在开端的地方稍稍停顿了一会儿。这座“桥”,很崎岖,以至于我不知道该怎么下脚,第一步踩在哪里?第二步踩在哪里?第三步第四步呢……

  
  该走了。旁边的两个男生,一个人“搀扶”我的一只手臂,用力把我脱上去了一点,我顺势踩在了一个男生的手臂上面,这只是第一步……

  
  在这座“桥”旁边,有许多只伸出的手臂,在我过桥的时候给我支点,给我力量。我的脚,依次踩上手臂、肩膀,大腿,我的手,一路上抓着不同的手,不停地换着手,每一只手都很有力量。看着这么多人的保护,我的心里便不那么害怕了。

  
  这座两三米的“桥”,这两三米的距离,若是在平底,几秒钟便可走完,但是这次,我可能走了快二十步,感觉时间过了很久,在最后那一步走完,再次踏上的地面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冰冷的感觉……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4 20:08
          我的弟弟比我可怜

  
  父母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是在我初中的时候吧,为了挣钱供孩子读书,赡养老人,远到内蒙古。于是,我便跟着我奶奶住。大多只有到过年的时候,父母才回家,团聚的日子,最多一两个月,有时候甚至一个月都没有,为了早一点开工,多赚些钱。


  四九年,解放后出生的奶奶,因为家里比较穷,再加上重男轻女和一些其他的思想,小学一年都没上完,不识字,只认识数字和一些极其简单的汉字,就连写一个写了许多遍的名字,都写得歪歪扭扭。奶奶在身边照顾我,只能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有时候也检查一下我的作业,当然,她只认对错,也就是那些鲜红的勾叉。


  现在,我离开了家,父母依旧在外打工。我的弟弟,现在上小学三年级,也依然是我奶奶照顾着。


  可是,今日的奶奶不同往日。六十岁算是一个分界线吧。如今的奶奶,头上的白发染了又染,做事情比起往日,明显吃力了许多。并且现在的病痛也多了,耳朵有时候不好使,眼睛也越来越花了。但是她依旧照顾着她的孙辈。


  在和父亲通话的时候得知,才小学三年级的弟弟,如今只有八十多分的成绩,这让不禁让人担心,因为我小学的时候,不出意外都是九十八九或者一百分,虽然小学很简单。难道如今的小学考试题真的很变态?


  我为之着急,父母为之着急,奶奶也为之着急。


  在暑假的时候,就发现弟弟很爱打游戏,有点沉迷的感觉,没人叫他停他就不会停,甚至有时候不许他玩游戏,也在悄悄地玩。终于,在后来我设置了电脑密码后,他不能玩游戏了。可谁知道。他借着这到隔壁伙伴家去玩的理由,到隔壁去玩电脑去了……我终于体会到电脑游戏的危害性了……


  还有一次在他做作业的时候,他隔壁的小伙伴,过来找他玩。知道我弟弟在作业之后,便在他做作业的房间等他作业做完,再一起去玩。不料,当奶奶突然到那个房间去的时候,看见的不是我弟弟在作业,而是隔壁小伙伴在做。那个小伙伴比他大一个年级,当然会做咯!于是,我弟弟便被奶奶“收拾”了一顿,并且叫隔壁小伙伴当我弟弟在做作业时不许来找他玩……


  原以为这就结束了,可是,有一天,当我在检查弟弟的作业时,明显发现这是两个人的笔记嘛!


  回想起我小学的时候,那时候父母还在身边照顾我。而他们对我学习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我的字时常写得不好,便一遍一遍地不断叫我擦了重写,知道写工整为止。而当我做完作业的时候,时常变成了“小泪人”,总是边哭边做作业……谁叫我写不好呢?但正因为如此,我的学习才不至于下降。


  可是我的弟弟,现在却没有人来监督他。以前我在家的时候,虽然在住校,可每个星期也回去三四次,便趁着机会来检查一下他的作业。而如今,我也离开了,他便成了“没人管”的小孩,从九十多分下降到了八十多分。


  他比我可怜,可是这怪他自己,还是怪家人?也许都有吧……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5 19:29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15 19:32 编辑

男人的面子
  
  都说,一个男人,无论在家怎样,在外,都尽量要给他面子。


  
  但是,生活总是无奈的,有时候让人不得不低头;生活更是现实的,有些东西,就决定了你的地位,比如金钱。有些时候,不管人后过得怎样,为了人前的光彩,总是不断去掩饰着……


  
  他是一个有大男子主义的人,总是认为他是对的,总是坚定着他的立场。就算有时候明知自己错了,却放不下面子承认。他脾气火爆,很爱发火,幸好在生活的不断磨砺之下,有所改变。


  
  他认为,没有钱,有些人会看不起你。当然,这些人不包括自己的“亲人”,还有那些真正的朋友。于是,在他岳母的那些亲戚面前,除了他的岳母,不管生活过得怎样,总是会表现出一副过得很好的样子。当然,那些深层次的含义,我不懂。


  
  今日与他通话,提及我想要在放假的时候买电脑的事情,向他解释了原因,丝毫没有考虑,在我的话还没说完的时候,他就立马问我要多少钱,接着又问我生活费够不够,并且说,明天给我打钱过来。我当时有些莫然,只是呆呆地回应着诸如“嗯”“哦”之类的字句。


  
  我很纳闷,为什么会这样?买电脑这件事,需要的钱还是不少,若是在往日,他肯定会问清楚理由,肯定会商量一下,不会立马答应的,今天怎么会答应得这么“爽快”?


  
  接着胡乱聊了几句之后,我默默地思考着,终于知道了原因——他现在正在他岳母家里,那边似乎很热闹,人不少,不时有人插着话……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6 23:00
                        临时抱佛脚,不抱白不抱

  这次临时抱佛脚,不是为了考试……

  在所有课中,英语课成绩的考核方式算是比较有趣的。除了期末考试成绩之外,课堂上的表现算是比较重要的了。这个课堂表现,包括点名,包括上课回答问题,也可以是课前的演讲或者英语短剧。

  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放不开的原因,没有人表演英语短剧,因此课前的活动就只有演讲。但是都后来,有人开了表演英语短剧的这个“先河”,便再没有人演讲,都是几个人一起,相约课前短剧。而这些短剧,大多以搞笑为主,或是电视剧,或是童话故事,用英语表达出来,有的甚至加以改编,给观众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甚是有趣。

  上个周周四的第一讲英语课,我们寝室的六个人,便报名演英语短剧,表演时间为这个周周四第一讲的英语课,也就是明天……

  在报名之后的这几天,因为英语四级考试就要来了,再加上快期末了,室友们和我都在忙自己的事情,除了晚上睡觉之外,演英语短剧的六个人,很少会聚在一起,因此直到今天,还没有做一点演英语短剧的准备。虽然前两天都在提醒着看看剧本之类的事情,但始终没有商量出一个结果来……

  不得已,明天就要表演,今天晚上必须选好剧本、对好台词、排练好!临时抱佛脚,不抱白不抱,fighting!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7 14:51
          七年之后的眼泪
                             ——读《汶川记忆》有感


  七年之前,就是2008年,那年,在那个春暖花开的五月,让人永生难忘。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这一刻,直到现在,很多人记忆犹新,回想起来,还有许多人泪流,那些离去的人,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回想起来,心中仍在隐隐作痛。


  《汶川记忆》这本书,是绵阳日报社赠送给教研室的。“百名亲历者讲述鲜为人知的人性故事”,这便是这本书的内容。震撼篇、童真篇、悲怆篇、生病篇、逃生篇和亲情篇这六个篇章,从地震亲历者向记者讲述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有一个的人性故事,那些救人寻亲的细节,那些饱含深情的字句,让事发七年之后才读这本书的我,深受震撼。


  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伸出双臂,抵住门板,只为给学生一个逃生通道;震后被埋,砸破小腿,喝下自己的血液润喉,只为给两三米之外受伤的老公唱情歌,不让他睡着;知道自己的家人有危险,但作为一名护士,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就自己的父母和公婆,翻越六座大山;忍着剧痛,亲手据掉自己的小腿,只为完成丈夫的遗愿——见到儿子……


  看着一张张震后被摧毁的家园的照片,看着亲历者讲述故事时的眼神,看着那一段段充满人性和感情的字句,尽管事发七年,仍是悸动……


  
  《活着》的作者余华说:“人是活着本身而活着”。汶川大地震过后,许多灾区家庭残缺不全,许多人很难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如今,七年过去了,许多人都已走出对已逝者的悲痛和思念,带着逝去的亲人的期望,重建家园。


  苦痛,是活着的人才有的权利。有什么能比活着更有意义呢?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7 22:54
                           期末再聚

  
  在你的认知里,心理委员组织的班级心理素拓活动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我的认知里,完全不会想到心里素拓活动会是一次班级聚餐……


  按要求,这学期每个班至少举行一次心理素拓活动,并且自开学以来,我们班就只聚过一次餐,因此,这次心里素拓活动又可以叫做我们班的第二次聚餐吧。


  在几天之前,心理委员便在群里征集菜品、表演的节目,并提前定好日租房,一切就绪。


  今天下午三点,心理委员和几位同学买好食材去了日租房,我也从寝室出发来到日租房。“蚂蚁日租”,我第一次来,面积比较大,有一个可以玩游戏的电视机,几个小沙发;一间厨房;一张机麻室,加上房间外的一张机麻共两张机麻;一间K歌房;还有几张桌子拼接在一起,算是一个厨房……


  在两个小时的准备之后,所有食材都就绪,就只差下锅了。除了三班的同学,也有来参加的另外两个班的同学,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会做菜的,都拿出自己的拿手好菜,露一手,也想要其他同学尝尝自己家乡或者自己家里的美食……


  作为一个快半年没做过饭的人,今天也做了两个菜。回锅肉、洋葱炒肉、尖椒鸡、青椒肉丝、甜椒肉丝、黄瓜肉片、土豆丝、炒藕片、拔丝地瓜、番茄鸡蛋汤、水煮鱼……虽然中途发生了小意外——没油了,但是在一个小时左右的努力时候,由三张桌子拼成的长桌,摆满了菜,并且可以算是色香味俱全了。


  在场的二十多个人,坐不下的就站着,除了还在厨房忙禄的几位大厨,每个人手里端着一碗饭,吃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好评……而厨房里的大厨,不时吃着外面的人喂的美食,或者自己趁着有空时,出来蹭两口,当他们做完全部菜出来吃饭时,桌上的美食都快被扫光了……


  晚饭之后,自然有娱乐项目,会打麻将的继续接着下午的打,想打游戏的便玩着赛车,还有几个在歌房尽情放歌,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勤快的,在收拾着饭桌上的残局……


  
  这次特别的心里素拓活动或者叫聚餐,就这样接近尾声。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8 09:48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18 09:49 编辑

             看得见吗
                                                                            ——读柴静《看见》有感
  
   
   提起柴静,脑海里首先冒出来了就是那个已被封的纪录片——《穹顶之下》,103分55秒长的片子,其制作费用全部来自于柴静2013年出版的自传性作品《看见》一书的版费。

   

  《穹顶之下》让我认识柴静,《看见》让我记住柴静。

  

  她看见了什么?在她书中写到的那几年记者生涯中,她看见了真相,她看见了人性,看见了无奈……一次次调查,一次次采访,一次次制作,最后作品是否播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去看见的过程,去探索真相的过程,去深入人性的过程。

  

  她为什么要去看?记者,就是为了去发现真相。如今,有太多东西蒙住我们的眼睛,挡住我们的视线。真相有时被人小心翼翼地隐藏着,总得有人去把它找出来,我们需要一个真实的世界。《穹顶之下》,被封锁,不就是在隐藏真相吗?这部片子那时候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人为自己的生命担忧,都呼吁着治理雾霾,但是在各种权力羁绊、责权规定不清、经济压力大等问题的面前,最终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最近,北京的雾霾“东山再起”,这便是恶果……

  

  她怎么去看?在她的记者生涯中,她在不断地成长,从开始时的理想主义者,到后来去理解人性,无论采访的是谁,都不带着有色眼镜。当我看见她擦去那个失去表姐的痛苦小男孩的眼泪的时候,看见她要求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亲不要喝酒吸烟以准备再次怀孕的时候,看见她告别惯例而去采访小区居民来报道“两会”的时候,我知道,她是首先是一个充满人性的人,然后才是一个很有方法的记者。

  

  这本书除了写她的记者经历之外,从头到尾,都贯穿这她和朋友之间的故事。陈虻不时督促她,帮助她,但是最终永远离她而去;老范、老郝和她一起,相互扶持,尽管有时有些小争执,但真正的朋友怎么会因为这些小矛盾而离开呢?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记者,和柴静的成长密不可分。

  

  《穹顶之下》中,她讲故事时,那坚定而又坦然的眼神,我现在还清晰地记着。《看见》中,她也提到了调查关于雾霾和污染的一些经历,到如今愈来愈严重的雾霾,不就是最好的印证吗?在几年之后,或许我也会成为一个记者,我是否也能去看见?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8 14:11

         西科雾霾


  北京雾霾闹得正欢,西科大在遥远的绵阳,也被传染了呢。

  十二点,已是饭点,肚子有点饿。几分钟之前,收到一条中通快递的消息,再加上十一点收到的一条申通的信息,有两个宝贝正在等着我。收拾好东西,便决定出去取快递,顺便满足一下肚子。
  
  图书馆到北门很近,不久便来到快递一条街。人很多,排着长龙,但为了见我的宝贝,心甘情愿排队。
  
  取完快递,准备去填饱肚子。可是,走到北门前的那条街的时候,我震惊了。

  两辆私家车,一辆三轮车,一辆大货车,一辆公交车,一辆挖掘机,在北门前面的那段路堵得热闹……

  挖掘机之所以会出现在这个地方,是因为北门外在拆迁。那辆大货车,是用来装废砖和土的。堵车的“罪魁祸首”便是这辆大货车——它是横在公路中间停的,占了一个车道,只留下一个车道供来往的车辆过。于是,随着路过的车子越来越多,堵车也越来越严重。

  车,占满了路,人,就是只能从旁边的“夹缝”中挤过去。可是那些人为什么个个捂着口鼻?这便是西科“雾霾”。

  挖掘机不断从拆迁的地方挖起来废砖和土,在往大货车倒下去的瞬间,一阵尘土便蹦了出来。没多久,在堵车的地方便是烟尘漫天,再加上这么多车排放的尾气,聚集在一起,真叫人难受……


  我捂着鼻子,闭上嘴巴,在“夹缝”中挤过,不想在这里多停留片刻……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8 18:47
                    那串已消失在通话记录中的数字


  以前,我总是记不住别人的生日,除了生日是很特别的日子(比如5月12日),就算是最亲的父母、最好的朋友,我也记不住,最多记得住一时,但时间一久,就忘了。后来,我好不容易记住父亲的生日,但是母亲的生日总是记不住,而好朋友的生日,我就在QQ的备注上加一个生日日期的小尾巴(这个方法也是从闺蜜那里偷学来的)。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都记得我奶奶或者叫作我弟弟的生日——因为他们是同日生的——自从我弟弟出生以后,我记得更牢了,或许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原因吧。

  
  今天,2015年12月18日,农历冬月初八——奶奶和弟弟的生日,我在一个月前就想起来了,因为怕自己到时候太忙,忘记打电话问候,因此在手机日历上设置了一个提醒——中午十二点,那时候家里人应该都快吃饭了。


  果不其然,今天虽无课,但明天就是英语四级考试,一大早来到图书馆,要不是有手机提醒,我肯定会忘记打电话。并且父亲昨日打电话时也并没有提醒我今天是奶奶的生日,不知道是不是在考验我是否记得奶奶和弟弟的生日。


  十二点走出图书馆,出去取快递的路上,拿出手机准备打电话。


  通话记录翻到底,却没有翻到那个未存的号码——有多久没给奶奶打电话了啊……


  努力回忆这那串数字,那串数字,可是高中时经常打的——经常想回家吃奶奶做的东西——每次打电话都是同一句话“奶奶,今天中午我要回家吃饭”!


  终于想起来,电话响了三四声便被接了起来。“喂,刘林啊”,每次打电话时这必是第一句话,许久没听过了……


  四九年出生,这已是第六十六个生日了。奶奶真的老了,身体不入从前,很容易劳累,经常腿痛,还有胃病,耳朵不好使,今天打电话是把“你中午吃什么好吃的”听成“我要去吃饭了”,还回答了一句“去吧”……


  过去十八年,奶奶大多都在身边,也照顾了我大半,小时候一想到假如有一天奶奶不在身边了的时候,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


  可惜奶奶不识字……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19 12:59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19 13:02 编辑

五星好评


  考了这么多次试,这次居然败了……
  不是说大一第一学期因为刚考过高考,因此考四级是最容易的吗?
  这些都是骗人的……


  
  从报名到考试,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按理说准备的时间很充裕,心里打算去买一本四级考试试题,再加上平时记记单词、上课认真听,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这些都只是想象而已……
  四级试题书倒是买了,但买回寝室就丢在一边,慢慢沉入箱底……
  
  眼看还有一二十天就要考试了,老师也叫我们在这段时间做几套题,熟悉一下题型,看看四级单词,临时也抱抱佛教。
  可是临时做做题,记记单词,又有什么效果呢?并且四级要求的单词量也比较多,时间又短,听力也不熟悉。
  唉,只能听天由命了,裸考吧。


  
  今天,12月19日,终于等到这一天。
  带着耳机、笔、准考证和一些必要的东西,来到107广场。由于8点35分才允许进场,因此这时候广场站满了人,都排着队。有在一区考试的几支队伍,有在二区考试的几支队伍,但是由于人太多,队伍太长,因此两支大队伍到最后都合在了一起。


  
  终于进了场,爬到五楼,把书包放在考试外的走廊边的地上,拿上考试用品,安检,进考场,找座位,坐下,好冷,手僵,哈气,暖手……
  这是第一次考四级,对考试流程和规则并不熟悉。幸好前几天各种群消息,都在转四级的注意事项、考试规则和一些技巧,因此,在考试时我才不至于手足无措、手忙脚乱……
  

  一直担心考试时间不够的我,考试的时候难免有点心慌慌。
  作文,单词缺乏,短语记不住,老是写错……
  听力,除了前面两组之外,后面一直在飘——听不懂……
  阅读,短文中单词不认识还好,可选项中的单词也不认识,于是我就只有猜……
  翻译,单词不会写,很多句式都忘了……


  
  
  这次四级考试还不错,试卷印刷很清晰,题型都全了,监考老师服务态度也很好,五星好评,下次还会再来。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0 08:39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0 08:41 编辑

那个“死缠烂打”的姑娘

  

  今天周末,没课,看似很闲,但还是有一堆东西要做,不想拖拉。
  现在,我越来越爱图书馆了,不仅仅是因为它安静,因为寝室一般就一两个人,也很安静,我更爱的,是它的氛围——暖暖的,大冬天,图书馆可是很抢手的。
  早早起床,去四食堂吃过早饭已过七点半,就准备去图书馆占个座位。


  
  走到北二下面的那个路口的地方,突然,身后有个人大叫。
  “同学,你东西掉了!”
  东西掉了,是不是我装包里的饭卡掉了?
  我回过头,一个人从我身旁跑过去,后面身后的那个人冲这跑走的那个人继续大叫:“同学,你东西掉了!”
  

  
  原来不是叫我,摸摸口袋,饭卡还在,最近有不少人丢饭卡呢。
  掉东西的那个人跑得很急,可能以为掉东西的不是她自己,头也不回地继续往龙山体育场跑,可能是要去上课吧。
  身后那个人继续叫着,“同学,你东西掉了!”
  “同学,你东西掉了!”
  “同学,你东西掉了!”
  

  
  还是没反应,继续跑。
  眼看着那个人越来越远,终于,身后的那个人跑了出去……
  快跑到龙山体育场的时候,终于追上了。
  

  
  我曾经也看见过类似的事情,但如果失主总是叫不应,发现他(她)掉东西的那个人,往往就这样算了,并没有追上去。
  
  如果多一些这样“死缠烂打”的人,那些寻卡、寻钱包的群消息就会少很多了吧,那些考试前一天掉一卡通的人就要少很多了吧。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0 16:32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0 16:33 编辑

真是瞎操心




  上周星期天,干训一整天,又不能随便请假,于是不得已就逃了本就一周一节的舞蹈课。
  舞蹈课的上课时间是每周日下午一点到两点半,上课地点是东八。快十二点半的时候,就准备去食堂吃完饭后就去上课。


  
  当我走到情人梯下面的那个转盘,转身,准备过马路的时候,我停了下来,因为我看见了一辆电动车正从坡上向我这个方向驶过来,我得让他开过去我才能过马路。




  车上的那个人,他穿着一件蓝色的、有迷彩服花纹的、连帽外套,可能是天冷的原因,戴着帽子,拉紧帽子上的绳子,那小小的帽子便紧紧地贴在他脸上,甚是滑稽。在那小小的电动车上,在他两脚之间,还放着一个颇大的纸箱子。




  他开得比较慢,他正在等旁边的汽车先走,等它走到他前面……
  他的眼神不断向左右瞟着,不知道在看什么……
  慢慢地,他朝转盘开过去,一直开到还有五六米的距离吧,丝毫没有转弯的意思……
  难道他转弯吗?一般的车,早就向右转了……
  从我这个方向上看,他就快要“撞”上前面的转盘了啊!




  正在我瞎操心的时候,他的方向盘转向了左边……
  原来,他开向转盘,是在等转盘上的车开走……
  咸吃萝卜淡操心,他没有按规矩绕转盘,径直开向了那条左边的路……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1 09:01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1 09:03 编辑

被翻开的两块饼
  
  两个大蒸笼,里面装这各种包子、馒头和花卷;蒸笼旁边有些热牛奶和煮鸡蛋;四个铁质大圆桶,里面分别盛着牛肉、酸菜、番茄和海带四钟汤料,这便是卖面、米线和饺子的地方;卖面食的旁边卖的是各种炸的、烙的、蒸的饼,种类颇多;旁边还叠着两层纸杯子,装着豆浆;几个大铁盒子,这里卖粥的地方:南瓜粥、黑米粥、胡萝卜粥、稀饭……
  这是二食堂,来这里的次数比四食堂多,一是因为这里比较近,二是四食堂大多都是男生在那里吃饭。
  
  

  但是,我对二食堂有过不怎么好的印象。
  那天,还是挺早的,我到食堂的时候,之后一两个人在吃饭。这个时候,食堂还在忙着烙饼、煮面之类的事情,有些食物还没有做出来。
  我想买一个包子,可是卖包子那里没有人,看着旁边的几个阿姨在做早餐,比较忙,我便没有叫她们,于是我就等,大概等了快一分钟,终于有一个人过来问我要什么。
  
  
  买了包子之后,我要了一碗黑米粥。当我放下粥和包子,准备去拿一个勺子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勺子,食堂阿姨还没有拿出来。
  于是,我就给卖粥的阿姨说没有勺子,她就叫我去那边卖包子的地方叫人拿勺子。我跟纳闷,为什么勺子会在那里。
  
  没办法,我就去卖包子那边,说他们没有勺子。可是有一个人却说勺子不在那里,在卖粥的地方。我说那边的人说在这边拿,于是他就跟我一起到卖粥的地方,叫卖粥的阿姨拿勺子。说完,一个阿姨就在那里东找找西找找,还是没找到,就到厨房里面去了。
  过了一两分钟,那个阿姨从厨房里面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盛粥的大勺子,我竟无言以对……
  没办法,我只好拿了双筷子去喝粥。
  
  
  今天,又去了二食堂,准备去买一个饼。走到卖饼的地方,没有人在那里。我就等了一会儿。
  等了没多久,一个男工作人员,就走过来问我要什么。
  我指了指其中的一钟饼。
  那是一种烙饼,应该是一个圆形大饼分成四块,一块一块地卖。放了两堆,一堆有十多块。
  那饼,应该是早上烙的吧,但放在那里的时间有点长,已经没有什么热气了。
  等我说完,他一手拿着一个夹子,一手拿着一个口袋,翻开最上面的那两块饼,拿了下面的那块饼给我……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1 16:46
         那扇闹腾的门


  
  那扇门呀,是透明的,玻璃的,四周是金属框,很普通的玻璃门。
  这扇门,不在其他地方,就在我常去的图书馆,就在我常坐的位置后面,那道在我身后的玻璃门,不停地打开,又关上,又打开……
  因为在开空调,所以那扇门需要关上;但是自习室进出的人又比较多,因此又需要不时打开。


  昨天,那扇门不知怎的,特别爱叫,并且叫的声音还比较大,吱呀吱呀的,不断有人出入,不断地叫着。
  嫌它太闹,于是就用旁边的灭火器挡着,让它开着,这样,进出的人就不必再开关门了。
  可是,那扇不算小的门一直开着,外面的冷空气就不断地往里面灌,门周围的人就会感觉背后一阵奇寒,并且也很浪费空调,浪费电。
  就这样一直纠结着,没有挡门的时候,门一直叫;挡门的时候,又很冷。
  不管怎样,那扇门,就这样叫了一整天……


  今天,很奇怪,那扇门没叫了。很多人打开,又关上,又打开,都没有吱呀吱呀的声音。
  可是,那吱呀的声音,变成了“砰”的声音。
  走到门前,打开,随手一关,“砰”。
  那声音完了之后,门反弹过来,就半开着,有时候变成了全开,冷风不断往里面灌。


  
  也有几个有心的人,就算手里面拿着两个水杯,关门的时候转过身,用手扶一下,尽量不让它撞到门框。
  有一个人,都走过门有两三米远了,转身看见门没关,就走过来关门,这时看见有一个人正要进来,走到半路又回去了。而后面的那个人一过,又是一声“砰”。
  每次门没关好的时候,我旁边的旁边的那个男生,都不得不走过去关门,脸上带着无奈的表情。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1 21:35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1 21:37 编辑

没有告诉即使告诉
                                 ——读朴上春树《电视人》有感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日本作家写的书——《电视人》,这是一本短片小说集,以第一篇小说命名。
  

  第一篇《电视人》,我读过比之后比较模糊,再回头来看这本书开篇的那短段:故事从头到尾都在追问“我”是否存在,展示主体性失落的荒谬过程。一般认为,人自身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是以他者为参照系的。好比一个人照镜子,如果四周所有镜子都照不到自己,那么自己就有可能陷入“我”是否存在的困惑以至恐慌之中。
  在《电视人》之中,妻子、电视人和公司同事都是镜子。就像书上说的:存在被拒绝,交流被拒绝,愿望被拒绝,所有镜子都照不出自己。这使得“我”对自身是否存在产生疑念,甚至觉得自己成了透明体。惟其“透明”,镜子才照不出自己。“我”之所为“我”的根据土崩瓦解,主体性失落殆尽。


  
  主体性失落殆尽,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
  比如说在寝室时,有时候一个人问了某个问题,寝室里的几个人,没有一个人回答,鸦雀无声,就好像当这个人不存在似的。或者也可以叫做存在感低吧。但是换个角度讲,当别人不存在却是不好的,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


  
  《电视人》也可以说是“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噩梦——虚拟世界使现实世界沦为其殖民地,进而威胁个人主体性,使之陷入失落的危机。
  如今,“低头族”越来越多,人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呢?


“任何人都会觉得现实恍若梦幻,都会难以相信自身的存在”。
  每个人都可能被别人忽视。
  当自己一个人时候,时常在想,我的朋友呢?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
  就算表面上看起来没事,实际上心里无比失落。


  
  除了《电视人》,另外五篇小说是《眠》、《加纳克里他》、《飞机》、《行尸》和《我们时代的民间传说》,每一篇都有很强的寓意。
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有很多地方我都不懂,但是我还会不断揣摩,我还是希望,门在应该关合的时候仍然敞开着。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2 13:21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2 13:25 编辑

               冬至我未至
  12月22日,冬月十二,冬至,冬至。
  今天的小太阳,驱走了前些天留下的寒意,穿着棉袄,站在阳光下,过一会儿就有些热了。
  
  梧桐大道两旁的梧桐树上,那些褐色的叶子,在树上耷拉着,不时落下一两片,若来阵大风,这些叶子恐怕就所剩无几了吧。
  冬天,就是光秃秃的树枝。
还蛮期待,春天的到来,想感受那更加温暖的阳光,想看见那些新发的嫩芽,想看见那梧桐树挂满绿色的小叶子。
  春天,就是嫩绿的小鲜叶。
  
  冬至,北方吃饺子,南方吃羊肉汤锅。
  河南的室友,想去吃饺子。我说,我们这里冬至是吃羊肉汤锅呢。
  可是哪里有羊肉汤锅呢?并且下午两天还有课呢。
  
  昨天父亲一个人又去了内蒙古。
  不知家里的人,今天吃什么。吃羊肉了吗?
  上次回家是国庆放假的时候,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我好想回家,好想回去吃酸辣粉、叉洋芋、同心斋的面包、豆花饭、连锅子、豆花烤鱼、牛肉面、铁板烧、鱿鱼串、一来糖水店的凉面和炒米块、奶奶做的炸酥肉和土豆饼、父亲做的糖醋排骨、水煮鱼和口水鸡……好想回去和朋友疯玩、回去和家人一起吃饭、一起坐在沙发上吃着东西安心地看着电视,还想回去看看我的小灰灰……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2 21:11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2 21:15 编辑

                                   说话是门技术活
                                              ——读《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有感


   我不爱说话,但是我在不断改变。
  上周星期天,也就两天前,上完舞蹈课之后,我便去教研室借书。当时教研室人很多,可能是周刊或时报要开会,好不容易“挤”到书架,开始搜寻一下有没有想看到书。
  快看完一半的书架了,依旧是那些古老的理论书,前两天看见某个老师捐赠的那几本新书早已不见踪影,已经有人先行一步借走了。


  突然,我看见了一本颜色鲜艳的书,仔细一看名字——《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蔡康永?在《康熙来了》的主持人,可是我没看过《康熙来了》,倒是在《奇葩说》上见过他。一想到他,脑海里便浮现出每次《奇葩说》快结束的时候,他做总结时那温柔的语调,虽很温柔,但却很能让人信服。
  书拿在手里翻了翻,竟然还有漫画,嗯,不错,就这本了。


  

  这本书我花了一天多看完的,看得比较快(相对与我的速度而言),一是因为它比较短,更重要的是它有趣。
  或许只看书名,会以为蔡康永在讲大道理,但事实上截然相反。
  

  每一小篇,都会有一幅四格漫画,文章开头,都是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的事情做引,或好或坏,然后再从这些事情中提出观点,在文章末尾,都是用幽默搞笑的语言结尾,但效果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深思。
  这本书也提到过几次媒体人的“说话”之道,都是以事例的方式。


  

  蔡康永说:“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情。”
  看完这本书,确实看见了一些我常遇见的细节,或者我自己缺乏的东西,也看见了一些作为媒体人应该有的“说话之道”。


  

  学会说话,并不是要去阿谀奉承或是什么的,而是去“认真看待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然后得到比较多对人对己的了解,然后比较靠近幸福”。
  书的最后一句话——“靠语言确认了解彼此的 存在,此时语言最美”。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3 09:21
浴火重生何其难
                        ——读龙应台《野火集》有感


  
  1984年11月20日,在那日的《中国时报》上,龙应台发表了“野火”的第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2014年,“野火”三十年。
  2015年,《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刚知道有学姐捐赠给教研室,我便托同学借了回来。


  
  听说龙应台这个名字,应该是高中的时候,但是一直不知道是位男作家还是女作家。就像《野火集》里面的文章发表之后,要不是一次“意外”,当年的那些读者,也都以为是位男作家。
  这是我看的龙应台写的第一本书。第一本书,往往就决定了我对这位作家其他作品的看法,想看,或是不想看;无聊,或是好玩;看的懂,或是摸不透。
  现在看来,对龙应台的书,想看,不无聊,看得懂,我就想看她写的其他书,比如《亲爱的安德烈》(可是教研室和图书馆都没有)、《孩子你慢慢来》、《目送》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等之类的书。


  
  《野火集》这本书,主要就是批判,说真话,揭露现实,想要促使当年那些人醒悟。
而现在的大陆,跟八十年代的台湾竟有些相似。
《野火集》,就是在暴露当年台湾的弱点出来检讨,这是优点,不是缺点。可是现在的大陆呢?敢不敢暴露自己的弱点出来检讨?第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是龙应台从美国回来后不久,对政治的暗流毫无知觉,不知道人们社会、被政府压抑到什么程度,没想到发表只有的反响有这么大。就像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那样,需要有人去揭一揭那口压力锅。


  
  《野火集》出版二十五周年,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龙应台说的:“《野火集》就像个纪录片一样,呈现了二十五年前台湾人在开始面对同样问题的时候,如何艰辛地挣扎和努力。对今天的大陆而言,它就再度成为一面惊心动魄、折射精准的镜子。”
  

  
  龙应台2010年在北大演讲时说,她的梦想,是“希望中国人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站在任何一个地方,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而心中没有任何恐惧。我们这一代所做的种种努力,也不过是寄望我们的下一代将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短短的“免于恐惧的自由”几个字,要实现,何其难也。


  
  “每个社会都有它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衍生不同的痛苦”。
  如今在这个阶段,需要水的清澈和温柔,还是更需要火的炽热和烧痛呢?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3 20:11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3 20:17 编辑

         这一次,不想走




       微卷的短发,泛着淡淡的棕黄色,今日一见,变短了一些,显得更精神了,不算高的鼻梁上,却没有往日的眼镜。一件没见过的粉色长款羽绒服,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位计算机老师。
  

      距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很多同学没吃晚饭,上完课就来了教室,在教室里聊着天、看着书或者玩着手机。
      老师从  外面接了一杯热水,用手捂着取暖,再次走进教室,时不时看看电脑,时不时看看台下的同学,准备上课。
  
  
       计算机理论课,这个周就要结课了,今天晚上的第一讲,便是倒数第二讲课,也可以算是最后一讲课,因为下一讲课会拿来考试。
       从上节课开始,老师便开始评讲我们之前做的作业,作业不多,只有五次,每次十分,这五十分会算进期末的总成绩。


  

       对文艺学院、大多是文科生的学生来说,就算是这种最基础的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思维,如果不认真听课,就算课后努力看书,也可以算是在做无用之功。
      上课后没多久,才三四十分钟的时候,老师突然说了一句“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可以走了,有什么不懂得可以来问”。


     

       在座的同学们都惊呆了,没想这么快就下课了。下讲课,也就是星期五的考试,虽说是开卷考试,但是在上课时没怎么听,自己复习也是一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啊。


  

      这个时候,好想老师再讲一会,讲一讲考试的题,讲一讲书上的重点啊!
      平时不想来上课的,现在甚至有一点不想离开这教室了……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3 21:11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3 21:12 编辑

            不忍再想下去了

  
    今日和父亲通了多次电话,因请假之事。
    除了最后一次。


    父亲最后一次打电话来的时候,我还在上计算机课,一听到震动声,我马上就挂了。
    下课之后,我便回了过去。

   

    说了几句关于请假的事情时候,便问我吃饭了没,叮嘱我要认真学习,不要只顾着贪玩。
    除了学习,还谈起了家里的弟弟——又只考了八十多分,每次做作业都说做不来,又不知道去查字典翻书之类的,每次都只见两眼汪汪……
    父亲还问我,母亲有没有给我打电话,又说了说他前几天去内蒙古之前家里发生的琐事……

   

    又谈起那个老话题——将来想做什么。而我,依然是走着看,就算心里有时会有一些转专业的想法,但是想转什么专业都不知道,不一会儿便作罢。
    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强求,一切尽力就好,将来总会到来,现在想来何用?
    对于我的想法,父亲就经常告诫我说,都一学期了,还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嘛,一个具体的方向都没有。
    可是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

   

    从西七教学楼,再到北二宿舍楼,再到老区图书馆,在图书馆门口还转悠了一阵子,我还在和父亲打电话呢。今天的话题怎么这么多呢?

   


     一问才知,前几天父亲再次离家之后,家人不仅不在身边,远在内蒙古,早已冰天雪地,而工地上的工人早已回家,可以做工的工人价钱又很贵,就算天气再冷,活再累,为了挣钱,不得已,父亲决定一个人把剩下的活干完再回家……

   

    工地上除了一个看守的人,就只有我父亲一人,而公司的经理最多也就中午在工地。父亲中午在公司吃饭,晚上收工之后,还要回去自己做饭吃。

   


    我再不忍继续想象那个画面,还想继续和父亲聊会儿……

    我现在很后悔,下午因请假之事,不知他一个人在干活,自己心急,还跟他“冲撞”了两句……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4 13:28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4 13:30 编辑

         我12点来


      一切照旧,一大早起来去食堂吃早饭,星期四上午是满课,为了下午去图书馆有位置坐,因此我必须要在八点上课之前去占一个位置。
      七点半,吃完早饭从二食堂下来,天还没完全亮。
  


      
      奇怪,图书馆的自习室今天怎么还是黑黑的,虽然今天来得比往日早些,但也没早多少,往常来的时候,自习室的灯早已打开,里面已经有一些人了……
      还没走到图书馆门口,远远的就看见图书馆门口的泛着红光,应该是一盏应急灯之类的东西,灯光下,一大群人在门口站着……
      他们都在等着开门,有的人手里还拿着早饭,正吃着;有的在低头玩着手机;有的三两个人在聊着天,或者议论着什么……


  
      等了几分钟,门终于开了,门口那两个门禁显然不能够满足迫不及待想要进去的几十个人,并且读卡的速度又比较慢,于是,就有人从旁边的公示牌的缝隙中进去了,跟着,本应两分成两队的人,变成了三队……
      好不容易进去了,来到二楼自习室,一些临近插头的好位置早就被占得差不多了,走进里面一间自习室,灯还没开。进门找了一会儿便找到了灯的开关,按下去没反应,又按下旁边的电闸,灯才陆陆续续地亮了起来。
      在找位置的时候,听见有一个女生说,为了占位置,六点就起来了。真是够拼的啊……



  
    还是那个老位置,想到我上午都不在,这样占着不好,于是,就在放了一个本子在我的书上面,上面写上:“中午1200来”。




  
      好不容易上完两讲课,课上还打了会儿瞌睡……等我到图书馆的时候,已经过了十二点半。


      
      我的书还是在老位置,什么都没变,只是,本子上多了两个字:“谢谢”……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4 18:56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4 18:58 编辑

        这条不归路啊




      不知多久以前,我加了那个代课群。这个代课群,里面时常都有代课的消息,应该算是我们学校最大的那个了吧。
      前一阵子,不想写日志,也不想看书,一天到晚都很闲,我便开始关注群里面发的代课消息,想在没事的时候去代代课。
      在今天之前,我一共只代了两节课,第一节是计算机理论课,第二节是毛概课。最近期末了,并且基本上每天都在图书馆看书,因此就算看见许多我能代的课,我都无动于衷。



     
      今天下午本来没有课,但是因为昨天去请假的假条老师还没有签字,于是又必须去东四学办跑一趟。恰好杨茜丹今天也要去请假,便相约一起。
      昨晚回到寝室,杨茜丹在床上小声地叫我,当我走过去的时候,她把她的手机递了过来。我一看,是代课群,“明天第四讲党课,两个人,求代……”。我们两个一想,反正明天都要去新区,我们两个干脆代一节课再回来好了。
      于是,今天我们请完假之后,便走上了代课这条不归路。



      
      本来说好在305,结果却在301。本以为这种课管得应该比较松,但是,从那小小的点名来看,并非如此——在每个人在花名册上签到之后,她还叫同学点名答到,并且上课之前还关上门,生怕我们跑了似的,之后进来的同学也挨个点名签到。
      党课,是什么?从来没上过,可能就是宣扬党的各种政策那些吧。果不其然,这次课上的就是“三严三实”。在看了老师放的一个相关视频之后,便抽了一些同学起来谈自己的感想。在这之后,被分成几个小组的人便依次派代表上台,放映自己组的ppt,谈自己组的成果。
      讲ppt这个环节,可以算是这次课的主要内容了,大概用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而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不知道是不是受刘海明老师的影响,我真的是非常痛苦啊——台上的人再讲党怎样怎样,党的政策又怎样怎样,我总是喜欢往不好的方面想,觉得那些都是假的。
      我不敢也不想再听下去了,可是门关着又出去不了,这时候又有一点想睡觉,带了一本书来,加上台上的声音又比较大,我又看不进去书,真是辛苦我啊。
      
      不得已,我带上自己的耳机,把自己与外界隔绝,这真是最漫长的一讲课啊,我发誓,我真的再也不会代党课了!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5 10:26
          没吃苹果没关系



      有好几年了,每年平安夜的时候吗,总是在十二点左右吃一个苹果,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说不定是十二点还没睡加上肚子饿的原因呢。今年这个平安夜,我却没有吃苹果。


      可能是由于学校规定这几天不能搞集体活动的原因吧,学校里面并没有什么气氛,听见闺蜜的学校还特意搞了圣诞晚会,还是挺羡慕的。而我们学校,就只有苹果义卖、或者有人在卖一些贺卡之类的。


      之前,室友就送了我们寝室每人一个小暖水袋,礼轻情义重,并且这个暖水袋在这寒冷的天气真是好用得不得了。

      每个人都在送着苹果,或者收着苹果。这个时候,就是那些部长表现的时候了,作为部长,也作为学姐学长,给每个干事都发了苹果。

      如果你有暗恋的人,或者不能或不想亲手把苹果送给那个人,这时候,你就可以呼叫做苹果义卖或者普通卖苹果的人,他们还可以送货上门呢。

      在这个时候过生日的人,她(他)的生日是很热闹的,当然,要在人缘好的情况下。晚上回寝室的时候,在楼下看见围了一大群人,中间有一个女生手里拿着一个蛋糕,上面插了蜡烛,和周围的人一起在大声地唱着生日歌,真是热闹。

      这也是告白的好时机,回寝后,听到几个不同的名字——楼下的人在大叫着……



      十一点左右,寝室的人都洗漱完了,室友准备要发她的礼物——袜子。有五双同款但花纹不同的长袜,一双短袜,因为不一样,所以室友不知道怎么送。最后,我们想了一个聪明绝顶的方法——发红包,谁的运气好,抽到的钱多,谁就先选……

      后来,有人选到了自己喜欢的,有人没选到,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都是室友的心意啊。还没到十二点,躺在床上的我,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苹果,并没有吃,因为我怕被毒死——我是白雪公举。



      平安夜没吃成苹果,没关系,今天圣诞节,我还可以吃圣诞树……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6 18:04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6 18:09 编辑

                                                             被推销




       圣诞节,就这样平淡地过去了。


       在四个媒体中,这学期我选了电视,一共只做了三期,算是比较少的。也许是这学期没有硬性规定,或者快期末,想好好看看书的原因,后来的这几期我的选题都没有被选上。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现在仍是不知道怎么选选题,而我又不想再做校园新闻,想要做其他板块。于是,我最近很闲,可以安心地泡在图书馆。



       在做前几期的时候,我有一件很苦恼的事情——剪视频的时候电脑太卡了。不仅剪视频,甚至于在打开WPS的时候,也要很久,尤其是在刚开机的时候。



        我真的快受不了这个“烂电脑”了。于是,前不久向父亲报告我想买电脑的事情,因为下学期会更加频繁地使用电脑,肯定会各种赶稿子、剪视频。在得到父亲的允许之后,我便决定在放假之前去绵阳市区看看电脑,了解一下情况。


        最近可能是因为在图书馆待久了的原因,效率越来越低下了,加上这个周没什么事,便决定去电脑城看电脑。


        虽说买电脑不要完全听信推销员的说辞,但是,对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我,却非常需要推销员的说辞。


        联想、戴尔、华硕……各种品牌,一个品牌还不只一家店。刚进去电脑城的时候,路过每家店,那些店员都会热情地叫你去看看。但我没有每家店都进去看看,逛了一个多小时吧,也就进了三四家店,却受到各种不同的“待遇”。


        走进一家联想电脑店,我胡乱地在电脑前转了转,作为了个女生,第一眼还是要看外观的。逛了一会儿,却没有一个人来理我,没有人来向我介绍。于是,我随便看看便走了。不知道是见我无知,还是不想理一个小姑娘,不管怎样,我在想他们是怎么买出电脑的?


        我也遇见了很会推销介绍的人。一家是华硕的店,那个店员在了解我的需求之后,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几款电脑,从各种方面帮我介绍、分析。最后,我有点动心了,并且我也了解了一点电脑配置方面的情况,于是,我记下那个型号,准备回去再看看。


        还有一个,是另外一家联想的店,那个店有两名店员,一开始向我介绍电脑的那个店员,说话声音很小,并且介绍也不怎么全面,没法打动我。


        在我快要走的时候,另外一个店员就坐下来又开始向我介绍那款电脑。说话声音比较大,也很清楚,并且他知道我不怎么懂电脑,用很通俗的例子给我解释,并且站在我立场上帮我分析。除此之外,他好似很了解我的需求似的,从电脑的音效和显示方面向我介绍,并且还放了一个MV给我展示效果。在我本来就比较喜欢那款电脑的外观的情况之下,加上他这一翻恰到好处而又很容易理解的介绍之后,我从一开始的那款华硕,转向了这款电脑,又悄悄记下型号……



        推销真的是个技术活,不仅要有口才,更重要的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想。使客户动心,成功推销出自己的商品,绝不是一件易事。


        哎,看来我这一辈子就只有被推销的命了。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8 08:59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8 09:02 编辑

                 不过如此而已


  
      周末总是略显疯狂的,凌晨三点多睡,早上七点就挣扎着起床了,为的就是去新区体育馆考五级健美操。原以为室友会比较早起来,结果我成了第一个起床的。

      因为害怕坐小面包的人会很多,我八点就去等车,八点半左右就到了体育馆外面。天气很冷,我穿得不算薄,手放在衣服口袋里面,却是冰冷的,并且这种冷是刺骨的。

      原以为我会是来的比较早的,结果等我到的时候一看,体育馆外全是人。有的人想在比赛之前加紧熟悉一下,穿着厚厚的衣服,背着包,粗略地拉动作;还有些人可能是怕冷或者胸有成竹吧,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考试是八点半开始的,我到的时候就有老师在组织一些人进场了。比赛是一组一组地进行,一组四十个人,一个老师的学生一般就十组左右,一个老师的所有学生比赛完之后就换另一个老师的学生,而一个老师的这些学生是按照上课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的。

      等待的过程既漫长又痛苦,实在是太冷了,冻手冻脚的。尽管考试时间两分钟都不到,但也许是因为组织进场花的时间比较多,本来预计我是九点半左右考试,结果从我到体育馆开始,我等了快两个小时,终于轮到我。

      第一次参加健美操考试,跳过三级直接考五级。很多人在考试之前一直和担心:不知道考试严不严,是什么标准。但是只要考完就知道:一点也不严格。因为只要不错得太离谱,或者根本不怎么会跳,就算跳错几次,也会过。

      根据我平时的情况,我对自己还蛮有信心的,但是比赛是尽管自己再用心,还是跳错了一点。跳完之后,老师就会宣步考试结果:点到号数的人就不过,没点到的人就过了。发挥地不怎么好的我,在老师宣布结果的时候还是蛮害怕的。

      “19号、27号、34号……”没有11号,没有我,哈哈,我终于通过了!退场之后,从体育馆外边绕了一圈,飞快地从出口跑到入口去拿衣服和包,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了。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8 14:54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5-12-28 14:56 编辑

       采访是门艺术
                                          ——读肯·梅茨勒《创造性采访》有感



      这是一本讲技巧、比较有实用性的书,从教研室借回来很长一段时间了。


   

      《创造性采访》,第三版,就像前言中所讲,与前两版的区别就是“力求真实”。这学期的新闻理论课也有新闻真实这一讲,但这本书,更加侧重于新闻工作——采访方面的真实。




      作者肯·梅茨勒(Ken Metzler)教授也是从课堂和学术研讨会中汲取数以千计的采访范例,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归纳和总结,从而对一些基本的采访技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那些作者从实例中提取出来的基本的采访技巧,有些很容易被人忽略,因此这本书对读者来说,同样有实践性指导的意义。


   
      “‘创造性’,突出了新闻采访中信息传播的规律——双向性和交互性”。这样电视上一问一答的采访是不同的。采访,其最终目的是信息的交换和流通,是否能够达到最终目的,采访成功与否,就要看采访过程是不是自然的交流过程,就要看采访者能否恰当地使用一些交流的技巧,更要看采访者是否能够真诚平等地与被采访者谈话。




      肯·梅茨勒教授在书中,对采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实例,分析采访步骤,并且对具体的采访细节诸如策划采访、创造性提问、采访笔记、采访录音等方面提出了细致、独到的建议。而采访又有几大项具体的采访领域,作者都将其分章探讨。




      译者认为“对于新闻专业的在校生和新闻从业人员而言,这无疑是一本必读之书”,这也许也是它存在于教研室的原因。现在我是新闻网专业的在校生,将来不出意外我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我将受益于那些细致的采访技巧。




      采访是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的人,一定会跨越人际交流的障碍,实现与外界思想的自由沟通和目标。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28 18:44
            食堂奇遇记

      最近经常去食堂吃饭,早中晚三餐,大多一个人。若非去得早,等你打好饭菜,端着餐盘,餐桌上满满都是人,此时,你需要从餐桌之前狭小的通道中,侧着走过,穿过一排排桌子,才会有座位。


      今天中午在食堂吃得饱饱的,毕竟吃了两个菜,可是下午五点半上完课,我的肚子还是一如既往地饿了——怪不得要长肉。


      走到二食堂门口,遇见室友,打个招呼,便去排队打饭,只有买了一个饼之后可能就走了,因为已不在我的视线范围内了。


      好不容易挤进人群打好饭菜,走到临近的那张餐桌旁,看见只有两个椅子上有书包。刚准备放下餐盘,旁边一个女生突然来一句:“这有人!”没办法,只得离开在找位置。


      往里面看,嘿,有两张空桌子。小心翼翼地挪到那里,不料发现左边那张餐桌的椅子上放着英语书,唉,原来有人了。再一看右边的桌子,右前面那个位置有个男生,我就在他的斜对面坐了下来,安心地吃饭,不时发两句QQ消息。


      不一会儿,左边的那桌便坐下来三个男生,边聊天边吃饭,说些什么我也没怎么在意。又看看斜对面这个男生,吃的是一根热狗和一份菜,可能是因为比较瘦吧,长得比较清秀,穿一件蓝色外套,带点刘海的头发,不时也在玩着手机。


      饭吃到一半,斜对面的那个男生已经吃完了,但是他还没走,望着另外一个方向,可能在等人吧。
饭快吃完的时候,不经意地抬头,看着手机。突然,斜对面那个男生发话了。


      “同学,能留个联系方式吗?”

      我有点惊讶,不知留还是不留,不留的话不给人面子啊。

      左边那桌的男生传来几声笑声。

      “额,QQ吗?”
      

      “QQ还是微信?”

      “额,我不用微信。”

      “那就QQ吧。”

      说完,他拿出手机。

      “9405。”
      “9405。”
      

      “27175。”
      “27175。”

      发过来验证消息之后,他便走了。

      不一会儿,我吃完饭,来图书馆的路上,我看了看验证消息。

         


            “同意”。
            “不让他看我的动态”。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5-12-30 14:46
         灵魂的对话
                                          ——读夏洛特·勃朗特姐妹《简·爱》有感



      一百六十八年以前,有了《简·爱》,有了简·爱,尽管问世这么久,但它依然散发自己耀眼的光芒,依然被许多人所珍爱,被我珍爱。夏洛特·勃朗特姐妹,以其生活经历印证在《简·爱》之中,但《简·爱》又并是自传或自传体小说。
      


      《简·爱》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



      在盖茨黑德,面对舅妈的嫌弃、表兄的侮辱和毒打、表姐的蔑视、势利的佣人的为虎作伥,她丝毫都不屈服,反而做出了令那些人胆战心惊的抗争。

      在罗德沃寄宿学校,罗克赫斯特对她的诋毁,没有使她沉沦,面对肉体上的受罚和心灵上的被摧残,她却变得更加刚强,不断奋发进取,最后在学习上飞速进步,也得到了师生们的理解。

      在桑菲尔德,她遇见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罗切斯特。她面对两个人身份地位悬殊的现实时的不卑不亢,她面对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时的从容,无不表现出她那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她心里,人人平等,因此才敢于对着罗切斯特说:“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充实!……我不是根据世俗、常规,甚至也不是以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在精神上,她与罗切斯特的位置正好相反,她在他面前是很高大的,罗切斯特在她面前有时甚至会感到自惭形秽,但有对她肃然起敬,并且也非常爱她。正因如此,简·爱才接受他的爱并同意和他结婚。但发现罗切斯特已婚之后,简·爱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他。这就是她的纯粹的爱情观。

      她认为自由高于一切。离开罗切斯特之后她遇见了圣·约翰,她的救命恩人,但是她却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因为她不想以这种身份依附于他,做他的妻子。

      她是无私的。当她得知罗切斯特为救他的妻子而双目失明、身体残疾、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妻亡财毁之后,又带着她的爱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简·爱追求自由、平等,维护人的尊严,她敢于斗争、不屈服。而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样真正的独立,能够追求自由?太多人,败倒在现实的羁绊之下,退缩于现实的阻碍之前,屈服于权力或畏惧之下。还有很多人,经受不了残酷的现实的考验,不去面对,不去坚持,选择逃避,选择放弃。又有多少人拥有纯粹的爱情,拥有平等的爱情?


      
      或许这就是现实,社会的局限,人心的畏惧。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6-1-4 08:12
           我和火车有个约定


      我自认为我一点也不适合做火车——坐火车的次数一双手都数得过来,但每次坐火车都毫无意外的晚点,晚点最厉害的一次有一个多小时之久。


      绵阳到成都,在没有抢到动车票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只能算是坐火车了,因为坐汽车又挤又贵,尤其是在放收假的时候。


      元旦,决定去成都玩,没抢到动车票,于是就只能坐火车。上午九点五十七分的火车,但是我的闹钟却是六点半,虽然最后我是七点钟起的床,因为怕坐车的人太多,会排很久的队,火车路上堵车,早点到总是安心许多。


      吃完早饭,等车的人不算多,可能是因为今天的公交车比往日的多些,几分钟就来一辆。路上也没有堵车,也许还没有到高峰期,九点钟左右我就到了火车站,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把这几天要用的几张火车票全部取了出来,慢慢地走进火车大厅,等待检票。


      九点半:“候车”;九点四十:“候车”;九点四十五:“候车”……这是又要晚点的节奏啊……


      九点四十五:“晚点五分钟”。真的晚点了,我是什么运气。每次坐火车都晚点。晚点惯了的我心里就在想:最后肯定不会只是晚点五分钟,晚点的时间肯定会越来长的。


      果不其然,“晚点十分钟”、“晚点十六分钟”……


      终于,在晚点十六分钟之后,没有再继续晚点下去,我上了火车。


      可是上火车之后我的心情更不好了:很大一股烟味,一进车厢,就看见几个人脱了鞋,散发着一股不友善的味道。受不了,赶快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最终,原本十一点半到的火车,晚到了半个小时。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6-1-4 08:43
          让一下


      由于二号要去青城山和都江堰玩,早上北站六点四十八分的动车到都江堰,若是住远了,肯定来不及坐车,于是就决定在北站附近找一家酒店住下。


      从北站出来,和朋友汇合,在美团上看了看酒店,决定去几百米之外的如家去看看。


      走到北站的广场旁边的路上,人比较多,前面走了一个卖柚子的老人,走得比较慢,我就只能走在他后面。


      一根扁担,两个篮子,篮子上面放了几个柚子,剥好了皮,留了一层白色的皮在上面,有一两瓣红红的柚子露了出来。那个卖柚子的老人背已经晚了,再加上挑着柚子,愈加佝偻。穿着一件有些薄的蓝色外套,旧旧的,一条深色裤子,一双运动鞋,是名牌,但一看就是假的。头埋着,看着路,慢慢地走在前面。


      人有些多,我无法超过他,虽然我比较急。他快要转身了,准备在路旁放下他的篮子,在路边卖柚子。


      正当他在转身的时候,我的身后突然快步走上来一个男人。穿着西装,背着公文包,有急事的样子。


      那个男人,走在卖柚子的老人身后,伸出手,用力推了一把那个老人,迫使他给自己让出一条路,飞快地就走了。那个老人,踉跄了一下,无奈地放下自己的篮子,继续卖柚子。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6-1-4 21:06
         真是惭愧



      元旦三天,没有主动给父亲打电话,却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


      父亲31号从内蒙古回到家。1号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是早上七点半左右,那时候我正准备出门坐公交车去火车站,他叫我好好玩,注意安全。


      2号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是早上九点半左右,那时候我刚到都江堰,正在拍照,他叫我没事还是给他打打电话。


      3号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是晚上八点半左右,那时候我在寝室,因为太累,在床上看着电影,他问我玩得怎样,还有没有钱小弟弟在电话那头是不是叫一句姐姐,说他想我,不爱说话的大弟弟在被“逼迫”的情况之下,勉强叫了一句姐姐之后就去洗漱了。聊了六七分钟,可能是那边不小心按到了挂电话的地方,这次通话便就不了了之了。


      九点半,有些意外,父亲又来了电话。问我睡没有,又问我真的还没有没钱,不能骗他,没钱了就一定要给他说,还说他没钱了倒没什么,可以想办法,但是我就不一样了。



      仔细算一算,生活费加上网购的钱,这学期快用了一万块钱了。就算我真的没什么钱了,我也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钱了。若是换成别人,我想也不好意思再要钱了。想想这学期下来,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否对得父母的付出呢?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6-1-6 08:54
                问题委员


      这学期担任文体委员一职,不能说是竞选出来的,因为候选人就只有我一个,因此不管怎么选,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那次演讲稿,我还是准备了蛮久,毕竟是第一次在大学里选班委,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和小紧张。


      这一学期下来,班长和团支书是最忙的,文体委员不算忙,事比较多的就要算是校运会和院运会的那段时间,那段时间一过,类似的活动就比较少了。


      记得运动会那段时间,在举行之前,组织同学报名,在举行的时候,临时排练方阵,给同学们加油,写写加油稿,在举办完之后,了解一下得奖情况。


      这些事情我都不算多,但是我做得却不是特别好,比如说比赛之前没有做什么训练,训练的时间地点通知得不到位,后勤做得不够,个别项目的比赛时间没有及时通知等等,这些都是还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运动会之后,文体委员的事情就比较少了(还是因为我不够负责,没发现哪些是我的事务),我就转发一些老师通知的事情在群里,有时候帮班长转达一下通知,在元旦游园的时候,由于有课,在布置会场的时候没能帮上什么忙。在元旦游园当天,下午活动开始之际,我才到会场去帮忙,许多人都来参加游戏,我就负责回答问题那个游戏,由于人实在是太多,差点没忙过来,并且抽奖券都快用完了。后来,外联部部长分配任务给我,叫我发传单,直到我们专业的几个同学过来帮忙,没有那么忙了之后,我才离开了会场。


      班委,不仅需要自己认真负责,而且还需要同学们的配合。有些时候,不知道自己组织能力不够还是怎么的,总觉得我没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心里又慌乱又自责。


      在写新闻日志的时候,有许多次都有写到“文体委员”这四个字,但是我总是会打成“问题委员”。有一次没有仔细检查错别字,被刘老师发现了是,他还评论了一句“问题委员?”。看来,我这个文体委员还真有些问题。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6-1-6 08:56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6-1-6 08:58 编辑

        我悄悄地走了

      

      时间在记忆里,总是过得那么快,学校的风景,已是另外一番模样。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大学的第一学期,已近尾声。还记得三四个月以前,那一张张还有些稚嫩的面孔,带着好奇而又有些许茫然的眼神,到如今,越发地去计划或者幻想着未来,慢慢地去看清现实,我们的心,正在悄然改变着。


      这学期,不算碌碌无为,也算不上功成名就,不过是有了一些小改变。


      
      我爱上了书。上大学之前,我不爱看书。要不是为了高考,我的乐趣可能就是追追韩剧、看看电影、逛逛淘宝、刷刷微博之类的消遣,但是高三那段时间,我仿佛与世隔绝了,这些事情渐渐离我而去。前一段时间,在空闲的日子里我偶然去了图书馆,又偶然地借了几本书,再偶然地爱上了书。手机玩得少了,游戏打得少了,懒觉睡得少了……虽然现在我看的书还很少很少,可是谁没有一些开头呢,我也不能说我从看书中体会到了什么人生哲理,因为我还没有到达那个境界。


     

      我的性格有了些许改变。高三那段“黑暗史”,我感觉自己有一点把自己孤立起来了。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和室友和朋友一起玩的时间越来越少,自认为努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从结果看来,却有些可笑,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就为了最后的那次考试,却失去了一些生活的乐趣。高考之后,我下决心我要放开我自己,改变自己,不要那么怯懦。三个月之后,我来到这里,新的,面孔,新的环境,是时候改变了。刚开学那段时间,我真的有些变化,在慢慢改变自己的性格,因为那段时间有很多面试、聚会,我都很积极地展现自己。可是,慢慢地,没有了新鲜感,慢慢地看清现实,加上快期末了,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准备着,我又有了一些“倒退”。我就只希望期末快过去,回到初见的日子。


      
      上大学之前,就准备要去参加一些社团,到了学校,学生会、团委和各种社团招新,我更是止不住想加入的心,于是就去参加各种面试。但是最后,我就只加入的学生会外联部化妆小组还有学生会艺术团的舞蹈分团。到现在,我可以算是只加入了化妆小组,因为除了中秋节的时候学生会集体聚餐之外,舞蹈分团就从来就没有过活动。而化妆小组,一开始每个周都会有老师在星期六下午教化妆,到后来,除了上一节课之外,星期五中午也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拿来我们自己练习化妆。这一学期快结束了,老师的课程也结束了,我也学会了几个基本的妆容。看来,社团必须要用心经营才行啊。


     
       我的课余生活也没有什么活动,只参加了一个舞蹈班,学爵士舞,一学期总共才十几节课,中途有事还耽误了两三节。并且上了大学也很少运动了,高三的时候每天下第一节晚自习之后,我都会到外面慢跑十分钟呢,而现在,也最多只在寝室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做一会儿运动,并且都是不久之前才开始的。


      
      学习上,不知道我是不是还没适应过来,还是课后没有看书的原因,虽然上课还是尽力听了,但是一学期下来,总是感觉自己什么也没学到,书上的知识也记不住,只是大概知道老师讲了些什么方面的知识而已。我学得真是失败。


      
      龙新通讯社的实习,我选的媒体是电视,一共八期中文加上一起英文节目,我就只是在开始的时候做了三期节目,但最后也只上了一期,并且这三期都是校园新闻板块。后来,我想要做其他板块试一试,于是我就开始写国际、科技、国内这三个板块的选题,但是最后都没有被选上。于是,我开始觉得我一点也不会选选题。下学期,每个人都要选两个媒体,还有许多任务在等着我,我必须要努力才行。


      
      虽然这只是第一学期,以后的日在还很长,但是我真的觉得我算是默默无闻地走过了这一学期,这四个月,这一百多天。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6-1-6 19:11
           死性不改

      时间比我想象中的短,只有几分钟,我便坐下了。



      我算是一个偏内向的人吧,可是打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由于换了一个看似不严格的年轻老师,就经常因为上课讲小话被老师叫起来罚站,有时候甚至被叫到教室后面面壁思过。下课,同学们都出去玩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后面静静地站着。


      被罚多了,一般情况下,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改过自新,不再犯,另一种则是习惯被罚之后不以为然,上课还是继续讲小话。而我,就属于后面一种情况。


      小学的时候胆儿还比较小,到了初中,胆儿大了些,有些叛逆心理,我的坏毛病就变得更加严重了。那时候上课讲话,经常就会被老师死盯,或者就是被点名,再者就是起来回答问题。上课讲小话走神的我,哪里回答得出来呢。于是就站一节课……


      晚自习的时候,没什么老师,于是这一两个小时我就各种传纸条、找旁边到人聊天……传纸条在那个时候很火,什么事情都可以写在纸条上面,比如说讨论放学吃什么、去哪玩儿,有时候表白也是靠纸条的……就连上课的时候,也时常看见空中飞来飞去的小纸团。


      可是那时候的纪律委员可是不饶人的,每次晚自习记的名字,不出意外都有我,于是,我的操行分就不断地被扣啊扣啊……可是每当我一想到什么事情,想要告诉别人,自己都克制不住,并且一定要说完,就算被盯上了,好像比遗言还重要一样。


      经常因为讲话被老师点名、被纪律委员记名,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一。直到高二分班之后,来到一个新环境,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加上自己也不忍心看的成绩,我在上课或者上自习的时候就很少讲小话了,当然有时候也会说一两句。


      
      万万没想到,今天,在大学,我却因为上课讲小话被罚站了。


      在之前上课的时候,已经有人因为讲话被罚站的先例了,但是我却没吸取教训啊。今天上课的时候,突然想到放假,问坐在旁边的室友什么时候回家。不知道是因为我说话声有点大,还是因为老师的耳朵太灵,话正说到一半的时候,老师盯上了我,我一抬头,眼神撞个正着。


      “那个小姑娘,在讲什么呢,起来站会儿吧。”



      这种感觉真是似曾相识啊……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6-1-10 09:15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6-1-10 09:18 编辑

         红尘十丈,茫茫人海


      或许是受杨茜丹几天前写的一篇日志——《给408姑娘们的一封信》的启发吧,昨天,上午十点左右的时候,董秀玲在“408后宫”——我们的寝室群,发了一条消息,她希望室友们说说对她的评价。但是没有一个人做出评价,于是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晚上,大家都回到寝室,洗漱完都是十一点的样子了吧,室友们在说着什么,我在被窝里插着耳机看着电影。看了半个小时,网速太慢,看电影很卡,我摘下耳机,室友们在说肖艺涵不好的地方,我一问才知道,她们又提起了这个话题——“批评与自我批评”。


      一开始,先说说自己的缺点,然后再由室友说说你的缺点。这几十分钟,王春的邋遢、肖艺涵的小性子、我的不合群、赵梦玲的过于严肃、杨茜丹的起床气、孙凡雅的说话语气、董秀玲的似答非答都被提了出来。一开始,我以为说别人的缺点,被说的那个人听了可能会不舒服,但是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的——更多的是反省,想要争取别人的理解,更想要自己变得更好,希望寝室的人能够改变一下,更加亲密无间。


      我们都不完美,就算有许多缺点,但是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董秀玲的优秀、王春的好脾气、我的自律、肖艺涵的收放自如、赵梦玲的热心、杨茜丹的小感动、孙凡雅的善良……每个人都不同,我们需要互相学习,我们都想把我们的寝室变成最棒的寝室。


      说完优点,我们回到初见的时候,都说着对别人的第一印象。董秀玲的不合群、王春的沉默、我的开朗、肖艺涵的感性、赵梦玲的热心、杨茜丹的美丽、孙凡雅的依赖。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有的没变,如赵梦玲的热心,有的变了,如我的开朗。


      几乎在每个心里,我的第一印象,都是觉得我比较好相处,爱说话,开朗大方。可是,现在,不仅是她们,就连我,也觉得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时常一个人,开始变得冷漠,笑容少了很多,有时候想对我笑一笑,可是看见我脸上表情之后就放弃了。


      我再也不是一开始的我了,我真的变了,变成我不想要的样子,变成如同高考那段时间的样子,我不想这样,我也害怕孤独,是什么改变了我……


      一直聊到凌晨两点,三轮评论,才算完成,有的人已经睡意朦胧,有的人却了无睡意……


      所有,都是希望自己改变一下,别人体谅一下,都是满满的期盼,对自己,对别人,对408。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6-1-11 17:48
本帖最后由 刘林 于 2016-1-12 09:06 编辑

                              这里有人,这里真的有人


       这个周是考试周,每天考一门,周四考完就回家。


       回家,无时无刻都在想,家的味道,在我嘴巴里;家的气味,在我鼻子里;家的声音,在我耳朵里。看一会儿书,就不自觉地飘走了:拉着箱子,从绵阳到成都,再坐几个小时的车,在黑夜的笼罩之下,踏在家乡的土地上,爸爸,在车站等着我,提过我的箱子,说几句话,坐上计程车,回家。


       这几天图书馆爆满,前几天,在图书管开门之前,队伍都排到了梧桐大道。在开门的那一刹那,排在前面部分的人就开始疯狂的挤,在人群中不是自己走,而是人群推着你走,根本不用费力,只是有些不舒服罢了。刷卡通道不够,就在通道旁边的告示牌中间硬挤出一个通道。进去之后,便飞快地跑上楼,找到位置,赶忙拿出书,一个人七八个位置也不足为奇。


       今天,比以往早出门五分钟,心想这样就可以不用那么慌地吃早饭。可是,七点而是等我从食堂出来,发现图书馆二楼的灯早已打开,里面已经有人了,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开门了?往常可是七点半才开门的啊!


       我加紧脚步,很快走到图书馆二楼,天哪,虽然坐着的人比较少,但是一个位置都没有了。我走到往常坐的那个位置,六个位置都没有人,却都放了书或者坐垫之类的东西。看见其中有两个位置中间只放了一本书,我便把那本书移开,坐了下来,心想,要是真的有人,待会考试我走就是了。


       可是,屁股还没坐热,不知道从哪个桌子走过来一个女生。


      “这里有人?”我问。
       “嗯。”
       “这六个位置都有人?”
       “嗯,待会就来了。”


       听完,我不得不收拾好刚拿出来的东西,走出了自习室。

       那个女生一个人是占了多少位置啊。这样的人也不少吧?真的每个位置都有人坐吗?


作者: 刘林    时间: 2016-1-15 11:57
           太近了,我不走


      凌晨一点半,我还没睡,回到家不久的我,正在床上听着歌,写着四个小时之前也算是昨天发生的那件事……


      下午五点,从成都出发的汽车,原以为十点到达,结果刚过九点就到了。刚过合江县收费站,便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他说马上来,来接我。当我下车的时候,和父亲撞了个正着。


      汽车停在一个加油站,有许多计程车,在等乘客。父亲拉着我的箱子,问了两三辆计程车,车上都有人,不顺路。好不容易看见一辆没有人的计程车,父亲没问司机是否要走,便打开车门,放进行李箱,坐了进去,我也跟着坐了进去。


      可是,在司机问了我们去哪之后,他却说不走,说他要载走长途的人,嫌我们走的太近了。我父亲一听司机说不走,立马和司机说起理来,说司机为什么不走,不走的话我们就在车上待着不走了。自己有理,加上喝了一点酒,口气听起来略带撒泼的感觉。我在一旁听着,心里就在想,我父亲怎么这么会说啊。


      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事情越搞越大,父亲和那个司机争论着,争论不出结果,父亲便拿起电话,打了投诉电话,说了事情的起因经过,要求运管所的人解决这件事。


      那个司机,可能就二三十岁吧,是一个新司机,跟四十多岁的“老奸巨猾”的父亲说理,自然说不过的,并且他也是因为一时私利,并不占上风。


      后来,运管所的人叫我们去运管所解决问题。经过运管所的人协调之下,那个年轻司机,他的运营执照被收去保管起来,并且将要受到他的上司的批评,不仅如此,还要载我们回家。


      可是我们并不没有搭那辆计程车回家,而是走路回家。一路上,父亲就不断地跟我讲,这种事情绝对不能退让,那个司机没有职业道德,哪里有嫌路程短就不载客的道理,在那些大城市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这种小县城,就该好好治理治理。。这种情况,对于他这种会说理的人倒没什么,若是换做其他不会说理的人,或者说一些弱势群体,岂不就会对这些无理的现象逆来顺受吗?


      除了坐计程车,父亲还说,他工地上的很多农民工,也受到过诸如此类的"不公平待遇"。这种事情就不应该被姑息。他还说,现在,他觉得我选这个专业是对的,将来做记者,就应该多揭露揭露这些事情,为弱势群体,为正义,为理,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第一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我的专业,原来这么有意义。尽管现在,我还是一个是非观念不怎么明确、不怎么搞得清楚状况的人。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idealisan.eu.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